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作者&投稿:爰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概括“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止于至善的意思是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做人应具有1.以德为本
2. 做人要自立3.做人要自信4.做人要有新理念5.做人要孝心。人的生命源头来自父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不仅要自明明德,还要推广给别人,使别人也能更新自己,改正自己。
而止于至善,则是对真理的终极追求,这种较真,倒是跟普通大众的“差不多就行”、“难得糊涂”的处世哲理截然对立,也跟心理学常讲的“你改变不了任何人”背道而驰,我以为,一个勤学好思、懂得更新自己的人,是可以被改变的,而一个愚钝的、不求上进的活物,当然不可能改变。
拓展资料
从“止”字之中,“至善”的意义进一步得到阐明,“事理当然之极”的“当然”具体到个人就是由职分之不同而界定出来的。因而“至善”之中,包含着“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物之各有所止”的意味在。
“至善”境界既至,就必要止于是而不迁。《传》中引“《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即是为了说明,“物之各有所止”,人与鸟都要止其所当止之处。而经之三章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本、末、先、后均有其所当在的位置,知其先后,也就是知其当止之处。能做到这个地步,也就近“道”、近“至善”了。“物必有则……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倘若不能止于其所,不至或超过都会悖而不安。当我们为“职分之所当为”的事情的时候,这些当为之事也塑造了我们自身,使我们成为我们所应当成为之人。而当我们不能至于此,或不能止于此之时,我们的行为本身就与我们自己天然所具备的职分相违背,形成内在冲突,不安之感自然而生。

止于至善,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止:停止,克制。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可能就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如果真的有至善,懂得停止和克制,也许就是真的至善。

扩展资料:
“止于至善”出自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这里的“大学”,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要有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拥有信心,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要树立学习的榜样,既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行己有耻是指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止于至善要有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拥有信心,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要树立学习的榜样,既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行己有耻是指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要制止至善,必须有宽广的胸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养成自省的习惯,审视自己的缺点,自信,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通过自省和谨慎,纠正自己的行为。你必须建立一个学习清单,既要独自一人,又要帮助世界。自惭是指一个人做了被认为是可耻的事,却没有做;止于完美是一种人的心理状态,是一个“达不到,心向往过去”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完美,永不放弃的心理状态。

止于至善要有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拥有信心,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要树立学习的榜样,既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行己有耻是指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礼记.大学》当中曾说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的意思更多时候被用来形容十全十美,至善至美,玉洁冰清甚至白璧无瑕,现今,我们的理解是,这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而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人间的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可以说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和进阶,在这里我们也引入宋代朱熹在书中所说的话,“必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大概意思是说修身育人的过程当中需要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当然,这样止于至善的人是非常少见的,那么这样的高度我们无法达到,但我们却可以向它另一个中庸的意思努力,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到恰如其分,掌握一个度,这就是中庸的意思,而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中庸这个品德,总结来说,止于至善就是对于善的描述,当个人达到道德的觉悟之后,又能够推己及人,帮助和教育他人,使别人也能够成为有道德的人。


止于至善的人物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一个的人品格要求
与人相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的错误责备起来不要像对自己一样严厉,要给予宽谅,那么怨恨就少了。只问自己应对人如何,不要求别人对你如何。◎ 人学会控制自我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就是要有自知之明的精神。通常“知人易,知已难”。人天生具有的自卫心理、竞争心态和...

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吗?
三大目标:《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明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善性,但这种善性必须经过不断学习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使人的“明德”发扬光大。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2、“亲民”即“泛爱众而亲仁...

什么样的人才是最有素质的人?
人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

圣人的标准是什么,好人呢?
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等同于“佛”的境界,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却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其实将...

第一课 阳明心学-立志
如果说我过去已经是这样了,现在即使改正错误做好事了,万一人们不相信我,且不宽恕我之前的罪过,反而让我怀着羞耻之心无颜见人,进而甘心堕落,一错再错,那么我也绝望了。 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至善 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至善,是朋友之间应该具备的品质,这需要忠心告诫并循循善诱说给朋友听。

如何去人欲、存天理?
以无我而利他者,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从小善到至善的过程,我把它称之为“回归本心”:人本来先天具备至善的境界,只不过慢慢长大,因为世俗的沾染,而有了人的私欲,所以要后天修炼,要逐渐回到本心的至善上来,再去扩充开去。--所有文章节选自《江波讲传习录》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

请问有没有人知道“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出处和含义?谢谢!_百度知...
正德厚生:出自《尚书·大禹谟》: “正德,利 用,厚生,惟和。”臻于至善:孔子又说:「儒教精义,尽於大学中庸。」又曰:「中庸 者,大学之止至善也。」from:http:\/\/72.14.203.104\/search?q=cache:zxvEcD7ruPkJ:llf.16789.net\/s-helpSite\/index.aspx%3FActionX%3DReadArt%26NewsID%3D...

至善至真是什么?如何去做?
又补充说即使是纯度很高的金也有分量上的区别,即使都是圣人,也有能力上的大小,如果尧舜是一万单位黄金的标准,那么文王、孔子就是九千、禹、汤、武王就是七八千,由此类推。我们评判圣人不是看他能力的大小,而是看他心有没有“纯乎天理”,有没有止于至善,只要有圣人的心,...

古代儒家主张至善的是谁
儒家强调“学”的重要性,其主张以学习传统贵族专享的以“礼”为核心的道德文化即“圣贤之道”来改变人生命运,赢得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其人生智慧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三、至善之道的得与失 求善是人类的天性,“至善”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儒家依照“至善”精神,塑造了“圣人”的英雄神化形象,构建起了...

石阡县13040153821: 在厦门大学的一个花园内,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止于至善”四个大字(1)什么是“止于至善”?(2)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
度都五味:[答案] (1)本题考查止于至善的含义,根据教材知识,答出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即可. (2)本题考查止于至善的做法.根据教材知识,答出从小事做起、树立榜样...

石阡县13040153821: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___.(判断对错) -
度都五味:[答案]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我们应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故答案为:正确.

石阡县13040153821: 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度都五味: 《礼记·大学》开篇是这么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通“新”)民,在止于至善.” 这一句,对于没有真读过《大学》,但是上过大学的人,应当多数也还是...

石阡县13040153821: 成于精勤,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
度都五味: 阐释: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一种对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要求师生追求学识之完善,人格之...

石阡县13040153821: 人要懂上善若水,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
度都五味: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石阡县13040153821: 臻于至善,敦行致远什么意思. -
度都五味: 臻于至善,敦行致远是指一个境界,即不断探索,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不断探索才能发现真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臻:基本字意为至,到;引申为达到(美好的)或(达到)完备的.至善:善的极致.典出自古代四书中的...

石阡县13040153821: “止于至善”理解正确的是()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 -
度都五味:[选项]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石阡县13040153821: 做人要学会什么?做人的意义是什么? -
度都五味: 做人的纲领有三:明明德、做新民、止于至善.明明德是指要发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做新民是指要做一个能够不断革除旧的思想和不良习气的人.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要实现做人的这三纲领,分八个步骤去进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石阡县13040153821: 这世界上从没有完美的人,但有追求完美的精神.“止于至善”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 ①要有追求完美的意识 ②... -
度都五味:[选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石阡县13040153821: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
度都五味: 这八个字是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让自己提高壮大,精益求精让自己的学问臻于完善.“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止于至善”语出四书五经中的《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并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