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八大怪有那些啊 谁知道

作者&投稿:通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西八大怪”是指什么?~

1、面食品种吃不尽

回来之后老说要写个什么游记之类的,可就是谁也不写,难道非得让我这样水平的出来现眼?好在总算有个家伙把面食介绍了一番,写得还是可以,我就不狗尾续貂了。在山西居然连米饭都找不到,主食是面,菜也是面,号称三百余种可能略有夸张,但写进菜单有据可查的也有几十种了。这使我想起前一阵关于朝鲜的报道,由于饥荒,朝鲜全国在金正日同志的带领下总结出了二百多种土豆的吃法。当然这土豆与面食完全是两回事了,至于面食的味道,我觉得如同“赛螃蟹”不过是鸡蛋,面食作得再花哨也不如真正的菜好吃,我顿顿吃面只不过是对这些奇怪的名字好奇罢了,直到走的时候也还为没把名字最怪的几中吃全而遗憾。怪名之首当然是“栲栳栳”了,也不知何解,在另一个饭店的菜单上,索性就直接叫“烤姥姥”了。幸亏到平遥的时候吃了不少姥姥,否则被困在城墙上时真会饿得走不动道儿了。栲栳栳、碗秃子、搓鱼鱼、猫耳朵、擦尖儿。。。名字不同的味道的确也各有不同,但都没有炸酱面好吃。

2、罐子拔在脑门上

刚到乔家大院门口,一位女同志招呼我们买胶卷,我一看她吃了一惊:此人脑门上有三个紫色圆形印记,暗中称其为“三头蛟”;不久又见一女导游脑门正中也有一个,比起印度女性脑门上的圆点,面积大了不少倍;比起京剧小生脑门上的“过桥”,这又是个圆形。一看那紫色,显然是拔罐子才会如此,可是为什么会拔到脑门上,真的很有疗效么?直到又见了不少这样的人,才对这种时尚习以为常。不过看起来拔“脑门儿罐子”的人以妇女和儿童居多,很少看见成年男子。后来才听说这样拔罐子去火,可我还是疑惑这要是玩不熟练,岂不要火烧眉毛了?我就劝有的同志也拔一个,没准能在京城带起一股潮流,可是此人把这个出名的好机会给坐失了。从平遥去太原的时候,在站台上看见一个男孩,脑门上居然有整整齐齐的三排红点,难道这也是拔罐子的副产品,还是中了“丧门钉?”

3、厕所标牌太写实

这个也由前面的同志介绍过了,不过她还比较羞涩,我再稍微详细的介绍一下:茅房里四个小室并排而列,仅以门上的标牌区分,一种如同布鲁塞尔著名的小童雕像,一种是一个MM坐在圆柱形器物上。这只是在太原的一家饭馆见过,不知别的地方还有没有,先看到的乐个前仰后合,特意去观赏的人回来后也故作晕倒状。

4、古城儿童真豪爽

刚在平遥的古城墙上走了会儿,天还亮着,见到一帮小孩儿迎面走过来,也就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样子。当先一人一手持枪,一手拿烟,忽然抬手朝城下来了一梭子,随后猛吸一口烟,大踏步而去。如此小儿竟这样威猛,不由我佩服此地民风之强悍。显然,他们是不会掏15块上来的。当我们被困在城墙上的时候,我又看见一队儿童经过,就叫住一个问小朋友哪儿能下去啊?不知道,那你们从哪儿上来的啊?不知道!气得我回身寻找那几位还在傻呵呵闲逛的人,天一黑都看不见,再转过身来孩子们也没了踪影。下城的时候看门的师傅问我们还有没有人,我们说没有活的了。

5、城墙上去下不来

这是个丢人的事,不详细介绍了。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回犯了路线性错误,咱们党员就怕这个。从西门上城墙的时候不到5点,天还亮着。我就记得客栈老板告诉我平遥四面城墙有一个门不开放,是东边还是南边来着,进城是从北边,那就往南边走吧。开始大家还颇有游兴,走得慢,好容易到了南门,发现关的就是这个,再奔东边走,天就黑了,东门确实是开放的,只是看门的已经下班了,我愤怒的摇晃着铁栅栏,没人理我。救命的是一本介绍平遥的小册子,是个有心计的MM在路上捡的,念了一路没人搭理,借着手机微弱的灯光查到了城墙办公室的电话,人家说那你们再走到北门吧,准有人开。我们就这么冒着寒风走了10里地,那天晚上谁要是往城墙上一看,有几个黑影晃动,还不时听到咯咯咯的笑声(大家都知道谁这么笑),只怕也会被吓着的。

6、晋祠小贩叫呱呱

太原晋祠到冬天冷清,个体导游比游客都多,所以我们一到就倍受纠缠,一个人被我们轰下去了,又上来一个;有的轮番上阵,有的持续进攻,有的跟着我们自顾自的念解说词。好容易摆脱了一批,又见前方七、八个人走了上来,都以为又是导游,我却看出不同了,他们手里都拿个小东西,果然他们以扇状阵势逼近了,突然同时发出呱呱的声音,原来他们拿的是个小泥坨儿,下面连根绳,一拽就发出蛙鸣,这就是晋祠特产吗?

7、三轮前后都能骑

第二天早上参观平遥县衙的时候耽误了点时间,急着奔火车站去,这好路边有个骑三轮的大爷,就让他驮我们过去,可是我们四人得俩车,大爷让我们等会儿,我们一看,原来这大爷和另外一人又组装出一辆三轮车,这车也邪门,往前往后都能蹬,开始我还以为往后蹬时是滑行呢,看来是一档二挡了。

8、的士前排坐妇女

太原的出租真便宜,三厢富康4公里起步7块,我在北京都没舍得坐过,在这儿可以体会一下。所以坐到前排,车一开动就看前面贴一条子:前排只准妇女儿童乘坐,晚7点到早6点必须双人营运。看看我连这都觉得新鲜,可见是如何少见多怪了。

“房子屋檐半边盖”,在山西农村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为何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山西的房子为什么却是人字的一撇呢?据说,晋中干早少雨,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为近百年来山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路边灰土当煤卖”,山西物产富饶,资源丰富,是产煤大省,污染严重。煤炭遍地都是,路边灰土都可以当煤卖。遍地生黑金,煤炭生产支撑着山西的经济命脉。煤储量大,煤质一流,大同煤矿集团是一个有70万职工家属,年产运能力上亿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最有意思的是,“新娘盖头给驴盖”。山西简称“晋”,陕西称“秦”。自古以来有“秦晋之好”一说,山西人和陕西人通婚时,要渡过黄河,过去没有汽车,只有坐小毛驴。到了河对岸,要把毛驴牵到船上过河,为了防止小毛驴害怕,新娘把自己的盖头盖在驴脑袋上,顺利过河后再摘下盖到自己头上。新娘盖头给驴盖,反映了节省的美德,也是山西商贾的经营之道。 老陈醋、刀削面、汾酒,山西特产,名扬天下。农业经济作物,盛产玉米、土豆、白菜。 老陈醋也算一道菜,可以健胃、生津、养颜、养生,保养有道。 刀削面要比飞刀快,以面食为主,山西是中国八大面系之一。 杏花村汾酒把客待,汾酒可是八大名酒之一,名酒待客,山西人热情好客。 晋中平原干燥少雨,树少,尘多,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不多。土豆白菜,地道的当地特产,便宜实惠还有营养,论麻袋来卖,是家家户户的主要蔬菜。 烙饼用的是黑石头块,先在铁锅里把石子炒热了,烙饼时把饼放在上边,再铺一层石子。石子饼,当地的一种特产,纯手工制作,香脆可口,别有风味。烙饼还用石头块,确实是一怪。 另外,也流传着“墙上挖洞把房盖”之怪,其实是就地取材,依地势而建,突出了山西的地理特点,也反映了三晋人的智慧。(张宏艳)

“关中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关中八大怪”有时被称作“陕西八大怪”,但这是不完全合理的。实际上“陕西八大怪”中的风俗仅出现在关中一带,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并非如此。陕西省地理纬度跨度极大,从北至南存在陕北(黄土高原为主)、关中(渭河平原为主)、陕南(以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为主)三大自然条件、文化差异巨大的区域。以关中一地的风俗概括整个陕西,存在以点概面的概念缺陷,近年来亦多表述为“关中八大怪”以去除歧义。 [编辑本段]第一怪:凳子不坐蹲起来  这一怪独步天下,关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绝版。
  关中人把蹲叫圪蹴,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时期。关中人喜欢蹲是从古文的“坐”演变而来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将膝盖并直端坐于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压在双脚后跟上。《史记》中写荆轲刺秦王,始皇帝就是席地而坐才无法拔剑,逃避中又忘记拔剑,只好绕拄周旋。晋朝有个“身无长物”的典故,说的也是席地而坐的风俗。此风尚的转变应在晋以后,关中地区基本保持了“坐”的本意,只是姿势稍有改变,膝盖不着地了,大腿压在小腿肚子上,就变成为蹲姿,于是乎想蹲就蹲,此风尚也就世袭了下来。 凳子不坐蹲起来
  蹲是讲功夫的,只有长年累月的历练,才能长蹲而心静气闲,不累不乏。如今在西安的背街小巷偶尔还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堆老少爷们蹲着围在一起下棋,几个小时过去了都不挪窝。也有蹲着闲谝、打扑克、吸烟的,只是这样的“蹲景”越来越少了。
  要看关中“蹲景”,还是去西安周边的农村。在我的记忆里留着一幅图画,两个老头在路上不期而遇,寒暄几句之后,俩人就蹲在路边,抽着旱烟,拣块石子纵横画六道,用树叶碎石子玩起来了。他们玩的游戏叫丢方,又叫狼吃娃。陕西民间的一些东西你很难探求其源头,这种有攻守、谋略、斗智的游戏,它流传的时间也许比围棋还早。只是这种草根小游戏难登大雅,慢慢可能被淘汰。但是,那个黄昏,那两个老头不吃不喝蹲到夕阳坠落,背影模糊。最近下班走路回家,见到两个中年人蹲在路旁玩丢方,用烟蒂冰棍棒做棋子玩得很投入。在城市里见到这样的场面,让人不由得停下匆匆的脚步。
  农村最常见的“蹲景”是吃饭、开会、过红白(婚嫁、丧葬)喜事。关中农村的男人,都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吃饭闲谝。这主要是过去信息闭塞,妇女们可以拿着针头线脑串门走户,找贴心的姐妹嚼舌根,顺便也装回各种新闻。男人们自认尊贵,也不方便闲逛掀谁家门帘。于是,他们就爱聚到村头、老庙、碾盘前,像南山猴子般蹲一顺顺,搞外交娱乐活动。听父亲讲我们这里的一个老地主,每天也是按时圪蹴在祠堂屋檐下,吃着和穷人差不多的饭菜,老地主唯一奢侈的时候是过寿,让娃端一碟炒鸡蛋就算是佳肴珍馐了。父亲说老地主家有万贯,却吝啬无比,晚上还用苞谷秆照亮,舍不得点青油灯,那时候的庄稼人更贫寒。
  关中人爱说“站着累,坐着窝,圪蹴休息最受活。”爱蹲是关中一怪,这里面有传统,有习惯,更有落后贫穷的历史因素。 [编辑本段]第二怪:房子半边盖  传统的中国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结构,关中地区把这种房子叫“安间”房,又叫上房。里面住着主人和老人,结构都是厅房、两边是卧室。 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在关中叫厦子房,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爿,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 房子半边盖
  为什么要把房子盖一半?首要因素就是贫穷。原来这种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能节约大量的木材,实现了关中人少用木头多用土的理念。传统的关中院落进门有一道叫照壁的墙,往里左右都是厦子房,最里面是安间正房。关中有顺口溜“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北房是指坐北朝南的房子,一般都是安间房,也有根据院子走向盖的厦子房。这种格局的四合院是关中居民的主流。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明长大了,摇篮破损了。裸露的黄土地少了绿装,虽有南山秦岭,也无法满足千万居民的家住、厨房、储藏等需求用房。聪明的关中农民因地制宜盖起厦子房,利用黄土垒起三面土墙,朝院子一面留门窗,房顶只需少量的大木头做檩、梁,对做椽子小木头要求也低,三面土墙中还有一面利用了围墙,这样就节省院落的空间,解决了用房不足的问题。“房子半边盖”是关中一大景观,也是民生低下的产物,这种房子光线充足,就是通风不畅。现在农村都盖预制板的房子,建筑材料的革命改变了千年的习惯,半边盖的房子越来越少了。前一阵前往太平峪游玩,在一户农家院落里见到了半边盖的房子,心里居然有个恍如隔世的感觉。
  一般人说“房子半边盖”是取肥水不外流之意,这种房檐水都滴进自家院落,可以解决缺水的问题。但是关中人不用窖水,也没收集雨水的风俗,这种说法只是附托之词,不足为信。 [编辑本段]第三怪:姑娘不嫁外  这一怪很多地区都有,只是在关中地区现象更突显,人情味也更浓郁。 姑娘不嫁外
  “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关中男人的写照,它的正面意思是关中男人恋家恋婆娘,在“玩龙玩虎不如玩黄土”的小农时代,这种思想也算正统。既然关中男人还不错,那么,这里的姑娘自然爱嫁当地郎了。配合这一观念的还有这里的地理优势,八百里秦川自古都是自给自足的宝地,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缺灾少害。所以,民殷实而安于现状,不思外出谋生。
  在关中地面上,“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观念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关中姑娘们生于此,当然不愿意远嫁他乡了。何况从地理位置讲,四边没有匹敌帝王州的地方。东面出潼关就要过黄河,那边的中原虽然好,但过去是三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河南的人都挑担子往陕西逃荒,这样的地方能嫁吗?关中流传着“少不过潼关”的谚语;往西就是阳关了,西出阳关自古都是苦寒之地,前面有了王昭君哀怨千年的琵琶声咽,后面哪个瓜女子(傻姑娘)会自虐做牧羊人的老婆?南面是横亘八百里的大山秦岭,历史上交通不便,民少治化,饮食习惯迥异,不逃避战祸谁愿意进山啊?“老不入四川”就是陕西人不走唐玄宗的老路;北面更是沟大壑深山秃水缺的陕北,那里的信天游有一句经典的词“咱俩见面容易拉手手难!”是说一对青年男女在黄土高坡上见面,你深情地望着我,我甜蜜地凝视你。情浓意烈时想温柔地拉手,就惨凄凄了。中间一道深沟缺了座鹊桥,到对面翻越土沟需一天时间。这样的环境哪个姑娘喜欢?既然四周都不能去,当然嫁个关中郎好,外面的男人免谈。 [编辑本段]第四怪 帕帕头上戴  在关中风俗中这一怪最好解释了。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顶块手帕不能算怪吧? 帕帕头上戴
  遮阳伞、防晒霜、口罩、墨镜是现代女性的生活必需品,过去的关中女人没这样的条件,她们生活中有一块整端漂亮的布做手帕就不错了。走亲戚,回门子(回娘家),下地干活时这个自制的手帕就发挥出大作用,年轻的妇女把手帕戴出许多花样来,成为风情和装饰。一般妇女是顶在头上遮阳挡风,下毛毛雨还能顶一阵子。关中妇女的手帕都很大,如果需要还能包裹东西当手袋用,别的用处都可以去想象,最重要的是不能弄脏头发。关中地区虽然号称“八水戏长安”,但地处西北总体缺水,过去没有洗澡设施,除了夏天别的季节都有问题。洗头也不方便,怕头伤生虱子,于是,男人们都剃光瓢(光头),留长发的妇女就麻烦了,怕头弄脏了不好拾掇,只好用手帕把头包起来了。
  记着有一个五保户老婆婆,她就喜欢用手帕包头,还喜欢用一种叫篦子的梳头发。天天都要把稀疏的头发梳得能滑到蚊子,再包上一块蓝色的手帕,人显得年轻十几岁。但她每次梳头发的时候都要篦出许多小动物来,场景看着很不舒服,不知道她是怎么忍受叮咬的。既然洗澡洗头不方便,把头发包起来当然干净多了。
  现在的关中妇女已经丢弃了帕帕,就是在偏远农村也很难见到这一怪景了。不过在陕北地区,羊肚子手帕还包在汉子们的头上。

山西八大怪 削面飞的比刀快,山西陈醋一道菜。汾酒窝头把客待,烙饼要用石头块。路边灰土当煤卖,土豆白菜论麻袋。山上挖洞把房盖,新娘盖头给驴盖。

是陕西八,百度一搜就好

路边灰土当煤卖,山西陈醋一道菜,土豆白菜摞麻袋,烧饼要用石头块,刀削面比飞刀快,山上挖洞当房盖,新娘盖头后驴盖,忘了一个


易县13862583205: 山西八大怪有那些啊 谁知道 -
稻哗肝胆: 山西八大怪 削面飞的比刀快,山西陈醋一道菜.汾酒窝头把客待,烙饼要用石头块.路边灰土当煤卖,土豆白菜论麻袋.山上挖洞把房盖,新娘盖头给驴盖.

易县13862583205: 山西八大怪是什么? -
稻哗肝胆: 山西八大怪之一 面食品种吃不尽 在山西居然连米饭都找不到,主食是面,菜也是面,号称三百余种可能略有夸张,但写进菜单有据可查的也有几十种了.至于面食的味道,如“赛螃蟹”不过是鸡蛋,面食作得再花哨也不如真正的菜好吃,栲栳...

易县13862583205: 山西八大怪是什么?
稻哗肝胆: 路边灰土当煤卖; 土豆白菜论麻袋; 山西陈醋一道采; 汾酒窝头把客待; 新娘盖头把驴盖; 山上挖洞当房盖; 烙饼要用石头块; 刀子削面比飞快.

易县13862583205: 山西八大怪有那些啊 谁知道 -
稻哗肝胆: “关中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

易县13862583205: 山西八大怪详解 -
稻哗肝胆: “房子屋檐半边盖”,在山西农村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为何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山西的房子为什么却是人字的一撇呢?据说,晋中干早少雨,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所谓“肥水不流外人...

易县13862583205: 都说山西有大怪“山西十大怪”是什么?拜托各位了 3Q -
稻哗肝胆: 山西十大怪 1)老太上树比猴快 2)面条赛过裤腰带 3)男人裤子女人爱 4)抱着孩子谈恋爱 5)人拉车子驴在外 6)大饼烙得象锅盖 7)一床被子全家拽 8)女娃叼着大烟袋 9)骑车下坡用脚踹 10)羊肉泡馍美的太求采纳

易县13862583205: 山西十八怪是什么? -
稻哗肝胆: 山西十八怪:1墙头高,2厕所矮,3大风大雨来的快,4厕所里面立根筷(木棍),5杏花村汾酒把客带,6老陈醋也算一道菜,7土豆白菜论麻袋,8刀削面要比飞刀快,9烙饼用的是石头块,10墙上挖洞把房盖,11路边的灰土当煤卖,12新娘的盖头给驴盖,13扯面宽得像裤带,14城墙上去下不来,15三个老鼠一麻袋, 16五个蚊子一盘菜, 17少妇扎的是红腰带, 18老太太爬山比猴快.

易县13862583205: 天桥八怪都有什么? -
稻哗肝胆: 三十年前北京天桥之形式与而今无甚差别.所歧异者唯一般卖艺人技术之不同耳.俗称有“八大怪”之说,就余所见所知者略述于下: 赵瘸子之杠子,此人幼年武艺极有功夫,因踢腿用力太猛遂致残废,或有谓与人争斗被敌人打伤者.但以根...

易县13862583205: 长安八大怪是什么
稻哗肝胆: 长安即如今的陕西西安,所谓的八大怪内容如下:1、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2、第二怪:房子半边盖.3、第三怪:姑娘不对.4、第四怪:帕帕头上戴.5、第五怪:面条像裤带.6、第六怪:锅盔像锅盖.7、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8、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以上便是长安八大怪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