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自以为是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夙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用文言文形容一个人的无知虚伪、自大自以为是的有哪几句

一、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1、读音:qiáng shàng lú wěi,tóu zhòng jiǎo qīng gēn dǐ qiǎn 。shān jiān zhú sǔn,zuǐ jiān pí hòu fù zhōng kōng 。

2、含义:长在墙上的芦苇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别看嘴尖皮厚,其实中空,又有什么值得自傲的呢?

3、赏析:比喻的手法,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

4、出处:当年解缙是神童,年纪不大,名声可是不小。某次遇到一位高官,老先生十分不服气想你小小年纪名声这么大,到底能有多大的能为,于是故意刁难他,出了这个上联,表面上是描述芦苇的生长状态,实际上借双关来教训解缙,小小年纪不要太轻狂,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想那解缙可不是省油的灯,立马就对了下联,意思说别看你胡子一把的年纪,也没什么真本事,把老先生噎住了。

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读音: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2、含义: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败絮",破旧的棉絮。

3、出处:出自明朝大臣刘基明《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三、鄙俚浅陋,鄙于不屑。

1、读音:bǐ lǐ qiǎn lòu ,bǐ yú bú xiè。

2、含义: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

3、出处:出自王傥《唐语林政事上》卷一:“上询其政事,光不知文字,对皆鄙俚。”

扩展资料:

自以为是

1、读音:zì yǐ wéi shì

2、含义:为:认为;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 亦作“自以为然”。

第一种:自己觉得别人也会与自己想的一样,其实别人和你想得根本就不一样,主观臆断。

第二种: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3、出处: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已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已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下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4、译文:大凡爱争斗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对方是不正确的。如果自己的确是正确的,对方的确是错误的,那么自己就是君子,对方就是小人了。

凭着君子的德行去跟小人互相伤害,而不考虑自己的名誉,也不考虑亲友们所受的伤害,更不考虑国君,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这种人就像人们说的是在用狐父的戈去刺牛粪一样不值得呀。




讽刺自以为是的文言文
1. 用文言文形容一个人的无知虚伪、自大自以为是的有哪几句 一、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1、读音:qiáng shàng lú wěi,tóu zhòng jiǎo qīng gēn dǐ qiǎn 。shān jiān zhú sǔn,zuǐ jiān pí hòu fù zhōng kōng 。2、含义:长在墙上的...

形容人无知的文言文
这种人就像人们说的是在用狐父的戈去刺牛粪一样不值得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以为是 2. 【有没有形容陌生人对人友好的古文或者诗句~呢种素未谋面却对人极 君有奇才我不贫.-(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

自以为是文言文怎么说
1. 自以为是的翻译 原文: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下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打不出来)牛矢也 翻译:凡是斗殴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是对的而认为别人...

自以为自己很重要的文言文
1. 描写“自以为是”或者“倚老卖老”的文言文的句子有哪些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将以为智邪?则愚莫大焉;...

“对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不屑理会而所说”用一句文言文形容
出自庄子的《秋水》白话译文:不能和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谈论大海;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谈论冰雪。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白话译文: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 3、物...

讽刺人愚蠢的文言文
1. 求一篇讽刺他人的文言文 僧某献茶(文言文) 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

形容倚老卖老的文言文
1. 描写“自以为是”或者“倚老卖老”的文言文的句子有哪些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将以为智邪?则愚莫大焉;将以为利邪?则害莫大焉;...

讽刺话文言文
5. 俏皮话文言文文中讥讽了哪两种人 俏皮话文言文文中讥讽了取媚于人的奴才和自以为是的小人。 文言文节选: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文言文阅读楚人隐形题目答案
1. 楚人隐形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

文言文查阅
1. 文言文 1,自以为是 成语出处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2,杨布打狗(传在文件上的) 3,朝三暮四 成语出处 《庄子·齐物论》:“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

汶川县15834467424: 形容一个人自以为自已很重要,其实什么也不是的文言文怎么说? -
柏典海卡:[答案] 自以是者,不自知也

汶川县15834467424: 有的人总是自以为是的把人看成东西反义成文言文 -
柏典海卡:[答案] 或自是而恒以人为器. 简洁点:或恒自是而器人.

汶川县15834467424: 用文言文形容一个人的无知虚伪、自大自以为是的有哪几句? -
柏典海卡: 用文言文形容一个人的无知虚伪、自大自以为是的有哪几句?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读音】【qiáng shàng lú wěi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gēn dǐ qiǎn .shān jiān zhú sǔn , zuǐ jiān pí hòu fù zhōng kōng .】 【意...

汶川县15834467424: 小学文言文译文,原文,回答 -
柏典海卡:[答案]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 市罢( ) 二、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 答案: 一、1.鞋子 2.到 3.结束 二、讽刺了固执己见,不会变通又自以为是的人.

汶川县15834467424: 用文言文讽刺只顾自己利益的人句子 -
柏典海卡:[答案] 蝇营狗苟,专务一己之私,狼贪虎毒,弃大义于罔顾.临时编的,不太好哈

汶川县15834467424: 有一种人很自以为是 有没有相关的古文? -
柏典海卡: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已人为非也.已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已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下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已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属牛矢也.

汶川县15834467424: 文言文《长竿入城》讽刺的是什么?从两个主人公的角度来分析 -
柏典海卡: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拿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

汶川县15834467424: 太平广记文言文讽刺了谁 -
柏典海卡: 讽刺了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老父.

汶川县15834467424: 文言文 窃槽的道理是什么 -
柏典海卡: 1、本文讽刺了那些只学到外表的人,知识肤浅的人. 2、看事物要抓住关键,抓住本质,不能片面肤浅,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3、学习要抓住精髓的东西,不要学些糟粕,或是无用的旁支末技.

汶川县15834467424: 一段论述“是非”的文言文 -
柏典海卡: 《弈喻》: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 译文:赞成自以为正确的,反对自以为不正确的. 《齐物论》: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译文:所以就有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东西.想要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非难对方所肯定的东西,那么不如用事物的本然去加以观察而求得明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