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孔子对学生宰予的评价,与他反复倡导的"恕"是否矛盾?

作者&投稿:圭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么看待论语中关于孔子和宰予关于服丧三年的这个问题的讨论?~

《论语》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墨家反对这种做法。儒家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比如宰我就和孔子讨论过:

《论语》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仅仅因为三年之爱就要守孝三年吗?住在父母坟前三年太荒废时光了吧!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释义】孔子说:父亲在,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不在了,要考察他的行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就可以说是孝顺了。

【辨析】三年无改于父子道,因为守丧三年,按礼制不能改变父亲的“道”。从另一方面说,也是要用三年时间深刻领悟父亲的“道”。孝是善事父母,所谓“孝有三,其上尊亲。”如果自己不能提升,不能为父母增添荣光怎么能算孝呢?

三年之爱是让孩子可以三年之后免于父母之怀,所以守丧三年,不是枯守,而是给自己一个再次快速成长的机会。

不少人在此期间,追忆父母的言行,思索家风,反省自身,认真学习,对自己的提升、家族的光大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朱熹,为母丁忧期间学业大进;比如曾国藩,虽然战事正紧,还是为父丁忧一年有余,期间不断反省学习,大有觉悟。

宰予认为三年之丧时间太长了,他看到的是外在的礼。所谓“礼后乎”,如果没有内在的“仁”的觉醒和培育,外在的礼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年也长。三年之丧在厚德。

从这一章的内容以及宰予的质疑看,守孝三年以及三年不改父之道不那么容易。后世虽然明确了有关制度,但“夺情”、隐匿等等也经常发生。

现在没有三年之丧了,一般三天出殡,头七烧个纸,第一个春节不贴春联也就表示哀悼了。但是,这个“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说法还是有意义的。有父母在,自己多大都是孩子。父母不在了,真的需要用一段时间好好思考一下应该怎么做。朱熹和曾国藩是很好的榜样。

换个角度说,当我们为人父母后,是不是也得考虑一下是否具备可以让子女不改的“道”呢?

孔子说“父父子子”,好像有点迂腐,可是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很好的家风,父不父子不子,恐怕是一个悲剧吧!

三年说起来很长,实际也很短。如果集中三年时间提升自我,那是值得的事情。如果用三年时间进行家风建设,那是值得的事情。

子路、曾皙(1)、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居(3)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4)?”子路率尔(5)而对曰:“千乘之国,摄(6)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7)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8)。”夫子哂(9)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10),如(11)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12),如会同(13),端章甫(14),愿为小相(15)焉。”“点,尔何如?”鼓瑟希(16),铿尔,舍瑟而作(17),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18)春者,春服既成,冠者(19)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20),风乎舞雩(21),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22)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释】
(1)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以也:虽然我比你们的年龄稍长一些,而不敢说话。
(3)居:平日。
(4)则何以哉:何以,即何以为用。
(5)率尔:轻率、急切。
(6)摄:迫于、夹于。
(7)比及:比,音bì。等到。
(8)方:方向。
(9)哂:音shěn,讥讽地微笑。
(10)方六七十:纵横各六七十里。
(11)如:或者。
(12)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
(13)会同:诸侯会见。
(14)瑞章甫: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
(15)相:赞礼人,司仪。
(16)希:同“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
(17)作:站起来。
(18)莫:同“暮”。
(19)冠者:成年人。古代子弟到20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20)浴乎沂:沂,水名,发源于山东南部,流经江苏北部入海。在水边洗头面手足。
(21)舞雩:雩,音yú。地名,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
(22)唯:语首词,没有什么意义。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评析】
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似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当然不是,其实宰予这个人有屡教不改的一些不良习惯,而且有时候对孔子有言语顶撞,孔子作为老师当然要对他敲打敲打了,虽然孔子多次对他进行痛骂,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他依然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孔子和学生的关系其实很像父子.
宰予(前522—前458),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了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 (见《论语·阳货》).他还向孔子提出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他假设这么一种情况:如果告诉一个仁者,另一个仁者抻进井里了,他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应该跳下去救?因为如跳下去则也是死,如不下去就是见死不救.孔子认为宰予提的问题不好,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认为宰予这是在愚弄人.宰予昼寝,被孔子骂作“朽木”和“粪土之墙”.孔子认为宰予言行不一,说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宰予后来当了临 大夫,又说其参与田常作乱而被陈恒所杀,但唐代司马贞疑此说把阚止(亦字子我)当宰予.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齐侯”,宋代追封为“临 公”,后改称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宰子”.

不矛盾。“恕”是大原则,但是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还是要懂得灵活变通的。何况,孔子对宰予的严厉批评(不是评价),是希望他能够改进与提升,并不是对他赶尽杀绝啊!

一、解答:

我们不能因为孔子对宰予评价过于严厉而认为他对他没有一点“恕”的意思,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是对宰予期望太高然后失望的结果。这句话被记载下来,更重要的不是“朽木不可雕也”,而是后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也就是说,宰予一开始让孔子觉得勤奋刻苦,但是他昼寝一事让孔子觉得他没有自己说的那样。不过孔子失望之后,宰予依然是他的学生,他不会因此“开除”他,仍会原谅他,教导他,仍然是“恕”。不过失望之时语气重一点而已,毕竟孔子也是人,而且是性情中人。

二、拓展:

1、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

2、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号称圣人但又不是真的圣人,孔子杀少正卯不也没讲过恕吗,孔子是人,他也有脾气,他也有两面性,不但孔子有两面性,就是儒家的学生都有两面性,自相矛盾,儒家倡导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又叫自己的弟子不立围墙之下,这不是自相矛盾又是什么?


在论语泰伯中孔子提出了哪三方面教育学生的内容?
因才施教,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孔子对学生宰予的评价,与他反复倡导的“恕”是否矛盾?
2010-11-12 在论语中,孔子对学生宰予的评价,与他反复倡导的"恕"是否矛盾... 79 2014-09-07 孔子对学生宰予的评价与他反复倡导的恕是否矛盾 445 2010-10-18 孔子对学生宰予的评价,与他反复倡导的“恕”是否矛盾? 131 2012-03-16 孔子对学生宰予评价,与他反复倡导的恕是否矛盾 373 2010-11-06 孔子...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这句话出自春秋孔子的古代文学作品《论语·宪问》。原文: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

论语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 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待现在和将来的关 系时,总是5;导学生立足于现在而面向将来,确定志向,树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为个人努力方向。 孔子常和学生们“言志”,一天,他对学生颜渊...

论语十二中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了孔子跟学生的小故事,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篇一:孔子跟学生的小故事 智慧圆融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

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可以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来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一谈你对论语中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内容的理解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语》一书中,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教育的观点和教育方法,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和人格。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品行和内在的道德素质是最为重要的,而知识和技能则可以通过...

孔子有一句赞扬学生的话,甚至称其为自己的老师,是哪句?
在这种讨论中,学生无拘无束,毫无压抑,畅所欲言,极有利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纵观《论语》,我们会看到,许多有关学、政、礼、仁等方面的重要思想,都是在这种谈话教学中得出来的。有时,孔子提出一个题目,让大家各抒己见,自己也参与进去,并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先进》篇最后一章,写孔子让子路、...

<<孔子因材施教>>具体说的是什么?
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评析摘要:本文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实行因材施教的历史背景、孔子对因材施教的认识与实践和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对后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影响进行评析,论述了因材施教在现行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展示了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关键词:因材施教 个别差异 一、 孔子...

孔子成为圣人,与他的几个“顽劣”弟子有关,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些玩累的学生,孔子并没有选择打或者是骂孔子,选择的是跟这些顽劣的学生讲道理。并且也是用治理国家来举例子告诉这些学生人生当中的一些道理,让学生能够明白读得知识的重要性。在《论语》当中记录了孔子对自己土地的批评,孔子的批评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也是真正的根据弟子出现的问题来进行批评的。孔...

增城市15381738897: 孔子的弟子宰予是个什么样的人? -
愈曹欧迈:[答案]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增城市15381738897: 孔子对于学生宰予的评价,与他反复倡导的“恕”是否矛盾 -
愈曹欧迈: 不矛盾,因为: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因为一件事情,孔子转变了对他的看法.那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

增城市15381738897: 孔子与宰予是什么关系 孔子如何评价宰予 -
愈曹欧迈: 宰予(前522—前458),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宰予思想活...

增城市15381738897: 孔子对宰予是什么态度,还有对颜回又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急~~~~~~~~~~~~~~~~~~~~~~~~~~~ -
愈曹欧迈: 对宰予, 孔子先是对他感到不可教, 曾经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评价. 后来在相处中, 宰予的杰出才能体现出来, 使孔子对宰予又充满了期望, 最后宰予成为“孔门十哲”言语科的人才之一.而对于颜回, 孔子最欣赏他, 《论语》中有“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一章,对颜回的赞扬. 而颜回也是孔门最出众的弟子之一, 为“孔门十哲”德行科的人才之一. 颜回貌不惊人, 也不大言语, 但他能很好的运用孔子的思想, 理解也透彻, 深得孔子喜爱.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曾悲痛地说:“天丧予!天丧予!”(《论语》) 因此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增城市15381738897: 孔子对学生宰予的评价与他反复倡导的恕是否矛盾 -
愈曹欧迈: 不矛盾 他所说的恕是饶恕那些第一次犯错的人,而宰予则是无药可救 而且,老师对于学生的错就应该指出,有矛盾吗?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增城市15381738897: 孔子对宰予和颜回的态度各是什么说明理由 -
愈曹欧迈: 孔子对宰予很瞧不起,认为他无法教导.“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就是孔子骂宰予的. 而孔子对颜回非常欣赏,认为他非常好学,“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这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孔子对颜回的安贫乐道也非常欣赏,“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增城市15381738897: 孔子对宰予的评价与他反复倡导的恕是否矛盾急 -
愈曹欧迈:[答案] 当然不是,其实宰予这个人有屡教不改的一些不良习惯,而且有时候对孔子有言语顶撞,孔子作为老师当然要对他敲打敲打了,虽然孔子多次对他进行痛骂,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他依然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孔子和学生...

增城市15381738897: 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中有孔子和学生宰予对此的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
愈曹欧迈:[选项] A. 中庸人和 B. 神本文化 C. 以德治国 D. 孝悌之义

增城市15381738897: 孔子对学生在于的评价,与他反复倡导的“恕”是否矛盾?要的急,快~~~ -
愈曹欧迈: 并没有 违背 “忠恕”知之道 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 孔子对宰予的评价 一开始很高 因为宰予这个人很会说话 但孔子慢慢的发现 宰予言行不一 于是说:“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恕”的意思对清楚自己的得失 也明白别人的得失 做事要明白为什么开始 我为什么得到这个结果 孔子说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说明孔子明了自己的过错这是忠 也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失之宰予 是因为自己一开始以言取人了 这就是恕

增城市15381738897: 论语"于予与改是"是什么意思 -
愈曹欧迈:[答案] 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读解】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 《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