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翻译沈复得《浮生六记》书中FOREWORD是 LIN TAIYI ,能不能介绍一下此人?(同京华烟云的FOREWORD)

作者&投稿:典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介绍下沈复的《浮生六记》这本书?~

  沈复,字三白,苏州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卒年无考,著有《浮生六记》一书。原作实则只存四记,即《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另有两记存题佚文为《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从作者的总体构思来看,《中山记历》主要写作者陪清廷大员赵介山等出使琉球国见闻,描写记述了葺尔岛国的风俗民情及海上瑰伟壮丽、奇特无比的风光。《养生记逍》,多属介绍摄生养性、处世待人方面的学问。郑逸梅先生曾经考订,现在流行的后两记实在靠不住。俞平伯先生也曾对此书作过考订,发现前后几记中时间上自相矛盾,难以“圆通”。

  此书最初以手抄本形式在社会上流传,后为苏州独悟庵居士杨醒逋在护龙街冷摊上瞧见,慧眼识珠,立即携回刻刊,由王韬作序,在东吴大学校刊《雁来红》上刊出。这一下,使这块文学“碧玉”出土问世,重放异彩。

  《闺房记乐》一篇,写伉俪之情动人心弦。两情交溢,温馨甜蜜,而且笔墨纯净,不涉淫诲轻薄,用语含蓄,使人意会而无须言传。其表现手法重在率真热烈,自然风趣,生动活泼,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堪称是明清文言笔记中的“逸品”。

  《闲情记趣》一篇,挑选的是夫妇间琐碎的生活细节,但作者将一个个片断渲染得极富诗情画意,使我们产生看似“人人皆有,确为人人所无”的感觉。而且这一篇结构精巧、匠心独具,读来好似银线穿珠、水晶泻地。

  《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后来都曾被改编为话剧,由上海明星公司搬上银幕,久演不衰,倾倒无数观众。

  《坎坷记愁》一篇,为文人落魄后的辛酸自白。语言质朴,情实真切,如芸娘抱病,“形销骨立,缺医少药,亲朋中无人援手”,囊空如洗,何以卒岁,苍天何亟,传呼奈何?可谓“贫贱夫妻百事哀”,悲怆摧人掬泪。

  《浪游记快》一篇殿后,全篇结构安排合理,作品本身寄寓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俞平伯先生曾将《浮生六记》比作“一块纯美的水晶”,赞它“幽芳凄艳,读人心醉”,叹赏之余,专为作者写了一部年谱。林语堂先生更是用力勤苦,将全书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在他所著的《中国人》、《生活的艺术》两部畅销书中,还多处引用《浮生六记》的材料。因此,这部著作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受到海内外读者的重视,在古典文学长廊中有其一席。

  浮生六记》对中国文化人来说,是很有名的一部念兹在兹的圣贤文法书之外的一本反映闲情别致、心性之微而却潜伏着“真文艺”的中国古典名著。
  这本反映伉俪情笃、缱绻的书一九二三年重印时,俞平后在序中有一段很能用来做书的真灼介绍:“综括言之,中国大多数的家庭的机能,只是穿衣、吃饭、生孩子,以外便是你我相倾轧,明的为争夺,暗的为嫉妒。不肯做家庭奴隶的未必即是天才,但如有天才是决不甘心做家庭奴隶的。《浮生六记》一书,即是表现无数惊涛骇浪相冲击中的一个微波的印痕而已。但即算是轻婉的微波之痕,已足使我们的心灵震荡而怡。是呻吟?是怨诅?是歌唱?读者必能辨之,初不待我的哓哓了。是书未必即为自传文学中之杰构,但在中国旧文苑中,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篇著作;即就文词之洁媚和趣味之隽永两点而论,亦大可以供我们欣赏。故我敢以此小书介绍于读者诸君。”

沈复,字三白,苏州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卒年无考,著有《浮生六记》一书。原作实则只存四记,即《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另有两记存题佚文为《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从作者的总体构思来看,《中山记历》主要写作者陪清廷大员赵介山等出使琉球国见闻,描写记述了葺尔岛国的风俗民情及海上瑰伟壮丽、奇特无比的风光。《养生记逍》,多属介绍摄生养性、处世待人方面的学问。郑逸梅先生曾经考订,现在流行的后两记实在靠不住。俞平伯先生也曾对此书作过考订,发现前后几记中时间上自相矛盾,难以“圆通”。

此书最初以手抄本形式在社会上流传,后为苏州独悟庵居士杨醒逋在护龙街冷摊上瞧见,慧眼识珠,立即携回刻刊,由王韬作序,在东吴大学校刊《雁来红》上刊出。这一下,使这块文学“碧玉”出土问世,重放异彩。

《闺房记乐》一篇,写伉俪之情动人心弦。两情交溢,温馨甜蜜,而且笔墨纯净,不涉淫诲轻薄,用语含蓄,使人意会而无须言传。其表现手法重在率真热烈,自然风趣,生动活泼,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堪称是明清文言笔记中的“逸品”。

《闲情记趣》一篇,挑选的是夫妇间琐碎的生活细节,但作者将一个个片断渲染得极富诗情画意,使我们产生看似“人人皆有,确为人人所无”的感觉。而且这一篇结构精巧、匠心独具,读来好似银线穿珠、水晶泻地。

《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后来都曾被改编为话剧,由上海明星公司搬上银幕,久演不衰,倾倒无数观众。

《坎坷记愁》一篇,为文人落魄后的辛酸自白。语言质朴,情实真切,如芸娘抱病,“形销骨立,缺医少药,亲朋中无人援手”,囊空如洗,何以卒岁,苍天何亟,传呼奈何?可谓“贫贱夫妻百事哀”,悲怆摧人掬泪。

《浪游记快》一篇殿后,全篇结构安排合理,作品本身寄寓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俞平伯先生曾将《浮生六记》比作“一块纯美的水晶”,赞它“幽芳凄艳,读人心醉”,叹赏之余,专为作者写了一部年谱。林语堂先生更是用力勤苦,将全书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在他所著的《中国人》、《生活的艺术》两部畅销书中,还多处引用《浮生六记》的材料。因此,这部著作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受到海内外读者的重视,在古典文学长廊中有其一席。

林太乙,1926年4月生于北京。是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次女,也是三个姐妹中唯一继承林语堂衣钵的人。她的散文篇篇如行云流水,不虚矫不夸饰,在稳重的文字中透着乐天幽默及清淡飘逸的处世哲学,流露自然迷人的风采。林太乙中英文造诣俱深,著有《林语堂传》、《林家次女》等传记,有《金盘街》、《春雷春雨》、《明月几时有》、《好度有度》、《萧邦,你好》等小说。曾是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耶鲁大学中文教授。2003年7月5日在美国维吉尼亚州病逝。
童年的林太乙林语堂先生全家福,父母中间者是林太乙。是在动荡生活中渡过的。她小时聪明伶俐,十分讨人喜欢。因为她长得白白胖胖,眼睛很大,额堂凸出一点,家中亲人既称赞她“真水”,又封给她“凸头”的绰号。林太乙五岁时,在上海入读觉民小学。因为比她大三岁的姐姐在学校总是考第一,当妹妹的压力就很大。她怕当“憨囝仔”,学习特别勤奋。小小年纪就戴上近视眼镜,自己常感到别扭不自在,而同学又给了她一个“四眼田鸡”的外号。在上海,林语堂专心致志写文章、办刊物,闲暇之时便与妻女跳舞、唱歌、做游戏,这个“新式家庭”充满了歌声、笑声。他对女儿要求很高,教育很严。他要孩子练习书法、背诵古诗文,学习英语,练弹钢琴等等。孩子在学校考到甲等,他总认为“理所当然”。在“不平凡”的父亲的“不平凡”的教育下,林太乙健康成长,成为学校的佼佼者。
1936年初,林太乙尚未小学毕业便随家庭去了美国。经过恶补注英文后,插班进入纽约一所小学。在这期间,她沾了父亲“名作家”的光,在好莱坞和美国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儿会面,并拍照留念;又在父亲热情鼓励与安排下,在上海“西风”杂志发表了第一篇散文《探火山口》;只差几个月毕业,林太乙又随家人去了欧洲,一度在巴黎恶补法语。1939年4月,林家又迁回美国。林太乙开始进入纽约陶尔顿中学就读。身在异国他乡,当然饱尝“外人歧视”与文化差异之苦,但聪明过人的她,善于适应环境和与人相处,很快地就受到教师与同学的欢迎,称之为“中国来的小女孩。”正当林太乙过上比较安定的学习生活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父母亲开始投身抗日救亡活动,特别是赤诚爱国的父亲,他是在美国的有名的中国人,“他的话美国人听”,更是四处奔走,演讲撰文,宣传鼓动,还多次发动募捐,为国内捐款送物,甚至于携妻带女返回炮火纷飞的祖国。1943年初,林家到达陪都重庆,住进山区北碚,一家人过了一段终日与空袭为伴的灾难性的日子。同年8月,他们再次去美国。林太乙经过极大的努力才赶上学校的课程。最后,她还是以获得“荣誉毕业生”的称号的优秀成绩中学毕业了。在这期间,即1943年,17岁时,她以中国人民抗日救国为题材,创作出版了第一部英文小说《战潮》。该书问世后颇得好评,评论家称之为“小妞儿版的《战争与和平》。”
抗战刚刚结束,林太乙代替即将结婚的大姐再度回国,到上海任军医署长林可性医师的英文秘书,目睹战后满目疮夷的中国社会现实。返美后,到哥伦比亚大学校外进修部选修英国小说与新闻学。“一心当作家”的她开始系统的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对莎士比亚、萧伯纳、王尔德、拜伦,雪莱、华兹华斯、艾略特等作家、诗人进行了研究。对于中国进代作家,她更喜欢张恨水和他的小说作品,如《啼笑姻缘》、《秦淮世家》、《夜深沉》、《似水流年》等。1949年她结婚了,嫁给华裔学者黎明(初任联合国翻译,后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生一男一女。 林语堂有个独到的主张。他认为“社会是个大课堂,根本不要上大学”,又认为“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不如在校外的所见所闻,何况一部字典在手,什么学问都可以自修”。于是,他什么地方都带女儿去。在国内上海,他们下馆子叫条子,在家里欣赏西洋音乐,也带孩子到杭州游西湖;在美国、在欧洲,他们一家人去探火山口,参观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看脱衣舞,到瑞士滑雪……等等。当然,林语堂是非常重视孩子的基础教育的。他自任教师,给孩子讲中外历史,讲哲学、讲唐诗宋词元曲,讲宇宙奥秘;还指导孩子记日记,做作文,鼓励孩子说“写得很好,有出版的可能”。如此家教,耳濡目染,对林太乙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当林太乙中学毕业时,林语堂认定太乙是个“文科人才”,便劝说女儿“不要上大学”,要求她“尽快踏入社会”,而且也竟然到耶鲁大学教中文,获得200美元的月薪。林语堂极力鼓励女儿大胆写作,使林太乙终身受益。她回忆说:“我十岁跟爸爸学中文,他鼓励我写作,他文学上出类拔萃,也要我继承他的衣碎。”林太乙不负老父期望,终于走上文学的道路。
林太乙继承“林家的艺术家的气质和不可救药的乐观”精神。虽然旅居海外或港台,但长期默默耕耘在文学园地里,收获甚丰。她著有多部小说,多以英文撰写,并且译成八种其他文字出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丁香遍野》、《金盘街》、《春雷春雨》、《明月几时有》等。她一度在台湾担任文艺杂志《天风》的编辑,而担任《读者文摘》中文版的总编辑却长达23年之久。1987年,她退休后定居香港,继续从事写作活动,著有《林语堂传》,编纂《语堂文选》、《语堂幽默文选》等,在海内颇有影响。她曾接受联合国文教组织的委托,将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镜花缘》译成英文,在美英两国出版。与黎明合编《最新林语堂汉英词典》,在香港出版;还完成自传作品《林家次女》,[5]《林家次女》图书封面在内地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2]
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龙溪。本名林玉如(后改名无双,再改为太乙)。 一九三六年(10岁)全家赴美,居于纽约。少年时常跟随父亲往返欧洲、美国与中国之间。 一九三九年(13岁)姊妹三人合著《Our Family》,在美国出版;有多种中文版本,书名《吾家》。 一九四一年(15岁)与姊妹合著《Dawn Over Chungking》,在美国出版。 一九四三年(17岁)出版第一部用英文写作的小说《战潮》。 一九四四年(18岁)以优异成绩从美国陶尔顿中学毕业。获得耶鲁大学的中文教职。 一九四六年(20岁)著《The Golden Coin》,在美国出版。 一九五二年(26岁)四月,林语堂在纽约创办《天风》月刊,担任社长,由林太乙及夫婿黎明主编。内容类似《西风》,邀请旅美、英、港之华人作家撰稿。 一九五八年(32岁)著《The Eavesdropper》,在美国出版。 一九六○年(34岁)著《The Lilacs Overgrow》,在美国出版。中文本《丁香遍野》于一九七六年出版。 一九六二年(36岁)与家人迁居香港。 一九六四年(38岁)著《Kampoon Street》,在美国出版。中文本《金盘街》于一九七九年出版。《金盘街》及《丁香遍野》等三本小说,均被译成八种其他文字出版。 一九六五年(39岁)应聘出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 受联合国文教组委托,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镜花缘》译成英文,在美国、英国出版。 一九七六年(50岁)出版长篇小说《丁香遍野》(台北,远景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53岁)将长篇小说《金盘街》以中文改写后出版(台北,纯文学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61岁)获台湾行政院新闻局颁发国际传播奖。 与先生黎明共同编纂《最新林语堂汉英词典》(香港,大盛出版社)出版。同年,与先生黎明定居美国华府近郊。 一九八八年(62岁)从《读者文摘》提前退休,共担任总编辑二十三年。 一九八九年(63岁)出版《林语堂传》(台北,联经出版公司),获得台湾地区最高文艺奖--1991年度台湾“国家文艺奖”。《林语堂传》 一九九一年(65岁)出版长篇小说《春雷春雨》(改写自英文创作《The Lilacs Overgrow》)(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一九九二年(66岁)出版长篇小说《明月几时有》(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一九九四年(68岁)编纂《语堂文选》上下册及《语堂幽默文选》上下册(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一九九六年(70岁)出版自传《林家次女》(台北,九歌出版社),获1998年度“中山文艺奖”,“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台北市优良图书奖。为父亲整理畅销作品《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重新出版。 一九九七年(71岁)《金盘街》新版上市(台北,九歌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72岁)出版短篇小说集《好度有度》,并自绘插画(台北,九歌出版社)。 二○○一年(75岁)出版长篇小说《萧邦,你好》(台北,九歌出版社)。 二○○三年(77岁)七月五日,因胰脏癌病逝于美国。 二○○三年十二月,遗作散文集《女王与我》出版(台北,九歌出版社)。


茹瑺传文言文阅读翻译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先拈阄,得第一者为主考,关防别座;第二者为誊录,亦就座;余为

《童趣》沈复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到可以看得清细微的事物,每次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群蚊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暗暗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真就像和鹤一样;一直抬着头...

初一文言文上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 6.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1、童趣(沈复)2、《论语》十则3、山市 蒲松龄4、《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5、咏雪6、陈太丘与友期7、寓言四则8、智子疑...

苏教版语文初中第一册所有的古诗词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稚:幼小. 3、张目:睁大眼睛. 4、...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

急求,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急!!!
4. 词可以叠用,能加重语气,加深语意,并且还有不同的叠用格式,请在第①节中找出两种不同格式的...“撒”“抛”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表现了榕树顽强的生命力。 (三)1.《浮生六记》沈复 清 2...②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

古诗文言文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 30、*寓...

茕茕孑立四字成语翻译
出处:宋黄庭坚《祭李之叔文》:“形影相吊,衣我食我,岁使交道。” 译文: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自己编织衣服,自己种植食物,和岁月打交道。4、形单影只,读音xíng dān yǐng zhī,汉语成语,形容孤独一人,没有同伴。 出处: 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因得常哭于芸娘之墓,影单形只,备极...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常用字词常用义,希望能列好格式,好的话追加。格式:字...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2、句子翻译: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非常细小的东西也看得很清楚。或:能睁...

沈复写的童趣古文的翻译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问题研究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

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问题研究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

兴平市15998593723: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全文带译文 -
犹高甲强: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一)原文: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 ...

兴平市15998593723: 人生海海怎么用英语表达?要迷离一点~最好两到四个单词~ -
犹高甲强:[答案] floating life... 参考沈复的作品《浮生六记》,林语堂翻译的.

兴平市15998593723: 沈复的详细资料 -
犹高甲强: 沈复●沈复 沈复(1763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

兴平市15998593723: 沈复的浮生六记全部解释 -
犹高甲强: 沈复,字三白,苏州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卒年无考,著有《浮生六记》一书.原作实则只存四记,即《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另有两记存题佚文为《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从作者的总...

兴平市15998593723: “floating dream”是什么意思? -
犹高甲强: 浮梦. 一、读音: 英 [ˈfləʊtɪŋ] [driːm]美 [ˈfloʊdɪŋ] [drim] 二、双语例句: 1、Sleepy, people in a trance floating dream, because we always sweet dreams!想睡了,人恍恍惚惚飘入梦里,是因为梦里我们总甜蜜相依! 2、Helpless ...

兴平市15998593723: 林语堂翻译沈复得《浮生六记》书中FOREWORD是 LIN TAIYI ,能不能介绍一下此人?(同京华烟云的FOREWORD) -
犹高甲强: 应该不能吧.

兴平市15998593723: 求《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节选的一段的译文 -
犹高甲强: 我这里有林语堂的英译本,“载花小影”译为a sketch of working at a garden..看来这里“载花”通“栽花”,载读作zai,一声.“醉后兴发”译为inspired by hard drinking...“兴”就是激起了兴致,读xing,一声.全文翻译:杨补凡为我们夫妇...

兴平市15998593723: 《浮生六记》的全部译文 -
犹高甲强: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

兴平市15998593723: 童趣 沈复 -
犹高甲强: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

兴平市15998593723: 高中生看什么课外书高中生想提高写作水平,推荐一下有什么好书? -
犹高甲强:[答案] 首先,推荐你几本我认为比较好的并且适合高中阅读的书: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柏拉图的《理性世界》,冯象的《众世... 中英对照版的《浮生六记》,此书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作家沈复写的,当今被中国英语大师林语堂翻译成英文版.林语堂堪称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