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会打仗吗?

作者&投稿:卓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擅长什么,诸葛亮上场打仗吗?~

你好,历史上的诸葛亮内政,军政,外交一把抓,而且都不错,尤其是外交和内政十分擅长,军政也很厉害,要不敢六出祁山而从来没有过失败。上战场以后诸葛亮多是指挥性质的,不可能拿着刀枪上去拼的。

会,但不是他的长处,《三国志》记载治军是诸葛亮的长处,奇谋为短...

刘备时代:

荆襄战役失败后,刘备集团失去荆州三郡,从根本上说,蜀国已经退出了争天下的行列。刘备伐吴,其实是在做最后一次挣扎。刘备伐吴前曾经作了一次和魏建交的尝试,也是三国史上唯一的一次蜀向魏伸出橄榄枝。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失去荆州三郡之后,蜀无论争天下还是守成,第一大敌已经不是魏了,而是吴。

这里可以提一下地利方面的事:曹操建立的魏帝国对汉中是最晚动手的,占领汉中后,大军无须费事调动的情况下,对进攻益州根本不作考虑,在曹操眼里,得一益州无关紧要。倒是把刘备集团的主力逼出去了,增加了荆州方面的的压力问题更大些,如果刘备失去了益州,那时候他手里荆州四郡还没丢,又能在荆州方向孙刘共抗曹操了。所以,争天下的焦点,只有荆州,当然益州利守不利攻的地理情况也是重要因素,但绝对不是第一因素。如果益州对争天下举足轻重,曹操那时候那么有利的情况下,当然是要拿下来的。

当刘备失去荆州后,在汉中方向,基本情况是他攻不出去,魏也攻不进来。攻不出去可以用诸葛亮五出祁山五败为证据,魏攻不进来呢,没有证据。非要提出证据的话,只能用诸葛亮死后,凭姜维折腾了那么些年才灭亡来说话了。当时还没有诸葛亮五出祁山,刘备无愧为战略家,对攻不出去看得真准,只不过对攻不进来估计得保守了点,因为和魏建交失败(使者被曹丕杀了),形势使他不得不安全第一,不然他伐吴的兵力,该可以不止五万。

荆州方向呢?刘备想争天下,就一定得占据到一块立足点,这就是所谓的进可攻退可守之地,军事要点。如果占不到荆州的一部分,即使只想守,那也是守不住的,从荆州方向攻益州,只需要数万兵,刘备自己就刚成功过。所以,最后结果只能是魏灭吴再从荆州方向出兵灭蜀,或吴灭蜀。至于是吴先灭魏再灭蜀还是先灭蜀再灭魏或被魏灭,那已经不是需要蜀首脑考虑的事了。总之对荆州方向蜀是守不住的,想求苟安一隅两面防守只能死得更快。若魏吴联手从汉中荆州两面灭蜀的话地利原因吴得利将比较大。因此,魏是不愿意和吴两家瓜分蜀的;如果情况反之,当时最强大的是吴,魏是老二,蜀早被吴灭了。

所以刘备要以五万兵力伐吴,在刘备的设想中,五万兵也差不多够了,他的目标显然不是要灭吴,而是要吴迫于当时魏很强大这一形势,还他荆州数郡。如果进军顺利,直接攻占了几郡最好,可以和吴换荆州地盘,即使攻城不利,只要保持敌对态势,一定时间后----因为在刘备伐吴的同时,魏必在荆州方向不停集结兵力,魏集结兵力到一定程度,吴抗不住压力之下必向蜀退让,还刘备荆州,三郡、两郡,似乎也可以接受,一切决定于魏方动作速度和力度,和刘备手里当时还剩下多少筹码,比如攻占了一郡,和一郡未下四万兵损耗得只剩两万了,谈判合同的内容肯定是会有所不同的。可惜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刘备直接败,当然史书上就无法出现这一纸合同了。

即使刘备伐吴得利,他也不会傻得去攻打东吴重要城市,和吴军主力硬碰。以五万兵灭吴,可能吗?岂不知打仗不怕败,只怕胜吗?古今中外,哪一场极惨烈的大败仗,不是在连战连胜步步进攻最后导致战线过长才出现的?也正因为他的目的不是灭吴,所以他根本没有急于攻击,而安于相持状态。

因为刘备伐吴只用了五万兵,魏根本不会考虑在汉中方向对蜀动手,刘备的主力显然放在汉中防御上。所以刘备不用担心汉中,而且败了,也不用担心吴乘胜追击大举伐蜀。因为魏不考虑从汉中方向对蜀动手,汉中方向蜀军又处于纯防御态势,则魏军的主力必在荆州方向待机而动。如果刘备大胜或两败俱伤,吴有比较大的损失,魏会趁机伐吴,一举灭吴都有可能,准备的兵力绝对是很强大的。刘备只有五万兵,根本不可能跟魏争什么战果,倒是吴急忙还荆州给刘备求和,吴蜀再次联手抗魏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刘备败了,魏是不会让吴趁机灭蜀的,准备的兵力也足以保证,吴不敢大举伐蜀。刘备就是在胜得利,平亦可得利,败无忧的形势判断下,以争天下为目标,做最后一博。冒险吗?五万兵,可以说冒险,但这仅是一场局部战争,吴不可能以倾国之力来对付刘备这次攻击,而且败亦无忧,也可以说一点都不冒险。唯一值得我们赞叹的是,在与魏建交的尝试失败后,刘备还是作出了这一博。

刘备的志向显然是争天下,确是英雄。而对形势的判断,如同眼见。无愧大战略家!可惜作为战术家,刘备太差劲了,竟然速败在陆逊这后生小子手里。

战略总概:争天下
诸葛亮时代:

刘备死后,到了诸葛亮时代。当时对荆州方向,蜀是没有能力防守住的,如果以三分之二的兵力守荆州方向,三分之一兵力守汉中,其结果只能是两面都守不住。那么诸葛亮怎么还能终其一生,不但保住了蜀国,更有余力五出祁山呢?

其实问题很简单,诸葛亮伐魏,是建立在对荆州方向不设防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抽出兵力来伐魏。我们可以算一算,荆州军团全军覆没,刘备伐吴四万兵几乎也是全军覆没,蜀国到诸葛亮手里大概还能剩下多少兵?南方叛乱不断,少数民族对蜀政府敌视反抗,各方向卫戍部队派出去后,诸葛亮还有兵力够伐魏吗?或者问得不客气点,诸葛亮手里还会有兵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已经退出争天下,只求守成,那么为什么还要伐魏?对荆州方向不设防,其实是对吴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如果吴攻蜀,则蜀可能立即联合魏甚至降魏。所以诸葛亮大概只会在巴郡,雒城这样的防御要点上,派上薄弱的守军,其意义仅是不让吴能速灭蜀,比如只花了三五个月就攻下成都,给自己从汉中回兵和魏接受和谈或投降后出兵攻吴足够的时间。这样的态势下,吴还敢攻蜀吗?对荆州方向防守薄弱,吴就越不会随便攻蜀。而对诸葛亮自己,这样布局,就等于直接说,吴什么时候被灭,蜀也就什么时候被灭,所以,必伐魏。

伐魏可以有以下几个意义:一,牵制魏兵,使其不能全力攻吴,吴保则蜀存;二,鼓舞士气;三,拓疆。

诸葛亮伐魏,所面对的,是魏的第二主力部队,而魏第一主力,永远是放在荆州方面的。祁山打得再热闹,魏也基本不会从荆州方面第一主力集团调兵过来。魏是有能力两面用兵的,这可以用魏后来是先灭蜀然后晋才灭吴来做论据。只是汉中的地形利守不利攻,如果诸葛亮不伐魏,只求死守,诸葛亮用来伐魏的部队,就该放在荆州方向对吴的防线上。其实际上产生的效果就是吴蜀对耗,相当于三方互不结盟状态,则魏的第二主力集团大部能开赴荆州战场,恐怕荆州局势早变了,吴灭则蜀亡。

所以诸葛亮每次伐魏,几乎都通知吴,要求吴配合出兵,或是趁吴魏在荆州打得正热闹的时候伐魏。不过吴从来都没有真正配合过,要么砌词推搪,要么虚张声势。明明和魏打得正热闹,诸葛亮一出兵,荆州方向两家停火了(大家可以翻翻史书算算)。为什么呢?在魏来说,如果祁山诸葛亮大败,主力被消灭或大损,魏完全有资格两面用兵,荆州采取守势,先灭蜀。而吴呢?则是要在魏灭蜀前抢先灭蜀,荆州同样守势。吴比魏有两大优势,路线上有刘备成功的先例,防守上蜀荆州防线比汉中方向薄弱,比当年刘备攻益州的时候还薄弱得多。

如果诸葛亮祁山大胜,比如采用魏延“子午谷奇兵”计划并成功,魏荆州兵团要开去救火。那么吴呢?吴竟然有两个选择,可以攻魏,也可以攻蜀,一切取决于吴决策层形势判断后的攻击意向。如果吴最后的决定是攻蜀,他甚至可以不必攻克成都,而是抢占对防守诸葛亮回军有意义的关口。这时候诸葛亮要回军去对付吴是有困难的,因为魏未必同意停战。当诸葛亮把魏逼得不得不动用荆州主力军团,其显示的战局影响力过大,就是所谓的心腹大患了。魏也许会决意拖住诸葛亮主力,力求消灭,或尾随追击,最后诸葛亮主力在前有吴后有魏进退无路的情况下,吴魏两面夹击下被消灭。

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吴已经攻下益州,或扼住对汉中方向的防御要点,地利已经属于吴。魏急攻荆州方向吴也不怕,就算荆州被夺走几郡,攻下了益州,所得比所失大,只要益州荆州扬州能连成一线,战局主动稳操手中。因此,诸葛亮伐魏想占领一块地盘,几乎就等于想做成功一笔无本万利的生意,五战五败一点不奇怪,不能说诸葛亮军事水平极差,更不能据此怀疑他政治水平管理国家的能力,指责他徒耗国力等等。

诸葛亮伐魏就等于一场高明的玩火,对火候的控制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主力既不能有损,也不能被拖住,更绝对不能冒进。他的目的,只能是击溃消灭魏的军事力量,并不停打击消灭魏能从其他方面调动来援的部队,而且必须是低代价,自己损失极低,一旦魏不得不动用荆州第一主力集团来对付诸葛亮,荆州吴魏军事力量平衡被打破,即吴参战点。如果吴决定的用兵对象是魏,吴蜀联手灭魏的契机产生。要使吴选择魏作为开战方,首先诸葛亮自己的实力绝对不能有大的损失,另外不可以把战火烧得过旺,如果荆州魏第一主力全部开去对诸葛亮开战,那诸葛亮就真的是引火烧身了。

所以,诸葛亮伐魏稍受挫马上退军,从来不打主力对决的仗,占了三郡只迁其人口入蜀,根本不守。如果派部队守,那就成消耗战了,诸葛亮没这本钱。请注意,诸葛亮伐魏是不动用汉中方面守卫部队的,所以每次失利,退回来就没事了,魏的追击根本不能动摇他构筑完善,早有准备的汉中防线。

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军事计划被否决,就是当然的事了。如果从子午谷出奇兵,诸葛亮的主力就必须急速攻出斜谷与之配合,那就是主力决战了。子午谷的奇兵再成功,就算攻克潼关,甚至攻下长安又有什么意义?馒头虽大,问题是你吞得下吗?魏荆州方面第一主力集团调过来对蜀作战,同时吴以倾国之力从荆州方向攻蜀请问谁去阻挡?即使吴的选择是对魏开战,吴蜀联手顺利灭魏,可这灭魏后的战果,诸葛亮还有余力跟吴争吗?那不就徒为人做嫁衣,帮吴灭魏,接下去自己马上就会被吴灭了。

战略总概:保江山、争取天下
蒋琬费祎时代:

诸葛亮布的这个局,对自己的接班人蒋琬该是有所交代的,更大的可能是,蒋琬看破了这个局,对诸葛亮提出荆州方向防御力不堪一击问题并与之探讨,因此被诸葛亮选择为接班人。蒋琬接班后全面推翻了诸葛亮的布局,放弃从汉中伐魏,把诸葛亮伐魏的军队全部调到荆州方向,营建荆州防线。这样做的好处,是安全性大增,消除了诸葛亮时期一直存在的,吴突然袭击灭蜀的危险;坏处是放弃了拓疆,同时不再挑起吸引住魏一部分兵力的担子,必使吴压力大增,在吴灭则蜀亡原则下,将使蜀帝国生命大大缩短。诸葛亮的策略,是努力维持了一线争天下的希望,也就是吴蜀联手灭魏的可能性,但是也同时埋着被吴速灭的危险;而且,正因为对荆州方向防守欠着一手棋,即使出现了吴蜀联手灭魏,蜀所得也可想而知。这是蜀作为最弱一方其先天条件决定的,无法弥补,与诸葛亮才能无关。而蒋琬的政策,则真正的不再有争天下的意向。

蒋琬要改变诸葛亮当初的布局,同样不能让部下让国民知道,说我们是很弱的,说我们对吴从荆州方向来攻是守不住的,说我们其实根本没有资格伐魏,更不能公开诸葛亮当年布的这局之冒险。如果这时候泄漏,同样将人心惶惶,诸葛亮刚死,也许蜀局势一下子混乱崩溃都可能。所以,蒋琬推翻诸葛亮布局的时候,宣布的理由是:以诸葛丞相如此高超的才智,都没能做到从汉中方向伐魏成功,我们更不可能成功了,所以要改变策略,从上庸方向伐魏。喊的还是进攻口号,光复汉室,可是终其一生,都没有从上庸对魏动用过一兵一卒。其实是在对民心士气毫无影响之下,不动声色的把诸葛亮伐魏的兵全数调过来,布防荆州方向的大举动。了不起!所以,诸葛亮这个接班人,选得还是没错的。

战略总概:守江山

以蒋琬布下的这个局我们可以知道,不管魏灭吴还是吴灭魏,他们怎么打,打得多热闹,基本就没蜀什么事了。蒋琬的局,就是最平常的我前面说过的两面防守局,可以说这局没有什么创意,但是这局有个唯一的好处,两面防守,结合当时魏吴情况和蜀地利,就保证了蜀必然是后被灭的国家。只有当吴和魏分出结果了,一方被灭,蜀才会随之灭亡。可是最后结果怎么会蜀先灭亡呢?很奇怪是吧?下面我们就不得不提一提姜维了。

姜维时代:

蒋琬费祎都和诸葛亮同代人,接班没几年又都交班了,轮到后生小子上台表演了。姜维首先把荆州方向守军全调光去攻魏,为什么?武侯一手提拔的人居然不知道武侯的心思吗?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诸葛亮选择姜维做接班人这事,连这意向都没有,所以,也不可能把这局对他有所交代。实际上,他也没有诸葛亮那样镇住吴,使吴不敢轻易对蜀动手的分量。为什么?因为蒋琬布下的荆州防线没被他乱动,所以吴也没动手。

姜维伐魏,打的是消耗战,兵力消耗得打不下去了就逃回来,然后调汉中防御部队和更深处的益州防御部队作补充,再去打。所以,打到后来,汉中防线最重要的两个点,汉城和乐城,每城都只剩五千守军了。有这样子的消耗战法,有这样的调兵方式,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上几辈军事大家布下的铜墙铁壁般的汉中防线被他拆的千疮百孔,整个益州防御体系也被他拆得千疮百孔,所以魏从这千疮百孔中随意挑一个孔进来偷袭灭了蜀国,那是一点不奇怪了。

战略总概:耗江山

现在很多评论家都说,诸葛亮首先是个政治家,然后才是个军事家(这对诸葛亮来说已经够客气了),也就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说一般反正是比他的政治能力要低。在三国时期论军事才能,前几名根本就没诸葛亮的份儿。这些评论家说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三国志》,也就是说他们很懂历史,很有思想,对《三国志》很熟,所以才得出的这个结论。那么,看《三国志》真的能得出诸葛亮不会打仗的结论吗?我看未必吧。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我们先看两段《三国志》中对蜀汉名将赵云的记载
一、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二、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第一段我就不多说了,这段把赵云的勇智表现无遗。那么第二段写的是什么呢?写的只是赵云保护后主和甘夫人没遭难。虽然说了赵云是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但是是怎么个保护法呢?我想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假设:
一、赵云就如演义上说的,带领本部人马(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杀透重围冲出去的;
二、根本就没打仗,而是赵云与后主甘夫人一路狂奔逃跑,甩开了曹军,所以才“皆得免难”;
三、赵云与后主和甘夫人躲在乱尸之中装死,等曹军走过了侥幸逃出去的。
以整个《三国志》来看,任何人都不能证明以上假设是错误的,因为《三国志》只记载了赵云保护二人出了战场,却没有说他们是如何走出战场的,所以以上假设是有可能的。
我们知道,《三国志》太过于简洁,这是它的一个很大的缺憾。以同样描写战争来相比,《三国志》与《左转》、《史记》的差距不只是一点点。它通常只记载了谁打败了谁,却没有说明战争双方在战前是怎样的思路和决策,他们的决策怎样影响了战争的结局。《三国志》中“破之”、“大破之”的句子很多,但却没有说明为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其实评论家门也知道《三国志》很简洁,但他们似乎忽略了这一点,一说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行,那就是因为《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那么我们通过这样的记载能得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行吗?即使诸葛亮没有拿下长安,没有统一中国,你也不能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行,因为《三国志》就没记载过诸葛亮是如何打仗的。战争绝对不是书生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脱离不了偶然,真正战场上的战争是瞬息万变的。即使打了败仗,有时候你也不能说决策者思想是错误的,决策者的军事才能不行,比如著名的滑铁卢之役。现在我们再看看诸葛亮在《三国志》的表现:
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那么张郃是被射死的是无疑的,但是张郃是怎么被射死的呢。是被直接射死的呢?还是张郃中了箭但没致命从马上翻落下来,刚好蜀军有个瘸腿的小校,由于走不动路,傻傻站在那里,张郃刚好落在他脚下,被他顺势一刀砍了头呢?不好说吧。
所以,诸葛亮真的不会打仗吗?我想就从整个《三国志》上来看,难说吧。

不擅长是相对于他的治国能力说的,真的打仗还是可以的要不司马也不至于被动防守了,所以说会打仗,但是谋略不行“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他的布阵还是可以的,

专家观点:诸葛亮是一流的政治家(治国),二流的军事家(带兵打仗)

治国强于用兵
鲁迅先生说过:“诸葛一生唯谨慎。”
要按照正史观点啊。


如果猪葛亮能再活十年,蜀国可以统一全国,不是开玩笑的?
不知道老罗怎么想的把诸葛亮写的无所不能。当然,即使是副业,还是把主业是打仗的司马懿打的只敢打消耗战。但就是打消耗战,说实话蜀国也是跟曹魏耗不起的,而且曹魏自汉献帝禅位而来算是正统(宋朝以前都是以曹魏为正统得,毕竟两晋宋齐梁陈都是承接曹魏而来得),北方士人多支持曹魏。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情节
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人?
八兆才会以他思想,意志为大家生活能够幸福平安关系合美,制定出来的法律政策规矩纪律让大家遵守,划定不能所作作干最低红线,越过恶历惩罚的最高统治者的行为总则。立功立言当然是执行立德者,所思想的要干事业优秀者和卓越的成功人物。为立德思想者能够落实言论。请葛亮还是以立功立言的人不朽人物可如同...

关于三国诸葛亮的问题,懂的来@.@
2、葛亮的故事 神机妙算 诸葛亮是人人皆知的神灵般的人物,到处都流传着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自有补救的办法。”说完,就离开了人世。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

草船借箭读后感
而且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知道第三天三更时会有大雾。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值得我们学习。 请葛亮为什么那么足智多谋?全因为他喜欢看书。诸葛亮识人心,也全靠他长时间的细心观察。我们也要像诸葛亮一样,观察身边每一个人,多看书,多思考,就可以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了。 鲁肃也值得我们学习。他帮了诸葛亮...

《三国演义》空城计中,司马懿为什么不进城活捉诸葛亮?
一个人对一个人看法不容易改变,司马懿对渚葛亮的看法是,宁肯无功,绝不冒险。司马懿知诸葛亮平时所为,诸葛亮知司马懿对他的之心,所以就出现了空城计,这就好比武林中的高手对决,虽没动刀枪,可也险相环生。司马懿心细谨慎 谋略长远 好不容易手握兵权,且不能去赌一把,而有可能满盘皆输,司...

诸葛亮有没有后代
诸葛亮有后代。诸葛亮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子,分别是:1.诸葛乔:原本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次子,后成为诸葛亮养子。2.诸葛瞻:是诸葛亮长子。孙子分别是:1.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因诸葛恪被杀,无嗣,便回作诸葛瑾之后。2.诸葛尚,诸葛瞻长子。3.诸葛京,诸葛瞻次子。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

诸葛亮为三国蜀汉的宰相,关于他的有哪些?
第三天他暗中安排鲁肃准备20只大船,上面绑着草人,半夜三更的时候,江上起了大雾,诸葛亮到曹军水寨前假装要打仗一样,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射箭。诸葛亮就这样轻松的完成了任务。2、祭七星坛巧借东风 周瑜因为没有诸葛亮而病倒了,诸葛亮开个药方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到东风,然后让...

评价诸葛亮!!!快!!在线等!!!
以编结髦牛尾巴为满足?”于是,刘备才丢下髦牛尾巴,向请葛亮 说;“这是什么话?我哪里会以编结髦牛尾巴为满足呢?我不过 是弄着玩,解解闷而已。”诸葛亮说:“将军,你看镇南(镇南将军 刘表)比得上曹公吗?”刘备说:“不如。”诸葛亮又问:“您自己比 得上曹公吗?”刘备只得承认:“也不如。” 《魏略》...

有关朱葛亮的两个故事
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

玉门市15199188143: 诸葛亮会上阵打仗吗 -
野昭丽英: 诸葛亮是个谋士,只会出谋划策,如果到战场上不如一个士兵.所以,各展其才,各用所长,才能取得胜利.

玉门市15199188143: 诸葛亮会打仗吗
野昭丽英: 不会

玉门市15199188143: 诸葛亮打仗行不行? -
野昭丽英: 要看你说的行是什么意思. 我的看法是诸葛亮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三国志》中有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长于治兵,短于奇谋.说明了诸葛亮的临场指挥不怎么样.但是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又给了刘备提供了当时唯一可能的战略选择.其实对于隆中对的战略价值,不是没有争议.不过我认为,争议的人再怎么说荆州是兵家要地也好什么都好,都提不出一个比诸葛亮更高明的战略方向.因为刘备不能北上,不能东进.所以从这点上说,诸葛亮的战略眼光还是很好的.算是会打仗吧.

玉门市15199188143: 历史上诸葛亮真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神吗? -
野昭丽英: 没有,历史上的诸葛亮只是政治家,不是军事家,所以后面说诸葛亮北伐失利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他不会打仗,至于什么锦囊妙计什么的都是吹牛的.看风水这些到是有可能,但是诸葛亮真不回打仗.....不要说看风水就很牛,实际上有很多人会的,根据一些日常现象推算天气,有看云,看水,看树等等说法.但是政治家是肯定中的.

玉门市15199188143: 诸葛亮打仗行吗 -
野昭丽英: 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但并非军事家.刘备早期的军事行动,实际和诸葛亮都没什么事,他都是搞搞后勤什么的.很多所谓的军事计谋都是小说杜撰的,部分历史上是有的实际上出谋划策的根本不是诸葛亮,...

玉门市15199188143: 诸葛亮会武功吗? -
野昭丽英: 貌似不会吧,不过也说不准,有些也是讲得会,电影《赤壁》里好像有他从马上飞下来的镜头,我怕估计他轻功应该不错吧,而且他虽是个文弱书生,但在刘禅上位后还指挥打仗来着,所以,他应该很身强体壮,要不然受不了军旅之苦......反正他精通周易奇门八卦厉害.......聪明啊~~~~·

玉门市15199188143: 诸葛亮会武功吗? -
野昭丽英: 他应该会.虽然他是谋士,但那是群侯割据的时代,战火纷飞,没有点武功防身不行.他手持一把扇子,未必像传说中写着什么谋略,一是酷(周瑜早年就这形象,史书记载),二是打架用的.刘备多次派兵,...

玉门市15199188143: 诸葛亮是军师 他会打仗吗? -
野昭丽英: 很多场都是靠他的指挥打赢

玉门市15199188143: 诸葛亮只会打伏击战对吗? -
野昭丽英: 对于诸葛亮,我想大家对他的了解都是来自三国演义.我想说明的是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它上面所写的基本都是虚构的,诸葛亮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但是他并不是军事家,据易中天教授所描述,诸葛亮没有任何军事才能,所以就谈不上他会行军打仗.

玉门市15199188143: 诸葛亮真的聪明吗? -
野昭丽英: 非常聪明,刘备没有诸葛就没办法三分天下,诸葛亮的能力是能查势,定战略,以及搞好内政.但诸葛不像大家说的那么会打仗,空城计、锦囊妙计、草船借箭都是另有其人,非诸葛之计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