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将领李宁宇,能告诉一下事迹吗?

作者&投稿:段干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定国将军事迹?~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延安绥德州人,但也有人说他是云南人,自幼就父母双亡,由一个陕西商人带到陕西延安绥德州。不管李定国是陕西人还是云南人,反正他的出身是很贫寒的。
  1630年,张献忠在绥德北面的米脂县(也是李自成的家乡)起义,许多的饥民纷纷加入了农民军,当时只有十岁的李定国也在其中。张献忠经常教这些儿童练习骑射等杀敌本领,李定国表现得很优秀,被张献忠收为义子。
  李定国从此跟随张献忠的农民军转战在四川、湖北等地,逐渐地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将领。在1641年2月21日,李定国率28骑用缴获的兵符骗开了城门攻破了襄阳,擒杀了襄阳王朱翊铭,迫使明朝的东阁大学士杨嗣昌自杀。
  1643年5月,张献忠占领武昌,6月自称为“大西王”,这个时候的李定国开始独挡一面,他手下有2万军马。1644年11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张献忠册封了自己最信任的四个义子,孙可望为平东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刘文绣为抚南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从张献忠对四个义子的册封可以看出,他的想法是效仿刘邦、刘备以四川作为立国之本,再逐鹿中原。但是四川的重要性使当时南明政权也不会轻言放弃。
  在清军还没有到来以前,南明和大西军在殊死地火拼,这也算是我们汉族政权的一个悲剧吧。李定国官拜安西将军,前军都督,在川北、川南等地作战。张献忠部被明朝杀得大败,丢失了重庆。1646年,趁火打劫的清军进攻四川。张献忠被迫放弃了成都。12月,在西充凤凰山的作战,张献忠不幸中箭被俘,惨遭清军杀死。
  大西军呈现出树倒猢狲散的态势,只剩下不到5、6万人由孙可望、李定国等四人指挥。被迫向南撤退,有点“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味道,大西军攻破重庆,杀死明将曾英(系落水淹死),攻入贵州,一路所向披靡,1647年2月又攻入云南。
  此时的云南正值少数民族地方官吏沙定洲叛乱,攻城陷府,明朝军队承现出土崩瓦解之势。大西军适时地打出了援助明军平叛的旗号,得到了明朝地主劣绅的支持,得以补充了兵饷和粮秣。孙可望等人指挥军队顺应民心,吊民伐罪,很快地击溃了沙定洲的叛军,收复了昆明。1647年4月,李定国独自领一支人马从昆明南下,追击沙定洲,将叛匪围困在临安。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攻坚战,终于生擒了沙定洲,把他押解到昆明处死。李定国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西南边陲的最知名的汉族将领,他的队伍也迅速地扩充,吸收了大量的彝族白族少数民族兵员,发展到五万多人,成为四支大西军中势力最强大的一支。
  但在胜利的同时,对于大西军的领导权问题日益凸显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张献忠的四个儿子各怀鬼胎,长子孙可望当仁不让地以继承人的身份自居,为了树立权威,对李定国采取杀一儆百的手段,找碴要当众杖责李定国,在众将的劝说下,李定国为了顾全大局,忍受了杀威棒的处罚。
  1647年4月,大西军攻取了云南西部,生擒了明朝的名士杨知畏,孙可望没有杀他,以礼相待。大西军与明朝在云南出现了冰释前嫌,共同抗清的迹象。第二年,大西军事实上已控制了整个云南省。
  1649年,孙可望派杨知畏去广东肇庆见南明皇帝永历帝,希望南明政府册封他为王。但南明政府的部分权臣反对册封孙可望为王,只册封孙可望为景国公,李定国、刘文秀等为侯爵。杨知畏无法回去交差,于是篡改诏书,封孙可望为平辽王。没想到,孙可望已经等不及了,扬言如果不封王就要进攻南明,离孙可望大军最近的明朝庆国公陈邦传很害怕,已经假传圣旨册封孙可望为秦王。结果双方作假的内幕同时被揭穿。
  1650年8月,孙可望再次派人去南明政府,要求正式封他为秦王,被拒绝。9月,孙可望起兵进攻南明,亲率大军攻入贵州,夺取遵义和贵阳等重镇;刘文秀领兵攻入四川,李定国率部攻陷了贵州的安顺。11月,清军趁火打劫,进攻广东和广西,攻占广州和桂林。南明永历帝逃往南宁,这时才答应册封孙可望为冀王。孙可望予以拒绝,一定要被封为秦王才接受。孙可望派部将贺九仪去见永历帝,贺九仪一到南宁就大开杀戒,把那些阻挠封王的南明官员全部杀死,在这种情况下永历帝才被迫封孙可望为秦王。大西军与南明的联合抗清联盟才算是正式形成。
  面临覆灭的南明永历王朝得到大西军的支持,才又苟延残喘。孙可望镇守贵阳,李定国奉命移师昆明,镇守云南,他的英雄事迹这才是真正地上演。李定国在云南采取了轻税薄役,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教育等政策,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他同时还日日操练兵马,训练了三万精兵;从缅甸购入许多大象,编练了一支特种部队象兵,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1652年,李定国写信给孙可望,要求向清朝进攻。孙可望同意了李定国的建议,以李定国、冯双礼为主将组成东路军大约十余万人出兵进攻湖南。刘文秀、王复臣为主将组成北路军进攻四川。李定国从贵州镇远出征以前就严明了纪律,连战皆捷。攻占沅州、靖州,斩清总兵杨国勋。在泽湖斩清将李四,攻克全州。7月1日,李定国在严关大战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明末清初最著名的三藩之一。双方冒雨血战,李定国及时把特种部队象兵投入战场,在雷电交加的恐怖氛围中,清军最终大败溃逃,李定国挥军掩杀,直杀到榕江边,直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孔有德退守桂林。7月2日,李定国马不停蹄地组织兵力对桂林进行攻城,昼夜不息。4日,李定国部攻克了桂林,清朝的定南王孔有德走逃无路,投火自杀;另一个降清的叛徒陈邦传被生擒,押解至贵阳处死。紧接着李定国又攻占柳州、悟州等地,将清军逐出占领了广西全境。李定国的大军继续北上,攻克湖南的永州、衡阳、长沙,前锋推进到岳州(今岳阳)。还分兵东进,一直攻进到江西的吉安。只半年时间,李定国就攻占了二州十二府,辟地三千里,而且大军所至,秋毫无犯。   但是北路的刘文秀部则先胜后败,被清廷的平西王吴三桂杀败,还折了副帅王复臣。李定国的巨大胜利让清廷大为震惊。桂林大捷后,南明永历帝封李定国为西宁王,刘文秀为南安王。孙可望非常地妒忌李定国的战功,私自削减了永历帝奖给李定国的一半的奖金,扣压了李定国的封王的诏书,并贬谪了英勇战败的刘文秀。孙可望的专横与自私给胜利的大西军带来了不祥之兆。   1652年11月,清政府派敬谨亲王尼堪领十万精兵向李定国发起反攻。李定国自知敌军来势汹汹,而本部连续作战已疲惫不堪,恐难以与强敌抗衡。于是退避三舍,主动放弃了长沙,退守衡阳。11月19日,清军追击到衡阳城下,两军在衡阳展开激战,李定国原命副手马进忠、冯双礼领一军前后夹击尼堪,孙可望怕李定国成了大功,故意破坏,阻止冯双礼等前往助战,于是李定国陷入苦战中,双方血战四昼夜,难分伯仲。23日,李定国佯败,将清军引入伏击圈,层层包围。敬谨亲王尼堪率军左冲右突始终无法突围,十万大军最终全军覆灭,敬谨亲王尼堪本人亦被击毙。   桂林、衡阳两次大捷歼灭清军数十万,击毙清朝两个王,解放了广西和湖南的广大地区,是明朝对清作战从来没有过的大胜,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进犯西南的计划,鼓舞了各地反清组织斗争的士气。李定国会见大将白文选筹备下一步进攻武汉,攻取南京的作战计划。正当抗清形势一片大好时,孙可望竟不顾大局密令命令冯双礼撤退,马进忠也撤退了。李定国虽然获胜,也没有办法也只好放弃衡州撤退到宝庆(今湖南邵阳)。顾城先生在《南明史》中谈到,“探讨南明的历史,有一个基本论点是可以通过大量事实证明的,这就是在力量对比上,南明的兵力和潜在力量(包括清统治区内的复明势力)并不逊于清方。其所以屡战屡败,丧师失地,根本原因在于各种抗清势力之间矛盾重重,互相拆台,甚至自相火并,使兵力相当有限的满洲贵族坐收渔翁之利。”是无不道理的分析。   然后孙可望连续写信邀请李定国到沅州商议军机,正在李定国准备动身时,李定国在孙可望身边的心腹龚彝派人来报讯,孙可望阴谋在李定国到达沅州后对他下毒手。于是李定国中止了沅州之行,并写信责问孙可望。为了避免与孙可望正面冲突,李定国留下部分军队驻守湖南,被迫自率五万大军南下两广。孙可望一见李定国离开了湖南,就率领他的十多万军队来进攻清军,也想打个大胜仗来提高自己的威望。1653年3月,因为骄傲轻敌,孙可望被清将屯齐在宝庆杀败。见康熙二十四年《宝庆府志》卷二十一《武备志•兵纪》云:“十年四月(当为三月),贝勒率师大败孙可望于周家铺,横尸遍野。可望单骑走武冈。我师乘胜逐之,遂复宝庆府。”孙可望把李定国占领的许多地方丢掉了。   李定国也开始连连背运,离开湖南进入广西,想夺回广东。首先在永州失利,攻打肇庆失败,只占领了化州、吴川、信宜等小州县。再攻桂林失利,退回柳州。1653年7月,不除掉李定国,孙可望寝食难安,他竟然派部将冯双礼进攻李定国,南明内部大规模的内战一触即发,李定国设计伏击生擒了冯双礼,便予以释放,冯大受感动,倒向李定国一边。内战也因此被延缓了。   李定国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家,他用卓越的战略眼光分析全局。与孙可望并力恢复湖广然后东进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他决定联络郑成功共图复兴大业。他的战略意图是,同郑成功会师,首先收复广东,进而夺取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1654年,经过休整的李定国会同联络郑成功的水军等其他反清组织,号称二十万大军围攻广东的新会。当时清廷的主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惮于李定国的威名,贽伏在广州不敢救援。但是李定国围攻小小的新会县城竟然从6月开始一直打到12月中旬,长达半年之久,始终无法破城。战斗非常地惨烈,因为断粮,守城清兵竟然杀人而食。   12月14日,清廷委派的靖南将军朱马喇领兵前来救援新会,尚可喜等也出兵助战。经过四天激烈战斗,到18日,李定国的象兵遭到清兵的炮击而回走,冲乱了自己的队伍,清军骑兵从两翼突击,李定国抵敌不住,全线溃败,一直败退到南宁才稳住阵脚,两广交界的二十多个州县全部丢失了。李定国筹划的恢复广东、进取江南战略完全失败,这以后他再也没有力量和机会进入广东了,南明复兴的希望也从此化为了泡影。   孙可望则加快了自己篡权称帝的步伐,在贵阳修建宫殿,派兵扼守南宁西北的田州,阻止李定国回滇。1656年,李定国决定平定孙可望的叛乱,引兵返回云南,守田州的孙可望部不战而溃。孙可望企图要劫持永历帝,但他手下大将白文选已经倒向李定国一边,因此阴谋破产。因为李定国等护驾有功,1656年3月,永历帝晋升李定国为晋王。1657年8月,孙可望起兵十四万进攻云南,与李定国部对峙在交水,孙可望手下的大将马进忠、马宝等等纷纷临阵反水。孙可望众叛亲离,最后仅剩下妻子等二十多人,逃到长沙,向清朝投降,成为了可耻的叛徒。   孙可望的叛乱虽然平息,但是永历政权的力量被极大地削弱,尤其是马吉翔为代表的隐患并没有被铲除。马吉翔曾与孙可望勾结,为非作歹,李定国原本要逮捕马吉翔,但马吉翔托人找李定国说好话,并且极力地为李定国歌功颂德,骗取了李定国的信任,得以继续留在永历帝身边。同时李定国在收编孙可望的军队时没有一碗水端 平,引起了军内的不和。   1658年2月,清政府趁机以铎尼为统帅,兵分三路大举向贵州、云南进攻。北路为平西王吴三桂;南路为都统卓布泰;中路为洪承畴、洛托。4月,南明政权的重要将领刘文秀病故。同月,孙可望的旧部王自奇在永昌叛变,李定国为了平息王自奇的叛乱,亲率大军征讨,在李定国征讨王自奇的同时,清军已经攻陷了贵阳和重庆等地。7月永历帝任命李定国为都招讨大元帅应敌。李定国分兵三路进行阻击,自己居中策应。但是他的黔西防线很快地被清军突破,三路清军攻入云南,局势已无可挽回。   李定国返回昆明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虽然当时四川西南的宜宾、乐山、西昌一带都还在南明控制之下,刘文秀曾留驻有3万精兵;还可以联系到以原大顺军为主力的夔东十三家等抗清组织。但是李定国考虑到大顺军与大西军并不融洽的关系,还是决定转移到湖南和广西交界与清廷继续周旋。因为一旦形势不利可向东南突进,与厦门的郑成功部汇合;万一失败还可以出海,占据岛屿与清朝继续周旋。然而永历帝畏敌如鼠,决定采取逃跑策略,遁入缅甸。10月15日,永历帝撤出昆明逃往国外。1659年,白文选的殿后部队被清军击败。李定国毅然收拾残兵,挑选了六千人埋伏在怒江以西的磨盘山,设下三道伏兵,果然,吴三桂的追兵浑然不知地钻入了伏击圈,不想在这关键的时候,南明官员卢桂生叛变向吴三桂通风报信,伏击战演变成为一场血战,李定国部战死2/3,许多老部下英勇战死,当然清军同样是伤亡惨重,有十多名都统以下的军官和几千人战死。吴三桂只得暂时放弃了追击。   磨盘山血战后,永历帝及左右僚臣逃入缅甸境内与李定国失去了联系。李定国不肯入缅,在云南西部召集溃散的部队准备和清朝进行最后的战斗。李定国和白文选相会于木邦,派人去缅甸寻找永历帝,他们派去的使者,被缅甸人所杀。缅甸以为南明军队已经是溃兵,想趁火打劫,抢劫明军的军马。白文选大怒整顿人马,命令进行反击,缅军主力(据文献说有“数十万”,可能失之夸张)在江对岸列阵,准备迎战。明军渡河进攻,仅百骑就击溃缅军,明军顺势掩杀,据说毙伤缅军万人以上。缅甸官员搬出永历帝要他勒令白文选退兵。   明将广昌侯高文贵、怀仁侯吴子圣也曾率领一支兵马入缅迎驾,李定国三十多次上表,想接回永历帝,都被缅甸政府和永历帝身边的奸臣马吉翔阻止。缅甸政府派兵把永历帝软禁了起来,为了救出皇帝,李定国曾经两次起兵企图入缅甸,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永历帝身边的忠臣沐天波组织的自救行动也被马吉翔粉碎。许多的明军将领和官员俱皆心灰意冷,纷纷向清朝投降,最后连白文选也投降了。唯有李定国一个人的意志从未动摇过。正应了一句话,“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   1661年7月,吴三桂领十万大军开进缅甸,12月3日,缅甸国王向吴三桂交出了永历帝,南明政权至此覆灭。李定国等曾密谋在吴三桂押解永历帝去北京途中进行拦截。1662年4月,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杀害。   李定国听说永历帝遇害的消息,万分悲痛。李定国向东里、暹罗借兵计划失败,同时军中将士因为水土不服纷纷病倒,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来。1662年6月11日,李定国四十二岁生日这一天在百感交集、无限的郁闷中也病倒了。6月27日夜,李定国召其子及部将到跟前告诫:“宁死荒外,勿降也!”言毕,气绝而亡,一代名将悲情英雄李定国于云南的勐腊(另一说是景线)与世长辞了。

李宁,他是中国的体操王子,在26届奥运会是上曾获得3枚体操金牌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榆林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南明将领,抗清民族英雄。明崇祯三年(1630年),从张献忠起义于米脂,被张献忠收为义子。1631年——1636年,随张献忠转战于晋、豫、楚、陕诸省。 杀敌无数,屡获战功。
1 个人简介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榆林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南明将领,抗清民族英雄。明崇祯三年(1630年),从张献忠起义于米脂,被张献忠收为义子。1631年——1636年,随张献忠转战于晋、豫、楚、陕诸省。 杀敌无数,屡获战功。
  明崇祯十年(1637年),李定国17岁,身长八尺,武艺高强,对人谦恭有礼,人称“小柴王”,军中称“小尉迟”。当年率所部二万人马,从张献忠袭安庆,直指南京。十六年,李定国随张献忠破武昌,克长沙。十七年(1644年),从张献忠破成都,被封为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
  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入川,张献忠战死,李定国等从川入黔。四川失守后,李定国萌发“联明抗清”之念,受部属拥赞。中年,率军破贵阳,下昆明。四月,连破呈贡、曲靖、晋宁、师宗、通海、蒙自,改阿迷州为“开远”。下旬,师抵临安(建水),迤东悉平。
  南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与孙可望等一同称王,建立政权,可望称平东王,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李定国
  南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 李定国攻破佴革龙,擒杀沙定洲,平定云南。李定国在云南组织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团结少数民族,建立西南抗清根据地。 定国劝说可望:“吾辈本大明臣民,中国沦陷于外寇,则当严辨夷夏之界,以中国为重,今挈滇、黔、蜀‘归就’明室,诚心辅佐”。
  南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1649年),李定国等赴黔谒见桂王(永历帝)共议“扶明逐清”之约。李定国被永历帝封为西宁王。次年,李定国回守云南,练就精兵3万余,准备东进抗清。
  南明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李定国与孙可望迎永历帝入贵州,驻安隆。旋率步骑八万出粤、楚, 北攻沅州,下辰州;南克靖州、武冈、宝庆。又破桂林,定南王孔有德自焚死;战衡州,击杀敬谨亲王尼堪,几乎近复湖南。一时天下震动,西南抗清战局也被扭转,使“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黄宗羲称:“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李定国在永历朝廷的功绩与名望越来越高,遭孙可望相嫉,造成两人分裂,李定国为顾全大局,被迫退入广西、云南,继续经营反清事业。
  南明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相约会师广东新会,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图取广州,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郑成功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却因故延误了与李定国的约期;致使李定国孤军奋战,加之瘟疫流行,虽克复肇庆,却于广州城外大败而回。李定国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但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误了大事,李定国对此相当失望。
  南明永历十年,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率精兵迎桂王入驻昆明,号五华山为“滇都”,李定国受封为晋王。
  南明永历十一年,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孙可望对李定国倒戈相向;然而由于孙可望不得人心,许多将领皆投向李定国阵营,孙可望大败,败退贵州。同年,孙可望降清,以云贵虚实尽告清军。
  南明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次年初,下昆明,桂王出逃缅甸。李定国率全军于磨盘山设伏兵三道,谋一举全歼吴军。吴三桂挥师长驱数百里,骄而无备,先头万人已陷重围,眼见大事将成,虽然叛臣于此际泄密三桂,但是吴军依然损失惨重。但明军也损失惨重,李定国也无法再发动大规模作战。后定国联络诸拥汉土司,转战滇缅边境。康熙二年因恢复无望,忧愤病作, 卒于勐腊军中。
  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初四,永历帝到达永昌,以巩昌王白文选守玉龙关,白文选战败,永历与李定国遁走腾越州,大学士扶纲、户部尚书龚彝、礼部侍郎郑逢元、兵科给事中胡显、御史陈起相等皆各自逃散。之后永历帝逃往缅甸,李定国则独自率军返回勐腊,遣人往车里借兵。这时定国营中人马相继病死,李定国亦病。
  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初一,清军迫近缅甸阿瓦,缅甸王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
  南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二十七,李定国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后,悲愤而死。临终时遗命其子:“任死荒徼,勿降也!”遗憾的是,他的儿子李嗣兴最后还是投降了清朝。
  编辑本段
2 人物生平
  文武双全
  李定国,字宁宇,小字一纯,陕西绥德人,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十岁时不堪明廷欺压,投张献忠转战于四川、湖北。定国少年英武身材魁伟,眉目修阔举止有度,推附者遂赠外号“小柴王”;谦恭下士有文儒气象,喜读《孙子兵法》《资治通鉴》,骁勇超逸素称“万人敌”;“小尉迟”;在农民“军中独以宽慈著”,攻破城池未尝妄杀,遇士绅百姓必设法保全。
  李定国和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关系非比寻常.后者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当世知名度远在李定国之上,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定国是他生平最敬重之人,是他最亲密的战略盟友,还是他的至亲“老亲翁”,一个是南明的西宁王(后封晋王),一个是南明的延平王(后封潮王),地位和影响力尚在定国之下。(成功的侄女嫁给了定国长子,后来清兵大举进攻云贵,南明兵败与丈夫一起被杀)郑成功生平最光辉的业绩,不是收复台湾而是抗击清兵,与李定国一个在云南广西,一个在东南沿海,频频给与清兵致命打击,支撑南明政权长达二十年之久,堪称擎天双柱。
  李定国智勇兼备文武双全,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逐北不置屡立战功。二十岁,单枪匹马射杀明军上将“神弩王”张令。二十一岁,带二十六骑兵奇袭襄阳,擒明朝亲藩襄王。二十四岁,张献忠称制,以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为义子,封定国为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后李自成攻陷北京,清兵乘机入关。张献忠转而抗清,顺治三年,失利而死。定国随孙可望领余部转战滇、黔,以昆明为中心建立新政权,孙可望被推为国主,定国称安西王。
  可望本与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地位相当,入滇后虽称国主,但定国、文秀等手握重兵,尤其定国性情倔强,遇事常生争执,故有隙。顺治五年,可望借故缚定国于演武场,杖责过百;后又相抱持而哭,命定国取沙定洲以赎罪。定国心中愤懑,但为了大西军内部团结,忍下屈辱,历时三月,平定作乱的沙定州,稳住了云南的形势。
  名扬天下
  南明抗清节节败退,岌岌可危,孙可望着眼全国大局,为挽回颓势,决定联合南明,领兵出滇,赴前线抗清。同时,为名正言顺的统辖李定国、刘文秀,可望上表朝廷,请封秦王。李定国直朴,初遣使请封时,不悦道:“我自为王,安用请?”后几经反复,终获南明封爵后,又道:“若是,则为朝廷官,不再作贼,勿反复也!”
  顺治六年,孙可望以李定国、刘文秀为先头,武力收编了南明永历朝廷残存的地方割据武装,收复贵州全省及四川部分地区。可望严明军纪,一致政令,使西南地区的抗清力量重获统一指挥。而严整吏治,恢复生产,安抚人民,招徕商贾等举措。也使饱受战乱摧残,丧亡殆尽的川、贵百姓重焕生机。
  顺治九年,后方已定,孙可望遣李定国东攻湘桂,刘文秀等进军四川。既受命,定国约法五条:不杀人、不奸淫、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挥军入湘,收复大批州县后,又利用清定南王孔有德的骄横轻敌,奇兵下桂,五月,败清军,两夜下武冈、克宝庆,势如破竹。六月,夺取全州。孔有德闻报大惊,亲领桂林守军前往兴安县严关,企图扼险拒守,被定国军击败,浮尸蔽于江下;傍晚狼狈逃回桂林,紧闭城门。
  李定国抗清兵[1]
  六月三十日,李定国大军将桂林围得水泄不通,四日中午,攻破武胜门,清军不敌兽散,孔有德怅然失色,悲叹道:“已矣!”遂在王府自杀,死前命随从将其所居后殿及掠得的珍宝付之一炬。其妻白氏自缢前把儿子托付给一名侍卫,嘱咐道:“侥幸活命,便叫他出家。不要学他父亲,作贼一生,落得今日之下场。”接着,李定国麾下各部乘胜南下平乐,收复柳州。其亲镇桂林,颁布政令,稳定局面。
  八月,整顿稍定,定国挥军进攻梧州,守将不敢迎战,逃入广东乞怜于平南王尚可喜。十五日,明军收复梧州,广西全省均告平定。广东清军极为恐慌,与广西接境各部纷纷弃城撤往肇庆。定国欲待广西局面稳定,即进逼广东,收复失土,却逢清朝敬谨亲王尼堪率八旗精兵南下援湘,可望唯恐有失,调定国北上抗敌,定国离开广西后,因兵力淡薄,匡复之地复陆续被尚可喜夺回。
  十月三十日,李定国部进抵衡阳。十一月十九日,尼堪军至湘潭;明将马进忠引部众退宝庆。二十一日,尼堪自湘潭起程,次日进至距离衡阳三十余里处。李定国派部将领兵佯攻,随即后撤。尼堪骄心自用,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即兼程追袭,次日天色未明已至衡阳,与李定国大军相遇。
  定国见尼堪轻进寡谋,遂事先埋伏重兵,命令前线将士对阵时稍一接触即佯装不敌,主动后撤。尼堪“乘胜”追击二十余里,陷入埋伏。定国一声令下,全军出击,杀声震天,势如潮涌;清军仓皇失措,迅速被明军击败,主帅尼堪死于混战之中。军士割下其首级向定国献功,全军欢声雷动,齐唱满江红,时人有诗曰“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勇败八旗,定国军名扬天下。
  清军不敢再战,退往长沙。衡阳大捷,粉碎了八旗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清朝官员中有人号天大恸,称“自国家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连顺治皇帝也悲叹:“我朝用兵,从无此失。”清廷上下神情沮丧,士气低迷,致力抗清的乡绅义士则大受鼓舞,他们重新唤起兴复之希望,欣喜欲狂、奔走相告。许多退入山区的明朝残兵败将和隐居乡间的官绅更闻风云集,共勷盛举。加之孙可望不久前亲自挥军攻克辰州,若两军合力,天下一心,隐有北进中原,匡复山河之势。


明末将领李宁宇,能告诉一下事迹吗?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南明将领,抗清民族英雄。明崇祯三年(1630年),从张献忠起义于米脂,被张献忠收为义子。1631年——1636年,随张献忠转战于晋、豫、楚、陕诸省。 杀敌无数,屡获战功。1 个人简介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榆林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南明将领,抗清民族英雄。明崇祯三年(1630年),从张献忠...

元宝山区15896827209: 举一例我国古代爱国将领,概括他的主要事迹. -
字艺盐酸: 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他根据南方的兵民状况和日寇的特点,组织训练了戚家军,发明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战阵和阵法,在对日寇的战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抗倭的胜利.戚继光也成为抗倭将领中的杰出代表.

元宝山区15896827209: 明朝有那些名将,及他们的事迹 -
字艺盐酸: 徐达、常遇春、蓝玉、邓愈、汤和、 傅友德、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胡宗宪、袁崇焕、熊廷弼、刘綎、满桂、赵率教、曹变蛟

元宝山区15896827209: 明朝末年辽东的所有大将,请列举数十位 -
字艺盐酸: 李成梁,李如松,熊廷弼,孙承宗,卢象升,曹文诏,曹变蛟,洪承畴,袁崇焕,毛文龙,吴三桂

元宝山区15896827209: 我国历史上明朝著名将领知多少 -
字艺盐酸: 明朝开国将领:徐达 徐达是明朝开国将领,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赫赫功勋.朱元璋称帝以后,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拜大将军.徐达死后朱元璋追封为中山王.明朝开国将领:常遇春 提起常遇春很多人都不陌生,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

元宝山区15896827209: 列举下明代的名将 -
字艺盐酸: 袁崇焕(1584—1630年),字自如,又字元素,祖籍广东东莞,明朝著名军事将领.他戎马一生,为守卫明朝东北边疆、抵御清军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不幸遭奸佞陷害,致使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错杀袁崇焕,造成千古奇冤.

元宝山区15896827209: 明末辽东最出色的将领是? -
字艺盐酸: 明末辽东最出色的将领应该是熊廷弼.但是还有其他很多出色的将领如毛文龙. 熊廷弼在辽东巡抚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元宝山区15896827209: 介绍一下明朝著名的将军
字艺盐酸: 民族英雄郑成功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

元宝山区15896827209: 明朝将领李文是哪里人?死后葬在哪里?后人是谁 -
字艺盐酸: 李文(1405-1489年),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西宁卫(今青海省西宁市)人,祖籍陕西省华阴县,李英从子,明朝军事将领,封高阳伯.明天顺四年(1460年)8月,瓦剌部兵犯大同,李文因指挥失误,致使瓦剌军队突破雁门关,占领了今天的山...

元宝山区15896827209: 明末清处时期的明朝有那些知名将领降清了? -
字艺盐酸: 投降的明朝将领有:吴三桂,祖大寿,郑之龙[郑成功之父],耿精忠,施琅,洪承畴.

元宝山区15896827209: 明朝大将排名 其中有何典故 -
字艺盐酸: 明朝第一代猛将:徐达 常遇春 冯胜 李文忠 朱文正 邓愈 汤和(是按排名写的) 第二代:傅友德 蓝玉 沐英 (也是按排名,也许有人不同意,但是理由如下?傅友德没有败绩、蓝玉扫清漠北、沐英其火器的三线战法在当时基本是无敌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