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王室婚礼

作者&投稿:廖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春秋时期贵族的婚礼是什么流程?有什么特色?~

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的婚礼中有一种奇特的惯例:女子在嫁人夫家的最初三个月内不能与夫同居,只有到举行了“三月庙见”仪式也就是拜见夫家祖庙的仪式之后,女子的妻子身份才被确认,男女双方才算正式结为夫妇。对于这种久已湮没的古礼以及古代学者的相关论述,近现代研究先秦婚姻制度的论著大都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有关这种礼仪的内容、性质和意义等问题,迄今尚未得到准确透彻的说明。有鉴于此,本文拟对三月庙见礼作一番全面系统的考察,并尝试利用民族学的材料就此种礼仪的创制意图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释。 一、“三月庙见”然后成婚的惯例 在先秦文献的有关记载中,《礼记·曾子问》对三月庙见礼所作的两段概括性的说明是我们研究这项礼制最为重要的依据。 《曾子问》首先引用孔子的话说:“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称,成妇之义也。”这段话虽然未必真正出自孔子之口,但是其中却包含着一个十分明确的思想,即认为“三月而庙见”等等都是孔子时代婚礼中的重要规定。 “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是说女子嫁人夫家三个月时举行拜祭夫家祖庙的仪式,仪式......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大不如从前,各诸侯征战,轻蔑天子,周王室的衰微主要表现在周王直接统治的天子之地急剧缩小,各诸侯不再对天子朝奉,出现“项王问鼎”的现象等方面,具体的情况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
1、周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很多,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周王直接统治的天子之地急剧缩小,仅有京畿之地二百余里,所剩之地仅为七个县,人口三万而已,而据估计,战国末年中国人口大约两千万人。
(2)周王室经济困难,经常爆发经济危机。
(3)周平王勾结犬戎杀死其父亲周幽王在前,并且又勾结晋文侯杀弟在后,这种种行径,当然被清流所不容,因而王室威望更加下降,出现“项王问鼎'这种不安定事件。
(4)诸侯主政、王室与诸侯关系紧张。例如,周王任用有功绩的诸侯为上卿主持周政,郑庄公派兵屡次抢掠周朝的庄家。周桓王终于授予虢公王右卿,地位高于郑庄公的王左卿。前707年干脆连王左卿都免去了,郑庄公反应很强烈,不朝见周王了。桓王大怒,率领王师和蔡国、卫国、陈国三国之师伐郑,两军战于葛地。

2、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1)春秋时期,周王室自身的实力严重削弱。
(2)王室土地、人口、兵力的减少,表明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削弱,因而,周王室的地位就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春秋的婚姻流程,根据后世《仪礼.士昏礼》所总结的一套理想化的程序,可称之为“婚仪六礼”,依次稍作介绍:

其一为纳采:即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说媒,女方应允了,再送上大雁为礼物,并正式提亲。这一步很重要,尤其贵族家庭,如果无媒,就算是男女两厢情愿,可能也难成婚,即《氓》说的:“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其二为问名:男方派使者在纳采礼后询问女方基本情况,比如一般秘不示人的女方的名字、排行、出生年月日时等,这一点与后世相似,问清状况有利于占卜吉凶。然后还要问女方生母之名,以区别嫡庶(是不是正妻所生)。在这一步骤中,还是要送大雁为礼,然后女方设宴款待使者,女父亲送使者离开等。

其三是纳吉:男方拿着女方的基本情况去祖庙占卜,问祖先或天神婚姻吉凶,假如得到的结果是吉,则派使者拿着大雁(呃,又是大雁)去报喜,称之为“纳吉”,凶兆的话,婚事就吹了,大雁也省了……当然,自由行过纳吉礼,前面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婚姻也才算正式确定了。

其四是纳征:也称“纳财”,看名字就知道,和今日“送彩礼”的习俗很像。即男方送聘礼去女家,双方宣告订婚。不过,周人比较质朴,礼仪上要求送的不是金银珠宝等物,而是“玄纁束帛”和“俪皮”,前者是黑色(三匹)与红色(两匹)的五匹帛,后者是成对的鹿皮。顺便说一句,纳征礼即是《红楼梦》里面那个“虽善无征”的谜底。  三国时 陈宫:“从下聘礼到成亲,不同的等级时间长短不同。天子一年,诸侯半年,大夫一季,平民一月……”

其五是请期:男方家占卜,选好一个吉日,然后派使者又带着大雁(第四次出场)去征求女方的同意——同不同意只是意思意思,实际上这个日子的决定权在男方,只是礼节上需要知会女方一声罢了,因此也有称作“告期”的。

其六是亲迎:这一步是整个婚姻仪式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繁琐的,几个部分,1,迎亲,2,饮宴,3,相见;4,拜舅姑。
1,迎亲
迎亲是最麻烦的(古今一如),首先在出门之前,男方在家里摆上一大堆东西(基本上都是能吃的)。然后新郎穿着“爵弁服”,浅绛色的黑边的“裳”,再带着一票身穿“玄端”的遂从,驾着黑漆车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一路上,前面有人举着火把带路,新郎的车后面有两辆从车以及准备给新娘的婚车。

车队到女方大门口停下,然后等女方梳妆打扮(红边的“纯衣”),站在房里等着(朝南边)。女方的父亲出门接新郎进门,新郎又递上大雁(哈哈)为礼,双方行礼(没这么简单,事实上是对一堆人行一堆礼,略过),然后新郎带着新娘出门——

完了吗?没有。麻烦的是新郎还要假装坐在车上驾车,请新娘上车,新娘上去后,新郎再跳下来请人代为驾车,自己跑上另一辆车,急匆匆地先赶回去,跑到自己家门口,再站着等车队回来。
2,饮宴
麻烦的迎亲过后,是更麻烦的饮宴,首先,如果我们信《仪礼》的话,新郎、新娘、舅姑、媵等还要各自找好方位,行一大堆不知所谓的礼节——让我们快进,反正饮宴上最重要的环节是新婚夫妇共吃祭品,象征双方尊卑相同,互相扶持。

具体来说,新人们要吃牛羊的肺、肝,菜酱、肉酱、黍稷、猪肉等等,两人先祭黍稷、肺,然后夹着肉食蘸菜肉酱共食,一共吃三次,就结束了。

结束之后举行“合卺礼”,把一个匏瓜剖两半,双方各执一个饮酒,饮漱三次,称为合卺。这之后将新婚夫妇吃剩下的食物撤走,有意思的来了——食物撤出,但是,新郎吃剩的交给女方家人一扫光,新娘吃剩的交给男方仆从大快朵颐。
3,相见
下人和仆从们给新人们准备好婚房,新郎、新娘脱衣——礼服,新郎的礼服交给女方的人,新娘的礼服交给男方的人。然后红烛摇曳,新郎亲自为新娘摘下头上的“缨”,缨据说是发带,男方送给女方,订婚后新娘用它束发,直到成婚后才能由新郎亲手取下,浪漫得很。

再之后,撤除室内的蜡烛,不相干的人离场,女方的陪嫁人员待在门口(据说是为了“呼则闻”)。
4,拜舅姑
婚后第一天,新妇得早起,沐浴整洁(没说新郎要沐浴),身穿着“俪笄、霄衣”拜见公婆,她双手捧着笲,里面盛着腶脩、枣、栗子,并将枣献给阿公,腶脩给婆婆,公公得摸一下枣起身答谢,婆婆则手持着腶脩拜谢。再之后新娘再出去,回来时手上端着牛肉猪肉等,在一系列的繁琐不堪的手续中侍奉公婆进餐,婚姻到此,终于皆大欢喜,告一段落了。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的婚礼在一些关键环节上是有差异的,表现出中国文明早期即已产生的社会成员的等级层次。
周天子一般娶诸侯公室的女子为王后,诸侯的嫡女、庶女、同父姐妹乃至大姑、小姑都可以作为王后人选。天子娶后从择女求婚到定婚、迎娶王后的礼仪是有特别规定的。周天子是地位最高的社会成员,即使在春秋时期,在名义上其身份也远比诸侯高贵,因此周天子不亲自参与迎娶诸侯公室女子的礼仪,而是委托同姓诸侯代为主持。但迎接王后的婚使应是周王室的大臣,身份必须是卿。周桓王娶纪国的季姜为后时,迎娶的礼仪是同鲁桓公主持的。王室的婚使祭公先前往鲁国,从鲁桓公那里接受了使命,才去纪国迎接季姜到京师洛邑。周惠王娶陈妫为后,请虢公、晋献公、郑厉公代为主持迎娶,婚使是世为王室卿士的原庄公。《左传》庄公十八年记载为“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周灵王娶后时,《左传》中没有再提到代为天子主婚的同姓诸侯,而且去迎接王后的婚使刘夏也并不是卿,《公羊传》称他是“天子之大夫”,《谷梁传》中称他为士,《左传》中称他作“官师”,并清清楚楚地写着“卿不行,非礼也”。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一些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的春秋后期的气象。
诸侯的妻子一般称为夫人,多为各国公室之女;也有的是周王室的女子,通常被称作王姬;少数是卿大夫家的女子,如郑庄公娶了宋国大夫雍氏的女儿——后来郑厉公的母亲雍姞。《左传》中提到的诸侯婚礼礼仪很多,如聘、纳币、逆女等。聘是表示通婚之意,也即是求婚,要派卿或大夫专使。如《左传》成公八年所载“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又《左传》昭公四年载“椒举遂请婚”。(椒举,楚大夫。)纳币是指前往女方赠送礼物以定婚,一般诸侯不亲自出行,委派卿、大夫成礼即可。所以《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所载鲁庄公如齐纳币一事,《公羊传》、《谷梁传》都评论说:“新纳币,非礼也。”诸侯婚礼中重要的礼仪是逆女,也就是把新妇迎接回国。诸侯不亲自出国境逆女,但一定要派卿前往成礼。所以《左传》隐公二年说:“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又《左传》文公四年说:“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春秋》经传中也有两起诸侯亲自逆女的例子。一是《春秋》庄公二十四年所载“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二是《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载“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其中,晋文公重耳迎娶文嬴事出偶然,在此之前,他为躲避国内吕、郤之乱,已经悄悄地来到秦国。可见,周代诸侯亲迎新妇的事极为罕见,而诸侯不亲自逆女才合乎当时礼制。与娶妻一方逆女相应地,嫁女一方有送女、致女和聘等礼仪。送女,是遣嫁之礼,一般不出国境,如《诗·邶风·燕燕》记载卫君之妹远嫁也只是“远送于野”,即送到国都郊外罢了。致女则是把所嫁之女送至目的地。无论送女还是致女,诸侯都不亲自执行。《左传》桓公三年记叙送女之礼说:“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若所嫁女非诸侯正夫人,则遵循“送从逆班”的原则,即送女者的位次依逆女者的位次而定。[5]送王姬之礼又与此不同,天子不与过问,由同姓诸侯主持。如《春秋》庄公元年所载“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王姬归于齐”即指鲁庄公代天子主持送女。是以单伯先送王姬至鲁,接着鲁国就于国都外为王姬修建馆舍,以备齐国来迎娶。至于嫁女之国所行的聘礼,如鲁桓公三年齐即嫁文姜,“冬,齐仲年来聘(鲁),致夫人也”,[6]是嫁女之后使大夫随加聘问,所谓“存谦敬,序殷勤”。诸侯公子娶妻,礼仪稍异于诸侯,要亲自迎娶新妇。如《左传》隐公八年所载:“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甲寅,入郑。”即行此礼。诸侯公子立为太子者,娶妻不亲迎。《左传》昭公十九年记载楚太子建聘娶秦女,就由少师费无极前往迎接。
卿、大夫婚礼礼仪也有聘、逆女等步骤。聘,见于《左传》文公七年“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声己辞,则为襄仲聘焉”。又《左传》成公二年载“巫臣使道(夏姬)焉,曰:‘归,吾聘女。’”《左传》昭公元年载“郑徐吾犯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强委禽焉。犯惧,告子产。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也。’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焉,皆许之”。杨伯峻注:“聘即近代之订婚,古亦谓之成昏……盖已纳币。”并不恰当。如上诸例,若聘即是订婚,莒人又何以能拒绝穆伯呢?再者,徐吾犯之妹尚未择婿,又与谁定婚呢?这里聘还是视为求婚妥切。至于上面第三例中的委禽,也是伸通婚之意的礼仪。杨伯峻注:“古代婚礼,第一件事为纳采。纳采用雁,故亦言委禽。”卿大夫娶妻一定要亲自前往女方迎接新妇。《左传》中不乏其例。如宣公五年载“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女,故书曰逆叔姬,卿自逆也。”卿大夫婚礼中又有反马之礼,上文提到的高固,于迎娶叔姬的当年冬天,又同她一道回到鲁国,《左传》解释为行反马之礼。杨伯峻说:“至大夫以上娶妇者,则乘母家之车,驾母家之马。即婚三月以后,夫家留其车而返其马。郑玄注:‘留车,妻之道也。’者,盖谓妻不敢自必能长久居于夫家,恐一旦被出,将乘此车而归,杜注所谓‘谦不敢自安’之义也。郑又云‘反马,婿之义也”者,夫家至以后不致发生出妇之事也。”已解释得很清楚了。
士之娶妻,其婚礼应如《仪礼·士昏礼》所言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步骤。《诗·卫风·氓》中还有关于士婚礼的形象描述。诗中以女子口吻写道:“匪我衍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清楚地记叙了周代士阶层婚礼中媒聘、占卜、定婚期、亲迎等仪式。而且也明白地记载了士是以车来迎娶新妇。这与卿大夫以女方车、马迎娶新妇不同。
对周代各层社会成员的婚礼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蕴含在婚礼制度中的社会成员的等级差别。例如在迎娶新妇这一环节上,各等级所应遵循的礼仪制度明显不同。天子、诸侯不亲迎,派卿为婚使逆女。天子又使同姓诸侯代为主持迎娶礼仪,更突出了地位的高贵。卿大夫、士都要亲自迎娶新妇,但在礼仪的细节上仍有差异。由此可见,中国上古时代礼制的职能在于肯定并维护社会成员等级分化和以它为中心建立的社会秩序。礼制不但固化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等级差异,还详细规定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行动准则。反映到婚姻上,就是以上提到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婚礼礼仪的不同。此外,当时人们是自觉遵循、维护礼制对婚姻的指导和干预的。可以说,礼制精神已渗透到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体系之中。如周代婚礼始于媒、聘,所以当时人们对此很重视,未经聘娶的妻子,地位很低贱。《左传》成公十一年记载,鲁大夫声伯的母亲未经聘娶,以至于同为人妻的穆姜耻于跟她作妯娌,待声伯出生,她就被遗弃,嫁给了齐国的管于奚。《诗·卫风·氓》中描述的女子虽钟情于抱布贸丝的男子,却因他还未托媒人来求婚,而不愿仓促草率地嫁给他。
周代婚姻除具有严密完整的婚礼制度外,还有其他一些特点。

周代贵族婚姻形态普遍为一夫多妻制。以各国诸侯为例,《左传》中提到他们配偶的名称有夫人、元妃、次妃或二妃、下妃、诸子和嬖人等,其中只有夫人或元妃是正夫人。诸侯配偶很多,如齐桓公的妃妾见诸记载的就有夫人三位:王姬、徐嬴、蔡姬,又有内嬖如夫人者六位: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和宋华子。晋文公的妃妾也很多,曾为怀公妻又嫁于他的辰嬴只排在第九位。
周代贵族婚姻还普遍实行媵制,即陪嫁制度,这也是使贵族配偶数目增加的一个原因。媵制又分为两类:一是诸侯之间相互以女陪嫁。杨伯峻解释说,古代,诸侯娶于一国,二国以庶出之女陪嫁,曰媵。《左传》成公八年说:“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更为详备。但当时礼制虽然如此,也有异姓诸侯媵女的记载,媵女之国的数目也不限于二国。象鲁成公八年鲁共姬出嫁,不但同姓的卫国、晋国来媵女,后来异姓的齐国也来媵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也记载“晋将嫁女于吴,齐侯使析归父媵之。”又是异姓媵女。据杨伯峻的解释,诸侯媵女的具体过程是,媵女一国派大夫护送庶女至嫁女一国国都,再与出嫁之女同至娶女一国。[18]但《左传》中成公八年至十年卫、晋、齐遣女陪嫁鲁伯姬的记载却反映了如下事实:只有卫人媵女在伯姬嫁往宋国之前,至成公九年二月,鲁伯姬已被迎婚到宋国,但夏季晋人才来媵女,而齐人媵女更在成公十年。可见,媵女之国一般把陪嫁的庶女送到嫁女之国,再由嫁女之国遣送,但不一定与出嫁的女子同行。二是周代贵族婚姻中,妇家以妹、侄陪嫁的现象普遍存在。试举数例。《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左传》闵公二年载:“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齐人立之。”《左传》文公七年载:“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左传》襄公十九年载:“齐侯娶于鲁,曰颜懿姬,无子,其侄鬷声姬,生光以为太子。”《左传》哀公十一年载:“冬,卫大叔疾出奔宋。初,疾娶宋子朝,其娣嬖。”以上,戴妫、叔姜、声己、卫大叔妻之娣等都是以妹的身份陪嫁,鬷声姬则是以侄女的身份陪嫁的。



  由东周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也就是诸侯势力膨胀,形成了群雄争霸的局面.周王室日渐衰微,降为同诸侯国一样的地位.


春秋时期王室婚礼
士之娶妻,其婚礼应如《仪礼·士昏礼》所言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步骤。《诗·卫风·氓》中还有关于士婚礼的形象描述。诗中以女子口吻写道:“匪我衍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清楚地记叙了周代士阶层婚礼中媒聘、占卜、定婚期...

诗经里婚礼习俗
古人对于婚期、婚时、婚龄都是颇为讲究的。《卫风•氓》中"秋以为期"就是说女子与氓约定以秋天为婚期。《邶风•匏有苦叶》的"士如归妻,迨冰未泮"也说明婚嫁是在秋冬时节。秋冬是收获之后较为空闲的日子,并且此时人们经济上相对宽裕,因此选择在秋冬时节举行婚礼是合乎情理的。在周代,...

英国王室的婚礼,为什么那么引人注目?
大概原因有这么几点:1、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与平民的结合,童话中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故事的现实版。2、此次结婚的王妃卡米拉个人也有很强的影响力,粉丝众多。3、王室婚礼,能产生一系列积极的的经济、政治效应。它能传递出很多新的信号。因此,它受到特别的关注是很正常的。王室婚礼在人们心目中一...

三大个鲜为人知的英国皇室婚礼细节?
1、婚后的两个晚宴很亲民 婚礼后有两个婚宴,一个中午女王在白金汉宫主持的招待宴会,另一个查尔斯在寝宫主办的晚宴。按说前者更正式,但是白金汉宫的副总管说那是自助餐。居然十足中产阶级的自助餐!开胃点心夹鱼肉小面包居然“两口就能吃完”!保守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是当年查尔斯主办的300人晚宴...

凯特王妃和威廉王子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1. 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的婚礼在2011年4月29日举行,这场婚礼是自1981年查尔斯和戴安娜王妃婚礼以来英国最盛大的王室婚礼之一。2. 2023年23日,英国媒体曝光了首批受邀参加婚礼的宾客名单,共计约1900人,其中包括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王室成员,他们都已经确认将出席这场盛典。3. 哈里王子,威廉王子的...

古代王爷结婚流程中的六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揭秘古代王爷的尊贵婚礼:六礼尽显皇家风范<\/自古以来,无论是天子还是王室,婚礼的庄重与繁复皆有其独特的仪式。据《五礼通考》记载,自后齐时期起,王室婚礼分为六个阶段,史称“六礼”:纳采:<\/男方以雁为礼,象征阴阳和谐与忠贞,雁必须活体,象征婚姻的生机与长久。媒妁之言,雁行有序,寓意男方...

神秘的欧洲皇室婚礼细节Top10
例如,婚礼当天的早餐使用铜锅烹制,它还是在190 年前乔治四世统治时期第一次使用。6、新娘手捧花花语 威廉王子大婚中,新娘凯特·米德尔顿用的手捧花为盾形,捧花中包括桃金娘、山谷百合、美洲石竹(Sweet William)和风信子等。花束由Shane Connolly 设计,选用了传统的代表王室的花卉、Middleton(...

英国皇室婚礼是怎样的?他有什么流程?
传统的英国皇室婚礼,流程极为严格,从早上9点开始,历史5个小时后宣告结束,整个过程庄严肃穆,但又不失浪漫温馨;作为数百年的风俗,新郎新娘要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亲吻,“阳台之吻”也成为了整场婚礼中的重头戏,在众目睽睽之下亲吻,作为新娘新郎的一方也要经历一番心理考验。英国皇室婚礼隆重而严肃,是...

哈里王子何时大婚?
5月19日哈里王子将大婚, 2分钟回顾王室婚礼的珍贵镜头。5月19日,哈里王子与梅根·马克尔将在温莎城堡完婚。这是继2011年,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大婚以来,英国王室再次迎来的一场盛大婚礼。那么在婚礼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在过去七十多年中,英国王室那些或传奇或轰动的“世纪婚礼”吧。伊丽莎白二世和...

英国女皇如何结婚?
尤其值得一看的是女王喜爱的设计师哈特奈尔设计的婚纱,这件象牙色丝质礼服,全长4米,镶有珍贵水晶,及一万颗自美国进口珍珠,看来贵气且不失高雅。除婚纱外,女王结婚时所戴的王冠、项链、耳环以及所穿的鞋子都一一展现人前。而为了庆祝这个别具历史意义的日子,英国王室于7月28日特别推出了王室婚礼...

德化县13588221467: 春秋时期王室婚礼 -
晨朱妇炎: 由东周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也就是诸侯势力膨胀,形成了群雄争霸的局面.周王室日渐衰微,降为同诸侯国一样的地位.

德化县13588221467: 请问春秋时期贵族的婚礼是什么流程?有什么特色? -
晨朱妇炎: 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的婚礼中有一种奇特的惯例:女子在嫁人夫家的最初三个月内不能与夫同居,只有到举行了“三月庙见”仪式也就是拜见夫家祖庙的仪式之后,女子的妻子身份才被确认,男女双方才算正式结为夫妇.对于这种久已湮没的古礼...

德化县13588221467: 春秋时期鲁国(鲁昭公时期)的婚嫁礼仪是怎样的 -
晨朱妇炎: 春秋时肯定是用的周礼礼记: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父亲醮子,而命...

德化县13588221467: 春秋时期周礼中对婚礼的描述是怎样的? -
晨朱妇炎: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昏礼者,礼之本也.注:昏通"婚"

德化县13588221467: 春秋时期生活习俗 -
晨朱妇炎: 春秋战国时期的婚礼,通常指包括议婚、订婚、迎亲、结婚前前后后一整套的礼仪程式.其在《荀子?富国》曾一言概之云:" 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婢、内、送、逆." 但婚礼的实际进行,可简可繁,其实是最具弹性的. 这一时期,男...

德化县13588221467: 春秋战国时期 婚礼上有彩头吗 -
晨朱妇炎: 春秋战国执行的是周礼上的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

德化县13588221467: 汉族婚礼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礼仪即六礼 -
晨朱妇炎: 六礼,汉族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 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德化县13588221467: 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礼仪 -
晨朱妇炎: 春秋战国时期,随著周王室权力的衰落,曾经建立起来的礼 乐制度也开始崩溃.一些诸侯开始越礼使用乐舞.比如《论语》中记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僭於上也.”与此同时,被指斥为“郑 卫之音”的“新乐...

德化县13588221467: 春秋时期齐国的婚服是什么颜色的? -
晨朱妇炎: 周礼婚制中的婚礼服饰崇尚端正庄重,与后世婚制中有所不同.婚礼服饰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新娘服饰】 礼服:正婚礼的时候,穿玄色纯衣纁袡礼服,拜见公婆时则宵衣.

德化县13588221467: 诗经里婚礼习俗 -
晨朱妇炎: 1. 内婚制"内婚制",就是群婚中的血缘婚,是同一血缘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诗经》所处时代正是我国从氏族社会走向阶层社会一个过渡性时期,血缘的内婚制已基本上瓦解,而比较落后的蛮夷之国如楚、齐等国的贵族,仍然保存着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