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概括历史特征

作者&投稿:家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回答历史特点,特征和意义??~

关于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一、问答题的种类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1.叙述题: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2.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
3.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4.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5.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6.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另:问答题类型之划分,虽因标准不一而各异;但主要可分三类.
(1)论述题
论述题要求考生运用唯物史观对现象、事件、人物、观点进行论述或评述.它可分为纵向考查为主的题目(以时间为序)和横向考查为主的题目(以空间为序)两类,一般都具有“大跨度、高概括”的特点.答案一般由述(叙述史实)和论(分析问题、提出观点)两部分构成;可先述后评、先评后述、边述边评.
例: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论证题
论证题要求依据史实,运用唯物史观对某些观点进行分析论证,用以考查考生的论证能力.它可分为观点论证题和材料论证题(用历史材料来体现观点)两类.其答案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论证有力.
例: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概括了英国长期以来的外交思想.联系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20世纪20年代英法关系变化及其原因,说明英国的对法政策怎样体现了这
一思想.
(3)比较题
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异同,是要求考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鉴别、分析,旨在考查比较和辨析事物的能力,它可分为类比题(同类或相似性质事件的比较)和对比题(不同或相反性质事件的比较)两类;换个角度又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类.解答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比较角度,分类对应比较,文字要概括.
例: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二、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1.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
2.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人物、国际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三、解问答题的读、审、答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2、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审要求.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
第二,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难点.
第三,审题型.审题时还应判定该题属于何种题型.如前所述,历史问答题大致分为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问答题五种题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判定题型对加强答题的针对性是有帮助的.另外,一道试题如有几问,那就要注意这几问是否属于同一题型.因为一道有几问的试题,不同问属于不同题型的情况并不鲜见.
第四,审求答重点.试题的问法,提问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题的重点也就不同.确定答题的重点,有利于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
3、答案规范化.
第一,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政治方向),犹如“点晴”.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泛泛空论.
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历史问答题各种类型题虽然各有其特征和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但解答时都离不开史实的叙述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论证.叙述史实要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分析史实,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论证某种观点正确与否,要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
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详答,将各要点,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以繁中求简,杂中取精.这就是要答题“要点化”.当试题涉及到很多时,答案的每个要点就要简明扼要;试题要求的内容较少,答案则应相对比较详细具体.
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有些考生采用“多答战术”,不管与题意有关无关,让阅卷老师去“拣破烂儿”.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炼.这就要学会提炼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编写形式上,要根据题意和答案内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个要点前面必须有数码序号,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第五、认真检查,及时更正:对题目和答案要认真而严格地检查一遍.看审题是否偏差,题意是否抓准,要点是否齐全,答案是否完整.通过检查,应及时更正,做到对题作答,要点分明,书写规范,亦无错别字.

近年来,高考对历史特征的考查要求不断提高,考试中此类题目频频出现,成为高考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试说明中也明确地把它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要求.然而,它却是学生历史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表现为:找不到归纳的角度,无从下笔;不能从理论上准确地概括特征;容易将特征与表现混淆,堆砌史实,无的放矢.所以,在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归纳、概括历史特征.\x0d历史特征,一般可分为阶段特征、领域特征、事物特征.阶段特征是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状况的概括,一般从某个领域的表现去归纳概括.如古代社会某个时期(王朝)的特征,我们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这几个方面来归纳;其中的政治又可从政治制度变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关系、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考虑;经济又可以从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农、工、商、交通、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来表述.世界近现代史的某个阶段特征,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为主),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变更),列强对外开拓市场和殖民扩张,国际关系(列强之间的矛盾变化为主),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等.某领域特征要从其发展变化来分析,可纵向和横向比较.比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特征是什么?我们在分析时,要注意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列强对外活动来比较分析: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英国、法国衰落,美国、德国、日本崛起),②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③资本主义生产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④资本主义列强加剧对世界的瓜分,同时列强的矛盾迅速激化,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某历史事物的特征分析,要从历史事物的要素去归纳与概括.如革命类事件(以法国大革命为例),一般要抓住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专制、资本主义发展;条件——第三等级要求、启蒙思想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资产阶级)、主力(人民广泛参与)、目的(推翻波旁王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过程特点(三次高潮,实践了启蒙思想、反封建与卫国战争相结合)、结果(较彻底)、影响(对欧洲、对世界)等.\x0d这些只是针对一般的历史分析要求而分析的,但历史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历史阶段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机械地搬用这些角度和思维模式去将丰富多彩的、不断发展的历史格式化.那么,如果遇到类似的历史特征分析要求,我们该怎么办?不管分析什么阶段、什么时期、什么领域、什么历史事物,我们只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去归纳概括即可.\x0d一是要在发散思维中找到归纳、概括的角度.它要求我们围绕一个历史事物,抓住它的方方面面,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依循规律,分析其历史地位、发展状况、历史影响等外在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目的、性质、过程、特殊性等内在特征.如中国古代社会中,不论哪个时期,我们归纳的角度都应是其各个领域(前面略有所述),世界近现代史的阶段特征则应从资本主义发展本身及列强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来分析归纳.这是归纳历史特征的基本规律.那么,我们怎样去发散思维?\x0d1.要开阔眼界,放眼历史,寻找角度.这要求我们将事物放在历史的动态环境中,从历史发展趋势、时代要求、阶级本质等方面去分析、比较,寻找历史事物的特征.分析时,要注意它的历史性、时代性,不能拘泥于面面俱到.如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民主思想出现——反专制思想萌芽,总结性成果多),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特征(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过渡;经济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中渗入殖民经济,\x0d资本主义萌芽加快;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被迫改变;农民战争的反封建任务中增加了反侵略任务;产生了向西方学习、探寻救国救民的思想等),都是通过比较得出的.\x0d2.要宏观把握、微观分析、层层深入,寻找历史内在特征.它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总体特征,然后围绕这一特征(主题)对事物进行剖析(剖析的角度、原则依据第一点),分析其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特殊之处,挖掘其内在个性.如归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特征,其宏观上的特征是两个:酝酿着大一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再深层分析,则有各个具体的特征:①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并确立;②封建经济出现局部繁荣(手工业、商业、城市),经济要求市场统一;③诸侯数目逐渐减少,秦国逐渐强大;④民族交往频繁,开始走向融合(这些特征与表现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单纯是表现).\x0d二是在比较中寻找角度,得出区别点,概括特征.一般可以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如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即是与秦末农民起义比较得出的;一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解放运动比较得出的.\x0d三是要善于提炼归纳,从错综复杂的史实中,把握客观线索、趋势、新发展,形成特征.特征都是概括性语言,是理论语言,而不是史实,即要求我们区分特征与表现.而这是我们学生在学习与考试时最容易混淆的,往往把表现当作是特征.表现是具体的史实、措施等,是特征的具体体现与表述.比如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可概括为反帝反封建,救国救民(这时高度概括的语言).具体又表现为:\x0d①爱国抗争的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与曲折性——革命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到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再到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有成功,有失败,接连不断;②学习西方,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从抵抗派到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③高度的民族凝聚力——救国救民成为全国各阶层、各阶级、各民族的共同任务与愿望;④方式多样,人民武装起决定作用——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农民阶级的武装斗争、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与暴力革命、中共领导人民的工农革命、社会主义的建设运动、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等;⑤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特征是不同角度的理论,而后面具体的革命史实、事件则是表现.\x0d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特征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先对特征的能力要求,特征的特点,分析归纳的角度、方法、原则、技巧作全面的介绍,让学生对“特征归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感到很熟悉,从而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有意识地注意它,模仿它,并且正确归纳的好习惯.其次,在讲解、辅导时,教师可对每个阶段、重要历史事物作特征归纳或指点,并说明其归纳的角度、标准、原则、方法等,在实践中让学生经常接触它.最后,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单元总结、单元练习时,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依据客观标准、方法、规律去归纳事物特征,或分析其所给的特征,并对其特征进行举例证明.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指导学生多学习、阅读、积累历史理论语言,将理论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这样,在分析归纳时,才能自觉地站在理论高度上去分析,而且在分析时也就有话可说、有理可表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堆砌史实了!

近年来,高考对历史特征的考查要求不断提高,考试中此类题目频频出现,成为高考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试说明中也明确地把它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要求。然而,它却是学生历史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表现为:找不到归纳的角度,无从下笔;不能从理论上准确地概括特征;容易将特征与表现混淆,堆砌史实,无的放矢。所以,在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归纳、概括历史特征。 历史特征,一般可分为阶段特征、领域特征、事物特征。阶段特征是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状况的概括,一般从某个领域的表现去归纳概括。如古代社会某个时期(王朝)的特征,我们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这几个方面来归纳;其中的政治又可从政治制度变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关系、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考虑;经济又可以从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农、工、商、交通、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来表述。世界近现代史的某个阶段特征,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为主),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变更),列强对外开拓市场和殖民扩张,国际关系(列强之间的矛盾变化为主),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等。某领域特征要从其发展变化来分析,可纵向和横向比较。比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特征是什么?我们在分析时,要注意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列强对外活动来比较分析: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英国、法国衰落,美国、德国、日本崛起),②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③资本主义生产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④资本主义列强加剧对世界的瓜分,同时列强的矛盾迅速激化,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某历史事物的特征分析,要从历史事物的要素去归纳与概括。如革命类事件(以法国大革命为例),一般要抓住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专制、资本主义发展;条件——第三等级要求、启蒙思想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资产阶级)、主力(人民广泛参与)、目的(推翻波旁王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过程特点(三次高潮,实践了启蒙思想、反封建与卫国战争相结合)、结果(较彻底)、影响(对欧洲、对世界)等。 这些只是针对一般的历史分析要求而分析的,但历史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历史阶段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机械地搬用这些角度和思维模式去将丰富多彩的、不断发展的历史格式化。那么,如果遇到类似的历史特征分析要求,我们该怎么办?不管分析什么阶段、什么时期、什么领域、什么历史事物,我们只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去归纳概括即可。 一是要在发散思维中找到归纳、概括的角度。它要求我们围绕一个历史事物,抓住它的方方面面,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依循规律,分析其历史地位、发展状况、历史影响等外在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目的、性质、过程、特殊性等内在特征。如中国古代社会中,不论哪个时期,我们归纳的角度都应是其各个领域(前面略有所述),世界近现代史的阶段特征则应从资本主义发展本身及列强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来分析归纳。这是归纳历史特征的基本规律。那么,我们怎样去发散思维? 1.要开阔眼界,放眼历史,寻找角度。这要求我们将事物放在历史的动态环境中,从历史发展趋势、时代要求、阶级本质等方面去分析、比较,寻找历史事物的特征。分析时,要注意它的历史性、时代性,不能拘泥于面面俱到。如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民主思想出现——反专制思想萌芽,总结性成果多),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特征(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过渡;经济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中渗入殖民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加快;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被迫改变;农民战争的反封建任务中增加了反侵略任务;产生了向西方学习、探寻救国救民的思想等),都是通过比较得出的。 2.要宏观把握、微观分析、层层深入,寻找历史内在特征。它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总体特征,然后围绕这一特征(主题)对事物进行剖析(剖析的角度、原则依据第一点),分析其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特殊之处,挖掘其内在个性。如归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特征,其宏观上的特征是两个:酝酿着大一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再深层分析,则有各个具体的特征:①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并确立;②封建经济出现局部繁荣(手工业、商业、城市),经济要求市场统一;③诸侯数目逐渐减少,秦国逐渐强大;④民族交往频繁,开始走向融合(这些特征与表现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单纯是表现)。 二是在比较中寻找角度,得出区别点,概括特征。一般可以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如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即是与秦末农民起义比较得出的;一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解放运动比较得出的。 三是要善于提炼归纳,从错综复杂的史实中,把握客观线索、趋势、新发展,形成特征。特征都是概括性语言,是理论语言,而不是史实,即要求我们区分特征与表现。而这是我们学生在学习与考试时最容易混淆的,往往把表现当作是特征。表现是具体的史实、措施等,是特征的具体体现与表述。比如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可概括为反帝反封建,救国救民(这时高度概括的语言)。具体又表现为: ①爱国抗争的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与曲折性——革命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到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再到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有成功,有失败,接连不断;②学习西方,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从抵抗派到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③高度的民族凝聚力——救国救民成为全国各阶层、各阶级、各民族的共同任务与愿望;④方式多样,人民武装起决定作用——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农民阶级的武装斗争、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与暴力革命、中共领导人民的工农革命、社会主义的建设运动、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等;⑤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特征是不同角度的理论,而后面具体的革命史实、事件则是表现。 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特征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先对特征的能力要求,特征的特点,分析归纳的角度、方法、原则、技巧作全面的介绍,让学生对“特征归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感到很熟悉,从而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有意识地注意它,模仿它,并且正确归纳的好习惯。其次,在讲解、辅导时,教师可对每个阶段、重要历史事物作特征归纳或指点,并说明其归纳的角度、标准、原则、方法等,在实践中让学生经常接触它。最后,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单元总结、单元练习时,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依据客观标准、方法、规律去归纳事物特征,或分析其所给的特征,并对其特征进行举例证明。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指导学生多学习、阅读、积累历史理论语言,将理论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这样,在分析归纳时,才能自觉地站在理论高度上去分析,而且在分析时也就有话可说、有理可表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堆砌史实了!

历史特征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系列特点和特征。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时间性:历史是时间的序列,是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2. 多样性:历史是多元文化、多样社会制度、多种经济形态交替演进的过程。3. 连续性:历史是连续的、相互联系的,后代继承前人沿袭、创新发展的过程。4. 矛盾性:历史是矛盾斗争的过程,社会阶层、政治派别、经济利益等各种矛盾在历史的发展中得到了不同的解决。5. 不确定性:历史是不确定的,其中存在着许多意外、偶然事件和人为的错误决策。6. 逻辑性: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从中发现并总结出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

历史特征是指历史时期的独特的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和特征。这些特征受到该时期的环境、地理位置、历史事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该时期独有的历史面貌和风貌。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特征,可以通过对其文物、史料、文献等的分析和研究,去把握其历史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是什么?
历史阶段特征是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政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到前221,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经济...

历史阶段特征
5、隋唐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阶段。隋朝统一了中国,唐朝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和国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历史阶段的划分依据:1、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等方面的总和,它反映了社会的性质、特点和结构。

历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一,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由于各种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其他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发展所做的贡献。如,秦汉统一了中原地区,匈奴族则统一了北方草原地区。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在...

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
1、过去性是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特征,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全部实践活动,指的是过去的人和事。这种过去,从本质上讲都是历史的陈迹。历史不能重复出现,不能通过任何途径如实验室的“观察”或“实验”使其重复出现。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征又决定了它具有间接性特征。我们所学习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

从政治角度,概括宋代历史特征?
就因为五代十国的混乱,让当时的人们非常恐惧武人掌权,所以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将武将的权利削弱到了极点,一句“与士大夫共天下”,宋朝的士大夫阶层发展到了极点,宋朝的文人之多,冠绝史上所有封建王朝,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之中,除了造纸术,其余三样火药,活字印刷术,以及指南针都是宋朝...

中国历史的特点
1. 悠久的历史: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从远古时代的夏代到现代,历史经历了许多朝代和时期。2. 祖先崇拜:中国历史文化中,对祖先的崇拜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尊重和纪念祖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政治中心化:中国历史的政治中心化表现在不同朝代都建立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并且政治道德被...

选择一个中国朝代,概括其历史特征,并列出史料依据。
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国祚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号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

世界古代史的总体特征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的出现,个体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了,劳动成果开始为个人占有,进而发展到生产资料也为个体占有。私有制和阶级的逐渐产生,最终导致原始的氏族部落公社过度到奴隶制国家,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2、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阶段及主要特点 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文化: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封建社会主流思想逐渐形成。

技术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
技术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不断创新:技术历史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不断的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寻求解决问题和改进生活的新方法和工具。从简单的石器工具到现代的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渐进式发展:技术的发展通常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新的技术往往是在...

汝阳县17040386100: 用一句话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
郅祥豆腐:[答案] 国家大一统,民族大融合,经济大开发,政治大发展,文化大限制.统一:秦汉基本上确定了正统王朝的区域范围.民族融合:秦统一与南方百越的融合,汉与北方匈奴的融合(战争也是民族交流和融合的形式).经济发展:生产技艺的...

汝阳县17040386100: 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 -
郅祥豆腐: 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宋元历史.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时期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故选D.

汝阳县17040386100: 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 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 -
郅祥豆腐:[选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汝阳县17040386100: 中国 各个 历史时期的 特征 分别 是什么,每个朝代用一两句话概括 -
郅祥豆腐: 夏统一,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统一,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统一,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统一,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大概概括一下,望采纳!

汝阳县17040386100: 概括18世纪的时代特征.并指出历史伟人与时代关系. -
郅祥豆腐:[答案] 时代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并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蓬勃向上;封建制度遭到严重冲击,资产阶级革命不断掀起;新思想不断涌现,解放思想. 时代造就历史伟人;历史伟人的成功离不开时代赋予的环境

汝阳县17040386100: 学习隋唐史后 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郅祥豆腐:[选项] A. 文明初露曙光 B. 由分裂走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汝阳县17040386100: 宋元时期特征 -
郅祥豆腐: 出于分裂状况

汝阳县17040386100: 俄国历史发展总体特征?三百字左右概括以下就好了! -
郅祥豆腐:[答案] 俄国历史上的几个时代.留里克王朝(862-1598年);大动乱时期(1598-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年);苏维埃时期(1917-1991年);新俄罗斯(1991年以后).按照统治中心的变迁划分:基辅罗斯时期(8...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