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的好榜样至圣先师孔子的主要内容

作者&投稿:独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电影孔子内容简介~

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势磅礴的时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有战争、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中国史称为"春秋"时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
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
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殁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孔子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全片的核心。也是正反双方争斗交战的焦点。
从51岁官仕鲁国开始,胸怀伟大抱负、矢志匡平乱世的孔子,对鲁定公的知遇之恩尽心图报,与鲁国霸道的“三桓”之间或敌或友地明争暗斗,与敌国君主齐景公、大夫黎鉏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片中人物矛盾纠结迭起、斗争紧张激烈。
孔子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温情和睦的家人,也有紧紧追随生死相伴的众多弟子门生。更有一位被传为“圣人绯闻”的卫国艳后“南子”。影片时间跨度20余年,涉及到春秋诸国的故事,于乱世的冲折与混乱中,唯见旷世一人——孔子。
季孙斯
春秋鲁国大夫,“三桓”之一。谥号桓子。季孙氏一支为鲁桓公子季友后裔。鲁定公五年(前505),父季平子死后,继任为卿。实权一度被家臣阳虎掌控。鲁定公九年平定“阳虎之乱”后,开始掌握国相实权。鲁定公十二年,接受孔子“堕三都”计划,让孔子代理国相,任子路为家臣。
同年,接受齐景公所赠乐女、文马,冷落孔子,使孔子出走。鲁哀公三年(前492)临终前,嘱其子季孙肥召回孔子相鲁。事迹见于《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
颜回
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又称颜渊、颜子。生活箪食瓢饮,贫居陋巷。13 岁拜孔子为师,终身追随孔子。在三千弟子中,只有他最得孔子“仁”的真传。鲁定公十年(前500),随孔子参加夹谷之会。鲁定公十二年,支持孔子“堕三都”计划。
后从孔子周游列国。在旁人眼里,出身寒门的颜回未免有点迂腐,甚至是呆头呆脑,但孔子在他身上看见了当年的自己。视他为最佳衣钵传人,然而造化弄人,颜回英年早逝。孔子悲叹:“天丧予!天丧予!”。
南子
春秋时期卫灵公夫人。宋国贵族女。又称釐夫人,姓子。原与宋国公子朝相好,受卫灵公宠幸。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告发太子蒯聩谋图行刺,蒯聩出逃。同年召见孔子,子路获知后不悦。鲁定公十五年,与卫灵公同车出游,孔子被安排乘车随后,孔子认为受辱离开卫国。
鲁哀公三年(前492),灵公病亡,她立蒯聩之子蒯辄( 即卫出公),后蒯聩与蒯辄争位,卫国大乱。事迹见于《史记·卫世家》《史记·孔子世家》等。
鲁定公
春秋鲁国国君。姓姬,名宋。鲁昭公之弟,一说鲁昭公之子。前509 ~前495在位。政权由“三桓”掌控。定公八年(前502)“阳虎之乱”时,一度被阳虎劫持。次年起先后任命孔子为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小司空、大司寇。定公十年,与齐景公相会于夹谷,取得外交上的胜利。
定公十二年,接受孔子“堕三都”计划,因孟孙氏抵抗而失败。次年,接受齐景公所赠乐女、文马,怠于政事,孔子自此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曾多次向孔子问政。事迹见于《左传》《史记·鲁世家》等。
子贡
春秋末期卫国人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孔子的弟子们为其服桑三年,唯独子贡在孔子墓旁建茅屋,住了六年,而后又去他国游历,卒于齐国。

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
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到其影响。

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明·王圻《三才图会》之孔子像1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教育思想
唐吴道子绘《孔子行教图》拓片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西元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孔子在易学中明确提出了“美在其中”、“见仁见智”等著名美学命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在易宗基础上提出了美宗——阳刚、阴柔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认为“阴阳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可谓是美学之宗”。

史学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
  孔子的治史观不仅反映到治史态度和治史主张上,而且还体现在历史发展观中。孔子认为历史在不断“损益”,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为政》),周代正是在总结夏、殷二代的基础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历史不是倒退,而是后来居上,是前进发展着的。尽管这种思想很朦胧,但却是我国史学史上进化论的可贵的开端。

旅游观念
孔子一生游历丰富。他从漫长的旅游生涯中悟出精辟的人生哲理,并形成对旅游的独特见解。孔子的“游”主要有三种形式:游览、游学、游仕。也就是说,孔子在游中问学教学,游中求仕入仕,游中生情怡情,游中悟道传道。他的旅游行为与修学、入仕是分不开的。孔子的旅游思想可大致概括如下:
孔子的远游观和近游观
明·王圻《三才图会》之孔子像2
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君子不要留恋故土,应该通过游学四方来增长见识,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由此可知,孔子“重游”,反对“怀居”、“怀土”等心理和行为,甚而把贪恋安居、留恋故土作为君子与小人的分野标志。但是孔子也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明确表达了他提倡近游的思想。“父母在,不远游”也是儒家提倡推行孝道、侍奉双亲、注重人伦思想的体现。
那么孔子既“重游”,又反对“远游”、提倡“近游”,岂不是自相矛盾?实则非也。孔子的近游观和远游观并不矛盾,而是对立统一的,类似于“鱼和熊掌”的关系。远游与近游,实际上反映了儒家的“忠”与“孝”、报效国家与侍奉双亲的对立统一。孔子虽然提倡“近游”,但也不一味地排斥远游,虽然主张推行孝道,但更主张“治国平天下”。到底适宜远游还是近游,取舍标准就是是否“有方”。事实上,跟从孔子周游列国14年的弟子中就有不少双亲健在者。孔子反对的只是无正当目的却超出合理程度的“远游”。
孔子注重文化之旅、自然之游,倡导“山水比德观”
孔子一生行游天下,注重听乐观礼,开创了中国文化旅游的先河。据史书记载:“孔子曾西入周室,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观帝王之治。”醉翁之意不在酒,孔子入周之意在于向老聃学习乐礼。另外,孔子访齐,曾与齐太师交流关于“乐”的见解并达到忘我的境界。《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行游四方中学习、欣赏古代的礼乐文明,这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文化旅游。
除了提倡听乐观礼的文化之旅,孔子还注重体悟山水的自然之游。对于山水自然景观,孔子更注重“美”的感受,比如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孔子看来,智者的聪明锐利和流动的水具有形而上的共通性;仁者的宽厚品格与庄重沉稳的大山相通。这就是“山水比德”的审美观、体验观。“比”指象征或比拟,“德”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质,意指在欣赏山水自然景观时,根据其特征类比联想到人的道德品格,即把自然山水人格化。
孔子主张旅游要健康有度,反对佚游
孔子曾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也就是说,以骄傲为乐,以到处游玩、游手好闲为乐,以大小宴为乐,都是有害的快乐。可见,孔子反对游手好闲、放荡游乐、毫无节制的游玩等佚游行为。他认为佚游超出个人身心承受能力与社会礼制许可,佚游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局限的,而且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害。

本书共八章,分别为童年华少时、禁区拓荒者、冲刺三系稻、攻克两系关、征战超级稻、情智盈天地、当惊世界舒、壮志酬未来。从袁隆平的成长、学习、生活讲到他的工作、科技攻关,从为研发三系稻长达十年的艰苦探寻到解密水稻基因图谱,到向超级稻进军,再到“人造食物”的畅想,从只身一人到使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学科,吸引着众多超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投身这一领域……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更是一个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愤图强、勇攀科技高峰,将毕生奉献给祖国发展的真实写照。尤其在1978—2008这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取得了巨大提高,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我国三步走计划也因此得以顺利进行。同时,袁隆平也为解决世界性贫困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我们新时代的楷模,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骄傲!本书旨在广泛宣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事迹,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族的科学意识,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勇攀科技高峰,启迪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风尚,有着积极作用。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的师傅是老子,看他怎么对老师的,老子就是被他基础周氏的。

没分 不给力啊 童鞋


孝与戒淫钟茂森博士敬述(八)2019-08-11
这正如太上老君所说的,‘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喜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所以,吕祖在著名的‘劝孝文’中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自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意思是说,我能孝顺,给孩子做好榜样,自然没有不孝的儿子,儿子能孝顺,自然没有...

王金红五月吹过桐城的风美文摘抄
苏蕙华说,我这样做是为教育孩子,一要尊重老师,二要说话算数,三要成人之美。一襟而全三教,我倒要感谢你们呢! 苏蕙华裁襟励子、身教为先的故事,一时间在当地成为美谈,广为流传,更为后世教育与家风养成做出了绝好榜样,且对现如今构建和谐社会也意义非凡。因此,2020年,“裁襟励子”文化园被授予“安庆市家教...

关于学习的名人小故事
一、孟母断布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翻译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

孝800字精彩议论文
百事孝为先,孝顺是无价之宝,多少钱是买不来的,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愿天下的儿女,都有一颗孝顺的心,让含辛茹苦多年的父母,过个安享幸福的晚年,孝顺父母的同时,也要给自己的儿女做个榜样,每个人都有年迈的那一天,你要不孝顺,儿女们会跟你学的,要想让儿女孝顺你,必须自己做个好榜样。 前几天,我看了...

我要出家,谁能帮帮我?
一帆风顺兄 您好!不知师兄是否有家庭了,如果只是单身,那是否还有高堂父母,若有应当尽完子女应尽的孝道才出家,否则这样出家只是逃避的心态。师兄所感受的苦,无非是冤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乃至病苦等,无非是外境所带来的,然而推就这个苦的根源,其实就是师兄你这一个分别思维、能知道苦能觉得...

高人们,我已经看破红尘,该绝交的都绝交了,该放弃的都放弃了,现在何以遁 ...
孟子是以孔夫子做老师,孔子过世,不在,念孔子的书,跟孔子学,不懂的地方就向孔子的学生请教,他真的学得像孔子。你看夫子在中国称为至圣,孟子是亚圣。夫子之道,真的是传给孟子,不是传给别人,孟子真的完全得到,给后人留下一个好榜样。蕅益大师明朝末年人,他是依莲池大师为老师。莲池大师...

可是你没有诚信500字作文
父母乃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还小,我们大人说话做事,孩子会跟着学的。你骗儿子,就相当于教他骗人呀!因此我们就要履行诺言,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话刚说完就将猪给杀了。如果曾子听他妻子的话,家中的猪是保住了,但对他的儿子来说,也许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他母亲的话,不明白做人需要诚实守信...

围绕一个字写作文怎么写
活宽裕,社会教育普及,我们更应力争上游,提纲挈领,将来才能成为国之 栋梁,成为下一代的好榜样.我们应在德,智,体,群,美五育方面均衡发 展,并融会贯通,才能不负学习的目的. 在成长之余,我们更应心存感恩心,感谢每个曾扶持过我们的每一个人 .自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个青年,我们何尝不是受过许多人的关...

弟子规读后感200字
《弟子规》里有许许多多做人的基本,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件“财产”。《弟子规》这本书带给我了快乐,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拿起这本书看一看,用他来打开我的心结。每当我面对道德抉择的时候,总会拿起这本书看一看,从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弟子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虽然他...

秦皇岛市13195637569: 中国孩子的好榜样至圣先师孔子的主要内容 -
宓敬舒眠:[答案] 本书共八章,分别为童年华少时、禁区拓荒者、冲刺三系稻、攻克两系关、征战超级稻、情智盈天地、当惊世界舒、壮志酬未来.从袁隆平的成长、学习、生活讲到他的工作、科技攻关,从为研发三系稻长达十年的艰苦探寻到解密...

秦皇岛市13195637569: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为中华传统文化所作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宓敬舒眠:[答案]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中国人最崇拜的圣人.他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被近代国际社会公推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孔子还是中国师道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践行中国师道的...

秦皇岛市13195637569: 孔子的主要思想 -
宓敬舒眠: 思想品格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

秦皇岛市13195637569: 孔子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急急急急babybaby,急急急急babybaby............... -
宓敬舒眠: 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一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

秦皇岛市13195637569: 孔子的生平,主要成就,主要名言,主要思想,对现代生活的主要影响 -
宓敬舒眠: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

秦皇岛市13195637569: 孔子的主要资料 -
宓敬舒眠: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秦皇岛市13195637569: 孔子有什么事迹和取得的成就 -
宓敬舒眠: 您好哦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秦皇岛市13195637569: 孔子的生平简介 -
宓敬舒眠: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秦皇岛市13195637569: 孔子的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
宓敬舒眠: 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

秦皇岛市13195637569: 孔子在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史上有着怎样的地?孔子在中华民族和世界文
宓敬舒眠: 孔子的主要成就1.开创私学,扩大受教育者范围2.整理六经3.先进的教学思想他开创的儒学占据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