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侯爵官几品

作者&投稿:禹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侯爵官几品~

  爵位和品阶是两种类别,所以侯爵没有品级,只有等级,一般分为郡侯、县侯等。
  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师西周时期已较成熟,原都是宗族的长老,对王负有指导、辅佐、监护的责任。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君师者,治之本也”(《大戴礼记。礼三本》)在君主年幼或尚未成熟之时负起全面的指导作用。非道德功勋崇高,则不居其位,宁缺毋滥。到唐代,转变成三公,名位高但不实际行使权力的虚职,不属僚属之列的荣誉职位。
  二、三省并相(中书、门下、尚书)
  中央行政机构还有其他省、寺、监等各部门,但以此三为最要。
  中书省是受命于最高指令制定、推出各项政令等职能的机关。中书省——发令。这些命令唐代叫做“敕”,虽以皇帝的名义发出,却不由皇帝拟定,而由中书省拟订。其程序如下:由中书舍人草拟圣旨多份,称“五花判事”,再由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或中书侍郎(中书省副官)选出一份并稍加润饰,成为正式诏书,接着由皇帝画一敕字成为皇帝的命令,最后下达门下省。 中书省正职长官为中书令,副职长官为中书侍郎。下辖: 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集贤殿和史馆(机构)。
  门下省是朝廷政令及各类上行文的审议机关。门下省——复核。由中书省发出的皇帝命令,至此须经过复核。若复核不通过则由给事中(有封驳权的官)批注送还中书省,称“涂归”,意思是要求中书省重拟。若复核通过,还需侍中(门下省长官)或门下侍郎(门下省副官)签名,诏书才正式生效,然后下达尚书省执行。若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而没有中书、门下的印章,在唐代这被认为是违法的。 门下省正职长官为门下侍中,副职长官为门下侍郎。下辖: 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机构,掌管图书、礼仪、制度沿革等)
  尚书省是最高的执行机构,执行各项政令。 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叫尚书令,李世民在做皇帝前曾任此职,所以其后朝臣无人敢再当尚书令,常虚悬其缺。尚书省实权遂在其副官,称左、右仆射者。左仆射管吏、户、礼三部,右仆射掌兵、刑、工三部,六部每部下有四司,共二十四司。尚书省正职长官为尚书令,副职长官为左、右仆射。六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1)吏部—掌管官吏选拔、任免、升降、考试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制书令史、甲库令史、亭长、掌固 等。
  2)户部—掌管户口、经济、财政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计史、掌固。
  3)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教育等
  4)兵部—掌管武官选拔和军事行政
  5)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和审判
  6)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建设和后勤有关工作
  三、六部是政务机关,而另外还有事务机关——九寺,来源于秦汉时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长官为卿、少卿。具体分门如下:
  1、太常寺——“常”,本作“尝”,取以食物供奉祖先,让其时时尝新之意,故太常寺管皇帝理祭祀之事;
  2、光禄寺——其来源为汉代光禄勋,“勋”通“阍”,是皇家的门口,故光禄寺掌管宫门警卫;
  3、卫尉寺——汉本是皇家卫队,至唐变为仅管皇帝依仗帐幕等;
  4、宗正寺——掌管皇帝的宗族之事;
  5、太仆寺——仆,是赶车人的意思,故太仆寺掌管皇帝的舆马;
  6、大理寺——源于汉代廷尉,为中央审判机关;
  7、鸿胪寺——胪,是传呼之义,源于汉代之大鸿胪,掌管皇帝的待人接物,等于皇帝私人的外交部;
  8、司农寺——源于汉代大司农,管政府经济的机构,天下田赋收入名义上均归司农寺管理,而入国库;
  9、少府寺——也是管经济的机构,但是是管山泽盐矿等税的,这部分收入纳入皇帝私人钱库中去。
  四、监察、谏议制度及其结构设置
  唐代的御史台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监督结构。它分为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中央政府官员,主要是尚书省六部官员,而中书、门下省不在监察之列;右御史检查各地方官员,全国分十道,每道一个,称“观察使”。这“观察使”本是中央的监察官,在各道巡查,后来就变成常驻地方的中央官了,无形中成为地方的最高长官。假使他的任务是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又赋予他全部权力以应付地方事宜,这即成为“节度使”。节是当时一种全权的印信,有了它就可以调度一切,故称“节度使”。由于其权力极大,所以逐渐演变成“藩镇”。
  御史台下分三院:
  1)台院侍御史,负责纠举、弹劾朝廷百官。
  2)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各种仪式。“正班,列于阁门之外,纠离班,语不肃者”。
  3)察院监察御史的督察范围非常广泛。巡按各地。监察御史虽只八品小官,但手握天宪,气魄很大,“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摄州县,为不任职”!
  另外,除三公也有这种权利、职责外,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和补阙、拾遗也是专门的谏官。以“犯颜强谏”著称的魏征,就做过谏议大夫。并形成了“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的制度”。
  五,关于唐朝的宰相
  每一个皇朝均有皇室及政府之分。皇室以皇帝为代表,而丞相则是政府的第一把手。丞和相都是副的意思,所以丞相也是一个副官,在先秦时代他实际上是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宰,在外理事称相。秦统一天下以后,所有的贵族都倒台了,只剩下一家贵族,那就是皇族,所以他们家中的丞相就变成既要管理国家,又得管理皇帝的家事。这就是丞相的由来。
  唐代宰相采取的是委员制而异于两汉的领袖制。共有三个衙门:中书、门下、尚书,此三个部门的职能外加御史台才等于汉代丞相的职权。可见唐代丞相的分权。由于一道诏书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才正式生效,为了方便就在讨论重大事件时,由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所在称“政事堂”。若一人身兼左右仆射,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有权进入政事堂议事(由于尚书省的长官是虚设的)。但在开元以后,仆射就不能进入政事堂议事了,尚书省变成一个纯粹的执行机关。因此在唐代中书、门下的长官才是真丞相。
  六,品级的具体划分
  唐代分九品官,一、二品官处以元老,不实际负责政治事务,即“三公”等衔。以上所述的“三省六部一台”的第一把手都为三品官。 除“三省六部一台”外的官职,多为闲职。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三师) 太尉,司徒,司空(三公) 说明:是一种很高的虚衔,一般无实际执掌,不常设。
  正二品 尚书令(一人),侍中(二人),中书令(二人)
  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
  正三品 六部尚书(各一人),门下侍郎(二人),中书侍郎(二人),御史大夫
  正三品下 左散骑常侍(二人),右散骑常侍(二人)
  从三品 国子祭酒
  正四品上 六部侍郎,尚书左丞(一人),御史中丞
  正四品下 左谏议大夫(四人)
  从四品下 尚书右丞(一人),国子司业
  正五品上 中书舍人(六人),国子博士
  从五品上 六部各司郎中
  正六品上 太学博士
  从六品上 六部各司员外郎,国子助教
  从六品下 侍御史,国了监丞
  从七品上 左补阙(六人),右补阙(六人)
  正八品上 监察御史
  从八品上 左拾遗(六人),右拾遗(六人)
  刺史 每州一人)
  上州:从三品
  中州:正四品下
  下州:正四品下
  别驾 一人
  上州:从四品下
  中州:正五品下
  下州:从五品上
  长史 一人
  上州:从五品上
  中州:正六品上
  下州:无
  司马 一人
  上州:从五品下
  中州:正六品上
  下州:从六品上
  录事参军事
  上州:从七品
  中州:正八品上
  下州:从八品上
  录事 一至二人
  上州:从九品下
  中州:从九品上
  下州:从九品下
  六曹参军 各一人
  上州:从七品下
  中州:正八品
  下州仅三曹,从八品下
  县令 一人
  京县:正五品上
  上县:从六品上
  下县:从七品上
  县丞 一至二人
  京县:从七品上
  下县:正九品下
  主薄 一至二人
  京县:从八品上
  下县:从九品上
  尉
  京县:从八品下
  下县:从九品下
  唐朝的中央政府有六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殿中省、
  内侍省。
  1。中书省(决策机关)设 中书令两人,正二品。
  中书侍郎两人,正三品。
  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
  属下官员包括,主书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右散骑常
  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右补阙六人,右拾遗六人,起居舍人十六人,皆
  从六品上。
  中书省下又设有集贤殿书院,有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
  2。门下省(审议机关)设 侍中二人,正二品。
  侍郎二人,正三品。
  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
  属下官员包括,录事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左补阙六人,
  从七品上。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起居郎二人,从六品上。典仪二人,从九品
  下。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符宝郎四人,从六品上。
  门下省下又设有弘文馆,有学士,校书郎官职。
  3。尚书省(执行机关)设 尚书令一人(因太宗曾任此职,故不授予臣下)
  尚书左仆射一人,从二品。
  尚书右仆射一人,从二品。
  尚书左丞一人,正四品上。
  尚书右丞一人,正四品下。
  (左丞管理吏、户、礼三部,右丞管理兵、刑、工三部)
  属下官员包括,郎中二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都事十二人,
  从七品上。主事十二人,从八品下。
  尚书省下又设有六部:
  吏部 设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二人,正四品上。
  郎中二人,正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司封、司勋、考功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三人,从八品下。
  户部 设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
  郎中二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度支、金部、仓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三人,从八品下。
  礼部 设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一人,正四品下。
  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祠部、膳部、主客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兵部 设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
  郎中二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职方、驾部、库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刑部 设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一人,正四品下。
  郎中二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都官、比部、司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工部 设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一人,正四品下。
  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屯田、虞部、水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4。秘书省(掌经籍图书) 设 秘书监一人,从三品。
  秘樯偌喽耍铀钠飞稀?br> 秘书丞一人,从五品上。
  属下官员包括,秘书郎三人,从六品上。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
  正九品下。
  秘书省下又设有著作局,有著作郎,著作佐郎官职。
  5。殿中省(掌天子服御) 设 殿中监一人,从三品。
  殿中少监一人,从四品上。
  殿中丞二人,从五品上。
  殿中尚医二人,正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九品上。
  殿中省下又设有食、药、衣、舍、乘、辇六局,各局有奉御、直长官职。
  台
  唐有二台,御史太与司天台。
  1。御史台(监察机构) 设 御史大夫一人,正三品。
  御史中丞二人,正四品下。
  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 设 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
  殿院 设 殿中侍御史九人,从七品下。
  察院 设 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
  2。司天台(又称太史局) 设 司天监一人,正三品。
  司天少监二人,正四品下。
  司天丞一人,正六品上。
  主簿二人,正七品上。
  主事一人,正八品下。
  司天台下设春、夏、秋、冬四官,皆正五品上。
  寺
  唐有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
  每寺均设有 正卿一人,正三品。
  少卿一人,正四品上。
  寺丞二人,从五品/六品。
  主簿二人,从七品上。
  博士四人,从七品上。
  太祝六人,正九品上。
  监
  唐有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
  1。国子监, 设 祭酒一人,从三品。
  司业二人,从四品下。
  监丞一人,从六品下。
  主簿一人,从七品下。
  录事一人,从九品下。
  2。少府监, 设 正监一人,从三品。
  少监二人,从四品下。
  监丞六人,从六品下。
  主簿二人,从七品下。
  录事二人,从九品下。
  3将作监, 设 正监一人,从三品。
  少监二人,从四品下。
  监丞四人,从六品下。
  主簿二人,从七品下。
  录事二人,从九品下。
  4。军器监, 设 正监一人,正四品。
  监丞一人,正七品上。
  主簿二人,正八品下。
  录事一人,从九品下。
  5。都水监, 设 使者二人,正五品上。
  监丞二人,从七品上。
  主簿二人,从八品下。
  录事一人,从九品下。
  唐朝仍然设有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职位,
  但很少授予大臣,所以实际上掌握宰相权力的是挂着“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他们更易于被君主控制。

在唐朝武则天时期,侯爷并不是一个官职,而是爵位。若要与官职进行类比,通常需要参考受封者的官职。在九品中正制中,并没有列位。但超品这一称谓也偶尔出现,意指爵位影响力很大,但实权几乎没有。可以认为,侯爷相当于一种养老的地位,若有人同时兼有其他官职,则其实际的权力地位会更高。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建议查阅唐朝历史文献和资料。

正一品 唐朝的“正一品”官职包括——
 1、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已上职事官。
 2、王。
 3、爵。
 4、天策上将。
  其中:
  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称为“三师”,并列正一品。最有地位的官职,没有实际职务权利,德高望重可晋升此职务,此职务可以空缺。
  太尉、司徒、司空各一员,称为“三公”,并列正一品。最有权势的官职,没有不管的,祭祀、文、武、钱、粮等等一应俱“管”,连皇上家里面的家长里短琐碎小事,都可以“管”,连皇上搞对象他们也可以“管”,拆台、说和他们都干。
  已上职事官,就是做过这样的官的人,并列正一品。
  以上人员称为——“三师三公”。
  天策上将是武德年间设置,后来取消,是一个无实际工作的称号。

[此处再更正,原来是“天策上将是武则天设置”出大错了,修改后如上,武德是李渊的年号]

  王、爵代表的是贵族称号,也没有实际工作。王、爵是通用称号,一般正一品王就称为“亲王”,王、爵都有特别的名字,同一个名字一直使用,但是还是有晋升、降级,所以一般都称呼实际的“封号”,比如李世民的儿子李泰就是“魏王”,在加封、晋升、降级的时候都会公布他们的品秩,平时就用“封号”来代替。
  这里面,亲王见“三师三公”必须要拜,这就是“上下”,太子是亲王也一样。
  另外三师是“训导天子”的人,他们连皇上都教训,还有谁敢在他们面前无礼,见面无论如何要“拜”。拜不是下跪,就是点个头拱手致敬。
  磕头是清朝的礼仪,清朝之前只有罪犯下跪“咚咚”磕头,“拜”的含义是“双手”,就是双手在胸前合拢,然后,级别差不多的目视对方前胸,如果级别比对方低那就头低一下,级别低的多的,头要低到手的位置,就是胸前称为“空首”。古代的“跪”就是坐,没有屈服的含义,现在古装电视剧大都是胡说八道。古代是“顿首”“稽首”“空首”“拜”。
  要特别注意区别“正一品”和“从一品”,有些名称会搞混。下面是从一品:
 1、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
 2、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已上职事官。
 3、骠骑大将军(武散官)
 4、嗣王、郡王、国公。
 5、爵。
  从“从一品”开始分成“文、武”,注意前面说了,“勋官”最高就是“正二品”。
  古代见皇上,最多是“稽首”就是头要向下,快到腹部的时候抬起来,一定不能触地,古代都是坐着行礼,坐就是跪,和今天的“下跪完全不同”,过去是先跪坐聊天,然后皇上来了,顺势就低个头,那就算行大礼了。只有极少数是“顿首”,就是头触地,但是可不能出声音,而且马上要抬头,不能低着不抬头,因为马上还要“拜”两下,这就是“顿首再拜”。
  “顿首”“稽首”“空首”“拜”不分“站立”和“跪坐”,日本人90度鞠躬就是“稽首”,日本人45度鞠躬就是“空首”。

一楼的说法有误导之嫌。侯爵不是一个官职,所以单纯受封侯爵的人没有品级。它只是一种类似于现在官员待遇级别的荣誉性封号,或者说是爵位。也就是说,在实封的前提下,郡侯可以食禄这个郡的多少多少人的赋税;县侯可以食禄这个县的多少多少人的赋税。封侯和其他由皇帝赐予的爵位一样,通常都是给有功之臣及其后人的,作用是在其官职应得的俸禄之外,在奖赏性的使其能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能获此殊荣的人通常官职是比较高的,因为在唐朝,皇帝所册封爵位的通常是朝堂之上的大臣或是封疆大吏。在唐朝,爵位分为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十一个级别。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侯、××县开国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这样看,就能理解二楼所说的郡侯6等,县侯8等了。但是二楼所说也有混淆视听之嫌,实际这里的6等和8等并非品级,即是说并非郡侯是6品,县侯是8品,品级和爵位的等级是2给不同的概念。所以综上所述,楼主你所提的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侯爵没有品级,只是受封侯爵的人,通常是担任了具体职务的,所以才会让你把爵位和品级混淆。如果非要问一般担任侯爵的人品级是多少,那我只能笼统地回答,大约是从三品以上的官吏,一般才会受封侯爵。强调一下,这只是说一般情况下,侯爵受封者都是正一品到从三品的高官,但是在中唐和晚唐动乱时期或者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会有无官者或是从三品以下官员受封的记录,这就不一而足了。谢谢!

爵位和品阶是俩类 所以侯爵没有品级 只有等级 一般分郡侯县侯 唐朝
  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侯、××县开国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希望对你有帮助

郡侯 六等县侯 八等

唐朝没有郡侯吧


唐朝侯爵官几品
强调一下,这只是说一般情况下,侯爵受封者都是正一品到从三品的高官,但是在中唐和晚唐动乱时期或者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会有无官者或是从三品以下官员受封的记录,这就不一而足了。谢谢!

唐朝侯爵官几品
从七品上。主事十二人,从八品下。 尚书省下又设有六部: 吏部 设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二人,正四品上。 郎中二人,正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司封、司勋、考功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三人,从八品下。 户部 设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 郎...

唐代员外郎是几品官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唬、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 问题二:唐朝侯爵官几品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

清朝两江总督加一等侯爵是几品官???
两江总督是一般正二品官职,有的是从一品。一等侯是荣誉,不是实际的官职,是超品的

唐朝中书令是几品?
正八品上 监察御史 从八品上 左拾遗(六人),右拾遗(六人) 唐朝侯爵官几品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不是官职、官位。各个朝代封爵制度、爵位名称不同。 唐朝封爵制度: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

唐朝侯爵官几品
正一品 唐朝的“正一品”官职包括——1、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已上职事官。2、王。3、爵。4、天策上将。其中: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称为“三师”,并列正一品。最有地位的官职,没有实际职务权利,德高望重可晋升此职务,此职务可以空缺。太尉、司徒、司空各一员,称为“...

漠河县15392333651: 唐朝太宗时期有哪些侯爵(具体的名称)?
友蔡双嘧: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定爵制九等:一等为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等为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等为国公,食邑三干户,从一品;四等为开国郡公,食邑二干户,正二品;五等为开国县公,食邑—干五百户,从二品;六等为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从二品;七等为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等为开国县子,食巳五百户,正五品上;九等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各封爵还授给世袭的永业田,亲王10000亩,郡王5000,国公4000亩,郡公3500亩,县公2500亩,侯1400亩,伯1000亩,子800亩,男500亩.

漠河县15392333651: 唐代和清代爵位的区别请问唐代和清代爵位之间有什么区别,哪个朝代的
友蔡双嘧: 唐朝侯爵是爵位中的第六等 乾隆十六年,定制世袭七品为恩骑尉,这样,正式确立了清代的世爵制度,分为九级二十七等,它们是: ? 公爵,分为一到三等,超品. ? 侯爵,分为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侯,超品. ? 伯爵,分为一等伯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伯,超品. ? 子爵,分为一等子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子,正一品. ? 男爵,分为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男,正二品. ? 轻车都尉,分为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 骑都尉,分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一到二等骑都尉,正四品. ? 云骑尉,正五品. ? 恩骑尉,正七品. ? 一云骑尉在清代俗称“半个前程”.

漠河县15392333651: 请介绍一下唐代官制,谢谢! -
友蔡双嘧: 有点复杂啊……唐代官制分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少数民族政权的职官制几个方面.唐朝官员品级 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爵 :王从一品: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

漠河县15392333651: 中国古代官职系统明列 -
友蔡双嘧: 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职外官:无武职京...

漠河县15392333651: 唐朝各种官职?唐朝时有哪些官职?从最大的官说吧!谢谢!
友蔡双嘧: 唐朝官员品级 正一品: 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

漠河县15392333651: 唐朝的官职以及它们的品级? -
友蔡双嘧: 唐朝的中央政府有六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殿中省、 内侍省. 1.中书省(决策机关)设 中书令两人,正二品. 中书侍郎两人,正三品. 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 属下官员包括,主书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

漠河县15392333651: 请问中国古代王爵的等级排位? -
友蔡双嘧: 爵位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先秦时代的封爵 夏商时期 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

漠河县15392333651: 唐朝时的正几品是什么称呼 -
友蔡双嘧: 以唐朝为例,解读古代官僚体系中散阶、职品、爵级、勋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散阶用于表明官僚与普通百姓之间的不同及其资历、服色、恩荫、授田等待遇,却不表示官僚的实际职务.唐代散阶序列概况参见表《唐代文武散阶》.散阶不授吏员...

漠河县15392333651: 公主,王爷,侯爵,宰相,太子,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
友蔡双嘧: 太孑最大,侯爵最小.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太孑最大.除非王爷是摄政王.但名义上还是太孑最大.侯爵最小.公侯伯孑男.公爵尚在王之下更何况侯.

漠河县15392333651: 唐朝官员的品级? -
友蔡双嘧: 唐朝的官员品级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三师) 太尉,司徒,司空(三公) 正二品 尚书令(一人),侍中(二人),中书令(二人) 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 正三品 六部尚书(各一人),门下侍郎(二人),中书侍郎(二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