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点并校的产生问题

作者&投稿:居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撤点并校的政策现状~

目前,农村的“撤点并校”工作正在改变原先“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学校”的办学方式。据了解,仅在南平市延平区的174所村完小里,不足100人的村完小就有105所,占60%,其中不足50人的村完小46所,最少的一所村完小只有学生11人。不少教学点只有一名教师、几个学生。这种状况下,学习气氛不浓,办学效益极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大大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福建省为例,从2001年开始,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以“撤点并校”为主的布局调整,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农村教育投资效益。省里要求通过布局调整,乡镇中心小学逐步达到每个年级2个班以上,山区、人口分散地区完全小学要逐步形成规模,义务教育阶段现有的小学学校数调减10%左右;平原地区的初中要逐步达到校均800-1200人的规模,山区的初中要逐步达到校均800人以上的规模。虽然在统计数据上,政策的推行展现了效果,但在媒体的调研中,政策带了的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从2001年至今,福建省级以上财政用于“撤点并校”的投入超过1亿元,撤并“麻雀校”及教学点近千个,大力度的撤并和集中办学使当地农村教育出现新亮点。但布局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某小学校长指出,小学生寄宿制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就医。孩子小,免疫力、抵抗力较弱,时有孩子半夜三更因病被送到医院,学校及生管老师压力较大。二是教师编制。城市小学师生比为1∶19.5,而农村则为1∶23,编制紧张还得从中抽人作生管老师;三是经费。寄宿生每人每学期交80元管理费,要开支水、电、设备、炊事员工资等,缺口较大,而学生家长也觉得负担较重,每月路费、伙食费等需40元左右;四是交通安全。目前村里都用小四轮接送孩子,有的一车要装20多人,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一些学校在周边的“麻雀校”和教学点撤并后,学生数急剧增加,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根本无法实行寄宿制。学生每天要走很远的山路上下学,安全没有保障,不但家长有怨言,简陋的办学条件也影响到部分教师安心工作。此外,一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生活无法自理,不能上寄宿学校,只能在所在村的教学点就学。一般这样一个教学点只有学生三五个,按照现行教师编制,一个老师就要负责六七个教学点的教学任务,这几乎不可能做到。

2007年,就部分网友反映布局调整导致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教育部在回复中要求: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这被舆论解读为,国家在叫停“强行撤并”。教育部承认,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有的地方在工作中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情况,脱离当地实际,撤销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造成新的上学难;有的地方盲目追求调整的速度,造成一些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教学质量和师生安全难以保证;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这些问题,造成了一些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子女上学的不便,违背了布局调整的初衷,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并校后一些同学上学难和辍学的情况,也引起了基层教育部门的重视。

学校布局的调整是区域教育发展中经常性的工作,但是,近几年我国农村广泛进行的以“撤点并校”为导向的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所造成的大量的校舍闲置,引发出诸多新的社会问题。
撤点并校,学校向县、乡集中,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城镇出现学生人数很多的巨型学校和巨型班级,尤其是县城的高中,学生人数达五六千、近万人的中学已不在少数。如此巨大的学校规模,给学校管理、学校文化营造、校风建设以及教育资源再分配等方面都带来新的问题。学校过于集中,也给居住分散的农村学生上学带来不便,不仅路途遥远,也存在安全隐患,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寄宿制、一餐走读制或租车接送,家长付出的成本都远远超过了义务教育免学费、书本费带来的实惠,看不出家长和孩子们赢在哪里。经济负担加重又成为学生失学和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适应集中办学,解决上学路途遥远的问题,发展寄宿制学校是农村撤点并校后采取的普遍做法。寄宿制学校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学校都不是按寄宿学校的标准设计的,不能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如宿舍、就餐、饮水、洗漱、卫生、保安等等。十多人甚至几十人拥挤在大通铺上,而卫生间却远在校园的另一角。即使这种住宿条件,也还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寄宿,因而城镇里出现了大量的陪读者。陪读者大都是学生的爷爷奶奶,他们在学校边上租房做饭、陪孙子上学。农村变成什么样子了呢?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在县城陪孙子读书。撤点并校、集中办学迫使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也进入了城镇,农村则是房屋上锁、田地撂荒,一片凋敝景象。
高中生寄宿不足为奇,初中生寄宿管理难度就很大了,现在很多地方已开始推行小学生寄宿,六七岁的孩子就要远离父母,在学校里独立生活。即使学校的物质条件、管理水平很好,也不能替代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度过12年的寄宿生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似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长远的考虑。有专家建议应该给集中办学后的学校配备校车,接送孩子上学。确有部分学校这样做了,租用社会车辆接送孩子,车辆安全性、司机资质没有保障。营运者为降低成本常常严重超载。也有家长们合租农用车接送孩子,挤满了孩子的敞篷农用车,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谁又为他们的安全负责呢?在发达国家我们常能在街上看到黄色的校车,车里座位高低、安全设施等都是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对驾驶校车的司机有更为严格的资质要求。
撤并村校还会带来更为深层的乡村文化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学校和乡村不可分割,乡村会因为有学校变得更加完整,村民也会因为自己的学校而感到自豪。学校和村民、和乡村文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群落。在撤点并校过程中,关于撤哪个村的学校,把学校并到哪里,邻近几个村常常为此发生冲突甚至械斗,说明村民对学校有深厚的感情。撤点并校对村民来说也很无奈,学生确实太少了。昔日引以为豪的学校成为村民的内心之痛。
调研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学者刘善槐指出 ,学校撤并的确提高了校舍单位面积、办学资金的利用率,降低了当地政府用于办学的成本。但学校撤并把部分政府的经济成本转嫁为农民的经济成本、学生的时间成本和安全风险。他的调研显示,撤校后学生上学距离平均变远4.05公里,安全隐患增加;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费为1157.38元,成为农村家庭的额外开支。
西北师范大学学者白亮在甘肃某县的调研显示,当地出现大规模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截至2009年初,该县闲置的、由希望工程或公益基金会投资的项目学校就有11所。一些被撤并的学校,不少是2004、2005年新建的学校。一些被撤并的村小中只有学前班,大量教室闲置。另一方面,则是学生集中到城镇后形成大量“超级学校”,而国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上,对学生的生活保障投入普遍不足。




撤点并校出发点
资源浪费严重:分散的学校布点导致班额小,教育资源难以有效利用。例如,六七岁的孩子需要长途跋涉十公里去上学,这不仅耗费大量财力,而且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小班额班级,如一人一班甚至一人一校,使得农村师资力量分散。老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和课改要求适应不足,...

撤点并校的产生问题
撤点并校,学校向县、乡集中,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城镇出现学生人数很多的巨型学校和巨型班级,尤其是县城的高中,学生人数达五六千、近万人的中学已不在少数。如此巨大的学校规模,给学校管理、学校文化营造、校风建设以及教育资源再分配等方面都带来新的问题。学校过于集中,也给居住分散的农村学生上学带来不...

撤点并校体现了什么对教育的制约
撤点并校体现了人口因素、地域环境对教育的制约。撤点并校指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存在,2001年正式开始的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具体说来,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实施“撤点并校”, 主要是因为乡村学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

撤点并校政策的长期影响
然而,大规模撤并导致学生集中到少数学校,出现了超大班额问题,可能影响学生成绩。政策初衷是优化配置,但实际操作中,农村学生受教育成本上升、学校环境变化等问题突出,影响了他们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成年后收入。研究发现,撤点并校对农村学生的影响是长期性的,不仅影响受教育阶段,还延伸至成年后的工作收入。

撤点并校的影响
从积极的意义上说,撤点并校,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教师不愿意去的学校撤掉,集中到县镇办学,提高所有学校的办学质量。通过撤点并校,解决农村地区学生的义务教育问题,相对于就近办好每个学校,整体提高农村各地学校教育水平来说,是更容易操作的事。负面的影响也十分突出,一方面,这些适龄儿童...

撤点并校的舆论争议
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这些问题,造成了一些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子女上学的不便,违背了布局调整的初衷,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并校后一些同学上学难和辍学的情况,也引起了基层教育部门的重视。

撤点并校12年:冲动与反思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段会冬分析,撤点并校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地方乡镇合并,行政区划的调整导致一些学校编制被撤销,将学校撤并更有利于行政管理。另一方面,当时过于分散的农村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就考虑将优秀教师集中起来办学,相应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整体质量。 “撤并&rdqu...

撤点并校的出发点
学校点多面广,其危房改造,校产修缮、教学及生活设施添置等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僧多粥少、资金分散后,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无疑增加了教育成本,加重了政府和农民的负担。科学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寄宿式办学已成为突破农村基础教育瓶颈,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必...

撤并农村教学点的看法
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撤点并校的好处,例如撤点并校能够带来地方经济的增长(潘光辉,2017),被保留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获得了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教育质量和升学率得到保证等,但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到撤点并校政策给乡村教育留下的后遗症。19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农村学校布局基本以“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

撤点并校进程
因此,为了接受教育,这些学生往往不得不选择住校,进一步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总的来看,"撤点并校"政策在提供更集中、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对一些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产生了影响,使得原本旨在减轻教育负担的政策,实际上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部分家庭的教育支出。

九江市17774515278: “撤点并校”弊大于利的因素有哪些? -
闽贺愈心: 学生接送问题;就餐问题

九江市17774515278: 撤点并校的政策现状 -
闽贺愈心: 目前,农村的“撤点并校”工作正在改变原先“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学校”的办学方式.据了解,仅在南平市延平区的174所村完小里,不足100人的村完小就有105所,占60%,其中不足50人的村完小46所,最少的一所村完小只有学生11人...

九江市17774515278: 过度撤点并校,农村娃娃上学难咋办?
闽贺愈心: 农村居民拥入城镇,农村学校生源枯竭,这是造成农村小学撤并的原因.

九江市17774515278: 撤点并校的解决途径 -
闽贺愈心: 教育部门在调研后强调,必须继续安排好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专项经费,特别要重视撤点并校后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与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实行...

九江市17774515278: 撤点并校针对的是基础教育为什么普通高中学校数会减少 -
闽贺愈心: 因为计划生育呗,一个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就导致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总数减少.假设一共只有10家的话,原来一家有四五个孩子,也就是四五十个孩子,现在一家一个,那就是10个孩子,少了那么多孩子,学校自然也就随之减少了

九江市17774515278: 撤点并校的原因有什么 -
闽贺愈心: 生源减少,节省教学资源.

九江市17774515278: 撤校并校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国家可能回头吗?
闽贺愈心: 至少中央政府的文件已经在喊刹车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九江市17774515278: 蛋奶工程的简介 -
闽贺愈心: “一个鸡蛋一杯奶,强健凤县新一代.”为均衡学生膳食营养,强健学生体魄,从2007年秋季开始,陕西凤县在义务教育阶段6所寄宿制学校中逐步试行“蛋奶工程”,免费为学生早餐供应鲜奶、鲜鸡蛋,到2008年2月,全县18所寄宿制学校全...

九江市17774515278: 我要一个西部小朋友的资料? -
闽贺愈心: 近日央视报道了贵州山区学生的“小餐桌”现象.西部地区的教育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时常被媒体提及,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经常旧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就又来临.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