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关系

作者&投稿:琴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事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关系~

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所谓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愿以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不是寻常意思,而是体现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一、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意思表示和什么是法律行为。其次知道两者的构成要加、法律效力、特征,从而判断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
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法律行为,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三、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力
(1)构成要件
其构成要件可分为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客观要件,是指在外表上可以看出其法律意思的效果,即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
主观要件,指内心的意思,分为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表示意识,即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意义;效果,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一定法律效果。
(2)法律效力
意思表示的拘束力,亦即意思表示的成立效力。意思表示一旦成立,表意人须受其约束,非依法律,不得擅自撤回或者变更的法律效力。意思表示作成后,将要影响表意人、相对人或第三人的利益。
四、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和特征
(1)构成要件
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第一,必须是出于人们自觉的作为和不作为。
无意识能力的幼年人、疯癫、白痴,精神病,以及一般人在暴力胁迫下的作为和不作为,都不能被视为法律行为。第二,必须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现的举动。单纯心理上的活动不产生法律上的后果,如虽有犯罪意思而无犯罪行为的,不能视为犯罪,也不能视为法律行为。第三,必须为法律规范所确认、而发生法律上效力的行为。不由法律调整、不发生法律效力的。
(2)特征
法律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法律性。法律行为是法的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意义、可以用法律进行评价的人的行为。第二,社会性。法律行为作为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第三,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
五、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
从二者的概念上来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即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没有真实意思表示,该行为就不算是法律行为。

民法通则54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 变更 中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既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那么,认识民事法律行为,便须从意思表示入手。只有将意思表示的要素予以厘清,方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民事法律行为及其法律要件。意思表示是行为能力适格者将意欲实现的私法效果发表的行为。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不是寻常意思,而是体现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作为意思表示,其表示客体必须是意思,意思之外的表示,不能成立意思表示,如事实通知。事实通知又称观念通知,其表示的是某种事实,而非意思。合同法中规定的承诺迟到通知、债权让与通知等虽也都是表示,但客体却是事实,而不是意思。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是由当事人意思表示决定,如果虽有表示意思的行为,但法律效果不由该表示的意思内容决定的表示之意思,仍不能成立意思表示。如催告、拒绝要约等,虽然也是一定意思的表示,然而其效果却不取决于意思,而是取决于法律的规定,故民法上称之为意思通知,以与作为民事法律行为要素的意思表示相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所谓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愿以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不是寻常意思,而是体现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都回答很好,我就不回答了,但是拷贝的,不是自己的理解,加油改正。
简单点说,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的其中一个要件,意思表示也很复杂,有专门的学者研究它,如果有兴趣,可以搜索相关论文。
意思表示的内容不一定是合法的,但民事法律行为必须是合法的;
意思表示由意思和表示组成,共同称之为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中比不可少的一个构成要件。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是什么关系
(1)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即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没有真实意思表示,该行为就不算是法律行为。(2)意思表示不等于法律行为。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两个或数个意思表示;实践性法律行为的成立,除了意思表示以外,尚需交付标的物。(3)...

事实行为、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区别?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是上述两者的本...

解释一下法律中“意思表示”和“事实行为”的概念如题 谢谢了_百度知 ...
意思行为主要指“法律行为”。 它必须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必要。法律行为是行为人努力通过意思表示产生与意思内容一致的法律后果的行为; 事实行为也是通过一定的行为产生法律后果,但不需要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必要。 举例: 1,甲向乙转让电脑一台,乙取得电脑所有权是通过法律行为进行的,甲必须有...

事实行为、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区别?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是...

民事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关系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是由当事人意思表示决定,如果虽有表示意思的行为,但法律效果不由该表示的意思内容决定的表示之意思,仍不能成立意思表示。如催告、拒绝要约等,虽然也是一定意思的表示,然而其效果却不取决于意思,而是取决于法律的规定,故民法上称之为意思通知,以与作为民事法律行为要素的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解释在民法通则的相关内容
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是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 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

在法律上什么叫做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指行为人欲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内在意思表现于外在的行为。简单的说就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愿。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是体现为司法效果的...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内涵作了调整,使其既包括合法的法律行为,也包括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同时强调了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突出了“意思表示”这一核心要素。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我们一般按照以下三个...

法律行为与法律事件的区别
1行为与事件的性质:法律行为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受到当事人的意志影响,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而法律事件则不受人的意志控制,其发生与否、时间、地点等都无法预测,具有客观性。2行为与事件的影响:法律行为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例如签订合同、结婚等行为可以导致婚姻关系、债权...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3、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

兰考县13038812272: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 -
晨的舒朗: 一、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意思表示和什么是法律行为.其次知道两者的构成要加、法律效力、特征,从而判断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 意思表示,指向...

兰考县13038812272: 民事法律行为是意思和意思表示的统一吗 -
晨的舒朗: 意思是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间志和愿望: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这种意志和愿望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民事法律行为就是这二者的统一,这是因为: 其一,如果行为人仅有意思而没有以一定的行为表示出来,是不会发重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的.例如要买某种东西,只处于想买的愿望当中,而没有具体实施交付价款的行为,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其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以他的真实意思为基础.行为人所为的行为,必须是他的真实愿望,如果他的意思表示不是出于真实意志,那么这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将会受到影响,意思表示构成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而行为人的内在意思则是其意思表示的基础. 综上,我们说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意思和意思表示统一.

兰考县13038812272: 意思表示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
晨的舒朗: 民法通则54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 变更 中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既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那么,认识民事法律行为,便须从意思表示入手.只有将意思表示的要素予以厘清,方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民事法...

兰考县13038812272: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 -
晨的舒朗:一、区别:(一)概念民事行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的合法行为.(二)特征民事行为的特征:1、主体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目的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3、是主体有意识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有意思表示,即行为意思、表示意思、效果意思;2、是合法行为.二、联系民事行为分为有效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其中,合法的民事行为也叫做民事法律行为.

兰考县13038812272: 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是同一个概念吗 -
晨的舒朗: 就民法而言,二者确是一个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并按照该意思表示发生私法上效果的合法行为.也可称之为法律行为. 超出民法范围,此法律行为可具有其他部门法上相应含义.

兰考县13038812272: 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 -
晨的舒朗: 《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属于合法民事行为.

兰考县13038812272: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有什么区别 -
晨的舒朗: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两者虽然都是行为人基于主观上的目的,借助于一定的客观条件实施的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