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根治吗?

作者&投稿:兆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严重吗?吃药可以治愈吗?~

你好,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以根据病因对症治疗,一般来说积极治疗病因就好,不算严重。一般来说这个疾病无法治愈,可以改善。

刁文鲳教授介绍:很多颈椎病患者都有脑供血不足,出现眩晕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恶心,甚至耳聋、眼花、看不清楚东西。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恶心甚至呕吐,面色苍白,有时候浑身出汗,连路都不能走,需要人搀扶。80%的眩晕与颈椎椎间关节错位有关,眩晕是怎么发生的呢?我认为,除去脑神经畸形等先天因素或外伤引起的器质性病变外,大约有80%的眩晕与颈椎椎间关节错位有关。椎动脉是人体的一条重要“管道”,它穿过颈椎通向大脑,负责脑部的血液输送。而颈椎发生任何错位、增生等问题,都可能伤及或影响这根供血“管道”,进而影响脑部供血。眩晕是由于枕寰椎、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压迫了椎动脉第3段,致使脑基底动脉供血、供氧不足所致,此时脑干、小脑、间脑、大脑均缺氧、缺血,迷路动脉、内听动脉也缺血、缺氧,造成耳内神经紊乱而出现耳鸣、耳聋;同时因压迫颈上交感神经引起脑内血管痉挛,更加剧了脑缺血状态,所以出现眩晕等症状。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医刁氏正脊”治疗“眩晕""心脏神经官能症”市级科研项目启动仪式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医刁氏正脊”是刁文鲳教授在传承中医“筋出槽,骨错缝”医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与系统的理论研究,制定了“中医刁氏脊椎病论证四归椎诊断标准和中医刁氏脊椎关节五点一线手法复位术治疗标准”。临床中严格遵循两个标准,在不手术,不使用药物和器械的前提下,对“眩晕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予以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并且实践证实“中医刁氏正脊”手法在临床应用中是100%安全的。
刁文鲳教授对眩晕的研究结果是:对于确诊是由于枕寰关节或寰枢关节错位导致的眩晕,治愈率83%,有效率96%。怎么治的呢?那就是采用“中医刁氏脊椎关节五点一线手法复位术”,针对错位的椎间关节进行手法复位。随着错位的椎间关节复正,其相对应的组织器官达到相对平衡,眩晕等症状自然就会缓解、消除。

首先应明确到底是不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包括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耳部疾患、小脑病变等许多均可导致,排除其他问题后方可诊断。其次,椎动脉供血不足原因很多,包括: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变窄。②椎动脉受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引起椎动脉受压或痉挛的原因,最常见的是颈椎病,由此产生的眩晕称颈性眩晕,由于骨刺及退行性关节炎、椎间盘病变,使椎动脉易受压迫,当转颈时一侧之椎动脉更易受压,若椎动脉本身已有粥样硬化,一侧椎动脉受压迫后,对侧椎动脉无法代偿则出现症状,症状常与头颈转动有密切关系。③基底动脉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④椎-基底动脉的畸形或发育异常。⑤锁骨下动脉盗学综合征(又称偷漏综合征),一侧锁骨下动脉的第一部分(靠近椎动脉起源处)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先天异常、外伤等原因而发生狭窄或闭塞,当该侧上肢用力时或活动时,健侧椎动脉的血液可倒流入患侧的椎动脉,再流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侧端,以供应患侧上肢的需要,但供血量仍不足。此时可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⑥动脉内膜炎、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炎、结缔组织病、梅毒、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外伤等。所以,应进一步查明原因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国外有研究报道称血管结构异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发病的主要形态学基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发病基础复杂。目前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主要有:①微小动脉栓塞②脑血管痉挛③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④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多而复杂,有些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如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管壁结构的年龄变化、分子生物学指标和生物力学的改变;颈部软组织对椎动脉的影响;上、下位颈椎间活动时对椎动脉的影响;椎动脉周围神经丛因素致VBI的机制;颈椎钩突和横突孔骨赘生长的相关因素等
非药物治疗建议做些相应的检查,老年患者多见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所制,可以拍个正,侧位的颈椎片看看是否有椎动脉收压,最好到康复医学科检查看是否可以做些牵引理疗,注意调整好牵引时的重量和体位,否则可能还会加重症状,另外可以考虑做正规的手法治疗,一定要结合症状和颈椎片做推拿,也可以推拿手法和牵引配合,以前在康复科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颈椎病人做感觉效果不错。

80%脑卒中为缺血性。20%的缺血性事件发生于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的组织(图1)。椎基底动脉性脑卒中所导致的瘫痪可能极具破坏性,有些类型死亡率很高1。许多椎基底动脉疾病病例被漏诊或被误诊2。一些常见症状,例如眩晕或短暂的意识丧失,常被错误地归因于后循环缺血。以前,临床医师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一笼统术语来解释所有后循环缺血病例的血流动力学原因1,3,4。在过去15年中,详细的临床研究和脑部影像学检查提供的资料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的理解1,3。

病因和血管病变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最常见病因是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小动脉病变以及动脉夹层5-8。少见的病因有偏头痛、血管肌纤维发育异常、凝血性疾病以及滥用药物。栓子来源于心脏、主动脉以及近端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1,3,5。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因人种和性别而异9,10。男性白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常常发生在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的起始处。这个部位有粥样硬化的病人常常有颈动脉、冠状动脉以及周围血管的病变9-13。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于黑人、亚洲人和妇女1,9,10,12。
供应脑干和丘脑的小动脉起源于颅内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图1)。高血压增加这些动脉发生透明脂肪性增厚的可能性,这种情况进而导致小范围的梗死14。上级动脉的粥样硬化可以阻塞或扩展到这些穿支动脉的起始部或在这些分支血管内形成微小粥瘤,导致动脉阻塞(颅内分支动脉粥瘤病)15,16。
动脉夹层发生于颅外椎动脉的移动度最大部分。这部分椎动脉包括延伸到上部颈椎的第三段和介于起始部与椎间孔之间的第一段1,17,18。

症状和体征

在椎基底动脉阻塞症患者中,常见症状包括头昏、眩晕、头痛、呕吐、复视、失明、共济失调、麻木和累及躯体两侧结构的无力。最常见的体征包括肢体无力、步态和肢体运动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和口咽功能障碍。后循环缺血很少只引起单一症状,而是根据发生缺血的区域不同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登记(NEMCPCR)显示,不到1%的椎基底动脉缺血病人只出现单一症状或体征1,3,5。

常见表现形式

栓塞
最常见的动脉栓塞部位有颅内椎动脉(常导致小脑梗死)和远端基底动脉(常导致小脑上部、中脑、丘脑以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梗死,也就是所谓的基底动脉尖梗死)1,3,5,19-22。有小脑梗死的病人经常报告头昏,偶尔并发明显眩晕、视力模糊、行走困难和呕吐。他们通常身体偏向一侧而且不能坐直,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也不能保持直立姿势。病人梗死侧的上肢可能有肌张力减退,检查这个体征的最好方法就是,让病人双手向前伸直,然后快速放下双手,并迅速停住。肌张力减退的手臂在下降或快速抬起时往往动作过度。眼球震颤也是常见表现。单纯小脑梗死的病人没有偏瘫或一侧感觉丧失。
栓塞性梗死可累及一侧大脑后动脉,这种情况经常导致对侧视野偏盲1,3,20,23,如图2所示的病人。图2描述的病人有椎动脉阻塞,导致了与低位脑干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后来有右侧大脑后动脉的动脉内栓子,引起枕叶梗死和左侧偏盲。有时,在偏盲侧的同侧肢体和面部也存在半侧感觉神经性症状。左侧大脑后动脉的大范围梗死通常伴有阅读困难和颜色辨认困难,而右侧大脑后动脉的梗死则可能伴有左侧视野丧失和定向障碍。双侧大脑后动脉的梗死则导致双侧视野缺损,有时也导致皮质性盲。病人也可能出现无法形成新记忆和烦燥状态1,3,21,22。中脑前侧和丘脑的栓塞性梗死可导致有下列特征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嗜睡和有时为昏迷;无法形成新记忆;瞳孔缩小且对光反射不良;垂直凝视缺陷1,3,21,22。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与阻塞
颈部椎动脉起始处或附近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通常表现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眩晕、视觉聚焦困难以及平衡功能缺失13,这些症状通常在病人直立时、血压下降或血流量下降时发作,与延髓和小脑内的前庭小脑结构缺血有关13。有些病人的大脑后动脉、小脑动脉或基底动脉尖的症状和体征会突然发生,为椎动脉阻塞性病变栓塞所致。
颅内椎动脉的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常常导致与外侧髓质被盖缺血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也就是所谓的Wallenberg(或者外侧髓质)综合征(表1和图3A)。颅内椎动脉的阻塞同样可以成为头端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栓子的来源。当双侧颅内椎动脉均被累及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经常由站立或血压下降促发的视力减退和共济失调。在NEMC-PCR中,407例病人中的13例有对血流动力学敏感的缺血发作,通常由双侧颅内椎动脉阻塞性疾病所致,他们多次发生眩晕、肢体向一侧歪斜、口周感觉异常和复视的短暂发作5,24。
基底动脉的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阻塞通常导致两侧症状和体征或交叉性表现(累及一侧面部和对侧躯干肢体)1,3,25,26。病人主要出现躯体运动和眼球运动的体征和症状(表2),当严重的时候,可以导致闭锁综合征(图3。

穿支动脉疾病
旁正中脑桥的梗死可导致表现为面部、上肢和下肢无力或一侧上下肢无力,但没有视觉、感觉、认知或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单纯运动性脑卒中。有时,四肢无力也可以显示为小脑型功能失调,也就是共济失调性偏瘫1, 3, 14-16。丘脑腔隙性梗死可表现为单纯感觉性脑卒中,出现一侧面部和上下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而没有运动、视觉、认知或行为的异常1, 3, 14,16。
动脉夹层
椎动脉夹层病人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最常见于后颈部或枕部,可波及肩部1,17,18。也可发生弥漫性头痛,大多数为枕部头痛。颅内椎动脉栓塞或动脉夹层蔓延到颅内椎动脉可导致眩晕、复视和外侧延髓或小脑梗死的体征。颅内椎动脉夹层可导致延髓、小脑和脑桥的缺血,也可以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7。

通常不是后循环疾病所致的症状

一些表现为全身性、循环性、前庭性和听觉性的症状常常被错误地归因于后循环缺血所致。

单独发作的头晕、头昏或眩晕
“头晕”或许可以指头昏、头脑不清或明显眩晕。眩晕指外周前庭系统或中枢前庭小脑系统功能紊乱。外周前庭病患者的眩晕发作通常由突然的运动和位置的变化引起,并通常并发听觉症状。椎动脉疾病可导致暂时性眩晕发作,并且通常伴发脑干或小脑的其他症状。根据我们的经验,持续3周以上的单纯眩晕几乎肯定不是椎基底动脉疾病所致。在罕见情况下,几乎只见于糖尿病病人,基底动脉供应内耳的小脑前下动脉分支阻塞可以在引起脑干梗死前导致眩晕和/或单侧听力丧失28。
头昏通常反映的是与循环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或心脏病有关的晕厥前表现。在没有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的情况下,头昏极少是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表现。孤立性晕厥病人中神经血管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和超声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很低29。孤立性晕厥并不增加脑卒中的风险30。在我们所遇到的407例病人中,只有7%的病人报告有头昏症状,而且没有1例病人以头昏为独立的症状1,3,5。

短暂的意识丧失
癫痫和晕厥是比脑血管病更常见的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的病因。维持觉醒状态的网状激活系统位于脑干上部的旁正中被盖。基底动脉阻塞可以扰乱这些神经纤维的功能并影响意识,昏迷就有可能发生。但是,基底动脉阻塞常常导致其他伴随症状,例如眼球运动和肌肉运动的体征。

跌倒发作
跌倒发作的定义是没有任何先兆地突然失去体位控制并跌倒。跌倒伴意识丧失说明晕厥或抽搐可能是原因。跌倒发作曾被不适当地归因于后循环的短暂缺血。脑干缺血可影响控制肢体运动的皮质脊髓束,在脑干缺血时,通常会出现持续四肢无力。在NEMC-PCR中,没有1例病人以跌倒发作作为惟一症状1,3,5。在缺乏提示脑干或小脑功能紊乱的症状和表现时,后循环缺血很少是跌倒发作的原因。

疑有后循环缺血病人的评价

全面评价病史以及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可以指导进行哪些检查。所有怀疑椎基底动脉区域卒中或TIAs的病人都要接受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最好是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因为计算机化体层摄影检查(CT)受颅骨伪影的影响不能全面显示脑干结构。采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的MRI是现有检出急性梗死的最敏感方法。后循环卒中的大部分病人和与后循环供血区相关的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部分TIAs病人,在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时都显示有急性病变31-33。在罕见情况下,一些急性椎基底动脉卒中病人的弥散加权成像可能正常,但这种结果并不能排除梗死。随访研究常常显示与临床表现相符的梗死34。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可被用来明确颈部大血管阻塞和颅内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31,35。
安有心脏起搏器或有不允许行MRI检查的其他情况的病人,应该接受CT和CT血管造影检查,除非有进行这些检查的禁忌证。高质量CT血管造影可被用来显示颅外和颅内的后循环,对评价疑诊基底动脉阻塞的病人非常有用36。多普勒超声检查也可被用来显示近端椎动脉37,颈部椎动脉的多普勒检查可以显示血流是顺行还是反流。头部多普勒检查可被用来显示颅内椎动脉和近端基底动脉的阻塞病变。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评价后循环缺血病人方面几乎没有作用。在罕见栓塞病例中,大脑后动脉异常地直接起源自颅内颈总动脉。
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心律监测在内的心脏检查,是寻找心脏和主动脉源性栓子的重要评价方法,特别是对于没有颈部和颅部血管阻塞可以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人,以及不同血管供血区的多发脑梗死病人。
血液筛查和凝血功能检查应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和凝血检查。有病史提示以前有静脉性或动脉性阻塞,或未发现心脏、主动脉或颈部颅内血管病变的病人,可能适合进行其他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病的检查以及抗磷脂抗体的检查。
准确诊断特殊类型脑卒中以及血管和脑部病变需要以下条件:人口统计学评估(年龄、种族和性别)和卒中危险因素评价;有关症状演化过程的知识(例如,脑卒中发生之前是否有单次或多次变异型或经典型TIAs,发作是否突然和发作之前没有TIAs,缺血是否是进行性的);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与已知缺血类型的关系;脑部和血管的影像学检查。

预 后

椎基底动脉性脑卒中的转归取决于神经系统体征的严重程度,是否有动脉病变,梗死的部位和范围,以及缺血的机制1,38。后循环脑卒中后的立即死亡率约为3%~4%38,39。在NEMC-PCR中,3.6%的病人死亡,18%的病人有严重残疾38。无论病人的年龄和潜在危险因素如何,心脏栓塞、基底动脉受累和颅内多区域受累都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38。基底动脉阻塞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和致残风险,我们应该努力尽早确定这种病变。

紧急预防措施

现在已有多种药物性、介入性和手术的疗法可被用于治疗大脑后循环的缺血,但是没有一种方法经过随机试验的彻底检验。可以采用的治疗与大脑前循环缺血使用的治疗相同。然而,很少试验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依照是前循环疾病还是后循环疾病进行分类。在进行了这种分类的试验中,只有少数评价并报告了脑卒中的心脏、动脉和血液学原因。

短期药物疗法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和卒中研究所(NINDS)的试验显示,用CT排除脑出血后,在脑卒中发生后3小时内静脉注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可以增强缺血性卒中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40。3项关于椎基底动脉疾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的试验显示了不同结果41-43。根据NINDS的指南,Grond等在12例病人脑卒中发生后3小时内给予t-PA治疗,其中10例转归较好,1例转归较差和1例死亡41。另一项研究对5例病人在脑卒中发生后6小时内给予t-PA治疗42,2例有轻微的部分再灌注,1例有完全再灌注。3例死亡,1例保持在“闭锁”状态。Montavont等在18例病人发生脑卒中后7小时内给药治疗43。在治疗后3个月,18例中有10例可独立生活(即他们可以照料自己,没有或只有轻微的残疾),但2例死亡,6例预后情况差43。
溶栓药物也可以通过导管直接动脉内给药,注射到血栓处。在一项对65例椎基底动脉阻塞病人的回顾性研究中,43例病人接受了尿激酶或链激酶的治疗,其中三分之二病人在脑卒中发生后24小时内接受治疗,与22例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病人相比,他们的生存率较高和预后较好。在接受溶栓药物治疗的病人中,只有阻塞血管再通的病人才生存44。另9项报告显示,在大多数都于脑卒中发生后8小时以上接受t-PA治疗的285例病人中45,62%有良好的血管再通,全部病人中28%在以后也血运良好。Brandt等发现,在51例接受溶栓疗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病变的病人中,栓塞病变血管较短、累及近端基底动脉并有较好侧支循环者最有可能出现血管再通,并有良好临床转归。昏迷或四肢瘫痪的病人或有慢性脑白质异常的病人,则预后差46。
临床医师目前尚无充分数据可资指导是选择静脉溶栓疗法还是动脉溶栓疗法来治疗椎基底动脉性缺血。如果病人在脑卒中发生后3小时内就诊,则一些神经科医师按照NINDS指南,在CT排除脑出血后,采用静脉内注射t-PA进行治疗。我们主张在决定是否采用溶栓疗法之前,特别是在症状出现时间已经超过3个小时或诊断不肯定的情况下,可对病人进行脑和血管的影像学检查(CT和CT血管造影术,或弥散加权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如果发现椎动脉阻塞,我们采用静脉注射t-PA治疗。如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基底动脉阻塞,我们则推荐行脑血管造影术和动脉内溶栓疗法,因为基底动脉阻塞时死亡和致残的危险升高,而且已有动脉内溶栓疗法的广泛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发生脑卒中后12~24小时也可以进行动脉溶栓治疗44,45。
一些颅内椎基底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对血压下降和血容量减少(甚至是坐起或站立)所引起的脑灌注量的变化很敏感24,47。对于这些病人,用液体和升压药最大程度提高血流量和血容量很重要。
预防
随机对照试验的强有力证据支持,心源性栓子所致脑卒中病人采用华法林抗凝能有效地预防以后的脑血管事件。一项回顾性研究在68例动脉造影证实颅内动脉狭窄的有症状病人中,对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华法林对椎基底动脉阻塞性疾病的病人疗效更好48。但是,在一项纳入颅内血管狭窄达50%~99%的有症状病人的前瞻性双盲研究中,在569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华法林组或阿司匹林(1300 mg)组后提前终止了试验,因为结果显示,两种药物疗效相同,但华法林会导致显著更严重的出血49。华法林-阿司匹林复发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研究也显示,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对非心源性栓子所致脑卒中的疗效相同50。
前瞻性试验的结果显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双嘧达莫以及阿司匹林加双嘧达莫)对TIAs和脑卒中的病人有益。但是,只有2项研究分析了试验结果与动脉供血区之间的关系,无一项研究报告血管阻塞性病变的性质。对于脑血管的二级保护,噻氯匹定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尤其是对于有症状的后循环疾病的病人51。在欧洲脑卒中预防研究中,在临床确诊椎基底动脉供血区TIAs或脑卒中的病人中,在255例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改良双嘧达莫缓释剂型的病人中有5.7%发生脑卒中,而接受安慰剂治疗者有10.8%(P=0.005)52。
对于有大动脉狭窄和小动脉疾病的病人,我们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于有限制血流量的严重大动脉狭窄和椎动脉夹层的病人18,我们考虑抗凝治疗,以预防远端栓塞和梗死的进展。当影像学检查显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我们还使用他汀类药物,除非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70 mg/dl(1.8 mmol/L)53。在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还不断发生缺血性事件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应当根据动脉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转诊行手术、血管成形术或者支架置入术治疗(见下述)。随机临床试验在设计时应当旨在阐述哪种治疗方法最适于特殊脑卒中机制和动脉阻塞性病变。

未来方向

血管内治疗手段
散在病例报告提供的证据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可能成为大动脉性椎基底动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对颈部闭阻塞性椎动脉病变进行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治疗的初步结果显示,再狭窄问题比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者更多见54。椎动脉起始处血管内径小和成角弯曲使血管内治疗更为复杂。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得出了混杂的结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55。尽管结果只是初步的,但机械性清除血栓栓子可能对那些不能接受溶栓药物病人很有用,并可以作为溶栓治疗的辅助方法56。我们期待大规模对照研究对血管内血运重建与各种药物疗法进行比较。

手术
当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进行手术时,血管内膜剥脱术治疗严重颅外椎动脉疾病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都很低57。椎动脉手术的适应证尚未明确。在颅内血管成形术出现之前,有人采用手术方法在颅外动脉与颅内后循环之间建立搭桥分流,并取得一些成功,但尚无临床试验证实其疗效。(N Engl J Med 2005; 352: 2618-26. June 23, 2005.) (李雁、***程 译)
作者单位: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Address reprint requests to Dr. Savitz at the Division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Palmer 127,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330 Brookline Ave., Boston, MA 02215, or at ssavitz@bidmc.harvard.edu.

椎-基底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动脉。椎动脉左右各有一支,它穿
行于颈椎两侧的横突孔,向上行进入头颅内,两支血管在脑内合为一
支叫基底动脉。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又发出很多粗细不等的小血管,
供应人脑的枕叶、小脑、脑干、丘脑及内耳等部位。椎动脉和基底动
脉以及它们的分支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
正常双侧椎动脉血流量为200毫升/分钟,相当于全脑血流量的1
/5。当各种病因使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
以出现相应的脑缺血症状,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可反复发作,医学
上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简称“VBI”。有些病人症状
不重但24小时内不缓解,又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VBI的病因:(1)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以及血
管炎症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管腔狭窄、血栓形成;(2)动脉
血压过低使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减少;(3)严重的颈椎病导致颈椎
横突孔狭窄,压迫椎动脉;(4)某些先天的椎基底动脉发育异常等。

发作时的表现:头晕伴有天旋地转的感觉或周围物体摇晃感即眩
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视物不清或视物成双影、视物变
形;行走不稳、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伴对
侧嘴歪眼斜、面部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四肢无力、跌倒、神志丧失。
临床以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最多见。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
多在24小时内缓解,不留后遗症,但可反复发作。
中年以后,出现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应该想
到有VBI的可能,如果有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严重的颈椎病、冠
心病等,更应怀疑此病。病人应立即平卧,护送去医院就诊。选择医
院的原则是:就近、最好是有神经专科和急诊科室的医院。寻找合适
的交通工具,以减少途中病人受震动和颠簸,搬动病人时要避免突然
改变体位和过度扭转颈部。病人呕吐时要及时清除口腔的呕吐物,防
止误吸入气道。
VBI的治疗包括以下3方面:
1.针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治疗。这类药物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
高脂血症等诱发因素所进行的病因治疗,包括各种降血压药、治疗糖
尿病药、降脂药等。
2.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代谢。主要有3类:(1)防止
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2)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
流量;(3)改善脑细胞代谢。
3.发作时的对症治疗。发作时用药以减轻症状,发作间期无需应
用,这类药物常可引起头昏和困倦感觉。
1/3的患者可以经过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逐渐停止发作。
1/3的患者反复、频繁发作。给予及时治疗,避免诱发因素,可
逐渐减少发作。
1/3的患者在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脑梗塞。其中一半在首
次患病后一年内发作,其余在5年内发生。还有一种基底动脉型的偏
头痛,也是VBI发作的一种形式。VBI反复发作还是心肌梗塞的一个危
险信号。
VBI患者睡眠不能“高枕无忧”,高枕可能影响椎动脉的血流,
还可能刺激颈交感神经,诱发脑缺血。避免由卧位或蹲位突然转成直
立位。老年人“直立调节反应”能力减弱,在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人
中,直立调节障碍更常见。锻炼身体时颈部不能过度地后仰、扭转、
屈曲。外出旅游不能乘坐高速、旋转、快速升降的游乐设备,登高及
坐缆车时也要小心。野外或途中有发作应立即停下来平卧休息,一些
长期性治疗在外出旅行时也要规律用药。近期频繁发作应避免外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症。这种病症的发生多是因为动脉硬化或颈椎间盘突出、肥大压迫血管,影响了血液循环,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它多发生在伏案工作时间长的人身上,如教师、编辑等。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很少运动,引起脑血管弹性减退、颈椎疾病等,并相应地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前这类患者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现在随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许多年轻人因长时间伏案工作,加上饮食结构不科学,高脂肪高蛋白摄入过多,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症患者年轻化了。在各个不同的年龄层中,这类患者又以女性居多。

许多患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朋友,误以为是自己的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出了问题,常到心血管科或神经科去看病。其实,当你出现经常性头晕、头疼等症状时,应该到针灸科去看看。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种病,很多能扩张血管的中西药看似对症,实际上疗效不大,还有一些副作用。而我国传统的针灸疗法能在局部集中要点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调整神经、内分泌功能,使人的肌体功能在整体上明显好转。

不能根治。很多人都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但他们没有症状,所以只要没有症状,或者控制了症状就可以了。

首先是血压,血糖,血脂三大危险因素的控制.其中尤其是降压药,市面上很多,但许多都缺乏对身体的保护作用,是不能用的,或者自己买了乱用的,以一种能控制的就最好不用几种,要规范化用药.降血糖要避免降过头, 降脂的要提防对肝脏的不良影响
扩管, 改善微循环.你前面提高的银杏等中药都有活血化淤,增加脑部血液供应的作用
抗凝,预防血栓形成,否则有中风的危险
血管软化保护剂
以上为主要的.其实各种药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如何协调不是上网查资料或者这样遥相询问能解决问题的. 真的, 很有必要去医院调理.而且需要动态观察的
可以热磁加红外线治疗

我建议你去

第一,做手术,不过可能有比较大的风险。

第二,多多按摩,一天几次,一定要坚持。到专业的按摩师那里去。

第三,生活习惯一定要好,比如不能吃太多油脂的东西。生活要规律。

这样慢慢就会改善,要根治要看个人的情况了

祝你好运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如何治疗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骨质增生等,直接压迫椎动脉,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产生眩晕等症状;或因椎动脉本身病变,如动脉硬化、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或其他血管病变等,引起同侧椎动脉血流减少,诱发一系列缺血症状。治疗:1、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斯匹林75~150...

什么原因造成椎基底供血不足?
最常见的一种 由于 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3,常见于中老年人,使...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是什么样的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症。这种病症的发生多是因为动脉硬化或颈椎间盘突出、肥大压迫血管,影响了血液循环,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它多发生在伏案工作时间长的人身上,如教师、编辑等。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很少运动,引起脑血管弹性减退、颈椎疾病等,并相应地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前这...

最近有点椎基底供血不足的症状,该怎么办好呢?
你好。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鼻喉科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建议用药治疗。脑络通胶囊 补气活血,通经...

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根治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最常见病因是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小动脉病变以及动脉夹层5-8。少见的病因有偏头痛、血管肌纤维发育异常、凝血性疾病以及滥用药物。栓子来源于心脏、主动脉以及近端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1,3,5。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因人种和性别而异9,10。男性白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常常发生在锁骨下动脉发出椎...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你好,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会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引起心脑供血不足的原因很多,有血管动脉硬化引起的,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史长期劳累,睡眠不足等原因都可能引起。出现这个情况后首先结合患者自身的不适,有明显不适症状适当的服用些扩张血管,活血化瘀的药物,平时注意自我调理,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需要注意点什么? 妈妈得了这个病我能做些什么,平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治疗方案 1、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动脉粥样硬化可采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恩如阿司匹林肠溶剂),血管扩容剂(右旋糖酐),脑血管扩张剂及白蛋白光量子疗法等。颈椎骨质增生者可行颈椎牵引。2、手术治疗 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

椎基底动脉右侧大脑动脉供血降低有什么影响
病情分析:椎-基底动脉和大脑前动脉都是人体脑部的主要动脉,负责内耳和大部分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上述动脉一旦供血不足,即可出现相应的内耳及脑组织的功能缺损,可出现眩晕、视觉障碍、头痛、运动或感觉障碍等症状。 因椎-基底动脉及两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最终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的原因主要有:①动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什么检杳?椎基底是人体那个部位?
回答:病情分析: 这种情况应该是颈椎病引起的椎动脉的压迫狭窄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在脑底部,主要是供应小脑。 指导意见: 如果要确定椎基底动脉的具体情况应该考虑做脑血管的造影检查才能确定的。

请问谁知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2 椎动脉粥样硬化 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血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3.解剖异常 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缺如者,较易发生...

庐江县1369709594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以治好的吗? -
毕钓米格: 能不能治好主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些可以治好,有些可以缓解.

庐江县13697095947: 患有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怎么办啊? -
毕钓米格: 那些治疗是有效的. 但是并不是说都要用,关于怎样合理搭配各种药物--你的病肯定是需要多种药联用的, 需要有医生专门为你合身定制出一套方案来.首先是血压,血糖,血脂三大危险因素的控制.其中尤其是降压药,市面上很多,但许多都缺乏...

庐江县13697095947: 患有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怎么办啊?
毕钓米格: 那些治疗是有效的.但是并不是说都要用,关于怎样合理搭配各种药物--你的病肯定是需要多种药联用的,需要有医生专门为你合身定制出一套方案来. 首先是血压,血糖,血脂三大危险因素的控制.其中尤其是降压药,市面上很多,但许多都缺乏对身体的保护作用,是不能用的,或者自己买了乱用的,以一种能控制的就最好不用几种,要规范化用药.降血糖要避免降过头,降脂的要提防对肝脏的不良影响 扩管,改善微循环.你前面提高的银杏等中药都有活血化淤,增加脑部血液供应的作用 抗凝,预防血栓形成,否则有中风的危险 血管软化保护剂 以上为主要的.其实各种药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如何协调不是上网查资料或者这样遥相询问能解决问题的.真的,很有必要去医院调理.而且需要动态观察的.

庐江县13697095947: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谁得过吗?
毕钓米格: 椎基底动脉颈椎压迫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我记得我妈打过好多种了,就有个好像叫黄花黄色素的还是什么的,我忘了,就那个最快了.按说你第一次犯,打3天就能见效.你也可以去理疗科按摩和针灸,配合打针也挺快的.完事好了以后多锻炼,不能全指望药

庐江县13697095947: 我妈妈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请问应该如何治疗,用些什么药,能否治愈呢? -
毕钓米格: 口服西比灵胶囊效果就比较好.

庐江县1369709594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治好吗 -
毕钓米格: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为主,临床可以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比如,血栓通胶囊或者血府逐瘀口服液等药物进行对症性治疗,临床也可以适当应用一些中药或者西药,比如盐酸氟桂利嗪分散片,眩晕停或者盐酸倍他司汀片等药物来改善椎基底动脉

庐江县13697095947: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种病能根治吗?治疗起来麻烦吗?
毕钓米格: 您好,中老年人群头晕很多都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您提供的检查可能是个经颅多普勒诊断报告,也没照诊断结果,症状只提供了一个头晕,所以不能确定是不是这个问题.甘油三酯偏高,如果不是太严重,平时清淡饮食就可.心肌缺血需要心电图确诊,必要时服用改善心肌供血或者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建议去当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诊治头晕症状.心脏问题需要去心内科诊治.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