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是谁?这位卫鞅在秦国变法内容有哪些

作者&投稿:枞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在秦国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1. 政治方面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制定二十级爵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作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2)实行县制 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 制度。
  (3)实行什伍制度 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经济方面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 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2)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3)统一度量衡 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3.社会方面
  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经济措施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3)统一度量衡


商鞅铜方升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 “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

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卫鞅原名公孙鞅,他生在卫国,长在魏国。后来,因为赢渠梁( 秦国国君)向山东六国发出求贤令,他称赢渠梁的求贤令是:五百年一雄卷也。因为卫鞅在魏国得不到发展的余地,魏王不重用他,所以他便到秦国去了。
到了秦国,卫鞅首先要徙木立信,这个信便是官府之信,以前老百姓不信任官府,变法就没法儿成功。他搬了一根木头在南门,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我就赏他50金”。老百姓都不相信。一个大汉出来说:“我来试试!”他把木头扛到北门,卫鞅立刻派人送去50两金(这是很大的数)。老百姓一看,官府言必信,行必果,从此就开始相信官府了。
卫鞅变法的内容是:统一度量衡、废隶籍、开阡陌、废井田、赏军功、郡县制、连坐法。通过变法,仅用19年时间秦国就迅速崛起成为七国中最强的。可这就得罪了许多老贵族(因为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公元前338年,秦孝公赢渠梁死,秦惠文王赢驷继位。同年,年仅52岁的卫鞅被车裂而死(车裂是一个很残忍的刑法,这里就不必说了)。
我觉得,那些贵族不对。因为,天下没有贵贱之分,没有贫富之分。有的皇帝出身贫穷。譬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还不是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在这里,我只想问一句:“贵族和平民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卫鞅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他为变法献出生命,为了秦国强大献出生命。他自我牺牲的精神留名于史册。如果我是卫鞅,我将死而无憾!希望你们记住这个伟大的政治家、变法家——商鞅。(卫鞅,又名商鞅、公孙鞅。)
我觉得可以与商鞅变法相媲美的只有中国的30年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商鞅变法为秦国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也建立了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国的雏形。历史已显示了一个定律: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改变彻底的国家强,改变不彻底的国家乱,拒绝改变的国家则继续没落,直至灭亡。

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变法涉及内容很多,今归纳如下:

1. 政治方面枣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制定二十级爵枣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作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2)实行县制枣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 制度。

(3)实行什伍制度枣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经济方面枣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枣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3. 废井田,开阡陌图

(2)重农抑商政策枣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3)统一度量衡枣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4.社会方面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变法涉及内容很多,今归纳如下:

1. 政治方面枣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制定二十级爵枣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作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2)实行县制枣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 制度。

(3)实行什伍制度枣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经济方面枣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枣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3. 废井田,开阡陌图

(2)重农抑商政策枣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3)统一度量衡枣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4.社会方面枣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枣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卫鞅”是谁?这位卫鞅在秦国变法内容有哪些
卫鞅原名公孙鞅,他生在卫国,长在魏国。后来,因为赢渠梁( 秦国国君)向山东六国发出求贤令,他称赢渠梁的求贤令是:五百年一雄卷也。因为卫鞅在魏国得不到发展的余地,魏王不重用他,所以他便到秦国去了。到了秦国,卫鞅首先要徙木立信,这个信便是官府之信,以前老百姓不信任官府,变法就没法儿成功。他搬了一根木头...

卫鞅是谁 卫鞅简介
1、卫鞅指的是商鞅。2、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3、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

卫鞅是谁?
展开全部 卫鞅就是商鞅。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纷飞的yu 2011-10-07 · TA获得超过87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

文中卫鞅指的是谁?他曾在哪国实行变法?
卫鞅(公元前395-前338),原名公孙鞅,,卫国人,所以秦人谓之卫鞅,采邑在秦国的商,后世又称之为商鞅。在秦国,秦孝公时实行变法,废宗法制而立法制,使秦国在战国列国中崛起于关中。此变法与吴起、李悝变法齐名,称为商鞅变法。

卫鞅是谁
又称卫鞅、公孙鞅(卫鞅之“卫”即氏於国,商鞅之“商”即氏於居或氏於官,又“诸侯之子曰公子,诸侯之孙曰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卫鞅之祖为卫国君,故又称公孙鞅。)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

卫鞅是谁?
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出身于卫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又称卫鞅,之后商鞅来到秦国后,被封于商而得名。可是变法之后的商鞅被人诬陷想要谋反,于是开始了逃难的生活,但是没有人愿意收留商鞅,没有办法下,商鞅回到秦过后,被迫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

秦时的卫鞅是什么人物?
卫鞅 卫鞅即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 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 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

卫鞅是谁
卫鞅就是公孙鞅,也就是商鞅。他是卫国比较靠边的公子,即是王室分支,所以叫卫鞅。在公叔痤那里做门客,庶子官爵,所以叫公孙鞅。后来在秦国变法,取得相当大的成功,所以被封在商地,才称为商鞅。

卫鞅指的是谁
卫鞅与商鞅是同一个人,生于约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他原是卫国(今河南)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近臣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

卫鞅是谁 他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卫鞅是商鞅。卫鞅的历史贡献是:商鞅通过变法使大秦国变成了富裕强大的国家,在历史上称之为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户籍,以军功来决定官员们的爵位晋升。同时还制定了完善的土地制度、度量衡的标准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在经济方面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田的农民,军事上...

石狮市13286439829: 商鞅简介(100字内) -
始丹肠泰: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石狮市13286439829: 卫鞅为什么叫商鞅? -
始丹肠泰: 卫鞅从没有“商鞅”这个名字,他在秦孝公时期在秦国变法成功后,被秦孝公封为“商君”,后人就称卫鞅的这次变法为“商鞅变法”,历史上一般没叫他“商鞅”,只是会把他的变法叫“商鞅变法”

石狮市13286439829: 商鞅是哪个朝代的? -
始丹肠泰: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卫国(今河南洛阳一带)人,原名卫鞅或公孙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自幼喜好刑名之学,公元前361年去到秦国,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历任左庶长...

石狮市13286439829: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 商鞅变法的政治主张的主要内容有那些?商鞅变法的政治主张的主要内容
始丹肠泰: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奖励耕织就是奖励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这就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奖励军功,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三是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石狮市13286439829: 商鞅的称谓,生活时代和历史贡献 -
始丹肠泰: 商鞅因变法有功,赐地卫,又名卫鞅,还有公孙鞅,三个名字 这要在秦国变法,实行开阡陌,废井田,奖励耕织,二十等爵制,连坐法等诸多措施,卫秦朝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石狮市13286439829: 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公孙鞅指的是谁是谁? -
始丹肠泰: 公孙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公孙鞅指的是商鞅 商鞅(约前390—前338),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所以又以“卫”为姓,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 后来他到秦国被封于商,才又称商鞅.所以在<史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被封之于商前,叫卫鞅,此后,被称作商君.

石狮市13286439829: 秦国商鞅变法时的大王是谁 -
始丹肠泰: 商鞅是卫国人,原名公孙鞅,人称卫鞅! 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后来他到秦国被封于商,号商君,才又称商鞅.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进说秦孝公.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

石狮市13286439829: 商鞅是如何变法的?
始丹肠泰: 商鞅(约前390—前338),本姓公孙,因后来在秦为政有功被封于商,世称商 鞅,又叫公孙鞅或卫鞅.公元前361年,商鞅离开魏国到了秦国.公元前359年实施 “变法”...

石狮市13286439829: 春秋战国时期,为秦变法的商鞅是哪国人? -
始丹肠泰: 商鞅:原名公孙鞅,卫国人,又叫卫鞅.因在秦国变法有功,秦孝公封其在商地,又称商鞅、商君.其所著的《商君书》,为后朝代立法标准

石狮市13286439829: 商鞅是哪个朝代的 -
始丹肠泰: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卫鞅之“卫”即氏於国,商鞅之“商”即氏於居或氏於官,又“诸侯之子曰公子,诸侯之孙曰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卫鞅之祖为卫国君,故又称公孙鞅.)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