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国音乐“三大支柱”(巴赫 贝多芬 勃拉姆斯)的作品作一比较,各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作者&投稿:释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德国音乐的三个支柱:贝多芬,巴赫,勃朗姆斯的音乐作品做比较,音乐性格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巴赫属巴洛克时的音乐巨匠,音乐风格清新自然,作品多为复调(如《勃兰登堡协奏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贝多芬属古典主义时期巨匠,音乐充满力量,多用英雄主题(如他的《热情奏鸣曲》,交响曲《英雄》、《田园》)作品开始向浪漫主义过渡
勃拉姆斯的音乐价值在20世纪初才被发现出来,以前人们听不懂他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巅峰人物,此人在音乐史上很有争议,在音乐上极力复古,反对现代音乐。(具体作品《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等

这三人以前被学院派的人称为3B,当然现在不这么叫了,可以说这三人是古典音乐的(广义上的古典音乐)缩影,


共同点就是,都体现人的价值。。。呵呵,配器和和声编配上都很棒,但贝多芬不善于曲式创新。。。。巴赫很自信爱显摆(具体的故事有兴趣可以搜一下《勃兰登堡协奏曲》的由来)。。。。勃拉姆斯不走寻常路。。。呵呵,怪胎一个

  摇篮曲中寄旧情

  一八六四年,勃拉姆斯在汉堡遇见了一个维也纳的青年女歌手,名叫贝尔塔。奥地利姑娘特有的温柔妩媚和天真烂漫,比起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北方姑娘来,自有一种神秘的媚力。从她身上,勃拉姆斯感到他注定要终老于此的奥地利土地分外可爱。他写信给他的朋友约阿希姆(1831—1907)说:维也纳毕竟是音乐家的圣城,通过贝尔塔,使他感到这个音乐城对他有双重的吸引力。勃拉姆斯对贝尔塔一见钟情。他确实曾跪倒在格累台纳夫人面前,求她发出邀请,让他和这个姑娘会面。他和贝尔塔的爱是两相情愿的,但在谈婚姻的时候终于遭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贝尔塔嫁给了法柏先生。当他们养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勃拉姆斯送给她一首“随时随地可以用来取乐”的《摇篮曲》(作品49之4)。“晚上好,夜里好,玫瑰花、丁香花都已闭上了眼,你也快睡觉”的曲调,是一首用古老的奥地利方言唱的伦德勒舞曲的自由对位;在汉堡时,贝尔塔经常对勃拉姆斯唱这首舞曲:你也许在思量,你也许在梦想,爱情总是不能和权力相拮抗?要送给旧日的情人一首包含纪念和祝贺双重意义的歌曲,确实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生平


  对着张扬个性且流行在感情的路上“凭着感觉走”的现代人谈高尚灵魂和永恒之爱,也许在今天有的人已觉得有点滑稽可笑。但踏进情感世界这个神圣之域,站在心灵之舞这个神秘的殿堂上,却谁都不得不被那些爱得既执着又崇高的“灵魂高尚者”炽热、浓稠的爱恋苦旅所深深震憾。19世纪后半叶,德国最卓越的古典乐派最后的一位作曲家约翰奈斯·勃拉姆斯,便是爱的天国里一个“永恒之爱”的典范,他用他强健而美的心灵和宝贵的生命,为人类不灭的情爱谱写了一曲“崇高——升华——不朽”的爱情乐章,并永恒地留在了人类情爱的殿堂上,被追求崇高爱情的人们仰慕着,吟唱着,祭拜着。
  1833年5月,勃拉姆斯诞生在德国汉堡的一个职业乐师家庭。父亲是他的第一个音乐教师。由于家庭生活清苦,13岁时勃拉姆斯就为生活奔波在各娱乐场所,他曾说:“象我这样艰难地过日子的人恐怕并不多”。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他居然写出了150多个小品,为日后的创作打下有利的基础。20岁时,勃拉姆斯到各地旅行演出,并接触到一些音乐界的知名人。经人介绍,带着试试看的心情,他敲开了音乐大师舒曼的家门,并以一首自创C大调钢琴鸣奏曲乐谱演奏,获得了大师的赏识。舒曼热情地抓住他的手、兴奋地说:“天才,年轻人,天才。。。。。。”认为他是“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师母克拉拉亦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她欣喜地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从汉堡来了一位了不起的年轻人——勃拉姆斯。。。。。。他只有20岁,是神直接差遣而来的”。
  幸运之神就这样降临到了年轻的勃拉姆斯头上。舒曼情不自禁地拿起了久搁的笔,写了一生中的最后一篇音乐评论《新的道路》,把勃拉姆斯这位“年轻的天才”热情地推荐给了音乐界。被音乐界接受后,勃拉姆斯仍未摆脱贫困,舒曼便邀请他住到了自己家中。在与大师夫妇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勃拉姆斯被这对夫妇的智慧和人格所征服,他的大部分作品不但有浑沉深厚的情感,而且朴实无华,体现出他对智慧和品格的追慕,在大师夫妇面前勃拉姆斯简直象换了一个人,他一直仰视着大师和他的夫人,对恩师舒曼自然不必说。而对师母克拉拉,从见到的第一眼起他就产生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情,但他觉得自己永远只能是一个崇拜者。站在师母面前,他就能感觉她的优越性和超凡脱俗的气度,他尊重她、崇拜她、喜欢她。成名之后,他仍然保持着这种感觉,但他具有高尚的情操,他很清醒,自然地、理智地压抑着自己对克拉拉的强烈感情,并把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一种内在动力,在汹涌的创作灵感中努力完善着自己。
  谁知六个月后,厄运突然降到了舒曼夫妇头上。大师精神失常,并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因丧失生活信心而跳进了奔腾咆哮的莱茵河,被救起后送进了精神病院。远在汉诺威的勃拉姆斯得知恩师的不幸后,立即赶到悲痛欲绝、正怀着舒曼第7个孩子的师母克拉拉身边,成为了这位不幸妻子和母亲最可信赖的朋友。克拉拉在苦难中挣扎的惨景既感召着他的勇气和同情,也使他的感情变得细腻和无微不至,他很清楚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并要忍受自己所崇拜的人的痛苦带给他的深深的悲哀,他不能使她丧失信心和勇气,全心全意地照顾克拉拉和孩子,他用自己的努力尽力去支撑起她行将颓毁的精神大厦。克拉拉登场演出时,他就守在家里照看孩子。克拉拉回家疲惫不堪时,他就代她去医院看望舒曼,他象保护神一样温暖着克拉拉和孩子们的心,使克拉拉感到了心灵的慰藉。而她每一次开朗的笑,都能给他带来无尽的艺术灵感,他们无话不谈,但两人之间的距离却是明显的。正是在这种患难与共当、相濡以沫中,勃拉姆斯的美德得到了显示——他把对克拉拉炽热的崇拜转化为了一种炽热的爱情。但他非常清醒,从不狂热,他既明白恩师在遭受病魔摧残,又懂得克拉拉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深爱自己的丈夫,无论何种情况,她都矢志不渝。然而爱是不讲条件和理由的。每到夜间寂寞和孤独降临时,勃拉姆斯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他一封封地给克拉拉写情书,对着信纸,痴痴地幻想着克拉拉就在面前,他对她倾述着肺腑之言。。。。。。每到此时,他的感情就如决堤后奔腾咆哮的洪水,不可抵挡地淹没了整个世界,也无可奈何地把自己淹没。。。。。。他在这些激情冲动中尝到了恋爱的所有快乐和痛苦。而他的情书却一封也没有送给克拉拉,他只在心里默默地爱着她,照顾她母子7人的生活,帮助她整理恩师的乐谱,一如既往地把她看着自己亲密的朋友。他幸福地徘徊在自己的恋爱天地里,把整整两年的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了大师和他的妻子。他抛弃了世俗的自我,而在心灵的自我中获得了永恒。

  两年后,年仅47岁的舒曼不幸去世。23岁的勃拉姆斯安慰好克拉拉后,便独自远离了。经过感情洗礼后的勃拉姆斯变得更加成熟和矜持,他在一个远离克拉拉的地方作起了“音乐隐士”,与克拉拉的友谊也更加牢固和浓稠。勃拉姆斯没有进过音乐学校,他靠自己的勤奋好学、卓越的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在德国音乐史中赢得了与巴赫、贝多芬相提并论(三个主要支柱,即总称为“三B”)的历史地位。其成熟的作品证明了他极高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曲作品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而不失自己的特点。其音乐的戏剧性来自贝多芬,民间歌曲、舞曲等体裁效法于舒伯特,而个人热情的叙述音调则接近于舒曼。他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吸取了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着力表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他的作品成为继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尤其是他的四部交响曲各具不同的思想内容,各自形成一部独特的音乐戏剧:《第一交响曲》史诗般宏伟,《第二交响曲》风俗舞蹈性的抒情诗,《第三交响曲》悲壮而令人神迷心醉,《第四交响曲》则达到了古典悲剧的境界。这些,都与作曲家的心灵、心路及情感历程分不开。
  在后来的43年间,他们的友谊成为了一种永恒和不朽。勃拉姆斯终生未娶,因为他心中的爱情始终不灭;他作音乐隐士无怨无悔,因为他一直处于完美的心灵境界;他轻视世俗之情,因为他曾经登临了爱的顶峰;他在此岸流连,因为他早已驻足彼岸——这就是勃拉姆斯高尚精神品格的体现。
  1896年,77岁的克拉拉在临去世的前13天,在奄奄一息中还记住勃拉姆斯的生日,于是她用颤巍巍的手写下了几行祝福的话语寄给他。接到克拉拉去世的电报时,63岁的勃拉姆斯正在距离法兰克福200公里的瑞士治病。他匆忙赶往法兰克福,因忙中出错而误上了方向相反的火车,经两天两夜的辗转奔波才赶到克拉拉的墓地。他也颤颤巍巍地拿出了专门为克拉拉生日而做的音乐手稿《四首最严肃的歌》:《因为它走向人间》、《我转身看见》、《死亡是多么冷酷》、《我用人的语言和天使的语言》,默默地放在克拉拉的墓碑前——虽然她永远都听不见了,但他会把它们带往天国,他会在天堂里用音乐去呼唤和寻找克拉拉。克拉拉辞世后,悲痛的勃拉姆斯也搁下了那支曾谱写了最深沉作品的笔。1897年4月3日,即克拉拉逝世一年后,勃拉姆斯在维也纳也赶赴黄泉,结束了作曲家高尚的一生,享年64岁。
  爱是人们心灵唯一剩下的一块洁净之地,是人类情感的神圣之域。我们仰慕高尚灵魂,是因为我们站立在此岸,厌倦了尘世的嘈杂和喧闹,疲惫了人世的繁乱和纷争,鄙夷世俗感情的功利和虚假,所以才总是向往彼岸的风景,总是期盼着有个美丽幽静的天堂,总是想给自己纯净无瘕的情感找一个存放的地方,总想让悠扬的旋律在生命的行程中长久地奏响和回放。我们追求爱的真谛和执着,是因为我们一直站在此岸,认识了此岸的有限性并被这个世界所规定和困扰,深谙情爱是人生存必需的心灵依恋,所以才对彼岸充满幻想,幻想抛弃世俗,幻想挣脱羁绊,幻想在一个和谐的绿地上,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营造一个高尚而纯美的空间——可是,“高尚”意味着“超越”,而超越既无边界又极为艰难,它是人类灵魂从此岸泅渡到彼岸的畅想,是神圣爱情的终极目标,是抛弃世俗的自我,对炽热爱情的质变和升华。
  然而,人类构成了现实世界,又被这个世界规定和困扰。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其实极其平庸而平淡。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它就是一个存在于人类幻想中的虚无——没有止境的目的。可能它就融在我们每一天过的日子里,也可能它就是人类心智根本无法到达的空想,还可能它只是跨度很大的到达彼岸的一座桥梁。
  心灵的彼岸,遥远地面对着人生,面对着我们——尽管虚无,却是人类知性的最高境界,是一种以不同现实具象存在的超越,对灵魂寻觅者充满了强烈而巨大的吸引力,也非一般人所为。所以,仰慕勃拉姆斯,赞美他永恒不灭的执爱,祭拜他高尚不朽的亡灵,为的是给心灵寻找一份寄托和鼓舞而已。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卓越的、古典乐派最后的一位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生于汉堡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贫困,十三岁便在酒店里为舞会弹伴奏,在剧院帮助父亲演奏。与此同时,为了多得报酬,他还写了不少沙龙音乐作品,包括多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改编曲等。他曾从师戈赛尔、马克逊学习钢琴,一生中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的赏识与支持。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靠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的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证明了他掌握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曲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而仍带有自己的特点。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此外,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四部交响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凋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最为著名。六十年代,他定居维也纳,把当时欧洲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l897年4月3日他在维也纳逝世----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构思之宏伟和规模之庞大,同他的先辈有很密切的联系:他的音乐戏剧性可说来自贝多芬,对民间歌曲、舞曲等体裁的兴趣显然效法于舒伯特,他个人热情的叙述音调,则使他更接近于舒曼。他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吸取了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着力表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他的作品成为继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如果同奥地利交响乐作曲家布鲁克纳相比较,布鲁克纳的九部交响曲好象都是从一个统一的结构派生出来的,而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却各有其不同的思想内容,各自形成一部独特的音乐戏剧:《第一交响曲》象史诗那般宏伟,可以看到贝多芬"从黑暗到光明"的构思的强烈影响;《第二交响曲》是风俗舞蹈性的抒情诗;《第三交响曲》是一曲悲壮的颂歌,但它的戏剧性的终曲却令人神迷心醉;而《第四交响曲》的戏剧性发展则几乎达到古典悲剧的境界。 就其历史功绩而言,在德国音乐史中,人们时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与贝多芬相提并论,把他们比作三个主要支柱,即根据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和勃位姆斯(Brahms)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三B"。

就其历史功绩而言,在德国音乐史中,人们时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与贝多芬相提并论,把他们比作三个主要支柱,即根据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和勃位姆斯(Brahms)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三B"。

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构思之宏伟和规模之庞大。

贝多芬音乐的创作风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波恩时期;1782-1792]其作品可以看到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并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2)中期[维也纳时期;1793-1808]此时创作的奏鸣曲和管弦乐曲,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充分发展和完善了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和功能,显示出贝多芬的创作已完全成熟,并具独特的个性。(3)晚期[维也纳后期;1809-1827]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

巴赫 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

可以看得出来 楼上一定视察了资料的
巴赫的伟大之处 不光是因为他的几个曲子
我觉得 更重要的 是他作曲的思路 及技巧 如果 学过钢琴的话 就会知道 巴赫的作品几乎成为了 现代钢琴练习的样板教材 这三个人中 巴赫是最早的 而且早好多 但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人 去把自己的走品变成了现代教材 而且没有什么变化 有这样的前瞻性的眼光 实在是 不让人敬畏都不行
贝多芬就不用说了 随便几个人 便可以把他的不世之作一一列出 他是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直接影响着后来作为现代主义先锋的作曲家 勃拉姆斯
而勃拉姆斯 楼上说的比较准确 德国人向来都是思想缜密 深沉 且宏大 他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构思之宏伟和规模之庞大

巴赫 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

贝多芬音乐的创作风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波恩时期;1782-1792]其作品可以看到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并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2)中期[维也纳时期;1793-1808]此时创作的奏鸣曲和管弦乐曲,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充分发展和完善了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和功能,显示出贝多芬的创作已完全成熟,并具独特的个性。(3)晚期[维也纳后期;1809-1827]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


将德国音乐“三大支柱”(巴赫 贝多芬 勃拉姆斯)的作品作一比较,各有...
在德国音乐史上,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被广泛认为是音乐界的三大支柱。他们的作品在风格和构思上各有特色,同时也存在共通之处。巴赫(Bach)**:巴赫的作品以复调技法为核心,结构严谨,情感深沉而内在。他的音乐充满哲理,逻辑性强,反映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贝多芬(Beethoven)**:贝多芬...

将德国音乐“三大支柱”(巴赫 贝多芬 勃拉姆斯)的作品作一比较,各有...
就其历史功绩而言,在德国音乐史中,人们时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与贝多芬相提并论,把他们比作三个主要支柱,即根据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和勃位姆斯(Brahms)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三B"。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构思之宏伟和规模之庞大。贝多芬音乐的创作风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波恩...

德国音乐的三个支柱:贝多芬,巴赫,勃朗姆斯的音乐作品做比较,音乐性格上...
巴赫属巴洛克时的音乐巨匠,音乐风格清新自然,作品多为复调(如《勃兰登堡协奏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贝多芬属古典主义时期巨匠,音乐充满力量,多用英雄主题(如他的《热情奏鸣曲》,交响曲《英雄》、《田园》)作品开始向浪漫主义过渡 勃拉姆斯的音乐价值在20世纪初才被发现出来,以前人们听不懂他...

被誉为世界音乐教育的三大支柱什么?
1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2柯达伊教学法 3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罗丹的一个故事
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让·巴蒂斯特·罗丹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玛丽·谢弗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的出生让父亲欣喜若狂。这位从诺曼底来巴黎谋生的农民,做梦也没想到在他38岁时还能抱上儿子。罗丹和她的两个姐姐克洛蒂尔德和玛丽都长着一头的红发,而“罗丹”在诺曼底的意思正是“红色”...

20世纪三大音乐教学法不包括
20世纪以来,由于教育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外音乐教育领域涌现了许多崭新的理念和方法,其中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柯达伊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被誉为世界音乐教育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教学体系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借鉴的空间。三大音乐教学法简析:不...

乐器品牌介绍-Eastman
Eastman音乐集团的业务版图由三大支柱撑起——提琴艺术的巅峰之作、管乐世界的领军者以及吉他爱好者的心头好——Andreas Eastman、S.E. Shires的专业级铜管、WM.S. Haynes的长笛艺术、EastmanStrings的弦乐韵律和Eastman Guitars的吉他魅力,每一款产品都承载着匠人的热情与艺术追求。历经三十载的发展,Eastman...

音乐的三要素??
音乐三大基本要素为节奏、曲调、和声 音乐三大构成要素:1、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2、曲调:...

鲁迅、居里夫人、罗丹、詹天佑、周恩来、贝多芬每人的简介,字数不超多...
罗丹 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詹天佑号眷诚,字达朝,汉族,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他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周恩来,1898年3月5...

我要找轻音乐
在音乐风格上,Secret Garden在新专辑中并无任何刻意地改变,延续着他们宁静、质朴而优雅的格调,充满着古典主义的美感和凯尔特音乐独有的欢快和乐观;配器方面则以小提琴、钢琴以及人声作为三大支柱,配以自然优雅的木管乐器或者丰富多彩的电子合成器。在《earthsongs》中,Secret Garden的两大主力:作曲、监制兼键盘手罗尔夫...

丹寨县13916765218: 将德国音乐“三大支柱”(巴赫 贝多芬 勃拉姆斯)的作品作一比较,各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
经汪麝香: 可以看得出来 楼上一定视察了资料的 巴赫的伟大之处 不光是因为他的几个曲子 我觉得 更重要的 是他作曲的思路 及技巧 如果 学过钢琴的话 就会知道 巴赫的作品几乎成为了 现代钢琴练习的样板教材 这三个人中 巴赫是最早的 而且早好多 但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人 去把自己的走品变成了现代教材 而且没有什么变化 有这样的前瞻性的眼光 实在是 不让人敬畏都不行贝多芬就不用说了 随便几个人 便可以把他的不世之作一一列出 他是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直接影响着后来作为现代主义先锋的作曲家 勃拉姆斯而勃拉姆斯 楼上说的比较准确 德国人向来都是思想缜密 深沉 且宏大 他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丹寨县13916765218: 德国三B是指什么 -
经汪麝香: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 Johann Sebastian Bach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 Ludwig Van Beethoven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1897] Johannes Brahms 三位都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由于其首字中都是“B”,故称三B

丹寨县13916765218: 谁知道这3位音乐家是谁? -
经汪麝香: 1、〔德国〕巴赫(1685-1750)■代表作:《勃兰登堡协奏曲》 成就:“西方音乐之父”,巴罗克音乐的集大成者. 2、〔奥地利〕莫札特(1756-1791)■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 成就:全能的天才音乐家,德国歌剧艺术的不朽拓荒者. 3、〔德国〕贝多

丹寨县13916765218: 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是谁 -
经汪麝香: “三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

丹寨县13916765218: 贝多芬在欧洲音乐史上的地位? -
经汪麝香: 1.他被称为乐圣.把交响曲这种音乐体裁的艺术成就推高到极至.后 人无可超越.如. 2.丰富和完善了奏鸣曲这个体裁, 3.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之一.他开辟了浪漫乐派. 4.影响欧洲音乐发展3个最重要历史时期的音乐家之一,(巴赫.贝多芬,博拉姆斯)欧洲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中,他是古典乐派时候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你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这些东西是贝多芬的伟大之处,他的伟大之处就是他的贡献,没有这些也就说明不了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地位..

丹寨县13916765218: 贝多芬 莫扎特 巴赫情况介绍 -
经汪麝香: 贝多芬 (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 http://baike.baidu.com/view/3160.htm莫扎特 1756年1月27日生...

丹寨县13916765218: 德国三B作曲家是哪三位 -
经汪麝香: Johannes Brahms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1833-1897 德国作曲家.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一个职业乐师家庭.父亲约翰·雅克能够演奏多种管弦乐器.勃拉姆斯受父亲影响,自幼喜爱音乐,向父亲学习小提...

丹寨县13916765218: 音乐界把海顿,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的喻为什么? -
经汪麝香: 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 莫扎特,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丹寨县13916765218: 巴赫为什么能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
经汪麝香: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SebastianBach,也译作巴哈,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

丹寨县13916765218: 巴赫有哪些艺术成就? -
经汪麝香: 巴赫(巴哈)(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以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和器乐曲而著称.他把前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传统概括地加以研究并汇集在一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