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松平竹千代后来叫德川家康

作者&投稿:进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德川家康改过很多名字,为什么最后他选择了德川家康这个名字呢?~

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出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市,其父松平广忠是地方上的一个大名,拥有三河的土地和家臣,母亲是冈崎附近刈屋城主水野忠政的女儿。家康三岁时,由于母亲娘家的人投靠了其父亲政治上的敌对方,松平广忠将妻子送回娘家。1547年,迫于战事,德川家康被送去敌方热田的织田信秀处作为人质。两年后,松平广忠击退了信秀,但在一次意外中被一武士杀害,至此,德川家康被送回冈崎城,成为新的城主。不久,幼小的家康又被送去另一方,骏府的今川义元处作为人质,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他十八岁。
德川家康本姓松平,小名竹千代,14岁元服那年,改名为松平元信。两年后,再次改名为松平元康,奉今川义元之命娶其部下的女儿为妻。
1560年,今川义元与信秀的长子织田信长交战不敌被诛,家康返回冈崎城。两年后,家康与织田信长结盟。1563年,家康攻打今川义元之子氏真大胜,占领了远江,并迁都远江,成为坐拥三河与远江两座城池的大名。1566年,家康正式改名为德川家康。1572年,家康与武田信玄交战。
1590年,德川家康随丰臣秀吉灭北条氏,占领关东,改建为江户城(今东京)。1600年,在关原之战打败石田三成,三年后出任征夷大将军,并创立江户幕府,也称为德川幕府。1616年,病故。

松平元康,其中的“元”是当年在今川家做人质时从义元那里拜领的。
改姓德川,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源氏后裔,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征夷大将军,从此家康就开始了自己的争夺天下之路。

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年幼时的朋友(德川家康在清州做人质)、暂时性的敌人(桶狭间之战前后)、后来的盟友(他们的同盟史称清州同盟)、亲家(德川家康的儿子信康与织田信长的女儿五德)。
人物简介:
织田信长(Oda Nobunaga,1534年7月2日-1582年6月21日)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胜幡城(一说那古野城),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
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
从1562年开始一直至1582年织田信长本能寺身死,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德川家康跟随着盟友织田信长,担任东面方向的屏障,同时还随织田家南征北战,以及遭遇信长包围网等不利形势下,却从没有背叛织田同盟反而兢兢业业参加了“金崎之役” “姊川合战” “长筱合战”等多场重要战役,且发挥了较大作用,为织田夺取天下,作出了巨大贡献,面对着对于这段“同盟” 德川长时间的单方面付出,却未有所得,三方原合战,织田只象征性的给予3000援兵,直至长筱合战后才被织田奖以骏河一国,面对着这般严重不合理的的“同盟”,德川终织田一生,未曾背叛,在战国乱世中,实属罕见。
对于德川家康对织田信长近乎“愚忠”的忠实背后,我想从“利益”这个乱世根本的角度来看一下德川家康这份忠诚的理由。
正文缘起:(1560-1562)1560年有名的桶狭间奇袭今川家督今川义元身死是年时名为“松平元康”的德川家康未随主力返回骏河 而是回到了自家原本的领土——三河并且独立
有人说松平元康背弃今川家并且反过来吞并原本有恩于自己的今川家是个恩将仇报的小人,未免有些冤枉了元康。松平家本就是独立的大名,常年寄人篱下,乘今川家大乱之际恢复本家的独立本也无何不可。至于后来的反攻今川,也不得不说是形势所迫,一来今川家的继任家督今川氏真沉迷歌舞,对于家中政事较少过问,又缺乏军事上的野心和作为。二来松平家又遭受的织田家的骚扰与威胁,得不到今川支持,看清了织田与今川实力对比的松平元康,在迫不得已的或者说利益使然情况下,于1562年破弃了与今川的同盟,改与织田结为联盟(期间松平元康有过向今川请缨出兵织田的行为,奈何今川氏真无能,无所作为遂不了了之)翌年,松平元康改名为家康,与今川家彻底决裂,与此同时,松平家的战略大方针便从西进改为东吞。小结:清州之盟,松平元康不仅亲自前往,并且态度卑微,且较后来的情形而言与其说德川是织田的“同盟”,倒不如说德川是织田的“从属” 更贴近实际情况。实可见清州之盟,德川的无奈。
安定与巩固:(1562-1567)德川虽然在三河独立,但此时的德川并未控制三河全境,领内依然有一些豪族尚未依附,以及一向宗实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德川在得不到今川支持下,必须和织田同盟的原因。根基尚未稳固的德川,此时的首要问题便是安定三河,比起已经基本肃清领内反对势力的信长而言德川更像是羽翼未丰的鹰。
幸而,信长此时的目标是岳父留下的美浓,而非三河。于是2人各取所需,顺理成章的建立了同盟,织田开始全力攻略美浓,而德川则开始致力于领内的安定与发展。1563年,一向宗叛乱,至1566年左右基本平定了领内的反对实力,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三河国,是年受封三河守,改姓“德川”。
与此同时,德川的盟友织田家也于1567年攻下稻叶山城,并改名岐阜,开始了天下布武之路小结:清州之盟至此,可以说织田德川2方在同盟的前提下各取所需,为了各自更好的发展而缔结的盟约,此种情况在战国乱世比比皆是,倒不足为奇。

盟友与东进:(1567-1571)此时的德川可以说已经有用了与织田开战的资本,但是面对已经拥有尾张美浓2国实力的织田,德川的实力明显不如,并且在德川的东面,今川家如同一块肥肉一般躺在那里,今川氏真的统治虽不至乌烟瘴气,但已然将今川家带入了行将就木境地。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目标都必然是今川家无疑。
1568年,德川与武田密约,开始相互瓜分今川领地。至1569年,德川开始明显感觉到了来自武田方面的威胁,在瓜分完今川领地后,在北有上杉,东有北条,西面是崇山峻岭的武田家而言,瓜分完骏河远江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三河!
于是德川开始策应上杉与北条,夹击武田,以期能牵制武田侵攻的势头。然而武田信玄是何许人物,一面发动叛乱,牵制上杉;一面主动攻击北条家,将北条赶制小田原龟缩不出最终于1571年,压制骏河全境。如同豺狼虎豹般的武田已经到了德川的家门口。
然而,在此几年内,反观德川除了吞并今川在远江的领土以外,并没有其他长足的作为。既没有对武田用兵。也没有对尾张有不轨的企图。而是认认真真的参与了织田家2次重要的出兵:一次是北攻朝仓,却被浅井夹击。最后所导致的“金崎之役”; 以及后来织田对浅井、朝仓家具有决战意义的“姊川合战”。
“金崎之殿”德川到底参没参与众说纷纭,但德川确确实实调动了数千部队参与了织田对朝仓的攻打计划,至于“姊川合战”,德川家则更可谓是劳苦功高。
对于只拥有三河一国加上远江部分领土的德川而言。此两次兵马调动不可不谓是尽心尽力。面对着日益迫近的武田方面的压力,德川既没有主动出击,也没有积极部署防御,反倒是派兵参与了织田家的重要战斗。对于拼死拼活,却未受到什么犒赏,在战国里我们普遍看到的是家臣、豪强会因此对主家不满而反叛,但德川对于织田长久以来,自私自利的形势方针,一忍再忍,助织田取天下,而从未在织田有生之年背叛,实属战国罕见。从表面看确实令人有些疑惑不解
但是,如果我们退一步,从现状以及“利益”角度来考虑,多多少少能得到些依据。
评:1567年开始,德川实力已明显不如织田,同时,在后几年的发展里,比起织田的突飞猛进,德川的发展速度确实是太慢。1568,织田拥护足利将军上洛后,织田家的前途形势一片大好,而此时的德川却被夹在了织田与武田两大实力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生存,有两条路1:拥护一方,打到另一方。2:夹在两方之间,通过计谋,外交手段求生存。如毛利元就以及“表里比兴”真田昌幸一样在夹缝中求生存。
不过在这里,方法2显然遇到了个问题,那便是信长的性格问题,纵观信长的一生而言我们可以看见,除了早期陪同信行谋反的家臣以及松永久秀这个特例以外,凡事与织田家为敌的势力,织田信长都会予以彻底地毁灭,更不要说背叛。浅井的下场是十分凄惨的死了还要拿人头作酒杯。
所以德川只能选择倒向一方。而从1571年之前的形势而言,拥护将军,坐拥畿内的织田信长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小结:与其说德川家康的行动方式,是处于对织田盟友的“忠诚”,我更愿意相信德川家康具有能够看到“利益”根本的智慧,或者说是狡猾。对于德川而言,此时最好的出路便是依靠织田家的强大,无论是对武田方面的防御,还是未来天下能分一杯羹。显然帮助拥护将军占有畿内的织田强大起来,才是最好的出路,单凭现在的德川,什么都做不到。

突变与危机:(1572)1571年北条氏康的身死,为武田重新开启了甲相同盟之路,除却了后顾之忧的武田的方向已经是分明了了——西进!1572年武田调动大军,开始攻打德川的远江和三河,德川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这里我用“西进” 而非上洛,是因为本人对于1572年武田的这次用兵,目标是否为织田持怀疑态度,以下引用一段我原先发过的话:从信玄出兵至攻取三河远江的时间推算,武田信玄此次出兵的主要目的并非织田,实则是德川,而信长包围网则是用来牵制织田救援德川,相互利用的幌子而已。
由于土地面积、人口、军制等关系,春种秋收期间,武田如果不能及时回军,来年就只能等着饿肚子了。三方原是12月底的事,考虑到三河、远江的全境压制以及灭掉德川后的滨松城,以及回军时间,光是吃下德川就耗去了差不多耗去了所有的出军时间,基本上没有余力进一步攻占织田。要威胁织田,至少也要等上一段时间了。
所以,以此次的战绩以及可能收获的成效而言,武田本次的战略目标很有可能原本就不是织田,而是德川罢了。当然最终目标可能依然是织田。但至少1572年的这次不是。以及后来武田胜赖的出兵方向,基本上都可以看出,武田长久以来的目标一直是三河远江。
暂且把武田是否上洛的问题放一边不论,根据广义上认为的“上洛”而言,那么此时的德川家境况便有所不同了,如果武田的目标是织田,而德川作为织田的屏障,面对毫无胜算的武田大军,却又多了一个背叛的选择。即是说,如果武田的目标真是织田,那德川在选择阵营的时候,选择站在包围网这边,会不会更好点呢?虽然信长对背叛长非常狠,但死人是没法惩罚别人的。
事实上,早在武田大军大局逼近之前,将军义昭便拉拢过德川家康,史实上的家康并没有同意加入包围网。家康的作法个人以为是明智的,而非是出于“忠”,且不论德川的倒戈能否个织田致命一击,也不论德川的倒戈会不会致使武田家反过来作为“扯包围网”的存在加入混战,进攻德川。大胆假设武田依然坚定的加入“包围网”,并且包围网成功消灭了织田家,接下来德川所面对的情况就会优于1572年的武田危机吗?以骑墙身份加入包围网,能否在织田消灭后从众势力手中分到一杯羹显然是个问题。面对织田消灭后,失去共同目标错综复杂的畿内形势稍错一步便是国破家亡。对于需要上洛,控制畿内的武田而言,从信浓翻山越岭,占领美浓控制畿内显然是不智的,位于甲信已经拥有骏河的武田,想要掌控好畿内,必须从东海道走。于是,出于本家利益武田早晚还是需要灭亡德川。
于上几点看来,反倒是站在织田这边,风险更小。并且作为早期的同盟国,织田得天下德川的利益会明显更多,虽然武田来势凶猛,但是织田而言,平定畿内只是时间问题,而武田又不得不在开春回师,只要拖过几个月,等来年织田腾出手来,情况便会对织田德川方大为好转。
当然,只是没想到“三方原”这么快,这么惨。如若没有“三方原”,我想此次武田的侵攻,很有可能终究要无疾而终。只是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三方原会战”之后,武田信玄在大好形势下居然突然暴病而亡,实则是天意弄人!介于此观点叫存在普遍争议,在下选取并整理了版友“司任平”殿的部分发言,以加强该论点 以下加粗表示:元龟三年七月,在织田信忠初阵的战役中,朝仓义景率一万五千人南下,织田信长动员五万大军又一次击退朝仓家,连前波吉継跟富田长繁这些朝仓高阶将领都投降,当年十二月南下帮助浅井长政防守织田家攻势,但没多久就用兵力疲惫撤走,所以武田信玄西上时,朝仓义景拒绝出兵帮助。而且当三方原之战战败,织田信长的反应是撤回对小谷城的围攻,可见当时织田军是攻势,而浅井家已经被逼入居城,指望这两家给予牵制,实在有些困难。而一向一揆有严重的地域限制,因为他们是动员当地农民起义,而非强令他们出兵,并非大名形式,所以征战方向受到局限。所以长岛一向只能盤旋於北伊势,顶多骚扰到尾张边缘,而一直无法撬入织田信长的老家。至於松永久秀,依照信长公记的说法,他在元龟四年正月,就到岐阜献上名刀不动国行请罪投降,三好三人众跟三好义继是在河内与织田方的豪族细川昭元作战,但也没影响到织田家的主力,所以虽然忙著平叛,但如果武田家真要冲入尾张,织田信长还是可以召集军力作战,甚至坚壁清野跟武田信玄耗。藉由当时织田援军主将佐久间信盛倡导的守城战,可见反映织田信长的想法是让德川家康在三河、远江坚壁清野以应武田信玄,如果只是守城,三千人马是够了。只是德川家康也必须考虑他在当地的威信,在二俣城沦陷、饭尾氏、神尾氏、天野氏等投降武田家後,他有展现德川家不惧武田家的必要,所以坚持出城野战。朝仓、浅井对织田信长的牵制是织田家的发兵攻击,必须放很多兵力於当地,如果武田家真要攻打尾张,织田信长撤回当地兵马,只是放弃原本所占领的地盤,更何况会动手的只有浅井家,朝仓义景已经自己收兵了。说到松永久秀,之前我是漏说一件织田信长对他所设的布置,就是筒井顺庆,从元龟二年松永久秀让松永久通再次叛出织田家,就是在辰市合战中被筒井家独力击败,所以织田信长持续支援筒井家便足以让松永久秀不能动弹好段时间。一向一揆是让织田信长头疼,但一向一揆很少打出他们的所在地太远,因为受到地域性的影响,所以尽管在伊势还有旧北田家要跟武田家联手,但他们跟长岛一向一揆就限於地域等原因无法联手,让伊势陷入战火。依照甲阳军鉴的说法,当时武田信玄在二月打下野田城後病才加重,三月都在长篠城疗养,但因为足利义昭策动的山冈景友跟六角义贤被织田信长派柴田胜家跟丹羽长秀等将领讨平,故当时信玄还命令马场信房北上意图会合秋山信友深入东美浓,逼得织田信长回军岐阜。(也有跳过尾张直接进行美浓攻略说)确实,织田信长基本上就是把德川家康当盾牌使,所以他希望德川家康充分发挥盾牌的作用,因此主张要他守城。而用於安抚德川家情绪的就是上杉谦信声明来援的信件,因为武田家当时有两个无法久战的理由,其一就是北边的上杉谦信虽苦於农时无法尽力出手,但拿下越中後,一边对飞驒策诱、一边於帮助白井长尾氏收回被武田家攻下的白井城。其二便是农忙,将近农时,武田军同样是农民,都要回家种田。
至于以后的这段时间,直至1582年本能寺,已然是拨云见日,大势所趋,更从织田取天下,便不再多论。

结言纵观德川家康一生,其实不难的出家康行事作风的思路,那便是“谨慎 保守”。及至本能寺后的混乱局面,家康全力与武田旧领的压制,不能说他没有野心,但是终究没有直接参与到织田家臣内部的夺权纷争中,虽然进可以夺取天下,但是织田内部局势复杂,德川作为外样,贸然介入也容易落得个“同仇敌忾”。和几十年后“受太阁之命”的情况比起来,风险更大,一旦输了,那便真是家破人亡了,宁可放弃“天下”的诱惑,也不愿意参与进可能倾家荡产的豪赌,同样之后的幕府制度、以及闭关锁国都体现出了家康谨慎、保守特点,或许对于织田的“忠”,也有些许这些原因在此。
若不是织田信长本能寺的意外身死,德川可能最终作个几十万石的外样而收场,比起羽柴秀吉、明智光秀、柴田胜家,德川家康的付出明显不在其下,所得却远不如织田家的几个家臣,而且织田息怒无长,德川最终是否会反过来被织田所吞灭,只能作为一种猜测的存在。
事实上,德川的过人之处就在于面对着极度不合理的利益分配面前,没有像其他大部分家臣豪族一样,为了眼下利益而挑起反旗,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跟着强而有力、天下布武夺取天下的织田信长,可以说,既是出于德川的保守作风,也是德川比起常人更具有长远的眼光。
可以说德川家康的行事,还是“保守、中庸” 影响很大。他的野心,是在突变来临时只是凸显出来的,而处在织田之下时,可能其野心也不会不敢有能看清大势的智慧(狡猾?)处事的谨慎(中庸?)以及忍耐和长寿(乌龟?),再加上天纵的机遇,便成就了最终的德川幕府。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发迹于三河地方的一个土豪,在战国时代逐渐上升为战国大名,到松平广忠这一代时,松平氏已领有整个三河国。但其领国被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尾张的织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之间,地位很不巩固。

经历

1547年松平广忠与尾张的织田信秀作战,为请骏河的今川义元援助,将六岁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质,但中途被织田氏所夺,监护在热田有两年之久(一说被扣在那古屋)。在此期间,其父广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杀。1549年担任今川军师的太原雪斋指挥七千大军攻陷三河的要冲安祥城并掳获了守将织田信广,雪斋遂跟织田信秀交涉,成功以信广交换被劫走的松平竹千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便返回冈崎,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质。八岁至十九岁这十二年间,德川家康作为人质住在骏河。

1560年桶狭间之战,织田氏大败今川氏,今川义元阵亡。从此德川家康摆脱今川氏而独立,1562年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开始全力经营三河。由于他求成心切,采取过激措施,激起了1563年三河国全境的一向宗起义。经过他近一点的攻战,残酷地镇压了起义后,才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地。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织田信长进入京都,迈出了统一全国的第一步。这时已在三河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德川家康开始采取东进政策。1570年他联合织田信长在妹川打败浅井氏、朝仓氏,将治所迁往滨松。但这时武田信玄也想夺取全国政权,为扫清进军道路上的障碍,屡次出兵远江和三河。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率四万五千人大举进军京都。德川家康闻讯率自己所部及织田信长援军一万余众迎战于三方原。此战便被称为三方原合战。由于双方兵力悬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筹,结果德川、织田联军大败,织田援将·平手凡秀战死。此战死伤千余,德川家康逃回滨松。此役德川家康虽然打了败仗,但武田信玄却十分佩服德川军的勇猛顽强。武田信玄的猛将马场信秀事后对信玄说:“看了三河军的尸体,面朝我军倒下的都是脸朝下,面向滨松倒下的都是脸朝上,这说明这些士兵都是向前冲杀时战死的,因想逃跑而被处斩的一个也没有。”据说德川家康就是经过此役而取得了“海道一雄”的名声。

此后德川家康一面与武田氏对抗,一面加强领内建设。1575年5月,联合织田氏于长筱之役大破武田胜赖,1581年陷远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驱逐出远江。翌年随织田氏灭掉武田氏,领有骏河。

1582年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信长一死,围绕政权落入谁手的问题各大名之间展开了激烈斗争。本能寺之变时德川家康正在界市,因急取近道需经伊势返回三河,期间由服部半藏等护送平安回到三河,才免遭危难。

德川家康返回冈崎后,发现中央的实权已被丰臣秀吉夺去。为了积蓄实力准备将来与丰臣秀吉分庭抗礼,他更加坚定了东进的决心。不久发兵占领了甲斐,同时把手伸进了信州。至1583年前后,德川家康已先后把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南信浓五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时东海道地区兵农分离进行得很缓慢,还没有像大内氏和北条氏那样形成大名的城下町,家臣和自己的封地还紧密地联在一起,因此要控制家臣必须牢牢地控制住土地。鉴于这种情况,德川家康当时对所属家臣一律采取给予封地的形式,通过土地这个纽带来控制家臣。

这一时期德川家康也很重视发展领内的工商业。早在三河国时他就把三河的小山新市作为“乐市”,免除各种税役。迁入滨松后,他又整顿了各种工商业团体。征服甲斐后,统一了通过甲斐全境的度量衡,招揽外地商人到三河、远江进行贸易。通过这些措施,德川家康不仅稳定了对新领地的控制,而且增强了经济实力。

此后丰臣秀吉步步推进国内的统一,不久当上了关白和太政大臣,名副其实地掌握了全国政权。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也很自然地变成了近似于主从关系的一种关系。

丰臣秀吉征伐九州时,德川家康未被征调,摆脱了一次巨大的消耗。但1590年征伐小田原时他参加了战斗。北条氏灭亡后,德川家康被封于关八州,年贡260万石。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离开五国迁往江户(现东京),从此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经营关东。

首先,采取新办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户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辖地和封地在一万石以下的下级家臣。万石以上的高级家臣配置得尽量远些,分布的密度是关东的西南部略稀,东部与敌对性大名接壤的边境地带较密。显然,这样配置是一种临战体制。而且他在进入关东的同时,便决定将封地换算成产量发给家臣。这些措施对进一步控制家臣,巩固关东新领地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德川家康为了调整农村中的租佃关系,稳定新领地的秩序,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检地。其具体办法是,在土地登记册上,在隶属农民登记人姓名的右上方标上人名肩书,表明该人耕种的土地其领有权是属于哪个名主的。这样做,是既承认身为领主的名主的土地领有权,使其负担交缴年贡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承认租佃者尚不稳定的耕作权。这种措施对治理关东这种比较落后的地区是得策的。

最后,德川家康也十分注意发展领内的工商业。为了解决陆路运输和吸引外地商人来江户经商,从江户和周围农村征调人夫建立了道中云马役。为了解决水路交通问题,组织人力挖掘沟渠,使船舶可以直接停靠江户城下。又指定专人管理领内的度量衡;委托从旧领地跟来的土豪式商人发展江户的市区建设和对工商业进行管理;1592年以后,铸造了号称武藏小判的一两金币,以促进货币流通。随着江户建设的步步进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江户。德川家康对关东的建设,为他后来夺取全国政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援和巩固的根据地。

1598年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是五大老的首领。1600年,他进攻上杉景胜。接着于当年9月的关原之战打败石田三成,掌握了全国政权。1603年2月,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右大臣、源氏的长者(即源氏的族长、家主)。同年,他在江户开设幕府。1605年,把将军职让给了儿子秀忠,退居骏府城,但作为大御所仍然掌握着军政实权。1615年5月大坂(今大阪)之役,灭掉丰臣秀赖,实现了所谓的“元和偃武”。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4月17日死于骏府城,终年76岁,葬于久能山。翌年,追谥正一位,受东照大权现的敕号,后改葬日光山。

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出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市,其父松平广忠是地方上的一个大名,拥有三河的土地和家臣,母亲是冈崎附近刈屋城主水野忠政的女儿。家康三岁时,由于母亲娘家的人投靠了其父亲政治上的敌对方,松平广忠将妻子送回娘家。1547年,迫于战事,德川家康被送去敌方热田的织田信秀处作为人质。两年后,松平广忠击退了信秀,但在一次意外中被一武士杀害,至此,德川家康被送回冈崎城,成为新的城主。不久,幼小的家康又被送去另一方,骏府的今川义元处作为人质,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他十八岁。
德川家康本姓松平,小名竹千代,14岁元服那年,改名为松平元信。两年后,再次改名为松平元康,奉今川义元之命娶其部下的女儿为妻。
1560年,今川义元与信秀的长子织田信长交战不敌被诛,家康返回冈崎城。两年后,家康与织田信长结盟。1563年,家康攻打今川义元之子氏真大胜,占领了远江,并迁都远江,成为坐拥三河与远江两座城池的大名。1566年,家康正式改名为德川家康。1572年,家康与武田信玄交战。
1590年,德川家康随丰臣秀吉灭北条氏,占领关东,改建为江户城(今东京)。1600年,在关原之战打败石田三成,三年后出任征夷大将军,并创立江户幕府,也称为德川幕府。1616年,病故。

松平元康,其中的“元”是当年在今川家做人质时从义元那里拜领的。
改姓德川,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源氏后裔,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征夷大将军,从此家康就开始了自己的争夺天下之路。

德川家康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是日本源氏的后代源氏中有个姓氏叫德川

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


为什么松平竹千代后来叫德川家康
综上所述,松平竹千代后来改名为德川家康,是基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背景的多重考量。这一改名不仅巩固了他的政治地位,也标志着他正式融入德川家族,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德川家康这个名字也成为了统一和权力的象征,为后世所铭记。

为什么松平竹千代后来叫德川家康
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发迹于三河地方的一个土豪,在战国时代逐渐上升为战国大名,到松平广忠这一代时,松平氏已领有整个三河国。但其领国被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尾...

为什么松平竹千代后来叫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这位战国末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因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被尊称为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他的生涯充满了波折与转折,起始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原姓松平,小名竹千代。家康的名字几经变化,从元信到元康,最终改名为家康。1566年,他遵命改姓德川,标志着他与织田氏的紧密关系开始改变。...

德川家康曾名元信,为何起这个名字
德川家康原姓松平,是冈崎城主松平广忠的儿子,乳名竹千代。冈崎城受东方的骏河今川义元和北部的尾张织田信秀的欺负,在夹缝中生存。后来竹千代被作为人质,来到骏河。竹千代元服时更名,用了织田信秀的信字和今川义元的元字,叫松平元信。后来,织田氏灭了今川氏,今川义元死。元信回冈崎独立,更...

松平清康死后
松平清康去世后,其家族命运历经波折。12年后,他的6岁嫡孙竹千代(即后来的德川家康)被织田家作为人质带走。2年后,竹千代被交换到了今川家,开始了长达15年的囚禁生活。14年后,清康的独子广忠不幸被自己家臣杀害,延续了家族的不幸。直到25年后,家康,作为清康的嫡孙,当时的名号是松平元康,...

大高城之战战役经过
松平广忠去世后,其子松平竹千代(即后来的德川家康)被送到织田家作为人质,后来又转至今川家。今川义元借此机会吞并了三河国,并开始向织田的领地尾张推进。此时,尾张的织田信秀也已病逝,而他的儿子织田信长被传为傻瓜,这让今川氏看到了机会。永禄三年(1560年)五月,今川氏的前哨阵地大高城在...

筑山殿人物生平
在天文十七年(1548年),关口亲永继承领地成为持舟城城主,濑名姬与母亲一同前往骏府。关于她的出身,有人认为她来自濑名乡,因此被尊称为濑名姬。松平竹千代(未来的家康)作为人质到骏府是在次年,天文十八年十二月。弘治二年(1556年),14岁的濑名姬嫁给了年轻的今川氏人质松平元信(家康),...

酒井忠次生平经历
在清康之乱后的松平家,酒井忠次跟随父亲忠亲侍奉年轻的家督广忠。然而,广忠年幼且能力有限,松平家面临着织田和今川两家的双重压力。在广忠被迫将长子竹千代(即后来的家康)送往今川家后,忠次成为广忠的近侍,并在天文十一年(1542)正式出仕。不幸的是,广忠在天文十八年被杀,松平家陷入混乱,...

德川家康所有用过的名字有哪些?
改名 松平元信→元康→家康→德川家康 别名 竹千代(幼名)、次郎三郎(通称)、羽柴武蔵大纳言、狸爷(仇名)、大御所(将军引退後)、神君(死後) 神号 东照大权现 戒名 东照大权现安国院殿徳莲社崇誉道和大居士安国院殿徳莲社崇誉道和大居士 ...

德川家光的人物生平
后来经由公卿三条西实条的推荐,实条的远房亲戚,明智光秀的家臣斋藤利三的女儿阿福(春日局)成为了家光的乳母。而九岁的松平长四郎(信纲)、九岁的冈部七之助(永纲)、八岁的稻叶千熊丸(正胜)、六岁的水野清吉郎(光纲)和五岁的永井熊之助(直贞)也成为竹千代的侍童。庆长十年(1605年...

达孜县18544518421: 日本人 姓名 -
逄胞欧宁: 在日本明治八年(1875年)前,日本人不象现在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当时,除了贵族,武士,医师等特权阶级以外,农民,商人和普通的艺人都只有名没有姓,姓氏在当时是少数人的特权.明治八年,日本宣布了《苗字必称令》,才要...

达孜县18544518421: 德川家康小时候为什么叫松平原康 -
逄胞欧宁: 松平元康是别名,并且他父亲松平广中.长大后元服后更改为家族名字.为德川.他小时候也叫竹千代,松平元信和松平元康,最后改名元康为家康,成为大名之后正式建立德川家.更名为德川家康.希望对你有帮助

达孜县18544518421: 德川家康 - 德川家康是什么人物
逄胞欧宁: 德川家康生于天文十一年(西元1542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为三河国冈崎城主松平广忠的长子,幼时名叫竹千代,于父亲死后十一年(永禄三年,西元1560年)继任冈崎...

达孜县18544518421: 德川家康曾名元信,为何起这个名字 -
逄胞欧宁: 德川家康原姓松平,是冈崎城主松平广忠的儿子,乳名竹千代.冈崎城受东方的骏河今川义元和北部的尾张织田信秀的欺负,在夹缝中生存.后来竹千代被作为人质,来到骏河.竹千代元服时更名,用了织田信秀的信字和今川义元的元字,叫松平元信.后来,织田氏灭了今川氏,今川义元死.元信回冈崎独立,更名为元康.后来统一三河地区,成为大名,改姓德川,又更名家康.

达孜县18544518421: 松平竹千代是不是松平元康 -
逄胞欧宁: 是的,也就是德川家康啦.竹千代是元服前的名字.元服后就叫松平元康.后来随着地位的不断上升,在统一三河、骏河之后松平元康篡改了德川家的家谱,把松平家写成与源氏有血统联系的德川家的旁支.从而达到提升社会地位的目的.这在当时的日本是很普遍的事,如猴子称丰臣、上杉谦信原来叫长尾景虎(上杉可是关东管领的专用姓氏哦)、还有北条早云(原来是今川氏的旁支).反正日本人很无耻,连姓都可以乱改.

达孜县18544518421: 竹千代是什么意思? -
逄胞欧宁: 竹千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幼名(乳名),最常用於德川幕府的少主.由於初代将军德川家康的幼名为竹千代,因此只有从小被认定会成为将军的少主,幼名才取名为竹千代.而第一个儿子,有时也会取名竹千代. 德川家康原姓松平,...

达孜县18544518421: 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关系? -
逄胞欧宁: 在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短暂的童年生活相处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次信长甚至背着自己的父亲想把家康送回冈崎,但是失败了,后来信长对家康说过以后一起征服日本,自己往西边发展,而东边就交给将抗的话.可见他们在童年时期的情谊.后来家康回到自己的领地后,于信长结盟,在尔虞我诈的战国中这个联盟一直没有分裂,实属难得. 德川家康幼名"竹千代"自幼被扣在今川家做人质.在其14岁成年礼上,今川义元取其名中一字,取名"松平元信",后改为松平元康,筒狭间之战后,出于政治与私怨,松平元康去"元"字,恢复祖姓,改名"德川家康","家"字取自英雄源义家之名,德川是地名,,以家乡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在当时的日本非常普遍.

达孜县18544518421: 为什么叫德川家康老乌龟? -
逄胞欧宁: 老乌龟——德川家康(松平元康) 日本战国人物 德川家康(早年叫松平元康)被后人授予“老乌龟”的称号.原因是他自知敌不过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丰臣秀吉等大名,于是选择隐忍,早年甚至不惜到今川义元家做人质,一直等啊等,等到所有的劲敌都战死、老死了,他们的后代也都不如自己的父辈,这时,家康才真正出战,一举收复了日本国,建立了后来统治达300年的德川幕府政权. 其称号也的确名副其实——有人说他最大的长处就是活得比所有的对手都长,他活了75岁(信长活了49岁,秀吉活了63岁).

达孜县18544518421: 松平广忠和的德川家康是什么关系?? -
逄胞欧宁: 父子!天文10年(1541年)新年,因政治因素,广忠娶名义上的妹妹,三河刈屋城主,水野忠政的女儿淤大(当时广忠16岁,淤大14岁),翌年(1542年)12月26日生下嫡子竹千代(以后的家康).家康原姓松平,后改德川

达孜县18544518421: 日本战国德川家康的简介 -
逄胞欧宁: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 TOKUGAWA IEYASU )(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年生于名古屋市附近的冈崎市,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发迹于三河地方的一个土豪,在战国时代逐渐上升为战国大名,到松平广忠这一代时,松平氏已领有整个三河国.但其领国被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尾张的织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之间,地位很不巩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