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是谁哪一朝代哪国人谁写的

作者&投稿:褚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礼记·学记》是谁哪一朝代哪国人谁写的?~

相传大都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由西汉戴圣编纂。

《礼记·学记》作者是乐正克。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
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扩展资料: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由西汉戴圣编纂。汉代的郑玄对篇名的解释是:“《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




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的意思
“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的意思是:用力扣(钟)则声音大,轻轻扣(钟)则声音小。这句话的典故出自于《礼记·学记》,是用扣钟的力度大小来比喻善于回答问题的人。《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何处?如何解释?
出处 战国·乐正克《礼记·学记》翻译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比喻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什么意思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意思是: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出处】《礼记·学记》——西汉·戴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学记三则>的作者是谁.并翻译
<<学记三则>>译文 《礼记·学记》白话解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中的哪一篇
“虽有嘉肴”这句话出自《礼记》中的《学记》一篇。《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

《学记》这本书是中国人写的吗?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究竟是《学记》还是《论语》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我认为是《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为的是什么意思
“为”是把……放在……位置的意思。句子翻译:建设国家和统治人民,都是把教育和学习放在首位。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翻译: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人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管理百姓,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孔子的哪句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

翻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易者...
善于提问题的人,就像木工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纹理较顺的部位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功夫到了,学生就可以轻松地理解。一、原文: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

泸溪县15170234714: 《礼记·学记》是谁哪一朝代哪国人谁写的? -
剑仇辛宜: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泸溪县15170234714: 能者为师出自哪首师 -
剑仇辛宜: 《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泸溪县15170234714: 形容尊重老师的成语 -
剑仇辛宜: 尊师重道、万世师表、奉为楷模、垂范百世、轨物范世.一、尊师重道 白话释义: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朝代:南朝·宋 作者:范晔 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

泸溪县15170234714: 《礼记·学记》共几篇 -
剑仇辛宜: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泸溪县15170234714: 学然后知不足这句话是哪位中国古代教育家说的 -
剑仇辛宜: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于《礼记·学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意为: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隐含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泸溪县15170234714: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作者是谁?谢谢 -
剑仇辛宜: 作者:孔丘 出自:《礼记·学记》

泸溪县15170234714: 虽有嘉肴选礼记的那一篇 -
剑仇辛宜: 《虽有嘉肴》创作年代西汉 作品出处《礼记·学记》(又名《小戴礼记》) 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泸溪县15170234714: 能者为师这个故事故事是什么朝代什么人? -
剑仇辛宜: 能者为师 【解释】: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自】:《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泸溪县15170234714: 学然后知不足
剑仇辛宜: 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出于孔子的《礼记·学记》.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

泸溪县15170234714: 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
剑仇辛宜: 希望对你有帮助:这道题选C.教学相长,成语,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