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气化论是什么,如何理解?

作者&投稿:啜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人文哲学~

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世界文明进程来看,曾今都是彼此对立的,挑衅的,势不两立的。但是,从近现代的观点来看,两者之间的结合是最好的,用哲学的眼光去对待科学,会让科学更有趣味;用科学的角度去揣摩哲学,会让哲学更生动。其实自然科学就相当于是你说的科学了,里面的一个分支;人文科学就包括文学,哲学等等。科学与自然科学是具体的事实,物质载体为主,哲学与人文科学重视人的内心感受,体检,抽象思维等。两者的关系结合是最好的。

庄子的气化论(报告一)

一、前言

人和万物在四季变迁与茫茫世间流转之间,这样循环不已中都有著归本的诉求。好比鲑鱼流离一生之后,终会长途跋涉再回归老死於出生之地;人亦希冀能寿终正寝,不愿客死他乡。「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老子》十六章)这种落叶归根的自然现象,并非人为有益的造作,而是造物者赋予万物的本有特质,或许这就是使之置身於各种纷乱、措愕,却仍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支柱。

似乎只要是修养境界越高的人,归本的意念也就越显著。在面对生存的目的、生死的问题和、万物的根源,却非是每个生物皆会找到自己宁静的本源,很多人再面对这个关卡时,是恐惧而不知所措的;天赋的自我归宿是不存在的,除了哲学的思考、宗教的信仰或是自我的修持,悟出了一个向导,人的心中自然的推向一个「会万归一」的和谐。而庄子便是在他「观复」、「听之以气」后,运用吊诡的理论,铺写心中的和谐与圆融。

二、导论

人们在认知客观世界过程中,把物质之外,不以物质转移的东西,还原为现实的自然界,从而逐渐形成「气」这个思想。

「气论」在中国哲学思想史所占地位很大,从先秦到清末,有关「气」的辩论一直持续著。到现代,日常语言中和在中医学中,都还保留著「气」这一辞语。

「气论」的发展过程的初、前期虽然偏向於宇宙论,到了隋、唐,「气论」运用於佛家的修行工夫,而且当时儒家,如王通、韩愈、柳宗元等人,在思想中出现所禀赋之气之概念。我们依照哲学史的时代分类,时常讲到「隋唐佛教」或「宋明理学」,因此容易忘记「唐宋」之间的密切关系。总之,「气论」与「人性论」之间的关联不能被否认。

在中国哲学史上,像「气」一样受到那麼多褒贬的概念真不多。有趣的是,对「气」的评价虽有高低之分,但对它的讨论却未间断,在中国哲学史上,不提「气」的哲学家反而少,特别是在宋元明清代,因「气」以变成哲学上的主要论题,它是说明宇宙和人生的关键,是哲学家用来建立自己哲学系的柱石,所以不能不谈它。

三、本论

(一)、庄子在气论中的地位

庄子「气」概念也走同样的路径。即使老子论及到所谓的「气」概念,但在整个哲学体系内并不重要。庄子之后。「气」概念开始脱胎换骨,变成比较完整的哲学概念。我们肯定老子对於「气」概念的源流性启白,然而「气」概念的真正诞生是由於庄子哲学。

庄子在「气论」中具有开创性的地位;有关「气」的争论在宋明理学家里最为广泛,无论是天理如何演绎到万物的问题,都涉及「气」,不过他们以儒家正统自居,因此都避而不谈「气论」的到家渊源。清代的儒家,比起其以前的历代儒家,都重视「气」的概念,可是,他们既身为儒家的人,也不敢公开的奖论「气」概念的来源。我们知道宋元明清历代的道学家们,大部分都曾出入过佛老,其中有些还注解过到家的经典,对当时儒家知识份子与到家的关联,我们不难找出证据。他们其中有些人很可能还与道家中人互有往还。明代所流行的「三教和一」努力也不能说与他无关。

(二)、气论与中国医学

关於气的讨论,大多可分以下几种:

以「气」当作形上学的根本实体,也就是一种原质、太初的问题在内。
以「气」看做外在物理世界的物质,换句话说,这个世界里流动的某些东西,它不是固体,也非液体,而是能散布的一种材料。
以「气」成为呼吸。这种「气」偶尔与灵魂相关,而且是人体中某种与呼吸相关的现象。
以「气」来说明人体与人事,人的行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所产生的样态。
这种粗劣的分别当然是相互涉及的,这只是方便说而已。简单来说,四种分类各自代表了「气论」四个不同面相:「本体论」、「宇宙论」、「人体论」、「性情论」。

众所周知,现在很多人之对「气」的问题有所关心,主要是著眼於「气说」所带来的养生效果;顺著现代人对於健康的需求,中西医学军被广泛的要求,因而中医所主导的「预防医学」也越来越发达,如补血、补气,但更重要的是医学所坚持的有关「气」的医学理论。

「人体论」与「性情论」所说明的气再中医里可说是关键性的辞语,也就是说,「气」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注1)

很多人以为庄子所谓养生等同於养身,然而这显然是个错误,庄子所强调的是「养神之道」(《刻意》),他明确的反应练气之类的炼丹术,故云:

吹狗呼吸,吐故纳新,雄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刻意》)

基本上,庄子的学说反对任何故意的、人为的行为,因此延寿和难老都不能获得肯定。当然,到了后期道家,情形有很大的改变,并产生出以追求延年益寿为目标的「道教」来。

甚至於,中国科学与气论的关系也是如此。在中国科学史中,气与五行说一直保持著非常密切的关系。大部分的欧洲人和现代的科学家都把五行之说视为一种迷信。重点在於五行之说的发展速度与过程。按照李约瑟(J.Needham)的见解,五行说在十一世纪应还是很进步的观念,在十二世纪也还可以,甚至在十八世纪也不算太难看,问题就出在欧洲后来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革命,接著经济上又有了重大变化,但中国却一样都没有。(注2)

(三)、气化论的前导:老子之气

「气」这个字在《老子》书中只出现过三次,其意义有三:

1.由气来说明人之生命来源: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2.由气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原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由气来说明人与万物赖以被「保存」根据:

含德之厚,化於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戛,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详。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知不道,不道早已。(《《《第五十五章》)

老子的气,就像婴孩一样,蕴含著一股生生动动、活活泼泼的生命力是生命的来源。用现代的话来说,「气」就是一种力气,是所有力量和能量的集合状态。正因气是生龙活虎的能量,所以生命的维系和保养也仰赖於气,保存气等於是维护生命。

更进一步说,老子的气又用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原理。道生万物,万物从道来,而万物怎能生为各得其所、和谐完善的世界呢?他提出一对抽象的概念,以解释万物的化育道理,其原理就是阴与阳。(注3)然而只有阴与阳,无法说明形成万物的积极原理,以动态的活力来解说万物之所以然。由此可知,老子很可能已经考虑到阴雨阳及万物之间还要联系两者的东西,它便是气。如果因与阳是消极的、受动的,则气势积极的、能动的,此气就让万物得到自然的秩序,此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的宇宙万物「生成」原理才实现。

虽然老子没有明白的说「气」在宇宙与世界中的地位,然而我们不能忽略老子比庄子气概念的事实。老子气观念的核心,乃是和气,即是以气致和。而所谓专气、冲气,其目的就在於和气,「心使气日强」的理由就在於不和气,并且「和」是阴与阳对立的统一。

(四)、气化本体论-一气说

「气化」论就说明庄子所认为的「本体」之样式-「自然」,并已自然来象徵世界万物的本来状态-「气化」。

庄子以气为世界根本的主体,实体就是纸万物最根本、最原先的东西。「太初」是宇宙关键性的东西,因为太初不一定是物质性的,而有时是精神性的。对於宇宙万物的起源问题,有时回答的是物质,有时是抽象的无限,有时是与庄子类似,无边无际的气,有时是真空中运动的原子。

孔子让子贡吊问桑户的故事中,生死只不过是一气变化中偶然面临的附属性质而已,更要紧的是主要理想就是和造物者互相流动、互相转动。庄子所谓「造物者」辨识使万物成为万物的根本起源。一气-宇宙万物是自然的一气变化的结果,一气的自然变化形成宇宙万物。自然的一气变化,或一气的自然变化都是气化过程。

《庄子》的「气」在用法上是人与人体状况的例子最多,而气已变成实体在内的哲学性观念,也就是「一气」。庄子语言中一气是特别的概念,而主要的用法集中在人本身的问题中。

庄子论生死,一直主张「生死一如」观,然后强调天地是天下的一气性。因为按庄子观点,生死皆不过是一气的变化,庄子云: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熟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后化为神奇,神奇复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圣人故贵一。(《知北游》)

上文内容可分两大主张:1.生死循环,因人之生死是气之聚散,所以无患;2.万物一也,因神奇与臭腐互相转换,所以通天下一气。文章中明显知道庄子把生死问题看成气之聚散,此外生死本身无特别值得重视的,只要把生死看待成互相转换。

从万物的根源来看,其开始本来就没有生命;而且根本没有形体;不但如此,而且根本没有保存气;忽然间变成保有气的东西,而后有形体与生命。当庄子察觉到人的生死只不过是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便停止了对妻子哭丧,并鼓盆而歌。

庄子也谈到充满活力的气,故云:

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形不知所在,楚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知北游》)

生、性命、子孙都是天地之委和、委顺、委蜕,人本便是委形,即是托付、委托於气的。强阳是运动(郭象注)(注4),也就是使天地能委和、委顺、委蜕的动力。我们不知行、处、食为何在、持、味,因这都是天地一气的变通,特别是「天地之强阳」为「气」,所以主要的是气的运动。

庄子与老子同,涉及到气的运动性,及宇宙万物之运动性由天地之强阳来,其运动的主体便是气。

有关气的运动规则,庄子常以四季来作象徵性的比喻,如庄子在其妻死时,将死亡当作四季的变化,正如:「今天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至乐》,但庄子并无确实回答。

庄子中的理想人格都与造物者交游,将心与气游玩、合一於「淡、漠」并顺物自然而无容私。

(五)、气化宇宙论-阴阳说

庄子思想中宇宙论可说是本体论的延伸,是从「气化本体论」看宇宙万物的生长消灭及其变化。

庄子宇宙论中「气母」象徵气在宇宙万物生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气对宇宙万物而言,是母。这位母亲所做的生产与养育乃是宇宙万物的诞生与成长。於是庄子与气母来代表气的最大特徵-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变化的主体。

「阴阳」观念在气化论中所扮演的角色极大。《庄子》中有「阴阳之气」(《大宗师》:人体上阴阳有气之疹),我们按庄子的一般说法,正如:「天气」、「地气」,进行讨论。

1.阴阳为气的显现状态:

今计物之数,不止於万,而期日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事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因其大而号以读之,则可也,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则若以斯变,譬犹狗马,期不及远矣。(《则阳》)

以上太公调回答小知,天地是以形来作为是物里最代表性的现象世界,阴阳是以气来说明现象世界里最象徵性的存在结构。则可包括这两者,总称一切。万物以多来形容,而道以大来描述。阴阳是气所能显现的最大架构,正像天地是形所能成为的最大空间一般。阴阳是气的最大展现,阴阳成为气的最大范畴。

2.阴阳为万物的存有依据:

而无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气於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贝少,又奚以自多!(《秋水》)

作为万物构成因素的形与气各自基於天地与阴阳,并天地与阴阳成为万物的存有根据。粗劣分辨,则天地是万物的外在存有根据:

3.阴阳为宇宙的发挥条件:

吾乃今於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成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又何规老聃哉!(《天运》)

庄子提到云气时,大多都与其心目中的理想人格连言,我们可知,庄子的云气不只是云,而含蓄著极深的象徵涵义。

《庄子》中,「几」是用来说明生物的发生论和循环论。明显以气来解释的例子,可说是陆长庚的注解:

盈天地之间,只是阴阳二气。养乎,欢乎,何容心哉!顺其自化可耳。(《南华真经副墨》)(注5)

庄子这一段文字与气论保持密切的关系,是一种气的具体显现过程,根据在於几。几的根源性与循环性便是气化论。因庄子的宇宙观实际基础於「气化宇宙论」,所以几说才能完整的成立。庄子所谓「万物出於机,皆入於机」这句话广义上属宇宙气化论,正如陆长庚所说,宇宙万物在气化的世界中只求顺其自化。

庄子所谓六气就意味著宇宙所含气之内涵。庄子云: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大致上我们将六气分为两种,一以五行释六气,正如:雨为木、阳为金、 为火、寒为水、风为土,五气得时为和气,二以六情释六气,如北方之情为好、东方之情为怒、南方之情为恶、西方之情为喜、上方之情为乐、下方之情为哀。(《汉书》)

六气在《庄子》中基本是天地与四时所涵盖的气,等於说是天地四时之气的实质内涵,重而言之,天地四时是气的外表;六气是天地四时的内容。

总之,庄子将这个现象世界看成活力充满的气,并以六气来代表宇宙万物所含盖著气。气化乃是六气之终始与变化(《则阳》)而已,并且所谓「六气之辩」:辩为变就是气化的过程。

(六)、气化人生论-聚散说

比起其他道家来说,庄子更为重视生命的价值。我们的生命是气的聚合,而死亡也只是气的散离,即人的存有及非存有,不过是气的离何集散而已,所以生不足喜,死不足惜。

庄子常常将生死喜乐当作阴阳,人生论又被视为一种阴阳说。《庄子》书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可以表明庄子对生命的见解,这便是庄子之妻死亡时庄子的态度: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其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至乐》)

庄子也是人,怎能没有哀痛,他想出一个道理来,终於理解这世界的本源,则是「气」。他的气化论与生命观互为因果。

气在人体上的适用非常普遍,这时候气代表的是一种状态,其意义中几乎没有价值判断。然而气为人的心理状态的某一部份时,情况有所改变。气作为人体的状况不同予以气为心理状态,前著试用气来表达整个人类所普遍具有的状态,而后者拿气去表示友人的心理上的一部份。

在理论的结构与适用上,「志气」当然不如宋明理学家所谓的气质或气质之性。庄子言气时,已经论及到气这个气质所牵涉的坏影响问题,换句话说,志气是要求满足於心的欲望机能,并其意义并不是那麼肯定的。

处理庄子的概念问题时,以气为主则可分为几类,比方说,心、性、情、气的问题;神、形、心、气的问题;魂、魄、气的问题等等。

如果我们了解到气概念的宽容性、脉络性和互换性,以及气在现代或古典时代的差异,则庄子所谓的神气之气的精神性是无可否认的。

关於庄子的死生观,一言以蔽之,是气的聚散而已,因而对死亡的悲哀情调只不过是人生的赘述。庄子的生死观就是不以生为先,反而以死为前的死生观,正像是以阴为头的阴阳观,虽然如此,庄子的死生观代表的不可能是死亡的哲学,而是「死生一如」的哲学,因为死亡笔生存计较长一点的时光,然而,从气化论的观点来看,死生都是气化的过程而已。

四、结论

众所周知,庄子并不是一个神经兮兮的小人物,而是一位广大无边、逍遥自在的伟大哲学家,因此,我在读《庄子》时,感受到的是一种豁然开朗、无孔不入的自由和解放。

我们当然要求概念上的精确性和前后脉络的一贯性,但我们千万不要因庄子而丧失自己的气,或因自己而扼杀了庄子。因此,须与自然这些概念不只是对象性的,反而属於我们身上的。

从气化论的角度来看,「物我一体」不只是个理想,而是由一气的变化与运动观念而来的自然的结论。因为有了这个实体后,我们可以在本源上沟通,所以主体与对象不可能有跳不过来的永恒的鸿沟。

五、附注

第一句便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陈九如《皇帝内经今译》。
Joseph 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Vol.2.,李锡浩等译。这种「数的神秘主义」(李约瑟所谓的numerology)的沮害效果虽然不能说是最严重,但李约瑟以为对於中国科学没有任何贡献。
阴与阳这两个概念,在《老子》书中都只各自出现过一次,并未合称,因此不应把阴阳合论。
郭象注曰:「强阳,犹运动耳。」见郭庆藩,《庄子集释》。
陆长庚以佛入庄,参见,严灵峰,《列子庄子知见书目》。

(一) 道与气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老子世界中的宇宙、自然现象、人生、以至自我所领悟的一切终归於「道」,《 老子》一书中提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甚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道」似有似无,似实似虚,但它具备了宇宙的形象,恍惚之中,又涵盖了天地万物,一切生命物质的原理和原质皆於其中。这样的理论与庄子所认为的「气」其实是相近的,庄子认为:「气」是宇宙和自然现象的实体,它可以是有形的,可以是无形的,它的确包含了所有的现象。以生死为例:「察其始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笏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至乐》)生死乃是人生必经历再自然也不过的事,就如四季替换般,有开始就有结束,结束后又是个崭新的重生,庄子以「气」来象徵这些现象,「气」之本体永恒不灭,只是需时交替,仍存在於天地之间。「道」之余老子即是一切、万物、永恒、也是刹那;相同的,「气」之余庄子又何尝不是一种永续不断的轮回。

(二) 本体一气

《庄子》一书中的论点,与「气」多有关连,但在用法上与「气」最直接的是人和人体状况,庄子以「一气」一词来区别生理上的「气」(《说文解字》中「气」为「云气」之意)与宇宙本体论的「气」。论「一气」,我们不得不谈到庄子的生死观,「生死一如」是庄子对生死最根本的看法,「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后化为神奇,神奇后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知北游》)把人的生死,视为气之聚散,这是何其豁达,自然不会特别种是,聚散之间,只是一种转化,一种更替,万物皆然。将此观念延伸到对善恶美丑的看法,称人间至善至美为神奇,至恶至丑为臭腐,那麼神奇与臭腐不也是在於一气之流通,天下事物的起落,终归咎於「气」之流行。不但如此,庄子有「贵一」的思想,此「一」即是「唯一的实体」,也就是「一气」,生理上的「气」运行於「一气」人方能活於世间,全天下只是「一气」之流通罢了。因此,庄子能突破世俗礼教对生死的看法,丧妻之后,虽始哭,而后又鼓盆而歌,庄子对此行为的解释是:「人且偃然寝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至乐》)「气」虽脱离形体而去,然尚存於天地,故不哭不是不合礼,只是通达性命演变的道理啊!

(三) 阴阳观

庄子将「气」当作宇宙万物之母,即「天地之母」,天地万物由「气」而「变」,因「气」而「化」,若说万物皆由「造化」而生,『人之生,气之聚也。』(《知北游》)「造化」乃与「气之聚」同意。「聚」为不同物之交通成和,有此可推断:「气」非单一形体。「阴阳者,气之大也。」(《则阳》)《 庄子》(《田子方》)有云:「至音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生物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消息虚满,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穷。飞是也,且孰为之宗!」天地阴阳之气,阳气出乎地(阴),阴气出乎天(阳),阴阳互为其根基;两者相互交通,方能生成万物。若阴阳失调则气散,万物随之萧条。当我们看到夏满东虚的四时变化,夜晦昼明,日迁月移,万物消长,如此日复一日,虽看不出它的端倪,但不可否认,一切都出於自然造化,「气」才是真正操作自然的宗主吧!庄子对「阴阳」除了以上的解释外,还有一种说法:即有关於「人」的「阴阳」。「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大至则多其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大至则多其乐。」(《人间世》)角力之人,起初明来明往,后来就会使阴谋手段;原本以礼饮酒,以后就藉酒淫乱。光明磊落之争、行合於礼之饮,是人所喜爱的行为;使诡计害人、酒后淫乱,乃为人所恶,故由此可知庄子所谓的「阴阳」有「人之喜怒」之意。自然之化,人事之变,皆因「阴阳」变化而起。

(四) 六气

庄子将「宇宙」本身当作「气」,「世界」就成为「气」的离合聚散,就是所谓的「六气」。早在庄子之前就有「六气」的学术思想,「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 左传》将阴阳风雨晦明六种自然现象视为「气」的六种形象,此六种现象固然形状不同,但确有相同的本质。若以此解释「六气」,则「五味」、「五声」、「五色」即可预设为:一切皆由「气」组成,也终归於「气」;天地间一切的存在,或许形体有异根本上都是「气」的变迁所致。「若夫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辩」及「变」,故「六气」乃意味「宇宙」所含有的「气」的内涵,它是有待驾驭的,如同阴阳二气一般,它们都流动於自然界中。有学者认为:「六气」不单是「天地之气」,还有「四时之气」。「四时殊气,天不赐,故岁成;……..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时有终始,世有变化。」(《则阳》)(「赐」为「私」之意;「时」为时间;「世」为空间。)庄子认定春、夏、秋、冬的气之不同性,宇宙万物的「时」与「世」,一定有终始和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庄子的「气论」不脱离一元化,「阴阳」和「四时之气」在本体的根源仍是「一」,「天气不合,地气郁结,六气布条,四时不洁。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为何?」(《在宥》)「六气之精」即「气」之本体,足以证明之。

物质世界在一定环境下,能够互相转变。

如生米煮成熟饭。我们心里有一个世界,眼里有一个世界,心境的转变可以生出无数个世界。世界相都是空,空寂之源可以称做无中生有。

一楼说的对!

用现代的逻辑推推,就知道有没有道理了


庄子的气化论是什么,如何理解?
「气化」论就说明庄子所认为的「本体」之样式-「自然」,并已自然来象徵世界万物的本来状态-「气化」。庄子以气为世界根本的主体,实体就是纸万物最根本、最原先的东西。「太初」是宇宙关键性的东西,因为太初不一定是物质性的,而有时是精神性的。对於宇宙万物的起源问题,有时回答的是物质,有时是抽象的无限,有...

2020-10-28气化论
气化论是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气化论说明了人得病治病就是物质变化。人体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有时候让人健康是正气,有时候让人得病就叫邪气。正气与邪气在人体内时刻搏斗,正气胜利人健康,邪气胜利人得病。防病治病的原则就是扶正祛邪。诊病是中医有五感根据外部症状定性分析。西医是有仪器根据...

2019-07-03气化论
导读:人体内就是一个正邪相争的气化运动。说白了就是,人体对物质的需求与物质供应以及得到多少的问题。明白了这个问题,就明白了生命问题。一、气化 庄子曰:普天下唯一气耳。意思是说,整个天下就是一个气。古时候,没有物质概念,就用气表示物质。所以说,在这里,气就是物质的同义词。一生二,二...

...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是什么观点?
气化论。基本上可看作唯物主义的观点。张载的说法,在庄子的“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的表述中已有其源头。尽管庄子整体上看是唯心主义者,但在世界的物质构成上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气化学说的渊源
这是气之标,即气的外在表现,而六气的本,即气的根本,是三阴三阳,它们以六气为表,六气又以三阴三阳为里,形成阴阳消长和生克制化的动态平衡。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强调,治病时需明了标本关系,六气是根本,三阴三阳是表现,病气和受病的脏腑经络是具体的症状。张子和的《儒门事亲...

什么是自然气化
1、自然气化:利用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热能通过液化气瓶壁传热,把液态气态转变为气态气态!2、自然气化由于和大气温度息息相关,所以气化量有限制,只适用于用气量小的地方;3、气化是指气的运行变化方式,在哲学领域里的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变化,包括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变化。

张载气化生成论
张载的哲学体系以“虚气相即”为基础,重建儒学天道本体,提出了气化宇宙生成论,批判了佛道对于人生真实性的否定,强调了现实世界的实性和人性的道德本体。他的"合虚于气"理论,将人性与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统一,认为人性源自天道,性在气中,太虚内在于气的聚散变化中,是万物的始源。张载强调,人的"...

气化是什么意思
气化过程:为维持温度恒定下的汽化系统必须吸热,这就是汽化热。汽化分子越来越多的同时,发生部分蒸气分子重新凝结为液体的逆过程,凝结分子的数目与气化分子数目成逐步相同,故在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必将建立起一种平衡状态,此时单位时间里离开液体的汽化分子数目等于凝结分子的数目,无论...

气化术语介绍
中国哲学中的概念,"气化",指的是阴阳之气生成万物的过程。这一理论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所阐述,比如脏腑的功能活动,如肺脏通过气机运行控制气血的输布与津液的流注,以及中气的升降和机枢的开阖等,这些都是气化理论在身体机能中的体现。在中医学中,"气化"特指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变化,例如...

《淮南子》建构了完备的“气化宇宙论”,是否正确?
【错误】《淮南子》的“气化宇宙论”仍然将“天地”置于元气演化系列中的一个环节,因而尚不完备。

井研县15684628014: 《正蒙 太和》中的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是什么观点? -
蓬帖多动:[答案] 气化论.基本上可看作唯物主义的观点.张载的说法,在庄子的“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的表述中已有其源头.尽管庄子整体上看是唯心主义者,但在世界的物质构成上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

井研县15684628014: 中医里的“精气学说”怎么理解,请问? -
蓬帖多动: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 精气学说认为,精气(气)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不论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有形物体,还是运动于有形物体之间的...

井研县15684628014: 人体循环、消化、呼吸、水液代谢活动是如何体现气化的 -
蓬帖多动: 中医的“气化”包括两层含义: ①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运动变化.《素问·气交变大论》称:“各从其气化也.” ②对人体内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的高度概括,它贯穿于生命始终.在这一过程中,气具体体现于各脏腑器官的...

井研县15684628014: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蓬帖多动: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他认为“天地者,形之...

井研县15684628014: 庄子的哲学思想 -
蓬帖多动: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

井研县15684628014: 庄子思想有哪些? -
蓬帖多动: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

井研县15684628014: 庄子的哪些思想对当今社会有影响 -
蓬帖多动: 在一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庄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 在那乱哄哄的时代时在,人民都处于倒悬状态,庄子极欲解除人心的困惫,可是,现实的无望却使他无法实现心愿.由于他既无法使人类在现实世界中安顿自我,又不愿像神学家们...

井研县15684628014: 庄子思想及个人见解. -
蓬帖多动: 庄子讲要齐物、自然.这个道,所寻找的是如何认同客观世界,如何把复杂变为朴素和太初,如何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服从现实和把问题客观化,减少自身的疏忽.一切都是有其自然的过程,都是无为而自化,所以现实的行为只是一种符...

井研县15684628014: 庄子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蓬帖多动: 庄周的思想,是以老子为依归.但《老子》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庄子》的中心,则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 自我保全的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