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缘·普陀山散文李海平请问李海平撰写的散文《香缘·普陀山》,怎么在百度网上查不到呢?(注:文章类别

作者&投稿:闳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说-文学-散文有什么区别?!~

参考一下以下内容:


wenxue 文学

艺术的基本样式之一,亦称语言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审美的方式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作用。

文学概念的演变

“文学”一词在中国古籍中早已有之,但其含义与现代美学中专指语言艺术的概念不同。在先秦时代,“文学”兼有“文章”、“博学”两重意义,即将现代所说的文学、哲学、历史等都囊括在“文学”之中。至两汉,人们开始把“文”与“学”、“文章”与“文学”区别开来,称有文采的、富于艺术性的作品为“文”或“文章”,而把学术著作叫做“学”或“文学”——这与现代所说“文学”一词的含义差别很大。到了魏晋南北朝,一方面许多人仍然沿用汉代的说法,把现代所说的文学称为“文章”,把现代所说的学术称为“文学”;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开始在同一种意义上来使用“文学”和“文章”,即把这两个词都用来表示现代所说的文学,而将学术著作另外称为“经学”、“史学”、“玄学”等等。但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强调“文以明道”或“文以载道”,以至出现了重道轻文的倾向,于是又不大重视“文”与“学”的区别,重新把“文章”与“博学”合为一谈,“文学”一词又成了一切学术的总称。一直到清代,“文学”一词通常都是在这种意义上被使用的。如清末民初的学者章炳麟在《文学总略》一文中就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文学作为专指语言艺术的美学术语,在中国是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才被确定下来,并被广泛使用的。自此,“文学”这个概念才比较严格地排除了非艺术的含义,而成为艺术的一种样式的名称。

在西方,“文学”〔拉丁文为lit(t)eratura〕这个词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的思维的一切作品;狭义的文学即指语言艺术。作为专指语言艺术的“文学”这个术语,只是在近代、特别是18世纪之后才取代了以前的“诗”、“诗的艺术”的术语而被广泛使用的。
人们对文学性质特征的认识过程 文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精神现象,当它应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产生(见文学的起源)以后,它就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经历着自身的发展过程(见文学的发展)。而且,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在阶级社会中)、不同民族的文学,通常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汉赋这种文学形式在中国汉代产生、繁荣以及后来随社会发展而衰落,史诗这种文学形式在古希腊时代产生、兴盛以及后来随社会发展而消亡,都有它们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必然性,并带有各自的民族特点。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学同社会主义时代的文学之间,既有某种历史继承关系,又有时代的、阶级性质的区别,也都可以找出其内在根据。
随着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对文学的性质和特征也有了逐步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代,人们对文学现象(或者说在当时只是混沌一体的诸意识现象中的文学因素)的认识自然是幼稚和粗疏的,往往把文学(以及其他艺术现象)视为神的赐予。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学自身的发展,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学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在中国先秦时代,虽然人们还把文学同学术混在一起;但对当时文学的主要形式诗歌的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尚书·虞书·舜典》中就有所谓“诗言志”的说法(见言志与缘情)。稍后,孔子论述了诗歌“兴、观、群、怨”的社会作用。荀子注意到了诗歌及音乐“入人”、“化人”的审美力量。汉代的《诗大序》和《礼记·乐记》强调了诗乐吟咏情性的抒情性质,并论及了诗乐与时代、现实的关系(见《诗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丕、陆机、刘勰、钟嵘等更在他们的文学理论著作中,进一步深入地把握了文学的性质和特征。他们强调了文学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诗歌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审美性质;区分了不同的文学体裁的特点;指出了“神思”、“感兴”对文学创作的特殊意义;注意到作家的个性、气质和学识深浅雅正对文学创作及作品风格的重要影响;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诸如“文气”、“风韵”、“风力”、“风骨”、“形似”、“滋味”等,来说明文学的许多特殊品格(见《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此后,从隋唐到明清的一千多年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取得的对文学性质和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对文学的许多品格把握得更加精细入微。唐代皎然、刘禹锡以及自日本入唐的遍照金刚等人提出了诗“境”的概念,初步论述了诗歌主观的情、意与客观的景、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的特点(见意境),白居易强调文学须“为时”、“为事”而作,韩愈倡导文以明道;宋代严羽认为诗有“别材”、“别趣”,标举“妙悟”、“兴趣”(见《沧浪诗话》兴趣说);明代李贽鼓吹文学须表现“童心”;公安派提倡诗歌要“独抒性灵”(见性灵说);清代叶燮认为诗歌是主观的“才、胆、识、力”与客观的“理、事、情”相结合的产物,等等。他们都对抒情文学的特殊性质提出了各自的理解。而对戏曲、小说等叙事文学的特点,明清的许多文人学者也开始有了较深的认识,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论述了戏曲的一系列特殊规律,金人瑞、毛宗岗等人在《水浒传》、《三国志演义》等小说评点中,阐发了人物性格的创造法则等等。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许多学者开始吸收西方一些美学思想同中国古典美学相结合,来观察和解释文学现象。如梁启超强调小说与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密切关系,阐述了小说的“熏”、“浸”、“刺”、“提”的艺术感染力量;王国维接受了康德、特别是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宣扬文学的本质乃是“解脱”人生的“痛苦”,并总结了中国历代关于诗的“意境”或“境界”的论述,对这个概念作了全面界说。“五四”以后,对文学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经过漫长的中世纪,以至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到18、19世纪资产阶级的许多相当完整和精密的美学体系的形成,对文学的性质和特征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不过,它们表现出自己的民族特点,与中国美学大相异趣。


。。。 。。。

文学的不同体裁和种类

在整个艺术领域中,文学是具有自身特点的一种样式。而就文学本身而言,它又具有各种不同的体裁和种类。

中国古代有所谓“文”、“笔”之分或“诗”、“笔”之分,即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类。

中国现代美学通常把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四种体裁。

在西方美学中,也有人把文学分为诗歌和散文两种基本类型。

还有人从内在性质上——即以文学所反映的对象和内容、所用的塑造形象的方法等为标准,把文学现象分为叙事的、抒情的、戏剧的三大类。

文学的不同体裁和种类之间,虽有大体上的区别,但无绝对界限。而且不管什么体裁、什么种类的文学作品,都有着共同性和统一性。它们都以反映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以及融化于其中的作家的认识、评价和思想感情为内容,以内容的组织结构、存在方式及其语言表现为形式。而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总是辩证地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见文学作品)。

(杜书瀛)




xiaoshuo 小说

文学体裁之一。以散体文的形式表现叙事性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情感、心理状态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进行具体的艺术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鲁迅说:“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源于神话。因为原始民族,穴居野外,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如风、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为惊怪,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拟名为神;并想象神的生活、动作,如中国有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这便成功了‘神话’。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进近于人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如说古来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凡人以上,由于天授的就是。例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之的话,都是和凡人不同的。这些口传,今人谓之‘传说’。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先秦两汉的史传散文,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给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滥觞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但这些小说篇幅都较短小,故事情节也较简单,大抵是一些片段。到了唐代的传奇小说,才逐渐形成了比较曲折复杂而又完整的故事情节,宋元时期,出现了话本小说,明代又出现了文人创作的拟话本。经过这样的发展,中国古代小说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五四”以后的现代白话小说,吸收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长处,又广泛地借鉴了外国小说特别是19世纪西欧和俄国小说的创作经验,使小说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小说已成为中国文学中最重要也最繁荣的体裁。

小说的构成要素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展现人物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和各种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任何故事情节总发生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因而它也是展现人物环境的必要条件。小说的情节具有可叙述性,但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反映丰富的生活内容、描写众多人物的小说,往往交织着多条线索,有主要的中心情节,还有若干次要的副情节。
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小说的另一要素。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开展中,应当通过对人物外貌、人物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直接描写,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小说也有只写一个人物的,但通常总描写一个以上的人物,除了主要人物即小说的主人公外,还描写众多的次要人物。
对人物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具体描写,也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要素。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
小说必具备以上要素,但并非具备以上要素的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小说。散体文或以散体文为主的形式使小说区别于诗歌;描写内容不受舞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它区别于戏剧文学;而艺术的虚构则又使它区别于纪实散文和传记文学。但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又是从神话、史诗、戏剧、纪实散文和传记文学中摄取营养而发展起来的。
在现代文学的发展中,有些现代主义流派认为小说可以不要情节,不必刻画人物的个性和塑造人物的典型形象,也不一定要进行环境的具体描写,他们强调“表现自我”,主张孤立地描写人的某种情绪、某种潜意识心理。

小说的分类
小说按其篇幅长短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长篇小说指篇幅长、描写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的作品。
小说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区分其种类。例如以题材而论,欧洲中世纪有骑士小说,16世纪西班牙有流浪汉小说,18世纪英国有感伤小说、法国有哲理小说,等等。中国古代,也曾从题材上对小说作过划分,如宋代话本有胭粉、公案、灵怪等类,明清有英雄传奇,清代有才子佳人小说、谴责小说,近代、现代则有社会问题小说、心理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神话小说、惊险小说、侦探小说、反特小说、推理小说等。
小说在其历史发展中,不但反映的生活内容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而且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以人称来说,多数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故事体,特别是长篇小说,作者对所写的故事,只作客观的叙述。但也有第一人称的小说,作者以“我”的身份向读者讲故事,或者采用书信体、日记体、自传体等。此外,也还有人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法。从语言来说,在中国则有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之分。
“五四”以来的现代小说,融古今中外小说的表现形式手法于一体,形成了现代中国小说新的体貌。现代小说继承了古代小说在人物描写上“粗线条的勾勒和工笔的细描相结合”以及结构上“可分可合、疏密相间、似散实联”的特点(茅盾《漫谈文学的民族形式》,《茅盾评论文集》(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又吸收了外国特别是西欧和俄国小说心理刻画和意识流的手法,以及在情节结构上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适当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方法,等等。随着电影、电视的兴起,还出现了电影小说与电视小说。现代小说拥有的表现手段几乎是无限的,凡是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而语言又能加以表现的,小说都有能力加以描写。除了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和行为外,还可以描写人的感受、幻想以至梦境,这就有可能把存在于广阔的时间与空间的历史画面与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色彩鲜明、维妙维肖地在一定篇幅里刻画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同时,小说还可以利用作者的旁白、议论和抒情,使自己的艺术表现获得哲理的和诗的光辉,由此增强作品的思想容量与艺术魅力。因此,现代小说是文学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体裁。
(王淑秧)



sanwen 散文

文学体裁之一。其概念古今有所不同。古代指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中国文学散文是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著(最早是经、史、子)发展起来的,而且它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著始终不曾脱离关系。

中国散文有悠久的历史。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古的文字,也是书写文学的萌芽。周代出现了大批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名著,其中有不少著作,或其中的某些篇章,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秦汉散文在先秦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至东汉以后,除子、史专著外,开始出现了各体单篇散文,如书、记、碑、铭、论、序等,原来只是子、史著作表达工具的散文,至此取得了某些独立地位。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散文的发展变化时期。诗、赋和骈文的繁盛,一方面造成散体文的中衰,另一方面也为提高散文的修辞技巧和文采准备了条件。唐宋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实际是一次关于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全面改革运动。在它的推动下,自唐宋迄于明清,逐渐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记、寓言、传记、杂文等文学作品。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是中国古代散文体分类的集大成之作,它将文章分为13类: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文体的状况。

现代散文则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近年来,由于叙事性散文中的报告文学和议论性散文中的杂文越来越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学样式,因而人们也越来越趋向于把它们从散文的范围中划分出去。这样,就又形成了狭义的散文概念,即专指以抒情为主或抒情与叙事并重的“散文小品”。
现代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要求写真人真事,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至少也应有相当根据;但它所允许的艺术加工程度要比报告文学大些,它强调人物事件的主要方面符合客观真实,不像报告文学那样,要求所写的人物言行乃至时间、地点、事件都必须准确无误。散文中的“我”,常常是作者自己,与小说中的“我”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散文能真切、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件和问题,直接表达作者的认识和情感,因而优秀的散文作品比起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来,具有“轻骑兵”的作用。
散文不同于小说、戏剧的又一显著特点,是反映现实生活,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不要求完整的人物情节,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如鲁迅的散文,就往往抓住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或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片断,来表达一定的认识和感情,而不求像小说、戏剧那样具有丰满的人物、完备的情节。作者写这个人或这件事,不是为表现而表现,而是要写这个人、这件事给自己的印象、感受和影响,用以感染或启迪读者。散文的这一特点和诗歌很相近,但又不像诗歌那样高度凝炼,表现形式也比较自由、随意。
此外,由于散文能将叙事、抒情和议论的功能熔于一炉,并且自由灵活,可以有所侧重,所以,它的表现形式也比小说、戏剧文学更为多种多样,举凡杂感、短评、小品、随笔、速写、通讯、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等等,都可以纳入散文范围之内。同时,散文能够做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便于多方面地反映现实,只要具有健康的内容,丰富的生活情趣,能给人以启示和美的享受,都可以成为优秀散文篇章。所以鲁迅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怎么办》)这里所说的“大可以随便”,是指散文体裁风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既可以叙事,可以描写,也可以议论,可以抒情。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它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生活片断和细节,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也可以像诗歌那样,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艺术手法,创造一定的艺术意境。但是,散文体裁与表现方法的灵活多样,不应理解为可以不加思索地信笔写去,恰恰相反,唯其篇幅短小,更要求艺术的精粹,唯其自然朴实,更须注意诗情和文采。散文贵“散”又忌散,是辩证的统一。无论是讲究巧妙构思的散文,还是结构上浑然天成、不需多少熔裁工夫的散文,都应力求通过“形散神不散”的表现技巧,达到一定意境的创造,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怀,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而且要内情与外物相融合,诗意与境界相交织,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同时,为了创造清新优美的意境,在语言方面,散文要求言简意深,短小精悍,精练优美,朴素自然,既要充满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又要具有作家鲜明的风格特点。
(王振民 褚斌杰)

简媜 作品小注
花事了




简介:
生于民国五十年十月二十日,宜兰县冬山乡人,家中务农。
武渊国小、顺安国中、北投高中、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任广告公司撰文、「联合文学」主编、「大雁书店」发行人、
「远流出版公司」大众读物部副总编、「实学社」编辑总监。
现专事写作。
曾获全国学生文学奖大专组散文第一名、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
梁实秋散文奖、吴鲁芹散文奖、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首奖、
国家文艺奖、九歌年度散文奖、台北文学奖。

小传:
简媜原名简敏媜,民国五十年出生于宜兰,家里世代务农。

从小她便比别的孩子早熟、敏感。生活在乡下,虽然比较欠缺文化的刺激,但大自然
及周遭的种种,她都能以一颗纤巧敏锐的心去观察与体会。农村中的景物,朴拙自然,变
化不大,家人邻里早已习焉而不察;小小的敏媜,却懂得用心去倾听与观赏,因而常满心
惊奇和欢喜,并养成她恬静的性情与出尘的思想。

国一那年,一场车祸夺去她挚爱父亲的生命,从此,身为长女的她,不但负起照顾四
个弟妹的责任,也因此变得更为独立自主。她喜欢读书,并且有意进入文学殿堂潜心学习
,因此她在十六岁那年只身到台北来读高中,因为这样较有把握考上好大学。

那时她在复兴高中就读,同龄的同学仍在爱玩爱闹的年纪,一般而言,也不那么看重
课业,因此渐渐地,简媜意识到自己和她们的不一样。由于背景和想法大相迳庭,使得她
在同学中没有交到知心的朋友,埋首用功之馀,不免有些寂寞。寂寞之馀,她就拚命看书
;看得多了,心中兴起一种有话想说的冲动,促使她提笔为文。她谈理想,抒感怀,记乡
愁,诉寂寞……,写著写著,她发现自己在字里行间得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也因此暗自
下定决心走文学之路。

民国六十八年,她先是考入台大哲学系,大二便转到中文系。

「进入台大中文系,我的生命之页自此真正开启,」简媜说:「如今想来,仍然庆幸
自己能有那样的机会,接触到那么多倾囊相授的好老师、那么多可以切磋的同学、那么丰
富的图书典籍、那么有系统的课程训练……。」

而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她的创作欲亦更加澎湃。大学四年,她的散文得过台大文学奖
、台大文学院学生奖、全国学生文学奖、台大中文周奖……,校内各种刊物上,常出现她
清丽富灵气的作品。

简媜的第一本书《水问》,更是这段时期作品的结集。

《水问》忠实纪绿了简媜大学四年生活中的种种。她细密的心思、敏锐的感受,使她
写草木,比别人有情;写朋友,比别人知心;写爱情,比别人刻骨铭心;写知识的追求,
比别人多一份舍我其谁的抱负,写心情的转折,更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文中情境……。

谈起自己为文的风格,简媜说:「我在使用文字时,是相当自由的,某个字或某几个
字,若是能造成一种意象、一种情境,我便大胆去用,而不考虑合不合章法,主词、动词
的位置对不对,以前有没有人这样用过。因此,如果从严格的学术观点来看,我的文字也
许是不及格的。」

不过,这样不受拘束的文字,却是极富创意且非常美的,因而有人认为简媜的散文是
唯美派抒情写景小品,简媜对此不同意,她说:「我的散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便是生
命。虽然我的文章中有不少是描述大自然之美,但并未滥情,我写一朵花或一根草,都是
对生命的一种礼赞、一种诠释。」

简媜已出版书目(台湾)
【创作】
水问 (散文) 洪范 1985.02
只缘身在此山中 (散文) 洪范 1986.02
月娘照眠床 (散文) 洪范 1987.02
七个季节 (小品) 时报文化 1987.12.16
一斛珠 (小品) 李白 1987
私房书 (札记) 洪范 1988.03
浮在空中的鱼群 (散文) 汉艺色研 1988
下午茶 (散文) 大雁 1989 重出;洪范(1994.10)
梦游书 (散文) 大雁 1991 重出;洪范(1994.02)
空灵 (散文) 汉艺色研 1991.05
胭脂盆地 (散文) 洪范 1994.10
女儿红 (散文) 洪范 1996.09
顽童小蕃茄 (散文) 九歌 1997.06.10
红婴仔 (散文) 联合文学 1999.05
天涯海角 (散文) 联合文学 2002.03

--------------------------------------------------------------------------------

【译作】

Patricia Polacco:雷公糕 (童书) 远流 2000.02.15
Uri Shulevitz :下雪了 (童书) 台湾麦克 2001.02

简媜各书纲目
《水问》
如水合水(序)


花诰

初次的椰林大道
白千层
花季之遗传
春之积雪
花之三叠
美之别号
壁画
树之黄叶天上来
野蔓之誓

水经

月碑
问候天空
夏之绝句
一瓢清浅
生活细笔小引
小红虫
踏一回月
夜的独白
两朵童雉
我来酿
漫卷心情
水经

悲赋

阳光不到的国度
走过一处荒凉
情殇

碎词

美丽的茧
幻航
不系乾坤系流年
海路
水问

断语

风裳
云游

化音

凤凰季节——警朋
心灵之河——敬朋
不忍问归期——别朋
水经注——诀朋
《只缘身在此山中》
像雪地上的足迹一般(序)


万里天

行经红尘
山水之唉乃
月牙
莲众
天泉
竹涛
燕剪西楼
醒石

寻常饮水

拾箸观想
球之传奇
飞檐
行住坐卧
路在掌中
已饮阎浮堤一切河水

行 僧

人在行云里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却忘所来径
恒河沙等恒河
红尘亲切

无尽意

意篇
血雨
凯风
尽篇
缁夜
白发
无尽意篇
涉水摘竹
渔夫

无缘缘

缘篇
水月
镜花
无缘篇
地衣
浮尘野马
无缘缘篇
解发夫妻
借宿
《月娘照眠床》
一定有一条路通往古厝?(序)


碗公花之什

碗公花
茉草
采蕨日
竹枝词
含笑
桑椹紫衣
朱槿墙下,童誓

灶之什?

有情石
落雨时的井

稻浪之什

醉卧稻浪
村鸡小唱

大水之什

大水

飞蝶之什

丽花,有你的信
飞蝶
消味,那个消查某
要迎你,缓缓泉流
银针掉地

寻墓人之什

寻墓人
阿歹伯公

月娘之什

月娘照眠床
月魔

《七个季节》

风未来,檐铃先响 简 媜


人之卷

情 人
乡 人
旅 人
浪 人

事之卷

婚 事
心 事
花 事
灯 事

时之卷

生 时
喜 时
别 时
梦 时

地之卷

前世地
此世地
来世地
异 地
《私房书》
沿阶草(序)


第一札 与岁月同等心跳

第二札 险滩

第三札 寸土

第四札 远山有灯

第五札 旧字
《浮在空中的鱼群》
序:弄潮人


第一篓
乡村的鱼群

地底村落
司命灶君
入宅
安床
整手足甲
漏厝
铺路
护符
分居
花底瘀伤


第二篓
城市的鱼群

记载一只笼子的形状
文字自动贩卖机
0℃的春天


第三篓
生活的鱼群

心动就是美
百衲
早觉
工作中的热
逐渐消失的声音
精神团圆
分享
独处
交缠
再生
行书
不锁
梦的狼牙


第四篓
文学的鱼群

初裳
缁衣
伏流
参商
天爵
唱晚
雄浑
冲淡
秾纤
沉著
高古
典雅
洗练
白蛇三叠
《下午茶》
【第一辑】下午茶


粗茶淡饭(原序节录)


【器之卷】

山泉
茶具
最丑的茶杯
中国瓷
茶则
茶头与杯头
小茶壶嘴儿


【茗之卷】

覆盆子
鸳鸯茶
浮柚
茉莉花茶
面茶
冬瓜茶
姜母茶
陈年普洱
桂花蒸在龙井上
寻找薄荷的小孩
洛神——给在天堂的友人
白毫乌龙
铁观音
不知春
大红袍


【韵之卷】

晚茶
唇印
隔夜
茶枕
女侍
神水
奉茶
茶泡饭



【第二辑】一碟流星


柳条画地
鹰箭
阳光手印
食泪的蝴蝶
河童
浮舟
温暖的空旷
更遥远
瞬间诱惑
青色的光
双钱
爱,定居的小城
晚祷
无为
秋声
行动的山
海誓
野趣
乐府
变文
章回小说
白话文学
西施
句践
赵氏孤儿
赵飞燕
貂蝉
二乔
达摩
嵇康
刘伶
杨贵妃
红娘
陈圆圆
董小宛
林黛玉


茶馀饭后
——小记洪范版《下午茶》
《梦游书》
雨夜赋——序


都会边界


台北小脸盆
发烧夜
榕树的早晨
仇树
砌墙派
赖公
水昆兄
上班族之梦
疑心病者
魔女的厨房
女作家的爱情观
一只等人的猴子
叫卖声
粉圆女人
一枚煮熟的蛋


http://love.ywec.net/new/jianzhen/jian050304.htm

未找到李海平的香缘·普陀山,有其他作者关于普陀山的散文,仅供参考。
普陀山悟禅【原创散文】
文霖
浩浩东海,悠悠普陀山,山海佛境,慈航圣地。
一座山的气质与个性里,更多的是自然与人文的多维结合。
——题记
1
当东海第一缕阳光冉冉升起时,普陀山便是氤氲着佛光了。佛光照心,禅理入骨,这是朝圣普陀山时留给我最真切的印象,也是我的灵魂贴近普陀山的现实感受。
普陀山,呈具在我面前的是一朵巨大的莲花,观音的杨枝和莲花一起,把我带进一个静美而安然的世界。在普陀山,在莲的世界,我又可以温习一种虚静的气息,渐渐感受到佛脉的恬适安详,如诗馨谧了。
普陀山是特立独行的,第一人间清净地的历史渊源丰盈了这座佛教名山的文化盛宴。普陀山,海天佛国,禅林境界,在佛禅的滋润下更是充满清凉,呼吸匀畅,以人间仙山南海圣境的透明向上昭示生命的灵性。在这里,天有多蓝,水有多蓝;人世间的生命,更多了一种凤毛麟角的快乐与怡然。
普陀山的海风,是普陀山轻盈的佛风,在蓝天白云下飘逸出安谧的梦境,众多的信徒或游客在这里受惠于智慧、仁慈和善美。在普陀山的语境里,融合了慈悲、佛光与生命的冥想,它总是透明、迷幻而带着超然之美,让人领略出一种别样的光辉。
如果说东海的潮音里升起一朵巨大的莲花,这莲花就是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它是宁静的微笑,是大海般的心灵展示,使我不得不走在佛顶山的道路上走在向佛的行列,以心的憧憬和意志的虔诚,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普陀山的观音是芸芸众生中的莲花花朵,的确,它不仅线条流畅、圆润,更是于蓝天碧水中具有令人回味的清新风格。不仅仅如此,普陀山流动的佛风,给现代社会浮躁的心态倾注了一份宁馨和思考,补给了心灵的轻盈与超脱,正因为这样,普陀山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而倍受推崇。
普陀山是历史文化的守望者,亦是藏风聚气幽独清净之地。走进这里,我才开始掂量生命的轻与重,我原本所有的生活状态一点点剥落,我不再沉湎于为生活而生活的束缚和枷锁。走进普陀山,的确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原本状态,心灵会在这一片自然的净土里有了洒脱与放松,有了真实的愿景与愉悦。
走进普陀山,珍视生命里的洒脱与轻松不仅仅是奔走,更是融入,更多的是面对现实的闲心与清静。
普陀山,地如其名,普惠佛陀之山。
2
我不是旅行达人,但我经历了禅文化之旅。我原想在路上思忖,漫无目的也罢,沉静思索也罢,我不会让心灵羁于现实。走进普陀山,我心中有一种灵魂归宿的启迪与安放的意愿。在现代社会里,许多时候,人的灵魂往往漂泊无依,我走进普陀山又很快地接纳了它的点染,我的心灵正向着观音的高度行走。
一踏上普陀山,一种庄严虔诚的氛围呈现在海天佛国的上空,苍茫大海,远离红尘的清静妙味,更是我心中的神圣。我知道,普陀山真正地传承了中国的宗教传统和佛教信仰。观音信仰,绵延千年的佛事活动,正是普陀山的宗教底蕴。普陀山的宗教文化,正是阳光普照,才有着佛国香火,更赋予了这座名山的声名远播。
走进普陀山,我找到了我了解世界的认知方式,我只有内心的宁静,才能感受到普陀山亘古不息的禅境,静美和精神。如果没有内心的宁静,即使走进海天佛国,也制服不了内心的躁动,不安和欲望。只有透悟出观音的禅机,我们才能让灵魂不再浮躁。佛光显现之日,带给人更多的是灵魂的安宁或顿悟。人们走进普陀山,目的是想寻觅佛禅的肌理,或者虔诚地表达自己想说又不想说的欲望。而我没有多少陌生的欲望,心中的空荡多半是精神的虚幻和意志的模糊。走进普陀山,在梵音香烟之中,我却感到了一种结结实实的精神气象。我处于平凡的生活空间,没有大起大落,更没有大红大紫,我从不相信走捷径,我只相信能走出一重天地的只有靠付出,尽管现代社会里充斥书市的成功学在倡导或引诱人们走向成功的秘笈。走在海天佛国,我一路漫无目的地观和看,我没有刻意停留在某一处景致。在现实生活里,我没有颓废更没有堕落,我一直在坚守我的信仰,一直在阅读和持守着普陀山一样的精神空间,在阅读人世间一部我永远需要彻悟其精髓的厚书。我一直在一种清贫的生活里却不乏读书的嗜好而滋养着自己的心灵,那些充满权柄和铜臭的行当都无法左右我的灵魂,浮躁和浅薄不会伴随我的身旁,所以站在观音面前,我的心灵是坦然的,又是欣慰的。
活在当下,你无力改变别人,你就改变自己,在心中注入佛性,淡然,平静,吃饭时吃饭,工作时工作,睡觉时睡觉,佛光自然会降临你头顶。生命的极致,都是无意中收获的,但如果缺乏一种活力与灵感,一切都是渺茫的。
佛性就是生活,人人都有佛性。我处于复杂的芸芸众生之中,为生活而忙碌,为工作而疲惫,为追求而产生无奈,我甚至为自己所受的不平而愤懑,为怀才不遇而孤傲,痛楚,然而,自我抱怨都是无济于事,心病还得心解。走进普陀山,我看到了观音那双善于洞察尘世的眼睛,尽管她的洞察一时也抚平不了我心中的痛楚和无奈,但是,她的静默里,让我终于透悟出一份自我警醒和淡定,隐忍与坚守。观音就是我内心的清辉,我能够清醒地认识我自己了,在观音的爱与阳光的佛性日子里,我只有贴着大地的情怀前行,在既定的目标里走向新的高度。这样,普陀山无疑成为我思维飞翔的高地,使我不惮于寂寞,不惧于孤独。
面对熙攘的世界,我们应该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营造一颗平常心,让浮躁的心灵得到宁静的栖息。平常心是禅,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则取凉,寒则向火。心中做到了无烦恼、明净无垢,就是一颗平常心。红尘滚滚,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向佛,就得有一颗平常心,远离妄念烦恼,远离超常的鸿福,放下自在,以诚心为香,以回归内心为境界,心安意定。涅槃即是寂灭,真我就是净土,本真就是净土,而不是喧嚷、庸俗与愚昧。
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物质的追求与崇拜,往往很少有人培育心灵中超越功利的信仰,所以,如何让心灵远离世俗化、同质化而拥有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呢?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三月不知肉味”,这正是超越功利的现实快乐,真正地追求一种乐以忘忧、乐在其中的境界。
平时我喜欢读书,读书是根,而写文章是缘。我走在人生路上,写起文章来,忘了一切,众人皆以为我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了,连我家里人也责怪我不食人间烟火。因为我不喜欢被房子和票子纠缠着,我的文章也少有抱怨,少有做作,我仿佛已经走进了生活的净土。其实,生活哪里如此,我的工作不是我的喜好,我是在工作之余寻找心灵的慰藉,我又怎能在我的文章里去存留下工作的倦意或生活的欲望呢?其实,对于工作或生活中的不足根本用不着刻意执着,或者憎恨,不喜欢也罢,后悔也罢,放下执着,路还得走下去,觉还得睡,饭还得吃。
于是,我心中默默地念道:风定莲香是禅,松声竹韵是禅,天蓝水清是禅,海浪低吟是禅,飘然出尘是禅。
普陀山的禅,是纯粹,是清亮,是透澈。
3
走进普陀山,人生难得的一份清静。前来做佛事的,拜佛烧香许愿抽签问卦的都有,我不曾这个,我没有潜心于此。这并不是我看破了红尘,机缘是否到来,我都不必多想。许多事情,越是期望,越是不能达到,越是心切越是难以合缘。有一佛教对联:“因即果,果即因,欲求果,先求因,即因即果;佛即心,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即心即佛。”读到这幅对联,现在我才觉得我所想要的不食人间烟火,即心的皈依,心的平静,瞬息间远离世俗六根清净,只有滤去心灵的陈杂,方可静心下来,干好每一件事。倘若心拥沉重,包揽一切,又怎能走向高峰?寻找捷径是不得真佛性的,只有精神丰富而有信仰的人才可以触摸到真佛性的。“即心即佛,无心是道”,这是禅宗法门,是禅宗大义。人虽然很难达到慧能“本来无一物”的无上智慧,但远离妄念、烦恼还是可以做到的吧。
由于从众心理,许多人早已失去了自己,连自己都失去的人该怎样去寻找自己呢?可惜生活中很少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彻大悟这个词在他们的字典里从未出现。当生存只成为一个人本能的冲动,那已经是很可怜的了。我们为何对平凡人生身怀恐惧?平凡地生活着,不被房子、车子和资产困扰自己,才是人心的真相。谁让自己沉重地活着呢?
大千世界,众多的纠结,玄虚,繁冗,纷争与愚昧,相生相伴,形影相随,一双俗眼或能洞察世界,一双俗眼或能悟出清新祥和的云朵。我看见许多人念念有词,无非心中总是能发好愿能修大福。燃香显心,尊佛许愿,已经成为众人的必修功课。我朝佛且不亵渎佛心,我不相信福和愿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相信搜肠刮肚就能找到大富大贵,就像我从不相信我能中彩票一样。现实生活里,有人想到祈福享福,有人想到惜福造福。我心中只愿平淡,有口饭吃就行,有口茶喝即可,吃着的面包屑儿掉在桌面上,我会拈起放进嘴里,我不愿浪费一点珍馐,也不愿污染一片草地,我不知道我心中是否装着佛心,我只知道穿过那片樟树林,我静静地倾听到了叶儿轻轻的呼吸。踏着海岸的金沙,我心中也是软软的,绵绵的,我不由自主地放松自己,让心灵放飞在海天佛国的袅袅梵音里。茫茫人海,智者与愚者,俊逸者与粗俗者,只不过是一步之遥,我又何尝跟自己去较劲呢。
在普陀山,我总看到人们匆匆之中更有一种接近生活真实的精神诉求。我之所以说是接近于真实,是因为纯粹的真实是不可能达到的,我所看到的就是走在一条通往真实的路上,是形形色色的身影在匆匆里行走。呈现在人们的脸上依然有种劳累的苍白或缺乏睡眠的倦意,眸子里有时闪烁着别样的惊愕或迷茫。什么时候人们更多一种和谐与安详的神情呢?匆匆行走的人们似乎都有一种接近于朝圣抑或是虔诚的表情。不管怎样,出入普陀山的游人依然如织,这座名山依然是游人向往和崇拜的至高境界,修行也罢,参禅也罢,人们忘却不了佛陀的香火,更是不想遗缺心中的愿望,人们把普陀山当成自己心网的解码器,当自己无法或难以从心网中解脱出来就来到这里释放心灵的沉重。
人们真心向佛修来世福,当然是美好的愿景。但是,在匆匆来去中,我们仍然要保持一份清醒。普陀山的禅境,让人在为人处世、人格陶冶、生命感悟等领域里都会留下更多的思索。
从普陀山归来,我心里对自己说,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了。
普陀山在我心中就是一朵静静释放着清纯的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确是这朵莲花盛开的本色。即使相隔遥远,我依然能聆听到莲花开放的声音,莲花的天外之音。
4
一切烦恼与孤独都是自找的。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自己。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去繁存简,去掉从众的心理潮涌和作崇的虚荣心,善之善哉,善莫大焉。
漫步普陀山,我看到了岩缝里钻出的小香樟,摇曳着的嫩叶让我有一种感动,生命往往就是蕴育苦难中并不断地战胜苦难,这样我们才会感触到生命的隐忍、坚强和实在,这样我们才会找到心灵深处真实的和谐与安祥。谁也不能脱离尘世,即便想远离红尘,如果没有一种坦然的内心,没有清静的觉醒,没有寻找到客观物象,那么,自己是否找到了心灵深处静静释放着清纯与圣洁的莲花呢?让安宁领引自己,潜下心来,在通往佛顶山的路上,感悟观音的道与法,至臻至善的世界虽无法达到,但重新认识自己不仅仅是一种提升,更是一种修行。
所谓佛在心中留,指的就是知道佛法。佛陀教我们放下执着,我们往往不去深究其学问,而亵渎佛法,急功近利,远离善根善缘,最终束缚了自己的心,更囚笼了自己的思维,变得无比庸俗。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在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吃饭、穿衣、睡觉、扫地都是修行,“饥来吃饭困来眠”,都是修行。
我何尝不想让心灵在修行中宁静与祥和呢?心悟,反省。在世象纷扰中,保持心性的宁静与自然,重构诗意的心境,从容淡定,以静制动,才是内心的安详啊!
凡事都要顺心,一事一事地做,种下善缘,种下善心,收获善果,且不可心鹜高远。来普陀山,我的确带着朝圣的虔诚,在肃穆的庙堂寺院宝殿里,我屏息凝神,心中几分尊重几分虔诚。普陀山是一座大佛山,寺院佛堂南海观音都藏在它的肚里,佛是透明的,佛自己心知肚明,留给人间才是心知肚明。让心放开吧,心里装得太多,积习的东西很难散发出去,人是很把自己修行得完美的,那么就从点滴开始吧。人的心常常被自身囚禁,被沉浮所累,难以超越物质的纷争,那么,我们用什么来疗救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洒脱和飞扬?最终我们要回归自己的内心,皈依自己的灵魂。在现实社会里真正驱散心灵的寂寞、浮躁与贪婪的,还是自己的灵魂指向。能够在普陀山的静谧、肃穆中倾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能够在法雨禅寺的缭绕香烟里聆听到佛国的梵音,这就是禅。生活中,道是无处不在,禅亦无处不在。追求身心豁然和神思宁然的是人的心禅。
现实世界,我们不仅仅是去找一处禅来安放我们的灵魂,而更应该让我们的灵魂在世俗生活里冷静地担当,让自己的心灵长出一双慧眼。所以,有人不想随波逐流,有人不愿从众,有人不再浑浑噩噩,走自己的路,乐土终究是乐土。
走进普陀山,礼佛拜僧,听禅阅经,通透清静庄严的氛围。停驻其间,夜对明月,晨伴朝霞,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如饮佛茶,皆可以清心也。
朝拜普陀山,空谷足音,是慈航的境界。涉足于此,乃心灵的皈依。
5
普陀山的禅境呈现出一种宽博与广远,传递在寺院禅林的声声诵经中,又在悠远钟声的碰撞与回音里包容了人心与慈悲。现实的善男信女将自己溶进了寺钟和木鱼声中,冥冥中经历了一次佛旨的洗礼,远离了凡俗的狂躁、甚嚣尘上的不安与沉浮。千年的佛教圣地在人们匆匆的身影里依然跳动着鲜活的生命力与文化的气象。普陀山的世界里,不仅有着神气,更是具备了人气。一切宽容、和谐与庄严肃穆都在这里充盈着,熏陶着,弥漫着,绚烂着。
娑婆世界,人处其中,浸润甘露法雨。普陀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云霓霞光,都流露出禅意。普陀山的佛寺禅林,曲径通幽,禅房花影,恬雅清静,处处呈现出淡泊豁达的诗意心怀。朝圣者膜拜,信众们参禅,布道者诵经,各司其职,各遂其愿,井然有序,清净坦然。
就这样,污浊和浮躁都远离观音而去,悠然与坦然永远伴随着普陀山,并在海天佛国里轻吟梵音,撒播善美。普陀山,是摒弃拥挤的欲望让心灵疗伤的福地。善与恶,提升与堕落,美丽与污秽,一切缘于心,都可能在心灵之中交织或叠加,主导或退位。只有让心如水澄澈,只有让心超越于心,才会日日是好日,处处是福地。神秘的普陀山,天下苍生,离苦得乐,都会感悟到观音的圆融智慧淋漓尽致地彰显。
6
普陀山因其造化的神奇,吸引着唐宋历代的帝王将相、仕宦名流、文人墨客。他们纷至沓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各自身负的世相纷纭。普陀山见证了开山祖师慧锷供奉观音的礼佛决意,也分享了王勃、王安石、文征明寄情山水的优游;既见证了真歇禅师的苦心善缘,也铭刻了大慈大悲为众生离苦得乐的观音解脱生死闭关苦修终至成功后普利众生的济世情怀。
走进普陀山,那钟声诵声,把我带进了一个神圣、清明、宁静、悠远的境界。走进普陀山,我不仅要眼观,更要心悟,我不止一次地站在这些佛堂寺院的面前,看到了历史驿站里的佛像精神飞动,看到了浙江名下海天佛国里一种永远的文化积淀与象征。南国的海风和神性生命都被这片净土的浓浓香火氤氲着,并且呈现出虚无缥缈的意境。
人活着就是福气,不要说自己活着真累,其实这样并没有洞见人生真味。面对观音的微笑,我们完全可以体悟到生命原本是自然而单纯的,倘若非把自己的名字或踪影雕刻于青史留下不朽,自然就是活得真累。走进普陀山,我真的明白了冥冥中心役于形的宿命,而终于得到了慈风法雨的沐浴。那些龛佛,那些石头或樟木的精灵,都会在冥冥中让我有了精神的梳理和支撑。于是,走在普陀山的佛光境界,我被一股肃穆和清冽的氛围久久地笼罩着,我感到了参禅诵经的不绝声息,更是聆听到了天地间气清神定的幽谧佳境里的佛音。
对我这样卑微地走在人生路上的人来说,普陀山更具有一种华枝春满天清风朗的惬意与超脱,让我决然地远离喧嚣,最终在驻足和观览中找到心灵的快慰。不管多么繁忙,不管多么疲惫,我都应该在自己的空间营造一座精神的小屋,安放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心灵开启自己的小屋,有且只有这样,才不会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面对现实的浮躁与做作,我永远应该选择避开或离去,而不是无缘无故地压抑自己,走向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世界。我应当去掉偏执,去掉妄念,突破自我的壁垒,让心境流畅明快如风。我告诫自己,不要泡在物海里沉浮,不要因欲望的熏蒸而被名所累被利所困。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普陀山是永恒,它的永恒启开了我渐渐物化的心灵,我得真正地走进生命的平淡与自在中呢!天上一朵祥云,地上一颗禅心,海天佛国里的观音菩萨,真正不失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机气象。
普陀山,在滚滚红尘中注入了人世间一片清凉,这座神灵之山的美誉几乎是家喻户晓。只要想到这里的佛寺禅林,想到这里的禅苑清音,人们都能联想到普陀山的不绝香火,悠远的钟声。
为文与悟禅都是相通的,重在心悟而离言,“妙悟者不在言多”。我相信,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去发现,去感受,去沟通,就算再大的文化差异,观音世界总是向你张开怀抱的。
普陀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如今更是实至名归,千百年来一直将徐徐而来的中国风吹向大海,吹向世界。
在这里,我不得不用心灵去阅读,普陀山的海上日出不啻是一缕畅想的佛韵,清新瑰丽,令人难忘,并以生命的灵动带给人世间昂然活力。
我俨然被普陀山规模宏大、宝相庄严、慈悲睿慧的南海观音的威德所震撼,眼前海阔天空,气象澄明。
7
普陀山,这样一座真正恢弘而高贵的佛教圣地,无疑是天下佛禅的心灵氧吧。它的气息里透彻着着生命的灵性,萌动着慈悲的慧根,有无量的出世思想,更有智慧的入世精神。普陀山真诚地呼唤每一颗生命不断地自我观照,自我更新,有且只有如此,人才能独立担当和悟时自度。
千年的香火,络绎不绝的游人,心灵的景致毕竟是心灵的景致,菩提树毕竟是菩提树,人世间所有的尘嚣都得在这里退席。观音导引我向着海风膜拜,大海蔚蓝的底色为我接风洗尘,于我是真正的生命的欢呼。观音的气象与大海的博大都在我心灵深处细淌着,奔放着。
爱普陀山,以我真心的祝福。在普陀山佛境,我与一棵香樟树相视而笑,我们抚掌相拥。观音圣像飘然若仙,它飘然远举着芸芸众生的祈福祷愿。
普陀山,一重守戒修行的佛教圣地,为浑浊的人世开辟了一块净土。
踏访莲花世界里的普陀山,最最怀想的是海天佛国里的莲花世界。
这里宁馨的莲永远有一颗宁馨的心,观音的明眸远眺着大海,大海的辽阔、清朗、高远波涌着它固有的深邃、湛蓝。普陀山呵,在我心中荡漾,在我生命的那一端更以时光的欢悦穿过历史与人生的呼吸。
普陀山,在宁静的大海心灵窗扉上,绽放着朵朵莲花。大海的蓝,莲花的静,无不浸润着禅宗的音韵。
我心灵的歌,有你恒久的牵挂,如今我依然行进在你辽阔的清朗与高远的从容里。
圣洁的观音,佛边的仙山,缥缈间蓝天白云,佛光海色,无不在众人的惊叹里千般地迷醉。
东海里闪烁的灵魂缔结着我心灵向往的精神高度。我向往的佛国,是普陀山的法雨滋润,普陀山是我心灵的经幡,永远飘扬着精神的旌旗。此时,我完全开悟了,一直以虔诚的心灵在倾听。是的,在绚烂如禅平淡如禅的观音道场,处处都有着佛法的芬芳。
普陀千年古樟,是我心中千年的菩提。普陀鹅耳枥树,是我心中圣洁的菩提。
爱上普陀山,不只是这座山的莲花般世界。
禅意清净,月华重露,普陀山不愧是世界眼眸里的文化经典。


关于普陀山的原创文章:普陀山记
邂逅普陀山,它能用佛的法相和静谧过滤你浮躁的内心;用梵音和香火涤荡你视野的俗尘;用大海的湛蓝和潮音驱除你心中灰暗的阴霾。 在人与自然交往中,生命一定有着秘而不宣的内在原理。所以,当普陀山一座座禅寺的晨钟暮鼓敲响时,一个个香客接踵而至时,一缕缕香火氤氲缭绕时,一声声梵音绵绵传来时,一阵阵潮音席卷而来...

感受台风散文
感受台风散文 篇1 在一个台风的季节,去了普陀山。从宁波乘汽船一路乘风破浪,颠簸了四十分钟,才看到了普陀岛。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仙岛,有着黄的沙岩、绿的树木和青灰的海洋。海风吹来,一股股鱼腥的咸味儿。极目远眺,没有陆地只见海天一色,仿佛人是立在了太空里,分不出天在上还是在下,偶尔看到一个黑点在天边...

小学1——6年级语文 数学 英语知识点整理 好的追加 严禁吃饱了撑着的...
回答:六(下)语文课文内容复习要点 1、本学期培养的学习习惯: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②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2、《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全诗...

香缘·普陀山散文李海平请问李海平撰写的散文《香缘·普陀山》,怎么在...
一踏上普陀山,一种庄严虔诚的氛围呈现在海天佛国的上空,苍茫大海,远离红尘的清静妙味,更是我心中的神圣。我知道,普陀山真正地传承了中国的宗教传统和佛教信仰。观音信仰,绵延千年的佛事活动,正是普陀山的宗教底蕴。普陀山的宗教文化,正是阳光普照,才有着佛国香火,更赋予了这座名山的声名远播。...

普陀山游记散文诗
吾的心事,数茎白发,生涯无为,一片青山。彼岸与我,相距多少,时间空间,竟相遥远。山水兼程,就为寻缘,人心距离,若即若远。物是人非,薄凉穿胸,一生竭力,尽成泪渭。滴落手心,痛在深心,原先悸动,何时搁浅。海水沙滩,弯弯曲曲,山溪沟叉,缀成孤线。普陀海湾,何处尽头,山溪入海,谁问...

印象普陀散文随笔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让我俩有缘,与她来一次美丽的邂逅。坐船登岛的那一刻,才知道,我们念想中的普陀山,不仅仅只是山,她是四面环海,山海相依的岛;是绿树丰茂、古樟遍野的.境地;是古道悠长、幽香扑鼻的净地;是到处梵音缭绕,花香鸟语的海天佛国。走在遮天蔽日的绿荫路上,一切都显得清静、...

想去普陀山旅游怎么去
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作家王鲁彦夫妇曾偕郁达夫在原朝阳庵中下榻,写了一篇散文,曰《听潮的故事),把这里的潮音作了如下的描绘:“……如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

我想去普陀山旅游
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法华灵洞 在几宝岭...

从上海到普陀山自助旅游怎么玩?
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 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游客去茶山赏景,出...

东港市17225429095: 赞美花香的句子有哪些? -
晋策肾复: 1. 一股清香萦绕在鼻间,不似玫瑰的浓郁,也不似雏菊的淡香,却使人感到舒畅、惬意. 2. 傲骨凌寒的梅花,在寒风呼啸的冬增添了一份生机,摘一朵梅花放在鼻边,香味更加浓郁,即使离得很远,也可以感受到它独有的芬芳花香. 3. 走出门...

东港市17225429095: 赞美花香的句子 -
晋策肾复: 花是淡的香,心是淡的真.花香太浓易熏人,无味易遭疏远,淡淡的香味反而最受欢迎,最受欢迎的花香才是真香.缘聚缘散,犹如云烟,生离死别,天道自然.每个人最喜欢的歌背后,都有一个未讲述的故事. 微风携带花香伴着鼻息,树树繁花映亮困倦的眼睛.光年流转,像是赴一场季节之约,花开了.团团簇簇,你拥我挤,占满枝头.只望见一眼,心便很快随她们在春光里葳蕤.这一刻,是独行还是牵着一只手,都不在乎.这种感觉,是初遇还是重逢,都不重要.

东港市17225429095: 急需一封情书诗歌型第一个字连起来是我爱唐雪丽,急急急 -
晋策肾复: 七律 藏头诗 内含“我爱唐雪丽一辈子” 我梦梓里菡萏开,爱化晚霞迎面来.唐人岂知近情怯,雪落十月徒悲哀.丽人应知吾之心, 一纸情书述心怀.辈出情痴数今朝,子知我是这一代. (用一辈子的话就是8个字,刚好组成七律的前8个字,如果是一生一世就9个字了,希望采纳.如果你要用一生一世我再修改) (一生一世就多出一句了啊大哥!)

东港市17225429095: 王安石共作了多少首诗? -
晋策肾复: 一、王安石的诗现存1531首,大体上可分为为官与隐居两个时期.二、前期诗作,主要有针贬现实、抒发政见、言情抒怀的政治诗、咏史诗、寓言诗和酬答赠别、悼念亡友之作.如《河北民》反映了辽和西夏入侵,北宋王朝搜刮民脂民膏,屈...

东港市17225429095: 描写桂花的诗歌 -
晋策肾复: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放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咏桂》 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东港市17225429095: 描写竹子的诗句或成语 -
晋策肾复: 诗句: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

东港市17225429095: 我想让你们提供诗词我想要些诗词,是那种抒情的,语句优美的,符合高
晋策肾复: 唐诗 李白诗选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词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

东港市17225429095: 有关小楼听雨的诗句 -
晋策肾复: 今夜初听雨,江南杜若青.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雪. 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 山馆夜听雨,秋猿独叫群. 望乡连北斗,听雨带西风. 莫听穿林打雨声,何妨吟...

东港市17225429095: 九百字的美文摘抄 -
晋策肾复: 900字美文摘抄: 相遇就是一种美丽的缘分 大千世界,相遇就是缘.每个人都会遇见不同的事,也会遇见各种不同的 人……人与人的 相遇,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一切好像自有天意.缘深缘浅都要珍惜,拥有过就是莫大的幸福.相遇过就是无...

东港市17225429095: 关于相识的句子 -
晋策肾复: 相识的话语形状圆似球,好像明月影. 粒粒玛瑙珠,入口唇齿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