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欺者,所以欺万世

作者&投稿:闻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子产治理郑国,一年而尊老爱幼,两年而市场无欺,三年而夜不闭户。

宓子贱治理单父,每日弹琴,不下公堂视事,而单父治理得很好。

西门豹治邺,以威权绝河伯娶妇之习,发动百姓凿渠灌溉,当时百姓烦苦,而泽被后世,百姓德之。

《史记》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不能,不忍,不敢,是为三不欺。

魏文帝问群臣三不欺优劣,群臣以为,任德而不忍欺,任察而不能欺,任刑而不敢欺。对应于“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安仁出于性善,利仁出于力行,强仁出于不得已。德、察、刑,所任之不同,便成为三者优劣的先后。

不忍欺,不能欺,不敢欺,择其一,皆可以为治。而不忍欺,则更是享有道德优先权,无疑是持之可以御天下的内容。

历史总被理想的模样,越久远的历史越是如此,正如我们的记忆不断塑造童年一样。而现实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那些理想不现实。

曾国藩礼贤下士,一日来客儒雅古朴,言辞精绝,相谈倾心。客人谈论当世人物,“胡润芝办事精明,人不能欺;左季高执法如山,人不敢欺;公虚怀若谷,爱才如命,而又待人以诚,感人以德,非二公可同日语,令人不忍欺。”

一番话既称赞了胡林翼的精明,又称赞了左宗棠的公正,最妙的是用二人烘托了曾国藩的盛德。

但客人的称赞并非无根之谈,胡、左二人作为曾国藩的左膀右臂,能力众所周知,而曾国藩本人的道德文章本就享有盛名。是吹捧,又不似吹捧,正是客人的高明之处。

曾国藩甚是高兴,将客人待为上宾。不久将巨额资金交给客人,请其代为购买军火。客人离去后,无影无踪。曾国藩才发觉“令人不忍欺”的意蕴。

作为三不欺之中最高的标准,不忍欺,恰是被人欺的途径。至于不能欺和不敢欺,二者作为欺人的途径,历史中随处可见,更不必论。

理想的模样,往往成为现实中利用的途径。

以道德为上,世人即借道德以求得;以苛察为上,世人即借苛察以济私;以刑法为上,世人即借刑法以逞怨。很多时候,非法不善,非意不良,而是人性可畏。

而即便知其不现实,仍不免败给现实。

王安石论三不欺未尽善,只得圣人之一端,不可单一而用。

子贱之政使人不忍欺,但至德如尧,犹不免于驩兜之类。子产之政使人不能欺,但子产让小吏将鱼儿放生,小吏却将鱼儿烹食了,小吏绘声绘色地描绘了鱼儿游动的样子,子产感慨鱼儿得其所,子产为人所欺明显。西门豹之政使人不敢欺,却使得“民免而无耻”。

王安石认为三者应当兼用。“任德则有不可化者,任察则有不可周者,任刑则有不可服者。”道德、苛察、刑法,莫不可以为治,而并非所有人可以道德教化,苛察恰恰难以全面穷尽一切,刑法更是难以服人心。

三者兼用的“圣人之政”,王安石认为应该是:“仁足以使民不忍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以仁、智、政三方面概括德、察、刑的内容,试图以三不欺兼用,为尽善的途径。

在揭露古人理想之不现实的同时,王安石又重新编织了理想。

实效如何,其变法的结果人尽皆知。

不言其为吕惠卿所卖,是否足智。单言其政为例。如青苗法,本意所以有助于百姓,但“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之后无力偿还,反而成百姓负担。利不十,法不立,制度之善意设计,在人性面前总是不堪一击。

三不欺之说,理想而已。千年后,王安石识其弊,修补之,而成新的理想。再经千年后,曾国藩犹为三不欺所欺。所以求不欺之途径,正是欺世之工具。所以然者,人性而已。


三不欺者,所以欺万世
《史记》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不能,不忍,不敢,是为三不欺。魏文帝问群臣三不欺优劣,群臣以为,任德而不忍欺,任察而不能欺,任刑而不敢欺。对应于“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安仁出于性善,利仁出于力行,强仁出于不得已。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是谁提出的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是贾谊提出的。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题目中的诗词出自贾谊的《新书大政上》。贾谊: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

书魏公传后 全文翻译
予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是谁提出的
“夫明者万事之本也”是贾谊提出来的。贾谊是西汉初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后,在治国方面提出的一个命题,该命题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因素。贾谊提出了诸多主张,得罪了列侯们,列侯们开始说贾谊的坏话,好在刘恒并不听信。但是渐渐地贾谊发现自己被皇帝疏远,不久就被外放为长...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是谁提出来的
是贾谊。贾谊提出的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意思是天下的子民,是长远的根本原因,不可欺骗。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

《曾巩 书魏郑公传》(曾巩)诗篇全文翻译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益知其贤云,岂非然哉!岂非然哉! 【注释】 1太宗:唐太宗(599—649),即李世民。 2魏郑公: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封郑国公。 3谏诤: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4恨:遗憾。 5灭:灭绝,杜塞。掩:掩盖,遮没。 6怠:疏慢。忌:...

诚以待人,信以处世
自古以来‘诚以待人,信以处世’作为先贤圣古修身、齐家的行为准则,不仅写入每一部传世的经典著作,而且垂法效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诚信佳话,君不见‘曾参烹彘’一代宗圣与人不欺,为万世典范;君不见‘徙木立信’,赳赳老秦商鞅君取信于民,终变法图强,成就西秦霸业;君不见‘一诺千金’...

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怎么翻译?
用诚信坚持自己的见解而告诉他的君主的人,而且也不欺骗世人的人,郑公是也.

曾巩为民除害文言文
噫! 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益知其贤云。岂非然哉? 岂非然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唐代魏征的一句忠谏名言,以其哲深旨远,而流传于后世。 作为一代政治家和朝廷重臣,魏征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谏诤为已任,前后向唐太宗陈谏达“二百余事”。他的《谏太宗十...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是谁提出来的
贾谊提出得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意思是天下的子民,是长远的根本原因,不可欺骗。这是西汉初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贾谊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后,在治国方面提出的一个命题,该命题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因素。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

英山县18667142827: 求三不欺王安石原文 -
鲍秦锐沙: 《史记》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不能,不忍,不敢,是为三不欺.魏文帝问群臣三不欺优劣,群臣以为,任德而不忍欺,任察而不能欺,任刑而不敢欺.对应于“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

英山县18667142827: 翻译一绝文言文,“子产治郑、民不能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 -
鲍秦锐沙: 不能欺、不忍欺和不敢欺,实际上隐含着三种工作方法.此中的民,当然不限于指普通的百姓.先来了解一下这“三不欺”是怎么一回事吧.子产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名叫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他相郑未几,把郑国治理得“门不夜关,道...

英山县18667142827: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中,对“君德”的“三不欺的原文和翻译
鲍秦锐沙: 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 翻译:古书上说:“子产治理郑国,百姓不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县,百姓不敢欺骗他.”他们三个人的才能,谁最高明呢?研究治道的人,当会分辨出来.

英山县18667142827: 古文学问题“与民为敌者,...民将终胜也”出自何处,作者是谁,中
鲍秦锐沙: 出自西汉文学家贾谊的《新书·大政上》,原句为:“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英山县18667142827: 民族精神与祖国统一论文1500字 -
鲍秦锐沙: 当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际,回首我们的民族走过的五千年漫漫岁月,展望中国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精神的伟大力量,它是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和复兴的强大驱动力.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五千年的...

英山县18667142827: 史记商鞅立信原文有删改翻译 -
鲍秦锐沙: 原文: 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

英山县18667142827: 太平天国的儒家"大同"思想是什么
鲍秦锐沙: 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这个大同世界不是纯理念化的,而是具体化了的,... 《礼记正义》解释说:“讲信修睦者,讲,谈说也;信,不欺也;修,习;睦,亲也...

英山县18667142827: 资治通鉴好句摘抄,急需...... -
鲍秦锐沙: 1.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其足以定矣; 2. 卑不谋尊,疏不谋戚 3. 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

英山县18667142827: 古文翻译高手来帮我翻译几个句子,
鲍秦锐沙: 1.假使当时删减毁弃谏书,成就小小的谦让的名声,那么后世依据什么来进谏呢?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呢? 2.与此正好相反,《春秋》里所掩饰、隐瞒的都是不良行为,接受谏诤怎么能说是不良行为呢? 3.用真实诚信要求自己、侍奉君主,而且对万世不欺瞒的人,就是郑公啊! (绝对的正确答案)

英山县18667142827: ...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噫! 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 -
鲍秦锐沙:[答案] 1.A(应该是“这样”,指示代词.) 2.B(①曾巩看到的事实;③曾巩提出的议题;⑤分析原因的,并非直接指出的.) 3.B... (“诚信”, 真实诚信;“持”,要求、约束;“事”,侍奉;“不欺乎万世”;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看到唐太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