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红五月吹过桐城的风美文摘抄

作者&投稿:虫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见我想见的人
  高驰列车出发了。那一刻,我的心也随着列车飞驰无穷的旷野,穿越漫长的隧道,跨过奔腾的河流,抵达魂牵梦萦之地——文都桐城。
  谁的心不曾向往过文都桐城呢?只要是热爱文字的人,只要是心怀梦想的人,只要是欢喜阅读的人,谁不想一睹文都的风采,沾一沾她的文气,带回来一些好运气?在我的心里,她是我的朝圣之地,是我内心迫切想要抵达的诗和远方。
  出了高铁站,文友孙红兵老师和他的车早已等候在那里,他是代表这次采风活动组专程来为我们接站的。初到桐城,一下车落地,就受到如此优待,使我们有宾至如归的荣幸感。孙红兵老师是桐城人,他的随和、亲切和侃侃而谈,也使我们倍感桐城人的好客、热情和善良。初夏的天气,是那么的好,不躁不热,清爽怡人。车窗是开着的,车一发动,五月的风就迎面吹来,扬起我的长发,撩拨我的情思。我想那一定是来自山林的风,河流的风,旷野的风;也是来自悠远的历史风、家风和文风,一起来迎接我们,吻我入怀。我心微微震荡,仿佛通灵一般,开始了我的朝圣之旅。
  车到下榻地点——桐城市国际大酒店,我终于见到了我想见的人。他们是温文儒雅的吴新生老师,是喜乐帅气的孙仁寿老师,是美丽高雅的胡静老师,是朴实善良的叶子老师和神秘的白夜主编以及众文友等。一进酒店,我们一行五人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老师们给我们鼓掌拍照,发放礼品,安排食宿。初次见面,叶子老师还像娘家姐姐一样,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爱的拥抱,使我徒生暖意。此等高规格的接待仪式,我仿佛自己是从国外来的贵宾。特别是吴新生老师,他是我的老乡,当我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的时候,我很惭愧,在“同步”六七年,直到几天前才知道我们是很近很近的枞阳老乡。他的老家在义津镇,如今定居在安庆;我的老家在雨坛镇,如今定居在芜湖。我们虽不属同一个镇,但我们就像隔壁老邻居一样。一说起“义津”两个字,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父亲每年春上都要去隔壁的义津镇捉一头小猪回来饲养,到年底杀年猪过肥年的情景。还有小时候,义津人挑着小猪担子在我们村走家窜户的身影和那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吆喝声,扁担吱呀吱呀的节奏声,都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回味悠长。那时候我时常想,为什么每次捉小猪都要去义津镇呢?为什么卖小猪的都是义津人呢?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原来义津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而且蓄牧业相当发达,曾经繁荣一时的义津姚王集还是中国四大牛集之一。当往日情景再浮现,如今又老乡见老乡,怎不叫我激动、热泪盈眶呢!
  这是一场盛大的文学盛宴,也是一次美妙的心灵之约,更是一次文学的朝圣之旅。文友老师们陆续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下午,我们在酒店二楼会议室举行了“同步悦读•走进桐城”大型文学采风活动座谈会。晚上,“同步文都共此时”文学晚会在酒店一楼会宾厅隆重举行。大家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一边欣赏着晚会的精彩节目,高潮不断迭起,掌声、喝彩声连连。值得高兴的是,我也积极参与晚会才艺表演,为文友老师们献上一曲《清平调》,表达我此行的感谢和感恩之情。
  晚会结束后,我们仍意犹未尽,又走出酒店来到龙眠河畔,夜游桐城,吹一吹桐城的晚风。文都果然名不虚传,就连晚风也是那么的凉爽惬意,文气逼人,让人沉醉。
  江觉迟与“裁襟励子”文化园
  “裁襟励子”文化园地处桐城市东南嬉子湖镇珠檀村,占地约2千平米,是一个以非遗“裁襟励子”为主题的文化庭园,更是江觉迟主席历经四年时间,亲手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所建造而成的。
  一下车走进文化园,园中卵石小径、鲜花绿植、曲水流觞、粉墙黛瓦和旧式老宅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不禁使我产生一种错觉,这是走进了梦中的故乡庭院还是现实中的一座花园呢?
  “裁襟励子”文化园主要分为“苏蕙华故居”和“苏蕙华墓园”两个主题区域,并与珠檀美丽乡村文化广场、荷塘、农场等周边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如果不是因为这一次来桐城采风,是不大可能知道“裁襟励子”这个动人故事的。在“裁襟励子非遗馆”,我们就亲眼目睹了这个有关爱与诚信的故事,并深深被打动着。
  故事发生在民国初期。话说桐城名士江百川夫人苏蕙华,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知书达理,德才兼备,嫁与桐城名士江百川。一日,长子兴汉从私塾归来,对母亲说,先生家的孩子出生一百天,师母要拼做一件七彩围兜,尚缺一块红绸布,他已答应回家找一块带去。苏蕙华听后,翻箱倒柜,遍寻无着。最后,她的目光落在自己心爱的红嫁衣上,当即拿起剪刀剪下一块衣襟递给儿子。在当时,按照桐城当地习俗,女人的嫁衣是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它被视为全家的吉祥之物,若被剪破,会给全家带来不吉利,一般人不敢为之。但苏蕙华却毅然剪下了一块红绸布。红绸布交到师母手里后,师母看出这是刚从衣服上剪下来的,怕是孩子年幼不懂事,瞒着家人做出来的,便去追问,终得知实情。塾师一家为此登门致谢。苏蕙华说,我这样做是为教育孩子,一要尊重老师,二要说话算数,三要成人之美。一襟而全三教,我倒要感谢你们呢!
  苏蕙华裁襟励子、身教为先的故事,一时间在当地成为美谈,广为流传,更为后世教育与家风养成做出了绝好榜样,且对现如今构建和谐社会也意义非凡。因此,2020年,“裁襟励子”文化园被授予“安庆市家教家风实践基地”。苏蕙华“裁襟励子”不仅被收录进《桐城县志》,还被改编成黄梅戏、小说、小品、鼓书等多种艺术形式,进入旅游景区及村居展演,并纳入青少年综合素质教材。
  在“桐城母教长廊”,首先看到的是院正门上刻着的“百川书舍”四个粗体大字。不用问,“百川”即江百川,江觉迟的祖父。苏蕙华即江觉迟的祖母。进入展厅,其间展示的是江觉迟祖父、父亲的诗集文稿及其与文友的来往书信和稿件等,可知江家原是书香门第,几代人都从事教育工作。而厅内核心展物“裁襟励子”故事的证物——当年苏慧华女士剪裁过的大襟红绸褂,在看到它的那一瞬,就感受到一种母教的力量突然传遍全身,使得我们一行人深受感动和洗礼。
  在“农耕文化陈列馆”,我们一边参观桐城早期的农耕文化和农具,一边听江觉迟介绍展在墙上的黑白图片资料。资料中记录的无一不是桐城的劳动妇女们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她们有的在犁田,有的在耘田,有的在车水灌溉,有的在插秧。江觉迟说,在桐城,每一个家庭中的劳动妇女都是相当伟大和相当能干的,她们不仅重视家教家风,培养优秀的下一代,而且还走向田间,和男人们一样从事很繁重的体力劳动。因为在桐城,自古以来,男人大多是在外面做官或做买卖,女人都守在家里种田种地、孝敬父母和养育儿女,所以就养成了母亲的坚强性格和勤劳勇敢、豁达开阔的思想品格,因为她们做什么都是把孩子带在身边的,让孩子们跟着自己有样学样。所以,桐城之所以有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家风、文风传承,都和桐城的每一位伟大女性是分不开的。
  这使我突然想起现如今流行的一句话:那双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使我震撼。而更加使我震撼的,是眼前的这位才华横溢但看着却极其简单素朴的女子江觉迟,谁能相信在昨天的座谈会上她一开口就语惊四座、令人肃然起敬呢?谁又能相信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达4000多米以上的横断山脉藏区,她是一个有着100多个藏族孩子的妈妈和姐姐呢?
  江觉迟说,她与西藏的不解之缘,源于2005年7月的一天,因一次去西藏自驾旅行,同行的驴友们都因高原反应而返回,只有她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并深入藏区想看看真正的藏区生活是什么样的。没想到这一深入,使她与这里的人们,特别是这里的孩子们,有了刻骨铭心的血脉连接。这里虽风景绝美,遍布岭谷、雪山和草原,但气候恶劣,生活艰苦,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瞬间便电闪雷鸣,大雨裹挟着冰雹像炮弹一样从天空砸下来,气温骤转直下。他们虽语言不通,但高原上的人们热情好客,看到她这样的一个外来客,都好奇地围过来看她,摸摸她身上的衣服,对着她露出灿烂的笑容,还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扎西梅朵,意思是草原上吉祥的花。江觉迟那颗柔软的心被藏区人民那纯真的笑脸和毫不设防的质朴触动了。特别是当她看到这里的孩子们无论大小都在草原上牧马放牛,从来都不上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时,那一刻不知道为什么,她突然决定想要留下来为这里的人们做点事,于是就用自己所有的稿费和积蓄,在孩子们所在的每一片草原上创办起流动帐篷学校,教他们学习汉语汉字,带领他们认识草原之外的世界。而这一留下,就是17年。
  “我们作家,今天做了一件很困难的事,可能觉得没有什么价值,但说不定十年后就会惠及于你,这就是回馈。”江觉迟勉励我们说。
  江觉迟在藏区支教17年,把所有的青春和心血甚至生命都献给了草原和那里的孩子们,是什么支撑着她坚持下去,草原又是怎样回馈她的呢?我想,江家是书香门第、教育世家,并以诚信为家风传承,她从小受到如此家风的熏染,特别是祖母的“裁襟励子”故事更是感染着她、激励着她,做人做事要言而有信,要坚持到底。所以,她才会忘我地对草原倾注了所有的感情,对孩子们灌注了所有的母爱。
  在草原上,为了能够得到藏民们更多的信任,为了让藏民们把孩子们都交给她,为了找回每一个失学的孩子,17年来,江觉迟不仅和他们一样打着伞住在帐篷里,还和他们一样穿藏袍、唱藏歌、吃粗糙的藏粑粑。为了给他们多干活,她还学会了割青稞、挤奶、熬酥油;学会了驾驭两头牛拉犁耕地;学会了骑马、开摩托车和驾驶拖拉机;学会了在草原上盖房子、拿砖刀等,完全融入到藏民中去,藏民们才终于接纳了她,被她感化,才终于心甘情愿地把孩子们交给她,这样,草原上的流动帐篷学校就一个一个地建起来了。
  直到2017年,由于母亲病危和自己身体患病原因,江觉迟才从西藏回到桐城老家,陪伴母亲最后的时光,并为家乡桐城做一些文化事业。但她并没有放下藏区的教育事业,而是桐城、西藏两地兼顾。在西藏那边,有她培养的一批批草原小老师接替了她原来的位置,她把她对雪域高原的大爱已经如星火般传递了下去,她的草原课堂至今还在继续着。而在家乡桐城这边,她用四年时间为家乡做了三件重要的事。
  首先是为家乡写一本书,即《桐城渔歌记忆》,挖掘国家级非遗文化“桐城渔歌”,通过整整两年时间,她拍了有一万多张图片,一千多分钟的录像,跑遍了从桐城到枞阳的湖区,走访老一辈渔民,收集了有三百多首渔歌及渔歌里的故事,整理成型的有128首。
  其次是建一座园子,即“裁襟励子”文化园,依托安徽省级非遗文化,打造一座家乡人民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建这座园子的时候,由于没有资金,江觉迟决定亲自动手建造。由于早在藏区的时候就学会了泥瓦工和盖房子,所以对她来说,建一座园子并不是难事。计划一开工,江觉迟每天都穿着破衣服像个农民工一样干活,园子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她亲手建造的,一草一木,都是她亲自设计和栽种的。她用了整整三年时间,把这座园子从无到有建好了,并且还写作出版了《桐城渔歌记忆》、《雪莲花》和《邦金梅朵》等三部作品。所有人都怀疑她是怎么做到的,问她到底是人还是神?她说,时间很重要,这三年,她每天都要分两个角色,白天是泥瓦工,晚上是作家。早晨起来她用电饭锅煮一锅饭,蒸一碗鸡蛋,鸡蛋里放很多盐,早上拌饭吃一碗,中午吃一碗,晚上吃一碗,一天一锅饭就搞定了,白天的活也干完了,晚上洗洗就到房间里写作。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她一闻到蒸鸡蛋的味儿就想吐。
  还要修一座传统的房子。江觉迟说,为什么要修这样的一座传统的房子呢?她相信现场的很多作家们肯定都和她一样,都有自己的老家和乡愁。为了留住乡愁,保护乡愁,所以她想到要用传统的方式,亲力亲为,用草筋泥和土基来原貌修复她的老宅、她的堂屋,与“裁襟励子”展馆融为一体,形成现在的文化园样式。四年时间,当她把所有计划都超标完成以后,她深刻感悟到,今天她所做的一切,都源于高原生活丰富了她,给她打下了厚实的人生基础,并给予她最丰厚的回馈。而四年时间,她将一个荒废的村庄变成了一座花园、一座展馆,一个乡村留守儿童之家,每天都在无偿开展着有意义的活动,给予留守儿童以关爱等,这又是她对家乡满满的回馈。而在我们看来,她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传奇故事;而她本身,更是一个传奇。
  博物馆、文庙、六尺巷子和大关水碗
  同行的一位老师说,到一个城市,要想全面了解这个城市的人文、历史和底蕴,就一定要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看看。我深以为然。但在桐城,仅仅只去博物馆看看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去文庙和六尺巷走走,拜一拜圣人孔夫子,感受一下中华传统美德“礼让”的宽广和胸襟,临别时再品尝一下大关水碗非遗美食的至味,这才构成了桐城的全部,才算不虚此行。
  “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坐落在桐城市中心古建筑群桐城文庙之中,是继徽文化博物馆、黄梅戏博物馆之后全省第三家“国字号”博物馆。它的恢弘气势和博大深厚,使我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感佩和庄严。行走于展厅,一件件展品穿越历史的烟云,承载着这个城市曾经的苦难与荣光向我们扑面而来。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和石钺,诠释着远古时代的刀耕火种生活,讲述着早期人类的艰辛与智慧。青铜尊、鼎、盉及钟等,诉说着青铜时代的辉煌与荣耀,而剑、戟、戈、矛越是精美,越像是在告诉人类金戈铁马岁月的血腥与搏杀。唐代诗人曹松表达着富有哲理性的思考:“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宋代李公麟则用丹青妙笔描绘家乡,一幅《龙眠山庄图》,引得黄庭坚、苏辙大文豪们雅集桐城,歌咏桐城。张英、张廷玉这对父子宰相千古佳话,更是青史留名。桐城派,不能不说的一座高峰,在这里,收藏着方苞、刘大櫆、姚鼐等“桐城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文章、书画及发展史。“何意高文归一县,遂令天下号宗师。”历史上,桐城派统领清代文坛长达200余年,更让桐城成为天下文士心中的故乡。而今,现当代美学与哲学巨擘朱光潜、方东美和近20位两院院士等,他们的名字亦如浩瀚夜空里璀璨星辰,熠熠闪耀,绵延古今……
  怀着朝圣之心情,我们移步文庙。桐城文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年间,明代洪武元年迁建于今址,是江淮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文庙。1986年,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单士元、郑孝燮、张驭寰等先后考察桐城文庙,对文庙建筑大加赞赏,并拟对:想过去,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领风骚。走进大成殿,孔子及其弟子17尊坐姿塑像庄严肃穆,令人崇敬。在孔子像前,恰巧遇见一位老者领着一个几岁的孩童正在虔诚合十跪拜。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心中一动,万分感慨,在桐城,几岁孩童从小就耳濡目染,叩拜至圣先师,老百姓如此崇文重教之风气,中国文都怎不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呢!于是,我也在心里默念和叩拜起来……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一来到六尺巷,我就情不自禁地哼唱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来。六尺巷,百米长,六尺宽,青砖垒砌,古朴幽长,看似是个寻常的窄巷,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一封“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家书千古流芳,如今六尺巷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成为中华民族和谐礼让精神的见证,每天来这里的游人和行人都络绎不绝,他们多是慕名而来,为的就是来向古人学习谦让、和睦、团结、互助的精神,修身齐家,兼济天下。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再美好的相聚也终将离别。不知不觉,我们的采风活动已接近尾声了。中午,我们随组织团来到“大关水碗”吃一顿特别的午餐,就要各自回程了。何谓“大关水碗”?即在桐城古镇大关,有一个以水碗命名的美食特产,它鲜味扑鼻,清香飘逸,细腻可口,风味独特,工艺考究,营养保健,实乃人间之美味,且是安徽省级非遗美食。就在众文友们推杯换盏、齿颊留香间,扯鸡丝、扯骨肉、鱼圆、粉条、蛋糕、氽肉、肚丝、荠菜糯米圆子等一道道水碗上来了,服务员一边上菜一边报水碗名,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大饱口福。此时,众文友们不仅开怀畅饮起来,几个比较活跃的老师还朗诵起了诗歌,并拉着我一起唱起了黄梅小调为大家助兴、送行,将筵席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而此次采风活动也在这高潮中圆满落幕了。
  告别间,我的老乡吴新生老师和桐城文友孙红兵老师又找到我们,说要送我们去火车站。因我们订的火车票是傍晚五点多的一趟车次,时间尚早,我们还想再去六尺巷逛逛,就婉言谢绝了。
  由于这两天的采风活动实在让人喜悦和激动,玩得也特别开心,吃得又好,我竟不知困累,但一坐上去桐城火车站的“的士”,车子一晃动,我竟靠在车门上睡着了。而到了桐城火车站候车厅等车的间隙,我又靠在座椅上再次睡着了。同行的老师们既羡慕我睡眠好,又笑话我憨。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对于桐城,我也是毫不设防的呀!


徐州旅游方面介绍
古时每年五月十六日有庙会,香火甚盛。因楼建在古城东南处,有成拐角楼。徐州的古城墙在历史上享有盛名..."鼎"的四只脚为伸向四方的游览道,"鼎"身用安溪红、太行红花岗岩铺装成目前国内最大的象棋盘,象征

红楼梦一共有几个版本?
八十回本系统(脂评抄本)编号 版本 别名 收藏 一 甲戍本 脂残本、脂铨本 胡适 二 己卯本 脂怡本、脂馆本、脂配本 北图 三 庚辰本 脂京本 北大 四 梦稿本 脂稿本 中科院文学所 五 戚序本 有正本、脂戚本、戚本 1921年毁于火 六 甲辰本 脂梦本、脂晋本 北图 七 靖藏本 脂靖本、...

彭升红工作与任职
彭升红的工作历程丰富多样,早期的教学经历始于1995年9月至2005年8月,他在安徽省桐城市黄铺中心学校担任语文、历史、数学、地理、体育等多学科教师,同时负责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工作。他在校期间担任过分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还担任过教研组长,负责文秘、宣传、文娱和音响设备管理。2005...

城南大道与红金大道交叉处到城关六小的公交路线
驾车路线:全程约1060.6公里 起点:宏昌门业 1.赣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沿城南大道行驶290米,调头进入城南大道 2) 沿城南大道行驶350米,左转进入红金大道 3) 沿红金大道行驶,过左侧的强丰大厦约290米后,进入红金大道 4) 沿红金大道行驶180米,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红金...

红楼梦有多少个版本?
是为天下红迷不可不读,不可不知。 然各钞本版本不一,互有出入;历经二百余载,蠹祸难免,实无完璧...第二册总目书名下注云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 ,第三册总目书名下复注云 「己卯 冬月定本」,故名...一、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十九、八十两回回目,二十二回末等缺文都已补齐,十 七、十八两回已分开。凡...

桐城有什么好玩的
活海欢乐水世界位于“七省通衢”、“中国文都”、“黄梅戏之乡”的安徽省桐城市西郊,隶属于桐城仙龙湖旅游度假区,是安徽永先集团继安庆巨石山之后,投入巨资倾力打造的又一经典之作。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文都桐城的活海,是国家4A级景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水上游乐目的地之一,亚洲首家也是最具...

在徐州呆一天有什么好玩的?介绍几个景区和价格
古时每年五月十六日有庙会,香火甚盛。因楼建在古城东南处,有成拐角楼。徐州的古城墙在历史上享有盛名..."鼎"的四只脚为伸向四方的游览道,"鼎"身用安溪红、太行红花岗岩铺装成目前国内最大的象棋盘,象征

盐池县15973203854: 经典美文摘抄及赏析 -
米咽二妙: 1摘自席慕容《桐花》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

盐池县15973203854: 美文摘抄,500字以上,要作者姓名,最好有出处.(名家散文最好……) -
米咽二妙: 《热爱生命》蒙田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

盐池县15973203854: 优美的段落和句子. -
米咽二妙: 描写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优美段落、文章搜集、整理:何胜一、太阳【海上日出】作者:巴金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寂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

盐池县15973203854: 摘抄四篇,有出处300字 -
米咽二妙: 四季帆=作者:黎呸棼谁流下了四分之一的光明和辉煌的一个赛季?谁是扔满了紫色与绿色的荒野之地? 每当天空的钟声响起春雷一样,一波又一波的时候像针天空飘起像一丝雨...

盐池县15973203854: 帮忙写一篇美文赏析 100左右 -
米咽二妙: 间用忙碌拒绝蹉跎,让拼搏夺取成功;岁月用繁茂拒绝荒凉,让耕耘承纳收获.时间不停地走,生命不停地走,而我们也要不停地走.人生如一杯浓茶,初虽苦涩,越到后面,越觉醇香;人生如一艘...

盐池县15973203854: 写放风筝的作文 -
米咽二妙: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

盐池县15973203854: 我承认我累了朋友圈怎么发(我累了发朋友圈来说说)
米咽二妙: 1、对关心自己的人说,没事,我很好,你放心.2、对于你我曾努力过,而今我亦会努力放弃你.3、因为我总是觉得,好的东西也许不该属于我,我拿了,自然有代价.4、我不等你了,就当风没吹过,你没来过,我没爱过.5、总有那么一刻,自己会莫名的失落!6、感情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失望也是.7、有很多事自己是不愿意做的,可是却不得不做,再怎么无奈都要继续走下去!8、认真的人,最可怜,动心的人,最可悲.9、喜欢某人,并不一定要成为恋人,有时候,能做朋友就已足够.10、在我怀里,你不用害怕失眠.

盐池县15973203854: 夏洛的网优美片段及读书笔记 -
米咽二妙: 摘抄:《夏洛的网》 E·B·怀特(美),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睡吧,睡吧,我的好宝贝, 在肥料2113里,5261在黑暗中,美美地睡觉, 不用害怕,不要觉得孤独苦恼! 就在这时候,青蛙和鸫鸟. 在林中,在灯芯草丛里...

盐池县15973203854: 谁能给我几段美文段落摘抄?非常感谢! -
米咽二妙: 200字美文摘抄一: 信念地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地船帆;信念地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地勇气;信念地伟大在于即使遇到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地心灵. 耐力,是-种不显山露水地执着;是-种...

盐池县15973203854: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200字 -
米咽二妙: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 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