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两首古诗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荆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出处:《题西林壁》
诗人:宋代苏轼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题西林壁》诗意: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游山西村》诗意: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重重山,又一道道路,正疑惑无路可走的时候,怒然在一片绿柳成荫,花色明媚的地方,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1.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释义: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2.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释义: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赏析:

    首联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颔联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尾联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落花生》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落花生》课文原文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七课“金蝉脱壳”有哪些四字成语
课文“金蝉脱壳”中的四字成语有:夜幕降临(yè mù jiàng lín)、雨过天晴(yǔ guò tiān qíng)、聚精会神(jù jīng huì shén)、依依不舍(yī yī bù shě)、五彩缤纷(wǔ cǎi bīn fēn)。1、夜幕降临:指太阳下山以后,天色渐渐变黑,意味着夜晚的来临。出自第1自然段:夜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山中访友》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空气在哪里》原文及教案
小猴子不灰心,又去找空气。他找哇找,大声喊道:“空气,空气,你在哪里?”“我在汽车的轮胎(tāi)里。有了我,汽车就能装得多,跑得快。”小猴子一眼看见轮胎上有气门儿,忙用手打开。他想,这下准能把空气抓到。不料只听见哧(chī)的一声,轮胎瘪了,空气又跑了。小猴子爬起来,继续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羣,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所有课文内
1、《白鹭》:jīng qiǎo 精巧 pèi hé 配合shēn duàn 身段 shì yí 适宜bái hè 白鹤shēng yìng 生硬 xún cháng 寻常wàng què 忘却 jìng xiá 镜匣 qīng chén 清晨gū dú 孤独 yōu rán 悠然huáng hūn 黄昏 ēn huì 恩惠 2、《落花生》:bō zhǒng 播种 jiāo shuǐ 浇水...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玲玲的画》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玲玲的画》课文原文 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着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以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的主要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的课文。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圆明园的毁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巜掌声》全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主要讲述了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女孩英子,因为第一次上台时获得了同学的掌声而逐步改变抑郁性格的故事。原文(部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生字及拼音(不用组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老舍的《草原》。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课文生字如下:1、毯tǎn(地毯、绿毯、毛毯)2、陈chén(陈旧、陈列、陈述)3、裳shang(云裳、衣裳、红裳)...

通州市18864486134: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的古诗的两首古诗是什么
仉娴复方: 《题西林壁》

通州市18864486134: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两首古诗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
仉娴复方: 《题西林壁》诗意: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游山西村》诗意: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

通州市18864486134: 4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第五课两首诗的诗意 -
仉娴复方: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

通州市18864486134: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的思想感情 -
仉娴复方: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

通州市18864486134: 谁有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五课古诗两首的答案 -
仉娴复方: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

通州市18864486134: 四年级上5古诗两首的意思. -
仉娴复方: 第一首是苏轼被贬官途中经过西林寺,在此写下的一首诗《题西林壁》,主要描写的庐山各个观察角度的不同,风景异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第二首是陆游所写的《游山西村》主要写了作者应邀到农家吃饭,描写一些山西村的景物.这首诗有句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通常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通州市18864486134: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的两首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
仉娴复方: 翻译还是解析 翻译 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的老朋友就要辞别黄鹤楼, 在繁花盛开的三月去游扬州. 一片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眼前只剩下长江向天际奔流. :送元二使安西 咸阳的清晨小雨初晴,往日的尘土飞扬没有了,湿润的空气,让人感到清新.旅舍门前的一排排柳树,清新得象是昨夜一夜间长出来似的.老朋友,再干一杯酒吧!西出阳关时,你我这对好朋友就被隔开,各在西东了.

通州市18864486134: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急呀! -
仉娴复方: 第五课古诗两首1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2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十课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通州市18864486134: 四年级第五课古诗两首相关姿料 -
仉娴复方:[答案] 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我不认...

通州市18864486134: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的两首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
仉娴复方: 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