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国那个最聪明?

作者&投稿:湛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历史最聪明?~

我认为是司马懿,诸葛亮其实不行的,对吧?

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阴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军事家、谋士。

郭嘉初投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数十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还说:“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却说:“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言,遂离绍而去。

起初,颍川名士戏志才为曹操谋士,曹操对他甚为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与其共论天下大事,高兴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会见后,郭嘉也非常高兴地说:“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时为建安元年(196年)。自此,郭嘉以多谋善断而深得曹操倚用。

同年,吕布以辕门射戟的方式解救了刘备,刘备不久便又得兵万余人,引起吕布妒恨,率兵攻打刘备。刘备逃走,归降曹操,曹操待其甚厚,让刘备豫州牧。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郭嘉该当如何,郭嘉说:“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说:“君得之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于是给刘备增兵增粮,派其至沛(今江苏沛县),收集散兵以对付吕布。

建安二年(197年),袁绍休书与曹操,辞语骄慢。曹操大怒,对荀彧、郭嘉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二人回答说:“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故羽虽强,终为所禽。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曹操笑着说:“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郭嘉又说:“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荀彧说:“不先取吕布,河北未易图也。”曹操操说:“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西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荀彧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腾最强。彼见山东之争,必备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侍中、尚书仆射钟繇有智谋,若属以西事,公无忧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曹操于是上表封钟繇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钟繇至长安,移书写信给韩遂、马腾等,二人遂各遣子入京为人质。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征讨吕布。吕布败退固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军久攻不克,将士疲惫,曹操想罢兵撤退。郭嘉与荀攸指出:“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点头称是,于是,曹军乃引沂水、泗水灌城。经月余,吕布更加困迫。十二月,吕布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等叛变,引曹军攻入下邳,吕布被围在白门楼,被迫投降。曹操下令诛杀吕布、陈宫、高顺等,传首许都,凯旋班师。此役,曹操歼灭了劲敌吕布,为扫灭袁绍等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密谋除掉曹操。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郭嘉、程昱、董昭等闻后,都说:“备不可遣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后悔,立即派人去追,已然不及。后袁术南逃寿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乘曹操部署对袁绍作战之时,袭斩徐州(治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刺史车胄,又击败曹操派去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军,据有徐州、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等地,背叛曹操,响应袁绍。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欲亲自征讨刘备,部将们耽心袁绍从背后攻击,都进言说:“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曹操则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郭嘉也认为:“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三》)。曹操为剪除后患,遂亲率大军东征刘备。冀州别驾田丰劝说袁绍,乘机袭击曹操后方,袁绍却以幼子重病为由不肯出兵。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刘备部将关羽,又进击依附刘备的昌稀等,将其击破。刘备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袁绍,逐渐收集溃散的残兵败将,成为袁绍大举攻曹的力量。此战,曹操迅速击溃刘备,避免了在官渡之战中两面作战的局面。

自兴平二年(195年)起,孙策从袁术处借兵,渡江征讨江东,至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已尽得江东之地,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此时孙策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军皆惊,唯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孙策果被郭嘉言中,后为刺客所杀。

同年,郭嘉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建安七年(201年)5月,袁绍因军败愤愧呕血而亡,少子袁尚继大将军及冀州牧位,令长子袁谭率少数兵力防守黎阳。九月,曹军渡黄河攻黎阳,谭请增兵,尚恐谭兵多后夺其权,遂自率军来援,与曹军相持于黎阳。

建安八年(203年)二月,曹军发起总攻,大战于黎阳城下,袁军战败,袁尚、袁谭弃城逃邺,曹军占领黎阳。四月,曹操进军邺城,为充实军粮,抢收小麦。袁军乘机发起反击,曹军小挫。曹操本拟重新组织攻城。郭嘉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纳其计。五月,撤军返许昌(今河南许昌东),留部将贾信屯兵黎阳,监视袁军。

建安九年(203年),袁尚、袁谭果然发起内讧,袁谭为袁尚所败,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遂以支援袁谭为名,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七月,袁尚军溃散逃往中山(今河北定州),辎重尽为曹军所获。邺城守军闻汛瓦解。十月,袁尚势力基本上为曹操所消灭。

在曹操围攻邺城时,原已归降曹操的袁谭,又背叛曹操,乘机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地,并进攻逃至中山(今河北定州)的袁尚,迫使袁尚再逃故安(今河北易县东固安),投奔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刺史袁熙。袁谭收袁尚残部,驻扎龙凑(今山东平原东南)。曹操在击垮袁尚后,按各个击破的方针,以袁谭背盟为借口,出兵进攻袁谭。建安十年(204年)正月,曹操进攻南皮,大破袁军,占领南皮,袁谭出逃,被曹军追上杀死。袁谭所属各郡、县尽归顺曹操。郭嘉对曹操说:“多辟青、冀、幽、并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曹操为安抚地方,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稳定了统治。冀州平定,郭嘉因攻被封为洧阳亭侯。

时辽西少数民族乌桓部落乘中原战乱,掳迁汉族边民10余万户。曹操取冀州,杀袁谭后,袁熙、袁尚逃往乌桓,二者联结,不断侵扰边境。曹操为统一北方,于建安十二年(207年)秋,开始远征乌桓的作战。刘备闻讯,立即赶往荆州,劝刘表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夺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迎献帝,兴汉室。曹操甚为担心,诸将皆说:“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唯郭嘉认为:“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曹操听罢,茅塞顿开,遂立即挥师北上,进至易(今河北雄县西北)时,郭嘉又献策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依计而行,亲率轻骑兵,昼夜兼程,疾速行军。在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东境白鹿山)歼灭乌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残余势力,斩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俘虏20余万人。袁尚、袁熙投奔辽东郡太守公孙康。曹操再次采纳谋士郭嘉之计,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坐观局势,声言等待公孙康把二袁首级送来。九月,曹操从柳城撤军,不久,果然公孙康伏杀袁尚、袁熙及辽东单于速濮丸。

至此,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又北征乌桓,中国北方只剩荆州刘氏。

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师不久逝世,年仅38岁。曹操哀痛不已,对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乃表告天下:“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于是上表谥郭嘉为贞侯,其子郭奕嗣。

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当初,陈群责怪郭嘉不治行检,多次在朝中控诉郭嘉,郭嘉却神色自若。曹操则更加重用郭嘉,而陈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兴。

点评:郭嘉身为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
一个智力99一个98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www.byonline.net 军事网

三国最聪明的人——刘禅
刘禅坐了四十二年皇位,享尽了福,即便在蜀国灭亡后仍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继续他的寄生虫生活,这才是最会生活,最聪明的,所谓大智若愚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觉得这句话很奇怪。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胜者为王的世界,司马昭想当皇帝,人家有这个本事,为什么不可以?我觉得困扰他不能当皇帝的原因就是他名不正,言不顺。
其实诸葛亮也想当皇帝,同样也是名不正而已。他只能选择统一全国,然后废除后主,自己当皇帝。
刘禅很聪明,他自己装傻,哪怕亡国也不让诸葛亮当皇帝。每次诸葛亮快要成功的时候,刘禅就下令要诸葛亮撤军。让诸葛亮不得不感到失望。
这时候有人问我:刘备说过,他儿子不行,就让诸葛亮当皇帝。诸葛亮何尝又不是这样想的呢?可是赵云没死,诸葛亮敢吗?
诸葛亮最大的仇人就是魏延,当初,诸葛亮就看中他的坏,可是刘备不这样想,他竟然违抗军事的意见,硬是让魏延效忠自己,诸葛亮六出祁山,有一次杀到子五谷,就是魏延坏了好事。
权利是最重要的,刘禅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喜欢装傻,他好色,但不欺民,他不是暴君。他赢得了民心,成为了解决诸葛亮出兵造成民心失散的主力军。他只能这样做。
权利集中制度才是最重要的,邓小平说过:枪秆子里面出政权。刘禅作为皇帝,而实际上是个空壳皇帝,没有军权,没有政权,他只能保持沉默,但是他也不让诸葛亮得逞,六次北伐,大部分都是因为我们所谓的不懂事的啊斗所造成的,但是诸葛亮真的统一中原了,刘禅的下场又是什么呢?
刘备知道刘禅是个“傻瓜”,还要让他继承位置,说明他不傻,只是历史把当中的政治原因给省去了。如果他不装傻,他能继承父业吗?
诸葛亮死了,姜维掌管了大权,但是姜维没有掌管政权。政权让刘禅收回来了,这个时候,刘禅也完全支持姜维北伐,姜维也的确忠心护主,北伐10多次,有次困住司马昭,可惜天意弄人,还是失败而归。
其实刘禅并不傻,最后他用乐不思蜀的办法维护了蜀国,让蜀国免于生灵涂炭。
其实在三国志的研究著作里面,还有这样一段,刘蝉想继承遗志,继续攻打东吴,可是诸葛亮不肯,如果刘蝉攻打吴国,由于蜀道之难,魏军未必能够偷袭成功,也不会有长江天险。但是诸葛亮不肯,直到现在还不能解释其原因,如果一定要解释,就是诸葛亮的长兄在东吴。
但是去攻打魏国,诸葛亮只是用来防守,所以说,刘禅还是个识时务的人,他不笨,只能怪自己国家技不如人而已。他应该说是最聪明的,因为他克制了诸葛亮,维护了自己的政权。
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他在政治上确有一套,面对常年把持政权的诸葛亮,虽然言听计从没有主见后来还一而再再而三的中人家的反间计,但至少没有让孔明黄袍加身,因为他没有给人留下天子无德的口实,我想在仁德方面他是得了他老爸玄德公的真传,胆略和志气就只能叹惋了。
再说后来孔明和姜维屡次北伐,他也很有头脑的提出应该修养生息,不宜穷兵黩武,可见也不是IQ低得深不见底,只是为什么孔明和姜维在前线打仗的时候他自己在蜀中没有大作为就很让人费解了,仿佛他的一切决定都要“相父”定夺,相父不在就暂且搁置一样.可见是个没有魄力的人。
其实在蜀汉后期有个角色很可惜,就是刘备的孙子刘谌,在破国之前杀妻杀子最后自杀以谢先帝,有魄力有傲骨,有刘备遗风,如果他能早日登上帝位或许历史会改写。
在三国中,搞中央集权最成功的是东吴。直到灭亡那一天,皇权都没旁落。魏和蜀就差远了。魏的政权后来操在司马氏手中。刘备之后,诸葛亮实际掌握着蜀的大权。
后主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是段难了的公案。我倾向后者。

贾诩,时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亭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反。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候(贾诩字“文和”,因其性格与作为,周泽雄评价其为“乱武”〕。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郭嘉,如果郭嘉不是英年早逝,司马懿得不了天下,曹操不会重用司马懿。

司马懿 ,我也认为是他,毕竟他们家最后篡权了,赢得了天下,如果没有点心机,天下怎么会姓司马呢?

诸葛亮善治国,不善军事。郭嘉贾诩军事政治都还可以。其实都差不多


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是谁啊!!!
司马懿,根本史书说,他多次成功阻止主诸葛亮北伐,不如《三国演义》里面所说,才能不及诸葛亮,演义里面只不过是把诸葛亮神化了,而把司马懿的才能描写得比诸葛亮逊色一点。易中天品三国的时候说是--贾诩,他洞察人心,看透了每一个跟他打交道的人,应该说在三国的谋士中,他寿命长、待遇好,十分...

三国演义里谁最聪明
1.诸葛亮 此人被司马懿称为天下奇才也, 因此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真的很厉害。但是我认为正是因为司马说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所以诸葛亮绝对不是最聪明的。因为司马夸的是诸葛亮的治理能力, 10万大军撤退, 居然井然有序,井井有条,有条不乱。 2.郭嘉。 在大家都觉得曹操打不过袁绍的时候, 郭嘉...

三国中谁最聪明?
【三国演义】最聪明的肯定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简直就是接近神了,刘备前往南阳郡邓县隆中三顾茅庐(今襄阳市襄城区古隆中),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十二年 207 27 诸葛亮首战告捷 建安十三年 208 28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王孙权抗曹 建安十四年 209 29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

三国时期,第一智者是司马懿还是诸葛孔明
如果用忠君报国来看,诸葛亮是第一智者,而且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历代文人学者的榜样;如果从最后结果来看,司马懿是第一智者,从曹操时代,历经曹丕、曹叡、曹芳共四代“潜伏”,终于夺取魏国大权,为西晋代魏打下基础,被司马炎追封为“晋宣帝”。

三国演义里谁最聪明?
郭嘉才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先简要说下郭嘉这个人: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早年出仕袁绍,但看出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纳才而不知用,难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遂去之。(从他能在袁绍强极一时的时候做出脱离袁绍投奔曹操就可以看出他的政治眼光,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战功:灭吕布,伐...

三国哪个人物最聪明
最聪明的三国人物:诸葛亮 诸葛亮被广大人们尊称为“卧龙先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谋士,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著称。以下是关于诸葛亮聪明的 一、卓越的谋略 诸葛亮在三国历史上以其智谋闻名。他提出的“隆中对”战略,为蜀汉的长期发展规划了蓝图。无论是草船借箭、借东风还是智算华容道,都展现出...

历史三国志中谁最有智
1.史上三国里最有智慧的谋士是谁 1、诸葛亮 上榜原因:牛B死了大家都知道,能召唤风雪,根本不是凡人,所有有人说其“多智而近妖”。没有疑问。 2、司马懿 上榜原因:唯一能和诸葛亮对峙而能占先的高手,本来觉得他比武侯还高的,但是被死武侯惊吓,速退几十里,还十分失态的说“俺的脑袋还在不”,所以排第二。

三国时期蜀国、吴国、魏国最聪明的军师分别是哪几个?
三国时期最聪明的军师,蜀国是诸葛亮;吴国是周瑜;魏国是司马懿。详细介绍:1、蜀国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

历史三国里谁最聪明
曹操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师不久逝世,年仅38岁。曹操哀痛不已,对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乃表告天下:“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

《三国演义》中,谁是最聪明的谋士呢?
张绣、郭汜、李傕、董卓都曾被贾诩辅佐过,最终投入曹操帐下。深得曹丕敬重,当司马家当道时,贾诩家族依旧。能够做到这样的,没有非凡的智慧可能吗?他对兵法也颇有研究,他的《钞孙子兵法》至今仍在流传。在《唐会要》中,他位列魏晋八君子之首。第二:诸葛亮 在今天,卧龙诸葛亮应该是三国谋士中名气...

恩平市13369408725: 三国中谁最聪明? -
虞狭松根: 诸葛亮聪明的是大局观和人情世故 庞统聪明的是具体的一些细枝末叶··· 从历史上看 我倒是觉得 最牛的两人 在魏国 一个鬼才郭嘉 一个毒士贾诩···

恩平市13369408725: 三国第一聪明人是谁 -
虞狭松根: 贾诩,看以下易中天先生对贾诩的评价吧! 实际上我们看《三国演义》总说诸葛亮料事如神,会打仗,那比贾诩老实说是不如的. * 神机妙算的贾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多,远远比不上同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但通过易中天先...

恩平市13369408725: 三国里最聪明的人 -
虞狭松根: 三国里面是有这个人的,是董卓的女婿,也是董卓的谋士,他想要扶持董卓掌握大权,不过最后也是不得好死的.

恩平市13369408725: 在三国时期,谁最聪明? -
虞狭松根: 在国时期,最聪明的当属贾诩.终其一生,从未有失算过.这是所有谋士中绝无仅有的,相当不简单.而且,身为谋士,他不但能洞察人心,且熟知当世之人性,在所有谋士之中,他活得最好,到70多岁病之终老.或许,他比不上诸葛亮之兵法,但要是论聪明,他远在诸葛孔明之上也.当初他投靠张绣,就是因为他看穿了张绣会一心一意死心塌地的听从于他,不会对他有所芥蒂,而后他劝绣投靠操而并非袁绍,也是因为他早已看到势力虽不及袁绍的曹操会是未来之真正豪杰.这此之前,他曾设计差点害操致死,而其手下大将典韦和其侄也因其计而死.但他还是劝张绣投靠,算准操会以极隆重之礼相待,真非一般人可以为之.

恩平市13369408725: 三国时期,哪个人最聪明? -
虞狭松根: 应该是诸葛亮吧

恩平市13369408725: 历史三国里谁最聪明 -
虞狭松根: 这个只能说各有千秋吧 郭嘉 周瑜 徐庶 法正 贾谊 田丰 沮授 葛骸 葛攸 庞统 陆逊 鲁迅 张昭 司马毅 司马辉 吕蒙 陈宫 李儒 许哗 黄彦 都是各有长短 有的精通政治 有的计谋出众

恩平市13369408725: 三国中最聪明的是谁 -
虞狭松根: 曹操 诸葛亮本就是罗贯中夸大的,他不是一个好的军事家,事实上他根本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建议大家去读《三国志》

恩平市13369408725: 三国人物哪个最聪明 -
虞狭松根: 智商最高的有诸葛亮、司马懿、庞统、杨修 情商最高的有刘备、曹操、诸葛亮、司马懿 总起来讲,最聪明的人是诸葛亮和司马懿

恩平市13369408725: 三国历史之中谁最聪明?我要的是历史中真实的记载!我满意了就采纳! -
虞狭松根: 最聪明的史书上并没详细记载.旦诸葛孔明确实是数一数二的聪明,虽然没有演义上说的神奇.楼上说刘备聪明不是指智商,是为人.也有说曹操聪明,曹操很会拢络人心,也很爱才,是个治国人才.

恩平市13369408725: 三国里谁最聪明 -
虞狭松根: 三国故事我们主要是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了解的,作者对三国人物褒贬不一,有些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比如:刘备并没有那么聪明能干,曹操用人并非那么多疑,诸葛亮并没有用过空城计...因此,三国里谁最聪明已无从考究.依我看,应该是罗贯中最聪明,因为从他笔下描绘出的诸葛亮、曹操、司马懿...个个聪明绝顶,想必作者罗贯中应该比他们更聪明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