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人之所以为人”的后半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才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 人之所以为人 的后半句~

“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辩也(能思维)”

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感悟】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舍身取义”传唱千年,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道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不悔。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感悟】能抵住诱惑,捱得住贫穷,不畏惧强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人格的标准。



3

虽千万人,虽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自我反省而发现正义在我,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感悟】虽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哪怕我只是莹虫之光,结局是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依然在所不辞、初心不改。

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保持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感悟】不管什么人,修身都是基本功,没有远大梦想,也要坚持修炼自己。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译文】常怀忧患之心,才能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之中的,常常自取灭亡。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感悟】只有走出舒适圈,才能有所成就。

6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感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译文】人最重要的是人民,国家是将要的,而君主的地位是最轻的。

【感悟】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感悟】人永远是制胜的第一要素。不要羡慕他人的好运气,你必须明白,强大的武装的自己,永远胜过好运气。

“人之所以为人”后半句是:

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

意思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什么呢?答:因为人有思维,能辨是非。

出自:春秋战国《荀子•非相篇》,不是孟子

原文: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无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

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译文: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什么呢?答:因为人能辨别上下、贵贱、长幼、亲疏等等级秩序。饿了想吃,冷了想暖,累了想休息,喜欢好处而讨厌祸害,这是人天生就有、不需要学习就具备的本性。

是大禹和夏桀都有的人性。这样说来,人之所以为人,不只是因为人长了两只脚,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人能分辨等级秩序。猩猩的样子也是长了两只脚,脸上没有毛,但是人却能喝它的汤。

吃它的肉。所以人之所以为人,不只是因为人长了两只脚,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人能分辨等级秩序。禽兽也有父子关系但却没有父子亲情,有雌雄而没有男女之别。所以人类社会的根本在于有各种等级的区别。

扩展资料:

荀子反对孟子关于性善的学说,提出人性恶的学说。首先,他提出“性伪之分”的问题,认为人性是指人先天赋有的,不需学习、不需努力就有的那些东西;

凡是需要后天学习和努力才能做到的,就不是性,而是伪,即人为。他进而指出,仁义礼智、辞让、恭敬等,都是后天经过学习、教化才会有的,是伪,不是性。

人的本性只是好利恶害,如果听任人们依其本性去做,就会导致争夺和混乱,所以,人性是恶的。圣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就制定礼义来对百姓进行教化。

荀子称做化性起伪,正如弯曲的木头要经过加工矫正才能变直一样,人也只有经过后天的教化才能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义,使社会由乱而治。

荀子以好利恶害为人性,是吸取了法家的思想,但又与法家不同。法家认为人性为己,不能改变,主张因人情,针对人的好利恶害以赏罚治国,因此法家不以好利恶害为恶。

荀子则以好利恶害为恶,主张通过礼义教化使人改恶从善,并且肯定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涂之人皆可以为禹。荀子认为,人人都有好利恶害之性,也都有接受礼义教化成为圣人的内在根据;

义与利,是“人之所两有也”,问题只在于是欲利战胜好义,还是好义克服欲利。 从性恶论出发,荀子认为人们成圣的途径主要是靠后天锲而不舍。

日积月累的学习和良好社会风气潜移默化的陶冶、影响,积善成圣。所以他重视和推崇师的作用,重视注错习俗,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

性恶论与性善论的分歧,从理论上说,是在于对性的理解不同。荀子以天赋的本性为性,孟子则以人之所以为人之处为性。

从其实际意义上说,则在于对成圣途径强调的方面不同,荀子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和环境影响,孟子强调的则是个人的修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子·非相



“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辩也(能思维)”

出自《荀子•非相篇》,不是孟子。

一、原文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无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二、译文: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与其他万物有区别,其区别就在于人有上下亲疏之分,而上下亲疏是由礼来规定的,礼则是圣王制定的。荀子认为后王之所以可学,是因为他们的业绩最显著。尽管妄诞之人有不同说法,但圣人不会被迷惑,他们有着“以己度人”的良好的观察方法。




黑格尔说: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
人能脱离本能性和直接性

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
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原文...

.盖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原其所自,无一不本于...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道之所以称之为道。圣人之所以称之为教化,都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没有一个不是生而聪慧后天努力的,学者知道它啊

荀子 非相 翻译
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诗》曰:“雨雪瀌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此之谓也。大意本段是荀子对吉凶的看法。他认为人如果不肯做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事,必将陷于“不祥”和“必穷”的困境。这种吉凶观已经完全抛弃了神秘主义的说教。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

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什么和前提
根本生存方式。劳动需要进行体力或脑力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生存方式和前提,使人类获得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思想。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是一个...

求者请也,古之人重请。何重乎请?人之所以为人者,让也。请道去让也,则...
译文:要求既是请求,(在要求和请求中)古人(更)重视请求。为什么古人重视请求呢?人之所以是人的原因,就是谦让。请你允许我在请求的时候不谦让,那么我就舍弃了作为一个人的原因(道理,精神,道义),所以要重视它(请求)。自己翻译的,个人觉得在“请道去让也”这里翻的不好,还望高手指点一...

人与动物所以异者几希是什么意思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的意思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很少(人有道德观念、羞耻之心)。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十九)译文:孟子说:“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很少(人有道德观念、羞耻之心),(就那一点...

什么是人之为人?
之,语气助词,人的做人,要注意的事,如何做,真心帮助别人,平等,诚信,注意学习,总结,这样就会有好的人生。

孟子说人之所以为人,与禽兽相近者,几希
“道心惟微”之“道心”孟子将其落实为人心之“良知”、“良能”,此即人“性”。孟子的“性善论”是有其严格的论证基础的,其基础就是人“性”。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其学说首先就是要解决人之所以为人且不同于禽兽的独特性和...

文昌市15330393688: 孟子 人之所以为人 的后半句 -
濮嵇抗病: “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辩也(能思维)”

文昌市15330393688: 孟子性善思想的主要内容.要100字左右, -
濮嵇抗病:[答案]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大体包括以下这样的内容: (一)人性是善的.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 孟子谈的人性,主要是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讲的.他认为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与禽兽相区别的特性,这种异于禽兽的...

文昌市15330393688: 孟子性善思想的主要内容. -
濮嵇抗病: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大体包括以下这样的内容:(一)人性是善的.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1]就说...

文昌市15330393688: 人皆可以为的后一句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后一句 -
濮嵇抗病: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文昌市15330393688: 孟子的名言俩句 -
濮嵇抗病: 孟子的名言,孟子名言名句(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5)其进锐者,其退速.(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

文昌市15330393688: 孟子说过的话 -
濮嵇抗病: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

文昌市15330393688: 五年级下册朝读经典的孟子8句是什么 -
濮嵇抗病: 1、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翻译】 (孟子说:)“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2、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

文昌市15330393688: 孟子的一句格言是什么 -
濮嵇抗病: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

文昌市15330393688: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下句怎么接 -
濮嵇抗病: 下一句是: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出处:《孟子 离娄下 》原文:离娄下·第十九章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文昌市15330393688: 孟子的名言的意思 -
濮嵇抗病: 孟子的名言很多,你想知道那一句?比如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