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有哪些 伦理道德有哪些问题

作者&投稿:召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思修有什么用,他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学好思政课,走好人生路。
第一,优化思维方式
思政课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思想、增强多方面能力。知识→思想→能力,包括应试能力:

WT、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和物质犹如铁哥们一般。
WT、简述真理的价值性
真理是有价值的,很有价值,非常有价值,有价值的(得)让人受不了。
WT、简述货币的两个主要职能
一个是挣(钱),一个是花(钱)。
WT、简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太重大了,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摘自1998年中央党校函授招生的一份答卷
第二,坚定理想信念
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没有未来的。我们要关心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
石原慎太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种美女如云的景象,我从没看过。”感受最深的还是当志愿者的大学生们。“中国的大学生真的又亲切又有礼貌。”“我也经常对中国政治异论,”石原说,“但对于国家社会前途的看法,中国大学生很明显地与日本的大学生不一样,他们对于国家有所期待,让人感受到青春生命的意义,真让人羡慕。”
第三,走好人生之路
萨特的名言:“选择是可能的,不选择是不可能的”。学好思政课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马克思的高尚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一位哲学家搭乘一个渔夫的小船过河。行船之际,这位哲学家向渔夫问道:“你懂数学吗?”渔夫回答:“不懂。”哲学家又问:“你懂得物理吗?”渔夫回答:“不懂。”哲学家再问:“你懂化学吗?”渔夫回答“不懂。”哲学家叹道:“真遗憾!这样你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水面上刮起一阵狂风,把小船掀翻了。渔夫和哲学家都掉进了水里。渔夫向哲学家喊道:“先生,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说:“不会。”渔夫非常遗憾地说:“那你就要失去整个生命了!”
体现的哲学道理: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
(一)整体至上,“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传统伦理结构中,为国利民,“兴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经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现,是最大的“义”。坚持这个原则,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一切服从这一准则,乃是“仁人志士”的体现。从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们一直倡导这种人生的境界。孔子曰:“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论语·雍也》),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范仲淹主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杜甫咏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的秋风所破歌》);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观点、主张,都坚持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出发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群体的关系上,“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考虑个人利益时应不违背道德原则,不得伤害社会和他人利益。所谓“义然后取”、“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论语·雍也》)。
(二)仁爱兼利的人际和谐原则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特别重视和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提倡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爱护和帮助,力图构建和谐亲善的温和气氛。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他将“仁”同“爱人”相联系,把“爱人”作为“仁”的根本要求。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仁”,“博施济众者,可谓仁矣”(《论语·述而》)。主张人与人相和,就从自己的欲望、情感、意志和利益的切身感受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增强理解,彼此相互体贴,照顾,给对方以便利,特别是对有困难者以帮助和救济。墨子从人与人的朴素尊重的功利原则,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伦理原则。他认为,人与人的矛盾、纠纷,都是由于“亏人而自利”的利己思想引起的,即“不相爱”,困此人应当“爱人若爱其身”,而爱人和被人爱是相互联系的。“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兼爱中》)。这种人际相爱不仅表现在心理上的同情与关心,更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的互利互惠,使人得到实际利益。“兼和爱”而“交相利”,默家冲破了儒家“爱有等差”的等级观念,而倡行兼爱到利的普遍性。力争使之“广施周遍”、“广达四海”。
(三)“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
中华传统文化数千年的流变,化育而成中国人的人格精神,表现为相互联系而又相对而生的两方面:一曰“自强不息”,二曰“厚德载物”。在《易经·易大传》中,最早提出“刚健”学说,“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象传》)“刚健”表现为人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刚强不屈的性格,奋发图强的斗争精神,“刚健自强”的思想,历来被历代思想家所崇尚,成为人们激励斗志、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而“厚德载物”则是中华传统伦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怀,也是实现刚健自强的现实途径。《易经·象传》中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主张君子应象大地那样以博大的胸怀、孕育、承载与容纳万物,从而使自己成为博大精深的圣人。这一优秀的品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喜悦的情怀容纳别人,善待别人,善待人生,凡事多从好处看,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对人类,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与人相处,多发现共同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其二就是以谦逊的态度,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长处,取长补短,而克服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这种廉和态度促使人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使自己日益壮大起来。
(四)修身自律,躬行实践的道德修养原则
注重加强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独具特色的伦理文化,在这个方面可资借鉴继承的精神遗产也最为丰富。
在中国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而儒家一派在这方面的思想资料最为系统,儒家学派为人们构画着“三纲八目”的修养系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三纲”,明确了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根本目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各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这里的“修身八目”详细地规划了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八个阶段,而且他们认为,道德修养是社会上所有的人们共同的立身之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儒家学派既概括了道德修养的完整体系,肯定道德修养的极端重要性。同时还为指导人们的道德修养,提出了许多具体可行的道德修养方法,诸如“立志”、“学习”、“克己”、“内省”、“实践”、“慎独”等。他们特别注重“立场”的修养意义,认为“立志”是做人的开端,是成才的根基。“三等可以夺帅焉,匹夫不可以夺志”(《论语·子罕》),而“立志”的核心是“志道”,即志向要远大,崇高“朝闻道,夕死可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员与议也”(《论语里仁》)。“克己”是说为达到一个崇高的道德境界,必须克制自己的私欲与主观偏见,使自己的心理情感与行为方式符合道德的要求。“学习”是道德修养的基本手段,在古代儒家经典里,“学习”主要是对道德理论,道德规范的学习与了解。《论语》的开篇词,便是孔子对道德学习的感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将道德学习概括为“学”、“问”、“思”、“辨”、“行”五个阶段,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不仅要学习经典,还要向道德先进典型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学而》)。“内省”就是不断地反思自己,察觉自己的错误与过失,即时发现即时改正。曾参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同上)。明代的学者王阳明,总结出“省察克治”的修善方法,是对曾参“内省”的丰富和发展。他主张每个人应经常在闲暇之时,把自己的好利好货等私欲认真的清查出来,按照圣贤的道德理论,严加批判,将之消灭干净。“如去盗贼,不要予他出路,不要予他方便,务必使其扫除净尽”;“又如猫之捕鼠,一眼盯着,斩钉截铁,务必将其消灭净尽,廓然大公,方始为快”(《传习录·下》)。“慎独”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礼记·中庸》中指出:“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堵,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一个高尚的人,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应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因为在无人所知,无人关注的地方,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德的高低,故而必须自觉主动地保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慎独”的方法和境界,是一个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反映,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


我国传统道德包括哪些?
5. 克己奉公: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6. 修己慎独: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7. 见利思义: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

中国传统教育伦理思想有哪些内容可供我们学习、继承和借鉴?( 彪师原 ...
我国传统伦理教育思想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传承我国传统伦理教育的精髓是提高我国公民素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优良伦理思想的内容丰富。凡是具有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奉献精神,注重爱人、敬人、利人、助人,讲究做人道理、高尚品质、思想修养的伦理道德,如我们的先辈提倡的...

传统的儒家道德观有哪些
道德观包括仁、义、礼、智、信。行文准则有温、良、恭、俭、让。其中核心是仁和义。《易经.系辞》里说: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与义”的精神贯穿了整个儒家学说。儒家要求人们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平常常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

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克己奉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美德。中国伦理道德历来把“公义胜私欲”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公”之核心是去私意,“背私之谓公”。奉公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但它并不完全反对私利,关键看...

古代伦理道德有哪些内容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尚书》中就有以亲九族、协和万邦的表述,在殷墟的甲骨文字里有礼、德、孝等文字,说明商代就已制定有体系性道德规范,出现了所谓六德,即知、仁、圣、义、忠、和的提法,西周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德摄政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开始了中国伦理道德...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体现在哪些方面?
1、整体至上。整体至上,“克己奉公 ”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传统伦理结构中,为国利民,“兴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经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现,是最大的“义”。坚持这个原则,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一切服从这一准则,乃是“仁人志士”的体现。从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们一直...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有哪些伦理道德观念?
这些都是封建的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实施的一种治国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了社会和家庭矛盾。“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用来约束人与人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古代为了约束和限制女子所制...

中国传统美德有哪些?
“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于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见利思义 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

简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哪些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 就是强调为社会、 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许多爱国爱民、 为民族社会舍小家顾大家的杰出人物,他们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业绩,至今为人们所传颂。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既是一种...

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规范有哪些?
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浈江区13443104993: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什么? -
劳政金刚: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尚书·尧典》中就有“以亲九族”、“协和万邦”的表述.商代出现了所谓“六德”,即知、仁、圣、义、忠、和的提法,初步形成了以德摄政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开始了中国伦...

浈江区13443104993: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是什么 -
劳政金刚: 忠孝悌信礼义廉耻

浈江区13443104993: 我国传统伦理思想道德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
劳政金刚: 我国传统的伦理思想道德有很多!比如:长辈尊幼、男女授受不亲等!长辈尊幼所讲的就是:尊敬长者,爱护幼儿!在现实社会中一直是比较好的传统!男女授受不亲是:陌生男女之间不要试图去有所更深层次的交往!因为彼此双方都不了解,往往处理不好会有后悔终身的事情发生!这就是所谓的谨慎交友.

浈江区13443104993: 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 -
劳政金刚: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美德在指导人们的言行处世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这里,谨根据个人理解并参考相关专家学者的归纳概括...

浈江区13443104993: 忠孝仁义礼智信24个字是什么? -
劳政金刚: 正确顺序应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浈江区13443104993: 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经典有那些 -
劳政金刚: 我觉得要学习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可推荐您几本书籍: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周易》 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4.道德经、史记 别以为这些书很老套,但却蕴含着先人的智慧哟,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忙,我已经读过,确实很有深意,让我在为人处世方面学到很多,也领悟了很多的事,真的对自己的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很有帮助,嘿嘿!

浈江区13443104993: 什么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
劳政金刚: 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

浈江区13443104993: 君子要有哪些美德 -
劳政金刚:[答案]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这里,谨根据个人理解并参考相关专家学者的归纳概括,将中华传统美德里,对“君子的美德”归纳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x0d1.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

浈江区13443104993: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
劳政金刚: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 表现: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理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浈江区13443104993: 论语前四章中论及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有哪些 -
劳政金刚: 《论语》中提及不少为人处世的原则,认为是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也可以.例举如下: 1. 《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