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作者&投稿:庄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先说“地名”的定义。大致而言,这里所讨论的地名,乃现在的地级市一级的地名,如石家庄,驻马店,枣庄等等。县级政区和省级政区名称不在讨论范围。而地级市这一级,对应古代的便是统县政区。所以,我们讨论的是自古以来统县政区名称的变化。

再抛结论:古代典雅地名的消失对应的就是行政区划的变动。特别是统县政区的郡→州,州→府,府→地区,三次大的变动,对地名的影响尤甚。

开始详述:
一、秦统一,推郡县制,奠定秦汉统县政区的地名基础
秦统一六国,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汉承秦制,也基本沿袭郡县制。至汉武帝,郡县制成为了我国地方基本政治制度。所谓郡县,即以郡统县,统县政区称郡,即某某郡或某郡,其中以三字郡名为多数。
题主和其他答主所提到的许多古代典雅地名,如汝南、豫章;另有朔方、渔阳、上谷、会稽、庐江、南海……等等,皆是郡名。即汝南郡、豫章郡、朔方郡、渔阳郡……少数两字郡名的有南郡、东郡、陈郡等等。
这些郡名,肇基于战国时代,定型于秦统一,而后在两汉魏晋时代逐渐增加扩展,即汉代以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加之南方开发,新的郡一直在增加。在此时,基本不存在地名变更的问题,至多也就是出现了一些新的郡名而已。

二、州郡县三级制糜烂,隋唐重建州县二级制,是为第一次地名大变动
魏晋南北朝以降,尤其是北魏南梁开始,整个地方政区制度开始混乱,基本表现为州郡数量的爆炸式增长:由原来汉代十余州-数十郡-千余县变成了数十州-数百郡-千余县的地步。州郡数量的增加使得行政效率极大降低,原来金字塔型的统御结构变成了垂直树状,对于中央集权非常不利。
所以,隋代重新统一以后,釜底抽薪,罢天下诸郡,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隋代大部分时间是州县二级制,少部分时间是郡县制,但隋书地理志以郡县制为准,故大家一般都认为隋代是郡县二级制。】。统县政区变成了州(后来又恢复成了郡)。在隋代郡县制时期,大体上地名还是原来那些地名,增加了一些新郡名,少部分改名。
以今河北地区为例:
西汉时有涿郡、渔阳郡、右北平郡、上谷郡、河间国、中山国、信都郡、赵国、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魏郡、巨鹿郡等诸郡;
隋代时则有涿郡、渔阳郡、北平郡、上谷郡、河间郡、博陵郡、信都郡、赵郡、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襄国郡、武安郡、武阳郡、魏郡、汲郡。
基本上还保留了原来的地名结构。

唐初,又罢天下诸郡,改郡为州。【注意,此时的州,已经不是汉代幽州、冀州等统郡的作为高层政区(等于现在的省)的州,而已经降了一级,变成了直接统县的作为统县政区的州(等于现在的地级市)】
州的命名,起源自禹贡九州,都是单名,如雍州、兖州、徐州等等。沿袭而来,唐代统县政区的州名也都是单名。这和之前复名的郡名大为不同。所以,自此一改,某某郡变成了某州,上古时代优雅的郡名,基本上都消失了。
还是以河北地区为例:
隋代时则有涿郡、渔阳郡、北平郡、上谷郡、河间郡、博陵郡、信都郡、赵郡、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襄国郡、武安郡、武阳郡、魏郡、汲郡;
唐代则变成了:平州、冀州、幽州、沧州、易州、莫州、瀛洲、定州、深州、赵州、邢州、洺州、贝州、相州、魏州、博州等等……
除了魏郡、赵郡这几个单名郡的名字改为了魏州、赵州之外,其它的全变了。

当然,郡名并不是这么一下子就消亡的,到了宋代,基本上每个州都还保留有自己的郡名(雅名)。

三、明清省府县三级制,是为地名第二次大变动
唐代的州县二级制维持了一百多年便坚持不下去了,变成了道州县三级制,到了宋代则是路州县虚三级制。不过州作为统县政区,基本上变化不大,除了偶尔新增之外,名称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一点和秦汉以后的郡一样。
但是,元代一统,由于它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征服王朝,因此在行政制度上也颇具特色。具体而言就是一团乱。省-路-府-州-县,名义上五级,但是其中可以胡乱搭配,导致了很大的混乱。
明代建立以后,基本上确定了省府县三级制的框架。高层政区是如今大家熟悉的省,统县政区则由州变成了府。
府原来是比较高级的州。唐代府比较少,如京兆府长安、河南府洛阳、太原府太原。到了宋代府增多了。而明代开始,府直接替代州成为了统县政区。如此一来,那些单名的州就消失了,变成了复名的府……
来来来,再以河北地区为例:
唐代有平州、冀州、幽州、沧州、易州、莫州、瀛洲、定州、深州、赵州、邢州、洺州、贝州、相州、魏州、博州等等;
到了明代,变成了:永平府、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等等
等于又重新刷新了一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河间这个名字,消失了数百年以后,由郡名重新变回了府名,再次荣登统县政区名的宝座。河间郡→沧州→河间府。另外,有时候从某州改为某某府时,就是直接在后面加了个府字。如:庐州→庐州府。

四、民国以后撤府,共和国以后设立地区,地名再次变动
民国以后,府被撤销,地方上是省县两级制,府的地名全部消失。共和国建立,因为省县两级制管辖不方便,所以在省之下设立派出机构“地区”,一般称为某某地区,驻于某县,管辖附近数县。我们以安徽省为例:
清代,安徽省之下为:庐州府、六安州、安庆府、池州府、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和州、滁州、泗州、颍州府。
1951年皖南皖北行署区之下有: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芜湖市、安庆市、宿县地区、阜阳地区、六安地区、滁县地区、巢湖地区、安庆地区、徽州地区、池州地区、宣城地区。
“地区”之名,来源大致有二:一为沿用原府名,如:安庆府→安庆地区、徽州府→徽州地区;二、以驻地县名命名,如:阜阳地区(原颍州府)驻阜阳县、宿县地区(大致原凤阳府)驻宿县、宣城地区(原宁国府)驻宣城县。前一种地名不变,后一种则发生了变化,而且让人感觉变俗气了很多。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掀起了撤地建市(撤销地区,建立地级市)的风潮,这其中也就必然带来了一些原来的县名变成了地级市名。如:阜阳市、宣城市。当然,在这一阶段过去的一些地名还是保留了许多的。

至于说为什么很多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从上可以看到,郡名州名府名相对都比较雅致,但是县名就一般了。所以如果是由县名提升为地级市名的地方,一般都会比较俗,而近代以来新起的地名,尤其是1949年后的,就更俗气了一些。就不多说了。

最后举几个地名变迁的例子:
①京兆尹(西汉)→京兆郡(隋)→京兆府(唐)→西安府(明)→西安市/西京(民国)
【京兆→西安】

②恒山郡(秦)→真定国(西汉)→恒山郡(隋)→恒州(唐)→真定府(明)→正定府(清)→石门市(1925 注:驻所迁移)→石家庄市/石家庄地区(1947)→石家庄市(1978)
【恒山→真定→恒山→恒州→真定→正定→石门→石家庄】

③吴郡昆山县(隋)→苏州华亭县(唐)→秀州华亭县上海务(北宋)→松江府华亭县上海镇(南宋)→松江府上海县(元)→松江府上海县(清)→江苏省上海县(民国)→上海特别市(1927)→上海市(1930)→至今
【(吴)→(苏州)→松江→上海】

④余杭郡(隋)→杭州(唐)→临安府(南宋)→杭州府(明)→杭州市/杭县(民国)→杭州市/临安地区(1949)→杭州市(1960)
【余杭→杭州→临安→杭州→杭州】

最后介绍一个神地名:长沙
⑤长沙郡(战国楚)→长沙郡(秦)→长沙国(西汉)→长沙郡(东汉)→长沙郡(三国)→长沙郡(西晋)→长沙郡(东晋)→长沙郡(南朝宋)→长沙郡(南朝齐)→长沙郡(南朝梁)→长沙郡(南朝陈)→长沙郡(隋)→潭州(唐)→潭州(宋)→天临路(元)→长沙府(明)→长沙府(清)→长沙市(1933)→至今
【长沙→潭州→天临→长沙】

我们这里有个地名叫猪供嘴

先说“地名”的定义。大致而言,这里所讨论的地名,乃现在的地级市一级的地名,如石家庄,驻马店,枣庄等等。县级政区和省级政区名称不在讨论范围。而地级市这一级,对应古代的便是统县政区。所以,我们讨论的是自古以来统县政区名称的变化。

再抛结论:古代典雅地名的消失对应的就是行政区划的变动。特别是统县政区的郡→州,州→府,府→地区,三次大的变动,对地名的影响尤甚。

开始详述:
一、秦统一,推郡县制,奠定秦汉统县政区的地名基础
秦统一六国,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汉承秦制,也基本沿袭郡县制。至汉武帝,郡县制成为了我国地方基本政治制度。所谓郡县,即以郡统县,统县政区称郡,即某某郡或某郡,其中以三字郡名为多数。
题主和其他答主所提到的许多古代典雅地名,如汝南、豫章;另有朔方、渔阳、上谷、会稽、庐江、南海……等等,皆是郡名。即汝南郡、豫章郡、朔方郡、渔阳郡……少数两字郡名的有南郡、东郡、陈郡等等。
这些郡名,肇基于战国时代,定型于秦统一,而后在两汉魏晋时代逐渐增加扩展,即汉代以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加之南方开发,新的郡一直在增加。在此时,基本不存在地名变更的问题,至多也就是出现了一些新的郡名而已。

二、州郡县三级制糜烂,隋唐重建州县二级制,是为第一次地名大变动
魏晋南北朝以降,尤其是北魏南梁开始,整个地方政区制度开始混乱,基本表现为州郡数量的爆炸式增长:由原来汉代十余州-数十郡-千余县变成了数十州-数百郡-千余县的地步。州郡数量的增加使得行政效率极大降低,原来金字塔型的统御结构变成了垂直树状,对于中央集权非常不利。
所以,隋代重新统一以后,釜底抽薪,罢天下诸郡,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隋代大部分时间是州县二级制,少部分时间是郡县制,但隋书地理志以郡县制为准,故大家一般都认为隋代是郡县二级制。】。统县政区变成了州(后来又恢复成了郡)。在隋代郡县制时期,大体上地名还是原来那些地名,增加了一些新郡名,少部分改名。
以今河北地区为例:
西汉时有涿郡、渔阳郡、右北平郡、上谷郡、河间国、中山国、信都郡、赵国、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魏郡、巨鹿郡等诸郡;
隋代时则有涿郡、渔阳郡、北平郡、上谷郡、河间郡、博陵郡、信都郡、赵郡、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襄国郡、武安郡、武阳郡、魏郡、汲郡。
基本上还保留了原来的地名结构。

唐初,又罢天下诸郡,改郡为州。【注意,此时的州,已经不是汉代幽州、冀州等统郡的作为高层政区(等于现在的省)的州,而已经降了一级,变成了直接统县的作为统县政区的州(等于现在的地级市)】
州的命名,起源自禹贡九州,都是单名,如雍州、兖州、徐州等等。沿袭而来,唐代统县政区的州名也都是单名。这和之前复名的郡名大为不同。所以,自此一改,某某郡变成了某州,上古时代优雅的郡名,基本上都消失了。
还是以河北地区为例:
隋代时则有涿郡、渔阳郡、北平郡、上谷郡、河间郡、博陵郡、信都郡、赵郡、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襄国郡、武安郡、武阳郡、魏郡、汲郡;
唐代则变成了:平州、冀州、幽州、沧州、易州、莫州、瀛洲、定州、深州、赵州、邢州、洺州、贝州、相州、魏州、博州等等……
除了魏郡、赵郡这几个单名郡的名字改为了魏州、赵州之外,其它的全变了。

当然,郡名并不是这么一下子就消亡的,到了宋代,基本上每个州都还保留有自己的郡名(雅名)。

三、明清省府县三级制,是为地名第二次大变动
唐代的州县二级制维持了一百多年便坚持不下去了,变成了道州县三级制,到了宋代则是路州县虚三级制。不过州作为统县政区,基本上变化不大,除了偶尔新增之外,名称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一点和秦汉以后的郡一样。
但是,元代一统,由于它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征服王朝,因此在行政制度上也颇具特色。具体而言就是一团乱。省-路-府-州-县,名义上五级,但是其中可以胡乱搭配,导致了很大的混乱。
明代建立以后,基本上确定了省府县三级制的框架。高层政区是如今大家熟悉的省,统县政区则由州变成了府。
府原来是比较高级的州。唐代府比较少,如京兆府长安、河南府洛阳、太原府太原。到了宋代府增多了。而明代开始,府直接替代州成为了统县政区。如此一来,那些单名的州就消失了,变成了复名的府……
来来来,再以河北地区为例:
唐代有平州、冀州、幽州、沧州、易州、莫州、瀛洲、定州、深州、赵州、邢州、洺州、贝州、相州、魏州、博州等等;
到了明代,变成了:永平府、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等等
等于又重新刷新了一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河间这个名字,消失了数百年以后,由郡名重新变回了府名,再次荣登统县政区名的宝座。河间郡→沧州→河间府。另外,有时候从某州改为某某府时,就是直接在后面加了个府字。如:庐州→庐州府。

四、民国以后撤府,共和国以后设立地区,地名再次变动
民国以后,府被撤销,地方上是省县两级制,府的地名全部消失。共和国建立,因为省县两级制管辖不方便,所以在省之下设立派出机构“地区”,一般称为某某地区,驻于某县,管辖附近数县。我们以安徽省为例:
清代,安徽省之下为:庐州府、六安州、安庆府、池州府、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和州、滁州、泗州、颍州府。
1951年皖南皖北行署区之下有: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芜湖市、安庆市、宿县地区、阜阳地区、六安地区、滁县地区、巢湖地区、安庆地区、徽州地区、池州地区、宣城地区。
“地区”之名,来源大致有二:一为沿用原府名,如:安庆府→安庆地区、徽州府→徽州地区;二、以驻地县名命名,如:阜阳地区(原颍州府)驻阜阳县、宿县地区(大致原凤阳府)驻宿县、宣城地区(原宁国府)驻宣城县。前一种地名不变,后一种则发生了变化,而且让人感觉变俗气了很多。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掀起了撤地建市(撤销地区,建立地级市)的风潮,这其中也就必然带来了一些原来的县名变成了地级市名。如:阜阳市、宣城市。当然,在这一阶段过去的一些地名还是保留了许多的。

至于说为什么很多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从上可以看到,郡名州名府名相对都比较雅致,但是县名就一般了。所以如果是由县名提升为地级市名的地方,一般都会比较俗,而近代以来新起的地名,尤其是1949年后的,就更俗气了一些。就不多说了。

最后举几个地名变迁的例子:
①京兆尹(西汉)→京兆郡(隋)→京兆府(唐)→西安府(明)→西安市/西京(民国)
【京兆→西安】

②恒山郡(秦)→真定国(西汉)→恒山郡(隋)→恒州(唐)→真定府(明)→正定府(清)→石门市(1925 注:驻所迁移)→石家庄市/石家庄地区(1947)→石家庄市(1978)
【恒山→真定→恒山→恒州→真定→正定→石门→石家庄】

③吴郡昆山县(隋)→苏州华亭县(唐)→秀州华亭县上海务(北宋)→松江府华亭县上海镇(南宋)→松江府上海县(元)→松江府上海县(清)→江苏省上海县(民国)→上海特别市(1927)→上海市(1930)→至今
【(吴)→(苏州)→松江→上海】

④余杭郡(隋)→杭州(唐)→临安府(南宋)→杭州府(明)→杭州市/杭县(民国)→杭州市/临安地区(1949)→杭州市(1960)
【余杭→杭州→临安→杭州→杭州】

最后介绍一个神地名:长沙
⑤长沙郡(战国楚)→长沙郡(秦)→长沙国(西汉)→长沙郡(东汉)→长沙郡(三国)→长沙郡(西晋)→长沙郡(东晋)→长沙郡(南朝宋)→长沙郡(南朝齐)→长沙郡(南朝梁)→长沙郡(南朝陈)→长沙郡(隋)→潭州(唐)→潭州(宋)→天临路(元)→长沙府(明)→长沙府(清)→长沙市(1933)→至今
【长沙→潭州→天临→长沙】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1. 西安,古称长安。西安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历史底蕴深厚。长安寓意“长治久安”,而明朝初期名称改为西安。尽管如此,许多人仍偏好长安这个名字,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 黄山,原名徽州。黄山让人想到巍峨的山峰,而徽州则让人联想到温婉的水乡、精明的徽商和独特的徽州文化。3. 佳县,原...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一、开封:从诗意的汴梁到今日的开封,这个名字承载了历史的变迁。二、九江:曾是浔阳的代名词,如今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有了新的身份。三、濮阳:曾经是澶渊的代号,如今已现代都市的面貌示人。四、合肥:曾以文化深厚著称,如今是现代都市的新篇章。五、杭州:曾是历史名城临安的别名,今日的杭州已超...

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
比如襄阳,前几年竟被弄成了个“襄樊”,这是一个“神”一般的命名,天下人神共笑,后来又改了过来。真是拿历史、文化当儿戏。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题主和其他答主所提到的许多古代典雅地名,如汝南、豫章;另有朔方、渔阳、上谷、会稽、庐江、南海……等等,皆是郡名。即汝南郡、豫章郡、朔方郡、渔阳郡……少数两字郡名的有南郡、东郡、陈郡等等。这些郡名,肇基于战国时代,定型于秦统一,而后在两汉魏晋时代逐渐增加扩展,即汉代以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加之南方开...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杭州,曾是历史名城临安的别名,古韵犹存,但现代的杭州已超越了往日的辉煌。同样,沈阳,曾被称为奉天,其名称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值得一提的是,月港,作为漳州的重要港口,虽然不是行政区名,但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而“河东”,曾经象征着黄河东岸的晋南地区,而非特指今日的运城,其历史深远。秦...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庐州,啊不,合肥才子李中堂持节托克托,何日遣冯唐。这么一想的话···【吾乃驻马店袁绍袁本初是也!】【石家庄赵子龙来也!】【青岛王氏自汉谏议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晋南北朝,一家正传六十二人,三公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书二十五人。】【壬申,封文襄第二子孝珩为广宁王,第三子长...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比如山东的兰陵,名字特别有诗意和历史意蕴。但是后来改为了“苍山”。直到2013年才又改回兰陵。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第五个是南昌,以前叫做豫章。豫章两个字读起来有点拗口,但是《滕王阁序》里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描绘的是何等秀美的景致,婉约但不失豪气。其实地名的变更并没有什么褒贬,只是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而已。就以“长安”来说,原意是长治久安,但后来确实是安定了,...

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地名
东都洛阳,长安,汴京开封,大都北京,金陵南京,苏杭两洲,西安,朱仙镇,回锅镇,景得镇.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回答:古代给地名起名字,可能更多的是出于诗情画意,也许是因为哪位诗人在这个地方做过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句,亦或者是以为那个朝代的皇帝到此一游即兴赐名,大多数的地名都是是处于这样的情况之下被命名的,所以那些十分风雅的名字一般和当地实际的发展情况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后来的国...

源汇区15944903713: 关于地名的故事 -
敛柏先普: 1、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是中国新疆的一个城市,维吾尔语意为“黑油”.克拉玛依是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市名源于市区东北角一群天然沥青丘——黑油山.克拉玛依是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于2002年,其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

源汇区15944903713: 从古至今州字开头的地名有哪些 -
敛柏先普: 古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现在:广州、兰州、苏州等

源汇区15944903713: 中国现代哪个城市古代被称姑苏 -
敛柏先普: 姑苏是现在苏州的旧称 “姑苏”一词其实是古代越语地名,读作“ka sa ”,意为令人开心之地.字典解释:亦作“ 姑胥 ”.1、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史记·河渠书》:“上 姑苏 ,望五湖.”《淮南子·人间训》:“﹝ 越王 ﹞甲卒...

源汇区15944903713: 现在的项城市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
敛柏先普: 现在河南省的项城市,在周朝时期是“项子国”.春秋时期被鲁国所灭,只剩下“项”这个地名.战国时期,楚又灭鲁,项地改属楚国.楚襄王时,楚都由郢迁到陈,项定为楚国的别都.汉代,开始在项设县.项县历经了许多沧桑,直到隋朝才确定为项城县,之后虽有诸多变化,但其基本地位和名称变化不大,一直延续至今. 从周朝的项子国,到汉代的项县,从隋代的项城县,再到今天的项城市,这个地方确实有着很古老的历史.

源汇区15944903713: 地名武林现今称为什么 -
敛柏先普: 武林,杭州之旧称.至今“武林”仍是杭城的重要地名,如武林路、武林广场、武林门等即是. 武林之名最早出自《汉书》,与境内武林山有关.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一般认为,武林山即今灵隐、天竺一带群山的总称,这很可能是杭州古称武林的由来.“武林”又称“虎林”,据传唐朝为避李虎之讳而改“虎林”为“武林”,而“武林”在之前的《汉书》、《晋书》均有记载.

源汇区15944903713: 中国旅游区的地名有哪些? -
敛柏先普: 一、雅鲁藏布大峡谷--进入人类最后的密境(西藏)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峡谷,也是世界上最深和最长的峡谷,堪称世界上峡谷之最,被誉为“人类最后的密境”.到这样的地方去...

源汇区15944903713: 唐朝时期的“凉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
敛柏先普: 凉州,古地名,即现在的武威,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

源汇区15944903713: 读后感:西游记有趣的地名和物名 -
敛柏先普: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

源汇区15944903713: 熟悉地名的且文学常识丰富的进!(100分) -
敛柏先普: 天津 华卫:新华路中段华维里,其实是法国人华维的谐音汉译.蓟县 干将:其村原名“干酱庄”,系以原住村民以制作干酱为业而得名.1960年谐音求雅,而改称“干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