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叛明投清,成为满清第一文臣的是何人?

作者&投稿:大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排名第一的文臣究竟是谁~

范文程是清初一代重臣,他也是汉官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人,在“满官”、“汉官”矛盾尖锐的满清朝廷,范文程历经4朝,在皇权更迭的血雨腥风中,始终稳居“大清第一文臣”之位。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出身于名门仕宦家庭。天命三年(1618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攻陷抚顺,范文程“仗剑谒军门”,参加了后金政权。清太宗时期,范文程是主要谋士之一,深受清太宗皇太极的倚重,凡是涉及社稷安危的大计,范文程无不参与其中,范文程对清朝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范文程是皇太极最看重的谋臣,难免招致摄政王多尔衮的诸多猜忌。顺治五年(1648年),摄政王多尔衮命令范文程等人删改《太祖实录》,范文程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一旦政局有所变动,就可能招致杀头之祸,于是他以养病为由,闭门不出。与此同时他还把自己撰写的所有文件的草稿统统焚毁了,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免“功高震主”,以求“安身避祸”。

顺治十一年(1654年)八月,顺治帝特加封范文程为少保兼太子太保。但范文程深知伴君如伴虎,于是选择了急流勇退,以体弱多病为由请求“退休”。顺治帝婉言慰勉,无奈范文程去意已决。范文程“退休”之后,只是与亲朋好友种种花草树木,写写诗词歌赋,教教学生,再也没有过问政事。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一代谋臣范文程病逝,终年70岁。康熙帝亲撰祭文,并赐葬于怀柔县的红螺山,立碑以纪其功绩。范文程一生历经大清三朝四世,始终稳坐“大清第一文臣”的位置,功绩堪比西汉的张良、大明朝的刘伯温,范文程面对各种复杂的形势,做到了识大体、顾大局,言所当言,为所当为,最后和张良一样,功成身退。

这个人叫范文程,关于他的出山也有不同的说法。

《清史稿·范文程传》说:“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采并为沈阳县学生员。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采、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知为鏓曾孙,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这里表明范文程是自愿投奔后金政权的。

《清宫秘史》第十回,“明朝万历四十六年,满洲天命三年正月,太祖率领后金兵浩浩荡荡杀奔抚顺关来,拟遣将攻城,忽有一书生求见,太祖便令侍卫将他宣进来。太祖见他生得粉白的面皮,相貌清秀,便问道:‘你是满人是汉人?来俺这里做甚?’那书生道:‘下臣姓范,名文程,字宪斗,沈阳人氏,原是宋朝范文正公仲淹之后,……因屡次上书明皇,明皇不用,落拓一生,无凭无藉。今因陛下崛起满洲,故不避斧钺,效毛遂自荐来见陛下,陛下如爱惜人才,下臣当尽毕生之力,上辅明主。’太祖听了这番言语,语语中入心坎。便说道:‘贤士远来,朕之幸也;朕处正少一汉文先生,劳你任了此职,并拜为军师,参赞军机。’文程叩首谢恩。太祖称他为范先生。”这里对范文程投身清廷进行了这样的演绎。

22岁的范文程就这样轻松地“仗剑遏军门”,从而得到努尔哈赤的器重的吗?这样的一段演绎,实在不能让人信服。因为在当时历史情况下,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政策就是屠杀和掠为奴,“诛戮汉人,抚养满洲。”他对明朝儒生尤为反感,认为“种种可恶,皆在此辈。”有史料这样记载:努尔哈赤攻占抚顺后,“论功行赏,将所得人畜三十万散给众军,其降民编为一千户。”范文程当时就在其列,由于他身材伟岸,故引起努尔哈赤的注意,一番问答使得金主满意,生侧隐之心将其赐给镶红旗下为奴。这样看来他显然不是主动降清的。
《清史稿·范文程传》为了维护清朝王家形象和尊严,对范文程这段受辱的经历进行了隐去。那么范文程又是如何出山、书写了他那不同凡俗的人生的?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皇太极继位后,要缓和满汉族之间的矛盾,他需要汉族学子来辅助,在这种背景下,天聪三年(1629年)四月,皇太极设立了“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并以记功之得失”为主旨的文馆。文馆设立后,皇太极上谕,从各旗的生员中选拔人才。所谓“生员”就是各旗旗主的家奴,范文程就属于这样的“生员”。范文程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被选入文馆成为骨干,得出头之日,也从此走上皇太极的亲信谋臣之路。皇太极称帝后“召直左右”。他参与了伐明策略的制定、争取汉官归降以及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决策。特别重要的是,范文程解决了皇太极进攻明朝师出无名的重大难题,“上如虑师无名,当显谕其民,言察哈尔汗远遁……”提出了从雁门关进兵的重大举措,避免了清军进攻山海关容易形成半途而废的无益之举。范文程还用计谋离间了明朝朝廷内外臣工与将吏之间的看法,造成了百姓的视听混乱。范文程建议清军采取所到之处免赋数年,废除了明末横征暴敛的弊制,此举大大笼络了民心,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满汉之间的矛盾。清朝一代,田赋基本上没有加派,使其统治范围内的汉民逐渐改变了敌视态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范文程在文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皇太极任命他为内秘书院大学土,官爵晋升为二等甲喇章京(意为参领)。满清编汉军旗时,“廷议首推文程任固山额真(旗主)”。而皇太极不让其离开文馆,下谕:“范章京才堪胜此,但固山职一军耳。朕方资为心膂,其别议之。”《清史稿·范文程传》说,“文程所典皆机密事,每入对,必漏下数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复召入。”每逢议军政大事,皇大极常问:“范章京知否?”,“何不与范章京商议?”当大臣说“范亦云尔。”皇太极才会批准照此办理。范文程为清朝开国在招揽人才、发展经济、改革体制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范文程上书摄政王多尔衮,奏请出兵伐明,夺取天下。“此正欲摄政诸王建功立业之会也。”他把满洲一贯掠夺性战争转为统一全国治权的战争,在清朝入主中原这一紧要关头提出这一策略,对清夺取中原开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范文程知道自己是汉人,对满清而言总是一奴才。为此他坚守“明哲保身”的原则,他从不居功自傲,不参与权力之争,处处小心谨慎,避免“功高震主”,以求“安身避祸”。但他也不是无原则地一味退让,在对“剃发令”的态度上,范文程与多尔衮意见相左。随着剃发令的强制实施,民族矛盾迅速激化,清统治者露出了其奴隶主野蛮残酷本性,血腥镇压汉民。目睹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付之东流,范文程痛心疾首,心存不满。对多尔衮便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进行消极对抗,因而被多尔衮冷漠。

顺治三年,多尔衮以范文程“素有疾,毋过劳”为名,削弱了范文程的一些权力。顺治五年,多尔衮命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删改《清太祖实录》。范文程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一旦政局有变,恐有杀头之祸。于是以养病为由,闭门不出。事情正如范文程所料,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后,即有臣参奏范文程等人妄改《太祖实录》之罪。顺治帝批示:“范文程曾效力太宗朝,在盛京时,又不曾预贝子硕讬之罪,后知睿王所行悖逆,托疾家居,众亦共知。”结果刚林、祁充格以妄改《清太宗实录》罪被杀,范文程因没有成为多尔衮私党,闭门避祸,躲过一次灭顶之灾。不久得到复官,顺治九年复进世职为一等子,授议政大臣,任《太宗实录》总裁官。

顺治十年(1653年),范文程促使了清庭用人制度由任人唯亲向任人唯贤方面的转化,在举荐人才方面对满汉官僚做到了一视同仁,使汉族官员在举荐人才这一重大事项中与满族官员享受了同等的待遇,从而克服了汉官受歧视的自卑感,更加勤于为朝廷效命,洪承畴就是例证。后来清政府进一步规定:不必分别满、汉,谁的官街在前,就由谁管印。至于奏事,也要求满、汉官员“公同来奏”,不许“只有满臣,不见汉臣。”

顺治十一年,顺治皇帝特加范文程为少保兼太子太保,九月,再进为太傅兼太子太师,对他“礼遇甚厚”。《清史稿·范文程传》记:“文程疾,尝亲调药饵以赐;遣画工就第图其像,藏之内府;赉御用服物,多不胜纪;又以文程形貌颀伟,命特制衣冠,求其称体。”但是,范文程却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他上疏称谢的同时,以体弱多病为由请求退休。顺治皇帝温谕慰勉,不让退休,只同意“暂令解任”。
顺治十八年,康熙登位,特命范文程赴盛京(沈阳)告祭太宗皇太极陵墓。范文程在皇太极陵前伏地痛哭,久不能起。

范文程(1597—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卫(今沈阳)人,出身于明朝官宦之家,《清史稿》有“宋观文殿大学士高平公纯仁十七世孙也”,为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孙。他的六世祖范岳,明朝初期在湖北云梦县任县丞,因获罪全家被发配到辽东都司沈阳卫戍边,范氏自此在沈阳得以生息繁衍,以后又迁到抚顺居住。他是清朝开国宰辅、元勋、文臣领袖,是顺治和康熙两个皇帝的老师。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这位为大清建国奠基立下卓越功勋的大学士,一代谋臣范文程去世,卒年七十,谥“文肃”。他自称“大明骨大清肉”,这句话反映了他内心深处一种难言的痛楚。康熙皇帝亲撰祭文遣礼部侍郎谕祭,赐葬于北京怀柔县之红螺山,立碑以纪其功绩。康熙五十二年,为其祠横额又亲书“元辅高风”。

康熙年间内阁学士朝炎说:“范文程佐命兴朝,首倡入关,廓开大计,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者,厥后皆如公策,而我国大业以成,万世之丕基以定。”清史专家戴逸著《范文程大传》,称其为“满清开国功臣”。可以说,范文程是满清的第一汉人,没有他,便不可能有后来满清二百九十多年的基业。

纵观范文程所处的年代,他原是汉族名人后代,却为满人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以致人们对他的“汉奸”“叛逆”行径长期责难,使其背负着诸多历史骂名。但他是从被掳为奴做到开国元勋的,这与主动降清为主卖命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是范文程一直被清朝尊为功勋,而洪承筹被打入贰臣的原因。

其实,在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面前,任何人也休想挡的住。范文程所能做到的,以一己之力竭力提倡民族合作,安定百姓,轻徭薄赋,让百姓尽快从战乱中走出,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不能忧国,那就忧民”,对范文程来说这已经难能可贵了。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的十七世孙范文程,名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属辽宁沈阳)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自幼酷爱读书。


《清史稿》记载:万历四十三年(1615),十八岁的范文程考中秀才。万历四十六年(1618),金军攻占抚顺后,范文程主动拜谒努尔哈赤,向后金投降。

努尔哈赤认为范氏是名臣之后,对身边的贝勒说:“你们一定要善待他!”努尔哈赤、皇太先后攻打明朝、朝鲜、蒙古时,范文程也多次随军出谋划策。也披挂上阵,曾以“火器”参加过战斗,同时还充当着策反明朝将领的角色,死心塌为后金效命。


顺治帝即位后,摄政王多尔衮率军攻占了北京,听从了范文程安抚京师百姓的劝谏,并下令“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这最终稳定了京城的民心。范文程受命劝说明朝前官员,赢得了官员和百姓的信任,帮助多尔衮稳定了局势,为大清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崇德八年(1643年)十月,多铎发现范文程的妻子非常漂亮,于是派人到范府大院,强行将范文程的妻子带回豫亲王府,霸占了长达三个月。根据八旗制度的规定,旗主旗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奴才,霸占旗内任何女子都属于合法行为。


范文程既不敢发怒也不敢说话,但多铎根本无意释放范妻。忍无可忍的范文程终于鼓起勇气,向摄政王多尔衮抱怨说,多尔衮对弟弟多铎的嚣张行径大为恼火。《清实录》记载:“豫郡王多铎谋夺大学士范文程妻,事发,下诸王、贝勒、大臣鞠讯,得状。多铎罚银一千两,并夺十五牛录。肃亲王豪格坐知不发,罚银三千两。”

多尔衮给了范文程足够的面子,还趁机打击了亲王势力的嚣张气焰。从那以后,范文程更坚定了为大清卖命的决心。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因病去世。第二年,顺治帝开始清算多尔衮的党羽,范文程被革职抄家。



历史上判明投清,成为满清第一文臣的是范文程,此人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生于大明万历二十五年,是范仲淹的后人。虽然卖国得到了很多好处得以入旗,但其行为始终被人唾弃。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是辽东沈阳人 ,他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帮助清太宗策反明朝将领,讨伐明朝,侍候了清朝四个帝王,提出很多有用的策略。

这人就是范文程,也就是范仲淹的十七世孙,很有政治头脑。

范文程。范文程是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在明末投奔后金的努尔哈赤,成为满清第一文臣。


历史上叛明投清,成为满清第一文臣的是何人?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的十七世孙范文程,名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属辽宁沈阳)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自幼酷爱读书。《清史稿》记载:万历四十三年(1615),十八岁的范文程考中秀才。万历四十六年(1618),金军攻占抚顺后,范文程主动拜谒努尔哈赤,向后金投降...

历史上有趣的蝴蝶效应有哪些,看了让人觉得真奇妙?
历史上的一个蝴蝶效应,是因为一只鸡而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覆灭,因为一个士兵偷吃了官员的鸡,被责罚于是心生怨恨投靠了清朝,这个士兵也慢慢成了清朝有名的将领,最后靠他的带领把明朝给亡国的,蝴蝶效应就是一件小的事情,然后慢慢的经过发酵之后而演变成一个大的事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奇妙的...

历史上有哪些“白眼狼”或者“农夫与蛇”的故事?
1. 安禄山:唐朝时期,安禄山由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逐渐受到唐玄宗的提拔和宠爱,甚至其子也被封为高官,唐玄宗还将女儿下嫁其为儿媳。然而,安禄山恩将仇报,发动了破坏力极大的安史之乱,企图篡位称帝。这场叛乱持续八年之久,给当时繁荣的唐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也让无数百姓陷入战火和苦难之中。

历史上洪承畴会判明投清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在松山战役中,洪承畴战败,被清军俘虏,一开始,洪承畴宁死不降,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决心,谁劝降都不听,为何后来洪承畴轻易地就投降了清朝?洪承畴为什么改变主意,选择投降?其中,一个细节,说明了洪承畴成为叛徒的重要原因。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

叛明降清,都说吴三桂是个大汉奸,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吴三桂背离大明,向清朝投降。这时,虽然清朝表面上给了吴三桂一些奖励,但心里还是不太放心。吴三桂被派往西南去消灭南明部队。吴三桂也知道,清朝为了与明朝彻底决裂,让自己消灭南明势力。吴三桂见南明已经退势,更应清廷的要求,消灭南明势力,再率部队入侵缅甸,带回南明永历帝处决。 这次令清廷满意,让...

满清入主中原后,那些叛明降清的人,最终结局如何?
其实不只是吴三桂,在当时明朝摇摇欲坠的情况下,不少人都选择了投降清朝。但是满清入主中原后,始终对汉人存有戒心,不敢让他们拥有过高的权力。那么那些叛明降清的人,最终结局如何呢?一、吴三桂 吴三桂原本是明朝的辽东总兵,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后,他有意归顺。但是由于李自成的手下,掠夺了他的爱妾陈...

叛明降清,都说吴三桂是个大汉奸,吴三桂到底经历了什么
吴三桂背离大明,向清朝投降。这时,虽然清朝表面上给了吴三桂一些奖励,但心里还是不太放心。吴三桂被派往西南去消灭南明部队。吴三桂也知道,清朝为了与明朝彻底决裂,让自己消灭南明势力。吴三桂见南明已经退势,更应清廷的要求,消灭南明势力,再率部队入侵缅甸,带回南明永历帝处决。 这次令清廷满意,让...

历史上的吴三桂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立即命令他西追农民军。后来清朝入主中原后,吴三桂被列为三藩,封平西王,镇守云南、贵州一带。康熙初年,听闻康熙欲撤藩,遂再次造反。自称周王,与其它两藩尚之信、耿精忠,以及起原部下王辅臣等一起叛清,史称三藩之乱。最后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同年病死。

吴三桂为什么要背叛明朝又背叛清朝,结果弄得身败名裂?
吴三桂之所以既背叛了明朝又去背叛清朝,就是由于他的野心在作祟。可能大家都知道五咱贵可是明朝的叛徒,在清军入关的时候,吴三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后来朝廷派他去镇守边疆,所以呢,就与其他的两个人分别是尚可喜耿继茂,这三个人形成了三番就有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段故事,三番做乱可能是基于他们...

吴三桂为什么谋反失败呢?
原因如下。一,战略上的失误。吴三桂绝对是清朝一个最大的威胁,因为此时的吴三桂实力远远大于清朝,所以战争初期,吴三桂很快就横扫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吴三桂是必胜的。但是吴三桂打到长江以北就停止进攻了,他竟然与大清朝提出“划江而治,平分天下”的方案,说白了吴三桂就没有想一统天下...

门头沟区18291483734: 吴三桂为什么要叛国?
类削瑞格: 吴三桂为人狡诈多变、心计深沉,出生于军事世家又极富政治斗争经验,常使自己处于明末清初大量历史事件的紧要关头,并在其中扮演着胜负手的角色.从崇祯十七年京师被围由山海关逡巡不入间接导致明亡,到转变政治立场投靠清军击溃大...

门头沟区18291483734: 明末的文臣武将,为何都选择降清? -
类削瑞格: 明朝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后,当时还有三股势力在逐鹿中原,一是南明政权,二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三是皇太极的满清政权,这样的局面也没有持续很久,满清就相继灭掉了南明和大顺,正式成为中原新一任王朝——大清.在满清入关后,大批...

门头沟区18291483734: 历史上第一清臣是谁?
类削瑞格: 包拯

门头沟区18291483734: 刘伯温简历 -
类削瑞格: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汉族,字伯温,谥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府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

门头沟区18291483734: 古代科学家张衡的故事及啊 -
类削瑞格:[答案] 数星星的孩子》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明珠一样闪亮.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对着夜空数星星.一颗,两颗... 形成了互相对 立的两种宇宙观”.(《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矛盾论》)唯物辩证的宇宙观是对宇宙发展法则的正 确和科学的...

门头沟区18291483734: 汉献帝,明崇祯和清溥仪,谁的历史地位更高 -
类削瑞格: 崇祯皇帝历史地位更高,另外两位一上台就是傀儡,溥仪后来甚至还投身伪政府,崇祯到死都没有失去权力.

门头沟区18291483734: 正史袁崇焕的简介 -
类削瑞格: 袁崇焕(1584—1630)明朝名将,原为一介书生,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起兵攻明,逼近山海关.天启二年(1622年),明军广宁大败,13万大军全军覆没,40多座城失守,明朝边关岌岌可危. 就在这一年,袁崇焕挺...

门头沟区18291483734: 郑成功主要事迹.不少于50字 -
类削瑞格: 国姓爷忠孝两全东都瀛海泣血记国姓爷郑成功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户藩千里滨,祖籍福建泉州南安郡43都石井村,公元1624年8月27日生,属西洋处女星座,农历7月14日甲子年,午后酉时生,十二生肖相鼠,卒於1662年6月23日,农历5月8日,...

门头沟区18291483734: 满清第一词人是纳兰性德,他是满清第一才子还是纳兰容若?他们是一个人吗? -
类削瑞格: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

门头沟区18291483734: 当郑军打败荷兰侵略者后,台湾人民会说些什么,又会送些什么 -
类削瑞格: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44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大事,先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明崇祯皇帝不得不在景山上吊自杀;其后,明朝山海关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