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清朝本不想参战,后来参战是不是被逼的吗?

作者&投稿:歹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朝本不想参加甲午战争,最后参战实在是被逼的无奈之举。关于这点,没有疑问,接下来本人详细回答。

在清光绪二十年时,也就是1894年,慈禧太后迎来了自己的六十大寿。为了搞一个无比奢华的超级生日派对,慈禧老佛爷放出话来:“谁让我这一阵子不高兴,我让谁这一辈子不高兴。”

因此,清政府上下倾尽国力,连本来可以拨给海军购置军舰和弹药的钱都悉数挪用,讨好慈禧太后。据后世统计,慈禧光“万寿庆典”这一项,就耗费了超过1000万两的白银。这笔钱,完全可以将北洋水师打造成一支无敌舰队,去征服小日本,去推平日本国。

在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被彻底惊醒,被迫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洋务运动。这次洋务运动,主要侧重于军事领域,其中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建立了这支北洋舰队。这支北洋水师,可谓是来之不易,几乎耗尽了李鸿章毕生的精力和财力,前后共计3000多万两的白银。甚至,北洋舰队一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强大海军舰队。

可惜!以上的这些,仅仅是北洋舰队成立之初的规模和战力,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清政府内顽固派的阻挠,加之满族上层对李鸿章等汉人的提防,使得北洋舰队的发展每况愈下,举步维艰。朝廷不给钱,即便光绪帝批了,户部也不拨款。十几年间,整个舰队竟然没有新添置过任何军舰,只能是单纯的修修补补,甚至连弹药都捉襟见肘,根本无法满足使用。

在此背景下,李鸿章多次上奏,请求朝廷拨付军费。当时的户部尚书翁同龢,竟然敢在国家大义面前挟私报仇,大量克扣费用,连维护舰艇运转最低级别配置的几十万两白银都没拨付到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个大清朝都在为慈禧的“万寿庆典”而忙碌,根本无心顾及北洋舰队,无心顾及虎视眈眈的小日本。所以!清政府绝对是不想和日本开战的。

反观小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上至天皇,下到平民,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紧衣缩食,立求打造一支精锐的海军,以便击败清政府的北洋舰队,以踩着满清政府实现自身的崛起。

一边是心不在焉,一边是虎视眈眈。在此背景下,本不愿与日本交战的清政府,被拖进了战争的漩涡当中。

当时,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向宗主国清政府请求支援。但是,在清政府出兵的同时,小日本也借口保护侨民,向朝鲜派兵,引起了局势的紧张。

在镇压完起义后,清政府和日本达成协议,两国同时开始向国内撤兵。最终在1894年,以小日本的不宣而战,偷袭清政府的运兵船为标志,爆发了丰岛海战,同时标志着甲午战争的打响。就这样,清政府被被迫参加了对日作战。

战争的结果,清军投入兵力是日军兵力的数倍,清军阵亡30000多人,而日军阵亡1000多人。日本海军尽管损失惨重,但主要战力尚存,而清政府的北洋舰队,损失30余艘的大小军舰,几乎全军覆没。

按照惯例和传统,战败后的清政府自然又得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次也不例外,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我就不再赘述了,实在是憋屈和郁闷。

所以说,清王朝本不想对日作战,之后参战也完全出于无奈和被迫,这就是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



因为当时清朝军事实力实在太弱了,即便是参加甲午战争也只能挨打。但是却被其他国家被逼参加。

是被逼的。因为当时的百姓保卫国家的情怀,热情空前的高涨。如果清朝不做出举动,会导致更多人造反。

后来参战确实是被逼的形势所逼,所以没有办法,而且他们最后的结果也是能够预想到的。

不知道啊


中国古代史上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原因是什么?
如果不担心,行动会耽误,训练会耽误,但是部长会问!从这份谕旨的语气中,我们可以品味到光绪皇帝对李鸿章的批评,以及对其战备不力、“行事迟缓”的不满。的确,李鸿章真的不想打仗。应该说,在战前可能的条件下,就清朝而言,尽量化解矛盾,避免战争是合适的。所以李鸿章主张中日双方同时从日本撤军,自然...

甲午之败后清朝为何不选择再战以求转败为胜,而是求和?
3,清朝统治者的守旧思想。自甲午战争后主和派就主导了朝廷,可以说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自始至终就没有把战败当一回事,甚至也没有把中国老百姓当一回事,他们一心想要的就是自身统治的稳定,慈禧曾说过“并与友邦,不与家奴”,这无疑表现出以她为首的满清贵族在皇权稳固和国家稳定相冲突...

甲午战争,如果清朝不肯投降,会打出个什么结果
清朝会崩溃。清朝是封建君主国家,首都一旦失陷,整个政权体系都会濒临崩溃。当时日本人已经进军山海关,清军兵败如山倒,旧式军队在近代军队面前根本不堪一击。然后日本军队就会事实占领辽东,满清等于是大本营失陷,很快就会崩溃。辛亥革命时清廷退位的时代背景之一,就是东北已经被革命党控制,虽然东北的革命党...

甲午国殇是一个人的战争,为何朝中没有人去帮助李鸿章?
所以清朝不敢进行全面战争,无论战争伤亡大小,妥协求和都是唯一的选择。当然借战争之手削弱李鸿章这样的实权派,也是必须和必要的。这决定了清朝一定不能陷入战争的泥潭,因为无论最后成败与否,清朝都会完蛋。可以说清朝统治者在战前就应该预知到必败的结果,因为他们不会选择去拼死抵抗。相比之下,在...

清朝四支海军只有两支参加甲午战争,还有两支海军为何没有去?
就我个人而言,倘若南洋水师北上支援北洋水师的话,作用也不大,也不能改变甲午战争清政府即将惨败的局面。自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的丰岛海战之后,为了能夺取中国黄海的制海权,彻底击败北洋水师。日本联合舰队也根据各舰的性能重新调整了战斗序列。由“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

在甲午战争中,清朝陆军的作战表现为何会那么的不堪?
最后就没有对比进行防御,当时日本突然发起战争,中国当时还没有准备,当时的决策层,对这样的战争认知已经达到了可笑的意思,。也就当时的战争准备也是可想而知的不行。在战争期间,当时的领导人领导能力也特别差,而且他指挥当时打仗的信心也不是很强,所以当时的防御一直趋于消极的态度,最后战争指挥权...

大清在甲午战争后拒绝赔款会怎么样呢?
说起甲午战争,大家相当熟悉,如果不是这场战役失败,日本是无法发动后面的侵华战争。甲午战争的失利,归咎于统治阶级贪图享乐,思想落后,没有进取心。尽管当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军事力量有所增强,对外战争均有战果曾经击败沙俄、法国的入侵。在甲壬之变中打退了日本在朝鲜的渗透...

甲午战争的时候如果清朝不投降结局会是什么样子?
他们都知道继续打下去可能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双方继续打下去的话,日本也许会因为在人口、经济和资源上耗不过清朝而被打败,可是清朝的胜利却也会配上自己的国祚。不论怎么看,双方继续打下去都只会两败俱伤。所以,清朝和日本都不想看到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也不会允许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

甲午战争为何只有淮军参战,真相是什么?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鸿章,淮军和北洋水师是属于李鸿章的,说白了,人家根本就不会太在意朝廷的命令。而甲午战争,慈禧并不想和日本打,是李鸿章想要打仗,想要维护国家的完整。所以,朝廷就算能够抽出一支军队,也不想交给李鸿章来进行指挥。北洋水师都是李鸿章的人,李鸿章优先选择肯定也是自己...

假如甲午战争清政府不投降、不赔款,结局会有什么不同?
他们都知道继续打下去可能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双方继续打下去的话,日本也许会因为在人口、经济和资源上耗不过清朝而被打败,可是清朝的胜利却也会配上自己的国祚。不论怎么看,双方继续打下去都只会两败俱伤。所以,清朝和日本都不想看到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也不会允许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

石城县13725983753: 甲午战争大清如果不投降继续打,能不能战胜日本? -
简诗龙珠: 清朝只是北洋水师与日本交战!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都没参战!日本也是险胜,清朝只要再坚持一下,援军一到,就可扭转局面!当时各国媒体都比较同情日本,认为日本就要战败了!结果却是清军战败了!

石城县13725983753: 甲午战争,如果清朝不肯投降,会打出个什么结果 -
简诗龙珠: 清朝会崩溃.清朝是封建君主国家,首都一旦失陷,整个政权体系都会濒临崩溃.当时日本人已经进军山海关,清军兵败如山倒,旧式军队在近代军队面前根本不堪一击.然后日本军队就会事实占领辽东,满清等于是大本营失陷,很快就会崩溃.辛亥革命时清廷退位的时代背景之一,就是东北已经被革命党控制,虽然东北的革命党也是满人.

石城县13725983753: 中日甲午陆战发生在几几年
简诗龙珠: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

石城县13725983753: 甲午战争中日伤亡比较分析
简诗龙珠: 中日甲午战争 地点: 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 时间: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参战方: 清朝,日本 结果: 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参战...

石城县13725983753: 甲午战争的意义
简诗龙珠: 中国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

石城县13725983753: 以单纯军事历史观点看甲午战争:大清帝国为什么失败
简诗龙珠: 纯军事角度——简单说,对现代军事变革认识不足,且缺乏整套的军工体系,大量主战装备都是靠外购的,无法自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