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趣话对联

作者&投稿:子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茶与对联 很有趣的~

一次,苏轼在莫干山游玩,甚是疲乏,打算休息一会儿,便走进了一座庙宇。
主事老道见苏轼衣着简朴,便冷淡地指了指椅子说:
“坐!”然后,对道童喊道:“茶!”
苏试坐下和老道闲聊起来。从谈话中,老道发觉来客颇有才华,非一般书生,
即把他引至大殿,客气地说:
“请坐!”又对道童说:“敬茶!”
两人又谈了起来。老道愈发感到来客知识渊博,聪慧过人,不禁问起他的姓名来。
这才知道此人竟是名扬四海的苏东坡。于是,连忙站起作揖,把他又让进客厅,恭恭
敬敬地说:
“请上坐!”又对道童说:“敬香茶!”
苏轼告别时,老道恳求他写字留念。苏轼一笑,挥笔题了一副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不觉脸上火辣辣的。

影子之美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特殊文化形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婚丧嫁娶乔迁开业等日常活动都要贴对联,特别是过春节,家家门上都少不了大红的对联,不仅营造了热闹喜庆的气氛,而且对联中含有美好的祝福,意义上显得美,再加上韵律美,书法美,就更加凸现出对联这一特殊年俗文化的独特味道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的童年时候,随妈妈生活在她任教的阳泉郊区山底村,记忆当中,每当放了寒假接近年关的时候,村里的人都买好了红纸送到了学校,老师们都要义务为村民写对联,有个叫王德明的老教师,平时爱好书法,这个时候尤其受欢迎,往往他的办公桌上红纸卷堆成了小山一样,只要我去学校,就总能看见王老师在龙飞凤舞地不停写着春联,我跟着王老师练过书法,头几年我只是帮着撕纸、叠印子,把写好的对联摆放在地上晾干,然后再捆起来,后来,王老师也让我拿着小笔在一边写横批。记得,王老师的一个拿手绝活就是画“福”字,只见他三下五除二,就画成了一个拄着拐杖满脸笑容的老寿星样的“福”字,那时,家家户户门上都觉得贴上这个“福”字很光彩。
八十年代我随妈妈的工作调动搬到了河底镇,这是一个有历史的明清古镇,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到过年的时候,我的一大爱好,就是沿着古街欣赏各家的对联,有楷书、有隶书及各种字体,有用黑墨写的,有用金粉写的,还在用烫着各种图案的纸写的,从内容到形式都丰富多彩,真像是一个别具特色的书法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联渐渐地演变成了统一的印刷品了,对联一年年更加精美了,业务公司免费派送,人们省了不少事不用再去买纸找人写对联了,人寿移动联通等各家公司都把送对联作为联络客户兼免费广告的营销策略做到家了,但看着千家万户门上的对联一模一样的面空,不知为何,觉得不怎么对味了,虽然还是一样的火红的对子,却再也找不到过去对联中的鲜活的灵魂了。
我十岁的小外甥近两年开始练书法,去年的时候,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着写起了春联,贴在门上,虽然比不得印刷的春联精致,字体尚显幼稚,但看着格外地生动和有活力。今年我也早早预订了外甥的春联,今天上午我和妹妹在一旁研墨裁纸,外甥专心地创作一幅幅他精心准备的对联,看着他的小黑手,看着他认真的劲儿,看看一幅幅出自他手的春联,忽然感觉年味儿又浓了!

清代乾隆年间的昆明文人孙髯翁所写的天下第一长联
趣 话 对 联
对联发端于唐朝,推广于宋朝,鼎盛于清朝,一千多年间,发生了许多趣事、趣联。从字数上说,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共计一百八十字,当时誉称“天下第一长联”。受此长联影响,咸丰特别是光绪以来,陆续出了一批鸿篇巨制,最多的字数达一千六百一十二字,如成都望江楼长联,武昌黄鹤楼长联,四川江津临江城楼长联等;而流传在世最短的对联仅两个字:生?死!意讽作者所处年代生不如死。

古往今来,各行各业都有对联,尽写行业特点,不乏连珠妙语,如药店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饭店联:闻香须止步,知味且停车。眼镜店联:悬将小日月,照澈大乾坤。剧院联:既已上台,不怕大家在旁边看戏;自能了局,何劳诸位替古人担忧?理发店(过去叫剃头铺)的对联最为妙趣横生。相传苏东坡在被贬海南澹州期间,曾经为当地一家剃头铺题写了一副对联:虽说毛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这副对联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顶上”既指人的头顶,又可以理解为理发的手艺非常出众。苏轼的这副对联也是流传了几百年,后有人把它改成:“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或曰:“操天下头等大事,做人间顶上功夫”,把一个普通的行当提升到很高的位置,真是煞费苦心。还有人另做一对:“提起刀人人没发,拉下水个个低头”,抒发了剃头匠的自豪之感。相传清代著名文人董邦达,初来京城之时,无处投靠,十分潦倒,迫于生计,只得寄身破庙,卖文为生。当时一家剃头铺顾客稀少,生意冷落,他写了一副对联:“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弹冠”指弹去帽子上的尘土。此联对仗工整,格律精严,悬挂于店堂熠熠生辉。贴出后,顾客盈门,作者也名噪一时。一位十分爱才的朝廷权臣来此理发修面,无意中看到,十分赞叹,在这位权臣的大力举荐之下董邦达入朝为官,自此平步青云,真正是“顶上功夫”。

辛亥革命时,某剃头铺挂出反清对联,气势不凡,上联是:“握一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敢还手?”当时剃头匠除理发外,还要为客人舒筋捶背,故任何客人都不会还手;下联是:“持三寸铁,削平大清世界,无不低头!”三寸铁,即剃头刀;大清,指清朝政府,一语双关,含义深刻。
在浩如烟海的对联家族中,“无情对”是不可多得的妙品。这类对联,上下两句“风马牛不相及”,字面对仗越工整越好,字意内容越离谱越好。欣赏此类对联,最能使人领略汉字的无穷奥妙。相传一位姓李的私塾先生,以“庭前花正放”为题布置作业,一学童脱口而出:“足下李先生”,(鲜)花对(李)树,正放对先生,对得严丝合缝,先生哭笑不得。
一次明成祖朱棣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解缙说:容易。朱棣:即容易,你就对下联吧!解缙:臣已对出。朱棣方恍然大悟。
清末政治腐败,卖官鬻爵成风,一中药商花巨款买了个四品官,穿上了天青褂,时人不齿,做无情对讽之:四品天青褂,六味地黄丸。
一副对联,若采用一种或几种文字技巧,使之新奇巧妙,具有一定特色,谓之“巧对”;若巧到出联极难对出,则为“绝对”了。
袁世凯死后,有爱国青年送来一副挽联,上联为:袁世凯千古,下联为:中国人民万岁。初看者不解其意:上下联字数不一,对不上啊。已窥其意者则竖起拇指:好对,好对!袁大头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
解放前,一位数学教师穷困至死,留下一家老小,十分可怜。同校一位英文教师悲痛之余,写下一副对联:为XYZ送了君命,叫WFS依靠何人?XYZ乃数学常用的未知数,WFS分别为英语妻子,父亲,儿子的第一个字母。
上述巧对,名至实归。
宋代流行作寿送寿联,四月初八、初九是谢太后和度宗赵基的生日,奸臣贾似道命人作寿联: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其二人生日乃天造地设,此寿联阿臾得登峰造极,但从技巧上说,堪称巧对。贾似道的马屁功夫,可谓用尽心机。
江苏南通,俗称“南通州”,纪晓岚随乾隆下江南途径此地,想起北京也有个通州,俗称“北通州”,灵感忽至,题了一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但苦思一路也没想出对句。回京后在街上看到几家当铺,思路顿开,下联得来不费功夫: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后一个“东西”为借对手法,即不做方向讲,而指物件。其巧尽在于此。
苏东坡与杭州渊源颇深,曾两次到此赴任。西湖苏堤即是他主持而修。其任杭州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时,邀了几个文人坐船游西湖,一歌女手提锡壶给他斟酒,不慎将壶掉入湖中。有文人当即出了一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此联巧妙借用了三个同音词,让大文豪也一筹莫展,至今未见下联,此为“绝对”也。
对联源远流长,趣话数不胜数,篇幅所限,暂写至此。




诗联趣话 对联故事 诗词故事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典 “烂柯人"出自于: 围棋著名典故,语出《述异记》。从那时起,很多与围棋有关的故事都以烂柯指代,如《烂柯谱》等。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 ...

绝妙对联趣话 朱熹游玩妙联 故事
郑樵恭敬地接过,放在桌上。接着,他燃起一炷香,室内顿时异香扑鼻。这时,恰好窗外吹来一阵山风,把手稿一页一页地掀开。郑樵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像被清风吹醉一般。等到风过去后,他才慢慢地转过身子,把手稿还给了朱熹。两人促膝而谈,一连谈了三天三夜、朱熹十分高兴,特地写了一幅对联表示感谢...

郑板桥对联趣话
郑板桥对联趣话 郑板桥上任 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上任那天,潍县城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新任县官的到来。可是郑板桥来到衙门前没有进门,却吩咐手下人在墙上凿洞。一会儿工夫,墙上凿了十个铜盆大的洞,从外面一直能看到里面。这时,有个人低声问道:“大人,好好的墙壁,为什么凿这么多窟窿?&...

对联趣话:一天,诗人李陶元看到一棵李子树,树下面有个坛子,坛子里面有条...
上联:李打鲤,鲤沉低,李沉鲤浮 上联:夫娶妇,妇唱戏,夫唱妇随

李调元对联趣话
”李调元连忙掩饰:“我正在思考一副对联呢。”“哦?是何对联,不知可否道来?”夫人也跟着装。“只恐你对不上来呢。”“是么?只要相公出得出来,奴家便能对得上来。”“嗬嗬,如此高调,那我就出喽:‘内人在内,不可大意。’”此联一语双关,字面上是说内字有一个人字在里面,实质上是对...

新百家姓对联趣话图书目录
新出版的《百家姓对联趣话》图书目录以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为基础,集结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的对联艺术。以下是部分姓氏的篇章内容概览:首先,是从"王"姓开始,展现了王者风范的对联,引人入胜。紧接着是"李"姓,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联中蕴含着智慧与诗意。"张"、"刘"、"陈"等姓氏,以其普遍...

一个有趣的对联
小孩对联 王汝玉父子相对 对句赢玉佩 李白输句 许将童年妙对 偷桃作对免罚 张兰张芳答武后 欧阳修露锋芒 杨继盛巧对趣话 代兄续对联 熊廷弼幼年应对 李仕彬童年妙对 黄遵宪巧对讽祖父 句讽主考 圈套 腹内孕乾坤 张居正年小志大 山登绝顶我为峰 老笋不如新笋尖 曹宗赚鱼 白居易哑语巧对 烧鹅 叔祖...

对联趣话:“稻草捆秧”和“竹篮装笋
对联趣话:“稻草捆秧”和“竹篮装笋”第一个说法:清初宰相张英,一次微服下乡私访,当他路过一片稻田时,见农民正在用稻草捆秧。张英就停步与他们攀谈起来。有个农民对他说:“看先生的模样,是个饱读诗书的人。我有一边上联,不知先生愿不愿意答对?”他随即念道:稻草捆秧父抱子 张英站在田头...

对联趣话
午安..~~上联:下棋饮酒,一着一酌 下联:弹琴赋诗,七弦七言。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权衡凭正直 轻重在公平 这是贴在秤店门口的..对了,松下围棋那个是苏轼的出的上联,黄庭坚对的下联..人家只要正确率...有没有分不重要...刚看了下楼下的答案....

【爱心小岛·文海晨光】‖玩转尤溪:开山书院趣话楹联(下)
开山书院正堂即为讲堂,是生员接受山长训导和老师课督的场所,堂中央板壁上方悬一木匾,书“明伦堂”三个大字,为朱熹手迹。板壁正中悬《先师孔子行教像》,两侧悬一条幅对联,上联“观古知今思进退”,下联“读书养志识春秋”,出自孔子七十四代孙孔繁中之手。正堂板壁两侧柱子悬一板联,联语为“读...

资阳区15682376239: “阁楼老茶”写副对联? -
袁宜血康: 阁楼高展晓看古今循流.老茶含烟纵观天地沉浮.

资阳区15682376239: 有趣的对联故事,供大家茶余饭后消遣一下 -
袁宜血康: 相传,古时候有个读书人,脚有点跛,老丈人嫌弃他从不让他进门.一年,女婿高中秀才,丈人请女婿吃饭,席间丈人出一联嘲讽女婿: 贤婿枉顾,路途坎坷,高一步,低一步.不巧,老丈人是个独眼,女婿便借题发挥嘲笑老丈人:泰山错看,世态炎凉,睁只眼,闭只眼.

资阳区15682376239: 征集茶叶对联加店名 -
袁宜血康: 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茶风流.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

资阳区15682376239: 对联:一味禅茶参到老 -
袁宜血康: 一味禅茶参到老 几盘棋局悟半生

资阳区15682376239: 对联左茶仙,右茶人,茶后茶园观老茶求上联 -
袁宜血康: 东酒神,西酒鬼,酒前酒窖觅新酒左茶仙,右茶人,茶后茶园观老茶

资阳区15682376239: 茶联是以茶事为题材的对联,曾被陈 -
袁宜血康: 茶联是对联宝库中的一枝鲜花.它运用对联的文学特征,以茶事为题材,按照对联特点拟写而成.可被广泛应用于茶叶店、茶馆、茶庄、茶座、茶艺、茶居、茶亭、茶汤、茶人之家等,内容广...

资阳区15682376239: 给 逸雅茗茶 写一幅对联
袁宜血康: 闲情逸致 扶老携幼品茗去 淡雅飘香 欢声笑语清茶来

资阳区15682376239: 寺庙里面茶艺对联 -
袁宜血康: 弥勒殿: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时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济南千佛寺. 上联:人世大难开口笑. 下联:肚皮终不合时宜. 陈宝琛撰大同华严寺观音阁. 上联:...

资阳区15682376239: 对联:茶本草木,沁入人心品自高这一个下联,求对上联茶由草字头、
袁宜血康: 对句:话为口言 悦闻千耳颜难老 [怀恩集爱] 出句:茶本草木 沁入人心品自高 [过于善良] ①“人”字在“茶”字之心部,楼主称之为“人字心”,巧用于联中曰“人心”;“千”字在“话”字的右上角,犹位于人体之耳部,此仿楼主称为“千字耳”,故于联中曰“千耳”. ②茶楼,供人悠闲聊天之所,朋友饮茶不可无话;意诚则言和,言和则心悦,心悦则容颜不老.

资阳区15682376239: 才饮一杯老白茶入肚九年存糯香 ,下联是什么? -
袁宜血康: 常嘬两盏陈黄酒咽喉六脏增温热(仄,上联)才饮一杯老白茶入肚九年存糯香 (平,下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