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汉画像石主要有哪些?在哪些地区? 你能帮我解决下么,我很急,谢谢 了

作者&投稿:再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汉时期汉画像石主要有哪些?在哪些地区?~

  中国发现汉画像石的地域很广,分布区域主要有4个中心:一是河南南阳、鄂北区,二是山东、苏北、皖北区,三是四川地区,四是陕北、晋西北区。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邠县,也有零星发现。前3个区域都是当时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陕北、晋西北区在东汉顺帝以前是北方边防重地,其中心绥德又位于通往西方的贸易通道上。据资料称,现已发现汉画像石一万块左右,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汉画像石的内容丰富多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如迎来送往、车骑出行、迎宾拜谒、庖厨宴饮、乐舞杂技、钟鸣鼎食、六博对弈、驰逐狩猎、射御比武、飞剑跳丸、驯象弄蛇、鱼龙漫衍、吞刀吐火、捕鱼田猎、亭台楼阁、门卒侍卫等。它广泛地反映出墓主生前拥有的各种财富资产情况,从山林田池到宅第高楼等,将这些内容都总汇起来便可构成一幅完整的庄园经济图,也是墓主所想过的前述那种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同样,作为一种崇尚财富的观念这也被移植到人们想象的仙境之中。 二是垂教后世的历史故事。汉代先民善于思想和崇拜,虽然皇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在社会上新儒学占主导地位的同时,道家思想和民间宗教也十分活跃。人们在接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君孝亲的伦理道德束缚的同时,在对贤君明臣、武功爵勋、贞节烈女、殉国刺客顶礼膜拜的同时,对成神为仙也充满激情,对天地山川等自然之神也是尊崇有加。他们认为万物有灵,对从天上到地下的一切神灵都是非常敬重。在汉画艺术中,可以看到它是无所不包的,无怪乎重迅先生要赞叹汉画艺术之“深沉博大”。 三是雄奇瑰丽的神仙世界。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相交)四神,有传说的抟士造人,炼石补天,创造天、地、人的始祖女娲,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捣药、神兽守鼎、西王母与东王公、有随车出行的九头人面兽--开明兽,也有三足乌、九尾狐、灵芝、麒麟、天神羽人、奇禽异兽等。为了死后能够得道升仙,充满想象力的先民把龙、虎、鹿等神奇动物作为升仙的骑乘工具。这些内容的画像,表达了墓主希望死后能升仙和享受仙境生活的强烈愿望,而这种仙境生活实际上就是墓主生前现实生活的延伸和继续。 总之,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不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


  离石汉画像石
  画像石棺
  离石是中国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离石汉画像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上的神仙世界,描写的是墓主人死后祈求步入的仙境;一类是人间的现实图景,描写的是墓主人生前的享乐生活。 在神话传说的题材里,常见的有口衔圭的赤鸟、三足鸟、双头鸟,有鸡首人身、牛首人身、独角神马,有虎车、雁车、狐车、豹车、鱼车、狗车、龙车、车马出行图,有东王公、西王母、羽人乘龙、羽人双龙等。为求得墓主人在阴间平安无事,画像石墓中常刻有铺首衔环、朱雀、青龙、玄武、白虎等吉祥动物。铺首衔环多刻在墓门上,是门户的标志,铺首应为饕餮的演变,刻在墓门上是为了驱邪避鬼。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方位神,其职责是御四方,避不祥。除反映神话传说、神话故事的内容外,还有部分反映贵族生活的题材,在这类题材中刻有重楼高阁,楼内主人宴饮闲谈,下棋听乐,有的奴仆捧食进撰,有的拱手作迎送宾客状。 离石汉画像石为砂质页岩,质较软,呈灰绿色,红褐色。系削凿磨制成石材后,由画工用墨线勾勒出物像,再由石匠阴刻其轮廓并剔地平铲,成为浅浮雕作品。画像中细部不作阴线镌刻,留有隐约可辨的原有墨迹。其画像构图疏朗,刻画凝重醒目,形象洗练质朴。且剔地平铲极浅,故拓片效果宛如剪影,又衬凿地,得成古拙深沉的艺术风格。离石汉画像石可与洛阳汉墓中砖上的彩色人物,大连劳城子汉墓中人物壁画,以及朝鲜平壤附近一些汉墓中各种漆器上的人物画有同样的艺术、历史价值。它比山东武梁祠的图案疏朗,而画刻亦比武梁石室的人物现实生动。离石汉画像石在加拿大、北京故宫、山西省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都有展出,在群众中有极大的影响。
  徐州汉画像石
  扁鹊施针图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万平方米,收藏珍品汉画像石350余块,由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题写馆牌,于1989年10月1日建成开放。 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广博、内容丰富,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有车马出行、对博比武、舞乐杂技、迎宾待客、庖厨宴饮、建筑人物、男耕女织等;反映神话故事的内容有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东王公、西王母、日中金乌、月中玉兔等,表示祥瑞吉祥的图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九尾狐、二龙穿璧、十字穿环等。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牛耕图、纺织图、九仕图、迎宾图、百戏图及八米长卷押囚图,堪称艺术珍品、镇馆之宝。 徐州汉画像石雕刻浑身有力、画风质朴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雕刻技法有阴线刻、浅浮雕两种。线刻细腻真切,有阴柔之丽,浮雕浑雄苍健,有阳刚之美。阴柔阳刚,体现了中国传统美的基本要素。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是构图紧密、夸张得体、以形传神,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徐州汉画像石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精美的雕刻,使它在中国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参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之中,能给您带来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


  陕北汉画像石
  以现实生活为主题,有较多的农耕、狩猎等题材,形成质朴简洁、装饰性强的艺术风格,后世的剪纸和它一脉相传,因为地处边塞,可以看出秦文化和胡文化的明显影响。 汉代画像石对于研究汉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具有很大价值,作为雕刻艺术形式,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所谓“禀三代钟鼎玉器雕刻之工,开两晋唐宋绘画之先河”,留给后人的是古拙素朴、活泼热情的艺术风采。 由于汉画像石在雕凿前是先在石块平面上绘出画面,而后雕刻出物像,是绘画和雕刻两种艺术的结合,因此,中国的绘画艺术的诸多早期因素都可以从这里窥见端倪。汉画石拓片--这些拓自画像石的古趣横生的宣纸,不知滋润了当今多少中外艺术家枯竭的灵感,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
  武氏墓群石刻俗称武氏祠或武梁祠,位于山东嘉祥县城南的15公里的武翟山村,是东汉末年(147--189年之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石构装饰建筑,现存石狮一对,汉碑两方,汉画像石46块。汉画像石内容之广泛、思想内容之深邃、雕刻技术之精湛,居全国汉代画像石之前列。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武氏墓群石刻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分为神话传说、经史故事、现实生活三大类。这些画面的内容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既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又透视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社会发展轨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百科全书”。尤其是其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最为丰富,有中国汉画像石人物看山东,山东看武氏祠之说,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提到这个必须的提到南阳汉画像馆,是目前国内保存数量最大,规模最大的汉画馆!
  秦汉绘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一九五二年在河北望郡县城东二里发掘出一汉代古墓,在墓的前室四壁及甬道两壁上布满了壁画。画分上下两层,上层绘吏属人物形象,下层则是禽兽,并各有榜题。在过道券上绘云气鸟兽图案。前室象征墓主前厅,南壁门两侧绘职掌守卫的“寺门卒”和“门亭长”,东西北三壁画墓主人生前衙寺内的门下诸吏、椽属和侍卫,如负责击鼓禀奏的“槌鼓椽”、掌管刑狱的“仁恕椽”、维持治安的“贼曹”、登记功过管理罚赏升降的“门下功曹”、为墓主人车前护卫的兵卒“辟车伍佰”等。人物的刻画因职务和职掌的不同而在姿态、衣着上区别,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门下小吏,勇猛过人,有万夫莫挡之气势;举止斯文,神态悠悠的是“主簿”,表现出汉代典型的文职官员形象。绘画的表现方法以简练的墨线勾勒人物的形态特征。衣纹简洁却又合乎运动规律,用笔流畅有力。可以看出到了汉代我国古代绘画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经过逐年积累、不断探索,已在绘画语言的变化运用上取得一定的进步,虽然汉代绘画在线的运用、形的描绘上还处在中国绘画粗犷、拙朴的阶段,但整幅壁画已反映出汉代艺术家描写生活、认识生活的艺术技巧,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辉煌灿烂的一页。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秦代的绘画,实物流传极为稀少。现在能够据以了解秦代绘画面 貌的遗物,仅是历年来从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出土的模印画像砖,咸阳秦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刻纹画像砖、建筑瓦当纹样,以及在其他地区发现的少量工艺品上的装饰图案等。汉代历时4个多世纪,是我国传统美术特定的民族精神与形式风格基本确立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巩固的重要时期。汉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绘画艺术,毛延寿、樊育、陈敞、刘白等都是后世知名的御用画工。

  1972至1974年间,湖南长沙马王堆两座汉墓以及山东临沂全雀山九号汉墓的几幅彩绘帛的相继出土,丰富了汉代绘画的实物资料,弥补了汉初绘画的空白,使人们对于西汉绘画的实际面貌有了清晰的认识。其中以马王堆一号墓彩绘画最为成熟,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工笔重彩画珍品,勾线匀细有力,飞游腾跃,与后人总结的"高古游丝描"相符;设色以矿物颜料为主,厚重沉稳,鲜丽夺目而又谐调;构图以密托疏,采用规整、均衡的图案结构与写实形象相结合的手法,主体突出,上下连贯,丰富而又奇变动人。在马王堆三号墓,还有3件值得注意的帛画作品。其一是藏在漆奄之内的气功强身图解,人物单个排列,以显示各自的健身体态,形貌服饰各个不同。另两幅分别张挂在棺室东西壁上,其内容被认为是表现统治者的“耕祠”活动,有车马,仪仗之属,数以百计,可谓洋洋大观;构图上克服了先奏时期人物上下平列的手法,用俯视的角度来描绘车马仪仗行列的全貌,这是时下所见最早的记录现实生活的大型绘画作品。惜剥损较重,只能观其大略。

  宫殿寺观壁画

  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有壁画,但随着建筑物的陆续消亡几乎丧失殆尽。本世纪70年代发现的秦都咸阳宫壁画遗迹第一次使我们领略到了秦代宫廷绘画的辉煌。在秦宫遗址3号殿的长廊残存部分上,发现了一支有七辆马车组成的行进队列,每辆车由四匹奔马牵引;另一处残存的壁画则表现的是一位宫女。这些形象都是直接彩绘在墙上的,并没有事先勾画轮廓,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没骨法的最早范例。西汉的壁画则主要是为了标榜吏治的"清明"而创作的。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记载了当时一个诸侯王所建宫殿里壁画的盛况。宣帝时更是在麒麟阁绘制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画,开了后世绘制功臣图的先河。此画像砖人物众多,画面密而不乱,构图谨严。在空隙处点缀两酒樽及二案,表示此图为杯盘尽撤,宴罢歌舞的场面。用简朴的浮雕,准确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在浮雕的形象上添加线描,倍觉精彩,于古朴中见灵巧,线条遒劲肯定,勾勒熟练,富于起伏,粗细变化、转折顿挫有力,十分生动流畅,穿插在面之间,与面形成对比。点、线、面自然融合,极富韵律感,生动形象地为主题服务。与细腰女伎相对应的手执鼗鼓的男伎,神态诙谐夸张生动而传神。砖左有三人为杂技歌舞伴奏,一男子舒展乘势将起舞,整个画面充满热烈的气氛。

  墓室壁画

  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但是汉墓壁画的发现,则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传出洛阳八里台的那组空心砖壁画,是有关西汉墓室壁画的首次重要发现。1931年,辽宁金县营城子壁画墓的清理,则揭开了东汉墓室壁画的面纱。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在全国各地又发现了四十余座壁画墓,为探讨汉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一时期,已发现的最为重要的壁画墓和墓室壁画有:属于西汉时期的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洛阳烧沟61号墓、陕西西安的墓室壁画《天象图》;属于新莽时期的洛阳金谷园新莽墓壁画;属于东汉时期的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壁画《山水图》、河北安平汉墓壁画、河北望都1号墓壁画以及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的壁画墓等。它们分别描绘了有关天、地、阴、阳的天象、五行、神仙鸟兽、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车马仪仗、建筑及墓主人的肖像等,含意复杂,但大多是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以及对其死后升天行乐的美好祝愿,希望死者在艺人们营造的地下世界里享受富足的生活。

  汉代帛画

  汉代画在缣帛上的作品很多,但历经千年之后,遗存极少。目前最重要的发现有本世纪70年代分别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临沂金雀山的汉墓中的西汉帛画。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的帛画的含意最为隐晦,学者们的解释极为多样,但一般都认为帛画的上部和底部分别描绘的是天界和阴间,中间两部分则表现的是死者轪侯夫人的生活场景。墓主及各种神禽异兽的刻画极为生动,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显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此外,马王堆3号墓中的三幅帛画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除墓主人外,还描绘有"导引"、仪仗等内容,精美非常。金雀山的帛画内容与马王堆汉墓帛画相近,上有日月仙山、下有龙虎鬼怪,中间部分描绘的是墓主人的人间生活景象,此画"没骨"与勾勒相结合,反映了汉画技法的多样性。

  荆柯刺秦王石像图

  汉画像石

  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山东汶上"路公食堂画像"为代表;新莽时期则以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代表,墓内刻30余幅画像,描绘现实生活及神怪异兽等。东汉前期画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阳石阙画石。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该石祠自宋代即为金石学家所重视,元代受水后被掩于地.至清乾隆时才重见天日。其中的武梁祠的画像石最为精美,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多为历史故事及神仙、奇禽异兽,技法高超。作者善于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超,并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代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如《荆轲刺秦王》。出土于成都羊子山1号墓、现藏于重庆市博物馆的《出行、宴乐画像石》为四川汉画像石的优秀代表作。

  门楣画像石 东汉(公元25-- 220年) 高40、宽196.5厘米 1996年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乡汉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浅灰色砂岩。画面减地刻,细部涂色加墨线勾勒,分上下两栏。上栏为狩猎圆,是紧张激烈的射猎场面,左、右上角日月轮中分别绘玉兔、金鸟。下栏为车马出行圆,一行三车。车队前后有导骑扈从三人。这批彩绘画像石是陕西画像石的全新资料。

  秦汉画像砖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秦代的画像砖用模印和刻划两种方法制成,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临潼出土,今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块《侍卫、宴享、射猎纹画像空心砖》,是现存秦代模印画像空心砖的代表作。西汉画像砖则以河南洛阳的出土品为代表,以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传神著称。东汉的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实心砖,画面一次模印而成,构图完整,大多表现现实生活情景,代表作有《弋射收获画像砖》等。

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画像最多的一个地区。 徐州也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

1931年夏,雨季,南阳连日暴雨倾盆,白河水位暴涨,冲上堤岸,没想到在南阳城西南18里草店村附近,冲出一座汉墓,墓中的文物被盗抢一空,只剩下搬不动的墓石,后来有  南阳汉画像石

学者下到墓中,发现这些搬不动的墓石上刻有许多图案和文字,没想到这一发现,打开了两千年前汉代的生活全景图。在其后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不知有多少座汉代画像石墓被盗掘和拆毁。汉代画像石在出土后,或被移作别用,或被散落荒郊野外。明清南阳城墙的基础中,也使用了大量的汉代画像石,因当时无人知其为汉代画像石,便误以为是神仙造化的古景,南阳市方城县的博望桥,建于明代桥身上有近百余块画像石,备用作桥的基石砌在桥下。传说中的“石人大睡觉”,就是指横砌于桥基上的人物画像石。南阳汉代画像石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中国的文物考古学专家发现,并认定其为汉代遗物,出自汉代古墓。

南阳汉画馆,是中国第一座专门收藏、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郊。创建于1935年10月10日。1959年、1976年两次重建,有藏品1300多石,其中一级品150石。南阳汉画像石,是汉代艺术的宝库。馆中主要有东汉大型圆雕——“天禄、辟邪”和东汉建宁三年 (170)“许阿瞿墓志画像石”。是中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

 南阳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属于剔底纹衬的浅浮雕,构思大胆奇妙,线条刚柔适度,雕锋苍劲有力,形象栩栩如生。汉画像石的内容丰富,有统治阶级的舞乐百戏、角抵戏、车骑出行、骑射田猎、宴飨、投壶、奴婢、六博、楼阁等豪华生活的场面,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龙凤、青龙、白虎、仙鹤、飞廉、羽人、雷公车、虎.车升仙等珍禽异兽、神话人物,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玉兔、蟾蜍、日月合璧、牛郎织女、北斗七星、五星连珠、虹等神话传说和天文图象,有音乐、舞蹈、杂技花纹等文化艺术图案,还有以二桃杀三士、范雎受袍、聂政自屠、荆河刺秦王、鸿门宴等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画面。众多的汉画像石系统,形象地反映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和风情,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图片南阳汉画馆部分汉画像石

http://baike.baidu.com/view/112843.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065695.html?si=1

其他资料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离石是中国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离石汉画像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上的神仙世界,描写的是墓主人死后祈求步入的仙境;一类是人间的现实图景,描写的是墓主人生前的享乐生活。 

在神话传说的题材里,常见的有口衔圭的赤鸟、三足鸟、双头鸟,有鸡首人身、牛首人身、独角神马,有虎车、雁车、狐车、豹车、鱼车、狗车、龙车、车马出行图,有东王公、西王母、羽人乘龙、羽人双龙等。为求得墓主人在阴间平安无事,画像石墓中常刻有铺首衔环、朱雀、青龙、玄武、白虎等吉祥动物。铺首衔环多刻在墓门上,是门户的标志,铺首应为饕餮的演变,刻在墓门上是为了驱邪避鬼。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方位神,其职责是御四方,避不祥。除反映神话传说、神话故事的内容外,还有部分反映贵族生活的题材,在这类题材中刻有重楼高阁,楼内主人宴饮闲谈,下棋听乐,有的奴仆捧食进撰,有的拱手作迎送宾客状。 

离石汉画像石为砂质页岩,质较软,呈灰绿色,红褐色。系削凿磨制成石材后,由画工用墨线勾勒出物像,再由石匠阴刻其轮廓并剔地平铲,成为浅浮雕作品。画像中细部不作阴线镌刻,留有隐约可辨的原有墨迹。其画像构图疏朗,刻画凝重醒目,形象洗练质朴。且剔地平铲极浅,故拓片效果宛如剪影,又衬凿地,得成古拙深沉的艺术风格。离石汉画像石可与洛阳汉墓中砖上的彩色人物,大连劳城子汉墓中人物壁画,以及朝鲜平壤附近一些汉墓中各种漆器上的人物画有同样的艺术、历史价值。它比山东武梁祠的图案疏朗,而画刻亦比武梁石室的人物现实生动。离石汉画像石在加拿大、北京故宫、山西省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都有展出,在群众中有极大的影响。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万平方米,收藏珍品汉画像石350余块,由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题写馆牌,于1989年10月1日建成开放。 

  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广博、内容丰富,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有车马出行、对博比武、舞乐杂技、迎宾待客、庖厨宴饮、建筑人物、男耕女织等;反映神话故事的内容有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东王公、西王母、日中金乌、月中玉兔等,表示祥瑞吉祥的图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九尾狐、二龙穿璧、十字穿环等。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牛耕图、纺织图、九仕图、迎宾图、百戏图及八米长卷押囚图,堪称艺术珍品、镇馆之宝。 

  徐州汉画像石雕刻浑身有力、画风质朴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雕刻技法有阴线刻、浅浮雕两种。线刻细腻真切,有阴柔之丽,浮雕浑雄苍健,有阳刚之美。阴柔阳刚,体现了中国传统美的基本要素。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是构图紧密、夸张得体、以形传神,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徐州汉画像石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精美的雕刻,使它在中国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参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之中,能给您带来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 

现今,离石市文管所珍藏着各种类型的汉画像石百余块,拟开辟“汉画像石陈列馆”,以一种特有的文物形态,一种特异的风貌展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光辉。

     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画像最多的一个地区。秦代便设南阳郡,汉代袭之。当时是手工业、商业、农业水利灌溉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南阳又是汉光武帝刘秀起家的地方,东汉的许多皇亲国戚、王公贵族都活动在南阳,死后葬于此地。这种经济和政治的背景,形成了南阳地区这个汉画像石艺术宝库。

  鲁迅对于南阳汉画像石的研究是深入而精辟的。这从1935年12月21日写给王冶秋的信中也可得到证明。鲁迅说:“今日已收到杨君(杨廷宾、南阳人,王冶秋之朋友)寄来之南阳汉画像拓片一包、计六十五张,此后当尚有续寄,款如不足,望告白,当续汇也。”鲁迅在信中说道这些汉画的内容有神话、有变戏法的、有音乐队、更有车马出行……鲁迅想从南阳汉画里找到实证,来丰富他拟写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字体变迁史》,这种注重文物实例的研究眼光是当时一般学者所不能比拟的。

  直到鲁迅先生逝世前两个月,他还托人搜集南阳汉画像拓片。1936年8月18日,鲁迅给王正朔一封信:“正朔先生足下:顷奉到八月十四日惠函,谨悉一切。其拓片一包,共六十七张,亦已于同日收到无误。侨基石刻,亦切望于水消后拓出,迟固无防也。知关锦念,特此奉闻,并颂时绥不尽,周玉才顿首八月十八日。”寥寥数语,足以表明鲁迅先生殷切希望和迫切心情,不幸的是鲁迅先生未等到那一天,便于1936年10月19日与世长辞了。但可以告慰鲁迅先生英灵的是,鲁迅博物馆已于1987年将鲁迅生前收藏的有关南阳汉画拓片整理出版,全国最大的汉画像石研究中心———南阳汉画馆馆藏近3000块汉画像石已对外开放。

 

参考资料:

 1.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2.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万平方米,收藏珍品汉画像石350余块,由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题写馆牌,于1989年10月1日建成开放。 

 3.  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广博、内容丰富,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有车马出行、对博比武、舞乐杂技、迎宾待客、庖厨宴饮、建筑人物、男耕女织等;反映神话故事的内容有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东王公、西王母、日中金乌、月中玉兔等,表示祥瑞吉祥的图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九尾狐、二龙穿璧、十字穿环等。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牛耕图、纺织图、九仕图、迎宾图、百戏图及八米长卷押囚图,堪称艺术珍品、镇馆之宝。 

 4.  徐州汉画像石雕刻浑身有力、画风质朴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雕刻技法有阴线刻、浅浮雕两种。线刻细腻真切,有阴柔之丽,浮雕浑雄苍健,有阳刚之美。阴柔阳刚,体现了中国传统美的基本要素。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是构图紧密、夸张得体、以形传神,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5.  徐州汉画像石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精美的雕刻,使它在中国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参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之中,能给您带来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881.htm



  中国发现汉画像石的地域很广,分布区域主要有4个中心:一是河南南阳、鄂北区,二是山东、苏北、皖北区,三是四川地区,四是陕北、晋西北区。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邠县,也有零星发现。前3个区域都是当时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陕北、晋西北区在东汉顺帝以前是北方边防重地,其中心绥德又位于通往西方的贸易通道上。据资料称,现已发现汉画像石一万块左右,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离石汉画像石
  画像石棺
  离石是中国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离石汉画像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上的神仙世界,描写的是墓主人死后祈求步入的仙境;一类是人间的现实图景,描写的是墓主人生前的享乐生活。 在神话传说的题材里,常见的有口衔圭的赤鸟、三足鸟、双头鸟,有鸡首人身、牛首人身、独角神马,有虎车、雁车、狐车、豹车、鱼车、狗车、龙车、车马出行图,有东王公、西王母、羽人乘龙、羽人双龙等。为求得墓主人在阴间平安无事,画像石墓中常刻有铺首衔环、朱雀、青龙、玄武、白虎等吉祥动物。铺首衔环多刻在墓门上,是门户的标志,铺首应为饕餮的演变,刻在墓门上是为了驱邪避鬼。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方位神,其职责是御四方,避不祥。除反映神话传说、神话故事的内容外,还有部分反映贵族生活的题材,在这类题材中刻有重楼高阁,楼内主人宴饮闲谈,下棋听乐,有的奴仆捧食进撰,有的拱手作迎送宾客状。 离石汉画像石为砂质页岩,质较软,呈灰绿色,红褐色。系削凿磨制成石材后,由画工用墨线勾勒出物像,再由石匠阴刻其轮廓并剔地平铲,成为浅浮雕作品。画像中细部不作阴线镌刻,留有隐约可辨的原有墨迹。其画像构图疏朗,刻画凝重醒目,形象洗练质朴。且剔地平铲极浅,故拓片效果宛如剪影,又衬凿地,得成古拙深沉的艺术风格。离石汉画像石可与洛阳汉墓中砖上的彩色人物,大连劳城子汉墓中人物壁画,以及朝鲜平壤附近一些汉墓中各种漆器上的人物画有同样的艺术、历史价值。它比山东武梁祠的图案疏朗,而画刻亦比武梁石室的人物现实生动。离石汉画像石在加拿大、北京故宫、山西省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都有展出,在群众中有极大的影响。

  徐州汉画像石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万平方米,收藏珍品汉画像石350余块,由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题写馆牌,于1989年10月1日建成开放。 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广博、内容丰富,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有车马出行、对博比武、舞乐杂技、迎宾待客、庖厨宴饮、建筑人物、男耕女织等;反映神话故事的内容有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东王公、西王母、日中金乌、月中玉兔等,表示祥瑞吉祥的图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九尾狐、二龙穿璧、十字穿环等。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牛耕图、纺织图、九仕图、迎宾图、百戏图及八米长卷押囚图,堪称艺术珍品、镇馆之宝。 徐州汉画像石雕刻浑身有力、画风质朴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雕刻技法有阴线刻、浅浮雕两种。线刻细腻真切,有阴柔之丽,浮雕浑雄苍健,有阳刚之美。阴柔阳刚,体现了中国传统美的基本要素。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是构图紧密、夸张得体、以形传神,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徐州汉画像石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精美的雕刻,使它在中国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参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之中,能给您带来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

  陕北汉画像石
  以现实生活为主题,有较多的农耕、狩猎等题材,形成质朴简洁、装饰性强的艺术风格,后世的剪纸和它一脉相传,因为地处边塞,可以看出秦文化和胡文化的明显影响。 汉代画像石对于研究汉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具有很大价值,作为雕刻艺术形式,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所谓“禀三代钟鼎玉器雕刻之工,开两晋唐宋绘画之先河”,留给后人的是古拙素朴、活泼热情的艺术风采。 由于汉画像石在雕凿前是先在石块平面上绘出画面,而后雕刻出物像,是绘画和雕刻两种艺术的结合,因此,中国的绘画艺术的诸多早期因素都可以从这里窥见端倪。汉画石拓片--这些拓自画像石的古趣横生的宣纸,不知滋润了当今多少中外艺术家枯竭的灵感,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
  武氏墓群石刻俗称武氏祠或武梁祠,位于山东嘉祥县城南的15公里的武翟山村,是东汉末年(147--189年之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石构装饰建筑,现存石狮一对,汉碑两方,汉画像石46块。汉画像石内容之广泛、思想内容之深邃、雕刻技术之精湛,居全国汉代画像石之前列。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武氏墓群石刻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分为神话传说、经史故事、现实生活三大类。这些画面的内容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既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又透视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社会发展轨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百科全书”。尤其是其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最为丰富,有中国汉画像石人物看山东,山东看武氏祠之说,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荆轲刺秦王》是五梁祠西壁第四层的画像石。《迎宾宴饮》反映的是汉代豪门贵族请宾客的热闹场面。《宴饮*烤肉串》成语“脍炙人口”即由此而来。《建鼓乐舞》、《苍龙星座图》、《出游》、《孔望山摩崖石刻》。


汉画像石主要记录了什么内容
汉画像石主要记录了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内容。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

汉代画像石的内容主要有
1、浅浮雕。这是一种物像浮起较低,物像细部用阴线刻来表现的浮雕技法。这种技法,从西汉晚期到东汉晚期的200余年间,广泛流行于第一、二、四汉画像石分布区,是汉画像石最重要、最基本的雕刻技法。2、高浮雕。这是一种铲地较深、物像浮起很高、物像细部也根据立体表现的原则用不同的凹凸来刻画...

徐州汉画像石主要记录了什么内容
徐州汉画像石主要记录了汉代社会的生活、信仰、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徐州汉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石刻画面展现了汉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画像石不仅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礼仪、风俗和信仰,还表现了人们对生命、死亡和宇宙的理解。同时,它们也是汉代艺术的重要代表,展现了汉代石刻...

简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分布地区,题材范围和艺术特色。
画像石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阳、鄂北地区,山东、苏北、皖北地区,四川地区,陕北、晋西北地区。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邠县也有发现。画像砖则以四川地区和河南地区最为著名。2. 题材范围 汉画像石的题材广泛,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和宗教信仰。画像砖则包括描绘农...

汉代画像石是什么?
汉代画像石是以石板为材料表现当时现实生活和流行故事的艺术形式, 是我国两汉时期的重要美术作品,是两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墓 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主要流行于 东汉时代,又称汉画像石。画像石和画像砖是雕饰图像的砖石。画像石砌筑 于墓室,也有一些画像...

汉代画像砖石主要的分布地有哪些?
主要有:西汉昭、宣时期的 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和河南南阳赵寨砖瓦场画像石墓的楼阁、门阙图像。新莽时期的 山东汶上县 路公食堂画像石, 河南南阳东南唐河县汉郁平大尹冯君孺画像石墓 东汉时期的 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汉代各地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各有不同:山东和苏北画像石以质朴厚重见长,古风盎然;河南...

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主要作用是什么?
1. 画像石和画像砖在汉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美术史上的宝贵遗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2. 画像砖是秦汉时期的建筑装饰构件,起初用于装饰宫殿和衙舍的阶基,后来主要用于墓室壁面装饰,尤其在东汉时期达到鼎盛。3. 画像砖通过模印制作,每块砖都是一幅独立的画作。四川和河南是出土这类画像砖最...

汉代的石雕艺术品中的画像石是什么?有哪些艺术特色?
画像石是汉代石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作祠堂、墓室等建筑的装饰画。这些画像石的题材多样,涵盖了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多个方面。山东嘉祥的武氏祠画像石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其特点是采用了多层构图技巧,对各种物象进行正侧面描写,使得画面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例如,《泗水捞鼎...

秦汉时期汉画像石主要有哪些?在哪些地区? 你能帮我解决下么,我很急...
南阳汉画像石,是汉代艺术的宝库。馆中主要有东汉大型圆雕——“天禄、辟邪”和东汉建宁三年 (170)“许阿瞿墓志画像石”。是中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 南阳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属于剔底纹衬的浅浮雕,构思大胆奇妙,线条刚柔适度,雕锋苍劲有力,形象栩栩如生。汉画像石...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主要分布于中国哪些地方?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主要分布于山东、四川、河南、安徽、江苏、浙江、陕西等地,其数量多、题材广,从现实的人间万象到幻想的神话世界、从历史故事到百姓辛勤劳作,无不纳入表现之中。基本纹饰有车骑狩猎、宴乐百戏、神仙羽人、飞禽、鸿雁、虎豹马鹿、四灵四神、吉祥文字、亭台楼阁、植物花草等。构图饱满...

宣恩县14763105959: 秦汉时期汉画像石主要有哪些?在哪些地区? -
柘劳新活: 现存的 四川地区 南阳 山东比较多画像石一般都是墓中所用 同样的还有 汉阙 画像石棺 画像石砖

宣恩县14763105959: 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柘劳新活: 画像石分布区域主要有四个中心:一是河南南阳、鄂北区,二是 山东、苏北、皖北区,三是四川地区,四是陕北、晋西北区.此外,河南 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彬县,也有零星发现.前三个 区域都是当时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陕北、晋西北区在东汉顺帝以 前是北方边防重地,其中心绥德又位于通往西方的贸易通道上.这 些地区,都广泛分布着可供开采构筑墓室石材的山丘.因此,当汉代 豪富日益重视厚葬时,这些地区便出现了耗资巨大的画像石墓.

宣恩县14763105959: 简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分布地区,题材范围和艺术特色. -
柘劳新活:[答案] 画像砖出现于战国晚期,盛行于两汉,多见于宫室建筑和墓室中,也有的刻于石碑、石阙、门楣、棺椁等处.汉代的画像砖,... 有阴线刻、浅浮雕和凹雕等.主要分布在山东、四川岷江流域、河南南阳、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等地.画像石中最具代表...

宣恩县14763105959: 汉代画像砖石主要的分布地有哪些? -
柘劳新活: 汉代的画像砖石基本上是保存在石祠堂、石阙、墓葬和石棺上, 主要盛行于山东至苏北、皖北以及相邻的豫、冀交界区,豫南至鄂北,陕北与晋西北,四川、重庆与滇北等地区. 最主要的区域包括 山东鲁南、苏北徐州、河南南阳、四川成都等...

宣恩县14763105959: 什么是画像石?什么是画像砖?它们主要表现了哪些题材内容? -
柘劳新活: 画像石是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山东汶上“路公食堂画像”为代表;新莽时期则以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

宣恩县14763105959: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谈汉代艺术的风格特征 -
柘劳新活: 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

宣恩县14763105959: 画像石和画像砖流行的时间和范围是什么? -
柘劳新活: 画像石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时已很少见,所以又称汉画像石.画像砖产生于战国晚期,盛行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继续流行,而且取得很大成就. 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和四川部分地区(因为当时这些地区富庶、多贵族).其中山东的画像石最多,著名的有孝堂山画像石和武氏祠画像石.目前出土的画像砖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河南,效果最好的是四川画像砖,著名作品有《弋射收割图》和《盐井图》.

宣恩县14763105959: 画像石的概念? -
柘劳新活: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扩大了分布地区.

宣恩县14763105959: 画像石产生的年代 -
柘劳新活: 汉 所谓的汉画像石,就是两汉时代的墓葬(或墓葬的地面附属建筑祠堂、阙、碑等)所使用的刻有各种画像的建筑石材.从全国而言,汉画像石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中心区域:(1)河南南阳、鄂北区;(2)山东、苏北、皖北、豫东区;(3)陕北、晋西北区;(4)四川、滇北区.汉画像石集中于这四个区域绝非偶然.南阳之所以能成为汉画像石集中地之一,与其在两汉时代发达的经济文化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宣恩县14763105959: 秦汉时期美术包含的内容 -
柘劳新活: 主要有:(一)秦俑艺术;(二)西汉大型石刻造像艺术;(三)西汉帛画;(四)两汉墓室壁画;(五)画像石、砖艺术. 突出成就: a.秦汉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等,美术的各方面,都得到飞跃的发展,体现了封建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