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唉。这段文字的出处,释义

作者&投稿:尤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唉,,,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身非菩提,心非明镜,这些东西都是不可得的东西,又如何惹来无明烦恼呢?

菩提是菩提树的种子,佛书说如来就是在菩提树下被菩提子击中顿悟成佛的.

其实这几句话本来是六祖惠能写得一个对佛的理解,这里面有个故事:相传五祖手下有几个得意弟子,其中以大弟子神秀为最出色.平时什么讲经论道都是神秀侃侃而谈.在五祖讲经问答时,回答最好的也是神秀.而惠能那时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打杂活的小沙弥.也没有一点文化,所以在庙里谁也看不起他.有一天五祖告诉自己的弟子,每个人都写一个碣,谈一谈对佛的理解.其中当然以神秀写的碣最好,所有的和尚都叫好.他在墙上写到”身为菩提树,心为明镜台,常常勤拂拭,末使落尘埃.”

惠能挑水回来,看到很多人在赞美这个碣,于是请人在墙上也写一个碣 ”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结果可想而知,所有的人都大骂惠能写的不好,是什么东西,别在这里招人现眼了.五祖听说赶紧来看,看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狠狠得在惠能的头上打了三下.便回房打坐不动,谁叫也不应.所有的和尚都怪惠能激怒了五祖,让他去赔罪.可惠能非但不去,却唱着歌去干打水扫地的活了。结果,六祖在三更天时得到了五祖的真传衣钵。(后面的故事很长,在这里不讲了)

其时惠能这个碣的真实意思,也很明白,讲的就是“无”。无私,无为,无欲。什么都没有,就是什么都有,万物皆有佛,真佛却无处寻。空灵的世界,自然的世界,才是世界的本色。人要达到纯自然,你也许就真成佛了。

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讲法时说过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神秀的偈意思是说:身体就是菩提树了,内心就象明镜一样清澈,要经常打扫,使自已的内心保持明净,不要沾到尘埃。这首偈语的境界已经很高了,但是六祖还是觉得不够彻底,于是针对这道偈再吟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意思是:本来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世上没有任何事物,哪里有尘埃?六祖吟出这首偈语后,五祖就知道六祖已经得道证果了,于是将禅宗衣钵传给了他,成了禅宗六祖。

《大方等大集经》:【夫菩提者,名之为空】
《涅盘经》:【佛性义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造化、佛性、法性、无极、空、道、本来面目......这就是菩提。所以才叫本来无一物。
达到这个等级就是成佛了。

欢迎上网搜寻:奇哉!中国人,不懂中国字!
希望对你有帮助。兹节录一些供你参考:

奇之2 - 不懂『心』之意。
〖甲 • 心=佛性〗:
『心』就是『佛性』之意,如《达摩血脉论第六问》言: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
即是。所以明心就是见性。而《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提及: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这个『心』,当然也是指『佛性』。是佛性、是那个造化才能造出一切,《涅盘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依自己的佛性造出一切;但有些众生是没有头脑的(六根不具),依然能造出一切,可知这个『心』并不是头脑之意,头脑、意念无法造出一切(仅能造出部分)。总之,依自己六根染六尘的不同而造出不同的果。
因此可知,《心经》就是『佛性经』,是在讲『佛性』的经。
所以《达摩破相论第1问》称的『观心』法门,即是指观照自己的佛性(等同反闻闻自性),打坐时观内在音、观内在光之意也。

〖乙 • 心=法〗:
1.《达摩悟性论》言:
【经云:心也,法也】
2.《大乘起信论》亦说: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一切法皆从心起】
3.《占察善恶业报经》亦说:
【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4.《华严经》说:
【世间所见法,但以心为主】
所以,《心经》就是『法经』,是在讲『法身』的经。
●而『法』就是『空』、『无相』,所以《心经》才说:
【诸法空相】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但《楞严经06-08》却说:
【依空立世界…皆依空所生】
可见『空』虽是『无』,却也是一切之所由生,这与【无极生太极】的意思雷同,难怪《心经》会有这句子:
【色不异空…色即是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
而《金刚经离相寂灭分第十四、庄严净土分第十、无得无说分第七》提到的:
【菩萨应离一切相…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也是在谈无相,叫人打坐时不要用到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而是无为的让内在光、内在音自然来。
●其他谈到『无相』的经典也不少,如:
1.《宝星陀罗尼经》:
【应修无相一法性】
2.《大乘起信论》:
【一切法本来无相】、【心性不生不灭】
3.《大宝积经》:
【一切法无相】
4.《华严经》:
【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5.《涅盘经》:
【如来真实是无为法】、【无相之义乃名涅槃】、【正解脱为无有相】
6.《金光明最胜王经》:
【甚深无相法】、【空性即是真法身】、【空者即是无相】
7.另《金刚经》也有『一相无相分第九』篇,标题即是『无相』。
8.《首楞严三昧经》:
【一切法性通达无相】
9.《文殊师利般若经》的:
【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作】、【诸法皆无相】、【正法无为无相】
10.《无量寿经》:
【住空无相无愿之法】
11.六祖惠能出名的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也是在讲无相。
12.无相也是老子的『为无为』。
这么多经典都在谈『空』,也可证明它们是在讲同一个法门。

〖丙 • 佛性=法〗:

出自《六祖坛经》,
神秀的偈子:

身是菩提树,(佛在菩提树下觉悟,自己如同菩提树陪伴佛左右,听闻佛法)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惠能大师针对神秀的偈子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段是惠能大师对《金刚经》的理解:如梦幻泡影,应做如是观的论述。

金刚赞: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顿忘人法解真空

般若味重重 四句融通 福德叹无穷

这就是五祖传衣钵的理论依据。

绝相超宗 ,送走六祖的(五祖)自知之明。

出自《六祖坛经》,唯一一本由中国人宣说出的,可以成为「佛经」的典籍。惠能大师是这首偈子〔佛教的诗,但不拘泥于合韵〕的作者。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惠能针对他的师兄神秀,写了以上的偈子。神秀的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关於释义,只能简单说:这讲的是禅师对於佛法的悟境,核心是「空」。万物本空,从空尽空。空而展现大千世界,空不碍有。宇宙万物本来清净无染,何须勤加拂拭以多事呢?

希望能帮助到您。祝平安。

我喜欢这句 心中无一物 何处惹尘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而你所说的正是后来慧能的偈子。显然慧能的领悟比神秀高了一层,因为菩提树和明镜台本身也是凡尘俗物,以此自比说明还没有彻底的超脱,而慧能的偈子可以表现出他对佛角教义更深的领悟。方丈也打算把位置传给慧能。但这个事情后来被神秀知道后就迫害慧能,迫使他逃到南方。于是两个人开创了“南宗”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空无物,何处惹尘哀!是什么意思
此句是慧能大师在未选六祖之前的经典之作。原文是一个修道者写的: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以免惹尘埃.后慧能大师依照此诗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以惹尘埃.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以免惹尘埃.---菩提和明镜是修道的境界,原文是说,修道到了一定的境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禅语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赏析: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什么意思.讲通俗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解析: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翻译: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2、赏析: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碍自性。佛家语,万事万物都是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意思?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话的意思是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2、这句话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3、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肥城市1356804504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是什麽意思? -
赫店头孢: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肥城市13568045047: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什么意思? -
赫店头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

肥城市13568045047: 菩提不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什么? -
赫店头孢: 这里先说下神秀的偈子: 人的身体就像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因此菩提树也有觉悟真理的含义,然而觉悟真理需要过程) 人的心灵就像明亮的台镜.(台镜,可以反照有形万物,这里可将台镜的反照能力理解为一定标准的佛...

肥城市13568045047: 如何理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含义?“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两者有何区别? -
赫店头孢:[答案] 前者立足于无,后者立足于有.立足于无,则一切顺随自然,无须人为,一有人为,便有执着.而执着正是人生的大病.立足于有,则当然要谨勉从事,细心为之,要有自己人为的功夫,才能达到修行的目标.但这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达到一...

肥城市13568045047: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上一句是什么 -
赫店头孢:[答案]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非无,有非有,世界时间什么都在变换,尘也在变,今天在明日走,明日在后日去向何处呢?变换是这个世界唯...

肥城市1356804504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什么? -
赫店头孢: 就是和尚的心中静若止水,波澜不惊.全心佛学,全无杂念,清心寡欲,一心向佛的意思. 这只是文字的解答不是真解,真正的答案在于“意”这不是文字能解...

肥城市1356804504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
赫店头孢: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

肥城市13568045047: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
赫店头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一日,五祖弘忍(601~674 )要考众弟子,看他们证悟证到什么等级了,就让大家每人各写一偈.然后 大家把自己的作业念出来,当大弟子神秀(606~706)把自己的偈念出来后,大家都...

肥城市13568045047: 菩提本无树,灵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垓这在心里怎么解释?
赫店头孢: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时时勤拂拭,勿使...

肥城市13568045047: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禅语是何意思? -
赫店头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