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官衙文化与其它朝代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郴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宋官衙文化与其他朝代有什么不同?~

如果我们能穿越到宋代的城市,会发现很难找到一座豪华的衙门,倒是破烂衙门随处可见,甚至有些州县的官衙居然是危房。

要说古时候最宏伟的“官衙”,必然是皇宫。但到了宋代,甚至连皇宫都显得寒酸。汴京的皇宫,远不如汉唐长安宫城之恢宏,也不及后来的明清故宫之宽阔。这是因为赵宋皇室对修建皇宫比较克制~

历史 狮子不是中国所有的物种,狮子形象始于汉朝,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来的。相传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在中国的文化中,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不知从何时起,狮子就成为了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了。并且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1795年作)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不同特点 石狮不仅有不同的时代特点,还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总体上,北方的石狮子外观大气,雕琢质朴;南方的石狮更为灵气,造型活泼,雕饰繁多,小狮子也不仅在母狮手掌下,有的爬上狮背,活泼可爱。 石狮把门的起源 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那么,用石狮子把大门的这种习俗是如何形成的,起源于何时呢? 狮子,在动物学中属哺乳纲猫科。其雄性体形矫健,头大脸阔,戏耍有髦毛,姿态甚是威猛。它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狮子才得以进入中国。《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是说远在西亚的安息国(相当于今伊朗)派使臣给当时的汉章帝刘桓送来罕见的礼品:狮子和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狮子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走入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狮子在中国交了如此好运,也得益于汉代时佛教传入中国。《灯下录》云: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所以佛教秆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倍加崇拜。以后就把佛家说法音声震动世界、群兽慑服称之为“狮子吼”。在我国佛教圣地一台山的许多寺庙,都供奉着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像。传说这位专司人间联盟智慧的文殊菩萨是骑着狮子首先来到五台山显灵说法的,五台山也就成了文殊菩萨说法的道场。狮子有了这等的威严,在汉唐时的帝王陵墓、贵胄坟宅前开始出现了石狮的踪迹。但当时只限于在陵墓坟宅前摆放,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慑,使人产生敬畏的心理。这时的石狮子还没有进入民间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与后来守卫大门的石狮子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是石狮子雕像下面没有高大的石头台座,这在汉唐古石狮遗物中可以明见。 石狮子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见《文史知识》1998年第9期)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宋元以来,坊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有钱人家为了张扬自家的声势,便把原来坊门的样式简化,改造为门楼,仿象原来坊门所用的夹柱石那样,将石狮等瑞兽雕刻在柱石上,此风被保留下来相沿成习。刻录元代地方风俗的《析津志辑佚.风俗》一文中对这一习俗有着明确的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这是关于我国看门石狮出现时间的最早也是最详细确凿的记录。可以认定,元代是我国看门石狮由宫廷走向民间的肇始。我们看到的看门石狮多蹲在一块大石雕成的台座上,这明显是由原来的夹柱石演变而来的遗迹。 用石狮子摆在大门前有何作用呢? 民间流传有四说:其一,避邪纳吉。古人认为石狮子是可以驱魔避邪,所以最早用来镇守陵墓。这种人们心目中的灵兽,也被称作“避邪”。在人们的民俗生活中,石狮子不仅用来守卫大门,还有在乡间路口设立石狮子与“石敢当”有同样的功能,用以镇宅、避邪、禁压不祥和保护村寨的平安。所以,用石狮子来把大门可以避凶纳吉,抵御那些妖魔鬼怪之类带给人们的侵害,表现了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理要求。其二,预卜洪灾。在民俗传说中,说狮子有预卜灾害的功能。说如遇有洪水泛滥或陆地沉没等自然灾害,石狮子的眼睛就会变成红色或流血,这是征兆灾害就要来临了,人们可以采取应急避难。在这里石狮子俨然成了灾难的预言家。其三,彰显权贵。古代在宫殿、王府、衙署、宅邸多用石狮子守门,显示了主人的权势和尊贵,如北京天安门前金水河畔的两对威风凛凛的守卫皇城大门的石狮子就体现了皇权至尊、威震八方神圣不可侵犯的意味。其四,艺术装饰。石狮子还是古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如北京卢沟桥的东端就用两只大石狮镇守栏杆,不仅桥两头华表柱头上刻有石狮子,有的石狮子身上还负藏着几只小狮子。这些石狮有雄有雌,有大有小,神情活现,穷极工妙,最小的狮子仅有几厘米,不但数目众多,而且隐现无常,所以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俗语。1962年,北京文物工作者对卢沟桥的石狮子进行编号,终于数清了共有石狮485个。卢沟桥因石狮子而名扬四海,成为建筑艺术的精品。到明清以后的石狮子多在爪子下面踏着一个“绣球”,雌狮脚下往往还踩着一个幼狮。民间也有狮子滚绣球的绘画和图案,这无非表示娱乐升平和人间爱恋之象征意义,体现了人们趋向太平祥和的美好愿望。 如今,石狮子已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延续下来,这其中的迷信色彩不再有人去相信了。 也有其它的,如麒麟老虎鹰等。 使用方式 看门的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方一个绣球;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 石狮子在大门两侧的摆放都是以人从大门里出来的方向为参照的。当人从大门里出来时,雄狮应该在人的左侧,而 雌狮则是在人的右侧。而从门外进入时,则刚好相反。有些建筑物大门里外都有一对石狮子的话,门的外面(也就是进门方向)是雄狮在右侧,雌狮在左侧;门的里面(也就是出门方向)是雄狮在左侧,雌狮在右侧。也就是说,如果从大门里出来的话,门的内外两侧左边一定是雄狮,右边一定是雌狮。 特殊意义 上面的所述的情况是带有普遍性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例如嘉峪关内侧关帝庙前的石狮子,曲阜孔府前面的石狮子,鼓楼内东华门大街南北两侧的石狮子。这些狮子的造型就比较特别,爪下没有绣球和幼狮,难以区分雌雄。另外,泰山上“孔子登临处”的四柱三门坊前后两面的两对石狮子,却是左雌右雄,与通常的情况正好相反,其中的意义则不得而知。 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铺在须弥座上,四角垂在须弥座的四面)。狮子的造型各异,在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 文化含义 石狮子在文化上的含义历来没有统一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狮子是吉祥的动物,可以驱除邪恶。而在《北京形势大略》一书中则认为:“石者实也,狮者思也,言思前人创业后人守成之不易也。” 石狮子作为一种建筑的装饰,大多用于宫殿、庙观、衙署(古代的政府机关)以及高级官员、贵族和富商的住宅门口。而在现代,一般石狮子则多放在一些商店的门口。 著名的石狮子 比较有名的狮子包括天安门前的两对狮子,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外的狮子,北京大学门前的狮子,沧州铁狮子和卢沟桥望柱上的四百多只狮子,俗话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 象征意义 几千年来,在中国的民族文化里,石狮一直是守护人们吉祥、平安的象征。它不畏寒风烈日,脚踏实地,始终如一地与您忠诚相伴;它高贵、尊严,极具王者风范;它威武、吉祥,被奉为护国镇邦之宝。这正是石狮无论历史变迁、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守护人们吉祥平安的真实写照,而这恰恰能给品牌传播的受众带来强烈的共鸣。民间石狮的形态和传说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却都和吉祥、喜庆紧紧相连。在内地古镇,有这样耳熟能详的民谣:“摸摸石狮头,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狮背,好活一辈辈;摸摸石狮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狮腚,永远不生病,从头摸到尾,财源广进如水流。”石狮被奉为“中国人的守护神”。 石头本来是冰冷没有感情的,可用石头雕刻的狮子却一直传承着吉祥如意、平安祥和的寓意。 风水狮子的风水作用: 狮子的摆设 狮子:瑞兽一种,百兽之王,勇不可挡,威震四方,不但可以避邪,且可带来祥瑞之气,能解除多种形煞,亦加强官威或屋主之阳气,如果窗口见到不利之冲克,可放一对石狮面向口可化煞,且有生权之意。凡是以口维生之行业,如律师、艺员等,可在办公室内摆放一对声威,有助于生财。但摆放狮子有讲究,不能随意乱放。针对不同位置放不同质量的狮子。 1、狮子宜放在西北方 这是因为狮子一是从西域传入中国,所以西北方是它最活跃的地方,占了地利;二是因为狮子属乾卦,居西北方,五行属金,故此狮子(尤其是铜狮或是金狮)摆放在西北方,最能发挥它的功效。同时西方也适合摆放狮子。 2、狮子宜配搭成双 摆放狮子宜一雌一雄搭配成双为宜。而且一定要分清雌雄,左右不可倒置,在摆放时狮子只要相互照顾,便不会摆错。倘若其中有一只破裂,便应立刻更换一对全新的狮子,切勿把剩余的一只留在原处。 3、狮头必须向屋外 狮很凶猛,煞气较重,风水布局用来阻止邪魔鬼怪入屋,因此狮头宜向屋外。若是摆在窗口,狮头亦一定要向着窗外。 4、狮头大门可挡煞 狮子多用来化解屋外的凶煞,故此若不能在大门摆放石狮来坐镇,那便可在大门上加上一金属狮头,那亦可起到挡煞之效。 狮子相貌凶猛,勇不可挡,威震四方,是百兽之王。在世界各地,人们都把狮子视为瑞兽,狮子塑像在五大洲到处可见。狮子虽不是中国的土特产,但中国却有独特的狮文化,每逢佳节,全国各地都有舞狮活动。人们套上五彩缤纷的狮子外套,模仿狮子行走坐卧、俯仰跳跃。其中“双狮戏绣球”的舞蹈,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社会繁荣。在吉祥图案中的狮子滚绣球图,也具有同样的寓意。狮子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佛教的经典文献和佛教造像中,智慧佛文殊菩萨就以狮子为坐骑,从而给狮子增添了吉祥的意义。 5、左边是雄狮右边是雌狮 边是雌狮在中国,古人认为狮子不但可以辟邪,而且可以带来祥瑞之气。狮文化和堪舆文化结合产生了一种形象威严的镇宅之宝——各种材质、形态各异的狮子塑像。 它不仅出现在宫殿衙署、大户人家的门外,一些寺庙道观的门口、陵墓前、大桥上,也摆放一双威风凛凛的狮子塑像。 古代官府和大户人家是社会的统治阶级和贵族阶层,狮子在百兽中占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狮子塑像也成了权威的象征。官府门外的狮子塑像也当起了“官”。在宫殿左边的狮子代表“太师”,这是朝廷中最高的官阶;右边的狮子代表“少保”,是皇太子的侍卫。去过北京故宫的人都知道,太和殿前有一对堪称狮子之魁的青铜狮子,它宏伟高大,铸造精美。 左边的狮子是雄狮,用右爪戏弄绣球,象征权威,右边的狮子是雌狮,用左爪戏弄小狮,象征代代相传。 在古代民宅中,摆放狮子塑像的作用主要是镇宅治邪,使门外的邪魔妖怪不敢入屋扰人。现代人同样喜欢摆放狮子塑像,但由于很多人不了解狮文化和堪舆学,滥用和随便摆放狮塑像,使威猛的狮子塑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港台的一些堪舆书认为,狮子塑像宜放西北方和西方,原因是狮子从西域传入中国,所以西北方和西方是它最熟悉、最活跃的方位,可以占得地利。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狮子塑像的摆放方法并不是那么死板,在方位方面,无论东南西北都可以摆放狮子塑像,如中国古代大部分官府都是坐北朝南,狮子塑像也摆放在南方。 6、摆狮子像要考虑地形地势 地形地势摆放狮子塑像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地形地势,一般来说,摆放的地方宜高不宜低,前面应有开阔的空间。只有居高临下,狮子塑像才能显示出不凡的气势,具备了足够的空间,狮子才有用武之地。有些人将狮子塑像摆放在低陷、狭窄的空间里,反而形成“狮子受困”的格局。现代住宅如遇到道路直冲,屋角相对等不利情况时,可摆放狮子塑像加以阻挡。如不利因素来自北方,可在北方摆放石狮、玉狮;如来自西方,可在西方摆放红狮;如来自南方,可在南方摆放黑狮;如来自东方,可在东方摆放铜狮、白狮等。

开封府出巡场景。记者刘睿恒供图
古城开封,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开封的府衙文化更是熠熠生辉,它的特点是其他府衙文化所不能比拟的,可谓中国府衙文化的代表。那么,它为什么能在中国的府衙文化中独树一帜?
凝聚传统文化
精髓的古代衙署
说起府衙,不能不说的就是古城开封的府衙文化。“府衙”一词出自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立春》:“ 临安府进春牛于禁庭,立春前一日,以镇鼓锣吹妓乐迎春牛,往府衙前迎春馆内,至日侵晨……”《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也有记载:“取了郭威招状,解赴潞州府衙去听候结断。”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经三》一书中写道:“余亦数至府衙,即相留竟日,所谈皆学业,不及公事。”旧时候,人们称官府为衙门,而“衙门”又是由“牙门”转化而来的。最早在汉末,军旅营把猛兽的爪牙饰为军事长官的帐门前,后来用木头刻了象征性的兽牙饰于营门两侧,因此出现了“牙门”,后变为“衙门”。唐朝以后,“衙门”广为流行。到了北宋以后,人们几乎只知道“衙门”而不知道“牙门”了。后来又以衙门为基础,产生了“衙役”“衙内”“衙牌”。衙门是权力和等级制度的象征。
府衙及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以府衙为代表的衙署是中国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处所,象征着威权。它是与西方市政厅不同而独有的建筑类型,浓缩了中国古代帝制时代的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了传统礼制下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基于此,衙署建筑都比较讲究,带有一定的规制。特别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执政者对衙署的布局和建造非常重视,并且有严格的规定。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为官式建筑,二为民间建筑。而作为官式建筑的衙署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之一。汉代的衙署称之为“寺”,唐代之后就称“官署”“公署”“衙门”“衙署”等,到了明清有“县衙”“县治”“县署”等名称。衙署与宫殿、民居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世俗建筑的主体。衙署建筑特征可以说在后二者之间。
由于官衙是施政场所,因此衙署建筑除了要有遮风挡雨、避暑保暖的功能外,还要高大雄伟、令人敬畏,整齐有序、主次分明。因此,我国的衙署建筑一般都会模仿宫殿建筑,突出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在主体建筑中又要体现最主要的中心建筑。
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衙署的主体建筑都是坐北朝南。这不仅出于采光目的,更有着象征意义。这是因为阳光代表了光明和温暖,象征着公开、公正。衙署的建筑通常以中轴线为中心,以最主体的建筑为中心,两侧对称,前后对称,有主有从,秩序井然。中轴线上有大堂、二堂、三堂,其中的大堂是中心,内宅和其他房屋都在三大堂的周围,如此一来,整个建筑布局就显得既严谨又整齐划一。为了显示衙署的威权,通常衙署还会有一系列的附属建筑,用来拱卫主体建筑。比如绘着令人生畏图案的照壁,东西分列过街牌坊,接着还有宣化坊、首郡坊及钟鼓楼等,然后才是大门、仪门。仪门是衙署的礼仪之门,取《周易正义》一书“有仪可象”之句而得名,是坐轿、骑马的起止点。凡遇皇帝和皇后寿诞、元旦(春节)、冬至等,知府都要提前率领僚属吏员,身着朝服、朝冠,在大堂依礼制行礼,仪门之内张灯结彩。每逢科举考试,从大堂开始扎上龙门,结成彩楼,直到仪门,再从仪门往外,搭上彩桥。新官到任都要祭仪门,新官接印时先登仪门行一跪三叩首礼,“护日月”(救护日食、月食的典礼)按礼部的勘会通知,提前在仪门至大堂之间张灯结彩,搭设花门彩棚,日食、月食那天在仪门内置金漆大鼓一面。而遇忌辰,皇帝和皇后、印官的父母丧日,仪门外则供设忌辰牌位。可见仪门是典礼、庆贺、祭拜的重要场所。
仪门之后,东西两侧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以及承发司。仪门与大堂之间要有一块戒石坊,横额为“公生明”,额联为“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中国古代的衙署大都采用青砖灰瓦,其他梁枋彩绘也多采用青蓝色或者碧绿色。衙署内也有山水花木,但都在后面内宅一带,内宅一般有后花园、内花厅。在衙署的主体空间中,不会有多少亭台花木,目的是要保持人们到衙署后的敬畏,而亭台花木显然与衙署的严肃氛围不协调。
中国古代衙署建筑通常是“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前朝后寝”的布局。如衙署的六部房分别在大堂东西,东有吏房、户房、礼房,西侧布有兵房、刑房和工房。通常,衙署建筑以左(东)为尊,以右(西)为卑,所以知府在东,通判在西。监狱是衙署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占据了衙署的西南角,故俗称“南监”。此外,在衙署的建筑里,还会有庙宇和道观。比如,开封府里就有道观和魁星阁。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除了用法律和道德来控制人心,更需要用宗教来维护统治。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衙署从布局到装饰,都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人们去研究和品味。
历经千年岁月的开封府
开封的府衙文化有着突出的特点,是其他府衙文化所不能比拟的。它为什么能在中国的府衙文化中独树一帜?
这就要从开封府说起。五代后梁开始设置开封府。公元907年,汴州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篡唐称帝,改国号为梁,因为历史上曾有过梁国、梁朝,所以史学家称朱温建立的梁为后梁。朱温升汴州为东都,并建置开封府,称东都开封府。开封府之后又经历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明、清等朝,直到1913年开封府被撤销,总共存在了1000余年。元朝时,开封府被改为汴梁路。五代(后唐除外)、北宋和金代后期,开封府是全国的首府。特别是在北宋历史上,京城开封是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八荒争辏,万国咸通”。因此,开封府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为全国府中之冠,号称“天府”,驰誉天下。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荡气回肠,令人悠然神往。
后梁开封府除治理京城本身外,起初下辖开封、浚仪、陈留、雍丘、封丘、尉氏6县,后将滑州之酸枣、长垣,郑州之中牟、阳武,宋州之襄邑,曹州之戴邑(后改考城),许州之扶沟、鄢陵,陈州之太康划入开封府治下,共辖15县。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仍置开封府。开封作为北宋京都长达168年,“富丽甲天下”“汴京富丽天下无”,人口最多时有150多万。开封府初辖15县,后又增加了东明、咸平二县。北宋时期开封府的辖区有时有所调整,但基本上在15县左右。其中,开封县、祥符县称为赤县,分辖京城开封的东南部分和西北部分。但在宋仁宗皇祐年间,开封府辖区曾扩大,京东路的曹州,京西路的陈、许、滑、郑等州都划归开封府,开封府的辖区增至规模空前的5州42县。
金灭北宋,将北宋都城东京改为汴京,但开封府建置依然保留。金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又改汴京为南京,设置南京路,下辖开封府、归德府(今商丘)和河南府(今洛阳)。金代前期及中期,南京路开封府辖15县,即祥符、开封、陈留、封丘、尉氏、中牟、阳武、扶沟、鄢陵、太康、长垣、通许、杞县、延津、胙城。金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金宣宗完颜迁都南京(今开封),开封府又成全国首府,开封府辖区扩大至4州35县。
元初设南京路,后改为汴梁路,设汴梁路总管府,开封府被撤销,汴梁路直辖州县。汴梁路总管府辖5州21县。说起汴梁路,还有一个小故事,和明太祖朱元璋有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元璋于1368年年初在南京加冕称帝,很快便两次来到开封,在汴3个月以上。朱元璋就住在原元代汴梁路官署,后为明代按察司署所在地。传说他常在驻地的一株大国槐树下锻炼身体,这株树存活至今,据有关部门2013年测定,它的树龄已高达829年,也就是说朱元璋当时在这树下锻炼身体时,这株国槐的树龄已达184年。如今此树高十余米,最大合抱树围3米左右。它的位置就在商业大院东胡同8号院的南侧,这一带就是元代汴梁路官署和明代按察司署的旧址。
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是一位非常钟情于开封的皇帝。据说,有一个时期,朱元璋一直想把开封当做北方的京都。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第一次出巡开封,实地考察之后于9月下诏,决定对王朝国都实行“两京”制:“朕观中原土壤,四方朝贡,道里适均……其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朕于春秋往来巡狩。播告尔民,使知朕意。”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复建开封府。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元璋封其第五子为周王,在宋金故宫遗址上建周王府,同时设置河南按察使司,开封既为省城,又为府治。明代开封府辖4州28县。
清代,开封仍为河南省城、开封府治所在地。清代开封府辖祥符、陈留、杞县、通许、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沟、中牟、阳武、原武、封丘、延津、兰阳、仪封、新郑、陈州、商水、西华、项城、沈丘、许州、临颍、襄城、郾城、长葛、禹州、密县、郑州、荥阳、荥泽、河阴、汜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3年,开封府被撤销,将清末的归陈许郑道改称豫东道,省府、道治皆驻开封。至此,历经千年岁月的开封府成为历史。
宽严相济的北宋开封府
北宋时期,京城开封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众多。研究北宋时期的开封府,对于了解中国的府衙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贾玉英在《略论北宋开封府》一文中介绍说,北宋开封府的组织结构,以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北宋前期,开封府设官主要有牧、尹、权知开封府、推官、判官、司录参军、六曹参军、左右军巡使、左右军巡判官、勾当左右厢公事等。官衙主要有潜龙宫、厅事、左右厅、使院、司录司(也称府院)、六曹(即功、仓、户、兵、法、士)、左右军巡院、勾当左右厢公事所等。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根据蔡京的建议,将开封府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更改,“罢权知府,置牧一员、尹一员,专总府事;少尹二员,分左右,贰府之政事”;“以士、户、仪、兵、刑、工为六曹次序,司录二员,六曹各二员,参军事八员”。改制后,仅六曹以上就比过去增要官十一员。自此,北宋地方统治体制也变为“府分六曹,县分六案”。
当时,开封府“典治京城”,政务“浩穰为天下之极”,担负着京城的治安管理、刑狱案件审理、救灾恤民、环境治理、平抑物价、发解本府举人、交通管理、所辖县赋税征收等众多职能。
维护京城的社会治安,是宋代开封府的首要职能。京城人口众多、阶层复杂,开封府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任务艰巨。宋太祖、太宗两朝,开封府治安实行严打政策。宋真宗时期,开封府的治安职能增多,如京城捕贼等事务全由开封府掌领。北宋时期,京城开封的打架斗殴案件经常发生,每逢节假日更甚,使开封府官员假期也不能休息。在宋代开封府职能中,最令知府头疼的是繁多且复杂的刑狱案件,素有“京师狱市剧天下”之称。从开封府审理刑狱案件的类别上看,有一般的狱讼,也有大奸的诏狱,正如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卷六三《京尹》中所概括的:“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裁决,大事则禀奏。若呈旨已断者,刑部、御史台无辄纠察。”所谓的“呈旨已断者”,即诏狱。
赈灾恤民是开封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每遇到灾荒,开封府都要奉朝廷之命赈灾恤民。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八月,京城开封遇到了暴风雨,宋仁宗诏令开封府,“民庐摧圮压死者,官为祭敛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七月,京城开封大雨,冲毁民房,宋徽宗诏令开封府“振恤压溺者”。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六月,京城遇到了灾荒,宋徽宗诏令“开封府振济饥民”。
此外,开封府的举子多,科举的政务相对比较繁重。开封府具有按察京畿宅税、地税及其所辖县两税,平抑物价的职能。北宋末年,京城“物价腾贵,至有十倍于前者”,笼饼每个涨至二十钱。开封府尹宗威愍从食品入手治理。他令人做笼饼,发现每个饼的成本只需要六钱。于是,他对卖笼饼的人说:“我所做的饼和你卖的饼重量一样,我已经用现在的价格计算了你做一个饼的成本,每个饼只需要六钱。你若卖八钱,就有两钱的利润了。以后每个饼只准你卖八钱,再敢哄抬物价就杀头。现在,我先借你的头来推行我的命令。”卖饼者被杀,其他人再也不敢哄抬物价,很快物价被平抑。
宋代开封府除上述职能之外,还要负责京城环境治理、各种庆典的礼乐事务及参与京城的宗教管理等。
果断而又高效率的管理方式,是宋代管理开封府重要的经验之一。范仲淹知开封府,宰相本想“挠以剧烦,而不暇他议,亦幸其有失即罢去”,范仲淹却“威断如神,吏缩手不敢舞其奸,京邑肃然称治”。在北宋历史上,出现了不少以威严治理京城的府尹。包拯知开封府时,为人刚严,不可干以私,京城为之语曰:“关节不倒,有阎罗包老。”北宋末年,金兵包围了京城,京城内社会秩序混乱,宗泽知开封府,以威严治京城,很快恢复了社会秩序。 强调诚信,也是开封府治理京城的重要方式之一。宋仁宗时期的陈尧佐认为:“治烦之术,任威以击强,尽察以防奸,譬如激水而欲其澄也。”他知开封府时,“一以诚信,而京师治”。
熠熠生辉的开封府衙文化
古城开封,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开封的府衙文化熠熠生辉,可谓中国府衙文化的代表。
开封府衙文化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时至今日,提起开封府、包公,绝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就能说明一切。在中国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开封府成了公平正义的代名词。此外,因窃符救赵闻名于世的信陵君,他的府第就在今日的大相国寺一带。杨家将居住的天波府,八贤王居住的南清宫,赵匡胤、赵光义兄弟早年居住的双龙巷府第,也是妇孺皆知。蔡京府第、王黼府第、赵光义居住过的晋王府等,也很有名气。宋代的御史台(乌台)因发生过与苏轼有关的“乌台诗案”,也很有名气。
开封府衙文化使开封府成为理想之地、廉洁之地,成为讲究千百年来所流传下来的生存规则——“理”的地方。在这里,金钱无用,潜规则无市场,贿赂不生效。在这里,由于“理”的支撑,弱势群体变成了强势群体。从两宋起,包公和开封府的传说就在百姓中间流传。
如今,从开封府的府门进去的第二道门,是仪厅,又叫正厅门,是官员们迎来送往宾客的地方。墙上绘有《北宋疆域图》《开封府辖区图》。仪门前两通石碑,东边是“开封府题名记碑”,西边则是“开封府尹题名记碑”。碑上记载着北宋从建隆元年到崇宁四年担任过开封知府的人员名单和任职时间,共有183任,其中包拯是第93任。从这块碑上我们可以看到包拯从嘉祐二年三月到次年六月,在一年零四个月里任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当时包拯59岁。因开封是京城,京师中权贵多如牛毛,人情诡谲,官吏舞文弄法,无恶不作,所以皇帝一向把倚重的大臣派作开封府尹。包公到任后秉公执法,不避权贵,采用威严治府的办法,结果“威名震动都下,有赫赫之誉”。在这块碑上,除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的名字外,还有欧阳修、寇准、范仲淹以及晏殊、蔡京等人的名字。其中,唯独包拯的名字已经模糊不清了。这是因为前来参观此碑的人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包拯的名字,天长日久,竟在石碑上摸出了一道凹痕。从这一点来看,便可充分说明包公的名字是何等深入人心。后来的历朝历代,包公及开封府都是正义的化身。元杂剧中,仅包公戏就有几十种。明代,则出现了《龙图公案》等小说。至清代,则出现了《三侠五义》《小五义》等小说,将开封府与包公故事融合、提升。在京剧、豫剧等戏曲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包公戏,《铡美案》《陈州放粮》等妇孺皆知,而“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著名唱词更是家喻户晓,它早已超越了一般戏曲的意义。不管是否喜欢戏曲,所有人都知道包公与开封府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杨家府通俗演义》则生动还原了北宋杨家将的故事。此外,如八贤王与南清宫,也为百姓津津乐道。
开封府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特殊位置。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居于最高位置的是宋文化。宋文化以其深刻性、独创性、审美性而处于空前绝后的状态。陈寅恪先生研究唐宋几十年,高度评价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不是一般人的泛泛而谈,而是一位文化大家研究了海量资料后得出的结论。北宋开封府,成了北宋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北宋的很多政治名人、文化名人都在开封府担任过职务。翻开北宋历任开封府长官的名单,几乎可以串联起整个北宋历史。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在开封府担任过府尹,秦王赵廷美、许王赵元僖也担任过府尹。赵光义在宋太祖登基的第二年被任命为开封府尹,一直到宋太祖驾崩。也就是说,赵光义在开封府任职长达15年。襄王赵恒后来改封寿王,被封太子后又改名为赵元侃,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他任开封府尹约有3年。很多赫赫有名的文化名人,如欧阳修、司马光、寇准、范仲淹、包拯、宗泽、蔡襄等,也在这里担任过权知府,使开封府群星灿烂。就连文化大家苏轼,也在这里担任过通判。
赵普是著名的开国宰相,宋太祖雪夜造访他的府第,并在他的府中制定了统一全国的先南后北方针。在该方针的作用下,蜀主孟昶、南唐国主李煜等先后归降大宋,并在开封有了各自的府第。宋代著名宰相王旦的府第就在今日的曹门外三教堂一带,王旦墓就在开封东郊边村。三槐王氏支脉繁盛 ,遍布全国。而开封的三槐堂,就是三槐王氏的祖庭。明代的周王府,在今日的龙亭湖一带。第一代周王朱橚著有《救荒本草》一书,是有名的植物学家。第二代周王朱有炖是有名的戏剧家,著有《诚斋乐府》。据记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最初抄本出自开封周王府。仅在开封,王府就有七十二座,有“中州地半入藩府”之说,可见当时的府衙文化之兴盛。在明代开封城,府衙可谓众多,省级府衙、开封府府衙影响深远,也在开封的很多地名中留下了痕迹。
开封府衙文化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北宋时期的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近年兴起的城市学,越来越注重北宋开封的价值和意义。北宋之前,中国城市是坊市制格局。居民区“坊”和商业区“市”彼此严格分离,并且四周都围有隔墙或篱栅。坊、市门有专职卫士把守,启闭时间由官府统一规定。市场面积狭小,固定在城市某处。所有交易都必须在市场中进行,市场之外严禁交易。宋朝时,坊市界限逐步打破。当时的开封,打破了坊市分离的格局,实行了坊市合一的制度。可以说,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传承了这一模式。面对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多人的吃穿住用等,开封府不得不推出很多措施,这些措施也就成了世界城市管理史上的首创。
与其他地方的文化不同的是,开封府衙文化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它是一种活的文化,即不仅存在于古籍中、图书馆中或者学者的案头,还存在于百姓的生活和日常述说中。有多少个有关开封府、包公的故事在流传已经无法统计,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也是广泛流传。正因为这是一种活的文化,所以它在不停地生长,这些故事也或多或少地发生着变化。近年,多个剧组来开封取景拍摄,这些不断产生的,有关包公、开封府、杨家将的影视剧,更为这种民间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宋朝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

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梦的幻想文化与其他朝代的文化有什么不同?

北宋更多是让利于民。整个官府本着不扰民,连皇宫都是这个理念设计


北宋的官衙文化与其它朝代有什么不同?
开封府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特殊位置。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居于最高位置的是宋文化。宋文化以其深刻性、独创性、审美性而处于空前绝后的状态。陈寅恪先生研究唐宋几十年,高度评价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不是一般人的泛泛而谈,而是一位文化大家研究了海量资料后得出的结论...

开封府简介关于开封府的介绍
因此,开封府深植人心,名垂史册,成为全球知名的中国古代官衙文化代表。2、现在的开封府,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河南省的重点人文景区之一。它坐落在历史悠久的开封市,靠近波光粼粼的包公湖,占地超过60亩,建筑面积达到14000平方米。重建的开封府气势磅礴,巍然壮观,与包公祠遥相呼应,与湖光山色相...

大宋制定的哪条官场规矩,到了清朝还在执行?
但到了宋朝情况发生了变化,规定地方官修官衙必须经过朝廷批准,宋神宗的时候由进一步明确规定:“诏京城内外除修造仓场、库务、店务、课利舍屋外,自宫殿、园苑以至百司廨舍、寺观等,并权停。”意思是除了仓库、公租房这些民生工程外,其他的一律停止。这也是为了杜绝地方官套取朝廷钱财,但...

宋朝的时代特征
1、宋朝文化 · 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 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等,另外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宋仁宗以后,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这种情况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除了官办学校而...

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

隋唐宋中央官制的演变
五监为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和都水监,分掌学校教育以及国家和宫廷手工业制造,宫殿、城廊、官衙的修建等。九寺五监形式上独立,实际上是与六部配合的办事机构。宋朝的中央机构在神宗元丰前后有很大的不同。元丰以前,虽仍有三省六部,但形同虚设。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真宰相之任,...

开封府导游词
不仅树立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也形成了以”廉政刚毅”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开封府也以此深得民心,名垂青史.成为四海文明的中国古代官衙.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为原形重新修建的主题文化景区,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遥相呼应,形成了”东府...

宋朝府一级官衙,管刑侦的是什么职位?
你说的府一级官衙是比州略高,但也属同一级的 赵匡胤立宋初年,鉴于唐末五代之患,削州镇之权,“令文臣知州事”,其后,派二品以上的官员充任一州的长官;主要也是为了便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为了更有效地加强控制,又设通判与知州相互牵制、监督,《宋会要辑稿·职官》卷47说:“通判,州各1人...

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宋朝最初是州、县两级地方官制,宋太宗以后发展为路、州、县三级制度。 宋代最低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县,设县令为其长官。由于常常派京官带本官的职衔去掌管一县之事,称知某县事,简称知县。还有县尉,负责一县的治安。县之上为州,州的长官是朝廷委派文职京官前来“知某州事”的,所以又简称...

【最全开封旅游攻略】享受历史之旅,品味美食文化
宋代官衙遗址博物馆是一座宋代遗址和博物馆,曾经是南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联络中心。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二、美食文化游 1、品尝开封菜 开封菜是中国国宴级别的菜肴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游客可以去开封的知名餐馆品尝正宗的开封菜,如白切鸡、板鸭等。2、品尝开封小吃 开封的小吃种类繁多...

阿坝县17621139859: 中国古代官制和地方官制有哪些其概况如何?(名称,职能,演变,作用?) -
泣恒迪赛:[答案]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的铨选和管理制度.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职官的管理包括对官吏的任用、考绩、奖惩... 定一甲一、二、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③以文化知识为主要录取标准.科举考试科目不同,内容各异,但考诗赋、经义、...

阿坝县17621139859: 宋朝科举制度与其他朝代的有什么异同之处 -
泣恒迪赛: 隋以前,是世袭、举荐制度, 隋以后,开始建立科举制度. 隋文帝开科举,隋炀帝开设进士制 唐代,开始设立武举、并有殿试,但未形成制度 宋朝开设殿试制度,首创糊名制,一定程度减轻了徇私舞弊 明朝考试采用八股文 清末废弃科举制.

阿坝县17621139859: 中国古代官制和地方官制有哪些 -
泣恒迪赛: 中央官制 中国古代官制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连续性,即历朝官制总是前后沿袭,先后继承.二是可变性,即不同时期的官制又有所不同.每当一个新王朝出现,总要对前朝官制进行总结,斟酌损益,有所继承,同时又根据本朝情况,加...

阿坝县17621139859: 宋代建筑的特点 -
泣恒迪赛: 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同,在建筑技巧娴熟的基础上,着力于建筑细部的刻画,不仅一梁一柱都要进行艺术加工,而且对于装修和装饰更要着力细致处理. 格子门的一条门框可以有七...

阿坝县17621139859: 问北宋时期具体的官僚机构 -
泣恒迪赛: 宋代的官职初承袭唐代后期和五代的旧制,后随着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和官僚政治的发展有所改变.宋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首脑官署和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权力机构,简称中书或政事堂.为了分散宰相的事权,又...

阿坝县17621139859: 宋代和唐代相比商业上有什么突出特点,政治,生活,文化上有什么察异
泣恒迪赛: 北宋的商业高度发展,相对唐朝,北宋时期出现了用以交易的纸币“交子”,在政治上北宋实行文官掌权,地方实行三权分立即行政,财政,军事分开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了地方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生活上北宋时期最大的特点的有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文化是北宋的词很出名,代表人物有苏东坡等.

阿坝县17621139859: 北宋的经济,政治,文化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
泣恒迪赛: 首先简要概括北宋 【1】政治:有鉴于五代十国的短命悲剧,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崇文抑武,终宋一朝,没有昏君,文言谏官敢述己见.有效地加速国家的发展.罢兵休民的政策使得当时的社会和谐而安定. 【2】经济:自秦...

阿坝县17621139859: 北宋为 官、职与差遣的分离的原因 -
泣恒迪赛: 1.北宋是第一个政府官员绝大多数出身贫寒的朝代,科举制的改良使得众多下层人民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仕途,从而扩大了北宋的统治基础. 2.北宋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社会,中央的高度集权就要求中央政府官员和地方官员的权力越少越好,越多掣肘越好. 3.随着通过科举做官的人数越来越多,北宋朝廷决定将原本一名官员所负责的事务划分成多名官员负责.

阿坝县17621139859: 宋代的城市生活风貌与唐朝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
泣恒迪赛: 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坊市制度吧.唐朝的坊市制度比较严格,市场的位置和开放时间有严格的限制,市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而且唐朝前期是没有夜市的.到了宋朝,坊市制度被打破,夜市灯火通明,集市贸易相当发达.坊市制度的打破,可以说是一场城市革命. 总之,宋朝的城市比唐朝更加繁华热闹. 不过,唐朝女子袒胸露乳的很多,到了宋朝就没那么开放了.

阿坝县17621139859: 宋代文人和其他朝代文人有什么区别 -
泣恒迪赛: 最主要的一点是宋代文人比较放荡不羁、风流潇洒、不拘小节.宋太祖比较重视文人,规定“文人无死罪”,所以文人都生活的比较潇洒,加上宋代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宋代属于最适合文人发展的朝代.比如:柳永,一辈子“奉旨填词”,沉溺于烟花酒肆,放荡不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