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长恨歌是讽刺诗还是爱情诗还是双题材

作者&投稿:弭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人说长恨歌是批判、讽刺诗,又有人说是爱情诗,你是怎样看的?请在原文中找出诗句并加以评论。~

以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了两人的爱情,还对杨贵妃死后的故事进行了精彩的想象。中间夹杂了一些通过细节和场景的描写,来阐述安史之乱等事件,也包含了批判的意思。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这些无不包含作者的讽刺与批判。但是诗中对二人的描写、尤其是天旋地转回龙驭后,对唐明皇的动作心理描写,又让人相信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真挚、伟大、浪漫。或许“只恨生在帝王家”吧。忽闻海上有仙山之后,成仙的杨贵妃上场,坐着的描写给人的印象全无妖媚蛊惑之感,而是充满了清冷、幽怨、一句“梨花一枝春带雨”更是成为千古名句。综上,确实有讽刺批判的成份。但个人认为主题还是爱情。

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仅在当时妇孺皆知,传诵海内外,而且直至今天,在学习唐代诗歌时。对《长恨歌》主旨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而争论的要点就是《长恨歌》是一篇讽刺之作,还是一篇对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颂吟。
  要分析这篇文章首先要认识到我们与作者所处时代的差异,遵循“知人论世”的原则,对作者的思想和创作心态做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消解作品的历史偏见,独得自己的见解。那么,让我们先分析一下这篇诗歌的创作缘由吧。在与白居易同一时代的史学家和传奇作家陈鸿曾写过一部《长恨歌传》,而在这部书的最后部分提到了有关白居易作《长恨歌》的一些事情。陈鸿告诉我们《长恨歌》是白居易应唐人王质夫的要求作的。是要白居易用他“深于诗,多于情”的禀赋“为歌之”、“润色之”,使这一“希代之事”能够保持长久。而王质夫属白氏作诗的目的是有“警戒”意味的。在《长恨歌传》后文也提到了“怨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的目的。所以,这就是白氏为诗的“动机”,但并不能称之为“主题”。
  紧接着又出现另一个耐人寻味的疑问,在白居易完成《长恨歌》一诗后,为何请陈鸿为之作传呢?众所周知,《长恨歌》和《长恨歌传》的写作手法和感情基调有很大的不同,陈鸿纯叙事性的方法和客观冷静的视角使他本人更易抽身于男女欢爱之外,更易直抵“鉴训为本”的目的。既然如此,不妨说白居易要陈鸿为他的“诗”作传,是出于某种“弥补”和“填充”或是“润色”的目的。索性说明白,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时的“忘我”使其忽略了本人与“诗中事”的距离,以致最终作品主题与原始动机发生偏差。当他意识到这点时,诗作已成,无可更改。他利用陈鸿史家的长处为诗作“传”,弥补了这个他自己认为是问题的“问题”。
  因为,一直以来,人们是为诗中优美的文辞和韵律所陶醉,更为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缠绵悱恻、“忠贞不渝”的“爱情”所倾倒。人们认为,《长恨歌》的主旨就在于歌颂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在某些人的心目中,《长恨歌》甚至被视为古代爱情诗的经典之作。当然,诗人在诗作成之后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也就有了后来陈鸿所作的《长恨歌传》。
  那么,尽管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说明,白居易《长恨歌》的写作初衷与作品的实际主题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即是说《长恨歌》的主题早已偏离了即定的“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但是,关于本诗的讽喻说自古一直流传至今,而它的爱情诗说是近代才大量出现的。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长恨歌》本身说起。在本诗的第一节,可以说诗人还是很清醒的,此时他并未忘记其写作动机,所以就有了“汉皇重色思倾国”等句。在陈婉俊补注的《唐诗三百首》中,“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作了如下旁批:“七字一篇总纲。思倾国,果倾国也。欲而得之,何恨之有。”其中对李杨之恋及其导致的结果充满了否定和批评。他的“思倾国”为总纲正是持“讽喻诗”的论点。而讽喻说者也一直持这种论点。再者,在古代封建社会,从当时的道德立场和社会立场上,多数人是不会提出爱情说的,更不可能支持这一论点。所以,这首诗的真正主旨就湮没在了滚滚的历史红尘之中。
  然而,所要批驳的是,但就全诗的叙事结构来看,这个“首句为纲”的说法是立不住的。按陈婉俊的理解,“汉皇重色思倾国”的意思是说,由于重色轻朝政,最后连国运都给葬送了,这难道还不值得警戒吗?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解,他才会发出“思倾国,果倾国也”的喟叹。“倾国”之于他是“葬送国运”的弥天大罪,非得讽喻匡正不可。但若是让我们考察一下诗句的逻辑联系和典故来源,便会发现更合理,更恰当的诠释:首先,“汉皇重色思倾国”不是一句完整的诗,它与紧接下来的“御宇多年求不得”存在内在的,构成整体的联系。仅仅半句话堪为全诗之“纲”,恐怕是真的玄了点儿。在这里,“汉皇”是春秋笔法,借汉武帝写唐玄宗。一提起“武帝之恋”,便会立即想起有关李夫人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所以说,“倾国”在这里化作了亭亭玉立、绝世而存的美女形象,“思倾国”正是“怀佳人兮不能忘”的情结。“御宇多年求不得”的正是这样的“倾国美女”。开头两句十四个字,仅仅是“爱”的开端,而并非什么“倾覆天下”的绝笔。既然是这样,“思倾国”的讽喻说便不能成立了。
  既然明确了《长恨歌》不是讽喻诗,也同时认清了《长恨歌》创作动机与实际主题的偏差,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区分的是另两个重要的概念,《长恨歌》写的是爱情,但不能说它的主题就是纯粹的“爱情”本身。
  从全诗的结构分析,前三十句是“醒时同交欢”的朝朝暮暮情景,爱之深切是浮出字面的。写安史之乱西逃蜀中过程的仅仅有短短四句,可见“政治教化”在本诗中并不占有重要位置。写马嵬兵变,贵妃之死的有八句,极尽无能为力、血尽泪垂的悲恸。然而写贵妃死后,朝思暮想,睹物忆人,海上仙山故事却占了大半部分的篇幅。所以说,尽管是以爱情为题材的叙事诗,仍然不可将其主题简单地界定为一个“爱”字,因为描写现世爱情的篇幅委实不多,更多的是繁华散尽后的绵绵相思和悠悠长恨,悲壮而冷漠。
  我们似乎还应有所注意的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叙事的“立场”发生了自然的转移。起初,作者站在第三者旁观的角度上向读者娓娓道来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人是旁观的。然而这样和谐的叙事立场却随着后来的惊世变乱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种种的心灵体验和感受,包括后面“海上仙山”的故事,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都说明,诗人已不是再用第三者的叙事立场来向读者们讲述一个爱情的故事,而是置身其中,把自我的心路体验和感受用“玄宗独白”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么,这种现象在作品中如此明显的出现究竟是不是一种反常的现象?诗人为何会把自身感受与玄宗心境贴合得那样自然?这是否说明诗人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融入到玄宗这个角色之中呢?
  其实,在这其中还另有隐情。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在《白居易集》中有一首创作长恨歌五年之前(即贞元十六年)的诗歌颇值得关注:
  寒闺夜
  夜半衾绸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这种诗在白居易的一生里都是很少见到的。脂粉气和闺怨气极浓。历代选本对该诗的评注也都是含糊其词。不禁又联想起传说中白居易青年时期与徐州女子湘灵的爱情悲剧。其实,这种跨越世俗之恋,从它的一开始便注定了悲剧的孽根。玄宗与贵妃的爱情,不也是一样吗?所以,正是这样复杂和矛盾的心灵痛苦,一方面是对贵妃身世命运的不平,一面又是融入了玄宗强烈的思念与感伤,便生成了《长恨歌》的主题。
  至此,我们已经比较彻底地分析了《长恨歌》的种种。由此也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我们并不能简单的把这首诗归结为讽喻诗或者是爱情诗,它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由于诗人的特殊经历
  和特殊心情,也由于它的写作动机与文章本身的不同一而造就的特殊的成功的失败之作。也许,就诗歌而言,就是一篇千古的“长恨歌”。

以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了两人的爱情,还对杨贵妃死后的故事进行了精彩的想象。中间夹杂了一些通过细节和场景的描写,来阐述安史之乱等事件,也包含了批判的意思。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这些无不包含作者的讽刺与批判。但是诗中对二人的描写、尤其是天旋地转回龙驭后,对唐明皇的动作心理描写,又让人相信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真挚、伟大、浪漫。或许“只恨生在帝王家”吧。忽闻海上有仙山之后,成仙的杨贵妃上场,坐着的描写给人的印象全无妖媚蛊惑之感,而是充满了清冷、幽怨、一句“梨花一枝春带雨”更是成为千古名句。综上,确实有讽刺批判的成份。但个人认为主题还是爱情。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名作。这是一首叙事。至于是讽喻诗还是爱情诗。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我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刺诗或爱情诗都不恰当。比较符合双重主题说。


白居易的长恨歌表达晚年昏庸朝廷腐败的是哪一句
白居易《长恨歌》中讽刺唐玄宗晚年昏庸、朝政腐败的诗句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译文: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赏析 这是我国优秀长篇叙事诗...

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爱情还是讽喻?
在主题上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及诗歌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的深刻性和丰富性。总之,《长恨歌》的主题是爱情还是讽喻,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不同的人对诗歌的理解和评价有所不同。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其多义性和多元性,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评价。

关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讽喻诗还是爱情诗有谁知道?
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仅在当时妇孺皆知,传诵海内外,而且直至今天,在学习唐代诗歌时。对《长恨歌》主旨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而争论的要点就是《长恨歌》是一篇讽刺之作,还是一篇对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颂吟。 要分析这篇文章首先要认识到我们与作者所处时代的差异,遵循“知人论世”的原则,对作者的思想...

为什么《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里的代表之一?
在感伤诗里面,最为人们所知的就是《长恨歌》和《琵琶行》了。《长恨歌》是自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

白居易的政治讽喻诗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什么?
长恨歌和琵琶行。白居易通过长恨歌表达了对导致安史之乱的政治领导阶层们的腐败的讽刺。

为什么说长恨歌是歌颂爱情的? 又为什么说是讽刺爱情的?各自的理由是什...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确实含有讽刺唐明皇的意味,尤其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句。但是后来的内容却明显的表达了对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歌颂,述说了他们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伟大的,同时他们做的孽是不可饶恕的。他们都是历史中的人物,但是作者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

唐明皇去世才40多年,白居易为何就敢写《长恨歌》讽刺他?
从“法不责众”的角度来说,连杜甫这样的人都允许他存在,白居易写的《长恨歌》,自然不算什么了。(杨贵妃)二、采用曲笔。《长恨歌》虽然是讽刺唐明皇,说他荒淫误国,但实际上,白居易在写《长恨歌》的时候,是很动了一份心思的。也就是白居易在诗中,用了一处曲笔。这处曲笔,就是他描写了唐明皇...

长恨歌表达什么意思啊?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久为传诵的千古绝作。《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一是这首诗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的。 二是认为这篇诗的主题是“爱情说”这首诗里对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的歌颂和同情,“不过述明皇追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 三是双重主题说,诗的...

白居易的长恨歌到底是在讽刺李隆基还是在赞美二人爱情?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

关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讽喻诗还是爱情诗有谁知道?
怎么去写?点评吗?是爱情诗的。虽然有对于故事的一些讽刺,主要是爱情。这仅是我的理解。对于一首诗的点评,一定要看诗人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以及诗人的性格。你也知道,诗人都喜欢拐着弯子说话

郫县15633554833: 李白的长恨歌是讽刺诗还是爱情诗还是双题材 -
励风氨酚: 以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了两人的爱情,还对杨贵妃死后的故事进行了精彩的想象.中间夹杂了一些通过细节和场景的描写,来阐述安史之乱等事件,也包含了批判的意思.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这些无不包含作者的讽刺与批判.但是诗中对二人的描写、尤其是天旋地转回龙驭后,对唐明皇的动作心理描写,又让人相信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真挚、伟大、浪漫.或许“只恨生在帝王家”吧.忽闻海上有仙山之后,成仙的杨贵妃上场,坐着的描写给人的印象全无妖媚蛊惑之感,而是充满了清冷、幽怨、一句“梨花一枝春带雨”更是成为千古名句.综上,确实有讽刺批判的成份.但个人认为主题还是爱情.

郫县15633554833: 有些评论家认为《长恨歌》是政治讽刺诗,也有人认为是歌颂爱情之作,你认为呢? -
励风氨酚: 这个很明显是两者皆有,表面上是歌颂爱情的,实质上是反映唐明皇后期沉迷后宫,不理朝政,终致兵乱的!!

郫县15633554833: 长恨歌的主题是? -
励风氨酚: 长恨歌,长恨是诗歌的主题,对唐明皇因美人误江山的恨,唐明皇因江山杀美人的恨,爱人间生死永隔的恨„此诗不是纯粹的讽喻诗或爱情颂歌,它是暴露和歌颂的统一,讽喻和同情的交织,既是对唐明皇误国败政的遗恨,也是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全诗通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准确把握人物个性,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层展示就好比情景再现,牵动人心

郫县15633554833: 长恨歌是在歌颂爱情还是在批判现实? -
励风氨酚: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

郫县15633554833: 《长恨歌》是写的爱情还是写政治的诗歌?及其理由 -
励风氨酚: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郫县15633554833: 安史之乱和长恨歌有什么关联?长恨歌是歌颂爱情之美还是对爱情粉刺?
励风氨酚: 当然有联系,长恨歌就是写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无安史之乱何以成悲剧? 诗中有讽刺,但是并非讽刺爱情,歌颂爱情肯定是有的.

郫县15633554833: 为什么说长恨歌是歌颂爱情的 -
励风氨酚: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确实含有讽刺唐明皇的意味,尤其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句.但是后来的内容却明显的表达了对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歌颂,述说了他们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都是历史中的人物,但是作者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根据人们的传说,借着历史的影子,利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郫县15633554833: 对《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有不同认识.有人以为是讽刺荒淫,有人以为是歌颂爱情,有人以为是双重主题. -
励风氨酚: 对《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有不同认识.有人以为是讽刺荒淫,有人以为是歌颂爱情,有人以为是双重主题.《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这首诗的主旨,历来有不同认识.有人以为是讽刺荒淫,有...

郫县15633554833: <<长恨歌>>写的是谁和谁的爱情故事? -
励风氨酚: 古诗白居易写的,是千古绝唱. 补充:《长恨歌》并非是一篇贬低杨贵妃的政治讽谕诗,而是一篇褒扬歌颂爱情的诗篇.如果说李、杨的生离死别是个爱情悲剧的话,那么,这个悲剧的制造者最终成为悲剧的主人公,无法不叫人遗憾. 故事的主人公唐玄宗又是唐朝历史兴衰转折期中的关键人物.由于受重道德而视爱情为罪恶的传统观念之根深蒂固,人们常以伦理的批评取代审美评价,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困惑与分歧,认为女人是祸水,李、杨之恋是唐帝国衰亡根由的,这些都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小说是王安忆写的,没什么意思.

郫县15633554833: 《长恨歌》爱情说 -
励风氨酚: 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