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时序

作者&投稿:经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江寒园

顾名思义,时序即故事叙述者对事件的安排顺序。我们知道,故事中事件的发生总是多维和共时性的,有些事情是同时不同地发生的,有些则是同地不同时,更有些事情是交缠在一起发生的。但是叙事只能沿着时间流程一件一件地往下讲。于是就出现了故事叙述者对于事件的安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安排并非完全是随意性的,而是有一定的文化和主题目的,大致概括一下就是通过对事件顺序的安排与组织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更能凸显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一般而言,对于事件的安排组织,大致可以分为顺叙和闪前、倒叙和闪回、插叙和预叙。下面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电影中的时序问题。

一、顺叙和闪前

顺叙即叙述者严格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讲述,事件在叙述中的前后时间顺序与事件真实在故事中发生的顺序相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电影叙述方法。顺序严格遵循时间的自然流动,以时间为顺序来串联事件,其特点是时间前后分明,在时间的流动中把故事呈现与接受者面前。往往是最为经典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顺叙只是时间上严格遵循现实的时间向度,而如果将地点与事件也都高度统一起来,那么基本上就回归了戏剧艺术的“三一律”,即时间、地点与事件的高度统一。《12怒汉》(1957)可以看做是三一律在电影当中的完美应用,全片在限定的时间里,一共12名陪审员在会议室里集中讨论少年是否有罪,完全遵循了经典叙事学的线性法则。

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叙事作品可以追溯到《左传》,它以历史事件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其开创了一种新的叙述方式——编年记事的顺叙手法,而这个手法对传统中国叙事作品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从此顺时性的叙述变成了中国文学艺术作品的一条铁律。

然而必须清楚的是,顺叙≠线性叙事,我们之前专门讨论过电影叙事结构的基本原则——线性、非线性和反线性。这是从叙事结构这个整体概念上看的,这个划分可以说是多因一果的,对于线性叙事概念的界定不仅有顺时性的叙述,还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度,而顺叙仅仅是从故事叙述者的角度来看的。

顺叙在电影作品中大致表现方式就是打上字幕“10年后”“20年后”,这样的目的可以突出主人公在漫长时间里的命运转变与某种坚贞不移的性格,如愚公移山,十年寒窗等等。

与顺叙相似的是闪前的一种,它可以算作顺叙的一个变种,同样表现的是时间的流逝,不过时间的跳跃更加突兀与内心化,举几个例子就能看出来了:

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开头还是远古时代,黑石启发了猩猩的智域,随后一根骨头扔上天空,一直飞到了银河系变成了现代的卫星,这个镜头即使纵观影史也是足够经典,人类社会几百万年年华流逝。

《美国往事》。纽约火车站,出逃的Noodles站在镜子面前,看着镜中人变成了35年后的自己。

《美丽人生》里父亲骑着白马当众抢亲,和妻子回到自己屋子里,过了几秒,父亲喊了一句什么,有个小孩从房子里出来后,观众这才反映过来,原来已经是婚后几年,他们都有儿子了。

《公民凯恩》里凯恩和他妻子的三次餐桌戏剪辑,表现夫妻二人的情感随时间的变化。其作为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被电影学院当作教科书式的范本研究。

上面举的都是外国电影的例子,因为国内的电影在叙事手法上确实因循守旧得多了,这也是前面提到过的,自《左转》起就确定的一条叙事作品的基本定律,不过近年来也有一些导演对闪前等叙事手法进行了成功运用。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主角小学时将书包扔上天空接到书包的已经成长为少年。

《一代宗师》大概1个小时20分,叶问和他妻子去影馆拍摄全家福(这个全家福的构图太完美了!一左一右一支花),然后现实场景化为一张照片摆在桌子上,再突然炸弹爆炸!日军侵华。墨镜王的构思实在是太妙了!

上面几个例子基本都可以看做是闪前在电影中的运用,可以看出相比于顺叙的缓慢和程式化,闪前更加突兀与内心化,手法也更加多样,镜头转场不露痕迹,变得更为艺术和圆融。

二、倒叙和闪回

倒叙即首先叙述故事的结果或其他关键情节,反过来再叙述故事的原因或开始。相比于中国叙事作品对顺叙的偏爱,西方叙事自古以来就有运用倒叙的传统,许多西方史诗都运用了倒叙法。最著名的如但丁在《神曲》那句名言“箭射中了靶心,离开了弦”。还有《奥德赛》的叙述是从故事的中间开始的,从特洛伊战争爆发20年后开始,然后再回溯前史,到了18世纪的小说家已经开始自觉地使用倒叙以达到故事的最好效果。现代派的小说家信奉的是永远不要从故事的开头讲起,千百年发展出的十几种故事类型几乎已经为前辈所道尽,平铺直叙会直接让读者猜到结尾,丝毫没有悬念伏笔可言。

而中国文学作品恰与此相反,即使发展到了明清,出现了一些章回体小说,偶尔会采用一下这类倒叙手法,但并没有得到推广。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发展起来后,文学上的手法必然要影响到电影,甚至更有前辈告诫说:“千万不要运用一切倒叙回忆等只有知识分子或惯看电影的人才懂得手法”,尽管如此为了叙事的需要,还是有不少电影谨慎地采取了倒叙。

电影发展到现代,倒叙已经被看做一种常见的手法,合理地结合闪回在电影中使用往往能达到特别的叙事效果。

一些经典的倒叙电影如如《美国美人》和《日落大道》。另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后现代超验特征的电影,采取渐次回溯的故事方式,把完整的故事拆成一段一段然后倒叙。如《不可撤销》、故事拆分成了六七段,ABCDE然后从最后一段开始叙述就成了EDCBA,中间以摄影机旋转向头顶黑屏为截断点;

诺兰的《记忆碎片》能更复杂一些,顺叙和倒叙两段结构,分别以字母和数字代替,正叙ABCDE,倒叙54321,然后把这两段拼贴起来,就形成了更为精妙的叙事结构:

A,5,B,4,C,3,D,2,E,1

闪回可算作倒叙的一个变种,与顺叙/闪前的对比相似,闪回更显得突兀和内心化,倒叙在电影使用上,导演会通过淡入、淡出、人物的画外音等各种手段告诉观众“下一步我要倒叙了,请注意”。文学写作上则有巴尔扎克等传统作家,喜欢用“这就是为什么”这样的恢复性记号提醒读者他刚才这是在倒叙,以免读者糊涂。但到了普鲁斯特这样的现代作家则不然,他们“有意回避衔接,不向读者提醒倒叙的开始与结束,而是凭借作者自己的爱好随时进行时空跳跃,甚至故意引起读者的时间混乱,现代小说在这里就诞生了”。

倒叙与闪回的被采用主要由以下几个目的:

1.戏剧性表现过去的事件或补充介绍故事的背景材料

2.满足故事中人物的情绪需要,插入过去重要的场景过画面

3.形式上的需要,使叙述本身更具突兀感和曲折感。

倒叙有明显暗示和相对完整的特点,也可以存在于其他叙事文体当中,而闪回则是一种更加灵巧的、完全电影化的手法。

我们之前分析一部电影对话式复调时以《公民凯恩》、《罗生门》和《社交网络》举过例子,《公民凯恩》里五个人物五次闪回,《罗生门》里五次回忆讲述凶杀案,五次闪回到过去。在《蒙太奇是什么》中也提到过闪回,讲叙事蒙太奇时以《一代宗师》为例,有一个宫二低眉回忆的画面,然后故事就跳回到了过去。

可以看出闪回是完全依循人物心理,并不按现实事理逻辑出发的一种是非理性,非逻辑的叙述手段。所以一般存在闪回的电影都可归入非线性叙事当中。而倒叙相对完整、有条理,能为观众所接受,可以被归入线性叙事,适当的倒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顺时性的线性叙事。当然,诺兰的《记忆碎片》当中虽然用到了倒叙,但还有闪回、拼贴等手法,自然不属于传统的线性了。

三、插叙

插叙与倒叙的不同在于,插叙所插入的场景或事件和中心事件没有直接的时间和因果关系,而倒叙所述事件则属于中心事件,只不过颠倒了前后因果时间关系。插叙一般有两种,第一种叙述者为拓展影片含义插入的一些场景和镜头,由主要情节生发而出,又自成一体,游离于中心情节之外。这一种插叙里的叙事经常是被停顿的。

常见的如传统的中国章回体小说,故事进行得好好的,突然作者来一句,“什么什么有诗为证”,在这里主要情节就暂停住了,借用米兰昆德拉的一个词语就是离题“离题就是说,暂时甩开小说的故事”。

在这个时刻,小说的故事就暂停下了,转入对人物的半抒情半议论。

另一种则是介绍中心事件的背景材料,插入的是对另一事件或场景的描述。如《卡萨布兰卡》,英格丽·褒曼和她丈夫逃难到北非,“世界上有那么多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酒馆,她却偏偏走进鲍嘉的酒馆”,然后开始了对中心事件的插叙,影片开始介绍他们俩之间的往事,但这往事并不属于中心事件,只是为了中心事件更好进行下去而插入的背景材料。

四、预叙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如果看过《百年孤独》那么一定会对篇首这句话印象深刻。当时这种手法在国内文学界还未兴起,自上世纪《百年孤独》被译介过来后,瞬间引爆了整个文学界。上世纪80年代还是文学还算是显学,当时人人一本《百年孤独》,开口马尔克斯闭口魔幻现实,余华仿照着写了一本《兄弟》,开篇是这样的:

“李光头坐在他远近闻名的镀金马桶上,闭上眼睛开始想象自己在太空轨道上的漂泊生涯,四周的冷清深不可测,李光头俯瞰壮丽的地球如何徐徐展开,不由心酸落泪,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地球上已经是举目无亲了。”

故事从中间开始叙述,从作品开头就已经预示了后来的情节发展。本来这种手法是相当罕见地,但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现在就连三流的网络文学也会用这么个手法了“多年以后,当杜微成为上海地下组织真正的幕后操纵者之后,他还记得这天晚上周群在卡车上给他说的这句话”。

上面从的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预叙是“在某件事发生之前便预示了这件事”。但需要注意的是,预示的这件事必须得发生,也就是说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多年以后肯定会面对行刑队;李光头多年以后一定会坐在他那个镀金马桶上,意识到自己举目无亲;杜微多年以后一定会成为上海地下组织真正的幕后操纵者。像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马晓军想象自己在生日宴会上是如何英勇的和刘忆苦打起来,《八部半》里Guido四处的散漫的想象,这些因为并没有成真,所以并不能算作预叙。

预叙这种手法,放在电影上则有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一开始就有这么一段画外音:

“很多年以后,我有了绰号,叫西毒。”

讲这段话的时候欧阳锋还不叫西毒,故事并未发生,但叙述者预示了故事的结尾,影片结束,欧阳锋回了白驼山,如开头所示,果然有了绰号叫“西毒”。预叙成立。


电影中的时序
《一代宗师》大概1个小时20分,叶问和他妻子去影馆拍摄全家福(这个全家福的构图太完美了!一左一右一支花),然后现实场景化为一张照片摆在桌子上,再突然炸弹爆炸!日军侵华。墨镜王的构思实在是太妙了! 上面几个例子基本都可以看做是闪前在电影中的运用,可以看出相比于顺叙的缓慢和程式化,闪前更加突兀与内心化,手...

时序19跟22的差别大吗
1、差距不大。这个差距很小了,时序和频率一样,不能大幅度超越是不会有明显的感觉的,14和16这种差距,如果频率相同,你就算用软件测试也相差无几。内存的频率是第一位,时序是第二位。2、寸的比22寸的小一可视面积。如果你下载的电影是1080或1080P的19和22都一样清晰,因为1080的分辨是最大的...

麦茨八大组合段
八大组合段中,1自主镜头是指有独立意义的镜头.它是一个有完整情节的段落.也可以是被插入的.这里又可再分成:(1)非电影虚构世界的插入镜头(指影片以外的事件).(2)主观插入镜头(主要是指角色体验到的非实际存在的内容,如回忆,梦想等).(3)被移位的电影虚构世界中的插入镜头(在一个形象系列中被特意...

麦茨的八大组合段理论是什么啊??
麦茨为分析影片的叙事结构,提出了八大组合段(syntagmatique)概念:非时序性组合段、顺时序性组合段、平行组合段、插入组合段、描述组合段、叙事组合段、交替叙事组合段、线性叙事组合段。国内也先后有不少著作介绍,分析过麦茨的八大组合段,不少人都对之予以高度肯定,认为麦茨的“GS”理论不仅推动了电...

屏幕时序是什么意思啊?
屏幕时序是显示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指的是屏幕的刷新率和响应时间,即屏幕在一秒内刷新的次数和响应外部信号的时间。屏幕时序在电脑游戏、影视制作等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显示效果和视觉体验。一般来说,较高的屏幕时序可以使画面更为流畅,并且减少画面卡顿和残影现象。屏幕时序是显示设备...

我看电视剧叙事-《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
在这章中首先论述了影像的时间叙事的基本形态,从而进一步指出故事时间、叙事时间情节时间和放映时间这三种时间形态构成了不同的电影电视剧话语时间,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与功能,然后论述了时间叙事的三个重要问题即电影电视剧影像的叙事时序特征、叙事时序结构和时间叙事时序方式。6. 影像叙事的空间与时间一同...

电影《国家宝藏2——秘密之书》中逻辑混乱和穿帮镜头
Booth日记的时序悖论 Booth日记中的时间线索似乎与历史记录存在冲突,这使得观众对于角色的动机和剧情发展产生了疑问。日记页的焚烧顺序 电影中烧毁的日记页顺序与实际历史事件不符,这一错误不仅破坏了叙事的连贯性,也让人对电影的制作水平产生了质疑。密码解读的失真 密文的解释过于牵强,似乎缺乏扎实的密码...

时序性是什么意思
情感的动力特性是指情感在其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变化特性,主要包括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和差异性等八个方面,其中,情感的强度性和稳定性是情感最重要的两个动力特性,集中体现了人的主要情感个性。 由于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因此情感的动力特性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关系的...

潭影日悠悠中,如何体现物换星移的时序变迁?
闲云潭影的日光流转,如同岁月悠悠,无尽的时光在江面留下深深的印记。“日悠悠”象征着每一天的自由漫步,没有束缚,仿佛时间在这一刻放缓,静静地欣赏着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而“物换星移”则揭示了自然与人生的变迁,四季更迭,星辰变换,每一次的轮回都是一次深刻的转变。这里的“物”不仅仅指四季...

斗杓霞影知时序;柏叶椒花献岁新。什么意思
“斗杓霞影知时序,柏叶椒花献岁新”中“斗杓”即斗柄,也就是北斗七星的柄部。“霞影”指云霞之影或霞光。“时序”是指时间的顺序和次第。柏叶象征着长寿和坚贞,椒花则代表着欢乐与幸福。该句选自清梁熙《皙次斋稿》卷十一。这句诗蕴含了对健康、快乐和新一年丰收的美好祝愿。

兴仁县19836419304: 《盗梦空间》艺术欣赏导论怎么写 -
羽柴亚叶: 身兼导演、编剧和制片人的克里斯托弗·诺兰透露,《盗梦空间》的构思早在拍摄影片前10年的时间就开始打造. “大概在10年前,我对梦境这个主题就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存在于清醒的世界和梦境人生之间的那种关系.我一直觉...

兴仁县19836419304: 什么是电影叙事学 -
羽柴亚叶: 电影叙事学 依据文学叙事学或符号学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结构的理论.沿袭传统小说叙事学的电影叙事学主要研究故事的情节安排、行动动机、人物性格和审美特性,关注电影剧作的技巧层次.20世纪70年代,建立在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基...

兴仁县19836419304: 电影放映原理 -
羽柴亚叶: 电影的放映原理 将依一定时序摄制的景物各运动阶段的静止画面连续映现出来,借助人的视觉暂留,在人的视觉中造成再现景物运动影像的效果.3D立体电影的放映原理是以两台投影机配合偏光镜系统,将两台投影机的画面达成同步投影到 ...

兴仁县19836419304: 文学作品和电影中的循环叙事分别是什么意思?那么重复叙事呢?请高手作答,谢谢! -
羽柴亚叶: 二者有一定联系.一般而言,重复叙事是指叙述过程中语言和事件的反复重复,注重的多是事件和情节的反复性.而循环叙述往往更强调结构上的回归,打破小说中发展无止境的模式,强调事件经过一个过程后重新回到原点上的循环(见《循环...

兴仁县19836419304: 电影放映的原理 -
羽柴亚叶: 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利用了什么视觉原理 看电影时,我们都觉得银幕上的人或物的一系列活动与真实生活中的活动没有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逼真的感觉呢?首先,了解一下电影的拍摄和放映过程.拍摄镜头有一个间歇装置,每秒停放各24次....

兴仁县19836419304: 简述欧洲意识流电影 -
羽柴亚叶: 意识流电影指受“意识流”小说影响,要求在银幕上着重表现人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直觉活动的电影.意识流剖析人物的心理深处,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厚的印象.时间空间跳跃多变,大大扩大了影片的容量,深化了主题.打破了传统戏剧化构造的电影模式.

兴仁县19836419304: 关于“流媒体”的详细解释(越具体越全面越好) -
羽柴亚叶: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指在数据网络上按时间先后次序传输和播放的连续音/视频数据流.以前人们在网络上观看电影或收听音乐时,必须先将整个影音文件下载并存储在本地计算机上,然后才可以观看.与传统的播放方式不同,流媒体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