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为何千里跃进大别山,什么原因?

作者&投稿:兆昆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邓大军为何千里跃进大别山?~

有一种说法, 当时解放区的经济已经接近崩溃,无法支持西部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不得已才转入反攻,以求获得敌资吧。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对于其自身而言, 其实不能说是成功之举; 10万大军基本失去重装备,变成游击队了,而又不能如预期牵制国军主力兵团。 当时关内国军的主力其实还是留在华东中原, 重点看着华东野战军。但从整体来看, 刘邓中线反攻后一年, 共军先后在东北和华东,中原开始获得决定性优势,胜利者不受谴责, 所以也就不能说刘邓挺进大别山是失败的。 (个人更倾向是由于国民党经济能力太差,缺少足够的美援,部队在战争损耗后,逐渐失去野战能力)历史没有如果, 而且当时国共双方的组织能力差距太大,即使在局部战役中国共双方的直接对话差距也太大了。(在战役层面国军获得优势,国军无法全歼共军,共军可以顺利脱离战场,获得休养时机; 而共军获得优势后, 共军全歼的国军的可能很大, 可以获得大量俘虏和武器补充实力。 国军即使是初期优势这么大的情况下, 只有在战争末期金门这种绝地,才能获得成建制歼灭共军师团以上的战果, 国共两军对于战场的把握,差距实在太大了)所以一般的战棋推演也不适用如果刘邓不挺进大别山会怎样。
有一种说法, 当时解放区的经济已经接近崩溃,无法支持西部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不得已才转入反攻,以求获得敌资吧。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对于其自身而言, 其实不能说是成功之举; 10万大军基本失去重装备,变成游击队了,而又不能如预期牵制国军主力兵团。 当时关内国军的主力其实还是留在华东中原, 重点看着华东野战军。
但从整体来看, 刘邓中线反攻后一年, 共军先后在东北和华东,中原开始获得决定性优势,胜利者不受谴责, 所以也就不能说刘邓挺进大别山是失败的。 (个人更倾向是由于国民党经济能力太差,缺少足够的美援,部队在战争损耗后,逐渐失去野战能力)
历史没有如果, 而且当时国共双方的组织能力差距太大,即使在局部战役中国共双方的直接对话差距也太大了。(在战役层面国军获得优势,国军无法全歼共军,共军可以顺利脱离战场,获得休养时机; 而共军获得优势后, 共军全歼的国军的可能很大, 可以获得大量俘虏和武器补充实力。 国军即使是初期优势这么大的情况下, 只有在战争末期金门这种绝地,才能获得成建制歼灭共军师团以上的战果, 国共两军对于战场的把握,差距实在太大了)
所以一般的战棋推演也不适用如果刘邓不挺进大别山会怎样。


千里跃进大别山:又称为挺进大别山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战役。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尔后,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抗战结束刚结束时,共产党的主要根据地仅仅是在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而不是长江以北,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天才的毛泽东,竟然在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三年前,就开始寻找打过长江占领全中国的策略,他研究了长江沿线地形,最终惊异地发现,大别山地理位置独特,处于武汉和南京的正中间,武汉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南京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如派遣一支部队控制住大别山,意味着东可取南京,西可取武汉,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这一天才的发现,既是改变国共军队力量对比的胜负手,也是一招定乾坤的,蒋介石统治中国的局面也从此进入到土崩瓦解阶段。
意义:
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威胁南京和武汉,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可以这么说,毛泽东亲自拟写的那份标有三个“A”字的电报,加速例如国民党政权的覆亡,加快了新中国的诞生。
二是奠定了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尽管一代伟人邓小平在此之前做过大量的革命工作,但是真正确立其在中国现代史上历史地位的,首推和刘伯承共同率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
三是奠定了大别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自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大别山就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座名山,目前大别山已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为“中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1947年,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是在湖北省、安徽省一带,淮河以南。可是到了1948年,在淮海战役上,我们又发现了刘邓的身影,淮海战役是在江苏北部,淮海以北。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刘邓为何不在大别山呆着,却来苏北凑热闹?原因只有一个,在那呆不下。 为什么呆不下呢?首先刘邓长途奔袭,中央领导决定突然,准备不足。第二,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丢掉了重武器。第三,大别山被称为老解放区,群众基础好,这只是理论上的,国民党军队对老解放区的群众,特别是红军家属,报复变本加利,使这里的群众对刘邓大军敬而远之。刘邓大军出发是13万人马,撤出时,剩下了衣衫褴褛的6万人。虽然打下了一些城市,消灭了不少敌军,但损失过半,还没站住脚,跟解放战争后期各大野战军的战果相对,相差明显,所以只能算失利。有人会说,没有牺牲,哪有胜利,没有付出,哪有收获,正是刘邓大军的损失,赢得了其他战场的胜利。这样认识不对。有一个反例,中央在派刘邓跃进大别山的同时,要求陈毅、粟裕大军跃过长江,打到浙江、福建去。可是粟裕不干,他跟中央说,去那么远,带不了重武器,损失会很大,还可能站不住脚,不如在江北多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件事,粟裕的看法,在有些影视作品中有体现。实践证明,粟裕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刘邓不去大别山,在淮河以北,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战果。



千里跃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地区千里跃进,确是一步险棋。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尔后,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位于金寨县天堂寨镇,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遵照中央指示,从鲁西南重镇菏泽出发,于8月27日千里跃进大别山,犹如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当年12月30日,将前方指挥所设在下楼房的周宅。为再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光辉历史和艰苦历程,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使之与天堂寨绿色资源相呼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经六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天堂寨易地重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项目的选址在与旧址地理环境相似的景区大门500米处,与建成的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隔路相望、相互呼应。



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2012·鄂州)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揭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上党战役——青化砭战役----孟良崮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既然说千里跃进大别山是非常成功,而华野一部为何又不愿提前打过长江去?


运城是如何解放的
徐总希望早日拿下运城,但他以更欣喜的心情,关注着中央军委正在展开的外线作战大军: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同志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地区;陈赓、谢富治率西路兵团自晋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由于围攻运城的第4纵队奉命加入外线作战兵团,我军遂主动...

...序幕的是 [ ]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刘、邓大军千里跃
C

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在哪儿
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东南30公里的砖桥镇。北离312国道37公里、沪陕高速公路32公里、京九铁路光山站20公里,西离阿深高速公路9公里。距信阳市98公里。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在此召开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旅以上高级干部会议,即史称“王大湾会议”的旧址。纪念馆共分为四大部分:会议会址与-旧居...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 )。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D项错误,鲁西南战役发生于194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出击外线,在山东省西南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奠基之战,是“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故正确答案为C。

(2010·江苏无锡)7.下列关于百团大战描述正确的是( )
A、长征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淞沪会战

齐钉根的简介
齐钉根(1916—1986)齐钉根,进贤泉岭乡齐家村人。家境贫苦,从小学习手艺,生活艰难,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齐钉根参加工农红军,年仅14岁。土地革命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参加了二、三、四、五次反“围剿”...

刘邓大军为什么要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后,建立了鄂豫皖解放区,经济负担由新解放区来承担。部队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刘伯承、邓小平还亲自和战士们一起缝制棉衣等。这些都极大地缓解了老解放区的经济压力。第三,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之后,立即开始了攻城...

电影建国大业里涉及到哪些历史知识点?
军事上第一阶段: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共以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不在乎以诚意地的得失。第二阶段:由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转而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但都以失败告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向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进军,直接威胁国统区的大城市,牵制了大量国军。第三个阶段...

再见了大别山的介绍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妇孺皆知、名扬天下的重要事件。大别山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例如三百六十调情歌皈腔、采茶戏、高腔、采莲船、高跷、风行庙会,还有南调花鼓、北调花鼓、说说唱唱等等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再见大别山歌词再见大别山全部歌词
啊,再见了乡亲们,大别山呀养育了我,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 2、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妇孺皆知、名扬天下的重要事件。大别山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例如三百六十调情歌皈腔、采茶戏、高腔、采莲船、高跷、风行庙会,还有南调花鼓、北调花鼓、说说唱唱等等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3358311018: 谈一谈刘邓大军为什么要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
星咬骨质:[答案] 挺进大别山的原因:(1)大别山区位于南京和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2)曾是老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容易立足;(3)据此,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蒋介石必会调山东、陕北的敌军...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3358311018: 刘邓大军为什么选择向大别山进军? -
星咬骨质: 两点:首先大别山是离敌人最近的前沿根据地,可以牵制敌人的主力.第二:为了战略性的进攻需要!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3358311018: 刘·邓大军胜利跃进大别山的原因是什么 -
星咬骨质: 国民党军队倚仗装备精良、兵力较多的优势,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占领了延安.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3358311018: 刘邓大军为什么选择向大别山跃进?为什么是一步险棋?险在哪里?能不?
星咬骨质: 国军全面进攻解放区泡汤后,实施重点进攻.一个拳头打陕北,一个拳头打山东.就像一个哑铃,两边重了,中间薄弱的环节就露出来了.刘邓大军就像一柄尖刀一样,插向国军的心脏,吹响战略大反攻的号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