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甲壳虫乐队的全部资料好吗?

作者&投稿:禄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Beatles(披头士乐队)的详细资料~

  约翰·列侬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成员,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披头士乐队的灵魂人物,诗人,社会活动家,反战者。
  出生日期:1940年10月9日
  逝世日期:1980年12月8日
  基本资料:
  出生地:英格兰利物浦市

  身高:178CM
  体重:153磅
  星座:天秤座
  血型:O
  眼睛颜色:浅褐色
  头发颜色:棕色
  擅长的乐器:吉他,口琴等吹奏乐器,钢琴,鼓
  学历:利物浦艺术学院
  组乐队年龄:16岁
  出道年龄:20岁
  嗜好:诗歌、画画、女孩子们、毒品(LSD)
  喜爱的食物:果冻,咖喱 John Winston Lennon(20张)?
  喜欢的饮料:威士忌,茶
  音乐上的爱好:传统摇滚(节奏与蓝调)
  事业野心:变得有名有钱
  家庭:父亲Freddie,母亲Julia,妻子Yoko(小野洋子),儿子Sean、Julian,前妻Cynthia
  代表作:Imagine(想象),Jealous Guy(嫉妒的家伙), Love(爱), Mind Games(心理游戏), Woman(女人),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上),New York City(纽约城)
  All You Need Is Love,Come Together,Happiness Is A Warm Gun,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Oh My Love,Revolution, Norwegian Wood, Ticket To Ride, Tomorrow Never Knows,Nowhere Man, Real Love,God
  1940年的10月9日,利物浦正经历着一次非常激烈的空袭。 晚上六点三十青春洋溢的Beatles(20张)分,牛津街的妇产科医院,一名叫Julia的孕妇生下了一名男婴。由于家长的爱国心,男婴有了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名字Winston作为中间名,他出生的二十分钟以后,他的姨妈Mimi为他选了名字——John。John Winston Lennon的父亲Alfred Lennon(Freddie Lennon)是个海员,早在Julia刚怀上John的时候,他就与所有人失去了联系,只是每隔一段时间寄回家一笔钱。当John长到18个月大,Julia被告知钱的来源断了——Fred弃船逃走了。虽然没有立刻离婚,但Julia与Alfred的婚姻就此画上了句号。在John五岁的时候,他的父母Alfred和Julia再一次为他的抚养权发生了争执。两人在争吵中,竟然决定让五岁的儿子自己做选择。John先选择了父亲,但当母亲走出房门时,他追了出去。在那之后,他的父亲Fred再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直到他变成一个Beatle。
  保罗·麦卡特尼
  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被认为是二十世纪顶级的音乐标志,他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史上最成功的作曲人。不论是不是身为披头士期间,保罗·麦卡特尼总共写了、或是协助写了超过 50 首十大热门歌曲。他拥有60张金唱片和1亿张的单曲销量。他的歌曲“Yesterday”是史上被灌录次数最多的歌曲,并在美国的广播电视中播放了超过700万次。他为Wings乐队所作的1977年的单曲“Mull of Kintyre”成为了第一张在英国销量超过200万的单曲唱片,并保持着英国“非慈善单曲”的销售纪录。Paul McCartney是个在歌唱、吉他、低音吉他、钢琴以及打鼓都很有成就、才能的人。

  出生日期:1942年6月18日
  基本资料:
  出生日期:1942年6月18日
  出生地:英格兰利物浦市 身高:180CM
  星座:双子座 体重:153磅
  家庭:父亲James,母亲Mary,弟弟Mike
  妻子Linda,女儿Stella,儿子James
  眼睛颜色:褐色
  头发颜色:棕黑色
  擅长的乐器:贝司,吉他,钢琴,鼓,小号
  学历:利物浦专校
  加入The Beatles年龄:15岁
  出道年龄:18岁
  嗜好:写歌,画画,睡觉,(年轻时:女孩子们)
  喜爱的食品:鸡肉
  喜爱的饮料:牛奶 Paul McCartney(20张)?
  唯一喜爱的汽车:LAMBORGHINI
  讨厌:修胡须
  音乐上的爱好:节奏蓝调(摇滚),JAZZ
  事业野心:让摇滚乐普及化
  代表作:Yesterday, Hey Jude,Let It be, And I Love Her,Michelle, Eleanor Rigby,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When I'm 64,Blackbird,Helter Skelter,Band on the run
  詹姆斯·保罗·麦卡特尼爵士(Sir James Paul McCartney)大英帝国最高骑士勋章的拥有者(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简称 MBE),Paul McCartney于1942年 6月18日在利物浦出生,是一位英国歌手,音乐人,音乐创作家,多种乐器演奏家,诗人,企业家,画家,唱片制作人,电影制作人,动物保护者。他的事业在于他成为披头士乐队成员时攀上了颠峰。 他作为The Beatles的成员创建者之一入选了摇滚名人堂。Paul McCartney与John Lennon的组合是史上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歌曲创作组合,他们写下了许多摇滚史上最流行的歌曲。离开Beatles之后,Paul McCartney成为了一名成功的独唱者并和他的第一任妻子Linda Eastman McCartney,歌手、作曲家Denny Laine组成了Wings乐队。近年来,他长期活跃于电影配乐,古典音乐和电子音乐,并作为独唱艺术家,发行了众多的歌曲。 The Beatles乐队写真(20张)
  Paul McCartney 与John Lennon是在披头士里的主要创作人,而很多Paul McCartney在这时期写的歌,包括 "Hey Jude"、"Eleanor Rigby"、"Yesterday" 以及 "Let It Be" 都经常被列为流行音乐史上最佳的歌曲。另一首他写的披头士歌 "Helter Skelter" 经常被指为史上第一首重金属 (Heavy Metal) 音乐。
  Paul McCartney的事业在Beatles时期完结后仍然是成功的。自任为独立艺术家,Paul McCartney在他的70年代乐队 Wings里总共有30首歌曲打入英国或是美国十大歌曲榜,包括 "Maybe I'm Amazed"、"Live and Let Die"、"Band on the Run"、"Silly Love Songs"、"Pipes of Peace" 以及与Stevie Wonder合奏的"Ebony and Ivory"。
  他的公司MPL Communications拥有超过3000首歌曲的版权,其中包括Buddy Holly写的所有歌曲,伴随的还有许多如Guys and Dolls, A Chorus Line和Grease等的音乐剧的发行权。
  Paul McCartney有时候,特别是被英国传媒,被评为过时。可是,他仍然受到大众的欢迎。他的歌在过去三十五年的榜上不断出现。
  除了音乐外,虽然他在近来才公开自己的画作,Paul McCartney还是个画家。他还极力推动动物权益与素食主义。
  乔治·哈里森
  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英国音乐家、吉他演奏家、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电影制作人、披头士乐队主音吉他手、主唱之一,以身为披头士乐队成员之一最广为人知。1958年,作为保罗·麦卡特尼的好友,15岁的乔治·哈里森加入乐队。披头士乐队基本成型。

  出生日期:1943年2月25日
  逝世日期:2001年11月29日
  基本资料:
  出 生 地:英格兰利物浦市 身 高:178CM
  体 重:150磅
  星 座:双鱼座
  眼睛颜色:褐色
  头发颜色:深棕色
  家 庭:兄弟Peter,Harry,姐妹Louise妻子Olivia,儿子Dhani,前妻Patti
  擅长乐器:吉他,键盘,西塔琴
  学 历:利物浦专校
  加入乐队:15岁
  出道年龄:17岁
  嗜 好:吉他,写歌 ,抽烟,研究宗教和哲学(年轻时:毒品,漂亮姑娘)
  喜爱食品;小羊排,炸薯条、茶
  讨 厌:剪头发
  音乐爱好:老摇滚,印度民乐,C&w
  专业野心:达成乐队的希望
  代 表 作:something,taxman,love you to, i need you, if i needed someone,don't bother me,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within you without you,here come the sun, all things must pass, it's all too much
  乔治哈里森作为披头士主音吉他手,哈里森被称为沉默的披头。由于信仰印度神学,哈里森开阔了乐队成员的视野,使披头士音乐多元化。披头士解散后,哈里森的独奏生涯很成功。1970年发行的《一切都会过去》专辑在英国、美国、挪威等地取得销量第一名。1971年由于拉维·香卡的倾诉痛苦,哈里森主办了为孟加拉慈善演出,开创了摇滚 乐慈善事业的先河。1973年《活在物质世界里》专辑销量仍然高居榜首。此后,哈里森的音乐商业上并不很成功,但却在高水平的艺术上倍受肯定。1987年与Jeff Lynne合作,翻唱James Ray 60年代的《Got My Mind Set on You》,在商业上再次取得辉煌的成功。此后乔治凭着其人格魅力组建了阵容强大的乐队The Traveling Wilburys,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作为电影制作人,哈里森的手工电影公司出品了麦当娜电影《上海惊奇》等优秀作品。1997年哈里森被查出患有喉癌,2001年逝世。逝世后哈里森生前的朋友们举办了乔治·哈里森纪念演唱会。2004年作为独奏艺人被选入摇滚名人堂。2009年入选好莱坞星光大道,并建立乔治·哈里森人道主义奖。
  林戈·斯塔尔
  出生日期:1940年7月7日
  基本资料:

  本 名: Richard Starkey
  出生地: 英格兰利物浦市
  身 高: 5英尺8英寸(170.18cm) 体 重: 134磅
  星 座: 巨蟹座
  兄弟: 无
  姐妹: 无
  眼睛颜色: 蓝色
  头发颜色: 深棕色
  弹奏的乐器: 鼓,吉他
  学历: Liverpool Secondary Modern , Riversdale Technical College
  进入演艺事业年纪: 18岁
  先前的职业: 工程师
  嗜好: 睡眠,晚上开车
  喜爱的歌手: Brook Bentan,Sam "Lightning" Hopkins
  喜爱的男演员: Paul Newman , Jack Palance
  喜爱的女演员: Brigitte Bardot
  喜爱的食品: 牛排
  喜爱的饮料: 威士忌
  喜爱的衣服: 套装的衣服
  喜爱的乐队: Arthur Lyman
  喜爱的乐器演奏家: Bert Bacharach
  喜爱的作曲家: John Lennon & Paul McCartney
  爱好: 速度快的汽车
  讨厌: 洋葱
  音乐上的爱好: C&W,R&B
  个人的抱负: 保持愉快
  专业的野心: 达到最顶尖
  林格第一次遇到披头士是在汉堡,当时是1960年10月,林格所在的飓风乐队正在这里进行表演。他加入甲壳虫是在1962年的8月18日。Rory Storm对甲壳虫挖走他的鼓手倒是很大度的,但甲壳虫的原鼓手Pete Best的喜爱者就没那么好对付了,他们整夜的守在Pete的家门外,并在山顶洞俱乐部里搞骚动,他们高喊着“Pete Best万岁!Ringo滚蛋!”林格的健康状况使得他错过了1964年四分之三的巡回演出,这年,甲壳虫乐队去斯堪地那维亚、荷兰、远东和澳大利亚,最后他不得不摘除了扁桃体。 甲壳虫的第一部电影,原来叫做Beatlemania(甲壳虫狂),后来改叫了A Hard Day\'s Night,这是由于林格在一个晚上的惩罚审判后说了发了一些牢骚。 林格和他认识已久的女朋友Maureen Cox在1965年2月11日结的婚,他们有三个孩子。
  很多人认为Ringo在甲壳虫乐队最大的贡献是其女友为乐队前期设计的标志发型(拢在额前梳成碗状刘海),神似扣在头顶的一只甲壳虫……其它技术方面就是在乐队中公认为最平庸的一个,但他在对亮音敲击乐器的出色使用上增添了音乐中的迷幻感和力度,并非是仅负责着“背景节奏段落”的无闻者!
  编辑本段
  历史由来

  由于它简单的乐器(有时只是日常的家庭用具,象搓衣板),和一种披头士成员组图(20张)“谁都可以做”的态度, 全国十几岁的孩子都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Skiffle"乐队。
  在这些突然出现的“Skiffle Bug”中有一个16岁的利物浦男孩,名叫John Lennon。虽然他是听了一首猫王1956年录制的《伤心旅舍》,才对流行音乐产生兴趣的,但“Skiffle”音乐的兴起促使他在1957年3月组建他的第一个乐队,这个乐队叫“Black Jacks”,John弹一把央求他姨妈花17镑买的吉它,而另一位成员Pete Shotton的乐器是搓衣板。这个组合很快(一周后)改名为“Quarry Men”,这是他们两个的学校校歌中的一句,QuarryMen的人员总是不断的变化经常会有他们的朋友加入进来。他们开始在一些聚会和利物浦附近举行的“Skiffle”竞赛上演出。他们曾经参加过演出由卡洛尔·勒维斯举办的天才竞赛,但连预赛也没有通过。那次比赛失败一个月以后,Pete Shotton安排“QuarryMen”在一次沃尔顿圣彼德帕里什教堂的夏季节演出。 举行的时间是1957年7月6日。
  1957年7月6日,在利物浦的另一个地方,“Quarry Men”的一位成员伊万·沃汉(Ivan Vaughan)正在劝说他的朋友Paul McCartney,和他一起去看“Quarry Men”的演出,并宣称那儿是遇到女孩的好地方。总的不管怎么说,Paul还是和Ivan一起去看了演出。
  Paul 对当时 John的评价:“我记得去了那个地方,看了所有的节目,也听了所有的音乐,那是John和他的乐队。我记得我很惊奇,因为我确实被那音乐吸引了。我记得John在唱一首叫《Come On With Me》的歌。他在收音机里听过那歌,不过他不知道歌词,只知道曲不知道的词他就自己编,他看起来不错,他唱得也很好,他对我应该是个很好的领唱。当然,他没戴眼镜,所以看起来确实很温和,我记得John确实不错,他是惟一一个出众的,其他人没有什么印象。”
  “Quarry Men”下午的演出结束后,Ivan把Paul介绍给了John。“那时我是个胖胖的上中学的男孩,他(John)把一个胳膊搭在我肩膀上,我那时觉得他准是喝酒了”。Paul抓过一把吉它,开始向乐队展示他的天才。他唱了《Tw--enty FlightRock》和《Be-Bop-A-Lula》,两首歌都是John最喜欢的(后来Paul抄了歌词给他)。Paul能记住所有的歌词,使John非常惊讶,而这个15岁男孩在吉它上表现出的技巧是所有“Quarry men” 成员都还没有掌握的。
  1957年7月6日,是甲壳虫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
  两周以后, Pete Shotton骑自行车穿过沃尔顿代表John和乐队邀请Paul加入。在Paul McCartney加入“Qua--rry Men”,“Quarry Men”并没有立即接受George,嫌他年纪太小。而George却一心要加入乐队,于是很是崇拜John,亦步亦趋地模仿John, 他家也成了“Quarry Men”排练的好去处。后来当他终于加入乐队时,乐队已更名为“Jonny and the Moondogs”。在那年秋天(1958年),他们用“Jonny and the Moondogs”这个名字进行演出。是在利物浦演出,人们开始喜欢上这支乐队了... 1959年,他们把乐队的名字改为“Silver Beatles”这时他们遇到了一大问题----乐队没有鼓手。乔治·哈里森说他认识一个从俱乐部出来的家伙。他就是Pete Best于是他也加入了乐队。
  到了1960年8月份,他们把乐队名字简化成了“甲壳虫”( The Beatles)。这时他们来到了德国的汉堡,因为在那里比较容易找到演出的机会。但是当他们第一次到的时候,却被告知他们乐队必须要有5个人。于是他们又返回利物浦,问一位朋友是否愿意加入乐队担任贝司手。这个人就是Stuart Sutcliffe,他说可以。那时已经是1961年了。他们就经常在汉堡演出。8月17日到10月3日,他们在Intra Club演出,每晚四个半小时,周末六个小时。这以后由于警方关闭了Intra Club,甲壳虫转到Kaiserkellar继续演出,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位来自当时利物浦最出名的乐队RoryStorm and the Hurricanes的鼓手Ringo Starr,Ringo很快和他们成了好朋友。10月15日,John、Paul、Geo--rge、Ringo和the Hurricanes的另一成员Lou Walters,一起在一间录音室录了George Gershwin的《Summ-- ertime》。 也是在Kaiserkellar,Stu遇到了Astrid,一个学摄影的女孩。两人很快坠入了情网,两个月后就订了婚。Beatles早期的马桶盖头发型,后来被一些歌星抄袭的造型,就是Stuart的女友Astrid设计的。在一次旅途中,他们遇到了歌手托尼·谢里丹。谢里丹想录制新专辑《我的邦妮》,但没有找到乐队。他们说可以为他伴奏,双方一拍即合。谢里丹的制作人给乐队起了个新名字“节奏兄弟”,但这个名字只是用于这次伴奏。
  11月,甲壳虫转到了The Top Ten Club。11月21日,倒霉的George因为被发现不满18岁而在俱乐部演出,而被德国警方驱逐出境;只过了几天,Paul和Pete又被指控在他们所住的电影院后面的小屋里放火,也被警方驱逐出境;自然,John也只得收拾收拾,回国了。只有Stu留了下来,为了他所爱的女孩和绘画。
  分别回国以后,George、Paul、John并没有联系,直到第二年的2月,他们才重新聚在一起,这时George甚至不知道其他甲壳虫也回国了。
  Stu的离开使得甲壳虫不得不重新去找一个贝司手。起初,他们找到了Pete过去乐队Blackjacks的Chas Newby。但不久,Chas就因为要继续学业而离开了甲壳虫。 1961年,没有了贝司手的甲壳虫又一次踏上了去汉堡的旅程。在此期间,为了有一名长期的贝司手,甲壳虫们决定从内部解决这个问题。John、Paul、George三个人开始推来推去:John想要George去当,而其他人想要John去。最后的结果是Paul接过了这个任务。当时他恰好没有吉它(刚到汉堡就摔碎了),一直在弹钢琴, 只能偷着弹别人的吉它,而且因为他是左撇子,只能反着弹。另有传闻说,他当上贝司手后,他的第一把贝司是一把七弦贝司,上面的弦是从汉堡一家俱乐部的钢琴上“借”下来的。后来的某一天,Paul外出寻找他的第一把象样的贝司,他到了汉堡市中心的一家小商店,在橱窗里看见了一把小提琴形状的贝司,那是一把Hafner500/1,他花了大约$45买了下来。再后来,他有过许多不同型号的afner500/1。
  1960年,在德国的Top Ten俱乐部演出并帮助Tony Sheridan出了单曲My Bonnie。观众里包括North End音乐商店经理Brian Epstein,他开有一间录音室。“甲壳虫”的演出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他就告诉“甲壳虫”他想作乐队经纪人。对于这个主动找上门的提议,“甲壳虫”们怎么能不动心呢?经过毛遂自荐便成为了他们的经纪人,这时大约是61
  年的11月。随后,Epstein就开始和英国几乎所有的唱片公司联系。
  在他的安排下,甲壳虫在1962年新年的第一天来到Decca唱片公司试音。他们演唱的是经Epstein精心挑选的15首歌曲,其中包括三首他们自己写的歌:《Hello Little Girl》、《Like Dreamers Do》和《Love Of The Loved》。然而Decca公司并不认为他们的歌会走红,没有和他们签约。
  不久,Epstein会见了经营着一家属于EMI的小公司Parlaphone的George Martin。Epstein当时已经被多家公司拒绝,有些心灰意冷,和George Martin的会面实际上多半是开玩笑,因为George Martin的公司主要制作喜剧录音,Epstein给George Martin听了甲壳虫的试音带,试音带的效果并不好,但为了了解甲壳虫究竟如何, George Martin叫Epstein把他们带来,让 他亲自看看。几个月以后,1962年6月6日,甲壳虫们第一次来到Abbey Road录音室试音。George Martin花了两个晚上和一个下午来听甲壳虫的演唱,他很快被甲壳虫的非凡魅力所吸引。 甲壳虫们写的《LoveMe Do》是其中他最喜欢的一首,《P.S.I Love You》是另一首,只有一点,George Martin稍稍有些不满意, 他把这点告诉了Epstein, George Martin不知道这个问题也正是Epstein和其他甲壳虫在考虑的。生性文静的Pete Best一直与其他甲壳虫有些格格不入,他的击鼓也很难为甲壳虫这样一支摇滚乐队提供有力的支持,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甲壳虫们也的确知道有另一位更加出色的鼓手。
  8月16日,Ringo Starr正式代替Pete best成为甲壳虫的鼓手。这大大激怒了Pete Best歌迷,Mersey Beat很快收到一封有几百个签名的请愿书,还有很多歌迷聚集在The Cavern Club门前示威,喊着“Pete Best Forever,RingoNever!”甚至还发生了一些混战。在其中的一次里,Goeroge Harrison被揍了个“乌眼青”, 8月18日,Ringo仅仅排练了两个小时后,和其他甲壳虫一起开始了他们第一次在Parlaphone的正式录音。
  在9月4日的第二次录音中,制作人George Martin想让他们唱Mitch Murray的歌《How Do You Do It》,但甲壳虫们坚持要用他们自己的歌《Love Me Do》,争论的结果是甲壳虫们获胜了。录音前,George Martin的另一个建议被接受了,这就是加上John的口琴,但他们不得不改变原先由John主唱Love Me Do的计划,而改由Paul来主唱,这使天生有“舞台恐惧症”的Paul大为紧张。
  10月5日,甲壳虫的第一张英国单曲唱片《Love Me Do/P.S.I Love You》正式发行。据说Epstein为了确保这张唱片能打入排行榜的前二十名,Epstein本人掏钱买了一万张。 对于他们来说,这或多或少也算是一个成绩。从这以后,他们开始在全国巡回演出。他们的新歌《Please Please Me》登上了热门歌曲排行榜的首位。他们其它的一些早期登上排行榜首位的歌曲有《She Loves You》和《From Me To You》。这时真正的“甲壳虫”狂热开始了。同年,他们第一次到瑞典进行了演出,而此刻美国也急切地希望他们能去演出。布赖安·爱泼斯坦和他们的制作人乔治·马丁希望们能够去美国演出。但“甲壳虫”们却说:“只有我们的歌曲在美国拿到第一,我们才会去”。因此他们没有去美国,而是去了法国。在法国的一次演出之后,他们收到了一封发到旅馆的电报:“国会录音公司(Capitol Records)向你们表示祝贺!你们的歌曲获得了美国排行榜第一名”。于是结束了法国之行后,他们开始赴美国演出。在那里,他们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结束了在美国的伟大之旅后,他们回到了英国,开始拍摄他们的第一部电影《A Hard Days Night》。
  1962年的第三次汉堡之行却是痛苦而令他们永生难忘的。1962年4月10日,在甲壳虫到汉堡的前一天, Astrid接到她妈妈的电话说,Stu头疼得想从二楼窗户跳出去。 她赶回家, 想把Stu送到医院去,但是在去医院的路上,Stu死在了她的怀中。据说是死于脑出血。Astrid到机场去接John、Paul和Pete时,他们的眼睛都红红的。John Lennon在《In My Life》这首歌所写的"With lovers and friends I still can recall, Some are dead and Some are living ",指的就是他死去的好友Stuart Sutcliffe,一个早夭的天才。
  Beatles的成功引起Decca Records的无限悔恨,也间接促成Decca Records 与Rolling Stone签约,就从这儿开始, 同类型团体大量冒出,摇滚乐又随着Beatles改变了!披头士70年代早期照片(16张)
  1964年,Beatles到美国Grace Land拜访他们的少年偶像Elvis Presley,Elvis对于这四个小鬼能够独步武林,表示非常不屑,他一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不想跟这些毛头答腔,Beatles不以为意,只觉得这是一次奇怪的会面。1965年8月Beatles在Shea Stadium创下演出收入的纪录,又借机拜访了他们年少时的偶像Elvis Presley 。没想到Elvis当面斥责这四个小鬼,批评Beatles的音乐是制造社会问题的噪音。 1965年10月26日,英国国教决议颁给他们荣誉奖章,在白金汉宫,Elizabeth女王亲自颁授MBE(Member of the British Empire)勋章给每一位团员。新专辑和第二部电影的名字是《求救》(HELP!),卖出了上百万张。
  在1965年底,“甲壳虫”在纽约“希叶”体育馆进行了演出,观众达到了创纪录的55000人。以前从没有人能够拥有这么多的观众。这时他们的音乐变得更富有变化。乔治·哈里森还受到了印度音乐的启发,这可以从专辑《橡皮心》中听出来。不久他们又开始进行了亚洲巡演,其中演唱了新歌,包括《Paperback Writer》。他们还到了菲律宾,但在那里觉得不太舒服,因为那里的“甲壳虫” 迷实在是太过分了,到处都是疯狂的歌迷,使他们十分疲惫。
  到了1966年底,他们在美国旧金山的烛台公园进行了演出,这是他们最后的一次正式演出。之后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录制歌曲了。
  1967年,beatles 推出《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这张概念专辑,正式让摇滚乐成为严肃的艺术,创作题材不再仅限于男欢女爱。1967年六月,Beatles在全球第一次的卫星转播节目中,应邀作现场表演,他们特地为此写了一首歌 《All you need is Love》,透过三颗卫星,24个国家可以同步看到Beatles的这场演出。
  1968年,他们录制了《The white album》。 1969年,他们制作了《Let It Be》这时他们非常疲惫,觉得这些专辑应该是他们最后的作品。不过他们觉得《Let It Be》有点过于悲伤,因此他们又制作了专辑《Abbey Road》。他们在他们开在伦敦的苹果公司的房顶上进行了最后一次演出。
  1970年4月,“甲壳虫”宣布解散,不过其成员还在继续着各自的音乐事业,他们的专辑也仍然在出售,其中新的一张精选集卖得非常好。“甲壳虫”过去是,现在是,或许将来也会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和最成功的音乐组合。
  组建时间: 1960年
  解散时间: 1970年
  国 籍:英国
  专 辑:
  Beatles Tapes 5: The 1965 Help Tour、Beatles 1、In The Beginning、Yellow Submarine、Lost Songs - SongsThe Beatles Wrote But Never Recorded、Beatles Tapes 4: Hong Kong、Anthology 3、Anthology 2等。

  专辑列表
  (1963) Please Please Me   (1963) With the Beatles  (1964) Hard Day's Night [UK]   (1964) Beatles for Sale   (1965) Help! [UK]   (1965) Rubber Soul [UK]   
  (1966) A Collection Of Beatles Oldies   (1966) Revolver [UK]   
  (1967) Magical Mystery Tour   (1967)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1968) The Beatles [White Album]   (1969) Abbey Road   (1969) Yellow Submarine   (1970) Let It Be   (1973) 1962-1966 [Red Album]   (1973) 1967-1970 [Blue Album]   (1976) Rock 'n' Roll Music   (1977) Live at the Hollywood Bowl   (1977) Love Songs   (1980) The Beatles Ballads   (1982) 20 greatest hits   (1988) Past Masters   
  (1994) Live at the BBC   (1995) Free As A Bird (US Single)   (1995) Anthology 1   (1996) Anthology 2   (1996) Anthology 3   
  (1999) Turn Me on Dead Man - The John Barrett Tapes   (1999.Reissue)yellow.submarine (2000) No.1   (2000) in the beginning   (2001) Rarities   (2002) 19-Unpublished   (2003) Let It Be...Naked   (2004) The Capitol Albums, Vol. 1   (2006) Love
  重要专辑介绍
  《橡胶灵魂》(Rubber Soul)   
  《橡胶灵魂》 首先从封面上看就与前不同。"披头士"四个人的面孔都有点变形,这种多多少少的超现实手法暗示了后来被称作"迷幻摇滚"的音乐。专辑中包括了《单字》(The word)、《米歇尔》(Michelle)、《在我的生活中》(In my life)等歌曲,其中另一首歌曲《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中运用了印度的西塔尔琴(Sitar)而独具特色。

  《昨天和今天》(Yesterday and Today)仅在美国发行。其中《哪里都不去的人》(Nowhere man)的歌词受民谣摇滚的影响,显示了更多的社会评论的性质。
  《左轮手枪》
  (Revolver)   《左轮手枪》中,《埃莉诺·里格比》(Eleanor Rigby)使用了弦乐八重奏形式,这种歌曲从很多方面预示了后来发表的《佩珀军士的孤心俱乐部乐队》的风格
  《佩珀军士的孤心俱乐部乐队》
  (Sergean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1967年,最经典的一张专辑由"披头士"与管弦乐队合作,在制作人马丁的监制下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制作而成。它不仅是"披头士"长时间艺术探索的鼎盛之作,同时在摇滚乐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佩珀军士》是一套组歌,共12首歌曲。标题曲《佩珀军士》不仅是组歌的开始曲,也作为统一全曲的主题反复出现。这里的佩伯军士实际上就是代表"披头士"乐队自己,他们在一种迷幻音乐会的气氛中进行一系列的演唱。比如《缀满钻石的天空中的露西》(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歌名几个单词的开头字母LSD即明显暗示了此曲与麻醉药有关,歌词中又出现了各种迷幻景象,但是列农辩白说,这是从他4岁大的儿子的绘画中获得的灵感。音乐上每段节歌都是从三拍子转到四拍子的叠歌,在摇滚乐中是首次出现拍子的转换,这使歌曲不再具有通常摇滚乐的舞蹈性质。录音效果上运用了加大混响和正常人声的对比等等。《拥有你,失去你》(within you without you)则显得缺少规整,乐句长短不匀;从整体上看,迷幻成分较浓,给人带来一种类似催眠的效果。《当我64岁的时候》(when I'm sixty-four)是麦卡特尼为他刚过64岁的父亲而写的,歌曲把人们带回到30年代类似拉格泰姆的风格中。《生活中的一天》(A day in the life)是最后一首曲子,歌词明显地涉及吸毒,内容比较消极,表现了对日常生活的厌倦,因此引起了听众的争议。   《佩伯军士》是流行音乐历史上一项空前的创举,此专辑荣获1967年格莱美最佳唱片奖,但这也成了"披头士"乐队走向散伙的转折点。
  《披头士》
  是一套双张唱片,封面是全白的,故又名《白色专辑》(The white album)。
  《白色专辑》共30首歌曲,风格极不相同,其实这张专辑并不是乐队的集体创作,只是把个人的作品巧妙的凑到了一起而已。这张专辑被简单地命名为“披头士”,也被人叫做“白色专辑”,它与过去乐队发行的所有唱片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白色专辑”中披头士依然把他们的音乐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也许,这是乔治·马丁唯一的一次失算,他希望乐队做一张精致得无可挑剔的专辑,放弃过去那种玩笑似的音乐态度,而披头士则希望把他们的所有元素都运用到这张专辑中。因此,乐队混乱状态反而使他们展现了多方面的才华。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乐队在一张专辑中融合了摇滚,骚灵、布鲁斯、民歌、乡村、雷鬼还有那些只属于披头士的奇妙声音。   这张专辑被录制成了单声道和立体声两个版本,而当时立体声版本的价钱比单声道要贵一英镑。这也是最后一次乐队为同一张专辑录两个版本。披头士在录制时尽可能地拉开两个版本之间的效果,而最后导致立体声版要比单声道版长出二十秒。   比如:《回到苏联》(Back in the U.S.S.R)是一首主流摇滚歌曲;《为什么我们不在路上这么做》(Why don't we do it in the road)采用的是传统的节奏布鲁斯演唱风格和12小节布鲁斯曲式结构;《蜂蜜馅饼》(Honey Pie)是一首古老的波普歌曲复制品;风格最特别的是列农创作并坚持放在其中的《革命之9》(Revolution 9),它的长度超过了8分钟,由各种各样的声音拼接而成;接着同样是列农创作的《晚安》(Good night),是由管弦乐伴奏的一首地道的波普歌曲;《无情的浣熊》(Rocky Raccoon)是一首幽默的叙事歌,由麦卡特尼创作并演唱,用原声吉他和口琴伴奏。《白色专辑》在音乐上和商业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专辑排行榜上获第一名,持续9周。
  《修道院路》
  (Abbey Road)   标题指的是百代公司(EMI)的录音棚所在地,"披头士"在那里录制了大量的作品。像《白色专辑》一样,四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作品,由整个乐队演唱并演奏。这张专辑中包括了哈里森的《某事》(Something)、《太阳出来了》(Here comes the sun);列农的《一起来》(Come together)、《我需要你》(I want you);麦卡特尼的《哦,亲爱的》(Oh,darling)、《因为》(Beause)等歌曲,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修道院路》成为"披头士"最畅销的专辑,在排行榜上连续11周夺冠。
  《顺其自然》
  (Let It Be)   1970年4月,"披头士"的又一部电影《顺其自然》(Let it be)上映,同时也发行了同名专辑。这些歌曲实际上都是一年以前录制的,"披头士"成员们谁也没兴趣对它投入精力,最后由美国一位制片人帮着编辑、混合而成,但是专辑的主打歌曲《顺其自然》中以"柱式和弦"为主要伴奏织体的方法被日后的摇滚乐队普遍采用。   影视 1964年,披头士乐队出演了第一部电影《A Hard Day's Night》赢得巨大的票房成绩和影评界的广泛好评。在这部电影原声中,乔治·哈里森成为第二个拿起电吉他来演奏摇滚歌曲的人,直接推动了摇滚音乐的变革。   1964年到1965年,披头士乐队又主演了电影《Help!》。   1967年,自编自导拍摄的第一部电影《Magical Mystery Tour》在BBC播出,

披头士乐队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也译作“甲壳虫乐队”,因团名Beatles源自甲壳虫Beetles的典故),来自英国利物浦的著名四人摇滚乐队组合。他们在1962年与EMI百代唱片公司签约录制唱片。1963年初,单曲唱片《Please Please Me》登上英国排行榜首位。1964年,披头士首次前往美国演出。1966年在东京的日本武道馆举行了大规模的音乐会,1966年8月29日晚在旧金山举行最后一场收费现场音乐会。1970年4月10日,保罗·麦卡特尼个人专辑中的话被媒体视为宣布乐队解散,1970年12月31日,保罗正式起诉乐队其他三位成员,要求结束乐队合作并指明管理并分配乐队财产的正式人选。

成员分别如下:

约翰·列侬(John Lennon)——吉它手、主音歌手
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贝司手、歌手
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吉它手、歌手
林格·斯塔(Ringo Starr)——鼓手、歌手
目录
1 出版列表
1.1 英国
1.1.1 EP
1.1.2 细碟
1.1.3 大碟
1.1.4 英国CD 细碟/EP
1.2 美国
1.2.1 EP
1.2.2 细碟
1.2.3 大碟
1.3 视频
2 外部链接

[编辑]
出版列表
[编辑]
英国
[编辑]
EP
1963 The Beatles' Hits
1963 The Beatles (No. 1)
1964 All My Loving
1964 Long Tall Sally
1964 Extracts From The Film A Hard Day's Night
1964 Extracts From The Album A Hard Day's Night
1965 Beatles For Sale
1965 Beatles For Sale (No. 2)
1965 The Beatles' Million Sellers
1966 Yesterday
1966 Nowhere Man
1967 Magical Mystery Tour
1981 The Beatles
1995 Baby It's You
[编辑]
细碟
1962 "My Bonnie"/"The Saints"
1962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1963 "Please Please Me"/"Ask Me Why"
1963 "From Me To You"/"Thank You Girl"
1963 "She Loves You"/"I'll Get You"
1963 "I Want To Hold You Hand"/"This Boy"
1963 The Beatles Christmas Record
1964 "Can't Buy Me Love"/"You Can't Do That"
1964 "A Hard Day's Night"/"Things We Said Today"
1964 "I Feel Fine"/"She's A Woman"
1964 Another Beatles Christmas Record
1965 "Ticket To Ride"/"Yes It Is"
1965 "Help!"/"I'm Down"
1965 "We Can Work It Out"/"Day Tripper"
1965 The Beatles Third Christmas Record
1966 "Paperback Writer"/"Rain"
1966 "Eleanor Rigby"/"Yellow Submarine"
1966 Pantomime: Everywhere It's Christmas
1967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Penny Lane"
1967 "All You Need Is Love"/"Baby, You're A Rich Man"
1967 "Hello, Goodbye"/"I Am The Walrus"
1967 Christmas Time (Is Here Again)
1968 "Lady Madonna"/"The Inner Light"
1968 "Hey Jude"/"Revolution"
1968 Christmas 1968
1969 "Get Back"/"Don't Let Me Down"
1969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Old Brown Shoe"
1969 "Something"/"Come Together"
1969 The Beatles Seventh Christmas Record
1970 "Let It Be"/"You Know My Name (Look Up The Number)"
1976 "Yesterday"/"I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
1976 "Back In The U.S.S.R."/"Twist And Shout"
1978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A Day In The Life"
1982 "The Beatles Movie Medley"/"I'm Happy Just To Dance With You"
1982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再版)
1982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1983 "Please Please Me"/"Ask Me Why" (再版)
1983 "From Me To You"/"Thank You Girl" (再版)
1983 "She Loves You"/"I'll Get You" (再版)
1983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This Boy" (再版)
1984 "Can't Buy Me Love"/"You Can't Do That" (再版)
1984 "A Hard Day's Night"/"Things We Said Today" (再版)
1984 "I Feel Fine"/"She's A Woman" (再版)
1985 "Ticket To Ride"/"Yes It Is" (再版)
1985 "Help!"/"I'm Down" (再版)
1985 "We Can Work It Out"/"Day Tripper" (再版)
1986 "Paperback Writer"/"Rain" (再版)
1986 "Eleanor Rigby"/"Yellow Submarine" (再版)
1987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Penny Lane" (再版)
1987 "All You Need Is Love"/"Baby, You're A Rich Man" (再版)
1987 "Hello, Goodbye"/"I Am The Walrus" (再版)
1988 "Lady Madonna"/"The Inner Light" (再版)
1988 "Hey Jude"/"Revolution" (再版)
1989 "Get Back"/"Don't Let Me Down" (再版)
1989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Old Brown Shoe" (再版)
1989 "Something"/"Come Together" (再版)
1990 "Let It Be"/"You Know My Name (Look Up The Number)" (再版)
1995 "Free As A Bird"/"Christmas Time (Is Here Again)"
1996 "Real Love"/"Baby's In Black"
[编辑]
大碟
1963 Please Please Me
1963 With The Beatles
1964 A Hard Day's Night
1964 Beatles For Sale
1965 Help!
1965 Rubber Soul
1966 Revolver
1966 A Collection Of Beatles Oldies
1967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1968 The Beatles
1969 Yellow Submarine
1969 Abbey Road
1969 No One's Gonna Change Our World
1970 Let It Be
1970 From Then To You
1973 The Beatles 1962 - 1966
1973 The Beatles 1967 - 1970
1976 Magical Mystery Tour
1977 The Beatles At The Hollywood Bowl
1979 Hey Jude
1980 The Beatles Box
1988 Past Masters
1994 Live At The BBC
1995 Anthology 1
1996 Anthology 2
1996 Anthology 3
1999 Yellow Submarine Songtrack
2000 1
2003 Let It Be... Naked
[编辑]
英国CD 细碟/EP
1989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1989 "Please Please Me"/"Ask Me Why"
1989 "From Me To You"/"Thank You Girl"
1989 "She Loves You"/"I'll Get You"
1989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This Boy"
1989 "Can't Buy Me Love"/"You Can't Do That"
1989 "A Hard Day's Night"/"Things We Said Today"
1989 "I Feel Fine"/"She's A Woman"
1989 "Ticket To Ride"/"Yes It Is"
1989 "Help!"/"I'm Down"
1989 "We Can Work It Out"/"Day Tripper"
1989 "Paperback Writer"/"Rain"
1989 "Eleanor Rigby"/"Yellow Submarine"
1989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Penny Lane"
1989 "All You Need Is Love"/"Baby, You're A Rich Man"
1989 "Hello, Goodbye"/"I Am The Walrus"
1989 "Lady Madonna"/"The Inner Light"
1989 "Hey Jude"/"Revolution"
1989 "Get Back"/"Don't Let Me Down"
1989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Old Brown Shoe"
1989 "Something"/"Come Together"
1989 "Let It Be"/"You Know My Name (Look Up The Number)"
1992 The Beatles' Hits
1992 Twist And Shout
1992 The Beatles (No. 1)
1992 All My Loving
1992 Long Tall Sally
1992 Extracts From The Film A Hard Day's Night
1992 Extracts From The Album A Hard Day's Night
1992 Beatles For Sale
1992 Beatles For Sale (No. 2)
1992 The Beatles' Million Sellers
1992 Yesterday
1992 Nowhere Man
1992 Magical Mystery Tour
1992 The Beatles
1992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1992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1992 "Please Please Me"/"Ask Me Why"
1992 "From Me To You"/"Thank You Girl"
1992 "She Loves You"/"I'll Get You"
1992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This Boy"
1992 "Can't Buy Me Love"/"You Can't Do That"
1992 "A Hard Day's Night"/"Things We Said Today"
1992 "I Feel Fine"/"She's A Woman"
1992 "Ticket To Ride"/"Yes It Is"
1992 "Help!"/"I'm Down"
1992 "We Can Work It Out"/"Day Tripper"
1992 "Paperback Writer"/"Rain"
1992 "Eleanor Rigby"/"Yellow Submarine"
1992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Penny Lane"
1992 "All You Need Is Love"/"Baby, You're A Rich Man"
1992 "Hello, Goodbye"/"I Am The Walrus"
1992 "Lady Madonna"/"The Inner Light"
1992 "Hey Jude"/"Revolution"
1992 "Get Back"/"Don't Let Me Down"
1992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Old Brown Shoe"
1992 "Something"/"Come Together"
1992 "Let It Be"/"You Know My Name (Look Up The Number)"
1995 Baby It's You
1995 Free As A Bird
1996 Real Love
[编辑]
美国
[编辑]
EP
1964 Souvenir Of Their Visit To America
1964 Four By The Beatles
1965 4 By The Beatles
[编辑]
细碟
1962 "My Bonnie"/"The Saints"
1963 "Please Please Me"/"Ask Me Why"
1963 "From Me To You"/"Thank You Girl"
1963 "She Loves You"/"I'll Get You"
1963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I Saw Her Standing There"
1964 "Please Please Me"/"From Me To You"
1964 "Twist And Shout"/"There's A Place"
1964 "Can't Buy Me Love"/"You Can't Do That"
1964 "Do You Want To Know A Secret"/"Thank You Girl"
1964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1964 "Sie Liebt Dich"/"I'll Get You"
1964 "A Hard Day's Night"/"I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
1964 "I'll Cry Instead"/"I'm Happy Just To Dance With You"
1964 "And I Love Her"/"If I Fell"
1964 "Matchbox"/"Slow Down"
1964 "I Feel Fine"/"She's A Woman"
1965 "Eight Days A Week"/"I Don't Want To Spoil The Party"
1965 "Ticket To Ride"/"Yes It Is"
1965 "Help!"/"I'm Down"
1965 "Yesterday"/"Act Naturally"
1965 "We Can Work It Out"/"Day Tripper"
1966 "Nowhere Man"/"What Goes On"
1966 "Paperback Writer"/"Rain"
1966 "Eleanor Rigby"/"Yellow Submarine"
1967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Penny Lane"
1967 "All You Need Is Love"/"Baby, You're A Rich Man"
1967 "Hello, Goodbye"/"I'm The Walrus"
1968 "Lady Madonna"/"The Inner Light"
1968 "Hey Jude"/"Revolution"
1969 "Get Back"/"Don't Let Me Down"
1969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Old Brown Shoe"
1969 "Something"/"Come Together"
1970 "Let It Be"/"You Know My Name (Look Up The Number)"
1970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For You Blue"
1976 "Got To Get You Into My Life"/"Helter Skelter"
1976 "Ob-La-Di, Ob-La-Da"/"Julia"
1978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A Day In The Life"
1982 "The Beatles Movie Medley"/"I'm Just Happy just To Dance With You"
1995 "Free As A Bird"/"Christmas Time (Is Here Again)"
1996 "Real Love"/"Baby's In Black"
[编辑]
大碟
1963 Introducing The Beatles
1964 Meet The Beatles
1964 Introducing The Beatles
1964 The Beatles' Second Album
1964 A Hard Day's Night
1964 Something New
1964 The Beatles' Story
1964 Beatles '65
1965 The Early Beatles
1965 Beatles VI
1965 Help!
1965 Rubber Soul
1966 "Yesterday"... And Today
1966 Revolver
1967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1967 Magical Mystery Tour
1968 The Beatles
1969 Yellow Submarine
1969 Abbey Road
1970 Hey Jude
1970 Let It Be
1970 The Beatles Christmas Album
1973 The Beatles 1962 - 1966
1973 The Beatles 1967 - 1970
1976 Rock And Roll Music
1977 The Beatles At The Hollywood Bowl
1978 Love Songs
1980 Rarities
1982 Reel Music
1982 The Beatles - 20 Greatest Hits
1988 Past Masters
1994 Live At

甲壳虫乐队(披头四乐队)TheBeatles,上世纪最知名的英国流行乐队,1956年成立於利物浦,成员包括JohnLennon(1940-1980),节奏吉他、键盘乐及主唱;PaulMcCartney(1942-),低音吉他、键盘乐及主唱;以及GeorgeHarrison(1943-2001),主吉他、西达琴、钢琴及和音。1962年,RingoStarr〔原名RichardStarkey,1940~)加入,负责鼓及和音。1970年,乐队解散,四人分道扬镳。 在1956到1962间,他们吸收美国流行音乐的要素(譬如蓝调,节奏蓝调,摇滚,以及恰克贝瑞ChuckBerry,猫王ElvisPresley及比尔哈利BillHaley等人的音乐),发展成一种跳舞音乐型态的风格。他们早期的作品往往是JohnLennon写词,PaulMcCartney谱曲,辅以GeorgeHarrison创新的主吉他配乐。1962年首先灌制了LoveMeDo及P.SILoveYou;从第二张唱片PleasePleaseMe(1963)起,开始了他们一系列迭获赞美、热爱的唱片录制,一直到1970,可称是同时代最受欢迎的乐队。 1963年初英国本土的旅行演唱使TheBeatles乐队陡然窜红,该年十月,他们的声誉到达空前的高度,世界各地激起了Beatlemania的现象,青少年一见到他们便尖叫、哭泣,而且变得歇斯底里。在纽约的一场演出,听众有五万五千人;在澳洲,有三十万以上的人群集欧洲南部的阿得雷城,只为一睹他们到达的风采。在表演事业的前半阶段,TheBealtles主要仍是一支巡回演唱的乐队。1966年8月,他们在旧金山做了他们最后一场舞台演出,此后即退居录音室。 TheBeatles乐队的快速走红以及他们对国际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即使在他们解散之后,他们的唱片仍不断再发行,他们的歌曲和风格仍盛行不衰。(P.S.1965年,他们获颁“大英帝国勋章”)。第一时期 TheBeatles的早期风格可以SheLovesYou(1963)一曲为代表;双拍子,几乎催眠的节拍,五声音阶的旋律,32小节的歌曲形式,主音-中音(第三度音)的音关系;歌词则率皆与青春期的恋爱有关,带着仪典般“Yeah、Yeah、Yeah”的反覆叫喊。CantBuyMeLove(1963)融合了12小节蓝调曲式和动感十足的摇滚节奏;DoYouWantToKnowASecret(1963)一曲则驱使了衍自蓝调的半音过渡和声及技巧。 在他们的影片AHardDaysNight(1964)及Help!(1965)中,TheBeatles自由地跳脱舞曲乐队的曲目,创作出像Yesterday这类精致、抒情的民歌。这首歌或许是六十年代最受欢迎的歌曲,一如TheBeatles先前的作品,具有蓝调所特有的精妙,其中一段仍采五声音阶,但节拍已不像以前那麽样强烈,典型的摇滚乐合奏也被弦乐四重奏所取代。第二时期 从1965年灌制的专辑RubberSoul里,可看出乐团成员歧异日大的创作路线。JohnLennon的歌词包含更多强力的意象(例如RunForYourLife),充满文字游戏,反语,嘲讽,悲观色彩,甚至怪诞的风格,配上浓烈、强敲重击的音乐。相对地,PaulMcCartney乐观的抒情风格产生了更清澄、流畅而宽阔的歌曲,和声、音色、节奏巧妙地融合一体(例如ImLookingThroughYou)。GeorgeHarrison在ThankForYourself及IfINeededSomeOne中,使用了催眠般重复再现的主题。 1966年的专辑Revolver从许多角度来看都可称得上是TheBeatles风格的分水岭,青春浪漫的情歌减少,而普遍性的主题增加:童歌,政治嘲讽,显明的乐观主义及残酷的悲观主义。PaulMcCartney那首美得令人忘怀的EleanorRigby涉及悲悯与孤寂(这两个主题在TheBeatles晚期作品中一再出现);此首歌以简朴的民谣风写成,有着多里安调式及弦乐四重奏的伴奏。 摇滚乐后来的许多发展则可追溯到JohnLennon的TomorrowNeverKnows-鼓及低音吉他表现出强烈的节奏,印度长颈琴檀布拉(tambura)的持续音给超现实的歌词,录音带拼贴画般的音效以及电子转调,提供了静态的背景。惊世之作 在六十年代中,TheBeatles乐队开始实验性地将东方宗教及迷幻药融入作品中,以期扩展作品的风貌。这些经验,加上录音媒体的创意运用以及自Revolver起即开始发展的音乐方向,终使他们创作出Sg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1967)这张专辑。这或许是他们最具创意也最具影响力的一张专辑。这也是摇滚史上第一张成功的“概念唱片”--从歌曲的安排、录制,到唱片封套的设计,都经过统一而有创意的规划。 在录音工程师乔治马丁(GeorgeMartin)--“第五个beatles”--的指导下,他们发展出新的技巧:先有一音乐意念,将之录下,复在录音带上添加或删减材料;作曲完全成了录音室中听觉和电子重组的过程。TheBeatles在Sg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中探究了各种不同的风格:蓝调、爵士,电子音乐,印度音乐,以及大型管弦乐的音响效果(在ADayInTheLife一曲中)。 他们的歌词更富幻想、更加放纵,拍子更为多样(GeorgeHarrison的WithinYou,WithoutYou具有印度Tabla鼓般的音型)。整张唱片被规划成一场Sg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的演奏会(连观众的吵杂声及舞台上的戏谑声都录进去),并且在歌词内容上(如唱片标题所示)朝孤寂与疏离的主题发展,因之具有相当的统一性。整个作品的张力从头到尾一直持续着,在最后,在渐强的管弦乐高潮中得到宣泄。 TheBeatles在电视影片MagicalMysteryTour(1968)中,身兼编剧、制片、导演及演员数职。这部片子虽然被认为是失败之作,却包含了一些他们最好的音乐:PaulMcCartney的FoolOnTheHill以精妙细微的方式处理崇高的题材;JohnLennon的IAmTheWalrus显示出他对残苛的现实,特别是人类认同感沦失的关怀。第三时期 多样的实验是TheBeatles第二阶段作品的特色,但他们的第三阶段却是不带恶意的模拟嘲讽,归真返朴地回归到他们的根源。TheBeatles(或称WhiteAlbum,1968)这张唱片收了包括对乡村音乐、杂耍戏院歌曲、沙滩男孩合唱团(TheBeachBoys),史托克豪森(Stockhausen)、滥情民歌以及他们自己歌曲的嘲弄的模仿。这些模仿绝无贬斥的意味,也不致流於冗长乏味或喧宾夺主,因为大部分的歌曲既属模仿之作,也是原创的作品。 AbbeyRoad(1969)是他们在一起灌制的最后一张唱片(虽然不是他们最后发行的唱片),第一面是各种风格及音乐特性的大杂烩,收入了该乐队每一成员的创作。这些歌曲各异其趣,充分显示出每个成员最显着的个人特质。第二面在形式上十分具有独创性,是连贯、相关的联篇作品(分成三部份),歌曲都很短,主要因为曲子前后的呼应而动人。在LetItBe(1970)这张唱片里,TheBeatles又回到摇滚。IveGotAFeeling这首歌具有他们早期粗犷的摇滚风格,而且带有一些蓝调的味道。OneAfter909是JohnLennon十七岁所写歌曲的修订版。GetBack渴望回到基本质素:简单的歌曲形式、舞蹈节奏及歌词。PaulMcCartney写的保守、甜美的LetItBe一曲平衡了此种创作态度。 单飞后的个人发展虽然在六十年代,他们是最成功、最独创(可能也是最具影响力且最具才干)的流行音乐演唱者,但因为经济、艺术以及个人的理由,他们於1970年初解散。每一成员都曾自由地建立自己的乐风。早在1964年,JohnLennon和PaulMcCartney就已开始发展各自的风格。从LetItBe这张唱片,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他们的风格已无法相容。在这张唱片里,TheBeatles并未携手共探新的艺术理念。 解散后,他们仍继续个人的创作和演出。JohnLennon在1970年之后成为一名活跃的音乐家和政治行动者(1969年他出了一本书InHisOwnWrite)。他和妻子YokoOno、塑胶小野乐队以及另一些人,合作出了一些以黑人节奏及蓝调为本的唱片(如一九七五年的RocknRoll)。 PaulMcCartney最初沉寂了一阵子,后来出了一张个人专辑,并且组了Wings乐队。Wings乐队所演唱的歌曲皆明朗乐观,幸好PaulMcCartney那教人百听不厌的旋律使这些歌曲听来不至於滥情。 GeorgeHarrison早AllThingsMustPass(1970)中表现出罕见的才华;他的音乐比JohnLennon和PaulMcCartney更宽广,大量使用复奏,音乐肌里变化微妙,显示出印度音乐的影响。一如JohnLennon和PaulMcCartney,GeorgeHarrison也常公开演出。 RingoStarr(他在七十年代仍与GeorgeHarrison继续合作),尤其明显地,转变了自己的Beatles形象:他参加好几部电影的演出,以独唱者的姿态继续演唱,并且在唱片(如1974年的Ringo)中,表现出对乡村音乐的偏爱。

“ 甲壳虫”乐队(或译为“批头士”)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从来没有一 个乐队赢得过如此热烈持久大来自世界各地的的热潮,从来没有一个乐队在摇滚乐乃 至西方社会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以至创造了一个时代。 这个乐队,是来自英国利物浦的四个小伙子发起组成的,他们是:约翰.列侬(J ohn Lennon,1940-1980),保罗麦卡特尼(PaulMcCartney , 1942-...),乔治.哈里森(G eorge Harrison,1943-...)和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原名Richard Starkey,1940 -...)。1956年,16岁的列侬结识了14岁的麦卡特尼,当时他们都在练习吉它技艺,以 便仿效那些“节奏-布鲁斯”明星,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又找来了麦卡特尼的同校生 --哈里森。斯塔尔要晚一些尤搿?初期,乐队的名字不断更换,这也是当时青年乐队组合的常事. 1960年,他们在 德国汉堡的演出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名字也改回了曾经一度用 的Beatles.他们回到英国后,利物浦的一个唱片商的儿子布莱恩.爱泼斯坦(Brian Ep stein)认定他们前途无量,自愿成为了他们的经纪人。在以后的岁月里,爱泼斯坦积极 的策划,推动了“甲壳虫”的事业,起了重大的作用,被称为“甲壳虫”乐队的第五 个成员。 1962年,“甲壳虫”的第一张单曲唱片《请爱我》(Love me do)发行后引起了 巨大的反响,成为上榜歌曲;紧接着《请使我高兴》(Please,please me)成了他们的 第一首冠军歌曲。1963年,他们在英伦三岛都受到了狂热的欢迎,《我想握住你的手》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等歌曲常年上榜。 1964年的成功更令人陶醉,“甲壳虫 ”不但在欧洲而且在新大陆也获得了英雄般的欢迎,他们甚至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 登台演出。这时候,世界性的甲壳虫热潮已经形成。列侬意味深长的歌词创作和他与 麦卡特尼的成功合作,是“甲壳虫”非凡成功的关键。他们的语言,装束,生活习惯, 到处都被狂热的追随和摹仿。他们的歌曲题材广泛,从爱情到反战,扩展了摇滚乐的 表现力,反映了60年代青年的心声。1966年后,他们的公开演出减少了,但创作依然 活跃,《平装书作家》(Paper back writer)和《黄色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 等都创作于这段时间,《你所需要的就是爱》(All you need is love)等歌曲也一直 上榜。但同时乐队中各人也已热衷于各自发展,出了一些唱片也很成功。他们终于在 1967年正式宣布解散了。 “甲壳虫”虽然已不存在了,但歌声却常留于世。乐队的歌手也都有各自成功的独唱生涯。1980年,当列侬在一次不幸的崇拜者枪击事件中去世时,全世界的摇滚乐爱 好者又都沉浸在对“甲壳虫”的往昔的怀念之中,这证实了他们的音乐有多大的魅力!

http://www.echoooo.com/music.htm 中文站

http://www.thebeatles.com/ 英文站 推荐!!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又译甲克虫乐队)毫无疑问是流行音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歌迷,最为成功的乐队。披头士乐队对于流行音乐的革命性的发展与影响力无人可出其右,对于世界范围内摇滚乐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影响了自60年代以后的数代摇滚乐队的音乐和思想,直接影响了摇滚乐的变革和发展,在英国,披头士乐队更是影响了60年代至今几乎每一支乐队的形成和发展。而乐队中四名伟大的音乐家,特别是约翰·列侬(John Lennon)和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后辈摇滚歌手及音乐创作者们的影响持续至今。披头士乐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领了轰轰烈烈的,被美国称为“英国入侵(British Invasion)”的音乐文化入侵浪潮,从根本上冲击了美国音乐的基础,彻底埋葬了“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王朝,统治了美国唱片市场,并影响了此后美国本土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对于美国唱片工业冲击形成的影响,时至四十年后的今天仍能找到遗留的痕迹。

  虽然从成立到解散,披头士乐队仅仅存在了十年的时间,但是乐队作为一个音乐文化的革命者,他们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高,而且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唱片销售纪录,而且他们的文化影响力也早已超过了其艺术的本身。披头士乐队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早已成为了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了英国文化和英国历史的一个商标,他们中的成员也有被英国女王加封晋爵。披头士乐队引领了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方向,成为时尚流行的风向标,关于披头士乐队的任何东西全部都成为了最具文化内涵的商品,而披头士乐队曾经使用过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以惊人的天价来拍卖。披头士乐队除了不计其数的登上各种杂志的封面以外,还经常登上世界多个国家的邮票和明信片等纪念品,他们拥有不计其数的相关主题博物馆和纪录片,电影等相关文化资料储存组织。除此以外,在世界上至今仍拥有大量的披头士乐队成员的职业模仿者,以及专业组织和评判模仿大赛的机构和组织。披头士乐队以及披头士文化早已成为人类在20世纪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永远铭刻,他们作为上个世纪流行文化的商标,从未受到任何的挑战。

  回溯披头士乐队的形成、发展以及他们数不胜数的光辉成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最初,这支神话般乐队的开始是从英国名城利物浦开始的。早在披头士乐队录制专辑轰动世界的五六年之前,这支看起来和其他无名乐队并没有太多区别的音乐团体就已经开始了他们传奇般的经历。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流行起了噪音爵士乐,当时只有十几岁的约翰·列侬(出生于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在美国纽约遇刺身亡)就是当时追逐潮流的一个叛逆青年,1956年,16岁的约翰·列侬在利物浦一处教堂里结识了小他两岁的保罗·麦卡特尼(出生于1942年6月18日),两人都给对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双子星走在了一起。1957年3月,正在高中读书的列侬购买了一把吉他,并且在高中校园里组建了一支名叫Quarrymen的噪音爵士乐队,乐队的名字来源于他们的学校Quarry Bank高中。保罗·麦卡特尼马上就加入了列侬的这支乐队担任另外一名吉他手,不久之后麦卡特尼的好朋友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出生于1943年2月25日,2001年11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因恶性脑肿瘤去世)也加入了乐队成为了第三名吉他手,与此同时也陆续的有其他乐手临时性加入并退出这支高中校园里的乐队,其中留队时间较长的是乐队的鼓手柯林·汉顿(Colin Hanton)他于1957年加入,于1958年退出。最终,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这三名利物浦吉他手在50年代末构成了Quarrymen乐队的核心稳定阵容。

  1960年3月,约翰·列侬的大学同学兼好友,才华横溢的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Stuart Sutcliffe,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1962年4月10日因突发型脑出血病逝)加入了Quarrymen乐队,同时他建议乐队更名为甲壳虫乐队(the Beetles),1960年夏天,Quarrymen乐队把名字变更为银色披头士乐队(the Silver Beatles),一直缺乏固定鼓手的乐队也找到了合适的鼓手彼德·贝斯特(Pete Best,1941年11月24日出生在印度Madras市)加入,同年8月份,乐队正式定名为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随后披头士乐队前往联邦德国的汉堡作为乐队在欧洲的起点,但是汉堡的经历却为披头士乐队泼了一头冷水。在汉堡,劈头士乐队虽然非常成功的在当地的一些俱乐部站住了脚,并且成为了当地一支小有名气且颇受欢迎的乐队,但是在1960年末,由于乔治·哈里森尚未成年,所以他们被西德方面遣送出境,披头士乐队再次回到了英国的利物浦,但是乐队通过在利物浦的一些演出渐渐成为了当地较为知名的小乐队。

  1961年3月份,披头士乐队再次回到了德国的汉堡,去作为汉堡歌星托尼·谢里丹(Tony Sheridan)的后备乐队来参与专辑的录制工作,在此期间披头士乐队也创作了一些歌曲,但是没有被发表,不过这些音乐在披头士乐队成名之后陆续的被发行,这些早期作品证明了他们从这时开始就已经开始展现自身的才华了。与此同时,披头士乐队在利物浦的事业发展则日渐辉煌,在当地的俱乐部和酒吧的演出使他们渐渐从一支地下乐队逐渐的走向当地音乐文化的前台,在利物浦和默西塞德郡(Merseyside)地区,披头士乐队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忠实的歌迷和听众群体,而他们在卡文俱乐部(Cavern Club)经常性的演出表演早已成为了流行音乐界的一个传奇,整个1961年,披头士乐队的一系列活动为他们日后的成功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但是同样在1961年,乐队的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却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去完成他的学业,保罗·麦卡特尼转而成为了乐队新的贝斯手,乔治·哈里森成为了主吉他手,约翰·列侬担任节奏吉他,彼德·贝斯特担任鼓手,但同时他们在演唱和表演的时候又经常互换和演奏其他各种乐器,而每个人几乎都是乐队的主唱歌手。

  在1961年,披头士乐队在利物浦演出和表演的过程中,乐队从最初时候的仅演唱翻唱曲目,到后来乐队成员自行创作歌曲,特别是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两个人相互合作创作了大量在日后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自己音乐风格的探索,从最初的噪音爵士乐,到逐渐从民谣,布鲁斯,R&B音乐和摇滚音乐中汲取精华加以融合,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开始了在各种乐器演奏技巧并将其融入乐队音乐的摸索。同是在这一年,披头士乐队的忠实歌迷,乐队前贝斯手苏茨里费的女朋友Astrid Kirchherr突发奇想,让乐队的所有成员全部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这一起怪诞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这一发型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成名以后的商标之一,并且带动了后来的流行方向。不过并不是乐队每一名成员都非常乐意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乐队的鼓手贝斯特就特例独行的留着和乐队其他成员完全不同的发型。1961年底,披头士乐队的巨大潜力被利物浦的唱片店老板布莱恩·爱泼斯坦(Brian Epstein,生于1934年9月19日,1967年8月27日由于吸毒过量死于伦敦的家中)所发现,并且在不久之后成为了披头士乐队的经理人,他成功的运作即将把披头士乐队带上世界音乐的颠峰。

  1962年1月1日,披头士乐队前往Decca Records唱片公司试音,但是最终被唱片公司管理人员迈克·史密斯(Mike Smith)回绝,并且声称,吉他乐队已经没前途了。此前他们已经被多家唱片公司所拒绝,但是在爱泼斯坦的带领下,披头士乐队再次前往百代(EMI)唱片公司的下属Parlophone公司碰运气,经过试音之后,唱片公司制作人乔治·马丁(George Martin)在1962年5月9日和披头士乐队正式签约。除了忙于和唱片公司的签约谈判,披头士乐队还继续在德国和英国进行演出,而成功和唱片公司签约后的爱泼斯坦开始潜心包装乐队的形象,除了已经形成的发型之外,还在着装等各方面打造披头士乐队,1962年8月16日,不合群的鼓手彼德·贝斯特被爱泼斯坦开除出队,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而他的被开除原因也是被传说的多种多样,有说法称贝斯特的离队是因为他不合群体的着装打扮和发型,也有说法称贝斯特是因为古怪多变的性格,以及乐队其他成员嫉妒他良好的形象,特别是在女性歌迷中的地位而被开除,还有说法称制作人乔治·马丁对他的鼓技不满。最终,利物浦土生土长的鼓手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原名Richard Starkey,生于1940年7月7日)被应招入队取代了彼德·贝斯特,而乐队的成员也实现了清一色的利物浦本土化。而1962年对于披头士乐队的另一个重要事件就是乐队的前任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因脑出血病逝,年仅22岁。林戈·斯塔尔加入之后,披头士乐队立即开始了乐队第一支单曲《Love Me Do/PS I Love You》的录制。在这首单曲发行之后,顺利的排进了英国单曲榜的前20名,据说爱泼斯坦为了乐队的单曲能够进榜而自掏腰包购买了一万张,同时,披头士乐队也正式成为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固定表演嘉宾,从1962年到1964年,披头士乐队共在BBC进行了50多场表演。

  1963年,披头士乐队的第二首单曲《Please Please Me》迅速成为了英国单曲榜的冠军单曲,同时这首单曲也被公认为是“英国入侵”浪潮的标志性单曲。随后披头士乐队发行了第三首单曲《From Me to You》同样成为了英国单曲榜冠军。1963年3月22日,披头士乐队发行了第一张专辑《Please Please Me》,这张专辑在发行之后迅速成为了英国专辑榜的冠军,并且在冠军位置上异常惊人的连续称霸了长达30周的时间,这在英国引起了轰动,上至皇室宗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被披头士乐队的音乐所吸引,无论男女歌迷都为之倾倒,这些狂热者们也拥有了自己的专有名词“Beatlemania(披头士狂)”。披头士乐队的音乐在这时候已经初步成型,他们富有活力的音乐迎合了战后英国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求文化解放的思潮,带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同时他们的音乐融合了不同的风格和音乐元素,无可挑剔的音乐旋律以及谐和的音乐融合,兼有活力四射的吉他演奏以及诗意般的歌词和极其富有感染力的演唱,因而迅速主宰了英国的音乐市场,也带动了整个英国文化的发展,保罗·麦卡特尼和约翰·列侬成为乐队音乐创作的核心,两位天才之间的完美配合成为了音乐界的一段佳话。而制作人乔治·马丁卓越的制作才能也被人们所肯定,他完美的理解了披头士的音乐,并且精妙的音乐和器乐编排,成为了披头士音乐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披头士乐队的更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并没有使自己的音乐陷入一个程式化的怪圈,他们并没有使自己的音乐停滞不前,而是不断的摸索前进,进一步的去发展完善自己的音乐风格,并且在编曲,创作,以及器乐的表演方面进一步提高。披头士乐队在1963年底发行的第二张专辑《With the Beatles》,除了进一步的巩固了他们的地位之外,也充分表现了乐队在作曲以及各种乐器的演奏配合和编排上的成熟,他们用多种不同的乐器创造并完美的演绎了许多不同的音乐旋律以及把他们谐和的编排在一起,此时的披头士乐队已经具备了高出其他任何人一筹的王者实力,到1963年底,披头士乐队已经初步的统治了英国的音乐,狂热的歌迷们遍布英国的每一个角落,仅仅发行了两张专辑,但是披头士成为了文化现象。

  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显然不会对英国的疯狂充耳不闻,百代公司在美国的伙伴Capitol公司成为了最先的获益者,他们发行的单曲迅速席卷了美国的单曲榜,1964年初,Capitol公司发行了披头士乐队第一张美国专辑《Meet the Beatles》,结果他们在美国引起了并英国更剧烈的疯狂,专辑发行后不久,披头士在电视节目《The Ed Sullivan Show》中出现,结果吸引了全美超过七千三百万的观众收看,美国同样出现了极大量的披头士狂热者,披头士乐队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最具轰动效应的乐队。同样,由于披头士乐队的出现,也掀起了“英国入侵”浪潮。从此之后,披头士的每一张专辑,每一首单曲都可以在大西洋两岸非常轻松的成为排行榜的冠军。他们对于唱片市场的统治地位,再没有任何人和乐队可以对他们形成任何冲击。1964年,披头士乐队出演了第一部电影《A Hard Day's Night》在这部类似于自传性质的电影中,除了电影上的欢快活泼的音乐喜剧形式赢得了巨大的票房成绩和影评界的广泛好评以外,乐队贡献的电影原声更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列侬和麦卡特尼的完美依然在继续,英国摇滚风格的音乐除了在英国引领音乐的发展之外,还逼迫着美国的一些慢节奏民谣歌曲风格的乐队和歌手投入到了摇滚音乐之中,就连美国音乐的象征“猫王”埃尔维斯也开始做出变化以对拯救自己的音乐市场做垂死挣扎。在这部电影原声中,乔治·哈里森受到了美国“革命的音乐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扔掉木吉他,拿起电吉他唱摇滚的影响,第二个拿起了电吉他来演奏摇滚歌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直接推动了摇滚音乐革命性的变革并影响了摇滚乐以后的发展。

  随着披头士乐队成功的冲开美国唱片市场的大门,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等众多的英国乐队在此后一拥而上,从根本上冲击了美国音乐市场,“英国入侵”轰轰烈烈的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了,但是始终没有任何乐队对披头士乐队的地位形成威胁,而披头士乐队和鲍勃·迪伦一起成为了后来摇滚乐发展的教父级人物,英国的众多乐队影响了此后的数代美国摇滚音乐歌手和乐队的风格和思想。从1964年到1965年,披头士乐队又发行了《Something New》,《Beatles for Sale》,《Beatles '65》,《Beatles VI》,《Help!》,《Rubber Soul》等多张专辑和电影原声,这些专辑除了继续轻易的获得巨大销量以外,虽然某些部分带有商业催生的色彩,但是绝大多数在音乐上也是不断的进步,在吉他演奏和其他各国乐器的使用融合上,披头士依旧是世界领先,并且他们不断的汲取其他音乐人的精华,列侬就从鲍勃·迪伦的歌词创作中吸取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经验,并且表现在了自己的音乐中,这种不断追求进步的状态使得披头士在音乐领域保持着持续进步的辉煌成就,而这期间的一些单曲也呈现出民谣和乡村风格,并且更多的注重了列侬和麦卡特尼个人感情的表达。除了发行专辑以外,披头士还增加了全球性的巡回演出,这使他们的辉煌和巨大的影响里渐渐成为了全球性的,他们的歌迷开始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同时,他们所主演的电影《Help!》在票房商业取得了更为巨大的成功。

  1966年,披头士乐队又发行了专辑《Revolver》,这张专辑依旧在世界范围内热销,不过这张专辑的风格却开始更加趋向于迷幻音乐,虽然这种变化是非常成功的,编曲,旋律,吉他的表现都依旧是协调组织的非常完美,但是此前听多了披头士那种摇滚风格的歌迷却有一部分声音认为披头士应该继续自己的器乐和声乐表现非常完美的摇滚乐风格,而不应该趋于迷幻色彩。尽管有不同声音,但是绝大多数的披头士狂热者仍旧继续着自己的狂热,专辑中多首单曲仍然在世界各国轻松的成为排行榜冠军,续写着披头士乐队以前的辉煌。在1966年发行的另一张专辑《Yesterday...And Today》封面却引起了相当巨大的争议,由于封面的生肉以及屠杀玩具娃娃的封面来抗议Capitol唱片公司控制他们唱片在美国市场的生杀大权,结果这些唱片在送往唱片店不久尚未发行的时候就被封存禁止发售,直到一个星期之后封面重新换成了普通图案之后才再次上市发售,而现在拥有那张专辑原始封面的唱片其珍藏价值早已超过数万美元。同年,乐队又因为列侬的“披头士比耶稣更受欢迎”的言论而一度遭到了电台和媒体的封杀,但是这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媒体就妥协了,在披头士道歉之后,他们重新对披头士敞开了大门,似乎披头士确实比耶稣更受欢迎。但是乐队在1966年8月29日结束了在旧金山Candlestick公园的演唱会之后,就宣布暂停巡回演出,集中精力在录音室去做音乐创作。但是媒体却广泛的认为乐队即将解散,特别是乐队的成员在注重乐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了个人音乐的发展,更加刺激了这种说法的蔓延,不过披头士最终以新单曲核心专辑的发布而彻底打消了媒体的各种猜测。

  1967年,披头士乐队发行了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这张专辑不仅让披头士继续着流行和摇滚乐界的统治性地位,同时也是披头士出色的迷幻音乐专辑,多种乐器的混杂以及多首歌的混录等,旋律、编曲、歌词、器乐等各方面仍旧是无可挑剔,同时专辑中歌词所流露出的嬉皮士态度,再一次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年轻人的思想,披头士再次代表了年轻一代的文化思潮,因而虽然他们的迷幻音乐以及生活上开始服用迷幻药的做法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不过披头士却依然扮演着青年人先锋的角色,披头士依然是文化的先驱,不过他们的音乐却开逐步的离开摇滚乐转而向着流行音乐的方向发展和变化。1967年8月27日,披头士乐队的经理人,为乐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爱泼斯坦由于吸毒过量而死在了伦敦家中,种种迹象表明,爱泼斯坦可能是蓄意服毒过量自杀。失去了经理的披头士突然变得有些混乱无主,他们自编自导拍摄的第一部电影《Magical Mystery Tour》在BBC播出,但是最终遭到评论界的口诛笔伐以及媒体的刁难,虽然电影的原声专辑仍旧受到了歌迷们的疯狂欢迎,但是这一切却成为了披头士乐队出现崩溃的开始。

  1968年,披头士乐队在爱泼斯坦去世之后建立了自己唱片公司Apple Records,用来管理和组织乐队的财政问题。但是披头士乐队成员多年来对于印度宗教的追捧却在这时达到了极至,他们偷偷的来到了印度,潜心修行印度宗教,但是随着媒体的刁难和追逐,乐队成员最终被迫离开了印度,并且放弃了宗教方面的学习。同时由披头士乐队制作音乐的另一部动画片《黄色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再次遭到媒体和批评家们的责难,不过歌迷们的狂热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减弱,影片同名主题歌《黄色潜水艇》也已经成为了披头士的经典作品之一。1968年末,披头士乐队发行了双唱片的专辑《The Beatles [White Album]》,这张专辑在进一步巩固他们在歌迷群体中影响力的同时,又重新赢得了各方的好评,重新证明了乐队成员的大师级水平。在这张专辑中,披头士乐队放弃了迷幻音乐,转而继续坚持以吉他为主的摇滚乐,并且继续展示他们的多种风格融合以及多种乐器的演奏能力和编曲等才华,这张专辑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最经典的专辑之一。但是在专辑辉煌的背后,披头士乐队不可调和的原因逐步的被暴露出来了,与早期音乐创作和表演时相比,此时的披头士音乐已经开始出现个人化程度过高的现象,一首歌并不是由集体或者个人创作出来之后再由乐队集体来表演,而是某个人创作出来一首完全适合自己来演唱或者表演的歌曲,由个人展示才华,乐队的其他成员只是伴奏,在歌曲中并没有什么表现机会,这种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两大天才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只创作适合自己个人的单曲,而越来越少的为乐队整体创作音乐,这是乐队的集体音乐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明争暗斗的恶性竞争,各自创作各自的音乐,并且在爱泼斯坦去世之后,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都希望能够由自己一个人统领乐队,但是双方又不能相互心服,而只能暗地斗争,并且屡次在录音室争吵,列侬还在此期间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更为棘手的是,在列侬和麦卡特尼明争暗斗的同时,同样富有创作才华,特别是极其富有编曲作曲以及演奏天赋的乔治·哈里森也渐渐因为自己年龄最小而在专辑制作时受到的一些不太公正的对待而感到不满,比如更少的作为领唱,创作的单曲也更少的被收录在内等情况,同时乐队的相对内敛的鼓手林戈·斯塔尔也开始不能忍受由于不是乐队原班人马而受到的各种不平等对待,比如平时基本看不到斯塔尔担任领唱,甚至连乐队的合影中,斯塔尔的单人照也是四名成员中最少的。披头士乐队不可调和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乐队团结的危机一触即发,所幸的是,当时的媒体在此时尚未意识到这些问题。而与这些矛盾同时出现的还有列侬的爱情问题,列侬此时已经和日本女星小野洋子(Yoko Ono)深深的坠入了爱河,尽管遭到了乐队其他成员以及大量歌迷的一致批评,但是列侬依然是执著的和这个日本女人在一起,并且因此时常影响乐队的计划。

  1969年初,披头士乐队的成员间再次出现了分歧,麦卡特尼主张乐队重新恢复大规模的巡回演唱会,但是其他人决定继续在录音室内录制新专辑,并且暂定名为《Get Back》。但是乐队的录制计划却非常的不顺利,麦卡特尼表示不同意,而哈里森又暂时性离队,并且在归队以后带来了美国的键盘手比利·普雷斯顿(Billy Preston)作为乐队固定的键盘手,同时为了缓和一下乐队四名成员间的不和谐气氛。但是遗憾的是乐队新专辑的计划最终流产,乐队此后只是为一些电影和电视节目录制了少量的几首单曲而已。随后在1969年1月30日,披头士乐队在伦敦Apple Records唱片公司的房顶上举行了即兴的小型演唱表演活动,但是在表演结束之后没有人会想到这竟然是他们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公开表演。但是在1969年春天,披头士乐队原本准备录制的专辑中最好的两首单曲《Get Back》和《Don't Let Me Down》以单曲形式发表,并且依旧在全世界各地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歌曲,世界上的披头士热潮并没有降温,大量的披头士狂热者们依旧保持着狂热。可是更大的矛盾在不久之后到来,保罗·麦卡特尼在3月12日和美国摄影师琳达·伊斯特曼(Linda Eastman)结婚,几天之后,约翰·列侬也正式迎娶了日本女星小野洋子,关键的问题随后出现,麦卡特尼坚持由自己的岳父李·伊斯特曼(Lee Eastman)作为乐队的新经理,但是乐队的其他成员最终聘请了美国商人艾伦·克莱恩(Allen Klein)担任了乐队的经理。披头士乐队在1969年中期最后一次走进了百代公司的录音室,和制作人乔治·马丁一起去录制专辑《Abbey Road》。这张专辑中,尽管多个部分是四名成员分开录制的,但是乐队却达到了非常惊人的统一,四名音乐家在这一时间里又重新发挥出了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在音乐旋律,编曲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和谐,而在歌曲的音乐音乐创作方面,哈里森也和列侬以及麦卡特尼平分秋色。乐队成员间最后的努力最终缔造了这张完美的专辑。最终这张专辑在市场上又继续了披头士的时代,疯狂的披头士迷们继续无限制的发挥着自己的热情,然而没有人会想到此时的披头士乐队,解散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此时由于披头士乐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过公开表演,以至于在美国大陆产生了许多谣言,有一种说法认为麦卡特尼已经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因车祸而去世,现在只不过是一名出色的模仿者替代了他,而这些想象力丰富者们的依据则是根据唱片封面的艺术抽象性来判断出来的。然而真实的是,1969年9月,约翰·列侬提出退出披头士乐队,但是由于此时的披头士乐队正在于百代公司商谈续签合同的问题,列侬退队的事情就被临时搁放下来。

  进入1970年,披头士乐队再也没有录制一首歌,乐队的成员只是分开后,独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列侬和小野洋子为自己的乐队操劳,麦卡特尼准备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哈里森和其他乐队一起做巡回演出,斯塔尔则在拍摄电影,仅仅在一些公开露面的时候举在一起,并且形式上否认有关解散的传闻。整个世界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支正处事业颠峰的伟大乐队即将解散。1970年春天,由于需要再进行混音制作的1969年初录制的单曲加工制作完成,并且作为电影原声《Let It Be》正式面世,但是由于录制时间等原因,《Abbey Road》通常被认定为披头士乐队的最终专辑,不过这张专辑依然在全世界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绩,因为此时的披头士热潮并没有减少。但是在这张专辑发行之前的1970年的4月10日,保罗·麦卡特尼宣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他将退出披头士乐队,从此也宣告了伟大的披头士乐队即将进入历史。最初的时候由于人们还不了解情况,所以率先提出离队的麦卡特尼受到了歌迷和媒体的巨大压力,但是当一切渐渐清楚之后,人们似乎认为四名伟大的音乐家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注定了乐队的解体。而从乐队解体以后,Apple Records唱片公司也有名无实。1970年10月31日,麦卡特尼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完全解散披头士乐队,并且禁止乐队重组,经过长达一年的审理辩论之后,最终诉讼被法庭批准,披头士乐队从此以后再无任何希望重新复合。

  披头士乐队解散以后,乐队的成员也各自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自己的事业,哈里森在列侬和麦卡特尼的阴影里得不到施展的才华终于得以在世人面前展现,他组建了All Things Must Pass乐队,列侬则和妻子继续经营着自己的乐队(Plastic Ono Band),麦卡特尼的单飞生涯最为成功,他的Band on the Run乐队在商业上及评论界都获得极大的成功,在流行音乐界和摇滚音乐界续写着自己的辉煌,而最不顺利的则是斯塔尔,并没有太多创作才华的他在70年代初的时候只能是频繁的帮助各个前队友,做一些伴奏工作,并没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问世。经过70年代之后,列侬的音乐在独立发展后越来越拥有伟大的思想和深意,歌词方面的造诣越来越深,而麦卡特尼则依旧保持着音乐的美妙旋律,哈里森依旧在器乐的表现上超出其他前队友,而斯塔尔则只能创作出相对不错的音乐,渐渐的趋于平庸,但是仍旧是一名优秀的音乐家,单曲和作品都曾经达到过非常辉煌的高度。应该说在70年代的时候,披头士的成员们由于披头士狂潮的延续,依然能够续写着自己乐队的传奇和辉煌,并且取得伟大的商业成就


请问披头士的这张经典的照片很多人都在模仿,但我不知道它的由来。
40年前的8月8日11时35分,披头士乐队的四名成员穿过北伦敦艾比路的斑马线。他们穿越斑马线的照片是为自己的新专辑Abbey Road所拍摄,背后的策划者是曾经朝夕相处的艾比路录音室。拍摄封面的工作仅用时10分钟——站在梯子上的摄影师Iain Macmillan总共只拍了6张照片。从此,它成为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

甲壳虫乐队《我们两个》的英文名?
The Beatles - Two of U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HcqW-TDLMk

谁能告诉我几个流行的欧美组合,要男的。
U2乐队 乐队代表曲目:《Sometimes You 》《Vertigo》《Zoo Station》Coldplay(酷玩乐队) 乐队代表曲目:《X & Y》《Talk》《Yellow》The Brothers Four(四兄弟演唱组)乐队代表曲目:《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Yellow Bird》Beatles(甲壳虫乐队)乐队代表曲目:《When I Am 64 》《...

谁能告诉我 甲壳虫乐队 或是 约翰列侬 最好听的歌 是哪首
imagine 幻想~oh my love 由于yoko 的原因。这首歌稍微有点东瀛的味道~ 但是这首我最喜欢~~real love 版本有2首。。。 听起味道有点不一样。only you .~~ only you ~ 能陪我去西天 这首歌应该是首先被广大中国人民熟悉的列农风格。。in my life 不解释。。hey ...

Let it Be(The Beatles)的歌词翻译
她就站在我面前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述说着智慧的话语 顺其自然 Let it be, let it be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 Let it be, let it be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 Whisper words of wisdom,let it be 低语着智慧的话语 顺其自然 And when the broken hearted people 所有伤心的人们...

哪些是迈克尔杰克逊自己写的歌?
Why You Wanna Trip on Me 为何对我挑三拣四 作词、作曲: Teddy Riley、Bernard Belle.5《History》Childhood 童年 作词、作曲、编曲、制作: Michael Jackson Come Together 一起来 翻唱甲壳虫乐队歌曲 作词、作曲、编曲:John Lennon(约翰-连农)、Paul McCartney(保罗-麦卡尼)(原甲壳虫...

世界4大乐队是哪些?
截至2014年,乐队的四位成员分别是米克·贾格尔、查理·沃茨、朗尼·伍德和基思·理查兹。滚石乐队的前身为“Little Boy Blue and the Blue Boys”乐队,1962年4月更名为“滚石”。2、甲壳虫乐队 The Beatles(甲壳虫乐队),英国摇滚乐队,由约翰·列侬(John Lennon)、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

父爱深深阅读题答案
“很抱歉,儿子,我们没钱。”这句话真是字字如雷,似要敲碎我的心灵。那是1964年,我13岁,正值崇拜偶像的年纪。我迷恋甲壳虫乐队,剪了同样的发型,拥有一把挺好的吉他,独缺音箱。而我必须有一个音箱,否则不能组织自己的乐队。所以爸爸的话刚出口,我觉得甲壳虫乐队的《失落者》仿佛专为此而唱...

谁能告诉我一些自杀的摇滚歌手
甲壳虫乐队的约翰·列侬。 X-JAPAN乐队的吉他手。有人说猫王也是自杀的。。

我印象中有一首男的唱的英文歌歌词大概是k no b y 哦妈塞
在11年月,《想像》专辑面市,受到了歌迷及各类人士的欢迎和喜爱 约翰·列侬是甲壳虫乐队的吉他手、主唱。甲壳虫的英文为: Beatles.属于意译,也有人按音译为:披头士乐队。这支乐队是1年英国利物浦的名工人出身的青年组成的,分别是伦农,保罗·麦特尼(Paul Martney),乔治·哈里森(Gee Harrison),和林戈·塔尔(Ringo ...

灵川县17574519817: 谁知道甲壳虫乐队的简介?
泣万金芪: 披头士乐队(甲克虫乐队) The Beatles 是无疑世纪的最有影响的乐队.在8年的时间中,他们不但改变了摇滚乐和流行乐 ,而且,永远的改变了所有音乐的面貌. 约翰‧列农 John Lennon (John Winston Lennon) 吉它手、歌手 生于: 1940 年 ...

灵川县17574519817: 甲壳虫乐队简介! -
泣万金芪: The Beatles是一支成立于1960年的英国利物浦摇滚乐队,在流行音乐史的商业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乐队最著名的成员为John Lennon,Paul McCartney ,George Harrison,以及RingoStarr.The Beatles在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阵“Beatlemania”(披头士狂热),引领了英伦入侵(British Invasion,是60年代的文化标志之一,乐队于1970年解散.The Beatles在英国一共发行了12张录音室专辑,是历史上销量最高的乐队,

灵川县17574519817: 求the beatles的详细资料
泣万金芪: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又译甲壳虫乐队)毫无疑问是流行音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歌迷,最为成功的乐队.披头士乐队对于流行音乐的革命性的发展与影响力无人可出其右,对于世界范围内摇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

灵川县17574519817: 给我甲壳虫乐队的全部资料好吗? -
泣万金芪: 展开全部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又译甲克虫乐队)毫无疑问是流行音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歌迷,最为成功的乐队.披头士乐队对于流行音乐的革命性的发展与影响力无人可出其右,对于世界范围内摇滚乐的发展做出...

灵川县17574519817: 甲壳虫乐队的成员都有谁啊
泣万金芪: The Beatles,二十世纪最知名的英国摇滚乐队,1956年成立於利物浦,成员包括John Lennon (1940-1980),节奏吉他、键盘乐及主唱;Paul McCartney (1942- ),低音吉他、键盘乐及主唱;以及George Harrison (1943-2001),主吉他、西达琴、钢琴及和音.1962年,Ringo Starr〔原名 Richard Starkey,1940~ )加入,负责鼓及和音.1970年,乐队解散,四人分道扬镳.

灵川县17574519817: 甲壳虫乐队是怎么来的?
泣万金芪: 甲壳虫乐队是本世纪60年代受到全 世界过分崇拜的一个英国音乐小组,是把 摇摆乐推向新形式的主要力量.该小组由 P.麦卡特尼、丄列侬、G.喻里森和R.斯 塔尔组...

灵川县17574519817: 谁知道甲壳虫乐队的资料,比如说最新专辑,和乐队成员,还有获得的奖项等.
泣万金芪: The Beatles,本世纪最知名的英国流行乐队,1956年成立於利物浦,成员包括John Lennon (1940-1980),节奏吉他、键盘乐及主唱;Paul McCartney (1942- ),低音吉他、键盘乐及主唱;以及George Harrison (1943-2001),主吉他、西达琴、钢琴及和音.1962年,Ringo Starr〔原名 Richard Starkey,1940~ )加入,负责鼓及和音.1970年,乐队解散,四人分道扬镳. http://baike.baidu.com/view/10910.htm

灵川县17574519817: 甲壳虫乐队的代表作都有哪些? -
泣万金芪: 【简介】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又译甲壳虫乐队)毫无疑问是流行音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歌迷,最为成功的乐队.披头士乐队对于流行音乐的革命性的发展与影响力无人...

灵川县17574519817: 毕业论文, 需要甲壳虫乐队与鲍勃迪伦的文献资料,越全越好! -
泣万金芪: 如果你真正爱甲壳虫乐队以及迪伦的音乐灵魂 , 希望自己写下去,不要依靠别人的力量.披头士 甲壳虫乐队无疑是上世纪的最有影响的乐队.在8年的时间中,他们不但改变了摇滚乐和流行乐 ,而且,永远的改变了所有音乐的面貌.甲壳虫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