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

作者&投稿:锻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成矿作用的分类~

  成矿作用是指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富集而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
  成矿作用是复杂多样,一般按成矿地质环境、能量来源和作用性质划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并相应地分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等 3大成因类型矿床。
  1、内生成矿作用:
  主要由于地球内部能量,包括热能、动能、化学能等的作用,导致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除了到达地表的火山成矿作用并相应形成火山成因矿床外,其他各种内生成矿作用都是在地壳内部,即在较高温度和较大压力条件下进行的。
  内生成矿作用按其含矿流体性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岩浆成矿作用。指在岩浆的结晶和分异过程中,有用组分富集成矿的作用,这种作用形成的矿床叫岩浆矿床。含矿岩浆经过比较完全的分异作用使铁、铜、镍、铬等金属及其化合物高度集中而成的熔浆称为矿浆,矿浆沿母岩中裂隙贯入而生成贯入矿体(多为富矿)。伟晶成矿作用。指富含挥发组分的熔浆,经过结晶分异和气液交代,使有用组分聚集成矿的作用,这种作用形成伟晶岩矿床。接触交代成矿作用。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上,主要由于气水溶液的交代作用而使成矿物质富集的作用,其形成的矿床叫接触交代矿床。由于这类矿床经常产在侵入岩与碳酸盐岩之间并形成典型的夕卡岩矿物组合,故也称夕卡岩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在含矿热液活动过程(包括与围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使有用组分集中成矿的作用,其形成的矿床称热液矿床(见气化热液矿床)。热液矿床的形成条件复杂多样,矿床数量很多。
  内生矿床尤其是热液矿床的成矿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充填作用,即含矿溶液在化学性质不甚活泼的围岩中运动时,因温度、压力以及溶液内部组分状态的变化,使矿质在围岩的裂隙和孔洞中发生沉淀的作用。另一种是交代作用,即溶液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时,两者间的物质组分进行交换,互有组分的带入和带出,并导致成矿物质富集的作用。交代作用形成的矿体常产在化学性质活泼的岩石中。
  2、外生成矿作用
  在地壳表层,主要在太阳能影响下,在岩石、水、空气和生物等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使成矿物质富集的各种地质作用。外生成矿基本上是在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的。在火山和温泉活动区,有大量地球内部热能及地震营力参加作用,因而具有较常温更高的成矿温度和较复杂的构造活动。
  外生成矿作用主要包括2种:风化成矿作用。指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有用物质基本在原地聚集成矿的作用,由这种作用形成的矿床称风化矿床,原有矿床在经受风化作用时,可使成矿组分进一步富集,因而提高了矿床的经济价值。沉积成矿作用。地表的成矿物质(岩石风化产物、火山喷出物、生物有机质等)经过沉积分异(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而集中形成矿床的作用,其所形成的矿床叫沉积矿床。
  3、变质成矿作用
  指在接触变质和区域变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矿作用或使原有矿床发生变质改造的作用,其所形成的矿床称变质矿床。变质成矿作用发生在地壳内部,成矿的温度和压力较高。
  按照成矿的地质环境和成矿方式,变质成矿作用可分为:接触变质成矿作用,指侵入体与围岩接触时,围岩受热变质重结晶而形成矿床的作用,所形成的矿床称为接触变质矿床;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指在区域变质作用下,使有用矿物富集的作用,所形成的矿床称为区域变质矿床;混合岩化成矿作用,指在深变质条件下,由于富碱硅质深熔熔浆和变质热液交代而发生混合岩化的过程中,使围岩中的有用物质活化转移而在有利条件下富集成矿的作用,这种作用形成的矿床叫混合岩化矿床。
  变质矿床的另一种划分方法是,根据变质作用前是矿床还是岩石而划分为受变质矿床和变成矿床。原有矿床又受变质作用改造,矿物成分和组构以及矿体产状等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为受变质矿床。原先的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矿床,称变成矿床。
  这 3大类成矿作用之间彼此是有联系的,如有些热液矿床是在岩浆热液与地下水热液的联合作用下形成的。而火山-沉积矿床则是火山活动和沉积作用共同的产物。有些矿床则是多种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如层控矿床常是内生成矿作用与外生成矿作用相结合而形成的。
  
矿床成因分类:
  矿床成因分类反映了人们对矿床成因的认识程度,历来是矿床地质学的重要研究课题,1911年,美国学者林格伦,W.提出以成矿的物理化学作用为基础的成因分类。德国的施奈德勋,H.强调成岩和成矿之间的紧密联系,将矿床划分为岩浆、沉积、变质3大类,奠定了矿床分类的基础。50年代以来,地球物理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有明显进展,因而有可能深入探讨成矿物质来源,提出以成矿物质来源为基础的成因分类(如谢家荣,1961)。当前,常用的矿床成因分类大都是依据成矿物质及其来源、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这 3个基本成矿因素来划分的,其中,成矿作用是划分矿床成因类型的主要依据。按此原则划分的矿床成因分类如下:
  矿床成因分类
  内生矿床
  岩浆矿床
  伟晶岩矿床
  气化热液矿床
  喷气矿床(含火山-喷气矿床)
  接触交代矿床(夕卡岩矿床)
  热液矿床
  外生矿床
  风化矿床
  残馀矿床(残积矿床)
  淋积矿床
  沉积矿床
  机械沉积矿床(砂矿床)
  蒸发沉积矿床(盐类矿床)
  胶体化学沉积矿床
  生物-化学沉积矿床(石油、煤等)
  变质矿床
  受变质矿床
  变成矿床
  混合岩化矿床
  上述成因分类是基本的归类,在各亚类中还可进一步划分,如岩浆矿床中可分为结晶分异矿床和熔离矿床;热液矿床中可分为高、中、低温热液矿床等。总之,矿床成因分类是不断深化的,随着勘查工作的进展,还将有新的矿床类型被发现,现有分类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一)成矿作用的发生
根据对大量矿床成因研究的资料,可将发生成矿的条件概括为两方面:多因耦合与临界转换。多因耦合是指多种有利成矿因素在一定时-空域中的耦合,而临界转换则包括:①突变成矿(转变成矿)——各种控制因素和成矿参量的突变;②界面成矿(边缘成矿、临界成矿)——指成矿作用发生在各种地质体界面,如岩体边缘、地层界面、岩相界面、地下水界面、氧化还原界面及其他各种临界面。突变成矿和界面成矿二者相辅相成,是物质运动从量变转变到质变的不同表现形式。突变成矿和界面成矿都包括时间和空间因素,突变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发生,界面也存在于一定时-空条件。
在一个地区具备各项成矿要素时,一旦(短暂的)出现了突变、突发、质变、临界状态或事件(如岩石破裂、地质体崩塌、流体沸腾、火山爆发等),强大能量突然释放,含矿流体被激发起来,突然大量地运动,而流体内部也有明显的相转变,这相当于一个成矿机器的启动。以断裂带中的热液充填型矿床为例(这类矿床常见),岩石发生断裂前,是地应力逐步积累、增强的阶段,其附近的含矿溶液缓慢地渗流,以这种速度和强度,只能形成矿化。而当地应力积累到相当大,超过其所在岩石的抗应力强度时,则突然发生断裂,产生真空或较大的自由空间,岩石中粒间溶液突然释压,获得自由流动空间,能够快速大量地运移,在断裂空间中停积和沉淀成矿物质,从而形成矿脉,如果断裂反复发生多次,热液充填多次,则可形成有更大规模的复合矿脉。因此,成矿作用的发生是具备各成矿要素,且它们之间互相耦合处在临界状态,并有突发运动(事件、作用)使之进入显著的成矿运动状态的结果。
(二)成矿过程持续
成矿作用是一种复杂的动力学过程,经历或长或短的地质时间,其时间长短因不同的成矿系统而有差异。但多数成矿系统都有一个漫长的作用过程,可达几万年到上百万年。有的成矿系统如火山成矿系统则可能在较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在漫长的成矿过程中,有的是渐变成矿,有的则因为发生突变而显示出成矿阶段性。如一个大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可分出岩浆自交代、超临界流体、热液等几个成矿阶段。这一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可以不同阶段生成的矿体间的穿插或矿物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等的明显差别作划分标志,也可以用同位素测年方法求得同一系统中不同矿化阶段或矿床类型的年龄差别来作为划分标志。
形成较大规模的矿床多是成矿作用稳定持续进行的结果。这需要矿质、流体和能量源源不断地供应;也要求成矿系统本身具有优化结构,具有良好的自组织功能。即对于环境的干扰或系统内部各要素间不协调而造成的成矿“故障”、“停顿”,成矿系统具有非线性反馈的动力学机制,即自组织、自调节的能力,能自发地针对出现的干扰作出必要的调整,以维持成矿作用的继续进行。以热液充填矿床为例,当一股含矿热液进入一个裂隙,矿物沉淀结晶充满裂隙,裂隙被封闭,后续热液无法进入时,则持续的构造运动又开启相邻的平行裂隙,使后一股热液得以流入并充填,在一个裂隙带中充填作用反复进行则成矿功能可以完成。又例如,当上升炽热流体因受岩性圈闭、过高围压而受阻无法前进时,持续汇集的流体的内能增加,当具备强大动能时,足以发生隐蔽爆发作用,使围岩破碎,能量释放,自由孔隙增大,后续含矿热液得以大量涌入,由于温、压突降,导致矿质的大量沉淀而成矿。在有些矿床中,可见到多种复成分蚀变-矿化角砾,显示隐爆作用不只是一次,而是多次。这也说明,一个结构优化的成矿系统,具有反复的自组织功能以保持较强的聚矿能力。
(三)成矿过程结束
在一个成矿过程中,成矿物质消耗殆尽而没有新的补给时,成矿过程即告结束。例如,在热液成矿系统中,成矿作用结束后仍会有后期热液矿物组合,如碳酸盐矿物、石英、镜铁矿、玉髓等生成;有些成矿系统则以成矿后大量脉岩的出现作为成矿结束的标志。
成矿过程的结束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即成矿物质仍具备,但成矿的能量过大,或自组织功能减退,使系统发生过度的振荡或涨落,由有序状态进入“混沌”的无序状态,从而中止了成矿过程。

2.4.1 成矿作用

成矿作用过程的实质是有用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过程,而自发过程是熵值增加的过程,意味着元素趋于分散,不可能成矿。事实上,成矿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要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热力学第二定律不适合这样的系统。成矿作用的本质无非是矿化的非平衡定态由于各种涨落(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使控制参数超过临界值失稳而转变成一种时空有序结构(局域化耗散结构),即矿床,其边界条件也就是元素工业品位的下限。因此,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建立起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热力学分析可以从原则上指出非平衡系统中出现不稳定现象的可能性,以及由此而产生时空有序结构的自组织现象的可能性。通过动力学方程的线性稳定性分析,可以发现可能发生耗散结构分支现象的具体条件。也就是说,可以知道成矿的可能性与成矿条件。因此,应用耗散结构理论不仅丰富了成矿作用理论,也为找矿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依据“耗散结构”理论,“成矿作用的发生”实质上就是无矿的非平衡定态失稳并转变为耗散结构(成矿状态)的条件与机制问题。在无矿非平衡定态失稳并发生转变之前,地球化学系统遵循化学动力学定律,因而可将成矿状态(耗散结构)的形成(亦即成矿作用的发生)在数学上归结为“反应-扩散方程”(反映成矿作用时间演化的动力学方程)解的稳定性与“分支”(bifurcation)问题,从而可以应用确定论的理论与方法——“分支理论”(bifurcation theory)进行研究。

反应-扩散方程的表达式为

耗散结构、自组织、突变理论与地球科学

式中:Xi为成分变量,代表组分i的浓度;Di为组分i的扩散系数; Δ2为拉普拉斯算子;fi({Xi},λ)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定律,它是Xi的非线性(通常是多项式类型)函数,因而(2.1)式是一个抛物线型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λ又是一组参数,其中包括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主要反应物的浓度和扩散系数等。

但分支理论还只能对成矿状态的产生作唯象的、宏观的解释,指出成矿作用发生的临界条件。为了从根本上阐明矿化向成矿转变的原因与机制,就必须将着眼点放在矿化和成矿状态之间的转变点上;而在非平衡定态失稳的转变点上,地球化学系统遵循随机动力学定律,因而必须用概率论的理论和方法——“涨落理论”对成矿状态的出现作微观解释,指出成矿作用发生的原因与机制。

2.4.2 圈定成矿远景区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提出了确定广东韶关成矿元素的异常下限、圈定成矿远景区边界的新方法。以成矿作用的空间结构为基础,在各种元素的克立格估计值等值线图上,以各种成矿元素的浓度值从平缓涨落至急剧陡增的转折点作为异常下限。在综合异常图中根据不同元素的异常下限等值线相互叠合而显示的自然边界圈定成矿远景区。

进一步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对成矿远景区的形成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

1)“成矿地球化学分区”是囿于有界介质内的“局域化耗散结构”。

2)应用“涨落的局域理论”(local theory of fluctuations)对涨落进行局域分析可以阐明局域化耗散结构形成的原因与机制,从而也就阐明了成矿地球化学分区的形成与发展。

3)成矿远景区在其边界以外,元素浓度等值线比较稀疏,而在其边界以内则等位线异常稠密。等值线稀疏区反映该区域内系统处于近平衡态,并与“热力学分支”相对应;而等值线稠密区则反映该区域内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并与热力学分支相对应。因此成矿远景区的边界正位于区域性的近平衡态与局域性的远离平衡态的分界处。这一分界对应于热力学分支的分支点(临界点)。

4)在临界点上,涨落增大,定态失稳,空间上出现涨落的协同长度,促进了系统的自组织,系统由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新的有序的“耗散结构”。因此,局域上临界点的出现就标志着局域化耗散结构的形成,而涨落的协同长度则决定了成矿地球化学分区(成矿远景区)的规模和大小。

5)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成矿作用动力学方程的解依赖于系统大小与边界条件等宏观因素,后者对于成矿地球化学分区(长程时-空相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4.3 成矿过程

成矿过程是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它不断地与外界进行成矿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促使成矿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成矿过程,可以把成矿过程的演化、发展分成几个阶段。现以金矿为例说明如下。

(1)成矿空间的形成而未成矿阶段

在此阶段中,成矿过程尚未开始或成矿空间太小,对成矿不利。因此,称该阶段系统处于平衡参考态。这个阶段往往是断裂开始形成或开始活动的阶段,规模不大,裂隙不发育,地下水活动不活跃,与外界相对处于封闭状态。当然,不是所有的断裂都能成矿。要形成有经济价值的矿床还取决于该系统所处的地质环境,主要有四条:有成矿的物质来源、热源、断裂活动向有利成矿方向发展以及驱动地下水活动的能量来源等。

(2)成矿空间进一步发展并开始成矿阶段

由于成矿空间的进一步发展,在有利的成矿地质环境下,开始进入了成矿的阶段。在成矿物质来源充分、地下水活动以及适宜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成矿物质开始沉淀,与外界开始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称该阶段为平衡参考态失稳,系统开始向非平衡态转变。

(3)成矿速度加速阶段

由于成矿地质环境继续向有利成矿的方向发展,即系统由非平衡态向远离平衡态推进,在适宜的条件下沉淀的矿量迅速增加,当系统的某一参量(分异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时,矿量的形成趋于稳定,这时成矿的耗散结构形成了,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这种耗散结构形成后,系统又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矿量的多少就取决于这种稳定状态所保持的时间长短。在这个阶段中,成矿(矿量)方程为

耗散结构、自组织、突变理论与地球科学

则单个矿体的矿量(Q)为

耗散结构、自组织、突变理论与地球科学

式中:x为矿量;k为沉淀(饱和)系数;d为溶解系数;a为矿体保存不完备性(剥蚀等后期破坏)系数;β为资源饱和系数;t1,t2分别为成矿的初始与终止时间。

由(2.2)式可知,当(k+α)>d(环境有利于成矿),且β也小时,则矿量x会不断地增加(成矿);相反,若(k+α)<d(环境不利于成矿)时,则已形成的矿又会重新被溶走。随着时间的推移,[(k+α)-d]/β趋于稳定,矿量x也趋于稳定(沉淀与溶解的矿量达到动态平衡),系统达到新的稳定态,进而形成了有序结构(图2.1)。在这个阶段中形成矿物质的分异度为

耗散结构、自组织、突变理论与地球科学

式中:s为矿物质种类的总数;pi为第i种矿物质的百分比。此外,沉淀系数k和溶解系数d可用下式表示:

耗散结构、自组织、突变理论与地球科学

式中:T为温度;P为压力;V为空间体积;C为主成矿物质的浓度;g为主成矿物质的饱和浓度;S为渗透率;pH为pH值;E h为E h值;K为地下水流量。

资源饱和系数β对不同矿体是不一样的,因此图2.1中所画的最大矿量,对不同的矿体也不一样,仅仅是曲线形态相似而已。从图中可以看到,在特定的条件下,矿量具有一定的临界矿量(Q0),即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矿量这一参数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矿量是不会增加的。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组织性和相干性自行产生,即是耗散结构的形成。

图2.1 成矿的有序结构

(4)其他元素参与形成演替阶段

当矿体形成以后,如果成矿环境有利于成矿发生,则系统仍维持远离平衡态。问题是地下水中溶解的成矿物质成分一旦改变或掺杂其他矿物质,则成矿进入了演替阶段,溶液变成了多相态,即我们常常看到的矿体中伴生元素成矿的分带性。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即存在过渡关系,成矿作用不间断,由一种成矿物质经过新成分的伴生加入到新成分的完全替代。这种过程称为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它们之间在成因上有联系。由分支理论可知,成矿演替实质上是一种向上分支的现象(图2.2)。如果系统一直维持远离平衡态,成矿演替会继续下去,且有可能进入混沌(Chaos)区(高层次无序区)。

图2.2 成矿演替示意图

B为成矿演替点

由图2.2可知,在成矿演替过程中,系统的熵产生率P=diS/dt是增加的,即系统无序度越高,熵值越大,但其熵流对时间的变化率是减少的,且系统的总熵变dS=diS+deS≤0。由于耗散结构的deS<0,因此,当∣deS∣>diS时,dS<0,系统出现有序状态。也就是说,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时,只有经历熵减过程,才可能使系统有序度增加,从而达到有序状态。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马尔可夫过程与耗散系统紧密相连,马尔可夫链熵可视为系统信息总量的一种度量。依据马尔可夫链熵表达式有:

耗散结构、自组织、突变理论与地球科学

式中:I为马尔可夫链之熵;Pi为初始概率分布;Pij为从第i态到第j态的转移概率。而马尔可夫熵函的表达式为:

耗散结构、自组织、突变理论与地球科学

式中:S[P(Q),t]为系统熵函;P(Q,t)为过渡到第Q态的转移数。因此,可以看出,马尔可夫链熵与系统熵有着一定的正比关系。所以成矿作用增强,|I|增加,从而使断裂成矿系统的dS减少,使系统达到有序状态。

在成矿演替阶段,两种矿物质的成矿(矿量)模型为

耗散结构、自组织、突变理论与地球科学

式中:d1,d2为溶解系数。

由上述模型可以看出,只有[(k +a)-d]/β 大的矿物质才能沉淀成矿,即当[(k2+a2)-d2]/β2>[(k1+a1)-d1]/β1时,矿物x2才能沉淀成矿,改变成矿物质的成分及类型。

(5)成矿的取代阶段

当成矿条件受到破坏而结束时,称之为耗散结构失稳,则成矿系统由远离平衡态向平衡参考态退缩,系统回到平衡参考态。当新的成矿环境产生时,又形成了新的成矿作用(可以是原来的成矿物质,也可以是新的成矿物质),这个过程称为取代(community replacement)。取代过程产生的矿,一般来说,不是成因相关,最多只是位置相关。由分支理论可知,成矿过程的取代,实质上,是系统向下分支的现象(图2.3)。

图2.3 成矿取代示意图

B为成矿取代点

由图2.3可知,系统熵产生增量P在该阶段是减少的。

在成矿取代阶段中,成矿环境变坏的规律可用微分方程(2.2)解释为:由于成矿条件恶化,β值增大(资源短缺),从而导致k值减少(沉淀少)而d增加(溶解多),最后当k<d时,成矿消失。

(6)矿体破坏阶段

随着断裂活动的加剧,节理、裂隙越发发育。当它超过一定规模时,系统成了“完全”开放的系统,地下水的活动特别活跃。最终当k<d时,成矿过程不仅结束,而且已形成的矿体开始被溶解与搬运,致使已形成的矿体遭受破坏,进入到矿体破坏阶段。这个阶段一般会同时发生在上述(3),(4),(5)阶段中的任何阶段,当然也可以不发生(相对而言)。如果它发生在(4),(5)阶段的后期,对矿体的破坏性较大。

上述成矿过程的耗散结构分析,对特定的矿体和地质成矿环境、地质过程的模拟可在计算机中进行,确定成矿过程的各种参数,从而再现成矿的地质过程,对修正或建立新的成矿理论,指导找矿勘探工作均有补益。




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
成矿作用过程的实质是有用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过程,而自发过程是熵值增加的过程,意味着元素趋于分散,不可能成矿。事实上,成矿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要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热力学第二定律不适合这样的系统。成矿作用的本质无非是矿化的非平衡定态由于各种涨落(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使控制参数超过临界值失...

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
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导致了近矿蚀变作用,特别是钾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硅化蚀变又促进了金矿质沉淀作用,形成了阿希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床的第一期灰白色含金石英脉及含金蚀变岩矿石。之后,反复隐爆和热液沸腾作用而产生多期矿化的叠加,相继形成了第二、第三期成矿作用。

成矿过程及成矿阶段
4.喷流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消亡阶段——桃园式铜矿床:这一阶段成矿作用比较局限,只发生在前期成矿最好、含矿建造最厚的地段

成矿过程中的变化
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元素和化合物供应情况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成矿过程是否能持续进行。如果矿源供应一时中断(由于源岩中无矿部分被剥露,或由于构造变形阻断矿源输运通路等),则成矿暂时停止,而形成矿化地段内的无矿部分。一旦克服了这些障碍,矿源供应恢复,则成矿作用仍可持续进行。 如果矿源继续供应,但矿质数量减少...

矿产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四、与变质作用有关的成矿过程包括“变质”“变成”和变质热液成矿作用。变质矿床是指原始成矿作用已形成了矿体,经过变质作用以后,改变了矿体原有的矿物成分、空间分布特征,如海相喷流沉积变质铁矿;变成矿床是指原始成分不是矿床,经过区域变质后形成了矿床,如石墨矿、滑石矿、菱镁矿等;变质热液矿床...

矿床形成过程与成矿模型
(一)成矿作用过程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成矿物质来源、存在形式、成矿流体运移和成矿物质沉淀等基本内容,用来反映成矿机理。由于目前所看到的矿体只是成矿作用过程的结果,对其形成过程只有通过已经形成的结果来推测或反演,在这一推测或反演中更多的是借助于一定条件下的实验模拟结果,因...

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
此外尚可见到石英-碳酸盐脉穿切于辉绿岩脉中(图7.3),这至少表明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成矿作用结束于辉绿岩侵入之后。 石英-碳酸盐阶段之后,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的形成作用即告结束。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热液活动成矿过程即如上述。前后5个成矿阶段热液活动的强度和活动的范围并不一致。在一些主要的矿化破碎带中,各阶段的热液...

成矿作用
新立金矿床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期成矿作用和表生期成矿作用。 一、热液期成矿作用 (一)成矿阶段划分及矿物生成顺序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光薄片鉴定,结合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特点,以及脉体彼此间的穿切关系等(图5-24),可将热液期矿化划分为四个矿化阶段: 图5-24 金矿脉穿插关系素描图 1.粗粒黄铁矿、石英...

成矿过程及成矿阶段
金属矿床,是中元古代昆阳裂谷带海相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改造成矿作用在不同阶段形成的矿床类型,具有“同位多阶”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也反映出整个成矿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同一期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成矿系列在首期、中期、尾期3个阶段的产物,后期受变质、构造作用影响,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改造、再造成矿作用(龚琳,...

矿物的形成
风化作用是指出露于地表或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在大气和水的长期作用下,在温度变化和有机物的影响下,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作用,并形成一些稳定的表生矿物,如磷氯铅矿、褐铁矿、锑华等矿物。磷氯铅矿 锑华 (2)沉积作用 根据沉积方式不同,又分为化学沉积(包括胶体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成矿作用两...

廊坊市18134484237: 简述矿产资源的成因类型 -
天屠倍舒:[答案] 内生成矿作用(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矽卡岩矿床、热液矿火山矿床),外生成矿作用(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变质成矿作用(接触变质矿床、区域变质矿床、混合岩化矿床)

廊坊市18134484237: 什么是成矿作用? -
天屠倍舒: 成矿作用是指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富集而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

廊坊市18134484237: 矿床的成因也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
天屠倍舒: 矿床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类,即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1、内生矿床:在岩浆活动过程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富集起来形成 的矿床,总称为内生矿床.绝大多数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产,及部分非金属矿产都产于内生矿床.内...

廊坊市18134484237: 金属矿产怎么来的 -
天屠倍舒: 要抓住两点:一、地球上有相关的金属元素,即地核、地幔及地壳中含有各种元素,当然成份不同.二、各种成矿地质作用,造成相关元素富集并最后成为可开发矿床 重要的感觉是各种富含相关元素的热液,在有利成矿下最后富含成矿.成矿作用比较复杂. 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成矿活动,应该是海底热液的活动.

廊坊市18134484237: 矿床成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共有哪些矿床成因类型 -
天屠倍舒: 矿床有多种分类方法. 一、按照物态划分,矿床可分为固体矿床、液体矿床和气体矿床.固体矿床分布最广,液态矿床有石油、热卤水和地下水,气态矿床有天然气. 二、按照成矿作用方式划分,矿床可分为内生矿床(内力地质作用生成)、...

廊坊市18134484237: 请问什么是成岩作用和成矿作用?
天屠倍舒: 成岩作用就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岩石的地质作用.如果形成岩石的过程中,伴随有矿产的形成,则称为成矿作用.可见,成岩作用和成矿作用是统一地质作用中的两个方面,即岩石和矿石是统一地质作用的两种产物.成岩作用是非常普遍的地质现象,而成矿作用是比较特殊的地质现象.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只有当分散在地壳上和地幔中的元素在迁移过程中发生富集,才有可能形成矿石.金昌矿山设备厂编辑.

廊坊市18134484237: 矿物资源是怎么形成的?快快快..悬赏5分! -
天屠倍舒: 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依据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和能量、物质来源的不同,一般将形成矿...

廊坊市18134484237: 老阴山锡矿区成矿的地质作用过程? -
天屠倍舒: 它是在亿万年的地壳运动中,地质沉积积累下来的.所以形成了矿物质.

廊坊市18134484237: 怎样寻找岩浆矿床? -
天屠倍舒: 寻找岩浆矿床,要根据岩浆矿床的特点、产出的环境和地质条件来判断.岩浆矿床的特点有:1、成矿时间、空间 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是在同一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即岩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母岩岩体的冷凝结晶过...

廊坊市18134484237: 成矿作用的外生成矿作用 -
天屠倍舒: 在地壳表层,主要在太阳能影响下,在岩石、水、空气和生物等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使成矿物质富集的各种地质作用.外生成矿基本上是在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的.在火山和温泉活动区,有大量地球内部热能及地震营力参加作用,因而具有较常温更高的成矿温度和较复杂的构造活动.外生成矿作用主要包括2种:风化成矿作用.指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有用物质基本在原地聚集成矿的作用,由这种作用形成的矿床称风化矿床,原有矿床在经受风化作用时,可使成矿组分进一步富集,因而提高了矿床的经济价值.沉积成矿作用.地表的成矿物质(岩石风化产物、火山喷出物、生物有机质等)经过沉积分异(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而集中形成矿床的作用,其所形成的矿床叫沉积矿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