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孟子在教育目的上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司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教育目的:君子、治世贤才与大丈夫、明人伦
教学往往是有教育目的而出发,围绕教育目的而展开的。"教育目的 "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当今社会教育工作者更注重的是从学校教育出发,偏重于社会对人的制约性。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孟子虽然是主观地表达了对所要培养的人的设想与规定,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的要求,礼崩乐坏的乱世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哪?孔子与孟子都讲到要培养君子,但他们两人的教育目的还是较主观地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思想观点。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君子,治世的贤才。在孔子看来,“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是君子,“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是君子,既能治千乘之国,也能长百乘之家的也是君子。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是君子进行自我修养,而修身则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孔子所说的君子更是从社会需求的层面来讲的治世的贤才。孔子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因此他需要培养治世的贤才君子。
相比较而言,孟子也处于天 下无道的乱世。他也主张培养君子,但他最为欣赏的是有天地浩然正气的大丈夫。孟子更注重的是一种内在的修养,“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他更注重的是一种内发的思想品格,一种人格的培养。另外,孟子认为“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明人伦的君子,而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治世的贤才君子。孟子并不是不主张治世,他也曾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并同孔子一样主张仁的学说,在各国之间奔走,宣扬自己的主张。孔子的阐述是从社会需求,治世的方面来说的,注重社会的要求,而孟子则是注重内发的,将外在的社会要求规定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的自我修养。
二、教学原则、方法之比较
不同的教育目的必然会在教学方法上有所不同。虽然孟子从孔子那继承了诸多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原则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还是围绕教育目的而展开有一些区别。孔子与孟子的教学原则与方法虽然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同中有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材施教与不教之教
孔子对于自己的弟子了若指掌,孔子对他们进行了分类:“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而且也了解他们的缺点“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噫。”对于同一件事情,孔子给予不同的弟子以不同的回答。子路问听到就行动吗,孔子因为子路凡事总想超过别人,要他收敛而要他问问父兄的意思再行动,而冉有难以下做决定,疑虑太多,遇事退缩,孔子为了促其进取而鼓励他听到就行动。
2、启发诱导与自学、深造自得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学生到了一定的学习状态: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老师便可开其意,达其辞,使学生经过启发有一定的感悟。之常说的启发式教育就是从孔子这里来的。孔子的启发诱导注重的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但孟子则注重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自得。因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内发的,不可能由他人达成,所以孟子主张自学与深造自得。他.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主张的深造自得注重的是自身的修养,相比较而言,孔子侧重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孟子侧重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并且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前者对教师的启示颇多,而后者有助于学生自觉自得的醒悟。孟子的这一教学主张与当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比较相近。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的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创新,体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3、学思结合与独立思考
孔子不仅认为学习要思考,而且也认为不能只思考而不学习。他对终日的思考是不主张的,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学也。”孔子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更注重学习。这与他的教育目的培养治世贤才是有关的。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为教学内容并贯之以仁勇智三德来培养治国平天下的贤才。这种贤才需要学习很多实用的知识来治世,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思考 。而孟子则认为教师并不能传授知识的全部,只能传授基本知识,学生要获得其中的精髓必须自己去思考,琢磨与体会。孟子以后裔教人射箭和做木匠教人做木工活为例,来说明即使是最好的老师也不能完全使学生学会所教的知识,学生要在教师传授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巧”。相比于孔子的学思结合,孟子更注重的是独立思考,尤其是学习者自身的思考。这也是源于“明人伦”的内发教育目的。这种内发的精神境界旁人是难以使其达到的,需要自身进行思考,琢磨与领悟。孟子对于孔子的教学思想多有创新。他强
调“尽信书,不如无书”,应以怀疑的精 神来看待书籍。这种怀疑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而且对于孔子的“ 欲速则不达”变通为“ 其进锐者,其追速”,直陈了欲速则不达的后果,强调了为学之


孔子孟子教学目的分别是什么
"教育目的 "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当今社会教育工作者更注重的是从学校教育出发,偏重于社会对人的制约性。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孟子虽然是主观地表达了对所要培养的人的设想与规定,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的要求,礼崩乐坏的乱世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哪?孔子...

比较孔墨关于教育目的的异同。
两家都着重于培养治术人才。儒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维护阶级统治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墨家主张教育要培养“贤士”,墨家培养的“贤士”与孔子培养的“君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2) 儒墨教育目的的不同点 儒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维护阶级统治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子夏用“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本性,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改变本性, 这两者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孟子着重论证了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的合理性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可能性,荀子则力图说明树立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必要性。 (2) 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孟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

孟子的教育主张
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圣贤”及“大丈夫”。1、师德师风,简单理解就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

荀子和孟子教化思想有什么异同的 速度要答案啊
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所谓的“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明人伦”的教化目的决定了他的教化方式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体。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基础就是“孝悌”。这一点,与荀子的要求教育培养推行理法的“贤能之士”的教育目标...

试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之间的异同。
他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②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孟子和荀子都强调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的重要地位。孟于认为教育目的为“明人伦”.就是“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苟子特别强调学习《诗...

谈谈孔子、孟子、荀子对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2000字左右
孔子认为:学而优则仕。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报效祖国,所以在他的带领和熏陶下,培养了一批具有高远志向的有作为的仁人志士。孟子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为人处世。他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君子的行为。荀子主要主张“礼”,他认为礼是做人不可或缺的部分 ...

孟子和孔子相比,他们的教育思想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如下:共同点:二人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同时两人都强调了百姓的作用。不同点:(1)人性论:孟子肯定“性善论”,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荀子肯定“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

孟子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2、孟子认为,教育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就像射箭一样,必须使学者能做 到射中靶心才行。标准既定,人人必须自觉遵守,不能因人而异,随意降低。孟子教育的最 高标准,是希贤希圣,即培养明人伦,知礼仪的“劳心者”——君子。3、 孟子的“仁政”思想,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君主为政要先仁义,...

孟子的教育思想和主张
孟子的教育主张:一方面,孟子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孟子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有人伦秩序...

维扬区13294475292: 孟子和孔子的思想区别 -
占薇伊立:[答案]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仁义”...

维扬区13294475292: 孔子与孟子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有啥区别 -
占薇伊立:[答案]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

维扬区13294475292: 孔子与孟子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有啥区别 -
占薇伊立: 个人见解: 孟子是子思的学生,孔子三传的弟子,是战国人. 孔子温文儒雅,也就是孔子成仁. 孟子有点侠气,也就是孟子取义.

维扬区13294475292: 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
占薇伊立: 孔孟之道均是儒家思想,世人更多用孟子学说以教书育人,因其更易被人理解,也就是说更白话一些;然孔子的学说更简洁精练,目的明确,主旨清晰,却深奥晦涩,若不专心研究不能理解其妙处,所以想“速成”的人们更愿意去研习孟子的语录

维扬区13294475292: 简述孔子孟子思想并加以评论 -
占薇伊立: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维扬区13294475292: 孔子和孟子在思想上有何共同点? -
占薇伊立: 一、相同点:1、孟子和孔子并称“孔孟”,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孟子和孔子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主张是“仁”和“民本”思想,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二、不同点:1、在人性论方面的认识不同,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2、孔子有很深的贵族情结,孟子则有明显的精英情结;3、孟子抛弃了中庸之道,表现得锐利耿介、疾言好辩,而孔子“忠恕”温良恭俭.

维扬区13294475292: 孔子和孟子在论述学习方面有什么异同之处 -
占薇伊立: 孔子被后世的人尊为圣人,孔子提出了认识、分析和处理事物的中庸观念;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人格修养学. 孟子被后人奉为“亚圣”.他继承了孔子的文化精神. 从《孟子》这部书里看到,孟子没有孔子博大,孟子涉猎的知识领域没有孔子...

维扬区13294475292: 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 -
占薇伊立: 出生时间不同,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在思想领域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提出性善论.

维扬区13294475292: 孔子与墨子,孟子主张的差异 -
占薇伊立: 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孟子: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导接受者学习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两方面.1、人须受教育,近於禽兽.2、教育内容在於明人伦.3、倘不注重教育,则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国家随时都可能会丧亡 墨子: 1. 墨子十分重视因材施教.2. 特别强调言行的一致.认为学要落实到行,突出了墨子的实践观念.3. 持积极的教育方法,主张“强说人”.认为儒家的“不扣则不鸣”的方法很消极,会错过教育时机.

维扬区13294475292: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不同?
占薇伊立: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主张 统治者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 克己复礼 他首创私学 提出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提出中庸 调节礼和仁的关系 孟子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他主张性善论 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保留人的善良本性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