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束顶病毒病是怎样传播的?

作者&投稿:桐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发生危害:香蕉束顶病由香蕉束顶病毒(BBTV)引起的,是香蕉生产上重要的毁灭性病害之一。植株早期染病会导致植株严重发病,完全失去经济价值;中后期染病,当年虽可获得一定产量,但果实品质有所下降。我国发生普遍,一般危害率5%~10%,严重的20%~40%,甚至更高。采用组培苗种植技术后,发病率明显下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以及少数非洲国家,而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迄今未见发生的报道。BBTV是香蕉和车前草上最严重的病害,20世纪初在斐济和20年代在澳大利亚曾大面积流行,使香蕉产量遭到毁灭性打击。在新南威尔士,1922年香蕉因病平均减产90%。

传播方法:病害主要通过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nigronervosa以半持久性方式在田间传播。田间流行主要与越冬毒源和田间香蕉交脉蚜数量密切有关。也可通过带毒种苗、组培苗、吸芽、球茎可实行远距离和大面积传播。不土传,也不能通过机械接种传播,因而剪枝等农艺操作不会传播病毒。

传毒介体:自然状态下由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nigronervosa半持久或持久传播。循环期48h,最短获毒时间17h,最短传毒期1.5~2h,保毒期13d,蜕皮后仍保持传毒能力,若虫传毒效率高于成虫,病毒在虫体内循环,但不增殖复制。病毒的传播不依赖任何辅助病毒。

种苗传植物:香蕉等芭蕉科植物带毒无性繁殖材料。

自然寄主:香蕉Musanana等芭蕉科植物。如大蕉Musasapientum、蕉麻M.textilis、长梗蕉、尖苞叶蕉、班克氏芭蕉M.banksi和象腿蕉Enseteglaucum。

人工接种可侵染的植物:芭蕉属的Eumusa种群中大多数可食用的品种,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西南太平洋诸岛屿的Sawaqa种群的食用品种均能被侵染。而姜、芋不是香蕉束顶病毒的寄主。近年来,姜花Hedychiumcoronarium和美人蕉Cannaindica亦被认为是不定的寄主,而后一种植物由于在田间能产生类似束顶的症状而被界定为寄主的。但是,在接种试验证明,美人蕉属Cannaspp.、鹤望兰属Strelitziasp.、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和玉米Zeamays等均不能被病毒侵染。

国内周仲驹等人的研究表明,香蕉、粉芭蕉和大蕉等是香蕉束顶病毒的寄主,但美人蕉、芋头、艳山姜、芭蕉芋、姜黄、长春花、甜瓜等其他24种供试植物不是该病毒的寄主。研究结果还认为,在福建省香蕉产区,香蕉束顶病流行的主要侵染源为香蕉病株,而粉芭蕉和大蕉等病株则可在病区中病害的长期定殖和流行起重要的作用。

侵染循环:新植区的初侵染来源为带毒吸芽和种苗。种苗的带毒性决定新区的严重度。有研究指出,新植区毗邻病园50~100m,1年后发病率达88%,新植区67%的新病株都在老病株周围20m内。疫区或常植区病株间通过香蕉交脉蚜重复传染。

病害与环境及流行:病害发生与香蕉交脉蚜发生数量、毒源植物多寡紧密相关。干旱、少雨季节,由于有翅型蚜虫出现而严重。在蕉园中从10月开始香蕉交脉蚜虫口量逐渐上升,到1~2月达高峰,5月达发病高峰。浓绿幼嫩的植株或中、小苗期最易感此病。蕉园失管,杂草丛生,病株多,将显著加重病害的发生流行。




香蕉束顶病毒病有哪些症状?
香蕉束顶病毒病:又称香蕉萎缩病,在广东被称为蕉公、虾蕉、葱蕉等。典型病株一般有4种症状:①束顶。新生叶越出越小,缩短,直立呈束状,导致植株矮缩。②青筋。叶鞘、叶柄处出现长短不一的、浓绿色的断续条纹。③黄化。老化叶叶缘上卷和褪绿黄化,后期也有不变黄的。叶片、叶柄硬而脆,极易折...

香蕉束顶病的症状有哪些?
病株根系大部分呈紫色,不发新根,吸芽抽生有所增加,均为带病材料,不能作为繁殖种苗。该病病原是香蕉束顶病病毒,属黄矮病毒组群的一个成员。病毒粒体球形,大小为20~22纳米。

香蕉束顶病毒病是怎样传播的?
发生危害:香蕉束顶病由香蕉束顶病毒(BBTV)引起的,是香蕉生产上重要的毁灭性病害之一。植株早期染病会导致植株严重发病,完全失去经济价值;中后期染病,当年虽可获得一定产量,但果实品质有所下降。我国发生普遍,一般危害率5%~10%,严重的20%~40%,甚至更高。采用组培苗种植技术后,发病率明显下降。

香蕉束顶病简介
香蕉束顶病,又名虾蕉、葱蕉或蕉公,其特征表现为病株不抽花蕾,顶部叶片成束聚集。这是一种由病毒引发的严重香蕉病害,被蕉农称为无法治愈的疾病。随着香蕉种植面积扩大和组培苗的广泛应用,复种频繁且连作时间长,使得束顶病的扩散问题日益严重。据近年来调查,部分地区香蕉园的束顶病发病率高达2%至...

如何防治香蕉束顶病和香蕉花叶病?
香蕉束顶病和香蕉花叶病都是病毒病害。香蕉束顶病受害病株又称“蕉公”,主要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新生中叶片窄、短、直、硬,病叶质脆呈束状,在叶柄及茎秆上常见深色条纹,俗称“黑筋”。老化叶片叶缘裉绿黄化,中脉周围浓绿。香蕉花叶病受害植株易矮人,叶片绿色深浅不一,有的部位颜色深,有的...

香蕉束顶病怎么防治 香蕉预防方法总结
病因 该病是由香蕉束顶病毒引起的,主要是由于蚜虫等吸食性害虫的危害,病毒在土壤中传播,农业作业不会携带病毒。横纹蚜的蚜虫是主要传播对象。蚜虫吸食病株后,病毒可存活约13小时。在这个时候,如果它再次吮吸健康的植物,它也可能对疾病敏感。自被感染以来,它一直寄生在植物中。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

香蕉主要病害与防治有哪些?
(2)病原 该病病原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top virus)。属黄矮病毒组,该组病毒粒体为球状。病毒主要借带病蕉芽和香蕉交脉蚜传播,汁液持毒能力达13天。该病毒为半持久性。机械摩擦,土壤均不能传毒。 图2-58 香蕉束顶病 1.传病昆虫—香蕉交脉蚜 2.病株 (3)发病规律 香蕉新植区的初侵染源来自带...

病、虫、灾害及其防治怎么做?
1.束顶病(病原主要为香蕉束顶病毒BBTV,也可能有BBTV与类菌原体的复合侵染)别名葱蕉,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有的年份猖獗流行。病株叶片缩小,叶脉呈深色条纹,植株严重矮化。由病苗和香蕉交脉蚜传病。香蕉高感,龙芽蕉其次,大蕉及粉蕉抗病。每年4~5月发病流行。防治:①挖除病株,以2,4-D...

香蕉叶片出现黄色条纹,是什么原因?
束顶病属于病毒病,近距离主要靠蚜虫传播,远距离则多是带病种苗传播。蕉园附近有种植茄果类蔬菜的或者套种蔬菜的,蚜虫较多,束顶病毒容易传播。这类苗期易发病在蕉苗免疫力差的情况下比较容易传播。防治方法:谨慎选择蕉苗;种植后定期喷50%劈蚜雾1500-2000倍或其他杀虫剂防治蚜虫,切断传播途径。苗...

香蕉束顶病是什么?
病原病毒称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病毒为等径球状粒体,此粒体在电镜下难以观察到。由于对它研究不多,分类位置尚不明确。此病毒主要借带病吸芽(蕉苗)和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 nigronervosa Cog.)传染,因而病株及其带病吸芽是蕉园束顶病的侵染源。香蕉交脉蚜则是束顶病专化的、唯一的自然...

源汇区19223277366: 香蕉束顶病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是什么?
尧朱复方: 蕉苗传带病毒,汁液摩擦和土壤不会传病.此病初侵染源为病株和带毒蕉苗(吸芽和组培苗),远距离传播通过带毒蕉苗的调运;阳间近距离传病依靠传毒介体交脉蚜,以持久性方式传 播.交脉蚜成虫、若虫均可传病,带毒蚜虫不能通过子代传毒,虫卵不 传病.大量种植带毒蒸苗是病区迅速扩展的直接原因.一般少雨、干旱 年份,交脉蚜发生量大,田间病株多或栽种的香蕉吸芽、组培苗带毒率 高,极易引起田间病害流行.不同蕉类抗病力差异大,香蕉最易感病, 过山香蕉类(包括龙芽蕉、沙蕉、糯米蕉等)次之,粉蕉和大蕉抗病; 香蕉组培苗、幼嫩吸芽和补种的幼苗容易染病;田间管理粗放、治虫和 处理病株不及时或不当,发病亦重.

源汇区19223277366: 阴茎上靠进龟头外的包皮上长些水泡一样的 - 男科 - 复禾健康
尧朱复方: 香蕉束顶病病原:香蕉束顶病毒(BBTV),属矮缩病毒属,形状为球状粒体.BBTV株系可分为南太平洋亚组和亚洲亚组,寄主限于芭蕉 科内的5个种,芋 为无症状寄主.

源汇区19223277366: 香蕉束顶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及怎么防治?
尧朱复方: 束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其发病的轻重与苗种、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抗病性;如果发现 病株要挖除深埋,同时撒石灰消毒处理;合理灌溉和排水,保 持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 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每亩可喷施用适量的稀土肥料加 白米醋,在幼苗生长的阶段每月喷1次;喷药治蚜,认真做好 治蚜工作是控制束顶病的有效措施.

源汇区19223277366: 香蕉束顶病的病因、症状、防治?
尧朱复方: 中文名称: 香蕉束顶病 介绍 介绍 Title 香蕉束顶病 【症状特点】 属全株性病害.早发病株明显矮缩,叶片狭小,直立状,叶缘黄化,叶质硬脆,易折断,主脉及叶柄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