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水稻与华夏文明有什么渊缘?

作者&投稿:错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类最早的农业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在大河流域附近诞生,他们都在孕育自己文明的母亲河流域内种植小麦,可以说这些辉煌的古代文明都是建立在麦田之上的。拿华夏文明来说,古老的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可是,自秦统一了中国后,历代王朝却出现了向长江流域倾斜的趋势。到了明清时期,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长江以南地区的钱粮赋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多历史学家归咎于北方频繁出现战乱,整个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导致历代政权不得不把经济战略重心逐步向南转移。这个说法固然有道理,可再往深一层想,为什么北方会频频出现战乱,而南方没有呢?有人对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进行深入研究以后,提出了一个猜想:或许中国两千多年从北向南的变迁,不过是小麦和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一场接力赛而已。

研究人员拿《简明中国通史》与历代农业区域经济地图进行对照,发现小麦种植与古代社会动乱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爆发点几乎都集中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区,这些地区恰好就处于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国小麦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地区。

中国的小麦种植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这些地区种植的其他粮食作物如小米、高粱等也都属于麦类,都是旱地种植作物。而这些作物都是大量消耗土地肥力的植物,不宜在同一块地上连年耕种,通常是种植一季就得休耕一到两年。这就意味着,这些地区每年大约只有一半,或者更少的土地能够生产粮食。因此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从秦统一以来,中国的经济战略重心南移的原因了,因为立足于黄河流域的王朝面临着巨大的粮食供给压力。

另外,由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降雨量偏少,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灌溉。干燥的环境又使水分蒸发得非常快,碱性的黄土地失去水分很容易结块,使土地盐碱化,一年比一年贫瘠,以致不能耕种。原本产量就不高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再加上土地兼并的矛盾越来越越尖锐,就不可避免的导致激烈的社会政治冲突——农民起义。

经过一番纷争和战乱之后,这些被闲置数年乃至十数年的土地得了休息、恢复,社会又得以安定下来,开始新一轮的消耗地力的循环。

在今天的尼罗河两岸,那些沙漠化的、曾经孕育过古埃及文明的繁荣地区,早已失去了古埃及文明存在的条件;而位于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昔日孕育了辉煌的两河文明的千里沃野,如今已变成了一片寸草难生、结板邦硬的盐碱地。它们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当地人别无选择地采取灌溉手段种植小麦,中国的黄河文明也在小麦农业中苦苦的饱受煎熬。

在秦始皇统一之前的古代中国,农业开发程度不高,规模也有限,当时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非常良好。但是随着一个统一的大国出现,对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开发和索取也随之展开,于是,小麦种植导致的土地贫瘠问题就成为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心腹之患。人地矛盾也演化成了严重的社会政治矛盾,一个显赫的王朝颓然倒下,经过一阵动乱,新的王朝在恢复肥效的土地上又开始崛起。

到了大唐帝国时期,唐王朝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赋税制度,使黄河流域的土地开发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水平,在迎来空前繁华的“盛唐气象”的同时,也使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走向了衰竭。由于唐王朝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过度开发,致使土地肥力达到了极限,唐中期以后,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唐帝国又重蹈了之前各朝代的覆辙,陷入了激烈的动荡局面,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成了唐帝国下半生的主旋律。中国社会进入长达五十多年的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黄河文明似乎陷入了危机重重的漩涡之中。

但是,中国并没有像其他的古文明一样,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彻底衰亡,而是薪尽火传,一直延续至今。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们还有另外一条大河——长江,在长江流域还有另外一种粮食作物在等待着我们的祖先。

这种粮食作物就是水稻。水稻种植在我国唐宋时兴起,特别是北宋从越南引进优质的古域稻种之后,水稻就开始担起了承载中华文明的重任。水稻产量非常高,农民朋友播下去的种子通常可以收获20倍以上的稻谷,与小麦4倍于种子的产量显然要可观得多。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以种植两季,部分地区甚至可以种植三季,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生产出比小麦多出几倍的稻谷。

更重要的是,种植水稻的土地不需要休耕,只要每年适当补充养料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耕种。另外,水稻通常浸泡在几十公分的水中生长,避免了麦田反复灌溉使水分大量蒸发而造成的土地盐碱化的问题。因此,中国从北宋开始,各王朝的经济重心便正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伴随着小麦一同衰落的中华文明却因水稻农业的兴起而重新获得了生机。

当我们把宋王朝当作小麦经济和水稻经济的分水岭时,就会发现,水稻支撑起中国农业之后,中国统一王朝的更迭周期比过去延长了。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算起,到北宋建立之前,中国共经历了十个朝代更迭,历时1180多年,平均每一个朝代只有118年的时间。而从北宋到清朝灭亡共有五个朝代,历时950余年,平均每个朝代约为190年。如此看来,北宋以前朝代更迭频繁,真的与黄河流域的小麦农业有着莫大的关系。

中国自宋之后,以长江流域的水稻作为国人生存的基础,还在很程度上改善了百姓的健康状态。从历史的大数据看,北宋以前中国的人口从未突破过6000万,但是从北宋开始,中国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到清朝末年达到了4亿。作为人口增长的基础,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变化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为小麦和水稻是华夏民族的主要农作物,依靠着小麦和水稻,当时的华夏民族才可以繁衍生息,继续生存。人只有填饱了肚子,才可以谈文明。

从古至今吃小麦,水稻的,起源于来自古老华夏文明黄河流域,有悠久长远的历史,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小麦和水稻都是在中国最早种植的,古代劳动者为了生存经过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努力发明种植了这个东西,有渊源源头。

小麦和水稻自古以来便是华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也正是因为这两种粮食是的华夏文明可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延续至今


黍为什么没有像小麦、水稻一样成为现代人主粮?
产量太低――黍的缺点明显!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黍仍然能维持较为稳定的产量。生长期短暂的黍几乎是最为省水的谷物,且抗病能力极强。对于农业技术刚刚起步中国北方先民而言,驯化黍的意义非凡。黍作为中国北方主食这种现象持续了数千年,可以这样说沿着渭河和黄河的种植的黍奠定了日后的华夏文明基础。种植...

华夏文明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此句出自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是“华夏”之词的一种说法。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如《左传》...

为什么历史上的朝代是先西后东先北后南?
翻开地图看一看中国的版图、我们可以发现,我国西部和北部靠着内陆,东部和南部面临大海。西部有群山纵横,北部有蒙古高原。总的来说,中国东部和南部比较适合人类生存,西部和北部自然条件则比较恶劣。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中,东部、南部比较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就成为了农耕区,发展出了汉文明的前身,即华夏文明...

什么是华夏文明?简单点!
传统的思想认为,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

中国历史上的炎黄是什么人?是一个还是两个?
“炎黄”是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汉族(汉朝前为华夏族)则称为炎黄子孙。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他们居住在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及其优势条件
6. 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在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下,逐渐与长江流域的农业文明融合、发展。7. 长江流域的农业文明继承并发展了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两者的交流促进了文明的进步。8. 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主要以粟为主,而长江流域则以水稻为主,这两种农业文明共同构成了华夏文明的基石。9. 华夏文明以礼乐制度、...

以珍惜粮食为主题的优秀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节约粮食,远离浪费》。 泱泱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经久不衰;优良的传统文化,历经数年的文明传递,至今仍炫烂不已;颗颗优质稻谷,历经数千次的科学钻研,可谓千里飘香。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称的传统美德。勤俭治国的尧,受万民敬仰,被称颂万世;埋首田间的袁隆平毕生奋斗,造福...

长江对中国的贡献有什么?
长江源远流长,孕育了华夏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长江流域为人类居住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在安徽省江北发现直立人化石,数处包含人类遗迹的遗址,尤其是在太湖周围,也已被发现.虽然中国政治史多以华北和黄河流域为中心,长江地区却以其农业潜力而对历代...

中国文化对世界影响发展?
三,交通方面,路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亚欧,促进了各地的交流。四大发明除火药是元朝军队带去的其它都是经丝绸之路传过去的。四,经济方面,虽然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但是不能说中国古代对世界经济是没有积极影响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水稻种植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答案
单元检测:七上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而来的?( ) A.女娲捏出出来的 B.亚当和夏娃制造的 C.猴子变化而来的 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的“文明之火”在...

清远市17797823262: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
独雁杏苏: 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而目前考古发掘可以证明东方文明最早源于我国南方.江西仙人洞遗址发掘出一万两千多年的水稻化石,已经使仙人洞遗址被评选为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已经表明农耕文化源于南方.而云南昆明呈贡金宝山发掘出土的一万多年的古夷文也可作为文明起源于南方的实证.

清远市17797823262: 为什么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人吃水稻,华夏文明明明是谷物 -
独雁杏苏: 水稻是最常见的谷物之一.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构成主要粮食作物.过去水稻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也是水田作物.清朝才逐渐发展到东北.解放前黄河流域小米是主要粮食

清远市17797823262: 7、世界文化有哪三大源头?为什么说中国是三大源头中的龙头?举例说?
独雁杏苏: 西方通用的“文化”一词源自拉丁语,这一词的核心词义是“耕种”、“居住”.... 西亚、北非、欧洲吃小麦、大麦的西方文明. 在上述三大系统中,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

清远市17797823262: 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 -
独雁杏苏: 1、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清远市17797823262: 中国是古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
独雁杏苏: 中国最早种植的谷物是小米,古称稷或粟.考古学家在古人生活遗址中发现粟的最早距今约8000年,是已知的中国最早农作物

清远市17797823262: 谁创造了华夏文明 -
独雁杏苏: 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华夏”一词的本义即是:“华”有...

清远市17797823262: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
独雁杏苏: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但是在秦统一中国之后,历代王朝却出现了不断向长江流域倾斜的趋势.从隋炀帝开运河,经过唐宋两个朝代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彻底地从黄河流...

清远市17797823262: 为什么历史上的朝代是先西后东先北后南 -
独雁杏苏: 首先你说的从西向东,这个倒没有什么必然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秦朝在咸阳,汉在长安,比较偏西吧.然后从北到南,因为华夏文明首先起源于黄河流域,而北方农作物主要是稷、黍、麦之类;后来由于北方的战乱、干旱等原因,大批人迁往黄河以南,也就是到了长江流域,农作物改为了水稻,水稻产量高,同等的种植面积下,水稻能养活更多的人,所以后来经济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清远市17797823262: 中国最早的文明起源于何时? -
独雁杏苏: 大约在5000年前,在我国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部落.以公孙轩辕(皇帝)为首的部落最初兴起于今陕西北部,后沿洛水南下,东渡黄河,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从游牧生活转为农耕定居生活. 由于皇帝的才能和威望,他被推选为部落首领.不久皇帝...

清远市17797823262: 黄河为什么是摇篮 -
独雁杏苏: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的无定河、沁河、渭河等支流挟带大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