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姓贺的历史人物,复姓里含贺也行,如贺兰、贺若等也行。我只知道贺知章、贺若弼等,

作者&投稿:袁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来几个复姓的历史人物的名字~

司马相如,欧阳修,诸葛亮,上官婉儿,司马昭,宇文化及,上官仪,夏侯渊 ,夏侯敦,太史慈,钟离昧,拓跋宏,东方朔,司马懿,

贺若[贺岳]姓::贺若(贺岳)[贺若、贺岳,读音作hè ruò(ㄏㄜˋ ㄖㄨㄛˋ),亦可读作hè yuè(ㄏㄜˋ ㄩㄝˋ)]一.姓氏渊源:单一渊源:源于鲜卑,出自古鲜卑族贺若部,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贺若氏,亦称贺岳氏。为汉、唐之际中国北方东胡北支鲜卑族贺若部的部族称谓,亦为其族人的姓氏。据现代姓氏学家姚薇元在其所著的《北朝胡姓考》中考证:“……:‘贺若氏依旧贺若氏’。按二若氏下引后魏书云:‘北俗谓忠正为贺若。孝文帝以其先祖有忠正之德,遂以为氏。’三十八个同,惟忠正作忠贞。据此,则贺若命氏,始自孝文,与志文‘依旧’之说,似不合。之误:按三十八贺兰氏条下云:‘代居元朔,随魏南迁河洛。魏以忠贞为贺兰,因命以氏。孝文时代人咸改单姓,唯贺兰氏不改。’此贺兰氏当为贺若氏之误。盖明载贺兰氏改为贺氏,何言不改?所叙世系中统、敦、谊、弼等,皆当姓贺若,周隋诸书已有传。无贺若氏。据以上三点,知此贺兰为贺若之刊误。宋章定氏卷五十九引正作贺若氏可证。邓氏卷三十三贺若氏条下云:‘北俗谓忠正为贺若,后魏孝文时代人皆改单姓。唯贺若氏以先祖有忠正之称不改,仍为贺若氏。’邓说盖参合姓纂、姓解而定。可知贺若命氏,不始孝文;惟太和改姓,此族以旌德未改耳。卷十二孝静纪云:后魏贺若统:‘天平四年冬十月,颍州长史贺若微执刺史田迅西叛。’按此贺若微卽贺若统也。卷二十八贺若敦传云:‘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大统二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至长安,魏文帝拜为右卫将军兖州钊史。’合纪传观之,知微卽统。隋书贺若谊传卷三十九及贺若谊碑开皇十六年皆云‘父统,右卫将军。’谊乃敦之弟,故谊父卽敦父,亦魏纪之贺若微也。据周书隋书及石刻,字皆作统,知魏纪贺若微,‘微’为‘统’之讹。称代人,而及弼传卷五十二皆称河南洛阳人,是此族由代北迁洛之证。谓‘代居元朔,随魏南迁河洛。’正符。参合二书,录贺若氏世系如下:┌→贺若隆┌贺若敦┼→贺若弼│ └→贺若东贺若伏连─→贺若统(微)─→┤ ┌→贺若协│ ├→贺若祥└贺若谊┼→贺若与└→贺若举……”据史书记载,贺若氏族的远祖为传说中的达罗安乐王。达罗在安乐一带建部,称达罗安乐王。安乐,就是贺若氏部族早先的游牧地区(今宁夏中宁),后迁居于元朔地区,再后又随北魏政权南迁至中原地区。在北魏鲜卑族语言中,做人“志正”称为“贺若”,意为人忠诚正直端稳,因此,该部族酋长以“贺若”命为自己部族称谓,族人们因以为姓氏,称贺若氏。元朔,就是如今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北部的老爷山一带地区。老爷山在秦、汉时期又叫元朔山,后称北武当山。在古代汉朝时期,北方匈奴族人在当地建有祭祀祖先的龙城(本书注:非今江苏常州龙城),因此“元朔”非常有名。龙城,后为汉武帝刘彻廷下大将军卫青在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率汉朝大军攻破摧毁。为纪念那次战役的胜利,汉武帝还在公元前128年将其年号改为“元朔”。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推行汉化政策的时候,鲜卑族各部族人大多数的二字、三字、四字复姓都被改为汉字单姓,唯有贺若氏、尉迟氏不改。不过,从当时贺若氏的孙辈起,亦有自发改为汉字单姓贺氏者。

  贺循: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晋代时官至光禄大夫,他与顾荣同为支持司马睿得江南士族领袖。善属文,博览群籍,尤精《礼》传。朝廷疑滞皆咨之,辄依经礼而对,为当世儒宗。 贺知章:字季真(659—744),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县),唐代著名诗人。证圣元年进士,历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兼秘书监。天宝三年因不满奸相李林甫专权而返乡为道士,隐居镜湖。一生风流倜傥,豪放不羁,好饮酒,与李白、张旭等关系密切,时称“醉中八仙”。能诗,又工书法,尤善草隶,其诗今存20首,其《回乡偶书》传诵颇广。他高寿85岁,为贺氏名人中得寿星者。 贺狄干:代人(今河北北郭一带),鲜卑族,魏道武帝将领,因功赐爵襄武侯。他曾在长安习读史书,通《论语》 、 《尚书》诸经,尤儒将风度。 贺岳:海盐人(今属浙江),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明医会要》 、 《医经大旨》 、 《药性准绳》等。贺自镜:河南南召人,明万历进士,历任参议、按察副使、右参政,五省监军、七省经略使,封天官。 贺康年:河南南召人,自镜公长子也,明崇祯年间湖广道台,骏马。贺懋:临清人(今属山东),大清贵州道监察御史,宽舒公明,清慎仁爱,民称为“贺青天”。贺长龄:湖南善化人(今长沙),道光时历任江苏、福建、直隶等省布政使、贵州巡抚、云贵总督等职,主张查禁私种罂粟和吸食鸦片,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惠政颇多。 贺龙:红军创始人之一。

  贺兰祥
  字盛乐,北周柱国武川人,宇文泰外甥。西魏文帝时,常被留在帐下议事,因功封抚夷县伯,官荆州刺史,政绩显著。官至大司马,武成年间封凉国公。其先与魏俱起,有纥伏者,为贺兰莫何弗,因以为氏。其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贺兰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保定二年,追赠太傅、柱国、常山郡公。
  贺兰台
  即梁台,字洛都,苌池人也。少果敢,有志操。从尔朱天光平关、陇,赐爵陇城乡男。及天光败于韩陵,贺拔岳又引为心膂。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台与诸将翊戴周文。从平悦,累功授颍州刺史,赐姓贺兰氏。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侍中。周孝闵帝践祚,进爵中部县公。保定四年,拜大将军。时大军围洛阳,久不拔。齐骑奄至,齐公宪御之。有数人为敌所执,已去。台单马突入,射杀两人,敌皆披靡,被执者遂还。齐公宪每叹曰:“梁台果毅胆决,不可及也。”五年,拜鄜州刺史。台性疏通,恕以待物,至于莅人,尤以惠爱为心。不过识千余字,口占书启,词意可观。年过六十,犹能被甲跨马,足不蹑镫,驰射弋猎,矢不虚发。后以疾卒。
  贺兰进明
  唐代诗人,开元十六年虞咸榜进士及第。仕为御史大夫。肃宗时,出为河南节度使。时禄山群党未平,尝帅师屯临淮备贼,竟亦无功。进明好古博雅,经籍满腹,其所著述一百余篇,颇究天人之际。又有古诗乐府等数十篇,大体符于阮公,皆今所传者云。传说贺兰进明为狐所婚,每到时节,狐新妇恒至京宅,通(“通”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名起居,兼持贺遗及问讯。(“讯”原作“信”,据明抄本改。)家人或有见者,状貌甚美。至五月五日,自进明已下,至其仆隶,皆有续命。家人以为不祥,多焚其物。狐悲泣云:“此并真物,奈何焚之?”其后所得,遂以充用。后家人有就求漆(“漆”原作“膝”,据明抄本改。)背金花镜者,入人家偷镜挂项,缘墙行,为主人家击杀,自尔怪绝焉(出《广异记》) 。唐代的贺兰进明与狐狸结婚,每到节令的时候,狐狸新媳妇常常到京城的住宅去,通报姓名并住在那里,并且带来贺兰进明的礼品和问候。家人中有的看见了她,相貌很美。到五月五日这天,从贺兰进明到家中的仆人,都能得到她送给的礼物。家人认为不吉祥,大多烧了她给的礼物。狐狸悲伤地哭泣说:“这些都是真的礼物,为什么烧了它们?”以后再得到她给的东西,就留下使用了。后来有个人向她要个背面上漆的金花镜,她到别人家里偷了镜子挂在脖子上,顺着墙往回走,被主人家打死了。此后怪事就没有了。
  贺兰敏之
  这个家伙本草鸡无名,他之所以能在唐史上留名,完全因为他是武则天姐姐贺兰氏的儿子,他的姨妈是皇后,母亲和姐姐同时和高宗通奸,武则天对他忍无可忍杀了他。据《唐书》,唐朝有贺兰敏之,原本是贺兰姓,后改姓武,说是武则天父亲的后代,此为冒武姓者。贺兰敏之之则是个出了名的无法无天之纨裤公子,其父亡后,寡居的母亲还有其姐因时为皇后的则天女皇的引荐,皆得到高宗的宠幸,分别封为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他自然也贵不可言,而且据说此子十分俊美,很得其外婆,即当今则天女皇之母扬氏的宠爱,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于是无法无天起来。史书有记,太平公主幼时也常到其外婆家,所带宫女尽被其这位表兄这位贺兰敏之淫弄,连尚是幼童的她也差点遭其毒手。后来更有甚者,高宗和则天女皇为自己的长子时为太子的李弘选了一名太子妃,姿容殊丽,竟被贺兰敏之于新婚前夜给奸淫了,使太子无法完婚。奇怪的是时为皇后的则天女皇一直护着她这个为非作歹的侄子,直到二十年前,不知为什么将这些旧帐全翻了出来,贬贺兰敏之到岭南。据记是死于途中,现在看来是路上被人杀掉了。而且是其表妹太平公主亲自带人追杀。
  贺兰栖真
  北宋道士,自言百岁。善服气,不惮寒暑,往往不食。或时纵酒,游市廛间,能啖肉至数斤。始居嵩山紫虚观,后徙济源奉仙观,张齐贤与之善。景德二年,诏曰:“师栖身岩壑,抗志烟霞,观心众妙之门,脱屣浮云之外。朕奉希夷而为教,法清静以临民,思得有道之人,访以无为之理。久怀上士,欲觌真风,爰命使车,往申礼聘。师其暂别林谷,来仪阙庭,必副招延,无惮登涉。今遣入内内品李怀赟召师赴阙。”既至,真宗作二韵诗赐之,号宗玄大师,赉以紫服、白金、茶、帛、香、药,特蠲观之田租,度其侍者。未几,求还旧居。大中祥符三年卒,时大雪,经三日,顶犹热,人多异之。

  贺若·伏连
  (生卒年待考),代人(今山西大同)。著名东魏大臣。
  贺若·统
  (生卒年待考),贺若·伏连之子;代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后魏大臣。 东魏孝静帝
  《北周书》记载,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四年(公元537年)“冬十月,颍州长史贺若微执刺史田迅西叛。” 按:此贺若·微即贺若·统,就是颍州长史贺若·统为了投靠西魏国,便与密县人张俭合伙逮捕了颍州刺史田迄,献出城池,投降西魏国。
  贺若·敦
  (公元?~565年待考),河南洛阳人。著名南北朝时期北周将领。 《周书·贺若敦传》云:“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大统二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至长安,魏文帝拜为右卫将军兖州钊史。” 北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南朝陈国太尉侯瑱等领兵进攻湘州(今湖南长沙),北周马上派遣司马贺若·敦渡江援救。贺若·敦出师告捷,连连打败侯瑱,乘胜进驻湘川地区。不久,秋水暴涨,侯填乘势占据江面,截断了周军退路,把贺若·敦孤军堵在江南,并想通过长期相持的策略来拖垮北周军队。 北周占领湘州时日不长,当地百姓归心未服,在贺若敦与侯瑱相持期间,百姓常常乘坐小船,送些粮食和鸡鸭等家禽犒劳、接济陈国兵将。两军相持,供应是最大的难题,而百姓主动接济陈国军队,使贺若·敦深感不安。于是他心生一计,叫部下军士扮作百姓,也乘船划向陈国军队,同时让披甲战士藏伏船中。陈国兵望见船来,以为又是百姓前来馈赠,因此并不戒备,大摇大摆跑来接迎。这时船中北周将士突然出击,一举将接迎陈国兵全都擒获。这样进行了几次,陈国军队吃亏不小,于是成了惊弓之鸟。以至于到后来,如果有人乘船而来,即使真是馈送食物的百姓,他们也不敢接纳,而不准他们靠近。百姓见此情状,渐渐地也就不再前往馈送了。 在两军对峙期间,贺若·敦部下的兵士常常有人反叛投敌,侯瑱十分高兴,派船接迎,并优待他们。 为了遏制逃兵,贺若·敦叫人挑出一匹战马,牵往船上。待马接近船只,则令船上兵士用鞭子狠狠抽打,之后将马牵回岸上。接着又赶它上船,等它刚要上船,船上兵士又抽鞭猛打。如此牵上赶下,猛拍猛打,反复多次,那马便渐渐地怕上船只,即使驱赶,也畏缩不前了。 随后,贺若·敦预先在江岸埋伏一队军士,再指派一名士兵骑上那匹通过训练而畏船的战马,奔往江边,声称投降陈国。陈国军队象先前一样,马上派船接迎。船至岸边,陈国兵上岸牵马,谁知那马却无论如何也不愿上船,于是,船上的陈国兵便纷纷上岸,各逞其能,驱赶那匹战马。就在他们折腾战马的时候,江岸北周伏兵突然跃起,一阵击杀,上岸的陈国兵被杀得片甲无存。这样,陈国兵又上了一次大当,不得不接受教训。从此之后,他们再也不敢接迎逃兵,非但不敢接迎,相反派人掩杀。 由于没人接应且有杀身的危险,北周军队中便再也每人敢背叛投敌了。
  贺若弼
  (公元544~607年),字辅伯,贺若·敦之子;河南洛阳人。著名隋朝将领。 贺若·弼年轻时就胸有大志,为人慷慨,会文精武,颇有名气,很得北周齐王宇文宪器重,用为记室。不久,封为当亭县公,升小内史。 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贺若·弼随上柱国韦孝宽攻陈淮南,攻克寿阳(今安徽寿县)等数十城,因其计谋居多,遂任扬州刺史,后改封襄邑县公。 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经尚书左仆射高颎推荐,贺若·弼被隋文帝任命为吴州总管,镇守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经略一方,作灭陈国的准备。贺若·弼献“取陈十策”,获得隋文帝的称赞。 在攻打陈国之前,贺若·弼多次将换防部队集中于沿江要地,大张旗帜,营幕蔽野,又命士卒沿江射猎,人马喧嚣,佯作即将渡江之势,以迷惑麻痹陈国军队,使其习以为常而懈备。 隋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冬,隋朝发兵五十余万,分八路大举进攻陈国,贺若·弼任行军总管,率军一路出广陵。次年农历1月1日,贺若·弼乘陈国军队欢度年节、疏于守备之机,引军秘密渡江,随后一举攻占了陈国沿江的重镇京口(今江苏镇江),擒获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又分兵一部进占曲阿(今江苏丹阳),以防三吴(今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宁波一带)陈国军队北援。然后贺若·弼自率主力西进,从左翼攻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由于贺若·弼所率军队军令严肃,纪律严明,并宽释俘虏,所至皆服。隋朝军队进据钟山后(今南京紫金山),陈国调集诸军于白土冈(今江苏南京)一带布阵抵御。贺若·弼率所部七路总管、八千甲士进击,初战失利后纵烟自隐,亲自督励将士奋战,终于大破陈国军队,歼五千人,擒获陈国军大将萧摩诃。继而,贺若·弼乘胜进至乐游苑(今江苏南京玄武湖),又擒陈国军打将鲁广达,并趁夜烧北掖门,攻入建康城。 因贺若·弼功绩卓著,受隋文帝优诏嘉奖,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后相继任右领军大将军、右武候大将军。 后来,贺若·弼居功自傲,因未升任宰相而大为不满,在隋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被免官,继而下狱。一年以后,贺若·弼复爵位,但不再被任用。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贺若·弼跟从隋炀帝北巡,与高颎等议论并指责隋炀帝过于奢侈,结果被加以诽谤朝政罪处死。
  贺若·怀亮
  (公元?~607年),贺若·弼之子;河南洛阳人。著名隋朝大臣。 史书记载: 贺若·怀亮慷慨有父风,曾以柱国世子,拜仪同三司。后坐贺若·弼之事而为奴,不久亦被隋炀帝杀死。
  贺若·谊
  (公元505~582年),字道机,贺若·敦之弟;河南洛阳人。著名北周将领。 史书记载: 贺若·谊性情刚果,有干略。周文据关中,引之左右,累迁仪同三司、略阳公府长史。 周闵帝受禅后,封贺若·谊为霸城县子爵,加开府,历原、信二州总管。及兄贺若·敦以谗毁伏诛,坐免官。 后跟从武帝平齐,拜洛州刺史,进封建威县侯。 隋朝开皇中年,贺若·谊位居左武候将军、海陵郡公。后以突厥为边患,贺若·谊素有威名,拜灵州刺史,进位柱国。当时贺若·谊已经年老,但犹能重铠上马,甚为北夷所惮。 数年后,贺若·谊上表乞骸骨,后逝世于家。其子贺若·举袭爵。
  贺若·察
  (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
  贺若·孝义
  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仓部郎中。 唐武德三年,李唐王朝刚刚平定关中,秦王李世民领兵进入河东,讨伐定扬可汗刘武周,转战于晋州一带。四月间,浮山乡民吉善行求见秦王,受到当时的晋州长史贺若·孝义的接待。 善行向长史描述了他亲见老君圣容,领受神教的神话。他说:这年二月,在羊角山杜梨树下,见到老君下凡。老君鹤发童颜,衣冠楚楚,骑着红鬃白马,还有青童侍侧。曾对他说:“你为我传言于唐朝皇帝,我是他的远祖,我的子孙长有天下,国运久长。秦王当为天子,我已诏令阴兵助他破贼。”说罢就不见了。初奉神教,不敢外泄。本月初老君再见,曾说:“石龟出,吾言实。” 贺若·孝义听后,觉着事关重大,立即向秦王面奏此事。李世民心领神会,对这件事十分重视。立即派遣亲信左亲卫都督杜昂亲到浮山羊角山祭告礼谒。杜昂来到圣地杜梨树下,跪拜叩首之际,仿佛看到老君形象。随即拨马回营,向秦王报告,说其事可信。秦王马上派杜昂带上善行,一起奔赴长安,向皇帝奏报此事。 在宫廷里,恰遇郇州献瑞石如龟的事,龟上刻文“天下安,千万日”。皇帝李渊先听了善行、杜昂亲聆神教的报告,又得到郇州石龟的证实,自然坚信无疑,立即拜吉善行为朝散大夫,同时命舍人柳宪到晋州浮山羊角山圣地祭告圣祖。 柳宪在杜梨树下摆好祭品之后,忽见大树之间,“犹龙”(老子的代称)复见。起初,周围一片灵光,若红峰绿顶,瞬间,便隐约不见,似雨息云消,不知从哪里来,也不明去向何方。还报朝廷,皇帝感于圣祖老君的符命,

唐朝诗人:贺知章
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贺龙

贺兰这个姓现在貌似已经消失,历史上出过的名人不太有名(至少我就没听说过),LZ可以到百度百科——贺兰姓 去看看
最出名的两个:贺兰进明(唐朝诗人,不过没听说过);贺兰敏之(武则天的外甥,因为老娘和姐姐都跟唐高宗有染,所以被武则天砍了)

贺若这个姓出的名人也都是少数民族,最出名的是贺若弼,隋朝名将
其他可参见百度百科——贺若姓

贺龙


有哪些姓贺的历史人物,复姓里含贺也行,如贺兰、贺若等也行。我只知道...
继而,贺若·弼乘胜进至乐游苑(今江苏南京玄武湖),又擒陈国军打将鲁广达,并趁夜烧北掖门,攻入建康城。 因贺若·弼功绩卓著,受隋文帝优诏嘉奖,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后相继任右领军大将军、右武候大将军。 后来,贺若·弼居功自傲,因未升任宰相而大为不满,在隋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被免官,继而下...

历史上姓贺的名人有哪些?
贺国光(1885-1969):字元璋,湖北蒲圻人,民国川军史上的著名人物,蒋介石控制四川的智囊,陆军中将,西康省主席。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2]  贺一航:台湾艺人 贺军翔:台湾艺人 贺锡德:现代音乐家。贺万里:中国山水画画家,美术理论家 贺红梅: 中央电视台播音...

《贺铸》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贺铸》人物故事小传
贺铸(公元1052—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宋卫州(今河南汲县)人。未第进士。任侠好武。初为武官,后改文官,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以校勘图书而终老。工诗,能文,善词曲。其词或豪壮,或婉转,刚柔兼济。又喜引用前人诗句入词,皆浑沦自然,不露痕迹。传世作品有《庆湖遗老集》...

贺姓起源及简介 姓贺的名人有哪些
东汉时避讳“庆”字,并非庆纯一家,其时庆姓均改为贺姓或其他之姓。单为庆氏的起源至少有五支,除了姜姓外,还有妫姓庆氏,出自春秋时陈桓公之裔陈大夫之后;姬姓庆氏,出自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庆父之后;出自芈姓,楚公族之后。历史上贺姓的分布和迁移 汉晋南北朝时期,贺氏一直活动在浙江、江苏、山东...

贺英明朝人物介绍?
贺英,(1433—1507)原名贺族昌,明朝末期在都城洛阳侍卫,原籍河南鲁山人,后做官前往洛阳王城,一生坦荡,立功无数。曾和墨子是故人,后二人结识,能文能武。其实历史上对于明朝贺英这个人物的介绍并不是十分的详细,只是用了非常简短的只言片语来记载。据说他出生在1433年,从小的生活十分的困苦,...

贺金声的人物生平
这个姓贺的叫贺金声,一个乡试未中的秀才,有着和洪秀全、黄巢差不多的人生经历。不过由于蒋廷黼先生16岁时就去了美国,回国后一直从教或从政于外,对乡土史未深入了解,这段回忆出现了一些史实错误。贺金声举兵灭洋不是在1900年北方“义和拳”风起云涌之时,而是在1902年,此时《辛丑条约》已经签订,两宫从西安回銮...

请问贺姓的来历?
是姜太公的后裔了。实际上,贺姓的渊源,尚不仅止于姜太公,还可以进一步追溯到比 黄帝更早的神农氏,因为姜太公是神农氏的后代,神农氏居于姜水,他 的后裔就以姜为姓,而《左传》上也说:“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象这样一步步地推溯上去,则贺氏的历史怎会年轻?他们不但不年轻,而且悠久古老得...

我姓贺,很想知道贺这个姓氏是从何发源来的。
贺氏是东汉时从庆氏改过来的,是齐桓公支庶庆公的后代,那么,这位贺氏的始祖庆公,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关于庆公这个人,相信只要是读过《史记》的人士,必然都知道指的是春秋时代的大夫庆封,因为在当时的齐国,庆封曾经是一位翻云覆雨的重要人物。 至于那位把自己的姓氏改为“贺”的庆纯,据...

姓贺的来源
贺姓, 贺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贺氏又是一个年轻的姓氏,得姓时间不足一千九百年。贺氏从得姓始就是会稽世居大族和江南士族。历史上贺氏名人辈出,比较著名的有的贺齐、贺邵、贺循、贺知章、贺龙、贺国强等。贺氏是礼学世家,贺循、贺道力、贺道基、贺道养都以礼学闻名于世,贺循被称为...

圣钦法师人物简介
位于四川成都的古刹大慈寺,其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唐代,当时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赐名“大圣慈寺”,享有“震旦第一丛林”的美誉。然而,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大慈寺多次因战火而遭受破坏,见证了兴衰更迭。直至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寺内建筑大多为清代遗留,形势颇为凄凉。当时四川军阀割据,内战...

赫山区13366142710: 贺这个姓的来由 -
凭官麦滋: 1、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两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

赫山区13366142710: 中国的复姓有哪些? -
凭官麦滋: 1.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

赫山区13366142710: 姓氏里面的复姓的名人都有哪些? -
凭官麦滋: 我国现存的复姓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吴铭

赫山区13366142710: 百家姓中哪些名人是复姓 -
凭官麦滋: 纳兰性德 东方朔 司马迁 司马相如 司马光 司马懿 司马昭 诸葛亮 叔孙通 太史慈 雍门周 上官仪 上官婉儿 长孙无忌 公羊高 公冶长 公孙龙 公孙鞅 司空曙 西门豹 尉迟恭 慕容垂 百里奚 宇文化及 欧阳修 呼延赞 夏侯渊

赫山区13366142710: 姓氏里面的复姓的名人都有哪些? -
凭官麦滋: 司马光,司马迁,司马南 诸葛亮 尉迟恭 东方朔 公孙策 宇文化及 长孙无忌 欧阳修 西门豹,西门庆

赫山区13366142710: 贺的姓氏,起源于什么时候 -
凭官麦滋: 在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当中,贺氏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姓氏.我们得姓于东汉的安帝年间,算起来只有1800多年的历史,自然也不会跟我国那些古老的姓氏一样,是“以国为氏”或“因地命姓”.那么我们的姓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赫山区13366142710: 复姓总是会觉得优雅,古代出现过哪些复姓名人 -
凭官麦滋: 我国现存的复姓:1.欧阳2.太史3.端木4.上官5.司马6.东方7.独孤8.南宫9.万俟10.闻人11.夏侯12.诸葛13.尉迟14.公羊15.赫连16.澹台17.皇甫18.宗政19.濮阳20.公冶21.太叔22.申屠23.公孙24.慕容25.仲孙26.钟离27.长孙28.宇文29.司徒30.鲜于31.司...

赫山区13366142710: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姓氏为复姓的名人 -
凭官麦滋: 欧阳震华 上官文青 端木君 司徒志岚 慕容瑞 司马南 夏侯彬 令狐愚 诸葛秀云 皇甫连 澹台灭明 完颜亮 申屠鑫栋 万俟卨 颛孙师 相里斌 东方闻樱 呼延瓒 闻人昆波 南宫适 尉迟恭 赫连文静 鲜于辅 淳于珊珊 公冶长 北堂志庆 独孤信 闾丘薇露 青阳简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