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发北伐,提前为刘禅留下了护卫保镖,为何保镖不是赵云而是向庞?

作者&投稿:但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出师表》中为何不提赵云或魏延,却大肆夸奖将军向宠?~

诸葛亮在《出师表》当中为何不提赵云和魏延,因为他在《出师表》当中所提的人都是后起之秀。而且《出师表》本来就是规劝后主刘禅的。魏延自然不用多说,诸葛亮生前就很不喜欢他,自然就不会出在《出师表》上面。赵云这个人年龄太大了,根本活不到诸葛亮死后,再为后主所用,所以这两个人就不会出现在《出师表》上面。

其一、出现在《出师表》上面的人不一定是名将,但一定是贤臣。
诸葛亮的《出师表》主要还是向刘禅说明北伐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后主刘禅治理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尤其是“重贤臣,远小人”这句话。《出师表》当中出现四个人,分别是郭攸之、费袆、董允、向宠。这几个人在当时根本名声不见传,但是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定的才能。比如说后来的蜀汉丞相费袆、董允这两个人后期名声卓著。郭攸之这个人是比较和气的,历史上说他气量和见识都比较广泛。也可以说诸葛亮看中的都是比较有才能和学识的人,而且这些人都是诸葛亮留给后主刘禅的治国之人。

其二、向宠是军事方面的人才。
向宠这个人的能力是得到过刘备称赞的,而且历史上说他性情品德皆善良端正。最主要是因为夷陵之战时,刘皇叔全军溃逃,士兵们自然是慌乱不堪。唯独牙门将军向宠所率领的部队成建制,没有溃不成军,回到蜀汉发现还没有受损。向宠具体是如何做到的我们不得而知,是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能在全军溃败的情况下,把一支部队保留的完整,并且安然无恙的回到自己的国家,就说明向宠这个人的军事才干绝对名列前茅。

在这来说向宠也是诸葛亮的后方之人,诸葛亮在前线打仗,如果后方没有一个管理军事的人,还有可能出差错,刚好向宠平行又端正,是值得诸葛亮信赖的。

赵云临终前喊了两个字诸葛亮听了一直叹气而刘禅却一言不发,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明白赵云说这两个字的意思,而刘禅却不懂。
赵云在历史上并没有带领军队取得重大战役的胜利,这并不是因为赵云个人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赵云从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过重用,刘备一直不信任他不给他机会。



而赵云之所以会被轻视第一就是因为他出生在乡野,是一个没有身份背景的人。第二就是赵云换了三届主公。赵云单枪匹马两次救幼主就可以看出来他对蜀国忠心耿耿,即使这样刘备依旧没有太信任他,至少在夷陵之战的时候,如果刘备能够更信任赵云一点先去抵抗曹操,也许这场战争就不会输。

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中,他率领军心不齐的军队对抗曹操的军队,只能遗憾败北。尽管如此赵云依旧选择他自己一个人来断后,为了避免蜀国造成更多的伤害。但是这件事情的结局就是赵云落得一身重病还被连累官降一级。在病逝之前,赵云看着诸葛亮喊出“北伐”两个字。



诸葛亮明白这是赵云对参加北伐失利的恨意,同时他也在表达自己一直没有受到重用的不甘心和委屈,他把自己都献给国家得到的却是被降级处理,一点都不公平。诸葛亮叹息直摇头,而刘禅却什么都不懂只能保持着沉默。他对待赵云仅仅就是两次救自己的重臣,并没有懂得赵云心理的不甘心,同时他也看不到赵云因为得不到重用的无奈。

《出师表》言”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善军事,适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在刘备眼里向宠是一个既有谋略又有勇武之人,“是以众议举宠为督”足可以把军队的事务处理井井有条。诸葛亮也觉得营中的事务交给向宠他可以放心,无后顾之忧。

刘备公元222年讨伐吴国,夷陵之战之中除了向宠的军队都战败了,所以先帝对他比较认可。赵子龙是三国的常胜将军,刘备称作“一身是胆”。长坂坡之战,赵云出生入死拼尽全力才保住阿斗。自此以后,赵云取得了刘备的信任,成为五虎上将,官职也一路飙升。不过赵云有个雄心抱负就是替主公完成心愿,“兴复汉室,天下一统”。关羽、张飞等大将接二连三去世,只有他赵云还拿得出手,所以这种上阵杀敌讨伐敌军的事情,就得他往前冲。诸葛亮也懂得北伐的重要性,自然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向宠他不仅仅是治军有方,而且他的背景很庞大。他的叔叔向朗地位显赫,司马微的徒弟,先帝去世后担任丞相府长史。向朗对大汉朝是忠心耿耿,他的才华也深得孔明认可。留下向宠为留守武将,绝对可以稳定军心,使军中和睦相处。

赵云是有志向的人,他的愿望就是出师北伐,收复失地。把他留在后方防守、补充粮草,就是大材小用。此时,向宠一个没有打过胜仗,但一战成名,有背景实力的人,确实可以担当此职。





因为赵云要随诸葛亮北伐,而诸葛亮要给刘禅留下的是能够保护他的人,虽说不如赵云,但是多少有一些能力,再加上向庞的亲叔叔向朗是诸葛亮的幕僚,有了这层关系,自然诸葛亮会将向庞留下,也是希望日后刘禅能够重用向庞。

我觉得诸葛亮出发北伐,给刘禅留下的护卫保镖是向庞而不是赵云,主要是因为诸葛亮不信任赵云。

因为北伐是赵云的心愿,他是诸葛亮要带在身边的重将,加上向宠颇有能力且亲叔叔名声显赫颇有背景,所以保镖是向宠。

向宠虽然名气不及赵云大,但他有背景,向宠的亲叔叔向朗任丞相府长史,所以诸葛亮才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他。


假如诸葛亮不倾全国之力北伐,蜀汉政权会这么快灭亡吗?
”用这句话去理解诸葛亮的北伐,就会有更清晰的理解。而且历史的结果上来看,诸葛亮北伐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因为在长达十二年的北伐过程中,蜀国不曾丧失任何领土,并且保持着出师讨贼的攻势,不仅夺得陇西的土地,还平定了南蛮之乱。我们再简略地看看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第一次:葛亮发兵陇西三郡,...

如何看待诸葛亮北伐,忠诚还是自私?
其实两个原因!1,蜀国内部不稳,只有战争才能巩固蜀国内部的团结。2,蜀国最弱,若不主动出击,魏国便会进攻,孔明成功的掩盖了蜀国的虚弱,他是以攻为守。诸葛亮也是很现实的,他分得清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他的北伐既不是忠诚也不是私心,更多的是一种国家利益的选择。

揭秘:三国时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
窃以为,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八个字不正表现了诸葛亮对北伐无比坚定的信心吗?综上,无论是从历史事实,还是从个人情感的层面出发,我都毫不怀疑后《出师表》的真实性。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为远大理想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以及他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也激励了一代代忠臣良将,志士仁人为百...

出师表阐述的道理是什么
2、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地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种精神...

赵云传的问题
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亦转驻汉中。 ▓ 建兴六年(228年) 葛亮出兵北伐,亮扬言由斜谷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阵整齐,号令明肃,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判应亮,关中响震。魏遣将张郃拒亮。张郃大破 马谡于街亭。时赵云、邓芝因兵弱敌强...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道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出自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选段: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

诸葛亮出师表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的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

【诸葛亮年表】
亮数次北伐,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曾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卒,琬为尚书令。延熙九年(246年),病卒。 (2)费祎:字文伟,江夏...谙葛亮曾说:“孝起忠纯之性,老而益笃。” (5)张裔(即表中提到的“长史”):字君嗣,蜀郡成都人。曾为巴郡太守,后为益州太守。亮出汉中,裔以射击...

出师表中陈述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
葛亮是个政治家,有政治理想。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就是北伐曹魏,兴复汉室,不管是刘备时期还是刘禅时期,这个理想对于诸葛亮都没有改变过。蜀汉以汉室自居,曹魏篡汉是贼。以攻为守。这好像是谁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蜀国是地小人少,魏国是地大物博,时间越长,人口差距越大,军队差距越大,一味地等待...

安陆市17275696469: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刘禅表文————《 》 -
殷勤董杰列: B《出师表》,ACD都不是诸葛亮的作品.

安陆市17275696469: 《出师表》诸葛亮在出师前给刘禅上表,表明了什么 -
殷勤董杰列: 表明忠心和灭曹意志.更想说他自己有生之年最大夙愿.匡扶汉室.

安陆市17275696469: 后出师表出自哪里 -
殷勤董杰列: 这个存在争议: 1、《后出师表》的立意完全不同于《前出师表》.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雄心壮志,对北伐充满信心;而在《后出师表》中,语气则明显沮丧,不仅没有了往日的雄心壮志,反而自我贬低.凭诸葛亮一向的表现,自然不会如此. 2、《后出师表》中说"议者谓之非计",看似是在说服别人进行北伐.可是据史料记载,当时蜀国并没有人反对北伐,诸葛亮何出此言呢? 3、从文辞风格上,前后两表迥然不同. 前出师表 辞意恳切,风格高迈;而 后出师表 有大量意义雷同,词义庸陋的句子.俩篇风格如此不同的文章,显然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安陆市17275696469: 诸葛亮出师表为什么要写给刘禅? -
殷勤董杰列: 当时蜀国国主就是刘禅,刘备挂了,刘禅懦弱不堪,而且听信谗言.已经有一次把诸葛亮半路召回的事了,所以诸葛亮要写给刘禅,提醒他,不要近小人,远贤臣.

安陆市17275696469: 诸葛亮通过《出师表》交代刘禅的事刘禅做到了吗?
殷勤董杰列: 诸葛亮在时~刘禅还算装的蛮乖的~ 诸葛亮死了~刘禅就根本不务内政了!基本都是靠姜维那批人撑起来的! 刘禅是个昏君啊!要不是这个刘阿斗!蜀国怎么会败呢!毕竟当时蜀国的地利位置很不错!而且土地是最肥沃的! 当然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吧!三国后期蜀国无大奖了~姜维既是内政大臣又是主将~还是军师- -||可见没人才也是蜀国灭亡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可以这么说……如果刘禅实施了诸葛亮的政策~那可能还不至于那么快灭亡!

安陆市17275696469: 出师表有前后之分? -
殷勤董杰列: 有前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 后出师表》的作者史学界有争议.不过较多历史学家认为《后出师表》非诸葛亮所做,我个人也认为《后出师表》为后人假托的.这很明显,诸葛亮写的《出师表》(或称《前出师表》)写的十分恳切,在第一次北伐曹魏...

安陆市17275696469: 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思想感情基础是什么? -
殷勤董杰列: 一是感激先帝(即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二是对光复汉室和辅佐刘禅为国尽忠的决心.

安陆市17275696469: 诸葛亮死了,蜀汉江山交于何人
殷勤董杰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诸葛亮“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话,相信很多历史迷们都听说过,这里讲的便是威震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刘禅,即使生下来就含着金钥...

安陆市17275696469: 诸葛亮北伐之前为什么要提出三条建议? -
殷勤董杰列: 原来刘备在位时,诸葛亮承当贤内助的角色.刘备出兵打仗,诸葛亮内修外治.让刘备后顾之忧. 可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后,蜀国内又无能战之贤人,而北方曹魏却在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后主又过于稚嫩,只能亲兵北伐.诸葛亮也知晓自己并不善兵家之事,可奈何. 诸葛亮北伐必须速战速决,不能速决,就要回国休整,再作北伐.所以提出三条建议,以让诸葛亮后顾之忧.

安陆市17275696469: 诸葛孔明在写出师表时内心有哪些矛盾? -
殷勤董杰列: 建兴五年,诸葛亮欲出**,北伐中原,临行前给后主刘禅递上《前出师表》,这是一篇表决书,也可说是一个军令状.文章之中陈述自己此去之决心,大谈自己走后刘禅需要做的事情.言辞恳切,感情真挚,让人读了眼圈发红. 在《出师表》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