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表现于谦或其他历史人物清高的事例

作者&投稿:剧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于谦清正廉洁的事例~

1、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一向有痰症病,明代宗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又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
有人说明代宗太过宠爱于谦,兴安等说:“他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那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
2、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到了“三杨”去世,太监王振开始掌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
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
有人劝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后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

扩展资料:
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谦

文天祥(1236—1283),男,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祖上从福建晋江垵边(广西杂志有载)迁居海南琼山海厝。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罢官抗逆显于后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诸暨知县;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疏,劝说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班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诏命下狱论死。 遭迫害入狱。宰相徐阶力救海瑞,黄光升则把海瑞上书比拟儿子骂父,以减轻罪责,并乘机把海瑞留在狱中,营护海瑞甚力(详见《中国历史大辞典》第3681页)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才奏请释放海瑞出狱。世宗死后获释。海瑞隆庆四年曾前往福建晋江潘湖黄光升尚书府拜谒黄光升,以表营护之恩,有潘湖海瑞歇马庙可证及《中国历史大辞典》第3681页有载。 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海瑞及闻潘湖黄光升卒 ,悲伤至极,带病前来晋江奔丧。 后病死于南京。


还有关汉卿、于谦、狄仁杰、文天祥具体资料我就不复制了,去百度一下吧

翻翻二十四史,人们就会明白,有名有姓并且货真价实的清官,不过几十位。明末清初优秀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所著《夜航船》卷七“清廉类”中,扳着指头数了很久,也不过找出40位清官。物以稀为贵,况人乎!这些清官的相关事迹,大部分都很感人。如北齐彭城王高攸自沧州召还,老百姓纷纷拿着食物欢送他,说:“您在沧州,只饮这里的水,从未尝过百姓的饭菜,今天我们谨献上粗茶淡饭。”高攸很感动,但也仅吃一口,不愿占百姓的便宜。又如隋朝赵轨在齐州做官,后入京,父老送别,说:“公清如水,请饮一杯水,以代替我们献钱。”赵轨愉快地一饮而尽。上世纪80年代,有一出京剧《徐九经升官记》,后拍成电影,轰动一时。徐九经是确有其人的。他在江南句容当县令,任满后调走,百姓恋恋不舍,说:“公幸训我!”徐九经答道:“唯俭与勤及忍这三个大字。”他曾经在大堂上画了一棵菜,上题“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徐九经走后,百姓将他画的菜刻在石上,并写下“俭、勤、忍”三字,称为“徐公三字经”。这三个字,在中国政治史上实在是可圈可点的。不能甘于清贫淡泊,就当不了清官。

战国时魏国的邺令西门豹,“清克洁懿,秋毫之端无私利”(《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真是难得。他的治水投巫、破除“河伯娶妇”恶俗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批鳞直夺比干心,苦节还同孤竹清。龙隐海天云万里,鹤归华表月三更。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草根。说与旁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二引《座右编》)这是明代苏州人朱良写的歌颂海瑞的诗,与一般颂诗,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因为:万历十五年(1587)十月,74岁的海瑞以老病之身卒于官舍后,他的同乡苏民怀检点其遗物,只有竹笼一只,内有俸金八两,旧衣数件而已。时人王世贞以九字评之:“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明·周晖:《金陵琐事》卷一)朱良亲睹海瑞如此简朴的行囊,以及士大夫凑钱为海瑞买棺的情景,感慨万分,惟恐后世人不相信有这等事,特地写下这首吊海瑞诗,以期与山河作证,让海瑞的两袖清风长留人间。事实上,海瑞生前俭朴到一般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他的私章用泥巴刻成,夏天睡在一张破席上,盖着夫人的旧裙,以至有道学家攻击他作“伪”,这无疑是对海瑞的污蔑,这种人是无法理解海瑞的。

清官少的原因之一,是难过家庭关。清官张玮曾经慨而言之:“为清官甚难!必妻子奴仆皆肯为清官,而后清官可为,不然则败其守矣。”(清·余怀:《东山谈苑》卷三)难得的是,张玮家人都理解他、支持他。张玮病死于京师后,其棺运抵毗陵(今常州),因无钱下葬,只能停于荒寺。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其妻患病,无钱抓药,后竟饥寒而死,令人无限感慨!显然,清官赖以生存的小环境至为重要,亦即妻儿、部下是否贪心。若老婆、孩子成天念叨好吃好喝、穿金戴银,并与他人比较,说某某仅为七品小官,现已置下绸缎铺、木材行;部下动辄说有权不用,过时作废,过了这村,便无此店,赶紧能捞则捞,反正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网虽大,毕竟多漏。试想,在这样的小环境下,为官欲冰清玉洁,又谈何容易!张玮说的“为清官甚难”,实在是肺腑之言。

惟其如此,明代清官江一麟夫妇相规的事迹,很值得称道。江一麟是婺源人,在地方做官有廉声,被调至京中任部郎。将北行,他取出俸银十两,令州民赵锷修船。及登舟,见修理一新,问花了多少银子?赵锷说10两。江一麟不信,认为10两银子不够,便暗查各色工匠费,实际上花了20多两银子。于是又取银6两,扇子30把,墨2斤,折银4两多偿还。赵锷不肯收,但因江公坚持,只好收下。江夫人一向贤惠,谓公曰:“既知10两,即当如数偿之,而则以扇墨酬其劳可也,何必又用这些折银?”江公不禁脸红,赶紧又补了4两银子,赵锷更加不敢收下。江公生气地说:“乃使我不如一妇人耶?”清初作家龚炜对此评曰:“予以公之偿锷已足,夫人犹以为歉,公以夫人之语,而犹以不如妇人为嫌。其平日之善善相规,施德于民者尽哉!”(清·龚炜:《巢林笔谈》卷二)笔者认为,这个评论是公允、深刻的,因感慨于此也写过一首打油诗:妻贤淡泊在陋巷,居家严分公私账;后院倘若有贪婆,清官肯定无指望!

正因为此,不甘沉沦于腐败泥淖的清官,不得不挖空心思安抚子女。明代前期陕西山原人王恕,历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吏部尚书等职,掌权50余年,寿至93岁。他为人刚正清严,始终一致。他的儿子见他两手空空,面露难色。王恕对他说:“你怕穷是不?咱家历来有积蓄,不需要做官时像粮仓里的老鼠那样。”他引其子到后宅,指一处说:“这里是藏金的地方,有一窖金。”指另一处说:“这里是藏银的地方,有一窑银。”他死后,其子去挖掘,“皆空窖也”(明·李中馥:《原李耳载》卷上)。王恕为保持清廉品节,可谓煞费苦心。事实上,历史上的著名清官,其妻、子无一不是甘于清贫者。

清官的精神风貌,还不止于清廉自守。他们不惜丢掉乌纱帽,毁了所谓锦绣前程,甚至不惜牺牲身家性命,与贪官污吏、豪强权贵抗争;更有甚者,则敢于犯颜直谏,抨击皇帝的误国政策、荒唐行为,这又多么需要无私无畏的勇气啊!如宋代的包拯,在仁宗提拔张贵妃的叔叔张尧佐时,上殿直谏,“反复数百言,言吐愤疾”,溅了仁宗皇帝一脸唾沫星,直到皇帝将错误任命“罢之”为止。(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一)包拯如此刚正不阿,难怪当时京师吏民畏服,称颂“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又如明代,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断加强,皇帝被进一步神化,导致君臣隔阂,大臣见皇帝,竟以召对为可怪,一逢召对,便手足无措,只知道连呼万岁,赶紧磕头。而至明中叶后,某些大臣觐见时简直如坐针毡,甚至吓得当场昏死过去,大小便失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但是,偏有不怕死的清官,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批所谓龙(皇帝也)身上的逆鳞。海瑞骂了嘉靖皇帝后,备好棺木,诀别妻子,准备慷慨赴死,已为人们熟知;天启二年(1622)四月,御史帅众在奏疏中竟然敢于说“内外朝万岁呼声聒耳,乃巫祝之忠”,这又需要何等的胆识!果然,皇帝阅疏后大怒,说“帅众不许呼朕万岁,无人臣礼!”(明·叶向高:《蘧编》卷十二)幸亏首辅叶向高多方保护,帅众才幸免于难。这种大无畏的气概,是“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生动表现。封建社会的官吏,几乎无官不贪,枉法者不可胜数。海瑞等人能不贪赃枉法,仅此一条,已堪称出污泥而不染,足可流芳百世了。


我国历史上像于谦这样的人有
于谦有三个特点,清廉、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主要是抵御外族或强敌,避免亡国)、有功而被冤杀 第一个特点不说 第二个特点有 魏信陵君公子无忌(窃符救赵;四国救魏)谢玄、谢安(淝水之战)郭子仪(单骑入敌营联手回纥退土蕃保长安不失)李纲(主战抗金力保开封不失但被奸臣斥退,不久北宋灭亡...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像于谦这样爱国爱民的人有哪些?
像于谦一样爱国爱民的人有:1、包拯: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

中国历史上像于谦这样的清官还有哪些,他的故事
答:明朝清官于谦(公元1389~1457 年),杭州人。儿童时代就才思敏捷。一日上学,母亲给他梳了个双髻。一和尚看见,便戏谑地说: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当即回道:狗嘴何曾长象牙 和尚暗吃一惊。于谦回家对母亲说: 有人骂我,明天不梳双髻了。”第二天,母亲便给他梳成三个髻。谁知又碰上那和尚。又...

历史上关于于谦的评价如何?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1421年,于谦考取了辛丑科进士,从此踏上了仕途。朱祁镇在位的期间,他宠信太监王振,因此文武百官都争先恐后给王振送钱。只有于谦进京时从不给王振送礼。他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当时,太监王振一党因于谦铁面无私,便认为于谦必然...

中国历史上具有远大抱负的“古仁人”
中国历史上具有远大抱负的“古仁人”有:杜甫、文天祥、陆游、于谦、岳飞等等。1、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

有哪些历史人物的例子可以表现出德才兼备?
五、于谦 在没有皇帝、群臣慌乱、国家危难之际,于谦大胆主持朝政,组织训练老弱残兵组成的军队,并亲自领兵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北京保卫战,成功击退瓦刺军队,推立新的皇上继位,可以说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拯救了国家,立下大功!《石灰吟》是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

历史上于谦是个怎样的人举具体事件说明?
1.年轻有为,公元1398年,于谦出生在浙江杭州钱塘县一个普通家庭里。按照《大明风华》里面叙述的来说,于谦家里条件很艰苦,供不起他读书。但于谦并不是一个认命的人,他通过...2.刚正不阿。 公元1426年,于谦被赐予御史一官职。什么是御史?其实就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3.忠心耿耿。 大明王朝开国历经...

我国历史上谁有于谦的高洁品质?
有不少啊,文天祥、海瑞、于成龙、包拯。。。

历史上的于谦有哪些故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桐乡)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与他最有名的事是“土木堡之变”。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19年(1421年),于谦考...

两袖清风的历史人物
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5.两袖清风的主人公是谁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

市中区15137698171: 有哪些历史人物坚贞、清白做人?列举一个事例! -
宏饱先倍: 关汉卿、于谦 文天祥(1236—1283),男,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市中区15137698171: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很崇敬具有正直无私品格的人,因为他们在人民的心目中留下了难忘的光辉形象.请你列举几位具有正直品格的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感人... -
宏饱先倍:[答案] 答案:岳飞 于谦 林则徐 贺龙等

市中区15137698171: 两袖清风的于谦的故事 -
宏饱先倍:[答案]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

市中区15137698171: 文天祥有气节,于谦有气节,苏武有气节概括这三个人有气节的短小事例 要符合议论文语言特点 短小短小! -
宏饱先倍:[答案] 明军在土木堡之战中全军覆没,此时北京城已被也先的蒙古大军围困.城内精锐尽失,士气全无.此时,救世主于谦登场.作为御使出生的他就任兵部尚书,大明帝国的存亡就掌握在他手上.于谦面对如此惨状沉着淡定.下令全国可以动弹的士兵全部火速向...

市中区15137698171: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于谦城写出什么表现自己高尚的情操 -
宏饱先倍: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于谦曾经写过《石灰吟》,表现自己的高尚情操,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体现了这一点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市中区15137698171: 具有于谦精神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于谦精神:不与世俗同 -
宏饱先倍: 清高的人,或者是清廉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像于谦啊,海瑞啊等等

市中区15137698171: 两袖清风这个故事歌颂了于谦的什么品质? -
宏饱先倍:[答案] 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市中区15137698171: 本文两袖清风主要写了什么故事,表现了于谦什么的品质 -
宏饱先倍: 那时,地方官僚进京朝见皇帝时,大都要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大量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品献给皇帝和朝中权贵.而于谦在从山西巡抚调任京城时,却什么礼品也没有带.有人奇怪地询问他为什么不带礼品时,于谦朗声笑着举起两袖道:“我带有'两袖清风'已足矣”. 随后,于谦又作了一首七律《入京》诗作为回答.诗的原文是:“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诗直抒胸臆,无情鞭挞了送礼受贿的行为,表现了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此诗一出,众人无不为于谦的那种高风亮节和为官清廉而称道.

市中区15137698171: 《石灰吟》作者是 代诗人 ,他借 来表达自己 我国历史上史上 , -
宏饱先倍: 《石灰吟》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借石灰来表达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永远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节操.历史上文天祥和于谦他爸爸等人物也具有这样的品质.望采纳~

市中区15137698171: 具有于谦精神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宏饱先倍: 这样的人都比较出世,老子,庄子,王维晚年,陶渊明,政治上不同流合污的,屈原,嵇康,阮籍的风骨,左思风力,司马迁发愤著书....太多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