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赵武灵王

作者&投稿:乐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共和行政:厉王专制,利令智昏,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而暴动,厉王出奔。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弭兵:春秋中晚期由霸主国晋、楚主持的止息战争的盟会。公元前595-前594年,楚庄王率师围宋国都九月,使宋国「易子而食,拆骸以爨」。十多年后,宋国右师华元利用其与晋国中军师栾书和楚令尹子重皆为好友的有利条件,在晋、楚间进行撮合。前579年,晋上军师士燮与楚公子罢遂在宋国都西门外订立盟约。盟约规定晋、楚不以兵戎相见,同心怜恤诸侯,互通聘使。但晋、楚均无止息战争的诚意,盟约缔结四年后,两国发生鄢陵之战,弭兵盟约失效。
胡服骑射: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吸取了北方少数民族骑马作战的优点,进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发展骑兵,开拓北地。胡服骑射虽然引起贵族的不满,却使赵国的军事力量强大起来。赵惠文王(前298-前266)继位后整顿内政,于是「民富而府库实」。当时楚、齐相继衰弱,赵国因此成为唯一能与秦国争雄的强国。
.三公九卿:秦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之下有九卿,他们的名称和职掌是: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谶纬: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基础,以预占为特征的神学体系。谶chèn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起源很早,战国时流行于秦、赵等国。秦末农民大起义曾利用这种迷信形式,如《史记•秦本纪》所载“亡秦者,胡也”的谶语,《陈涉世家》所载“篝火狐鸣”、“鱼腹帛书”的故事。西汉中期以后方士们采集、制造大量谶言,结集为书。与此同时,以《公羊传》、《尚书大传》、京房《易》学、《春秋繁露》等为代表的西汉今文经学,依据其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理论,解释社会政治现象,预占色彩日趋浓厚。哀、平之际,谶言迷信与今文经学中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神学合流,并吸收社会上流传已久的天文占、五行占、杂占、符命、五德终始等迷信形式,形成谶纬神学。王莽代汉,光武中兴,都利用过谶纬中的图谶符命。东汉时成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极为盛行,亦称内学,经过官方学者整理删简,逐渐定型,以符瑞预占为主的称谶书,如《河图》、《洛书》、《论语谶》等;附会儒家经义以言灾祥符命的称纬书,如《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七经纬等。其内容实质并无很大区别。经过石渠阁、白虎观两次经学会议,逐步完成其与今文经学的结合。其中既充斥荒诞迷信的内容,又包含一些天文、历法、地理、农学、医学、乐律等方面的科学史资料。如《尚书考灵曜》说:“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觉也。”反映了当时朴素的地动假说。对于研究西汉后期至三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状况、思想、宗教、艺术、风俗,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其社会政治观所采取的五德相生说,及带有影射性的神秘谶言,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在王朝更迭时往往被用做膺受天命的依据,加剧社会的动乱。魏晋以来,历代统治者数加禁毁,大部分已散失,难窥全貌。前人有数种辑本,以赵在翰《七纬》较佳。近年有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辑《重修纬书集成》,最为完备。
中朝:1.临朝之时。 2.汉代朝官自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 3.朝廷;朝中。 4.指朝廷官员。 5.偏安江左的东晋、南宋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西晋、北宋为"中朝"。南北朝时,亦称南朝为”中朝”。 6.指中原。 7.中原王朝。清时亦指中国。
清议:(对时政的议论;社会舆论。)东汉后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现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
党锢:禁止某政治团体或派别中的人员任官职及限制其活动。
(党锢之祸: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周原:周原包括今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的一部分。古公亶父曾在此处营筑城郭、宫殿、宗庙、房屋,成为周人的早期都邑。后来,周文王、周武王虽然迁都丰、镐,但周原一带仍是一处重要的政治中心。
宗周:(1).指 周 王朝。因 周 为所封诸侯国之宗主国,故称。:(2). 周 代王都所在,如 丰 、 镐 、 洛邑 亦称为 宗周 。
成周:西周时期的东都,东周时期为王都。西周时期,东都唯一城,名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西周覆亡,周平王东迁,定都成周,遂称王城。春秋中叶,周景王卒,发生王子朝争位之乱。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王子朝之党势盛,迁居到过去殷民居处之地。公元前510年,晋人率诸侯为敬王修城,此后,成周指周王新居之城(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成周与王城分指两地。敬王以下各王均居成周,直到最后的赧王才又迁回王城。
藉而不税:(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善恶取于此,不税民之自治也)

胡服骑射 [hú fú qí shè]
基本释义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出 处
《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赵雍 (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
同义词 赵武灵王(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一般指赵雍(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
赵武灵王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政治家、改革家,[1] 生于赵国首都邯郸。
赵武灵王既位时,赵国国力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颁布命令,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得以强盛。赵雍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御胡人,公元前296年吞并中山国。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国都被齐国、中山国攻破,赵武灵王扶植燕昭王回国即位。
赵雍晚年传位于子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宫变中被围困活活饿死于沙丘宫(在今河北广宗县)。谥号为武灵王,赵国君主称王,自武灵王始(按照周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但楚、吴、越三国的君主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称王,到了战国各大强国的国君相继称王)。

赵武灵王即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政治家、改革家,生于赵国首都邯郸。


赵武灵王结局的问题
赵武灵王要不是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决定,也不会落到饿死的下场。他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是不该废长立幼,第二个错误是不该有想把赵国一分为二(他想把他的长子赵章立为代王,幼子赵何立为赵王。他这个想法让被废的长子有了反心。)第三个错误是在赵章起兵反赵何战败后,不该收留、接纳赵章...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长达3个月,他是怎么脱险的呢?
初心是好的,可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这个赵何是他的小儿子,而不是太子赵章。这为他困在沙丘埋下了伏笔。偶然的一词,赵武灵王也可怜未继承王位的赵章,提议将赵国一分为二。可怜的赵武灵王,手里没有实权了,仍然说这样的话。这引起了赵何的疑心,担心有一天父亲和哥哥联手,颠覆他的政权,便找...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前579年,晋上军师士燮与楚公子罢遂在宋国都西门外订立盟约。盟约规定晋、楚不以兵戎相见,同心怜恤诸侯,互通聘使。但晋、楚均无止息战争的诚意,盟约缔结四年后,两国发生鄢陵之战,弭兵盟约失效。胡服骑射: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吸取了北方少数民族骑马作战的优点,进行了「胡服骑射...

高阙的解释高阙的解释是什么
古地名。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北。阴山山脉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战国赵武灵王向北开拓疆土_沿阴山筑长城至此;西汉时卫青领兵出此,与匈奴右贤王作战。北魏置戍,隶沃野镇。高阙的词语解释是:高大的宫阙。古地名。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北。阴山山脉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战...

历史上的太上皇?我认为有赵武灵王,有不同意见吗?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首先,明确一点即在秦以前是不存在皇帝一词的,因而太上皇一词也是不存在的。皇帝一词始于秦始皇,而太上皇一词则始用于汉高祖刘邦之父刘太公,因而迟至汉初才出现。而赵武灵王则是战国时代的赵国国君,不是皇帝。因而从严格的概念意义上来说,他退位后是不能称为...

搭耳帽的引证解释搭耳帽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以韦为之,以羔毛络缝。引赵武灵王更以_绢_色为之,始并立其名爪牙帽子,盖军戎之服也。”。注音是:ㄉㄚㄦˇㄇㄠ_。拼音是:dāěrmào。结构是:搭(左右结构)耳(独体结构)帽(左右结构)。搭耳帽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古时...

胡服骑射意思
胡服骑射,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成语源自战国时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的故事,表现出赵武灵王注重实用、勇于改革的形象。

武灵王十九年正月……于是始出胡服令也。 史记上 赵世家。求翻译,和...
胡服骑射的故事 以前学过的。。。赵武灵王向北征伐中山国,大军经过房子城,来到代地,再向北行至大漠中的无穷,向西攻至黄河,登临黄华顶峰。他与大臣肥义商量想让百姓穿胡人的短衣,学习骑马射箭,只听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的举措,但聪明的人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全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为什么竟然没有一个亲信前来救驾?_百度知 ...
战国七雄时代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其中赵武灵王就是一个最出名的代表人物之一,赵武灵王为赵国的改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胡服骑射就是他改革的一个名词!可是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竟然没有一个亲信前来救驾,其实这就跟赵武灵王的改革有直接的关系。一、赵武灵王的改变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 历史...

胡服骑射
战国 时,赵武灵王采用西方和北方民族的服饰,教人民学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其制:上褶下袴,有貂蝉为饰的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穿靴,便于骑射。此服通行后,其冠服带履之制,历代有变革。[编辑本段]【词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史记...

渠县15884614995: 赵雍(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 - 搜狗百科
水贞六君: 刑民克服,乱而不损的意思.也就是说赵雍前期用变法驱使百姓改变风俗,但是后期差点做出裂国乱政的不明行为,所以是个功过相抵,非赞美比较不好的谥号.

渠县15884614995: 赵武灵王是谁? -
水贞六君: 精华答案★白::马↗非^马◢◤6级2009-08-17“骑射胡服思雄才”,这是郭沫若当年游邯郸丛台时追念赵武灵王的诗句.如今人们经常谈及军事变革,若追溯古代华夏大地的变革先驱者则非赵武灵王莫属.这位本名赵雍的北方君主学习胡人的...

渠县15884614995: 古代君主谥号带有灵的意思 -
水贞六君: 汉灵帝谥号孝灵皇帝,汉灵帝的官方解释是“乱而不损曰灵”.国家乱了,但是还没有伤害到根的.身为国君而不去治理,所以谥号为“灵”

渠县15884614995: 战国时期赵国的"胡服骑射"是啥子意思那?
水贞六君: 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采取军事改革措施,学习西北方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服饰,学习骑马射箭,史称“胡服骑射”. 周赧王八年(前307)春...

渠县15884614995: 赵武灵王的谥号何解? -
水贞六君: 赵雍谥号武灵王,东汉蔡邕在《独断》中解释:“克定祸乱曰武,乱而不损曰灵”.赵从武灵王起始称王.武:四处征战 国家乱了,但是还没有伤害到根的.身为国君而不去治理,所以谥号为“灵”

渠县15884614995: 关于先秦时期男子名字的问题赵武灵王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战... -
水贞六君:[答案] 战国时期的秦国是赢姓赵氏,正史上秦始皇一般不叫做嬴政,而是叫做赵政.后代对他的叫法不必纠结,可能是为了区分或是习惯,另外氏只有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要改,所以比较乱,比如卫殃,但习惯叫商殃变法,不必纠结叫哪种

渠县15884614995: 赵武灵王是哪个时代的人,高中的赵武灵王,我们要学习他什么? -
水贞六君: 赵武灵王(约前310—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其“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要学习他与时俱进,敢于变革、创新的精神.

渠县15884614995: 赵武灵王为什么是嬴姓
水贞六君: 嬴姓分成了两部分:嬴赵和嬴秦.在嬴姓家族中,男人就姓赵,女人就姓嬴.因此秦王嬴政也被称为赵政,赵国王室的男子也被称为赵氏.赵雍也被称为赵武灵王,他就是赵父的子孙,当然会被称为赵雍.而秦国则不一样,他们一直供奉的还是嬴姓,因此他们的子孙一直都被称为嬴荡、嬴柱、嬴异人、嬴政.但在正式的称呼上一定是赵,比如赵柱、赵政.

渠县15884614995: “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 出自《史记—赵世家第十三》谈谈对这句的见解纯翻译就不毕了 -
水贞六君:[答案] 这句话是赵武灵王说的,全句是:“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 赵武灵王说这些话,说到底都是针对当时的礼仪和文化说的.因为中原诸国向来自视礼仪之邦,对戎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