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长恨歌是歌颂爱情的? 又为什么说是讽刺爱情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呢?

作者&投稿:务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恨歌》是赞颂爱情还是讽刺爱情?~

《长恨歌》主题应是描写爱情、歌颂爱情。

爱情的长恨歌
--浅谈长恨歌的主题

摘要: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议一直没有停过,但长期以来又一直停留在诗句本身意义的研究上,因而争端甚多。本文试图从写作背景、诗句内容和诗歌题目三方面阐述其主题思想,通过分析史料所载的白居易与湘灵的初恋和悲剧爱情经历,认定《长恨歌》的成诗正是基于这一段感情经历的,其主题必然不会与爱情毫不相关。同时,《长恨歌》花了大量笔墨描写李杨恋情的发展和最终结局,诗题长恨两字的含义即长久的、永远的遗憾,也暗示了其用意所在。因而笔者认为,《长恨歌》主题应是描写爱情、歌颂爱情。关键词:长恨歌 白居易 写作背景 诗句 诗题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千古传唱的名作。但对于这样一篇大家都熟读能诵的文章,其主题思想却一直没有定论,一直是古今研究者所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一部优秀的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意义总是比较的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但我们总是可以得出某一结论,尽管并不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有人认为以前关于《长恨歌》主题的种种争论,并不是绝对地互相排斥,它们都有某方面的依据和合理性,彼此之间可以互相融通,从而共同构建出《长恨歌》的多重意蕴①,这种观点,看似很全面,事实上是一种折中主义、包揽主义,多重意蕴的后面其实就是一种逃避。因此笔者试图对《长恨歌》的主题再作探讨。 一 从《长恨歌》的写作背景看其主题 《长恨歌》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十二月。写作背景:当时任县蔚的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50年前的天宝遗事,即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话及此事,相与感叹当时,王质夫提议以文学作品连记叙这段故事,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陈鸿《长恨歌传》) 白居易写了这首《长恨歌》,同时陈鸿为作《长恨歌传》。②文学作品的主题总是和一定的写作目的相联系的,我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只能从追溯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这一原始问题出发进行研究。否则,脱离作者本人写作意图进行推测和判断,都是有违史实的,当然,白居易本人已经作古,我们无从亲自追问他老人家当初的意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当时的背景来断定其写作目的。因此其主题也应该从其写作原由和目的作为我们研究其主题思想的起点,长期以来研究者对《长恨歌》主题的探讨仍然停留在文字和事件的表层意义上,那么我们能否转变一下角度进行研究呢?从写作背景看来,白居易当时是与友人谈起李(唐玄宗)、杨(杨贵妃)爱情故事而作《长恨歌》的,所以笔者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在于记叙李杨的爱情故事,从而抒发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与及对坚贞爱情的赞颂之情。我们很容易由此而发出疑问:他活得好好的,无端端发什么空感慨啊?这种解释不是牵强附会吗?我们可以给出两种答案:一是文人们本来就喜欢空发感慨、无事惹事,硬要挤出点东西来,他喜欢谈谈爱情,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是这种解释显然不能让人信服。第二种解释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是在王质夫的提议下写成的,但它融入了诗人本人的感情经历和体会。 白居易与湘灵有一段初恋经历,有的学者认为,这段经历对《长恨歌》的创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长恨歌》诗篇一开头,对男女主人公是有所谴责的,但发展下去,诗人却用自己的感情、想像丰富了这个故事,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更普遍的意义,使得作者自己和广大读者都对之产生了高度的同情。③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河南新郑)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以后,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追叙了这件事: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女亘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前两首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第三首题为《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最后一句枝枝连理生与《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谋而合,由此我们不能不承认白居易写《长恨歌》是有丰富的感情基础的。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城市贫民),攀不上白居易(三代地方小吏)。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门阀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例如《夜雨》、《感镜》等。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未结婚。这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 笔者认为,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句号。 这段爱情经历是过去了,但留给白居易的思考和伤感却是无穷无尽的。他悟出了男女追求理想的爱情天经地义,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加以阻挠都是十分错误的真理,成为他写《长恨歌》等诗作的认识基础和感情基础。④ 综合来看,白居易写《长恨歌》是基于自己的感情经历之上的,而并非无病呻吟之作。通过对其写作背景的研究,笔者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在于表现诗人对纯真、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为什么要歌颂?这是因为白居易本人有一段初恋悲剧感情故事,所以当王质夫提议写李杨往事的时候,诗人即联想起自己的感情经历并迅速确定写作的主题--借写此诗来抒发自己对爱情的看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失败婚姻的一种无声抗议。但是这种抗议没有上升到政治高度,因而不能由此就将其主题拔高为一面是揭露和讽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复杂而尖锐的阶级毛度的某些方面;一面又因作者封建士大夫的立场,对帝王的悲剧表示了某种程度的同情,(唐诗选)这明显是脱离作者本人的写作意图的,也不符合作品的感情基调。如果要揭露、要讽刺,却又花大量笔墨去描写爱情,有这个必要吗? 二 从《长恨歌》诗句的内容研读其主题 《长恨歌》中有大量描写李杨爱情的诗句,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李杨之间的热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二是杨贵妃死后与唐玄宗的刻骨相思: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长恨探究其主题 长恨应该怎么解释?这是影响到本诗主题定位的关键问题。有人认为是痛恨,说诗的主题长恨是白居易对唐明皇(玄宗)以及其他君王有欲不节、受惑至死不悟的痛恨。但笔者认为解释为遗憾更为恰当,也即唐玄宗时期杨贵妃的终生遗憾。试想一下,君王有欲不节、受惑至死不悟值得你终生痛恨吗?长字在这里无论是解释为长期还是引申为终生,恨都只能解释作遗憾才讲得通。 白居易《长恨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正是诗人为这篇长歌所取的诗题,即长恨二字。恨,就是遗憾、遗恨。⑤而作者写李杨的故事,所引以为长恨的是什么呢? 作者在本诗的结穴中实际已经点明。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爱恋的情侣,遭到如此的不幸,这对于这对情侣乃至所有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白居易以长恨名篇的诗,写的也正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李杨感人的爱情悲剧故事,表现的正是诗人对所写悲剧主人公的莫大同情。诗言志,写诗总是为了表达而题目有是诗歌的眼,因此研究题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定作品的主题。从《长恨歌》的题目看来,诗人的意图应该在抒发一种永远的遗憾,此遗憾与诗人自己的感情经历的遗憾是一致的。 所以,笔者认为,《长恨歌》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虽然其所写的故事与史实并不完全相符,但通篇写的是李杨之间的恋情。因此,《长恨歌》是一篇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名篇,而不是什么政治讽刺诗。当然,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争议很多,许多名家大师都发表过高见,笔者的论述也仅仅是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理解出发的,论述不乏肤浅之处,所以本文只敢定题为浅谈。 注释: ①陈慧敏:《李杨爱情的多重视角与《长恨?/B>》的多重意蕴》,《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1998年第1期。 ②《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50页。 ③ 程千帆:《古诗今选》,第354页。 ④王用中:《白居易初恋悲剧与的创作》,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第27卷)。 ⑤褚斌杰:《一篇长恨有风情》(《名家解读唐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002年4月28日)

既不是歌颂也不是讽刺,更多的应该是为李杨的爱情所动容就像孔雀东南飞开头的那句“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确实含有讽刺唐明皇的意味,尤其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句。但是后来的内容却明显的表达了对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歌颂,述说了他们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伟大的,同时他们做的孽是不可饶恕的。

他们都是历史中的人物,但是作者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根据人们的传说,借着历史的影子,利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参考资料了来源:百度百科-长恨歌



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议一直没有停过,但长期以来又一直停留在诗句本身意义的研究上,因而争端甚多。本文试图从写作背景、诗句内容和诗歌题目三方面阐述其主题思想,通过分析史料所载的白居易与湘灵的初恋和悲剧爱情经历,认定《长恨歌》的成诗正是基于这一段感情经历的,其主题必然不会与爱情毫不相关。同时,《长恨歌》花了大量笔墨描写李杨恋情的发展和最终结局,诗题长恨两字的含义即长久的、永远的遗憾,也暗示了其用意所在。因而笔者认为,《长恨歌》主题应是描写爱情、歌颂爱情。关键词:长恨歌 白居易 写作背景 诗句 诗题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千古传唱的名作。但对于这样一篇大家都熟读能诵的文章,其主题思想却一直没有定论,一直是古今研究者所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一部优秀的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意义总是比较的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但我们总是可以得出某一结论,尽管并不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有人认为以前关于《长恨歌》主题的种种争论,并不是绝对地互相排斥,它们都有某方面的依据和合理性,彼此之间可以互相融通,从而共同构建出《长恨歌》的多重意蕴①,这种观点,看似很全面,事实上是一种折中主义、包揽主义,多重意蕴的后面其实就是一种逃避。因此笔者试图对《长恨歌》的主题再作探讨。 一 从《长恨歌》的写作背景看其主题 《长恨歌》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十二月。写作背景:当时任县蔚的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50年前的天宝遗事,即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话及此事,相与感叹当时,王质夫提议以文学作品连记叙这段故事,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陈鸿《长恨歌传》) 白居易写了这首《长恨歌》,同时陈鸿为作《长恨歌传》。②文学作品的主题总是和一定的写作目的相联系的,我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只能从追溯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这一原始问题出发进行研究。否则,脱离作者本人写作意图进行推测和判断,都是有违史实的,当然,白居易本人已经作古,我们无从亲自追问他老人家当初的意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当时的背景来断定其写作目的。因此其主题也应该从其写作原由和目的作为我们研究其主题思想的起点,长期以来研究者对《长恨歌》主题的探讨仍然停留在文字和事件的表层意义上,那么我们能否转变一下角度进行研究呢?从写作背景看来,白居易当时是与友人谈起李(唐玄宗)、杨(杨贵妃)爱情故事而作《长恨歌》的,所以笔者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在于记叙李杨的爱情故事,从而抒发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与及对坚贞爱情的赞颂之情。我们很容易由此而发出疑问:他活得好好的,无端端发什么空感慨啊?这种解释不是牵强附会吗?我们可以给出两种答案:一是文人们本来就喜欢空发感慨、无事惹事,硬要挤出点东西来,他喜欢谈谈爱情,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是这种解释显然不能让人信服。第二种解释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是在王质夫的提议下写成的,但它融入了诗人本人的感情经历和体会。 白居易与湘灵有一段初恋经历,有的学者认为,这段经历对《长恨歌》的创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长恨歌》诗篇一开头,对男女主人公是有所谴责的,但发展下去,诗人却用自己的感情、想像丰富了这个故事,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更普遍的意义,使得作者自己和广大读者都对之产生了高度的同情。③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河南新郑)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以后,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追叙了这件事: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女亘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前两首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第三首题为《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最后一句枝枝连理生与《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谋而合,由此我们不能不承认白居易写《长恨歌》是有丰富的感情基础的。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城市贫民),攀不上白居易(三代地方小吏)。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门阀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例如《夜雨》、《感镜》等。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未结婚。这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 笔者认为,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句号。 这段爱情经历是过去了,但留给白居易的思考和伤感却是无穷无尽的。他悟出了男女追求理想的爱情天经地义,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加以阻挠都是十分错误的真理,成为他写《长恨歌》等诗作的认识基础和感情基础。④ 综合来看,白居易写《长恨歌》是基于自己的感情经历之上的,而并非无病呻吟之作。通过对其写作背景的研究,笔者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在于表现诗人对纯真、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为什么要歌颂?这是因为白居易本人有一段初恋悲剧感情故事,所以当王质夫提议写李杨往事的时候,诗人即联想起自己的感情经历并迅速确定写作的主题--借写此诗来抒发自己对爱情的看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失败婚姻的一种无声抗议。但是这种抗议没有上升到政治高度,因而不能由此就将其主题拔高为一面是揭露和讽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复杂而尖锐的阶级毛度的某些方面;一面又因作者封建士大夫的立场,对帝王的悲剧表示了某种程度的同情,(唐诗选)这明显是脱离作者本人的写作意图的,也不符合作品的感情基调。如果要揭露、要讽刺,却又花大量笔墨去描写爱情,有这个必要吗? 二 从《长恨歌》诗句的内容研读其主题 《长恨歌》中有大量描写李杨爱情的诗句,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李杨之间的热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二是杨贵妃死后与唐玄宗的刻骨相思: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长恨探究其主题 长恨应该怎么解释?这是影响到本诗主题定位的关键问题。有人认为是痛恨,说诗的主题长恨是白居易对唐明皇(玄宗)以及其他君王有欲不节、受惑至死不悟的痛恨。但笔者认为解释为遗憾更为恰当,也即唐玄宗时期杨贵妃的终生遗憾。试想一下,君王有欲不节、受惑至死不悟值得你终生痛恨吗?长字在这里无论是解释为长期还是引申为终生,恨都只能解释作遗憾才讲得通。 白居易《长恨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正是诗人为这篇长歌所取的诗题,即长恨二字。恨,就是遗憾、遗恨。⑤而作者写李杨的故事,所引以为长恨的是什么呢? 作者在本诗的结穴中实际已经点明。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爱恋的情侣,遭到如此的不幸,这对于这对情侣乃至所有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白居易以长恨名篇的诗,写的也正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李杨感人的爱情悲剧故事,表现的正是诗人对所写悲剧主人公的莫大同情。诗言志,写诗总是为了表达而题目有是诗歌的眼,因此研究题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定作品的主题。从《长恨歌》的题目看来,诗人的意图应该在抒发一种永远的遗憾,此遗憾与诗人自己的感情经历的遗憾是一致的。 所以,笔者认为,《长恨歌》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虽然其所写的故事与史实并不完全相符,但通篇写的是李杨之间的恋情。因此,《长恨歌》是一篇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名篇,而不是什么政治讽刺诗。当然,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争议很多,许多名家大师都发表过高见,笔者的论述也仅仅是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理解出发的,论述不乏肤浅之处,所以本文只敢定题为浅谈。 注释: ①陈慧敏:《李杨爱情的多重视角与《长恨?/B>》的多重意蕴》,《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1998年第1期。 ②《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50页。 ③ 程千帆:《古诗今选》,第354页。 ④王用中:《白居易初恋悲剧与的创作》,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第27卷)。 ⑤褚斌杰:《一篇长恨有风情》(《名家解读唐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002年4月28日)

2楼啊。说那么多人还看得下去啊~简单一点,人性一点: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伟大的,同时他们做的孽是不可饶恕的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值得歌颂,但他们的地位不允许那样一味的,不顾及其他的爱。也许一个贤德皇帝的爱必须理智吧!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伟大的,同时他们做的孽是不可饶恕的


长恨歌主题思想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大抵分三种,有所争议。1、爱情主题说。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2、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3、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

白居易的长恨歌到底是在讽刺李隆基还是在赞美二人爱情?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

《长恨歌》中,白居易歌颂的到底是什么?
《长恨歌》中,白居易歌颂的到底是什么?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个人养老金适合哪些人投资?谢非律师 2023-04-25 · 律师 个人认证用户 谢非律师 采纳数:1046 获赞数:304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长恨歌》是一篇叙事诗,整篇诗分为三部分,故事以唐杨两人的相识相爱、终日缠绵为上篇,然后以...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是什么?
长恨歌》的主题:(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长恨歌》是一首抒情...

长期以来,对《长恨歌》这首诗的理解众说纷纭,为什么
《长恨歌》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吸收民间传说,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叙述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情节回环曲折、婉转动人,有强烈的悲剧美学效果。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有三种说法:一是讽喻说,认为其通过对唐玄宗、杨玉环故事的叙述,暴露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反映了中唐时代各种社会矛盾;二是歌...

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爱情还是讽喻?
《长恨歌》的主题是爱情还是讽喻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观点:1. 爱情说:一些人认为,《长恨歌》表现了李杨之间真挚、纯洁的爱情,并且歌颂了他们爱情的纯真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尽管李杨的爱情遭遇了种种挫折和磨难,但他们的爱情始终不变,最终在仙境中得以团聚。这种...

寒假读《长恨歌》精选读后感1000字范文两篇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1    有人说,《长恨歌》是写政治的,抨击唐明皇的昏庸;又有人说,《长恨歌》是写爱情的,它歌颂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伤的爱情故事。而我读《长恨歌》,感受到的却是极力渲染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后面的白居易的悲伤。    古代男子,年纪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

李白的长恨歌是讽刺诗还是爱情诗还是双题材
以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了两人的爱情,还对杨贵妃死后的故事进行了精彩的想象。中间夹杂了一些通过细节和场景的描写,来阐述安史之乱等事件,也包含了批判的意思。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这些无不包含作者的讽刺与批判。但是...

《长恨歌》:有人认为本诗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你是否认...
长恨歌》——从帝王“传奇”到人间“神话”白居易的《长恨歌》——帝王的爱情故事——民间的色彩——想象的浪漫传奇 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浪漫之一:帝王 浪漫之二:地老天荒的爱情 浪漫手法:完美化、精致化 现实之一种:三千宠爱在一身 里面提到杨贵妃。杨贵妃一直到她死,三十八岁的时候,唐明皇的...

白居易为啥要写长恨歌
《长恨歌》对统治者的荒淫进行了揭露。《长恨歌》也对李杨二人的真挚爱情进行了歌颂。总体来说,作者既站在历史的角度上,陈述了“欢娱亡国”的历史遗憾,又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上,对李杨之间爱情以及人性的真与美进行赞颂。这样的写作方法,让文章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琼海市19695348826: 为什么说长恨歌是歌颂爱情的 -
良货舒普: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确实含有讽刺唐明皇的意味,尤其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句.但是后来的内容却明显的表达了对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歌颂,述说了他们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都是历史中的人物,但是作者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根据人们的传说,借着历史的影子,利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琼海市19695348826: 怎样解释《长恨歌》的主题是爱情说?100字以内 -
良货舒普:[答案]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长篇歌行体诗,以描写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为主线,歌颂了人间即使是上穷碧落也要绵绵无绝期的真情实爱.期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句都成为了后世描写爱情的经典引用句.

琼海市19695348826: 长恨歌是在歌颂爱情还是在批判现实? -
良货舒普: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

琼海市19695348826: 有人认为白居易的《长歌恨》是歌颂唐明皇和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你认同观点吗?理由不少于300字 -
良货舒普: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歌颂唐明皇和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的.看里面的诗词,不都是写杨贵妃的吗?是有感而发写出来的,非常经典的长恨歌.

琼海市19695348826: 对《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有不同认识.有人以为是讽刺荒淫,有人以为是歌颂爱情,有人以为是双重主题. -
良货舒普: 对《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有不同认识.有人以为是讽刺荒淫,有人以为是歌颂爱情,有人以为是双重主题.《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这首诗的主旨,历来有不同认识.有人以为是讽刺荒淫,有...

琼海市19695348826: 《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哪三种观点? -
良货舒普: 4.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哪三种观点?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观点:1.讽喻说,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喻唐明皇贪色误国;2.爱情说,认为该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之间真挚缠绵的爱情;3.双重主题说,认为该诗前半部分是讽喻,后半部分是歌颂爱情.5.《长恨歌》塑造了一个具有什么样性格的杨贵妃?杨贵妃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杨贵妃死后,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仙境中的杨贵妃.她高雅端庄,寂寞悲伤,殷勤迎接汉家使者,对唐玄宗一往情深,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使她成为千百年来忠于爱情的化身.

琼海市19695348826: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讽喻诗还是爱情诗?为什么?列出论据! -
良货舒普: 一,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

琼海市19695348826: 对《长恨歌》的主旨,你的意见是如何?理由是什么? -
良货舒普: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一、讽喻说.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

琼海市19695348826: 长恨歌倍受人们称赞的原因是什么? -
良货舒普: 白居易在人们批判杨玉环红颜祸水的时候,给出了一种对女性和爱情的一种同情的态度,以其出色的语言手法,描绘了一出爱情的悲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歌颂李杨二人的爱情,爱情永远是人们能想象的美好感情中的一种,当然能让人心中感叹,所以受人赞扬很是寻常.

琼海市19695348826: 长恨歌到底是要表达什么? -
良货舒普: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久为传诵的千古绝作.《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一是这首诗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的. 二是认为这篇诗的主题是“爱情说”这首诗里对李隆基和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