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投稿:良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西湖七月半写七月半至西湖泛舟赏月的民俗和祭祀先人,这是作者借景抒情和心情的写照。

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七月半游湖,而且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就表现了张岱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

艺术特色:写人生动传神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因而,写“看七月半之人”,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写任务,往往以极简省的三言两语作粗粗勾勒,但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如写豪绅携满门老小倾巢而出,“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情态,仅以“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便将这类人物招摇过市,张扬形迹,凑热闹,煞风景的种种俗气形诸耳目。

更精彩的对市井闲徒的描绘:“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辞语浅显而笔墨平实,但人物神情形态毕露无遗,鲜活无比。



《西湖七月半》内容如下:

张岱写的这篇小品文,将议论与叙事相结合,真实地抒发出了自己在七月半这天游览西湖的所思所想,又以白描手法刻画出那日的西湖之景,情景相交,意境深远。

开头,张岱直言西湖在七月半这天没什么值得看的,值得看的是人。这一开头让人意想不到,以往文人写西湖,都着重写西湖之美景,然而张岱却反其道而行之,说西湖没有什么可看的,这些来西湖游玩的人才值得看。

随后,他将这些人分为了五类,这五类人,身份不同,装束不同,心境不同,看月的方式也不同。这些人,或不看月,或假装看月,或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在看月,或什么都看其实什么都没看到,或隐蔽起来不经意地看月,在这七月半的西湖边上,似乎都正自得其乐。

而作者,作为看着这各色人等的人,也正享受着旁观者的乐在其中。


第二段,作者极写此日西湖的热闹喧嚣。然而开头又再次埋怨杭州人不懂得欣赏月的美,竟然像躲避仇人一样躲着月亮,只有到了这一天晚上才为了虚名出来赏月。出来上了小舟,便要赶去节日的盛会, “速”、“急”、“赶”三字写出了游人们那种急切的心理。

到了游会,便是一派喧嚣和热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这喧嚣之声就如同沸腾了一般,又如大地被震撼了一样,而这些人群中夹杂着的话语声,又如同人在做梦时所听到的那些隐约的梦呓。

在这样的场合,同行的人对自己说话的声音都被环境淹没了,自己什么也听不到,仿佛聋了一样,而自己说出的话也同样被吞没掉,就像哑了一样。这十二个字将当时的震耳的人声鼎沸的场景生动贴切地描绘了出来,实在让人身临其境。

接着,他又写湖面大船挨着小船,却依旧没什么好看的,“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如此拥挤的场面,张岱却说“一无所见”,他对这样拥挤熙攘的场面是视若无睹的,可以看出张岱对这些人群略带嫌弃之情。

此处也与开头的“一无可看”相呼应,作者心内想看的,不是这样的拥堵的场面。随后,官府的人将人群驱散,刚才的热闹鼎沸也渐渐退去,留下了一个清净的西湖。这人群来时急忙,去时也匆忙,游玩时又如此拥挤,实在不知他们是否真的赏到月了。

这时,张岱一群人才开始了他们的活动,等待许久终于等到人群退散了,两个“始”字写出了张岱此刻心中的愉悦。

“断桥石磴始凉”一句有趣,刚刚的断桥被人群拥挤得都是热乎乎的,人群散去了也凉了下来,而张岱一群人正是要等到断桥的热气散尽,才来游赏,也可说是清高了。

此刻,张岱才细写了西湖的月、山、湖,“新磨”、“整妆”、“靧面”,除去了刚才的乌烟瘴气,自然山水仿佛修整了一番后焕然一新,大概直至此刻,西湖之景才真正有所可看的了吧。

在这样美的景致中,与三两好友,畅谈游玩至天亮,实在是人生之乐事。最后,张岱一行人,索性睡在舟中,而舟又漂在十里荷花中,“纵舟”、“酣睡”都写出了无比的洒脱和惬意。“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更是为文章添了一个意境幽远而绵长的结尾,读者思绪随作者所乘之舟漂远,回味无穷。

此文夹叙夹议,先表达了自己对西湖七月半游人的看法,又写西湖七月半之夕的游会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人声鼎沸之极致,后这热闹又戛然而止,西湖又恢复了“山水含清辉”的模样,至此,作者才真正心满意足开始了七月半的赏月活动。

这篇文章对比鲜明,五类游人的对比,热闹与清净的对比,人群与自然的对比,其他游人与张岱一行人的对比,在对比中,张岱表达了自己对清净的自然的喜爱,对远离喧嚣的渴望,对在自然中放纵自我的迷恋。

本文写景精妙,叙事生动,抒情淋漓尽致,议论部分又不乏精辟之见,尤其是末尾处清新文雅而又放纵不羁的意境,读来令人神思向往。




《西湖七月半》与《湖心亭看雪》的异同
同:都是讲西湖 异:讲的季节不同 ,《西湖七月半》是讲夏天,《湖心亭看雪》是讲冬天

西湖七月半文言文注释
可见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一被俗人点污,则一无可看;一成为雅人的世界,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此文写人物场景,极纷繁复杂,而又极有条理。五类人物,两种场景,写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其观察之深人细致,笔墨之精练老到,确实...

西湖七月半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句子描写了山川景物之美?_百 ...
《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作者开篇就点明了人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接着就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惟妙惟肖。“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

《西湖七月半》中最多的写作技巧
《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先描绘了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慵懒之徒四类看月之人;与这些附庸风雅的世俗之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后一类,即作者的好友及佳人,其观景赏月时行为的持重高雅、情态气度与西湖的优美风景和谐一致。作者对五类人的描述,字里行间不见褒贬之...

西湖七月半写了哪些可看之人?
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用(分成)五种类型(的办法来)观看他们。第一类,(乘坐)有楼台装饰的游船,船上有乐器吹弹,戴着高冠,摆着盛大的酒席,灯光中歌妓表演,仆役侍候,歌声与灯光交错,迷人耳目,(这是)名义上是为了赏月而来但实际上并没有看见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首句即干净利落地落到题目上,然而出人意表,起笔就撇开写看月而引入写看人。看似大煞风景之笔,实为文思流宕、开拓奇境之笔。有此一句,下文便放笔去写西湖七月半的五类游人,写出他们不同的身分、地位、情态、格调。作者观察细致,写得具体、准确、生动。对五类人并未进行评论,只作客观描述...

《西湖七月半》“断桥石磴始凉”一句是表示( )
游客散尽,西湖冷清下来 C.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此时已到傍晚 D. 月光澄澈,给人一种寒冷的幻觉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文:断桥石磴始凉——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这里写的是游客散尽,西湖冷清下来的景象。参见教材P99。 本题知识点:《西湖七月半》张岱。

《西湖七月半》作者是谁?
《西湖七月半》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张岱是富家公子,为人风流倜傥,毫不矫揉造作,做人坦荡洒脱。张岱在《西湖七月半》中鄙视那些没有看月夜或者看不懂月夜的人,殊不知,这在一个侧面说明了西湖的魅力,无论是否懂得西湖的美,都无法抗拒西湖的吸引力。张岱的文学特点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岱写了...

请问在西湖七月半中作者将看月者分五类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从他们的身份地位、情态格调上予以概括描述,指出杭州人七月半夜游西湖的实质是立名目,赶热闹,再进一步描写出一幅喧闹嚣杂的场面。最后回到自己在人散之后看月的情景,写出西湖的湖山月色之美,寄托着自己清高雅洁的情怀,同时既区别于又反衬出庸俗的不堪。作者写这样一篇追忆明末杭州风习的小品,是...

张岱为什么要写西湖七月半这篇文章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陶庵梦忆序》。张岱一生的浮华与苍凉,在梦与忆的交错摆荡之间,隐隐浮现。《西湖七月半》是张岱世界观的折射,是他最...

班戈县17521889528: 西湖七月半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句子描写了山川景物之美? -
桐萍立生:[答案] 《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作者开篇就点明了人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接着就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

班戈县17521889528: 《西湖七月半》中,写了游湖之人的哪些行为 -
桐萍立生: 译 文:七月十五的游人,可以分成五类去看,一类,乘坐高高曲楼船,奏着热闹的箫鼓,戴着华贵的帽子,摇着丰美的宴席,灯火辉煌,歌妓仆役旁列,各种声响和光亮交织在一起,名为看月而实际上看不到月的人. 一类,也坐船,船上也有...

班戈县17521889528: 《西湖七月半》描写了哪些赏月之人?他们的心态是怎样?
桐萍立生: 张岱在《西湖七月半》里写了五种“可看之人”:“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欲人看其看月者”;“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由此看来,借着七月十五赏月之名,实际是来凑热闹者占了看客的八成.

班戈县17521889528: 《西湖七月半》为什么不是八月半
桐萍立生: 《西湖七月半》是晚明小品文中的佳作,它属于游湖记闻,不写湖光山色的美丽,写游人的种种姿态,而且写得生动传神,充分展露了西湖昔日的繁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

班戈县17521889528: 阅读《西湖七月半》第二小节回答 -
桐萍立生: 答:《西湖七月半》描绘了杭州人七月十五游西湖的盛况,重现了当时的西湖风光和世风民俗,并通过对各类游客的看月情态的刻画,嘲讽了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了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致.

班戈县17521889528: 西湖七月半 关于西湖的故事或对自己对西湖的感受 -
桐萍立生: 名娃闺秀,其观景赏月时行为的持重高雅,字里行间不见褒贬之词,又时时不离写月;与这些附庸风雅的世俗之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后一累、慵懒之徒四类看月之人.文章 表面写人、名妓闲僧、孰雅孰俗则昭然若示,即作者的好友及佳 人 《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 作的一篇散文,完美而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抑浅俗,看似无情又蕴情于其中、颂高雅的主旨.作者先描绘了达官贵人.作者对五类人的描述、情态气度与西湖的优美风景和谐一致,然孰优孰劣

班戈县17521889528: 西湖七月半请问张岱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比如说文体之类的. -
桐萍立生:[答案] 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西湖七月半》属于追忆之作,描摹西湖游人的情态,烘托出繁华热闹的生活气息.张岱的语言雅俗结合,颇见功底.这篇小品,寓谐于庄,富有调侃意味.

班戈县17521889528: <<西湖七月半记>>的译文 -
桐萍立生: 西湖七月半(译文) 张岱 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 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用(分成)五种类型(的办法来)观看他们.第一类,(乘坐)有楼台装饰的游船,船上有乐器...

班戈县17521889528: 求张岱《西湖七月半》翻译 -
桐萍立生: 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类来看他们.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师,主人戴着士人的高冠,盛筵摆设在面前,灯火通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

班戈县17521889528: 《西湖七月半》有关问题...在线等... -
桐萍立生: 1.5类人 在作者看来,七月半看月之人有五类:一是“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贵人;一是“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三是“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四是“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