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六国论》的观点、意义、背景 是啥?

作者&投稿:善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的《六国论》的观点以及意义~

中心论点:“养士”是“先王之所不能免也”的。且人民应当“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

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询议论的秦朝一统六国的事情 。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其子苏轼、苏辙及清代李桢也作《六国论》,阐述个人观点。

一、观点:

1、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

2、六国的失败,主要是政治上保守,因循守旧,不重视改革,不能坚持“合纵”政策去对付秦国的“连横”政策,被秦国远交近攻的手段各个击破。

另一方面,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加上战国长期的战乱,民不聊生,由分裂到统一,符合人们的愿望。秦国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意义:借古讽今,切中时弊

三、背景:

1、北宋建国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严令将帅不得专兵,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

2、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

3、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扩展资料:

苏轼的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国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借古讽今,针砭时弊 。

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写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作者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作者立论的根据;二是作者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作者撰写此文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六国论》此文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指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

中心论点:“养士”是“先王之所不能免也”的。且人民应当“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

《六国论》不是苏洵写的吗?


六国论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分论点如下: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也有总领下...

六国是谁写的
《六国论》是苏洵创作的。《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其在文中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苏洵(1009—1066年),北宋著名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翻译
《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

六国论原文及赏析
自相屠灭:指六国间自相残杀。伺其隙:窥侧着六国疲困的可乘之机。 赏析: 此文的开头,欲擒故纵,引出论题。六国“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的绝对优势,却相继为秦所灭,乃是决策者目光短浅,“不知天下之势”之故。随之,从当时的“天下之势”展开论述。 文中反复论证秦与六国争天下,关键就在韩、魏之郊野。

六国论的创作背景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是什么意思
译文: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六国论》一开始,首先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苏洵认为:六国...

关于苏洵的文言文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

六国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

六国论的课文及学习
>﹎﹎﹎﹎﹎﹎﹎﹎﹎﹎﹎﹎﹎﹎﹎﹎﹎﹎﹎ 课题:六国论 目的:1、进一步了解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2、了解苏洵的关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4、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要点。﹎﹎﹎﹎﹎﹎﹎﹎﹎﹎﹎﹎﹎﹎﹎﹎﹎﹎﹎ 第一课时 一、引入:背诵《师说》。二、新课:...

苏洵《六国论》原文以监其上下之所好,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翻译
3、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4、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渝中区19172718960: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所写六国论的写作手法 -
颜李保儿:[答案]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其子苏轼、苏辙及清代李桢也作《六国论》,阐...

渝中区19172718960: 《六国论》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
颜李保儿: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学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分论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

渝中区19172718960: 《六国论》的作者是﹖ -
颜李保儿:[答案] 苏洵、苏轼、苏辙、李桢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其子苏轼、苏辙及清代...

渝中区19172718960: 三苏论六国 -
颜李保儿: 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都写了《六国论》,都是针对北宋王朝对内因循守旧,对外屈膝求和而作的,均是有感而发,遗憾的是都未全面论述六国破灭的历史原因. 然而,可贵的是他们能够从现实出发,针对现实,以史为据进行论述. 对...

渝中区19172718960: 六国论 - 苏轼的第二段详细列举了“三代以上”直到“隋、唐至今”的有关史实,其用意是什么 -
颜李保儿: 三苏皆有《六国论》,只是所论的侧重点不同.苏轼的侧重点在与怎样选拔人才和安置人才上,苏轼对有关史实的列举是为了说明但凡能够长久的朝代都是善于安置有才能的人,使有才能的人不至于怀才不遇,能者不为乱,庸者无力为乱,这样的社会才能安稳.反之则会引来动乱甚至灭亡. 第二段的翻译:苏先生说:这是古先帝王不能避免的事.国家有坏人,像鸟兽中有猛鸷,昆虫中有毒螫一样.把他们分别加于处理安置,使他们都能各安本位,这些人便都有用了;把他们尽数铲除掉,是没有这种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兴废考察过,知道六国的所以久存,和秦朝的所以速亡,原因都在这里,不可不注意.

渝中区19172718960: 六国论苏轼苏辙两篇对比一下?其中两者观点各是什么? -
颜李保儿:[答案] 苏轼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士的作用并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久存的原因.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灭国是咎由自取.

渝中区19172718960: 讨论六国论的现实意义 -
颜李保儿:[答案]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渝中区19172718960: 六国论六国统治者分别做出了什么 -
颜李保儿: 借古讽今,针砭时弊 . 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写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作者论述的六...

渝中区19172718960: 文学作品《六国论的作者是谁 文学作品六国论》的作者是谁
颜李保儿: 是苏洵,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父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