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反战书上签名的四个人是谁

作者&投稿:涂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把人类的学习分为八个层次:
一是信号学习。这是最低级层次的学习。"无论在普通家畜方面或在人类方面,对于信号学习普遍都是熟悉的。"
二是刺激一一反应学习。加涅认为,这一层次的学习相似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它只涉及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单个联络;而且剌激与反应是统一地联结在一起的。
三是连锁学习。这是一种成系列的单个"S-R"的结合的 学习。有些连锁学习是由肌肉反应组成的,而有些连锁学习完全是言语的。
四是言语联结学习。这是指语言学习中言语的连锁化,包括字词形声义的联想和言语顺序的学习。
五是辨别学习。这是指学习者对某一特别集合中的不同的成份作出不同的反应的学习。
六是概念学习。这是指对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反应的学习。 其中有些概念可以通过学习者与环境的直接接触来获得,但有些概念则要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才能获得。
七是原理(规则)学习。这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认识或理解。例如,从 对"圆的东西"和"滚动"两个概念间关系的认识中得出"圆的东西会滚动"的规则。
八是解决问题学习。这是规则学习的一个自然的扩大,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

扩展资料:
一、学习结果
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有五类结果,表现为五种不同的能力,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
一是言语信息。加涅认为,这是一种学习者表述观念的能力。之所以称为"言语信息",是因为"信息是言语的,或者说得比较明确些,信息是可以表达的"。
二是智慧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使利用符号成为可能的能力咱例如,读写算是低年级儿童所学习的利用符号的基本种类,随着学习的进展,他们就会以比较复杂的方式来利用符号。智慧技能并不是单一形式,它有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包括四层次: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三是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用来调节他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能力。认知策略可以应用于任何科目的学习。
四是运动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学习由许多有组织者的肌肉运动所形成的综合活动的能力。运动技能不是指个别的动作,而是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五是态度。加涅认为,这是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 在他看来,人的行动是受态度影响的,但态度又是人的动作的结果。
二、学习过程
每一类学习中都蕴藏着前一类的学习。在加涅看来,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习阶段构成的。他把学习过程依次分为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
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
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
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涅


第一次大战时,德国文化界发表过一个为德国侵略暴行辩护的《文明世界的宣言》,93个著名科学家、艺术家、牧师在上面签名。为此,爱因斯坦与俄国的C.F.尼可拉四人于1914年10月起草了针锋相对的反战和平宣言《告欧洲人书》。在《告欧洲人书》上签名的四个人中,有一人也曾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他就是当时已年过80的柏林天文台台长菲斯特。菲斯特对自己的签名极为后悔,所以后来又在《告欧洲人书》上签了名,希望以此挽回自己向文明开战的宣言上签名的恶果。
《告欧洲人书》当时由于签名人太少,并未正式发表,直到尼可拉1916年出版自己的《战争的生物学》一书时,才附带将此宣言发表了。
查了一下爱因斯坦全集,The 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in, Volume 6: The Berlin Years: Writings, 1914-1917.
其中有:
8. "Manifesto to the Europeans" (with G. F. Nicolai and 69 F. W. Förster), mid-October 1914
"Aufruf an die Europäer"
这里还是指有另外个人的名字,G. F. Nicolai和F. W. Förster,各种资料上都说是4个人,看来第四个人还真是不容易考证啊。搜索到Nicolai的全名是Georg Friedrich Nicolai
搜索了一下Aufruf an die Europäer,找到:
Mitte Oktober 1914 - Verfasst von Georg Nicolai, Albert Einstein und Wilhelm Förster (Förster war auch auf der Liste der 93); zur Unterzeichnung bereit war nur noch Otto Bueck.
看不懂德文,不过我从行文和发音推测,还是只有Nicolai和Förster 两个人。我甚至怀疑可能原本就是3个人,后来以讹传讹成了4个人,呵呵。
该宣言英文原文如下

October 1914

While technology and traffic clearly drive us toward a factual recogni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us toward a common world civilization, it is also true that no war has ever so intensively interrupted the cultural communalism of cooperative work as this present war does. Perhaps we have come to such a salient awareness only on account of the numerous erstwhile common bonds, whose interruption we now sense so painfully.

Even if this state of affairs should not surprise us, those whose heart is in the least concerned about common world civilization, would have a doubled obligation to fight for the upholding of those principles. Those, however, of whom one should expect such convictions — that is, principally scientists and artists — have thus far almost exclusively uttered statements which would suggest that their desir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se relations has evaporated concurrently with the interruption of relations. They have spoken with explainable martial spirit — but spoken least of all of peace.

Such a mood cannot be excused by any national passion; it is unworthy of all that which the world has to date understood by the name of culture. Should this mood achieve a certain universality among the educated, this would be a disaster.

It would not only be a disaster for civilization, but — and we are firmly convinced of this — a disaster for the national survival of individual states — the very cause for which, ultimately, all this barbarity has been unleashed.

Through technology the world has become smaller; the states of the large peninsula of Europe appear today as close to each other as the cities of each small Mediterranean peninsula appeared in ancient times. In the needs and experiences of every individual, based on his awareness of manifold of relations, Europe — one could almost say the world — already outlines itself as an element of unity.

It would consequently be a duty of the educated and well-meaning Europeans to at least make the attempt to prevent Europe — on account of its deficient organization as a whole — from suffering the same tragic fate as ancient Greece once did. Should Europe too gradually exhaust itself and thus perish from fratricidal war?

The struggle raging today will likely produce no victor; it will leave probably only the vanquished. Therefore, it seems not only good, but rather bitterly necessary that educated men of all nations marshall their influence such that — whatever the still uncertain end of the war may be — the terms of peace shall not become the wellspring of future wars. The evident fact that through this war all European relational conditions slipped into an unstable and plasticized state should rather be used to create an organic European whole. The technological and intellectual conditions for this are extant.

It need not be deliberated herein by which manner this (new) ordering in Europe is possible. We want merely to emphasize very fundamentally that we are firmly convinced that the time has come where Europe must act as one in order to protect her soil, her inhabitants, and her culture.

To this end, it seems first of all to be a necessity that all those who have a place in their heart for European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other words, those who can be called in Goethe’s prescient words "good Europeans," come together. For we must not, after all give up the hope that their raised and collective voices — even beneath the din of arms — will not resound unheard, especially, if among these "good Europeans of Tomorrow," we find all those who enjoy esteem and authority among their educated peers.

But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Europeans first come together, and if — as we hope — enough Europeans in Europe can be found, that it is to say, people to whom Europe is not merely a geographical concept, but rather, a dear affair of the heart, then we shall try to call together such a union of Europeans. Thereupon, such a union shall speak and decide.

To this end we only want urge and appeal; and if you feel as we do, if you are likemindedly determined to provide the European will the farthest-reaching possible resonance, then we ask you to please send your (supporting) signature to us.

泰森
乔丹
爱因斯坦
居里夫人对乔丹还说了句:你好黑啊!
他回道:就你白

能具体说说这是什么时候,怎么回事的么??

我只知道爱因斯坦~~~


在欧洲反战书上签名的四个人是谁
第一次大战时,德国文化界发表过一个为德国侵略暴行辩护的《文明世界的宣言》,93个著名科学家、艺术家、牧师在上面签名。为此,爱因斯坦与俄国的C.F.尼可拉四人于1914年10月起草了针锋相对的反战和平宣言《告欧洲人书》。在《告欧洲人书》上签名的四个人中,有一人也曾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他...

爱因斯坦
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5年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

爱因斯坦的介绍。越多越好
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5] 1915年(36岁)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

爱因斯坦到底是那个国家的人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

爱因斯坦简介!!!
本书不仅以翔实的史实勾勒出爱因斯坦伟大的一生,而且也从人类文化的源头上探寻着爱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蕴。在书中,玄奥的物理学理论、传奇般的故事,在读者理喻20世纪历史文化进程的视野中,或许会形成一个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立体画面。同时,我们将在历史氛围中去理解爱因斯坦,也将在现实情境中去...

爱因斯坦的一生
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

爱因斯坦的资料
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

爱因斯坦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爱因斯坦的事迹
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5年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

爱因斯坦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020839447: 为什么罗曼罗兰被称为是欧洲的良心?泰戈尔为什么被称为亚洲的良心? -
允炉悦康: 罗曼罗兰在大战期间坚持反战,自愿当男护士;发表文章表达对和平的期望;与世界各地有名望的作家协作,联合发表多个反战声明. 政府不喜欢他,但是他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在乎政府怎么看 大战结束后,人们便把他誉为:欧洲的良心 1, 创办“国际大学”,2, 勤奋写作,频繁的出访、演讲和旅行,3, 为世界和平正义和友谊奔走呐喊.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020839447: .有“欧洲的良心”之称的作家是( ) -
允炉悦康: 罗曼罗兰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是其中典范,人们称他为“欧罗巴的良心”. 欧罗巴就是欧洲 罗曼罗兰在大战期间坚持反战,自愿当男护士;发表文章表达对和平的期望;与世界各地有名望的作家协作,联合发表多个反战声明. 政府不喜欢他,但是他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在乎政府怎么看 大战结束后,人们便把他誉为:欧洲的良心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020839447: 六年级阅读题《每桶四美元》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标准... -
允炉悦康:[答案] (1)阿基勃特坚定不移地在签名下写上“每桶4美元标准石油”的字样来宣传公司,最终收获成功.(2)这种说法不矛盾.“成功偶然”是指不在预料之中,而“必然”是说所有的成功都是基于持之以恒的努力.阿基勃特会以这种方...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020839447: 为什么叫罗曼罗兰是“欧洲的良心” -
允炉悦康:[答案] 罗曼罗兰在大战期间坚持反战,自愿当男护士;发表文章表达对和平的期望;与世界各地有名望的作家协作,联合发表多个反战声明.政府不喜欢他,但是他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在乎政府怎么看 大战结束后,人们便把他誉为:欧洲的良心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020839447: 日本亚马逊二手书怎么标价1日元!求了解的解答!
允炉悦康: 你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你算问对了, 1.不会有欺骗的,因为亚马逊监控. 2.为什么1日元,这是卖家很可能把书放进了亚马逊仓库里头,每天会发生物流费,所以赶紧出手. 3.好的卖家,为了排名,必须价格上竞争对手. 4.个人卖家必须得有一定的销售成绩,否者会发生月租费的. 5.是不是电子版你查看卖家的描述,或者查看书的标签. 6.定金的情况绝对不可能发生. 最简单的方法是你查看,书是不是亚马逊发送,是亚马逊发送的话,你的所有的疑虑可以打消了. 如果不是亚马逊发送,你可以参考第5项.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020839447: ...对政治、社会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与热情,他们反对战争,要求民权,在他们的影响下,美国的妇女也兴起了女权运动,她们积极地参加反战运动. ... -
允炉悦康:[答案] (1)背景:二战后美苏两极对立和争霸斗争,使冷战乌云覆盖整个世界,核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含义:再次进行世界大战将使人类文明毁灭,人类历史发生巨大倒退.(2)年轻人和妇女成为反战重要力量;反战与关注国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