中国中生代成矿区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作者&投稿:盛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

作者根据中国829个中生代矿床的成矿特征,在全国三大成矿域、10个成矿省和35个成矿区带(中生代成矿单元的划分方案详见本书第四章)中共划分出121个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305个矿床式(表3-1)。

表3-1 中国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划分简表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续表3-1

参照陈毓川等(1998)对新疆成矿区带的划法,结合此次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现将新疆东准地区金成矿带的划分原则、成矿区带分级内涵标定和成矿区带的划分简述如下。
一、成矿区带划分原则
“成矿单元”是成矿意义上的“地质单元”。通过由点到面的研究,即由典型矿床研究再拓宽到区域的研究,并根据成矿作用的个性和共性,逐级划分。从而达到在今后的矿产勘查工作中,能集中到面积最小、远景最好、发现矿床的命中率最高的成矿空间内。
(1)相似性原则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备共同有利成矿地层、岩石组合、物化探场、构造-岩浆条件和在相似成矿环境控制下,由相似成矿机制形成相近的一组(或一类)矿床(点),可以构成一个成矿区带。并据此原则,按成矿条件的异同,逐步圈定低序次的成矿单元。
(2)逐级圈定原则
岩石圈的物质运动与大地构造演化有关,活动带和稳定区可以相互转化。这一转化过程,也是成矿物质运动和成矿作用的全过程。由于地幔物质及其运动的不均一性,确定了成矿作用在各成矿单元中不尽相同,故必须逐级圈定。
(3)结合实际情况与不同观点(学派)相结合的原则
不同大地构造学派研究区域成矿作用的出发点、角度不同,各有其长短。应当博采众家之长,与实地情况相结合,以更加科学、合理地阐述成矿作用和控矿规律。
(4)地质构造单元和成矿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地质构造单元和特定的成矿环境限定了成矿区带的空间位置,即一定的构造单元,形成一定的矿产组合。有时也会发生相邻的单元界线附近发育同一类型矿化作用的情况,所以成矿单元与构造单元基本相同。
(5)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化资料相互印证的原则
以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卫星及航空影像等资料相互印证。特别是地质勘查程度低的地区,更要充分利用上述资料综合研究,对预测区进行远景评价和圈定。
二、成矿区带分级及其内涵标定
根据实际情况,将成矿区带划分为五级:“Ⅰ级-成矿域、Ⅱ级-成矿区、Ⅲ级-成矿带、Ⅳ级-矿带、Ⅴ级-矿带”。现将各级区带的内涵标定如下:[成矿区带划分采用二段式,即构造单元+成矿元素(或矿物)]。
(1)Ⅰ级-成矿域
全球性成矿单元,覆盖到新疆的只有其中的一部分,目前各家认识不一。按陈毓川等(1998)划法,新疆塔里木属于前寒武纪成矿域,以北属于古亚洲成矿域,以南属于秦祁-昆成矿域。按涂光炽(1999)划法,则塔里木以北属于中亚成矿域,以南属于特提斯成矿域。本次研究以陈毓川的方案为主。
(2)Ⅱ级-成矿区
其区域成矿作用是经几个或一个大地构造-岩浆旋回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在区域成矿作用演化过程中,成矿物质的富集受地壳物质不均匀性的控制,赋存的矿床类型明显受多级或多序次构造的控制。
(3)Ⅲ级-成矿带
在成矿区内,受一定地壳演化阶段、同一构造-成矿作用控制的某几种矿床类型集中分布的地区,反映了区域成矿专属性特征。
(4)Ⅳ级-矿带
在同一成矿带中,受相同区域成矿作用控制的矿田(含成矿远景区)、矿床(点)分布带。
(5)Ⅴ级-矿带(成矿远景区)
在同一矿带中,受同类成矿因素控制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床、矿(化)点等信息资料集中的找矿远景区。
三、金成矿区带的划分及其地质特征
新疆矿产资源规划研究(2001),将新疆按成矿单元共划分出6个Ⅱ级成矿区和46个Ⅲ级成矿带。其中新疆准噶尔地区“达拉布特-卡拉麦里金、锡、铜(铁、汞)成矿带”属Ⅲ级成矿带。
(一)Ⅳ级金矿带的划分
根据成矿区带的划分原则及其内涵标定,结合西准噶尔地区北东向构造控矿和东准噶尔地区北西向构造控矿等特有的控矿作用及地质背景,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划归为Ⅳ级金矿带。
(二)Ⅴ级金矿带的划分
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目前已发现金矿床(点)98处。其中岩金矿点89处,砂金矿点9处。矿床(点)具有成群成带分布与分段集中之特征。按其控矿构造、矿源层、金异常分规律、成矿部位及矿床成因类型等因素按顺序可分为五个Ⅴ级金矿带:库布苏库普金矿带、卡拉麦里金矿带、金山沟金矿带、黑山头-金山金矿带、莫钦乌拉金矿带。
(三)金矿带地质特征
1.Ⅳ级金矿带地质特征
区内仅划分出一个Ⅳ级金矿带,即: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
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北西自卡拉麦里山、经清水泉、双泉、南明水、黑山头、金山到莫钦乌拉山。地理坐标为东经:89°00′~95°00′,北纬:43°00′~45°55′。金矿带长约500km,宽10~45km(局部可达65km)。矿带形态呈一西宽东窄似长条状或楔形状展布。矿带总体走向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倾向北—北东向,倾角75°~80°。
在约16000km2的狭长金矿带内分布着98处金矿床(点),其中岩金矿点89个,砂金矿点9个。在89个岩金矿床(点)中,其中有中型金矿床1处,小型金矿床5处。
双泉金矿(中型):目前已探获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金金属量4327kg,探获预测资源量(334)金金属量5972kg,累计探获(333+334)资源量10299kg,此区预测资源量可达中型以上。
小型金矿床有5处:①金山沟金矿探获资源量(333)3223kg;②柳树泉金矿探获资源量(333)1792kg;③马王庙金矿探获资源量(333)1600kg;④金山金矿探获资源量(333)1600kg。⑤吉木萨尔金矿探获资源量(333)415kg。
此矿带共探获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2957kg,预测资源量(334)5972kg,累计探获(333+334)资源量18929kg。
在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中,金矿床(点)具有带状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尤其是含金脉带常成群出现,一个矿点之内由许多矿脉或含金矿化带组成,而且往往很密集。如红山式的7、18号金矿点等、南明水式54、55、56号金矿点等、柳树泉式的64号金矿点等、金山式80号金矿点等,均属呈脉带群出现。有的矿点在不大的范围内集中几条、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矿脉,如金山金矿就有大小150条矿脉。由此可见,金矿点的分布与金的矿源层、断裂构造及矿床类型等密切相关。
金矿带西端为东准噶尔坳陷区与过渡带的分界线,东端为东准噶尔褶皱带和北天山褶皱带的边界线,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处于北东准噶尔坳陷区范围内,属华力西期坳陷区。二叠纪末结束了坳陷阶段的发展,从而造成本区在地层分布上以古生代占绝对优势,中生代仅在坳陷盆地中出露的特征。中泥盆世、下石炭世是在北东准噶尔坳陷发育的鼎盛时期,一方面强烈下陷接受沉积,另一方面强烈的火山活动从而形成以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熔岩为主体的沉积建造。下石炭统、中泥盆统地层和火山碎屑岩系是金矿赋存的主要矿源层。
区内北西—北西西向深大断裂(如卡拉麦里深断裂和清水-苏吉泉大断裂等)为控矿构造,其次一级断裂构造为容矿构造。金矿点的具体部就位空间则与构造关系极为密切,不同的构造类型往往控制了矿(化)点的产出部位及矿体的形态、产状。卡拉麦里金矿带主要产于以下几种构造中:由于层间滑动而引起的挤压、拖拽破碎带,如清水地区一些金矿点等;在断裂裂隙或剪切带的交切处,连接处或断裂裂隙的转折处造成的扩容带内,如南明水地区金矿点等;在背斜两端两条相向错动的断裂中间形成的等间距张裂隙扩容带,含金石英脉多呈雁行状排列;在两组断裂交汇处,因构造剪切形成的张裂隙扩容带;在火山颈,火山角砾岩或与火山爆发口相连接的环形及放射状断裂形成的矿体,此类矿体虽然长度不大,但却有较大的延伸,如金山沟金矿等,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板岩-千枚岩,属动压变质,压力主要为应力,成带状展布,构造形迹与区域构造和谐一致,特别与深大断裂及断裂带关系密切。它与金矿常伴生。
在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中,超基性岩出露广泛,总面积较大,而且与金矿有着成生联系。
矿带总体控矿特征表现为:区内金矿床(点)主要分布在卡拉麦里深断裂和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之间,以卡拉麦里深断裂(缝合带)为界,缝合带北以铬、铜、锌、金、锡、钨、铁、锰、汞、锑的成矿与矿化作用为特征,缝合带南以金、铜成矿作用为主,银、铅、锌等多金属矿化作用次之。
2.Ⅴ级金矿带地质特征
根据矿带划分原则,在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Ⅳ级)中可划分出五个Ⅴ级金矿带(或找矿远景区)。现将Ⅴ级金矿带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库布苏-库普金矿带(编号Ⅴ1)
金矿带西起库布苏西、东至库普一带,地理坐标为东经:89°26′~91°00′,北纬:45°00′~45°22′。
矿带长度125km,宽20~25km,其形态呈一西宽东窄的似长条状,总体走向290°,倾向北北东,倾角50°~70°,具逆断层性质。带内共有4个金矿点(65~66号、92~93号),占金矿点总数的4.08%。金矿点主要分布在库布苏及库普大断裂附近。Au13、Au14、Au16、Au21、Au22(库布苏)、Au31、Au32、Au35(库普)8个主要金异常均沿大断裂带状分布。
矿带处于位于野马泉火山岩浆弧的库布苏强应变构造带中段,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平顶山组(D2p)和志留系库布苏群下亚群(SKpa)。区内板岩-千枚岩发育,属动压变质,压力主要为应力,成带状展布,含金背景值较高并且位于不同方向构造复合部位,有利于金的矿化。
2004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在库普一带进行的1:5万化探扫面工作,在检查Hs-6号异常中发现两条蚀变带,6条含金矿化带;在库布苏金矿预查中发现了库布苏金矿化带,矿化带长约17km,矿化宽度一般10~20m。通过工作发现该矿化带由2条金矿脉组成,矿化带主要金矿化岩石为石英钠长斑岩,其次为角砾状、碎裂状粉砂质板岩及泥质粉砂质板岩,局部破碎蚀变闪长玢岩也含金。①1号脉:破碎蚀变岩型,具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龄土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铜蓝等。地表以50~100m的间距布置26个探槽和5个浅井,控制矿脉长4km,总体产状0°~10°∠54~84°。矿脉有5个工程未连续见矿,厚度0.48~3.35m。金品位为(1.27~6.2)×10-6;②2号脉:破碎蚀变岩型,位于1号脉南部1km,地表以50~200m间距由33个探槽和2个浅井控制矿脉长5.2km,矿脉品位均较低,工程未连续见矿,仅有两个单工程TC20、TC21 见矿,厚度为0.80~0.94m。金品位为(1.05~1.18)×10-6。该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主要为寻找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2)卡拉麦里金矿带(编号Ⅴ2)
金矿带西自卡拉麦里山、经清水泉、双泉至南明水一带,地理坐标东经:89°12′~90°48′,北纬:44°46′~45°28′。
矿带长度125km,宽20~35km,矿带形态呈一西宽东窄的似长条状矿带。带内共有70个金矿点(1~64号、94~99号),占金矿点总数的71.43%。金矿点主要分在卡拉麦里深断裂北侧附近。
岩金矿床(点)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时代有密切联系,主要成矿时代为华力西中期。当时的大地构造环境与控矿的构造活动造就了本区金矿在宏观上具有带状分布和分段集中的特点。
a.带状分布
矿带位于东准噶尔地区野马泉地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缝合带上,两地块在碰撞缝合之前的构造环境有利于矿源层的形成,碰撞缝合阶段的变质作用和强应变构造带的发育创造了金活化富集的条件。碰撞造山阶段岩浆侵入活动为其接触带金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造成了卡拉麦里金矿带中金矿床(点)的分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的带状分布特点。
b.矿点分段集中
在卡拉麦里金矿带中,金矿床(点)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按其自然集中的规律,可分为三个聚集地段(即红山-清水矿点集中段、大沙沟矿点集中段和红柳沟-南明水矿点集中段):
1)红山-清水金矿点集中段:该段西起红山(7号矿点),东至清水(31号矿点)一带,东西长26km,南北宽25km,为寻找含金石英脉金矿的理想靶区。区内现已发现金矿点33处。金矿点主要集中在红山、吉木萨尔及清水一带,具分段集中的特点,并沿卡拉麦里深断裂北侧呈带状分布。
2)大砂沟金矿点集中段:该区西起清真寺沟,东至大沙沟一带,东西长28km,南北宽16km,为寻找含金石英脉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靶区。区内现已发现金矿点10处,金矿点主要集中于As-22号异常和大沙沟(AR-26)一带,具分段集中的特点,并沿卡拉麦里深断裂北侧呈带状分布。
3)红柳沟-南明水金矿点集中段:该区西起红柳沟,东至南明水一带,东西长45km,南北宽15km。区内现已发现金矿床(点)18 处,主要有双泉及南明水金矿床,金矿点具分段集中的特点,并沿卡拉麦里深断裂北侧呈带状分布。
c.金异常分布特征
在卡拉麦里金矿带的中西部,主要分布有:AR-26(甲类)、AR-3(乙类)、AS22(乙类)、AR-17(乙类)、AR-18(乙类)、AR-29(乙类)、AR-30(乙类)等Au(Cu)综合异常和AR-11(乙类)、AR-13(乙类)、AR-33(乙类)等Cu(Au)综合异常;在卡拉麦里金矿带的中东部,主要分布有:AR-16(乙类)、AR-28(丙类)、AR-34(丙类)、AR-39(乙类)、AR-42(甲类)、AR-45(丙类)、AS-18(乙类)等以金为主的综合异常。以金为主的综合异常(有找金意义的甲、乙类异常)共16个,其中有13个异常分布在卡拉麦里断裂以北,占总数的81%。3个异常分布在卡拉麦里深断裂以南,占总数的19%。
地层为东准噶尔褶皱带内的下石炭统南明水组(C1n)、火山碎屑岩,中泥盆统平顶山组(D2p)火山碎屑岩及火山岩系,属金的矿源层;酸性到超基性各类岩浆岩活动强烈,华力西中期灰色、红灰色中-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体和浅红-橘黄色中细粒钾长花岗岩体在金矿带北部大面积出露,华力西中期超基性岩体呈小串珠状及带状分布,与金成矿关系密切;褶皱构造及北西西向线性构造发育,该金矿带具有良好的金成矿地质条件,为寻找以构造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和花岗斑岩脉型金矿的理想靶区。
(3)金山沟金矿带(编号Ⅴ3)
金矿带位于奇台县东北130km的北山煤矿东8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90°22′~91°00′,北纬:44°28′~44°38′。
矿带长度约45km,宽15~20km,矿带形态似长条状。带内有2个金矿点(67~68号),占金矿点总数的2.04%。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岩型金矿。
金山沟金矿带处于东准噶尔华力西期褶皱隆起带之南,准噶尔中新生代坳陷区之北缘。金山沟为坳陷区的基底隆起地区,为一经向构造带-金山沟经向构造带。
金山沟地区属中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等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火山穹窿,因为北部和西部被中石炭、二叠、侏罗系地层掩盖,出露很不完整,边部有阶梯状环形、锥形断裂,中部有几个寄生火山机构,组成火山穹窿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金山沟火山穹窿中已发现五个寄生火山机构:①明矾沟火山机构;②东黑山火山机构;③老君庙火山机构;④羊圈子火山机构;⑤东沟火山机构。火山机构之间相距1.5~3.0km,每个火山机构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其共同点就是在各自的火山管道相(岩性主要为英安质板状角砾岩和集块岩类)附近均发育不同程度的面形及线形热液蚀变。面形蚀变与火山机构有关,特别与潜爆岩筒关系最为密切。线形蚀变主要受火山穹窿的环形断裂控制,其蚀变长度1000~2500m,宽400~600m。线形蚀变呈带状,本身也是金矿化体。蚀变越强烈,金矿化体越大,含金越高,属热液充填交代型。
金山沟地区已发现含金矿脉7条,多呈不规则网状分布于断裂破碎带中,矿脉形态呈单脉型,部分地段膨大、收缩、尖灭再现。含金程度有随蚀变破碎带的增宽而增高的趋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还含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绢云母、方解石等。矿脉围岩普遍遭受热液蚀变、蚀变带可分为:绢云母化带、黄铁绢英云化带和次生石英岩化带。
含金石英脉在蚀变破碎带中多呈单脉式平行分布。长一般为30~40m,宽0.48~4.2m,平均为1.08m。矿脉产状可分为两组:①走向50°~65°,倾向北西,倾角30°~80°;②走向85°,倾向北北西,倾角58°~85°。矿脉产状与围岩走向基本平行,但倾角相反。
矿区参加储量计算的有1、2、3、4、6、7六条矿脉,其中可圈出21个矿体。全区21个矿体累计探获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223kg,矿体平均厚度1.27m,平均金品位6.37g/t;银金属量23051kg,平均银品位45.56g/t。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岩型金矿。此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大。
(4)黑山头-金山金矿带(编号Ⅴ4)
金矿带北西起黑山头、东至巴里坤金山金矿。地理坐标为东经:91°36′~92°42′,北纬:43°48′~44°23′。
矿带长度75km,宽25~45km,矿带形态呈一西宽东窄似长条状的矿带。带内共有12个金矿点(69~80号),占金矿点总数的12.25%,金矿点主要分布在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南侧附近。该矿带主要产于下石炭统(C1)和中泥盆统(D2)地层中,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并见有少量的火山熔岩夹层或透镜体。带内华力西期花岗岩及花岗岩闪长岩发育,并沿侵入岩边缘有混合岩分布。近东西—北西向断裂构造控矿明显。该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主要为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
(5)莫钦乌拉金矿带(编号Ⅴ5)
金矿带北西起下巴墙子、东至伊吾苇子峡金矿。地理坐标为东经:93°09′~94°48′,北纬:43°26′~44°01′。
矿带长度130km,宽10~20km,矿带形态呈一西宽东窄的长条状矿带。带内共有10个金矿点(81~90号),占金矿点总数的10.20%(收集此带的矿点资料较少),金矿点主要分布在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南侧附近。该矿带处于复背斜的北翼,产金地层有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和中泥盆统(D2)地层中,带内华力西期钾长花岗岩发育,主要为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和变质热液型金矿,但是研究程度总体上较低。

全国成矿区带的划分,应当遵循三个主要原则:①成矿环境的统一性原则,即具有统一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相同或相似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②成矿作用的共性原则,即具有相同、相似或相关联的成矿作用特征,并以某种类型或某些类型(组)的矿床特别发育为特色;③成矿作用与地质作用及地球化学块体(场)的关联性原则。

根据成矿区带的划分原则,结合中生代成矿环境和成矿特征,初步将全国划分为滨太平洋成矿域、中亚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并进一步划分出10个成矿省、35个成矿区带(图4-9)。

(一)滨太平洋成矿域

滨太平洋成矿域位于中国东部,形成于中新生代,是全球性的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部边界不存在截然界线,具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尚有争议。一般而论,其西界大致变动于东经102°~106°之间,即贺兰山—龙门山—哀牢山以东的广大地区(程裕淇等,1994;任纪舜等,1990),可能涵盖整个秦岭造山带。

滨太平洋成矿域是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双向分带”特征。在经向上,自东向西、由洋向陆,大致可分为三个大带,即东南沿海—台湾陆缘活动带、兴安岭—南岭大陆构造岩浆带和鄂尔多斯—四川坳陷盆地带;在纬向上,中生代构造岩浆带和断(坳)陷沉积盆地及其相关矿床叠置于前中生代不同构造单元之上,自北而南,形成东北、华北、秦岭、扬子和华南等成矿省,成矿作用各具特色。

图4-9 中国中生代成矿区带划分简图

Ⅰ—滨太平洋成矿域:ⅠA—东北成矿省:ⅠA-1—大兴安岭煤铜多金属成矿带,ⅠA-2—松辽石油油页岩膨润土成矿带,ⅠA-3—吉黑煤金多金属成矿带;ⅠB—华北成矿省:ⅠB-1—华北地台北缘金钼煤成矿带,ⅠB-2—鄂尔多斯煤油页岩成矿区,ⅠB-3—华北地台中部铁成矿区,ⅠB-4—苏鲁金重晶石成矿带,ⅠB-5—华北地台西南缘金钼成矿带;ⅠC—秦岭成矿省:ⅠC-1—西秦岭金汞锑成矿带,ⅠC-2—武当—大别多金属萤石膨润土成矿带;ⅠD—扬子成矿省:ⅠD-1—扬子地台西南缘铜盐类成矿带,ⅠD-2—川渝天然气盐类成矿带,ⅠD-3—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ⅠD-4—浙赣湘黔汞锑金成矿带;ⅠE—华南成矿省:ⅠE-1—滇黔桂金锡锰成矿带,ⅠE-2—湘桂钨锡锑成矿带,ⅠE-3—浙赣钨锡萤石成矿带,ⅠE-4—粤闽钨锡多金属成矿带,ⅠE-5—桂粤金银锡成矿带,ⅠE-6—浙闽粤锡铅锌叶蜡石成矿带,ⅠE-7—海南金钼成矿区Ⅱ—中亚成矿域:

ⅡA—北疆成矿省:ⅡA-1—阿尔泰稀有金属成矿带,ⅡA-2—准噶尔-哈密煤石油耐火粘土成矿带,ⅡA-3—西天山煤耐火粘土成矿带,ⅡA-4—北山金多金属成矿带;ⅡB—塔里木成矿省:ⅡB-1—北塔里木煤成矿带,ⅡB-2—南塔里木煤成矿带,ⅡB-3—阿拉善石膏煤成矿带;ⅡC—昆仑-祁连成矿省:ⅡC-1—昆仑铜金成矿带,ⅡC-2—祁连煤油页岩成矿带

Ⅲ—特提斯成矿域:ⅢA—西藏成矿省:ⅢA-1—羌塘石膏油页岩煤成矿带,ⅢA-2—冈底斯铬铁白云母成矿带,ⅢA-3—喜马拉雅铬成矿带;ⅢB—川滇成矿省:ⅢB-1—松潘—甘孜金银白云母成矿带,ⅢB-2—三江石膏锡铁成矿带

1.东北成矿省

东北成矿省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域的最北部,地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在大地构造上包括额尔古纳褶皱系、吉黑褶皱系、延边褶皱系等构造单元。

东北成矿省前中生代经过太古宙—元古宙大陆基底形成阶段和显生宙(古生代)古亚洲洋陆缘增生阶段的发展演化,形成由锡林浩特微陆块、嫩松—佳木斯微陆块和数条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交织镶嵌而成的基本构造格局。早二叠世末最终完成西伯利亚与塔里木—华北两大陆的对接缝合并形成统一的亚洲北大陆,晚二叠世—三叠纪在盆地中发育类磨拉石和湖相碎屑沉积。印支运动将东邻的锡霍特地区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洋壳板片推覆至完达山区,并使张广才岭、伊春、大兴安岭出现线形中心式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喷发和花岗岩类岩浆侵位。侏罗纪—白垩纪的燕山旋回是本成矿省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导致北东、北北东向构造的大量新生、前中生代构造的继承性复活、断陷沉积盆地的发生发展和大规模的中基性—中酸性—酸性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并伴有铜、铅锌、金、煤、石油、油页岩、膨润土等重要矿产的形成。

东北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煤、油页岩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满洲里、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及锡林浩特等以煤为主的矿集区和永吉以油页岩为主的矿集区,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在大兴安岭中南段、辽吉东部亦较重要,大庆油田闻名中外。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东北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带,即大兴安岭煤铜多金属成矿带、松辽油页岩石油膨润土成矿带和吉黑煤金多金属成矿带。

2.华北成矿省

华北成矿省的范围与华北地台基本相当,但其西缘的阿拉善台隆划归塔里木成矿省,在行政区划上跨越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华北地台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台,迁西曹庄、黄柏峪一带铬云母石英岩的同位素地质年龄为3850~3550Ma(刘敦一等,1990),代表始太古代末期和古太古代初形成的原始陆核的残片。经过古太古代和中太古代的发展演化,新太古代中晚期(2600Ma)完成第一次克拉通化,由高级变质岩与花岗岩-绿岩带组成的华北陆核基本形成。古元古代,华北陆核进一步固结和刚化,古元古代末(1800Ma)完成第二次克拉通化,华北地台变质基底最终形成。中元古代—古生代为比较稳定的陆台发展阶段,形成中新元古界和古生界两套沉积盖层。中生代为陆缘活化阶段,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和坳(断)陷沉积作用,形成铁、金、铜、钼、煤、油页岩、重晶石等重要矿产。

华北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煤、金、铁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涞源-蔚县、大同、灵武、东胜、榆林、平凉、铜川等以煤为主的矿集区,辽西、冀北、小秦岭、胶东等以金为主的矿集区和临汾、邢台-安阳、鲁西、淮北等以铁为主的矿集区。铜矿亦较重要,形成通化、盖县等以铜为主的矿集区。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华北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成矿带(区),即华北地台北缘金钼煤成矿带、鄂尔多斯煤油页岩成矿区、华北地台中部铁成矿区、苏鲁金重晶石成矿带和华北地台西南缘金钼成矿带。

3.秦岭成矿省

秦岭成矿省的范围与秦岭褶皱系基本相当,在行政区划上跨越甘肃、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省(直辖市)。

秦岭褶皱系属横亘中国中部的昆仑—祁连—秦岭褶皱造山带东段,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褶皱系,包括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及武当—淮阳隆起等构造单元(黄汲清、任纪舜等,1983)。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长城纪—青白口纪秦昆海洋形成演化、震旦纪—志留纪秦祁洋形成演化、泥盆纪—三叠纪(早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和中新生代滨太平洋及新特提斯叠加改造五大发展阶段(程裕淇等,1994)。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受库拉—太平洋板块向北北西移动和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活动的共同影响,西秦岭印支山系发生大规模的基底滑脱、推覆、逆掩和新生沉积物变形,中国南部大陆整体北移并秦岭—大别地区碾压,东秦岭、大别山已存在的多层次韧性滑脱与逆冲推覆体系继承发展、连续造山,郯庐断裂也以左旋直扭方式将东扬子陆块向北推动。晚白垩世—始新世,随着新特提斯洋的闭合、印度大陆向欧亚大陆急剧漂移并发生碰撞挤压,导致秦岭山系中各古老地块向东蠕散扩张和信阳、周口、南襄等沉积盆地的形成;上扬子地块向北以平移、旋转的方式楔入秦岭,使秦岭山系构造线出现奇特的“蜂腰”现象。中生代造山作用以强烈推覆、滑脱与左旋走滑为特征,沿山链有近东西向构造-花岗岩带的形成。

秦岭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不甚强烈,西秦岭地区以沉积岩容矿的层控热液型金、汞、锑、铅、锌矿床的大量发育为特征;东部的武当—大别地区则以与燕山期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铜、萤石、膨润土等矿床较发育。据此,将秦岭成矿省划分为两个成矿带,即西秦岭金汞锑成矿带和武当—大别多金属萤石膨润土成矿带。

4.扬子成矿省

扬子成矿省的范围与扬子地台基本相当,地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省(直辖市),包括几乎整个长江流域及南黄海。

扬子地台是中国南方较为稳定的大地构造单元,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基底岩系主要出露于地台边缘的隆起带,由太古宇—古元古界深变质岩和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组成,具“双层结构”特征。震旦纪—中三叠世,发育良好的沉积盖层,主要由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碎屑岩-泥质岩建造和滨海相-陆相含煤建造等组成,局部层位出现冰碛层、浊流沉积及玄武岩喷溢。中下三叠统富含膏盐的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不仅赋存有石膏、石盐等矿床,也是矽卡岩型铁铜、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围岩和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储层。晚三叠世以来,地台东部受西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表现出强烈的“活化”特征,形成多旋回褶皱构造、多期次断裂构造和中酸性及中基性火山-侵入岩系,以铁、铜为主的内生金属矿床非常发育;地台西部则受特提斯洋活动的影响,裂陷作用较强,形成四川、滇中等红色盆地,陆相含煤建造和含膏盐建造及滇中砂岩铜矿、綦江式沉积铁矿、热液型汞锑金矿床等较发育。

扬子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铁、铜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大冶—九江、安徽沿江、赣东北、滇中、万源等以铁铜为主的矿集区。汞、铅锌、天然气、芒硝、石膏等矿产亦较重要,形成峨眉山芒硝矿集区、重庆天然气石膏铁矿集区、湘黔渝汞矿集区、苏锡常铅锌矿集区等。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扬子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4个成矿带(区),即扬子地台西南缘铜盐类成矿区、川渝天然气盐类成矿区、长江中下游铁铜硫成矿带和浙赣湘黔汞锑金成矿带。

5.华南成矿省

华南成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跨云南、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及香港、澳门、台湾等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在大地构造上包括华南褶皱系、东南沿海及台湾褶皱系、南海地台等构造单元。

华南大陆及海南岛在总体上是一个卷入了古—中元古代陆壳的加里东褶皱带,志留纪末与扬子陆块拼贴组成古华南大陆;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整个华南地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在元古宇—下古生界基底之上形成以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及硅质岩为主的沉积盖层,闽粤沿海地带印支期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显著增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处于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构造岩浆作用强烈,形成大规模的大陆壳源花岗岩类和陆缘壳源-壳幔混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以及大量的有色、稀有金属矿床。晚白垩世—第三纪,伴随新特提斯洋的关闭、印度板块北移并与欧亚大陆碰撞,使华南大陆向东南部离散、板内成盆及陆缘造海,为膏盐、油气的形成提供了场地准备。

华南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钨、锡、金、银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湘南、大余—始兴、赣东南、大桂山、粤西南、海陆丰、滇东南、丹池等以钨锡为主的矿集区和兴义—百色、琼西、廉江等以金银为主的矿集区。铜、铅锌、锑、萤石、煤等矿产亦较重要,形成大明山铜钨矿集区、湘中锑钨金矿集区、武义—新昌萤石矿集区、常宁铅锌金矿集区、萍乡—高安煤钨铌钽矿集区。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华南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成矿带(区),即滇黔桂金锡锰成矿带、湘桂钨锡锑成矿带、浙赣钨锡萤石成矿带、粤闽钨锡多金属成矿带、桂粤金银锡成矿带、浙闽粤锡铅锌叶蜡石成矿带和海南金钼成矿区。

(二)中亚成矿域

中亚成矿域特指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范围以外的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自治区)的大部或一部分。该成矿域在古生代是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生代主要处于内陆构造环境,以沉积成矿作用为主,岩浆成矿作用较弱。根据构造单元性质及成矿特征的不同,可划分为北疆、塔里木、昆仑—祁连省三个成矿省。

1.北疆成矿省

北疆成矿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包括甘肃省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一部分。在大地构造上包括阿尔泰褶皱系、准噶尔褶皱系、天山褶皱系等构造单元。

北疆成矿省区域构造格局由阿尔泰—额尔齐斯、北准噶尔、伊林哈别尔尕—觉罗塔格等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和准噶尔、伊犁—伊塞克湖、中天山等包含中新元古界变质基底的微陆块以及北山裂谷带等组成。早二叠世末,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活动带与塔里木—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发生碰接,形成统一的亚洲北大陆。晚二叠世—白垩纪,受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从南北双向挤压及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共同影响下,山系与盆地相间出现,断块升降明显,并产生一系列巨大的走滑断裂和推覆构造,为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的形成提供了场地准备,阿尔泰、北山等地有不甚强烈的钙碱性、偏碱性岩浆活动。

北疆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煤、稀有金属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乌鲁木齐及哈密等以煤为主的矿集区和阿勒泰以锂铍铌钽为主的矿集区。含煤建造由中下侏罗统陆相碎屑岩及泥质岩组成,稀有金属矿床则与印支-燕山期偏碱性岩浆活动有关。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北疆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成矿带,即阿尔泰稀有金属成矿带、准噶尔—哈密煤石油耐火粘土成矿带、西天山煤耐火粘土成矿带和北山金多金属成矿带。

2.塔里木成矿省

塔里木成矿省的范围与塔里木地台基本相当,华北地台西缘的阿拉善台隆亦划归该成矿省。在行政区划上跨越新疆、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

塔里木地台为镶嵌于天山、昆仑山褶皱造山带之间的菱形地块,基底由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中深变质岩和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组成,其上为未变质的由震旦系陆缘裂谷型复理石建造和古生界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组成的沉积盖层,陆内盆地沉积以河湖相碎屑岩及泥质岩为主。除盆地边缘出露变质基底及古生界盖层,盆地内部绝大部分被沙漠及戈壁覆盖。

塔里木成矿省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已知的中生代矿床较少。塔里木坳陷沉积盆地北缘及南缘产有由中下侏罗统河流-湖沼相碎屑岩及泥质岩组成的含煤建造,阿拉善台隆产有煤、石膏等矿床。据此,可将该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带,即北塔里木煤成矿带、南塔里木煤成矿带和阿拉善石膏煤成矿带。

3.昆仑—祁连成矿省

昆仑-祁连成矿省位于横亘中国中部的昆仑—祁连—秦岭褶皱造山带中西段,地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在大地构造上包括西昆仑褶皱系、东昆仑褶皱系、祁连褶皱系等构造单元。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秦岭褶皱系相似,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长城纪—青白口纪秦昆海洋形成演化、震旦纪—志留纪秦祁洋形成演化、泥盆纪—三叠纪(早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和中新生代滨太平洋及新特提斯叠加改造五大发展阶段(程裕淇等,1994)。

昆仑—祁连成矿省的范围较大,但中生代成矿作用不强。青海甘肃相邻区的木里—大通及兰州—靖远一带山间谷地中产有中侏罗统河湖-沼泽相含煤碎屑沉积建造,煤层与油页岩共生。柴达木盆地周缘产有滩间山、五龙沟等金矿床以及克孜勒萨依等铜矿床。据此,可将昆仑—祁连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成矿带,即昆仑铜金成矿带和祁连煤油页岩成矿带。

(三)特提斯成矿域

特提斯成矿域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川滇青藏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主体及喜马拉雅山、西南“三江”等广大区域。区域性断裂和褶皱均以弧形展布为特点,中西部主要构造线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向东南急转为近南北向。澜沧江、班公错—怒江、雅鲁藏布江3条含有蛇绿岩的结合带(深断裂带)和古特提斯北带与南带、新特提斯北带与南带4个地体(地块)相间排列,构成独具特色的条带状构造格局。该成矿域包括两个成矿省,即西藏成矿省和川滇成矿省。

1.西藏成矿省

西藏成矿省的范围与西藏自治区基本相当,但藏东和藏北部分地区划归川滇成矿省。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经历前奥陶纪陆壳基底形成、早古生代萌特提斯、晚古生代古特提斯、中生代新特提斯和新生代陆壳改造、高原隆升等发展阶段,形成由喜马拉雅(逆冲)板片、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冈底斯陆缘活动带、班公错—怒江结合带和羌塘—唐古拉陆块组成的基本构造格局。

西藏成矿省自然条件恶劣、地质工作程度很低,已知的中生代矿床较少。主要矿床类型有产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超基性岩中的岩浆型铬矿床、产于三叠系海陆过渡相碎屑岩中的煤矿床、产于中生界浅海-湖相碳酸盐岩中的石膏油页岩矿床以及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伟晶岩型白云母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等。

根据目前掌握的地质矿产资料,可将西藏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带,即羌塘石膏油页岩煤成矿带、冈底斯铬铁白云母成矿带和喜马拉雅铬成矿带。

2.川滇成矿省

川滇成矿省地跨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省(自治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南板块,具有扬子古陆边缘活动带性质,包括羌北—昌都—思茅微陆块、金沙江结合带、松潘—甘孜活动带及红河—龙门山推覆带等构造单元。

川滇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较强,以金、锡、铁、锂铍、石膏、白云母、水晶等矿产为主。金矿主要分布于松潘、甘孜—丘洛,锡矿和铁矿主要分布于滇西,石膏主要分布于藏东,锂铍、白云母、水晶主要分布于丹巴—道孚一带。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川滇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成矿带,即松潘甘孜金银白云母成矿带和三江石膏锡铁成矿带。




中国中生代成矿区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根据这些原则,结合中生代成矿环境和成矿特征,全国可划分为滨太平洋成矿域、中亚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并进一步划分为10个成矿省、35个成矿区带。1. 滨太平洋成矿域位于中国东部,形成于中新生代,是全球碰中性的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部边界不存在截然界线,具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尚有...

中国中生代成矿区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图4-9 中国中生代成矿区带划分简图 Ⅰ—滨太平洋成矿域:ⅠA—东北成矿省:ⅠA-1—大兴安岭煤铜多金属成矿带,ⅠA-2—松辽石油油页岩膨润土成矿带,ⅠA-3—吉黑煤金多金属成矿带;ⅠB—华北成矿省:ⅠB-1—华北地台北缘金钼煤成矿带,ⅠB-2—鄂尔多斯煤油页岩成矿区,ⅠB-3—华北地台中部铁成矿区,ⅠB-...

中生代深部构造背景与区域构造控矿分析
区内一级近东西向金-多金属成矿带与部分一级北东向金-多金属成矿带的空间展布都受到中生代古莫霍面梯度带的控制。如近东西向的围场—赤峰—阜新金银铜成矿带沿纬向康保—围场—阜新古莫霍面梯度带及其伴生的康保—围场深断裂带展布,近东西向崇礼—丰宁—凌源金银铜铅锌成矿带沿纬向张家口—承德—...

区域金、有色金属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
根据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徐志刚,2008),研究区主要包括吉黑成矿省和华北成矿省北缘东段。本节主要是在研究区成岩成矿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同属中国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成矿省的成岩成矿情况,探讨研究区成岩成矿规律。一、中国东北部陆缘成矿时代分布 为了进一步探讨区域成矿规律,并弄清研究区成矿的...

成矿区(带)的内涵
成矿亚区(带)(Ⅳ级成矿区(带)):指Ⅲ级成矿单元(成矿区(带))内部的次级成矿单元,受单一构造-岩浆旋回控制的、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类或几类矿床组合的成矿富集区,俗称矿田分布区。如长江中下游的鄂东南中生代与中酸性岩浆有关的铁铜矿床分布区、宁芜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的铁矿分布区。矿田...

中国中生代矿床概况
中生代是中国最重要的成矿时期。在25种矿产、278个主要矿床中,绝大多数形成于中生代(占总数的55.8%),其次是古生代、新生代、元古宙和太古宙(图2-4)。若按每亿年形成的矿床数量统计,亦以中生代成矿强度最大,达到 22.7个\/100Ma(图2-5)。中国中生代矿床亦以与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有关的...

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中国中生代成矿作用图书简介
它基于丰富的中国中生代矿床研究资料,通过国内外中生代矿床的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中生代时期的成矿作用及其规律。作者根据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特征,将中国划分为滨太平洋、特提斯、中亚三大主要成矿区域,进一步细化为十个成矿省份和三十五个成矿区带。书中详细剖析了矿集区的结构,并对三个成矿系列...

成矿区(带)的五分法
浙北、浙西分别属于长江中下游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金、铁、铅、锌、硫成矿带和江南地块元古宙、中生代铜、钼、金、铅、锌成矿带的一部分。Ⅳ级成矿亚区(带):受同一构造-岩浆旋回控制的、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类或几类矿床组合一体的成矿富集区,有时也称矿田分布区。Ⅴ级矿田:受有利成矿...

西南三江新生代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及找矿前景
西南三江新生代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及找矿前景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中生代成矿区(带),其中分布着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矿集区,有的以铜多金属为主(如玉龙),有的以铅锌为主(如金顶),有的以稀土为主(如牦牛坪

中国中生代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侏罗纪中晚期,班公湖—怒江带在侏罗纪中晚期褶皱隆起,形成改则—那曲燕山造山带。新特提斯洋大致从白垩纪开始逐渐闭合。中国东部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可大致划分为碰撞造山、构造体制大转换和伸展拉张三大阶段,实际情况则比较复杂,对各阶段时限的看法也不一致。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碰撞造山晚期...

柞水县13983076793: 什么是矿产地,主要划分依据是什么,主要是划分依据 -
之天他达: 所谓的“矿产地”是指矿产所产出的地域,一般是根据矿产的种属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矿产的成矿作用划分大的成矿区域、成矿区带及矿田. 比如中国境内的中亚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三江成矿域等,其下会划分很多成矿带,如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之下在划分很多矿田,如铜陵多金属矿田等等.

柞水县13983076793: 为什么说我国铁矿资源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为什么说我国铁矿资源分布
之天他达: 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探明有铁矿资源,又相对集中在辽宁、四川、河北,三省合计铁矿查明资源储量约300亿吨,占全国铁矿查明资源储量的49.1%,几乎占全国铁矿查明资源储量的一半.我国铁矿资源空间分布成矿区带特征明显,主要有鞍山-本溪、冀东-密云、五台-吕梁、包头-白云鄂博、邯郸-邢台、鲁中、许昌-舞阳、长江中下游成矿区、安徽霍邱、陕南、鄂西-湘西北、江西新余-吉安-湖南祁东、闽南-粤东、海南石碌、四川西昌-滇中、云南西盟、甘肃祁连镜铁山、新旧哈密-甘肃北山、新旧阿尔泰19个成矿区带.

柞水县13983076793: 我国的稀土矿藏分布在哪些地方?
之天他达: 我国稀土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我国稀土矿床大多数与稀有元素共生在一起的,矿床形成于从元古宙至中生代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在兴安-内蒙古、东秦岭、黑吉辽...

柞水县13983076793: 金矿是怎么形成的? -
之天他达: 世界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形成岩金;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山...

柞水县13983076793: 金刚石为什么那么硬??求大神帮助 -
之天他达: 因为金刚石是一种碳单质.金刚石的碳原子是交错整齐地排列成四面体结构,每个碳原子都与其他四个碳原子直接紧密连接,形成牢固的结晶体,因而特别坚硬.

柞水县13983076793: 急寻地质专业名词解释 -
之天他达: 12.按圈闭类型划分油气藏有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三大类.后两类比较难于发现,勘探难度大,称为隐蔽圈闭油气藏.13.岩石分类岩石分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三大类.多数油、气储存于沉积岩中,火成岩及变质岩中也可...

柞水县13983076793: 聚煤期各个时期煤的特点,比如侏罗纪时期的煤是什么特点?谢谢!! -
之天他达: 我国主要的聚煤期 ①华南早石炭世;②华北石炭-二叠纪(晚石炭-中二叠世);③华南二叠纪(晚二叠世); ④华南晚三叠世;⑤西北早-中侏罗世;⑥东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⑦东北、西南和沿海第三纪. 早古生代主要是南方石煤的聚集. ...

柞水县13983076793: 中国有哪里有金矿 -
之天他达: 中国的金矿 中国的地质科学工作者一直为探求金矿资源默默地耕耘.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金矿在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有一个成矿期,以元古代,中生代为主.金矿(岩金)最主要的类型是绿岩带型金矿床,时代较古老. 中...

柞水县13983076793: 中国有多少铀?中国有多少铀矿
之天他达: 我国至今已探明大小铀矿200多个,证实了相当数量的铀储量.矿石以中低品位为主... 祁连山铀成矿省、滇西铀成矿区. 并据矿床成因、赋矿围岩和成矿特征将中国主要铀...

柞水县13983076793: 煤和石油是怎么形成 -
之天他达: 1、煤的形成 在各大陆、大洋岛屿都有煤分布,但煤在全球的分布很不均衡,各个国家煤的储量也很不相同.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是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其中中国是世界上煤产量最高的国家.中国的煤炭资源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